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教育标准

医学教育标准范文精选

医学教育标准

医学教育标准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义务教育质量、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加大投入、规范办学行为、提高义务教育办学质量为重点,结合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完善学校内部管理机制,不断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

二、实施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推进。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办学现状,对学校标准化建设进行一次性规划,统筹安排,有计划、分年度实施,力争通过五年左右时间,使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达到规范化标准要求。

2、突出重点,注重效益。以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建设为重点,按照“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乡镇集中、小学向行政村集中”的布局调整思路,对布局调整保留学校,落实优先优惠政策,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加大建设力度,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整体优化。

3、软硬件兼顾,全面建设。既注重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等办学硬件的改善,又注重教师队伍、管理水平、教育教学改革、校园文化等教育教学质量建设,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三、目标任务

(一)建设目标

到2012年,全县学校达到标准的比例达90%。

小学:2009年底,县城区内学校基本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2010年底,泗城镇所有学校及乡镇中心学校通过标准化建设评定;2011-2012年底,农村一、二类小学基本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中学:2009年底前,县城区内学校及部分条件较好的农村初中要基本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2010-2012年底,乡镇初中达到或基本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二)主要任务

1、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加快农村初中撤并步伐,撤销一批布局不合理、办学效益低下的农村小学。通过布局调整,使学校布局更加合理,规模效益进一步彰显。

2、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继续做好中小学危房改造,并结合农远工程、寄宿制学校等工程建设,努力改善中小学校舍条件及配套辅助设施,增加经费投入,添置图书仪器器材,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3、加强学校管理,完善管理体制。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大力推进依法治教、民主管理,建立与实施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内部管理体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4、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控辍保学,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09年),学习宣传《标准》,使每一所学校都能掌握标准的基本要求。

第二阶段(2009年—2012年),按年度计划组织实施。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第三阶段(2013年),自评总结,上报自评结果并迎接市级评估验收。

五、保障措施

1、成立领导组织,切实加强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分管教育副县长任组长,教育、财政、建设、发改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教育局长兼任。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标准化建设的实施、考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组,负责对学校建设及教育教学管理进行业务指导。

医学教育标准范文第2篇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二十条)明确指出要将标准化建设作为统领职业教育发展的突破口,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是职业教育教学理论转向教学实施的“桥梁”。因此,职业本科教学标准的开发与实施将是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顶层设计的重中之重。目前,已有一些学者为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做了初步的探索,也得出了具有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如徐国庆(2014)提出了职业院校对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有主观和客观上的需求,同时也提出了诸多教学标准开发过程中潜在的问题。胡斌武、陈莉丽(2019)研究教学标的研究认为教学标准逻辑起点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基准线。此外有些学者在职业本科教育内涵(徐国庆等,2020)、应用课建设(郑世珍,2020)、实践教学体系(邓肖丽,2020)、产教融合等方面都进行了研究。与此同时,也有学者对国贸专业教学也进行了研究,发现目前国贸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存在课程体系滞后于实际岗位需求、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并提出很多有意义的改进措施。

2职业本科教育背景下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要求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事关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在现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趋势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家对外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社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发展需求的国际经济与贸易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3职业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开发原则

3.1职业能力需求原则

职业教育最基本特征是以职业为导向,教学标准的开发应该以职业岗位实际能力需求为逻辑出发点。首先根据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确认岗位和分类,然后根据具体岗位分解岗位工作任务,从工作任务进而确定职业标准,从职业标准确定职业能力要求,最后根据职业能力要求设置专业课程。

3.2发展性原则

要具有前瞻性,能反映社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体现国贸专业岗位(群)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同时留出拓展空间。

3.3可实施性原则

要符合职业院校办学实际。

3.4规范性

原则要符合国家标准或技术规范,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要求。

4职业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

4.1职业本科国贸专业职业标准与职业能力要求分析

职业本科国贸专业职业标准是在国贸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国际贸易的实际职业活动内容,是建立职业技能标准体系。在国贸专业职业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国贸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以国贸岗位中的报关员为例,其职业标准包括报关单证准备与管理、报关作业实施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4.2职业本科国贸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国贸专业课程结构分析的目的是完成国贸岗位工作任务到课程设置的转换,根据国贸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设置与相应的课程。以不同工作任务之间的共同的职业能力为基础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同时在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针对某一岗位以某些专项任务为目标来设计专业方向课程。根据市场调研,将课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外贸单证实务、国际运输与物流管理、东南亚经济与贸易、国际结算、国际经济合作、跨境电子商务总共八门课程设为专业核心课程。

4.3职业本科国贸专业课程内容分析

将国贸专业职业能力落实在相应的课程中,明确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建议学时数等内容,形成专业课程标准。将课程分成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以及实践等课程,其中专业基础课程约占40%,专业核心课程约占20%,专业选修课约占15%,实践课程约占25%。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50%以上,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以广西城市大学商学院国贸专业为例,职业能力实践具体安排如下:在第一学年设置以感性认知为主的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对实习有个专业性的认知;在第二及第三学年可组织学生进行场景实训;在第四学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

5教学标准实施

职业本科国贸专业的教学标准实施的任务是按照教学标准课程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和评价办法,并明确教学条件、配备师资等,其教学标准实施成果是教学实施方案。建立校企“双元”合作机制,共同做好顶岗实习环节的对接、管理与反馈评价。此外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专业的持续改进机制三种质量保证机制。开展经常化和制度化的质量评估,确保对教学质量形成全过程的监督,提升国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6职业本科国贸专业教学标准实施效果评价

截止目前,广西城市职业大学商学院国贸专业总共有学生268人,其中2019级本科146人,2020级本科69人,2020级专升本54人。本研究将学生分成两个组,以2019级本科学生作为对照组,2020级本科级2020级专升本作为实验组,从学生视角对教学标准进行效果评价,向学生总共发放问卷269份,回收有效问卷261份,回收率97.03%。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含三个部分:学生对职业本科相关国家政策认知、学生对国贸专业认知、学生对国贸专业师资配置与课程设置认知及教学(改革)效果评价等,采用SPSS24软件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分析结果如下。

6.1学生对职业本科国家政策认知

关于学生对职业本科国家政策认知调查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分别是“我知道国务院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并了解内容”“我知道国务院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的‘1+X’证书制度并了解内容”“我清楚职业本科教育的性质,也明白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采用曼-惠特尼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与实验组在国家宏观政策的理解程度方面没有显著差别,但是实验组平均值要高于对照组,同时在关于“1+X”证书制度(p<0.1)以及对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方面(p<0.05)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问题认知上显著差异,实验组显著好于对照组,说明本教学标准的实施已经加深学生在国家政策的理解。

6.2学生对国贸专业的认知

关于学生对职业本科国贸专业认知调查设计了如下四个问题,分别是“我清楚职业本科国贸专业就业方向和毕业生职业技能要求(人才培养目标)”“经过入学以来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职业本科国贸专业及其人才培养模式与我的(大学)职业生涯规划”“经过入学以来的教学过程,我觉得学校和分院的各类教室、实训室等教学资源和条件能满足专业课程教学要求”“经过入学以来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授课教师中的()符合职业本科国贸专业及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师资要求”。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莫斯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在人才培养目标理解(p<0.05)、学校的教学资源和条件(p<0.05)以及师资要求(p<0.05)都有显著的差异,三个方面要显著好于对照组;人才培养模式与职业规划没有显著的差异,但是在实验组的均值显著大于对照组。以上的检验的结果说明本教学标准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对国贸专业的认知。

6.3学生对国贸专业课程设置的认知

关于学生对职业本科国贸专业课程设置的认知调查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分别是“经过入学以来的教学过程,我认为课程设置合理”“本课程授课教师注重课内课堂讲授与课外教学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生产中的新问题,提出创新题目,并指导学生完成创新设计与实践”“本课程授课教师善于通过提问、情境创设等各种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本课程教学方式单一,主要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很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研讨式、参与式的自主学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的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p<0.1)、教师授课方法或策略(p<0.1)两方面的认知要显著强于对照组。同时在课程设置的合理性(p=0.497)方面认知没有显著的区别,本研究认为其原因是学生都处于第一、第二学年的基础学习阶段,并未走出学校进入企业实习或者实训,所以对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方面识别的能力较低。结果显示2020级本科、2020专升本以及2019级本科专业的不相同。本文认为其差异较大原因是学习阶段不同引起的。首先体现在不同年级的学习的课程步骤不一样,比如2019级学生比2020级学习了更多的专业课程;其次是不同的年级对课程的认知程度不一样,比如2019级学生会比2020级学生对专业课程认知更具有广度和深度。

7结论与展望

医学教育标准范文第3篇

1.1档案的目的性

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目的性明确,为继续医学教育学习达标与否做佐证。每年继续医学教育学习达到上级规定的时数、等级电子系统自动生成达标。

1.2档案的期限

按相关规定晋级、聘任提供前五年继续医学教育合格证明,注册、考核提供当年的继续医学教育合格证明即各种证件有效期最长五年,五年后可自行处理。

1.3档案的有效性

继续医学教育参与者的个体原始件只在当年有效。超过年度没有及时录入到电子系统,原始证件作废。

1.4档案的局限性

吉林省护理继续医学教育始于2007年,完善于2009年。相对应的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建立、健全更迟一些。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只限于卫生技术人员执业晋级、注册、聘任、考核,有别于其它档案。

2、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的双轨制

继续医学教育档案是继续医学教育开始后应运而生,而且很快在全国铺开,特别是吉林省厅直单位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及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工作,走在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前沿,并摸索出一系列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的经验,即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上的双轨制,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存,使其互相制约,互相补充,确保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完整性、机密性与真实性。吉林省目前统一使用的继续医学教育电子软件为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平台,涵盖政策信息、继续医学教育综合管理、学员学习培训三项功能。平台采用统一数据库,培训对象各项信息统一管理,集中存储,省内学员信息互通互联,各自独立,共享一个平台,又有独立的界面,独立界面以用户名,密码分割。电子与纸质并存,提高档案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继续医学教育档案最终可利用的,就是纸质的年度考核证书达标与未达标。达标意为完成本年度继续医学教育学习,未达标意为5年内不能晋级,本年度不能注册、聘任。为保证晋级、注册、考核、聘任时,考核证书的真实性,管理部门在使用时统一发放,并公开考核证书的达标与未达标情况。如有异议主管部门提供当年的原始证件。

3、护理继续医学教育电子档案的再开发

3.1电子档案的生命力不容置疑

电子档案的前景不管遇到多少阻碍、质疑,废置是不可能的,就像历史不能倒置,发展的趋势,只能是出现问题,解决问题,摸着石头过河,实践,再研发,再利用。

3.2研发与实用的一体性

吉林省继续医学教育电子系统的研发,是由华医网络研发部负责,技术人员有着再开发的技术优势与专长,但电子档案的实用部门是各个独立的档案管理专业人员,为达到研发与利用的一体性,研发与使用必须密切配合。研发源于使用,回归使用,使用是基础。再研发的指导原则:为使用部门提供更科学、严密、简便、易操作、便于管理的研发系统。实用的个体提供电子档案的发展前景,最终目的,存在的问题,再研发的空间,使用与研发互为联系,互为促进,共同发展。

3.3研发利用的可持续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档案的再研发、再完善是不可避免的。继续医学教育电子档案在档案界属新兴事物,促于初始阶段。2007-2010年为兴起阶段,是研发与使用的磨合期,存在问题较多。独立个体的使用者对电子档案生疏,对功能掌握不到位,开发部门受地域、人力资源困扰,培训受限,从总体上讲电子档案功能的使用不足70%。又因继续医学教育电子档案为首次研发,研发者缺少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其依据只能是国家及省下发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研发与实用脱节,问题突出,矛盾集中。2010-2013年为调制整合阶段。继续医学教育电子档案管理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为调整研发与使用上的矛盾,2011年吉林省召集电子档案使用专家与电子研发部门专家进行专门研究,研发者直面使用者,面对挑战,研发部门选择了挑战。经过一段时间的研发-使用-再研发-再使用,一套让独立个体认可的电子系统在吉林省统一使用。

4、护理继续医学教育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统一

继续医学教育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将作为社会发展的一部分,记录着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发生、发展的轨迹。各个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部门承担着使用电子档案、管理纸质档案的重任,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合理安排合理使用,规范管理,标准示范,显得尤为重要。纸质档案也将随着电子档案逐步发展得到相应的完善,实现方便归档、便于管理、易查找、免破损、拒丢失。

4.1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存

各种纸质档案发展的历史悠久,有着完善的管理办法,管理标准,又因其原始性、稳定性、不可更改性,更为世人看重、认可。电子档案就是早晨的太阳,初升是历史的必然,势如破竹,势不可挡。作为档案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取二者之长,避二者之短,合理、有效、有机地将二者联系起来,互为佐证,互为补充,使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完整统一。

4.2继续医学教育电子档案的外延性

继续医学教育电子档案与其它档案的巨大区别:电子档案收集、录入、修改、输出的对象都是一个个独立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个体,这种特性对电子档案的录入、管理要求更为严格。首先管理部门要保证个体录入的完整性、准确性;其次是个体的保密性、可知性,外延时不可更改性。随着科技的进步,对电子档案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对外开放,资源共享。每个个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任一地点,任意一部电脑都可随时进入继续医学教育电子系统查询个人相关信息及继续医学教育学习情况,这种外延性、开放性对系统的服务性、不可变更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4.3继续医学教育纸质档案的优势

医学教育标准范文第4篇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围绕卫生工作重点和队伍建设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成为增强医疗卫生机构核心竞争力和提高卫生技术人员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大精神,促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针对当前继续医学教育的需求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讲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领导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不断提高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发展继续医学教育事业,完善教育制度,健全教育体系作为加强卫生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医疗卫生工作水平、实现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和根本保证。要把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规划目标的完成情况纳入干部考核和单位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把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作为提高单位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把促进全员学习、建设学习型单位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落实管理职能部门和负责人,完善相关制度措施,保证必要的工作条件,改进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断增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自觉性;要制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切实落实继续医学教育经费,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扩大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覆盖面,提高继续医学教育对象的学分达标率。

二、严格管理,保证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三)认真落实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继教委)《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结合实际不断完善继续医学教育相关制度与配套政策。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学分授予环节的管理,适时制订适合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标准,保证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质量与效果;要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全国继教委和省级继教委每年抽样检查的项目数量不低于其审批数量的10%,抽样检查情况将作为评估各地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四)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医疗卫生机构要认真落实卫生部和人事部《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把继续医学教育合格作为卫生技术人员聘任、技术职务晋升和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各级继教委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开展较好、质量较高、效果明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项目负责人采取警告、内部批评、通报批评、取消项目举办资格等措施给予处罚。

(五)加强对社团组织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管理。全国性社团组织只可举办部级和省级Ⅰ类学分项目,部级项目要报全国继教委审批;全国性社团组织举办的省级I类学分项目归口到中华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院协会管理。上述6个社团组织应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并报全国继教委备案。全国继教委于每年1月和7月公布评审结果,供卫生技术人员选择参加。

(六)规范专业性杂志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管理。经省级及以上继教委批准的专业性杂志可授予继续医学教育Ⅱ类学分,不得授予Ⅰ类学分(每年所授学分数不得超过5学分)。

(七)加强对异地举办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管理。充分发挥省级继教委和学科专家组的作用,加强对异地举办项目的监督检查,保证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益。异地举办项目的单位,包括部级项目、全国继教委公布的社团组织举办的项目,以及其他跨省(区、市)举办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应在项目举办2周前向举办地省级继教委办公室报送备案材料,接受当地继教部门的监督检查。

(八)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全国继教委和省级继教委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人员法规、政策和管理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各级继教委要注重组织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加强国内外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交流与合作。

(九)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负责人的培训。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承办单位应对各项目的负责人进行专题培训,使其了解和熟悉国家有关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和学分授予的管理规定,明确项目负责人的职责,规范项目管理,提高项目举办水平,保证活动的质量与效果。

(十)加强对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管理。要进一步完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机构和项目的申报、审批办法。经批准开展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机构应每年将接受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单位名单及受训人数报全国继教委和省级继教委备案,接受继教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授予Ⅰ类学分的,应由举办项目的远程教育机构提供学员参加学习的有关材料,经学员所在地的省级继教委核准后发放相应的学分证书。

(十一)积极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进一步完善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网上申报、评审和执行情况信息反馈系统。加快推进继续医学教育网络化管理系统建设,逐步建立健全信息反馈体系,实时了解和掌握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的开展情况和继续医学教育对象的学分完成情况,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全国继教委在部级系统中尽快开发适合省级继续医学教育管理部门使用的管理软件,供各地选用。各地要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网络资源,构建多功能、高效率、方便适用的信息管理与传输体系。

三、围绕卫生工作重点,大力推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十二)探索东部支援西部、城市支援农村的继续医学教育途径和方式,积极推广适合农村基层应用的适宜技术。东部发达省份要充分发挥继续医学教育资源优势,帮助教育资源欠缺的地区发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采取举办培训班、支援师资和教材、送项目到西部等方式,丰富西部的继续医学教育资源,为西部卫生技术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十三)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技术骨干培训机制和制度。通过举办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业务进修班,定期选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骨干脱产进修,组织适宜技术推广等形式,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业务骨干。

(十四)积极开展面向农村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按照卫生部《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暂行规定》和《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基本要求》,加强对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和乡村医生的培训,并参照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制度要求进行管理,健全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在职培训和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制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培训项目,“*”期间对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轮训一遍,对乡镇卫生院院长进行管理知识培训,对乡村医生进行专业技能和全科医学知识培训。

(*)积极开展全科医学继续教育活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和人事部等5部委《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为经过岗位培训的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师提供具有全科医学特点、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提高社区卫生人员的整体素质。在大中城市全面启动全科医学继续教育,适时推出一批高水平的全科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卫生监督等卫生人才的继续教育工作,增加护理、药学、检验等医学相关技术专业的继续教育项目。充分利用各种继续医学教育资源,使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与医疗卫生各项重点工作紧密配合,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将各种符合卫生技术人员实际需要的高质量的培训项目和培训活动纳入继续医学教育制度进行管理。

(*)认真开展面向全体卫生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大力推广临床诊疗规范、适宜医疗技术、合理用药指导原则,广泛开展重大传染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以及医德医风、医学伦理、卫生法律法规、医药购销领域防控商业贿赂相关政策等方面知识的全员培训,促进卫生技术人员及时更新知识,增强能力,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十八)积极开展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丰富继续医学教育资源,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的可及性,扩大继续教育的覆盖面,使更多的卫生技术人员能够方便地学习医学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同时,规范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适用范围和学分授予标准,推动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十九)加强现代远程医学教育的视听教材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社会团体、高等医学院校、医疗卫生机构和相关网站的积极性,组织制作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视听教材。要注意发挥各类机构和人员的优势与特长,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全国继教委要研究论证远程教育的课件目录,指导视听教材的建设;建立优秀课件评审制度,选择内容适宜、教学效果好的课件进行推广。

四、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和规范继续医学教育经费管理

(二十)多渠道筹集经费,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投入机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投入,要切实把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列入卫生事业经费预算,做到有钱办事、专款专用;医疗卫生机构要列支专项经费,保障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开展;卫生技术人员也应当承担部分费用。鼓励社会各界通过多种形式为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提供捐助。

医学教育标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继续医学教育;中医医院;实践

继续医学教育是以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终身性、连续性医学教育,目的是使广大卫生技术人员能快速了解医学科学的前沿动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也是医疗机构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1]。结合《云南省加快中医药发展行动计划(2014—2020)》的方针政策,以医院作为中医医疗集团抓手,为促进中医药事业向前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我院为核心,辐射全省的中医药网络,并在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

我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中医医院,同时为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总医院、云南省针灸推拿康复医院、云南中医学院临床医学院,也是全国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住院医师、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临床)基地。每年除承担大量的临床医疗工作外,还承担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护理、检验、影像等业的教学与实习,积极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2012—2014年间,获准并举办部级项目29项;获准并举办省级项目41项。同时积极开展医院继续教育活动,平均每年开展45次院内讲座,接收进修156人,基本可以满足全院继续教育培训需求。此外,教育经费占全年收入比逐年提高,2014年占比1.14%。

2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的实践

2.1医院党委行政高度重视加强管理

医院党委行政高度重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把继续医学教育作为提高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加快学科建设、促进人才培养、提升诊疗水平及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医院党委更新教育观念,逐步推行以继续医学教育为基点,提升学历教育为出口的政策导向,把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医院设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安排专人管理,明确职责,加强领导。定期、不定期召开继续教育工作相关会议。在执行继续教育相关管理规定时,院党委行政统一思想,真正落实了继续教育不合格职称晋升一票否决的制度,为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2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加强继续教育制度建设,并纳入医院规划及规章制度中,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是继续医学教育得以持久、深入、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为此,2012年以来先后10余次修订了继续教育相关规定,制订和修改继续教育实施细则,明确了各类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要求。规定所有人员每年总分必须达25分。①临床医学(含中医)、检验、影像、药剂等卫生专业人员的学分具体要求为:副高级及以上卫生技术人员项目学分不低于20分。I类学分不低于15分,且部级I类学分不低于5分,远程学分的I类学分不超过5分(推广项目除外,以下类同),II类学分5分,且不可通过远程学习获得,自管学分5分,其中自学学分不超过3分;中级卫生技术人员项目学分不低于20学分,I类学分不低于15分,且远程学习的I类学分不超过5分,II类学分5分,且不可通过远程学习获得,自管学分5分,其中自学学分不超过3分;初级卫生技术人员项目学分不低于20学分,I类学分不低于10分,II类学分10分,均可通过远程学习获得,自管学分5分,其中自学学分不超过3分。②护理、公共卫生类卫生专业人员的学分具体要求为:副高级及以上卫生技术人员项目学分不低于20分,I类学分不低于12分,且远程学习的I类学分不超过5分,II类学分8分,且不可通过远程学习获得,自管学分5分,其中自学学分不超过3分;中级卫生技术人员项目学分不低于20学分,其中I类学分不低于10分,且远程学习的I类学分不超过5分,II类学分10分,且不可通过远程学习获得,自管学分5分,其中自学学分不超过3分;初级卫生技术人员项目学分不低于20学分,I类学分不低于10分,II类学分10分,均可通过远程学习获得,自管学分5分,其中自学学分不超过3分。对院内继续教育活动的参与情况进行了特别要求[2]。在制度落实上,不断规范继教对象及学分审核、登记、验证等环节,逐步完善继教工作的过程管理。同时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强化继续医学教育的约束力与强制性,保证继教工作有序开展。并将继教项目的申请、举办、全员培训项目达标率、合格情况等与科室年度考核、晋职晋级、任期考评等实际利益挂钩,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

2.3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形式多样化

双轮驱动院内外人才培养依据教学内容特点及培养对象的不同,遵循启发、互动的教学理念,突出理论、实践与实验技能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同时采用启发式、案例讨论式、互动式及邀请院外知名专家到院开展学术交流的方法,充分发挥现代技术(多媒体教学等形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近年来,医院长期开展“学经典、用经典”系列活动、名医讲坛等中医课程以及法律法规、心理培训、科学前沿等课程,营造良好的中医学习氛围;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临床实践,围绕“以患者为中心,注重医学人文关怀”针对性开设人文知识、伦理道德学习。并通过临床技能模拟实验课程的学习与掌握,让来院临床实践各类人员“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全程临床”,还针对性的开设了社区实践、门诊跟师等2个环节的临床实践,并开展特色教学,成立科研兴趣小组、基层适宜技术培训、双语教学、“小老师”计划等课程,为学生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为全科医师、骨干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人才培养,采取带教老师与受训学员的角色互换模式培养。

2.4传承与创新

名医经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为了进一步将老专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全面有效、真实客观地予以保留,实现传承与创新,建立名医工作室,规定了名医工作室的遴选程序,工作室的建设目标、工作任务与工作要求及各级各类工作人员职责;逐步建立起规范的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示教室、观摩室、资料室。同时在名医馆选定房间安装一套摄录系统,可实时记录名老中医药专家带教情况,将名老中医药专家的传承经验较好地应用于临床及教学中。出版了《云南省中医医院名医学术经验》系列丛书,全套共13册,该系列丛书详细记载了名老中医医事传略、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及跟师心得、体会与临床应用,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挖掘、整理与传承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整总结研究名老中医药专家擅治常见病、疑难病的诊疗经验和学术思想,形成系统的诊疗方案20种,并推广运用于临床及我院医疗集团成员单位,疗效显著,社会反响好。

2.5完善软硬设施环境搭建现代平台

为进一步完善继续医学教育的支撑条件,设满足100人以上学生上课的大教室3间,示教室28间及专门的多媒体教室和移动多媒体设备。医院图书馆有藏书2万余册,每年订有各种期刊250余种,位于院本部备有60台计算机,可供职工、进修、实习人员上网学习。同时备有专门的临床思维训练及评测系统、医学在线考试系统及医院科研、教学、继续教育、人员技术档案专业软件。医院办公自动化系统及计算机考试系统的启用为远程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使更多的卫生技术人员能够就近、方便地参加和学习相关的卫生技术知识。

2.6因地制宜标准化培训

积极开展面向全省,乃至基层的云南省中医药标准化培训为加强中医药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满足中医药标准研究制定、实施推广等工作需要,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发挥中医药标准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作用,根据国家中管局《关于印发2012年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中医药标准化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国中医药法监政法便函【2012】20号、《云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2012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云卫发【2012】553号、《云南省卫生厅关于下达中央补助我省2012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通知》云财社【2012】87号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2013年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中医药标准化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云南省中医医院作为云南省唯一一所省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全国首批42个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之一,自2012年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以来,积极开展中医药标准化知识推广培训,对标准化的发展形势、标准化相关知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中国标准化运行体系和国际标准化运行体系、中医临床指南评价技术和方法、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定方法学、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和应用、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等内容都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与推广,并将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贯穿于整个培训当中,也为大家指明了具体的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提高了中医药人员的标准能力素质,培训了一支高水平的中医药标准化人才队伍,为推动中医药标准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医院共举办了云南省中医药标准化技术骨干专业人员培训、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实施推广培训及中医临床各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实施推广培训8期系列培训,完成了2500多名人员的培训。立足中医药标准化本土人才培养的同时,加大基层医生自身“造血”功能,积极培养中医药标准化技术骨干。

3中医医院继续教育的几点思考

3.1变被动为主动转变观念

目前,在继续医学教育开展上,仍然存在高职人员不再受职称晋升限制,医务人员对学分获取途径单一,学习过程存在重学分、轻学习的现象,这就要求医务人员提高认识水平,加强观念转变,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同时医院要通过奖惩并举、激励引导等措施,提高医务人员学习新业务、新知识的自觉性,变被动为主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3.2利用信息化平台建设改革继续医学教育模式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并在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继续教育学习及学分审验平台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借助远程医学教育模式的开启真正使继续医学教育的学习适用于不同学科、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卫生技术人员的需要,体现了“按需学习”的教育理念,合理解决了工学矛盾,并为学习者提供了极大的选择空间[3]。

3.3健全制度是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规范管理是继续医学教育运行的关键。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项目的流程及规范制度严格管理;加强学分管理,注重学习效果,严格学分审验的每一道关口;建立科学、合理、实用与竞争、激励、约束机制相结合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体系。作为衡量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有效手段,务必健全考核评估体制,完善项目质量控制及反馈机制。

3.3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经典与医学前沿为导向,丰富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内容名老中医经验及中医经典的学习在各中医医院中已逐渐淡化,为此,举办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必须在内容和方法具有较强的新颖性和吸引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吸引各类人员参与继续教育。因此,需要我们继续推行“跟名医、学名师、颂经典”及引入中医药标准化培训,不断在授课教师、授课内容上下功夫。结合三基知识系列讲座、前沿学科进展及开设公共课类课程学习(心理、人文、传染病防治等),通过专科间的沟通与交流,优化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医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为中医继续教育工作逐步迈向工作制度化、管理规范化、手段现代化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郭海涛,陈自强,彭霞,等.综合性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重庆医学,2007,36(2):116-117.

[2]王红英.医院继续教育项目学分管理的问题与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3,10(3):289-29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