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创新技术

医学创新技术范文精选

医学创新技术

医学创新技术范文第1篇

诚然,素描教学对于艺术设计来说,不再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基础环节,尤其是电脑技术在美术设计领域的广泛运用和电脑设计软件的大量开发,如各类造型、制图、图片处理以及三维动画等在设计过程中,日益显现出对电脑的依赖性,很多设计方案显得简单且方便。传统极细的描绘常可以通过诸如复印、剪贴、照相、数码摄像、电视截屏和网络下载、电脑打印等实施完成。凡此种种,我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素描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设计公司常有熟练操作电脑图形软件,却感慨设计创意能力与基本审美能力低下的场景出现;也常有面对客户沟通设计方案时,由于快速草稿能力的欠缺而失去客户的信任丧失订单的实例出现。如果素描课程还在设计类专业继续作为基础课程设置的话,就应该用适应当今形势下艺术设计的造型特点和标准来要求素描教学的训练目标。

素描既是一门造型基础学科,又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这便是两种不同定位的素描。前者为研究性素描,后者为表现性素描。研究性素描的目的在于造型基础能力的训练,有明确的课题对象和要求,通过对课题对象细致的观察﹑描写,提高认识与表现能力。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的素描作品是最典型的代表。因此,朴素地描绘对象的本质形态特征是作业的基本原则。表现性素描通常是在研究性素描基础之上的训练,相对侧重于表达内在的思想与情感。目的不同自然要求不同。回归素描的视觉本体,是在视觉语言意义上引申的两种不同定位的素描训练。素描作为一种视觉语言所传达的信息,从内容类别来讲可分为两类:生理视觉所捕捉的信息与心理视觉所捕捉的信息。前者注重尊重客体,后者充分尊重主体。所有作品都不同程度地包含着主观意识与情感的介入。倘若在承认主观意识、情感介入的前提下来命名,有人据此称为印象素描与意象素描。对于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来说,或许从视觉语言这个视点来考虑更为全面,因为“设计”概念本身就包含了所要求的众多素描综合能力。未来的设计师需要通过印象素描的训练,学会记录自己的“印象”,作为日后创作参考的素材;也需要通过意象素描的训练,学会捕捉自己的创意灵感。

相较传统素描,设计素描更直接、目的性更强地直指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这也许是形式、途径的不同而已,它们在根本上并不矛盾、对立。设计素描是传统素描在现代设计影响下产生的新兴的一门学科。只要理清教学目的和教学实施的具体内容,就能把握设计素描教学的关键。设计素描简化了对石膏像、人物(包括人体)写生这方面的内容,强化了平面意象、空间构筑、有机造物、解构与重组和视觉联想等方面教学内容,更具体地体现在联想、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目的是针对设计领域的需要,担负起传达、记录、思考的视觉化转换任务,任何理论和操作应与设计实践休戚相关,这是画好设计预想图的必要手段;是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同步训练的有效途径;是现代设计学科重要的基础训练科目和设计师必备的基本功。

德国院校给同济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院长林家阳先生的六个印象是:(一)德国学生的学习是没有人管的自觉学习;(二)社会导航,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三)创造性思维教育贯穿了整个教学;(四)重视学习方法的引导,学生作业不是以结果为衡量标准,而是重视作业的过程;(五)高校教育有相配套的软硬件;(六)学生的基本素质是这个国家能造就优秀人才的先决条件,艺术类的学生是文化既好专业又好的学生,因为艺术需要的是特殊人才。

针对设计本科班的设计素描教学,笔者在内容和方法上都做出了大胆的改革尝试,摒弃传统的单一强调“黑、白、灰”层次的被动描摹对象的教学系统、摒弃“磨铅笔式”的长期作业的课程设置。在结构素描教学基础上,取而代之的是启发式、尊重个性思维的课题式教学模式;从观念上,帮助同学们突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公式化、教条化、快餐化的应试思维习惯;鼓励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超越时空,大胆联想;强调使用同构、解构组合等各类造型手段,并搭建一些专业理论的必修课和各种专家讲座,充分利用理工类院校的特有的学科优势,扩大选修课平台,以配套学习。具体安排是:一年级侧重结构设计素描、具象设计素描训练,针对学生的绘画基础较差的现状,适当安排全因素素描、精细素描训练。与此同时,在理论上,开设或建议开设《艺术概论》《人体工学》《透视学》《解剖学》《艺术史》《艺术审美》等课。二三年级侧重装饰设计素描、表现性设计素描、抽象性设计素描、意象性设计素描、材质媒介综合性设计素描训练。在理论上,开设或建议开设《艺术心理学》《艺术市场分析》《市场与营销》等。这样可以一改从前的师范和设计“一锅粥”的尴尬局面,使设计素描教学更加贴切设计学科的特点,从而使“设计”与“美术教育”学科分轨,达到培养设计人才的具体要求。

针对艺术设计这个专业,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第一,在大的素描范畴之内,让学生首先明白“设计”应该是观念、是思想、是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在广泛了解和掌握各种形式美普遍规律的同时,应努力渗透设计思想和设计元素;在素描训练中力求关注点、线、面、肌理等视觉元素及不同的组合形式,并逐步体会和运用秩序、节奏、韵律、张力等形式美感。强调“构成”意识,注重培养创造想象力。通过影像和图片资料寻根溯源,详细讲解各流派和学术运动对设计领域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充分激发想象力,鼓励跨越时空、打破传统审美习惯,赋予学生以最大限度的创作空间;强调创作意象构成的训练、强调对象组合配置构成的训练、强调表现技法、材料混合构成的训练;认识、把握事物的新鲜视点和独特的想象力,使作者的个性与感性充分流露。

第二,打破传统构图的思维定式。在传统素描教学中,我们习惯用传统符合视觉内收的美学标准来衡量和确定构图,而现代设计则要求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习惯;也要求我们从远观的内收转向零距离的参与和扩张;努力改变观察思维习惯。在构图上,可以求险、求满、求空、求偏、求局部等,也可以打破透视习惯(如透视扭曲),可以从非常规视角,而且避免用常规的布局或某局部放大,可以吊起、倒挂、放倒、垒积等。进行无关联性事物组合、体量类似物组合、高差异体量组合、随机放置组合、同型异质、同质异形等训练,使学生消除约束感,建立自信,不断培养学生设计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第三,加大情绪表达抽象语言方面的训练力度。让同学们有足够的想象和自由表达空间,丰富创作语言,使学生在作画时充满自信、增加作画情趣和有效捕捉创作灵感。在当今发达的西方设计院校的教学系统中,对情绪表达抽象语言方面的训练的重视程度是惊人的。他们鼓励自我创造、鼓励情绪语言的抽象表达,在诸多抽象的情绪语言中发现美、创造美。而我们的传统素描教学系统则较多地强调艺术技巧的规范性,恰恰无视了艺术的基本规律。无疑,过多的规范要求抑制了创作灵感和想象力,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艺术的创造性。

第四,实行多重教学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尝试使用各种新型材料,拓宽视野与材料的选择范围。由于各高校高考和省联考的选材限制,大多学生在材料的选择上缺少创意和宽泛性。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的材料,可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并对获得创意灵感和新鲜感大有裨益,也可使学生获得快感和成就感。

教学评价是教学常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应大胆采用多重评价标准检验和改进课堂教学。我们强调过程,弱化结果,注重设计思维的培养,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教学评价,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学习兴趣、促发学生的成就感,并以此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和独特的价值。如选择不同教学评价标准所获得的教学结果进行差异性比较,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要想手到、眼到,就必须心到。让学生从本质上认识设计学科的特殊性,可让学生作品上墙,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自评、互评,并提供解决方案,老师再集中点评。在这个过程中,既活跃了学习气氛、创作思路,又增加了思想和信息交流。开放式、交互式教学锻炼了学生撰写设计创意和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

第五,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要在全面了解学生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其潜能。①教师应按照学生的需求进行个别指导。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各种条件,设置多种情景,努力发挥学生的爱好、特长。②小组教学。按照学生艺术才能和兴趣爱好组成小组,为他们制订教学程序,确定教学内容,定时训练,促进发展。

第六,与市场紧密联系,增加实践环节。在课堂教学中用具体的项目实训,如系统化课题研究——通过专项性课题的集体或个人研究,提高学生课题设计和教育科研能力,达到设计素描的教学目的。在学习的高级阶段,根据市场要求模拟项目开发、选择项目方案,增加市场调研环节,制订设计预想方案,梳理设计流程和研究市场规律,从而进行设计素描训练。

第七,强调速写、默写环节的训练。设计素描的时效性和传真性要求我们快速、准确地记录下对象的形态特征、设计思维等。速写、默写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设计师的实际需求。现在学生的速写能力普遍较低,也不理解速写和默写能力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优秀的设计师往往快速草稿能力极强,这既可直接收集设计素材和寻找设计灵感,又可以消除与客户交流中的障碍,从而加重中标的砝码。强调速写和默写训练不仅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草稿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理解能力和增强自信。

第八,鼓励学生课余时有目的地逛市场与商店。信息掌握程度是设计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信息量和信息的新旧程度直接影响着设计作品的质量。逛市场是解决信息缺乏的好方法,当然更应该逛一些发达城市的市场,以最大程度地把握设计潮流和未来发展趋势。逛市场时,要求用快速的速写记录下产品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机能意识、设计理念、功能等诸多信息,为未来设计作必要的经验积累。

第九,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利用图书和积极组织观摩各类美术展览,提高审美情操以补先天不足。国情不同,传统文化背景不同。国外的环境和拥有许多不同类型的艺术馆对学生成长是潜移默化的,而且所受到的艺术熏陶与美育、生活习惯与个性都有很大的差异。只有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紧紧抓住任何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才能培养出适合于我国国情的优秀设计人才。

第十,鼓励参与各种创意设计大赛和招标等活动,在实战中锻炼设计所需要的各种能力。设计学科是动手能力极强的学科,参加各类创意设计大赛和招标活动以补实践环节的不足,更可检验教学效果和即时调整教学计划。

在具体实施中,要精心地制订具体而详细的教学规范和调整原有的“长、细、磨”等为特点的传统素描教学模式,使学生跨出画室,让他们活起来。配以合适的思考题、练习题和适量的实际操作练习,还要多思路、多对象、多时尚地选择项目主题,可以最大限度保持学生的新鲜感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执著性、抗干扰性和面对困难的承受力在实践中得到充分锻炼,从而保证专业观念得以扭转或提高。

第十一,从“圈养”调整到“散养”的教学形态。“圈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圈地为牢”的死板教学形态使一些学生丧失了学习趣味性,也约束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学习主动性。与其“圈养”不如大胆尝试与国外高校接轨,实行“散养”。结合项目实训,以课题的高标准要求学生从实际出发,模拟项目方案组织教学,这将会极大地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经过系统的组织教学,学生从开始的手足无措到创意联想丰富、从模仿到嫁接、从被动到主动、从单调到样式的层出不穷、从缩手缩脚到大胆表现等,都在他们的作品中得到体现。以往千篇一律的面孔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个性的释放,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琳琅满目。

随着科技的发展,设计素描在教学实践中还会有新的问题突显出来,解决的途径也会有异同,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面对目前有些院校在办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只有加大设计素描等基础学科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力度,才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归根结底,不从根本上认识基础素描教学的内涵,任何形式的应变措施对改观教学现状将是徒劳的。只有弘扬创新意识和个性的培养,只有大胆改革培养模式,才能解决设计素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改变设计学科素描教学现有的落后状态,造就综合能力强的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戴士和,詹建俊,靳尚谊.素描谈.吉林美术出版社,1995.

[2]王中义,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3]陈晓蕙.设计素描.浙江美术出版社,2002.

[4]宫六朝主编.21世纪中国高等美术院校艺术设计教学经典——设计素描.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

[5]德国汉堡媒体设计学院.汉堡媒体设计学院教学大纲.

[6]德国柏林艺术学院.柏林艺术学院教学大纲.

[7]我国当代的设计教育——同济大学艺术传播学院林家阳访谈.美术报,2004.1.3.

医学创新技术范文第2篇

首先,信息技术课不同其它学科,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计算机的操作是建立在各种软件的基础上的,从这一点上讲,计算机教学其实就是在教学生如何使用软件,而现在各种软件涵盖了各个方面,同时新软件更以惊人的速度层出不穷,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不可能使学生掌握每一种软件的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更应当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不断探索,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

一、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激发创新的源动力。

信息技术课主要学习的工具就是计算机,在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教学软件的选择要注意操作难度,所教内容要适当,而且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娱乐性。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教师可通过生动的寓教于乐的学习软件将教材中有关内容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兴趣,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活泼。

例如,在教学完第4课《初识windows98》后,在学生初步掌握鼠标五种操作方法后,就可以利用windows98自带的扫雷、纸牌等游戏让学生迅速掌握鼠标的左右单击、双击、拖动等操作。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鼠标的使用,而且在不断的思考、总结游戏中的规则中,提高游戏成绩,这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仅能够让学生迅速入门,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其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以致用,培养实践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操作,去创造,实现自己的想法。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学生学到的知识能派上用场,这也是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与别人合作等能力的有效途径,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a、组织比赛活动,如教学完画图后,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绘画比赛,进行“校园小报”比赛,让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激发学生的创造愿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唤起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爱好。b、与其他学科融合,如教学指法时,如果一味让学生练习打汉字,比较枯燥,可选一些游戏软件,如《开口就说》的英语学习软件作为学习内容,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强化对英语单词的记忆,这样既能打破单一授课模式,也助于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三、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培养创新思维。

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独立学习将成为可能。在传统的“授”课教学中,教师的“教”未必能引起学生的“学”和主动参与,而在信息技术课中,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协作学习都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否则教学活动或学习活动无法进行。

在教学中,可以把学习所需要的资料预先装入教师主机上,上课时可以通过网络很方便地传送到学生的计算机上,学生使用自己的计算机根据老师提出的学习目标在网络中寻找相关资料来完成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传输功能相互讨论,取长补短;也可以向老师询问以解决学习的难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反复学习,较好的学生则可以进行深层次的练习,来自网上、老师同学的大量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如教学完第45课浏览中国儿童网后,教师可提供一些网址(金色少年、中小学教育网、中国百科知识网)让学生用所学的方法进行浏览。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进行学习,从而受到启发,对所学知识加以整理和延伸,形成自己特有的东西。

医学创新技术范文第3篇

一、兴趣是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的基石。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若想提高创新能力,当然要激发创新思维,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大量的调查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但是这种兴趣却只是对“计算机”本身的兴趣,他们的目的在于“玩儿”——玩游戏、上网等,而对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不好玩儿”,由此,就出现了学生喜欢上电脑课,却不喜欢电脑老师的现象,当然原因只有一个:老师不允许他们“玩儿”。

对于这种现象,我认为教师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以精彩的课堂“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文字编辑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最主要内容之一,然而不少学生认为,文字编辑不就是“打字”吗?只要会输入文字不就可以了,一些连简单的插入、删除还没有学会的学生也觉得它“没意思”。为了使他们感兴趣,我在上“文字编辑”这节课时,从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纸”,用作练习本入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这种“特殊的纸”具有容量大、易修改,无污染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手机短信、商务通、电脑等,使学生在体会信息技术对人类日常生活深刻影响的同时,感受到文字输入的重要性,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营造创新氛围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实践也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学变为自觉学,心情会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昂奋的学习劲头。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学生本来就有浓厚的兴趣。为了保持这种兴趣,我们更应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比如,录入文章、修改文章一般是学生不在意甚至是不感兴趣的事。为了使他们掌握这部分概念,我设计了一个小任务:让学生输入一段题目为“我的家”的小作文,作文的内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编写。于是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完成了任务,他们不仅掌握了录入文章的基本规则,而且当发生输入错误时,还学会了修改文章的技巧,可谓是一箭双雕。

再比如,在学生进行指法练习的时候,内容单一、乏味。如果不优化教学内容,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我精心挑选多种软件,如cai指法练习、金山打字通等让学生练习,学生用金山打字通中的测试程序“吃苹果”、“打地鼠”等游戏进行单个字母的练习,接着在“青蛙过河”中练习单词的输人,最后在“警察抓小偷”中进行综合测试,并结合竞赛形式,这样一步步,循序渐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不仅练习了指法,也激发好强和好胜的心理。

3、注重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引发学生兴趣。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师的幽默是赢得学生喜爱,信赖和敬佩的重要条件。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记忆较困难。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或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杂化为简洁,沉闷化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使学生乐意学。如我在讲解软盘的使用时,5寸软盘是将缺口封上为写保护,3.5寸软盘则是将写保护划片打开时为写保护。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认为3.5寸软盘和5寸盘一样都是将口封上为写保护,记忆起来有点困难,讲到这一点时,我拿出了一张3.5寸软盘,将写保护划片打开,让盘片上二个孔对在两只眼位置上,告诉学生,3.5寸盘上有两只眼睛,当二只眼睛都瞪着时,是处于高度警惕的戒备状态,别人是侵犯不了的(写保护了)。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时(把划片封上)是放松警惕的状态,因此就没有进行写保护。听到这一比喻时,学生都欢笑不已,点头称是,至此,这一教学难点在幽默的情趣中解决了。

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电脑绘画是在传统绘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绘画艺术。一方面。它继承了传统绘画艺术的基本特点,如构图、造型、着色等;另一方面,它具有传统绘画艺术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如它的方便易用、新颖独特以及效果的丰富多样等。因而,电脑绘画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电脑绘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培养独特的创意都具有重要意义。

画图是windows中自带的一个小程序。通过教学与研究发现,如果教师站在思维发展的高度讲授画图程序,便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计算机可以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生动的表象,并通过实际操作将这些表象外化,为学生提取、加工表象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教学生用画笔工具绘制几何图形和线条,并让学生练习这些基本图形和线条的各种变化画法。学生通过利用软件中的矩形、圆形、多边形等工具亲自动手操作,画出了形态各异的基本图形的变形,在脑子里逐渐形成这种图形的表象,从而积累了创作的素材。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这一事件本身并不见得能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形象思维的能力,关键还要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全面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便成了教师颇费思量的事情。因此,要想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能动地驾驭课堂,给予学生恰当地点拨与适时地指导,才能使他们真正开阔视野,提高动手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如:讲解“复制图形”这一课时,可以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他们预先动手操作并思考复制有哪些作用。通过认真思考,同学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比如:利用复制功能可以轻易地画出汽车四个大小一样的轮子;可以画小动物两只完全一样的眼睛;可以画许多美丽的花朵等等。在综合了同学们的答案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总结了复制的用途:

①可以节省时间。

②可以轻而易举地画出一样的图形。

③可以避免失误、精确度高。

通过采取这种方式,学生自觉地根据老师的提问与讲解,调动头脑中已有的表象,将曾经学过的知识与新学内容联系起来,画出了汽车、花丛、树林、圆的运动轨迹等许多充满童趣的作品。由于同学们真正开动了脑筋积极思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同学甚至提出了利用图形翻转技术画对称图形的想法,从而迸发了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三、及时发现、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求新”“求异”的观点,为学生的创新创造环境。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层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小学教学改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没有创新,人类就没有今天的文明与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及时发现、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为学生的创新创造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积极、探索、创造性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树立“尝试创新”的意识,强调在课堂上,只要敢于参与,就是成功。

比如在教学生制作幻灯片时,同学面对功能如此强大的“powerpoint”软件,不知如何下手,而且模仿的多,创新的少,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没有新意,在制作过程中也很少出现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争论。这时,我仔细观察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通过多媒体教学网,演示给大家看,并让他们说出思路,再让其他同学发表意见,接着大家一起试一试。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的思路就开阔了,也愿意动手尝试了。学生们不仅认识到了动手操作、手脑结合的重要,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淡化了失败的感觉,体会到了大胆尝试就会成功的道理。

再如在讲画小房子时,我先用多媒体演示了几何图形搭建的小房子的图画,然后依次提问:

①图中的小房子分别由哪些图形组成?你们还见过哪些形状的房子呢?(帮助学生整理表象材料)

②除了现实中的房子,你们还可以想象出什么样的房子?(对表象进行初步加工)

③闭上眼睛,在头脑中把你刚才所想象到的房子放入一个美丽的环境中,然后将它们画出来。(对表象进行再次加工处理,形成雏形)。

就这样,在教师的耐心启发下,学生脑海里具备了图画的大致形象,因此他们操作的过程实际变成了形象思维化的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能会发现实际效果与预想的效果有所不同,他们思维的积极性被进一步调动起来,一些更好的办法也随之出现。因此,操作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由于每个同学的思维方式不同,他们创作的画面效果也就不同。如:有的同学用苹果瓣作为房子的烟囱;有的用大树作为房子的外壳,画出了住着小猴子的两层楼房;还有的画出了想象中太空中的房子、童话故事中白雪公主住的城堡;也有的同学画出了美丽的校园、自己的家。总之,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了各自的得意之作。从而可知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从课堂教学入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利条件,才能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医学创新技术范文第4篇

1.1项目化专业课程教学与创新实践理念相结合

项目化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实践”的教育方式,能否对学生今后创新创业有指导意义呢。以艺术设计专业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展示设计为例,在展示设计课程的教学中,进行展示设计师成长项目训练,通过将专业课程项目化融入“创新实践”教育方式,以本校每年召开的工商模拟活动展示摊位设计为载体进行,让学生进行“真枪实弹”式的实践。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分析一些优秀的展示设计实践案例,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激发学生浓厚的设计兴趣。其次,理论结合自己多年的设计师工作实践经验,与学生互动交流、探讨设计,开发一些“兴奋点”,慢慢开启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理解设计的创新理念。再次,项目化教学,主要通过将学院的工商模拟市场活动展示摊位设计项目作为研讨与学习的主题,结合本学院的整体形象设计不同方案,指导学生有计划地、主动地研讨专业课的基本内容,获取知识、训练技能,从而形成能力。课后,要求每个学生给学院提供展示摊位设计稿,由学生互评,然后老师点评修改,学院相关部门给出反馈意见,学生还需按照学院要求进行设计作品完善。最后,设计整理出一套展示设计方案并写出设计总结。这种根据一个真实项目为主的教学方式,被称为项目化教学,使学生能够真正明白展示设计要与企业的品牌文化、企业的风格定位、价格定位、销售渠道、市场进行有目的的结合,使艺术性和实用性能够很好地融合,提升设计能力,这也是培养展示设计师的快捷通道。

1.2项目化专业课程教学与创业理念相结合

专业教育渗透创业理念。如何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创新的教学内容。如何引导学生在第一课堂接受创业思想,形成创业思维,树立创业意识。再以展示设计课为例,在教学内容上,展示策划和市场定位,添入校园创业者的内容。以本院工商模拟活动展示摊位为载体,让学生以创业者的角色来做出展示策划和创业方案,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们个个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从“市场———价格———活动详情———盈利模式”等内容上,大家都提出了详细的方案,与学生互动中教师简要讲述规避风险达到创业成功率的知识,并评出优秀方案。以这种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创业理念,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同时也让专业教学充满创新性和灵活性。

1.3考核模式的改革

根据课程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可结合多种考核方式,同样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技能的能力。例如,展示设计专业课就是以大作业的形式进行期末考核,通过完成整套设计项目,来检验学生对课程的核心技能掌握情况,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客观。

2“创新创业理念”与实训教学的结合

医学创新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沙画;美学;特征;创新;发展;趋势;文化生活

1对沙画美学特征的分析

1.1沙画的意境美

意境美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感受到的,所谓意境美就是我们日常接触的景物和我们的情感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可以说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一种画面感,沙画通过优质的手法表现的观众面前就可以达到这种幽静深远的意境美。沙画在创造和制作过程中看似是一种简单的轮廊,但是我们细细品味可以感受到这种以形传神的感觉,尤其是在灯箱灯光的映衬下,会给观众一种思想空间中的层次感、立体感,在配上与沙画形状相匹配的声乐可以使观众的听觉和视觉达到共鸣。通过艺术家的精湛表演,可以给人一种不同的画面感觉,同时表演者通过控制沙子的数量会给人一种或轻快、或饱满的视觉,可以说沙画的制作过程中就像画家绘制山水画一样,挥洒自如,而且其中沙画制作过程中的很多手法都和我国传统水墨画的画法相似,例如沙画中的点、挑、洒、抹等技法就和水墨画中的顿、挫、提、转等画法如出一辙。随着沙画在我国的深化发展,中国传统元素、中国风味也广泛的融入到沙画的创作过程中,并且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意境之美。另一方面,我国传统水墨画和沙画一样,在创作过程中都非常讲究画面的意境美,没一幅画面都是由画板的留白部分和材料造型融合而成的,画面精美的造型不仅是创作者思想意识的表现,同时也引领着创作者的创作手法不断前进,而画板的留白部分又就给了观众无限的想象。

1.2沙画的道德美

道德是我们人们日常生产生活逐渐形成和遵循的一种行为规范,道德行为规范中诠释了善与恶、是与非、好与坏等一系列行为,并且是引领社会和谐发展的风向标。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发展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文化绚烂多彩,道德与文化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就包括对画创作事业的影响。沙画在传入我国以后,也逐渐融入我国传统道德文化元素,可以说为沙画创作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和灵魂,这也是沙画在我国风靡的根本因素之一,现如今沙画的发展也越来越具有中国特色,在世界沙画发展历程上独树一帜。我们作为与沙画创作相关的工作者都知道,艺术的创作主要来源于大众的日常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对于沙画艺术也是一样。沙画作为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其形成和发展必然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而且在不断融入生活,同时也反应着生活。当下流行与社会的沙画表现形式都大量的融入了现代社会的气息,例如沙动画就是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融合,不仅直观的反应出了现代人们的生活气息,同时也体现了艺术家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沙画虽然和其它类型的画种表现形式上存在的一定的差别,但是究其根源来讲它也离不开我们人类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反应着社会的发展,反应着广大创造艺术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鼓舞和引领广大人们群众带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工作,可以有效的缓解当前人类发展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1.3沙画的残缺美

残缺美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简单来讲就是不完整的美。在日常生活中,残缺与完整是一对反义词,但是在艺术的世界里,残缺又是美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和完整美是一样的,并且又展现出了与完美不一样的美。在沙画创作过程中,有效的应用残缺美可以使作品更具魅力,给予作者无限的想象力,同时通过有效的应用残缺美可以增加沙画作品角色中的生命力,达到观众与沙画作品、观众与创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在沙画作品创作中,角色的完美非常重要,但是一旦过于完美势必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反观残缺美更容易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更贴近观众的日常生活,可以说残缺美更受广大观众的欢迎。沙画艺术的这种残缺美可以是沙画创作角色的身体上的残缺、也可以是性格上的残缺、也可以是言语上的残缺,总之通过残缺美可以将沙画角色的形象更加生动、丰富,残缺美也是当前沙画类型之一沙动画重点研究的范畴之一。

2沙画创新发展趋势研究

2.1沙画材料日趋多样化

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风格在逐渐发展变化,审美要求也在逐渐提高。沙子作为沙画创作的基础性原材料,如果在沙画创作过程中单一的使用沙子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大众的审美要求,对此,要想不断满足沙画审美要求,不断提高沙画的呈现的画面效果,就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推动沙画创作材料的现代化和多样化。要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为了改变传统沙画单一材料的缺陷,我们可以尝试采用彩色沙石作为原材料应用到社会创作和表演过程中,同时我们还可以从沙画的灯光效果着手,重新设计灯箱,来改变传统的灯光光影效果,使沙画的色彩更加绚丽多彩。其次,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沙画的表现形式,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来选择不同颗粒的沙子,这样可以更加突出表现沙画所有表现的粗糙感、细腻感、颗粒感等。

2.2不断丰富沙画的题材内容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们群众开始追求精神深化的满足,这就为沙画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此,沙画应该一改传统创作模式,应该不断扩大题材内容的选择空间,例如在题材选择上可以广泛的融入本土民间传统故事和现代文学作品,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道德和什么的追求,进而形成适合我国风土民情的特色沙画体系。其次,在题材内容的选择上还应该满足当下人们对个性的追求,多融入一些身边的小故事,满足不同人群不同风格的需求,这样才能创造出别具特色的沙画,形成特色沙画产业链。

2.3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

单一的艺术形式都难免会引起观众的视觉疲劳。因此,沙画也应不断的创新其表现形式,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碰撞出新的视觉体验。沙画与实拍影像、动画等艺术形式的结合,都是具有可行性的,它们在各自领域分别展现着独特的艺术魅力,结合则开创了新的艺术形式,两者不只是形式上的结合,还有更多元素上的互补,两者在视觉上有很大的反差,可以实现很多现实中无法实现却存在于人们心中的梦想,也可以打破传统沙画的单调性,丰富其视觉观感,两者可谓取长补短。将沙画艺术与实拍影像、动画等艺术形式的结合应用是丰富影像语言的必然趋势。

3结语

沙画的发展同其它艺术门类发展一样都需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给人带来一场视听上的盛宴。当前沙画艺术正处于大发展的时期,为了寻求更好更新颖的创作效果,我们要不断研究好的艺术视觉媒介,为以后的创作打下有利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只有创新并扩展其表现形式,才能让这门新的艺术形式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黄鸣奋.新媒体与泛动画产业的文化思考[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12).

[2]阮艳萍.动画文化生存:一种媒介生态的角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