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系统控制

系统控制范文精选

系统控制

系统控制范文第1篇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建筑系建筑物性能测试中心(CenterforPerformanceandDiagnostics,DepartmentofArchitecture,CarnegieMellonUniversity)所筹建的智能工作区间(IntelligentWorkplace,简称IW)是一个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支持,由国际财团ABSIC(AdvancedBuildingSystemsIntegrationConsortium)投资兴建的。ABSIC由学校、公司以及政府部门共同组建。美国政府部门包括国防部、能源部、环境保护署、服务总局和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司中有AMPIncorporated,JohnsonControls,SiemensEnergyandAutomationInc,SiemensAG等著名的大公司,学校即为卡内基-梅隆大学建筑系的建筑物性能测试中心。IW是美国第一所有关建筑物性能测试的重点实验室,集研究、发展和商业应用于一身。实验中心的目的是提高建筑物内部的工作环境质量和节约能源。对建筑物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和模拟,以期提高建筑物内办公人员(以办公室为实验对象)对环境7个方面的要求:新鲜空气,适宜的温度,适当的光线,既有室外的景致又要有相对的隔离,独立和安静的工作空间,具有多媒体功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以及电源系统,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家具与环境。根据估算,仅在节约能源方面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以后,可使建筑物的节能达到75%(以美国现在使用能源的普遍情况为标准)。所以,卡内基-梅隆大学(CMU)建筑系在参照了日本、德国、法国、英国和北美的各项研究成果后,重新设计而建成的这个新型研究中心必将会推动建筑界以及智能建筑学科的发展。

智能建筑中HVAC和照明系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系统的工作性能,直接关系到提高工作环境的舒适度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是关系到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计算机控制系统根据工作区间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适时或按计划自动控制室内温度、湿度、工作区间的亮度等。计算机控制系统是体现“智能”诸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个在建筑中使用的设备被称为“有智能”或“是一个智能单元”,或一座建筑物被称为智能建筑,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是必要条件。所以,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与控制策略是评价智能建筑的重要的因素之一。

本文以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建筑物性能测试中心的智能工作区间的HVAC和照明系统的控制系统为例,说明智能建筑控制系统结构和控制策略。

2、智能建筑集成系统中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2.1主要设备

2.1.1蒸发式冷却空调系统此系统的3阶段供冷启动顺序为:热转轮启动,蒸发冷却器启动,备用冷却盘管启动;其两阶段供热启动顺序为:热转轮运行进行热回收,利用热水盘管加热处理空气。此空调系统主要任务是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新,提供室内的基本温度保证。

2.1.2埋管式辐射墙板墙架上和空气中的温度传感器提供水流阀门的控制信号。它是在室内基本温度点基础上,对温度进行再调整的设备。

2.1.3屋顶通风装置室外温度、湿度、风力、降雨量,室内温度、湿度,提供此开关控制信号。它是室内温度、湿度调整的辅助设备,也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手段。其动力是日光反射板上的太阳能电池。

2.1.4日光反射板阳光和温度都是照明系统和温度系统的信号源,光线反射板受控于这两个系统。既能遮光,也能将室外光线反射到室内。

2.1.5照明系统由房间使用状况检测、日光、阳光反射、室内光照度等检测信号,用开关、遥控器或计算机程序控制此系统。

2.1.6个人工作环境系统在个人工作环境系统中,温度、湿度、房间使用状况检测、空气流速、空气品质等数据均为控制因素。每人工作环境系统的温度、湿度的期望值,房间使用状况检测数据,由系统中的传感器或由人工给定,由通讯系统传送给上一级(网络工作级)和系统工作站,由网络工作级和系统工作站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此个人工作环境系统的系统参数。

2.1.7控制系统和主配电盘它是控制、电源和通讯系统的神经网络。

2.2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分为两大控制部分:

2.2.1温度和空气品质控制系统温度和空气品质控制系统的控制目标包括蒸发式冷却空调系统、埋管式辐射墙板、个人工作环境系统、可开启窗户、屋顶通风装置等。本系统的传感器包括室内温度、室内湿度、室外温度、室外湿度、冷热水流数据、房间使用状况、空气品质(CO2)数据、露点温度,以及室外风力等。执行机构是热转轮、蒸发冷却器、水流阀门、空气处理器、加热盘管、冷却盘管、气流混合调节器、水压调节器、屋顶通风装置等。

2.2.2照明控制系统照明控制系统的控制目标包括环境灯、周边灯、工作灯、室内遮光设备、日光反射板等。灯光控制系统的传感器包括室外日光检测器(最大照度)、室内照度检测器、房间使用状况等。执行器是控制日光反射板的电机,控制天窗、可开启窗户、门遮阳设备的电机,数字式日光灯整流器,数字式相位灯光调节器,数字转换器等。

温度和空气品质这两个控制系统和照明控制系统是互相干扰的。譬如,为了节约能源和得到舒适的工作环境,冬天和夏天对日光的需要是不同的。

2.3控制系统结构总控制工作站热冷水系统热水系统冷水系统空气处理系统空气处理单元-1(AHU1)

空气处理单元-3(AHU3)

埋管式辐射墙板埋管式辐射墙板控制系统埋管式辐射墙板1-26(分组)

个人工作环境系统个人工作环境系统控制系统个人工作环境1-30(分组)

系统接口温度/空气品质控制系统与照明控制系统接口(两个公司产品)

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量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量的监测控制系统的硬件控制系统的硬件工作状况监测安全监视和检查系统门卫磁卡检查系统系统设备打印机网络设备

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总控制工作站的控制策略必须根据各种条件,用控制算法去协调上述设备的工作。

现假定工作程序和环境为:按照当天的室外气象参数,蒸发式冷却空调系统已根据时间或遥控命令,在工作人员到来之前开始工作,提供基本室内温度和其它条件,当个人工作环境的房间使用状况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有人工作,提供启动信号给上级计算机,控制系统按照人的给定期望值,调整此个人工作环境的环境参数。

4、总结

温度控制系统、空气品质控制系统和照明控制系统的某些控制目标是相关的,被控制目标和设备之间存在互相干扰。且智能建筑集成系统的各个部分是由一些不同厂家生产的,这些产品中存在很多不同标准,像数据传输总线、硬件接口、软件接口、控制算法等。由于信息流和被控目标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使得控制系统非常复杂。如夏天的阳光提供工作台的光线亮度,但又带来多余的热量。减少阳光的照射又可能使工作环境照度不够。故怎样发挥每一设备的工作能力,又可控制工作环境温度、湿度、空气新鲜度,工作环境的照度、噪声、背景音乐,与外界(世界和本系统之间)的通讯畅通,各种办公设备的使用方便程度,等等,且能像轿车内的空调系统一样,所有指标都能在本人的工作区间内作自我调整,创造最佳工作环境。亦能满足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的大目标。这些就是控制系统的基本任务。

系统控制范文第2篇

随着电子商务和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AIS与企业的其他业务信息系统的融合越来越紧密。AIS的控制问题不再是一个局限于会计部门的孤立的问题,而成为一个涉及到企业各项活动的系统性问题。AIS控制问题也不再是信息系统自身的问题,而应该从AIS体系结构出发,从根本上改变AIS控制的方法与范围。AIS体系结构是指采集、存储、处理、传输数据的步骤、方法或数据处理程序的结构。现有学术研究成果大多是在坚持传统AIS体系结构及其内部控制制度与控制观点的基础上,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探讨如何加强AIS的控制。这种控制与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极不相适应,并且大大限制了企业的运行效率。笔者从事件驱动体系结构的角度,分析AIS控制。

一、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控制的局限性

(一)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处理流程

传统AIS是建立在传统会计体系结构基础之上的。传统会计体系结构是指现代信息技术出现之前,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数据时所采用的一系列步骤和方法,即会计循环和会计恒等式。基于这种体系结构的AIS采集和存储的数据是有关业务事件数据的一个子集,即只采集和存储那些改变企业资产、负债或所有者权益构成的会计数据。图1反映了基于传统体系结构的AIS采集、存储和处理业务数据的流程。

(二)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控制的局限性

如图1所示,传统AIS处理流程原封不动地保存了原始的会计循环,只是使用信息技术去自动化老式的会计工作流程。传统AIS控制也正是基于图1所表示的传统体系结构而形成的。

1.从原始数据录入到财务报表输出,整个过程频繁使用了大量的事务文件和工作文件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最终财务报表的可依赖性取决于原始数据的可靠性。虽然使用了大量的中间文件,但这些文件内容大多来自于同一数据源。例如,应收账款总账及其所属明细账数据都来自同一销售发票。由于存在“垃圾进,垃圾出”现象,当业务过程发生了错误时,不管记录、维护及报告过程使用的技术如何,都将造成报告错误。

2.分离职责和责任局限于使一个人的工作核查另外一个人的工作,着重于事后监督,而忽视了事前预防。

3.没有考虑到信息技术能够减少业务活动中的人为错误,能够对业务与控制规则的符合程度进行监控,而对会计数据进行重复记录,对重复数据做大量调整、核对。这样,既和现代企业对AIS的要求不相适应,又影响系统的运行效率。

4.AIS专门从事收集和处理其他部门所创造的数据信息的工作,独立于业务活动,是反映性的和纠正性的,无法检查、控制、杜绝业务活动过程中发生的错误。

5.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在指导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实现、维护和评估时,根据会计管理工作的需要而设定,局限于会计工作的范围。控制程序是局部性的、阶段性的,没有考虑与可能跨越几个职能部门的业务过程有关的种种风险,无法对财务活动以外的其它活动的风险进行控制,而其他活动的风险往往间接或直接地导致了财务风险的产生。

二、事件驱动型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处理流程

(一)业务过程与事件

业务过程是完成企业战略目标的一系列活动。事件是表示业务过程中的单一活动。一个企业的业务活动可分为业务事件、信息事件、决策与管理事件。业务事件是在业务过程中执行的与向顾客提供商品和服务有关的业务活动;信息事件是指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存储、维护、传输、报告等的处理活动;决策与管理事件是管理者或其他人在计划、控制和评价业务过程时的决策活动,包括管理资源(人力、物力及资金)和制定战略规划等。(二)事件驱动型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处理流程

事件驱动体系结构以业务过程和事件来构造系统,它以各类经济活动事项为中心组织数据,并独立于应用程序之外,业务数据输入一次,便可用于生成各种视图驱动应用所能提供的全部视图。EDAIS是建立在事件驱动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在业务发生时收集业务事件的所有数据(如时间、地点、责任人和参与者、涉及到的资源与风险等),把业务事件数据集成在数据仓库里,同时利用信息生成工具对事件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会计处理的。即按用户需要产生各种报告视图,如明细账、分类账和财务报表等,实现业务与会计的协同化处理。EDAIS数据处理流程如图2。

三、事件驱动型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

EDAIS的风险除了财务风险外,还有常常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财务损失的其他业务的风险,这些风险可概括为:业务事件风险、信息事件风险及决策与管理事件风险。每一个风险都会波及到财务部门,带来财务风险。风险的控制必须贯穿于各种事件之中,而传统体系结构忽视了许多与财务资源有关的非财务风险。

(一)业务事件风险

业务事件风险包括:业务事件发生在错误时间和地点;业务事件没有适当的授权、操作顺序错误、涉及错误的人员;业务事件涉及错误的资源类型与数量等。这些业务操作风险用传统体系结构AIS是很难检测出来的。

(二)信息事件风险

信息事件中蕴涵着信息收集、加工、存储、维护、传输、报告等风险。信息收集风险是指对业务事件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对数据采用了不适当的表达形式,从而导致事件数据记录不完整、不准确或无效;信息加工风险是指不能对数据做出正确的选择、排序、合并、更新、计算等;信息存储风险是指存储哪些数据、存储多长时间、采用什么样的存储方式等发生错误;维护风险是指未察觉或未记录组织的资源、参与者、时间、地点的变化;信息传输风险是指信息在AIS内部子系统间或AIS与其他系统间传输时,发生误传、盗窃、删除、被非法篡改等;信息报告风险是指报告输出数据形式不当、或汇总错误,或数据提供给未经授权的单位或个人,或未及时提供数据。

(三)决策与管理事件风险

决策与管理事件风险包括:未能对未来事件做出正确的预测,致使计划制定错误或不完善;由于规章制度不完善,指挥、协调、控制失效,计划或决策方案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由于对管理对象的状态信息及管理决策目标信息掌握不全,未能对经营成果做出正确的评价。

四、事件驱动型会计信息系统控制

EDAIS控制是根据事件驱动体系结构的特点而提出的,它把风险的控制贯穿于企业业务过程的各个事件中,实现了业务活动、信息处理、IT与风险控制的集成。

(一)控制业务活动

1.控制交易风险。建立在传统体系结构上的AIS只能被动地接收各业务部门产生的数据,是反映性的。一旦业务部门的业务操作出现问题而没有被发现,必然要把错误的数据带入AIS,而传统AIS却无法发现这些错误;EDAIS基于业务活动构建系统,针对业务事件的各种可能风险,设计交易授权、操作规程和业务执行过程的控制规则。明确规定哪些人允许执行哪些活动,接触哪些资源,哪些事件应在什么时间发生在何处。这样,在业务发生之前便评估其风险,从会计信息的源头上控制风险,防止业务事件、信息事件和决策与管理事件的错误和舞弊。

2.职责分离。EDAIS职责分离除了维持传统的监督与检查功能外,更注重提高效率与预防错误的发生。它能够通过共同数据仓库整合、连接与协调各类平衡的活动,实现相关业务事件的相互牵制与自动核对。例如,当销售业务发生时,可以把其数据直接输入到数据仓库,并直接与收款业务数据进行自动核对,确保无误后,再进行会计处理,而不必像传统AIS那样,由会计部门分别接收各业务活动数据,并进行核对与处理,这样,既提高了组织运行的效率和有效性,又提高了系统控制的质量。

(二)把控制嵌入事件中,实现实时控制

传统AIS作为收集与处理其他业务部门业务数据的一个独立系统而存在,控制范围局限于会计部门,控制时间滞后于业务事件;EDAIS将业务事件与信息事件进行整合,能把控制规则嵌入到系统的记录过程、维护过程和报告过程中,使控制程序和规则成为业务过程及信息过程中不可分割的职能,防止发生错误或舞弊。在信息处理时,检查和管理与事件相关的处理规则、控制程序和政策,实现对业务与信息处理的实时控制。但是,为了实现系统控制的适应性,控制程序和规则要随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业务过程和使用的信息技术的变化而改变。

(三)审计监督

传统AIS是从手工AIS中发展而来的,仅仅收集业务事件的财务数据,还有一些重要的非财务数据被分割后,保存在各业务部门的子系统中。这样,作为审计线索的业务事件数据通常被分割存放在组织的各个不同的职能领域。审计与会计人员进行审计监督时,要到各业务子系统查找信息,然后在数量巨大的电子凭证和电子文件之间进行拼凑。这种事后的审计与监督工作,难度大,可信度低;在EDAIS中,每一个业务事件的有关资源、事件、参与者和地点的数据元素都通过记录过程收集在数据仓库里。采用并行审计技术在AIS中嵌入审计模块,从数据仓库中获取业务事件的全息数据,既可测试系统数据和业务规则的符合性,又可为审计与会计人员提供追踪与监督业务过程的全面、详细的电子审计线索,而且,还可允许使用各种详细的联机数据来进行审计分析和评估。

系统控制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现代控制技术;电力系统控制;应用创新

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新形势下,作为电力系统控制,越来越多的应用现代控制技术,目前电力系统控制所涉及到线性最优控制、模糊逻辑控制、自适应控制等现代技术在电力系统稳定、串联补偿控制、静止无功补偿、自动发电控制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也使我国电力系统控制不断取得新的成效。尽管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电力系统控制在应用现代控制技术方面,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电力系统控制应用现代控制技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系统控制的科学化、现代化、智能化以及数字化,必须对此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要树立“问题导向”原则,着眼于解决电力系统控制应用现代控制技术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推动电力系统控制技术创新,为提升电力系统控制的稳定性创造有利条件。

1电力系统控制应用现代控制技术存在的问题

1.1应用理念缺乏创新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电力系统控制要想更好的应用现代控制技术,必须在应用理念创新上狠下功夫,尽管从总体上来看,电力企业在应用电力系统控制技术方面已经高度重视现代控制技术的应用,但仍然存在理念缺乏创新的问题,比如在电力系统控制方面,还同有将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进行紧密的结合,因而现代控制技术的应用还有一定的局限性,现代控制技术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控制的应用。

1.2应用体系不够完善

对于现代控制技术来说,要想更好的得到应用,必须建立比较完善的应用体系,这样能够使现代控制技术应用更具规范化。目前我国一些电力企业在应用现代控制技术方面,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应用体系,特别是在应用的过程中缺少相应的发展规划,直接导致现代控制技术应用无法实现全面性和系统性。再比如适应控制是针对控制系统对工程控制参数变化,以及没有建模部分的变化不是很敏感的情况,使得控制系统能够感受到这个不敏感的变化,并且能够根据其变化大小,进行实时调整控制参数和控制策略,以使控制结果保持最优。尽管这种技术应用较多,但仍然没有实现全面化和系统化。

1.3应用效果不够理想

从目前我国电力系统控制应用现代控制技术来看,尽管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线性最优控制、模糊逻辑控制、自适应控制等现代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控制,但从应用的效果来看,并没有达到十分理想的程度,这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电力系统控制技术与现代控制技术的结合还缺乏有效性,因而导致电力系统控制技术应用现代控制技术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这一点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提升电力系统控制与现代控制技术的融合性。

2电力系统控制应用现代控制技术的优化对策

2.1创新现代控制技术应用理念

要想更好的在电力系统控制中应用现代控制技术,必须在创新应用理念方面狠下功夫,只有创新应用理念,才能使现代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控制。电力企业在应用现代控制技术的过程中,要在提高电力系统控制技术全程性、全面性等方面狠下功夫,使更多、更好的现代控制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控制,特别是要提升电力系统控制的智能化、数字化等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确保电力系统控制更具稳定性、先进性和超前性,这一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国家电网公司应当经常开展有关的座谈会、研讨会以及项目建设会,着力提升电力企业以及员工的意识。

2.2完善现代控制技术应用体系

电力系统控制技术是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现代控制技术应用体系建设,这就需要国家电网公司要制定现代控制技术应用的整体发展规划,对现代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控制中的应用做出全面、科学、系统的安排,确保现代控制技术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各级电力企业要高度重视现代控制技术的应用,积极探索和实践,使更多现代控制技术能够应用于电力系统控制,这一点应当高度重视,并不断创新。

2.3提升现代控制技术应用效果

要想提升现代控制技术应用效果,需要各级各类电力企业形成发展合力,最大限度的提升现代控制技术与电力系统控制的融合性,这样能够使电力系统控制更具科学性。这就需要各级各类电力企业要着眼于提升现代控制技术应用效果,强化现代控制技术的应用,建立现代控制技术应用研发组织,对现代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控制的应用进行系统研究,特别是要对目前国内乃至国际最前沿的现代控制技术进行研究,使现代控制技术能够与电力系统控制进行深度融合,不断取得新的成效。要想更好的提升现代控制技术应用效果,还需要引起大批研发人才,这就需要各级电力企业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为电力系统控制更好的应用现代控制技术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3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控制技术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智能化等方面发挥了作用,但目前我国电力系统控制应用现代控制技术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存在应用理念缺乏创新、应用体系不够完善、应用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电力系统控制应用现代控制技术步伐,这就需要我国各级电力企业要高度重视现代控制技术的应用,特别是要在创新现代控制技术应用理念、完善现代控制技术应用体系、提升现代控制技术应用效果等诸多方面狠下功夫,使现代控制技术更多、更好、更全面的应用于电力系统控制。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持续改革、创新与发展,电力系统控制应用现代控制技术将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盛戈皞.现代技术在电力系统无功电压控制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15.

[2]林淑娜.现代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理论版),2014.

系统控制范文第4篇

【关键词】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系统控制

1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的概述

1.1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

随着工业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逐渐从关心产品数量向关心产品质量转变,并注重了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监督、检测与控制。《测绘法》明确指出:测绘工程质理管理就是指测绘工程单位承接任务、组织准备、技术设计、生产作业直至产品交付使用全过程实施的质量管理。在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管理中,既要保证经济效益又要确保质量,严禁以牺牲质量为代价获取经济效益,必须要树立“质量为本与质量至上”的管理理念,结合测绘工程标准与建设需求不断完善监督管理方式,确保监督管理工作的高质与高效。因为,任何工程或产品唯有确保质量,才能保障用户的利益进而获取市场的认可和无愧于测绘工作。因而,测绘企业应当时刻保持质量与危机管理理念,定期与不定期组织测绘人员培训,在提升测绘人员工作技能的同时要重点深化其对于测绘工作的认识,将质量与安全牢记心头,切实提升每一位测绘人员的责任心。此外,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定期对测绘人员的工作加以考核,以使之保持危机意识,进而积极主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保障测绘工作的质量。

1.2测绘工程的系统控制

在工程建设中离不开测绘工程的系统控制,其实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关键所在。其指的是在工程建设范围内,综合现有技术标准与设计需求制定统一、完善、协调的监督体系,以便于各个部门之间合理有序开展工作。测绘工程的系统控制不仅要求高而且力求精准,方能确保测绘工程的质量,同时对于不同的测绘工程可制定相应的测绘工程的系统控制方法。例如,可以确定是否与国家控制网,城市控制网联合测绘等,而在测绘过程中,系统的选择应以投影长度变形值小于2.5cm/km为基本原则,并根据测绘区域地理位置和平均高程等具体确定。测绘工程的系统控制应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的原则。一方面要为监督管理人员提供便利,使之能够第一时间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要面向未来,结合测绘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发展趋势以完善现有工作制度。

2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的有效措施

针对测绘工程的重要性以及工程质量系统控制的实际情况,同时结合多年来积累的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提升测绘工程质量以及完善工程质量系统控制的措施,借以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2.1做好测绘工作前期准备

在测绘工程具体工作开展前,需要对工程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材料的设各。根据现场勘查获取的第一于资料,结合具体的测绘工程发难,对相关技术要求进行认真研究,确保方案与计划与行业标准相符,加强对测绘工程方案的审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同时,要根据实际测绘工作的需求并结合自身的现状,制定出符合实际需求的测绘工作监督管理制度并落实每一个细节之中。

2.2完善测绘相关的法律法规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程质量、工程安全、产品质量等问题受到了大众普遍关注,同时亦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当前,我国综合具体国情并结合国外经验先后制定和颁发了《质量法》、《测绘法》、《计量法》等诸多法律法规,对于测绘工作提出了明确标准亦为其后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出现新的问题,现有的法律法规则逐渐暴露出了不足,难以实现全面覆盖。因此,我国立法部门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态度,研究新问题,对现有法律法规加以完善。

2.3加强测绘工程系统控制管理工作

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不仅可以很好地为社会提供测绘工程产品的管理与服务,而且可以进一步规范完善测绘工程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具有科学、公正、独立、服务与管理等特征,是保证测绘工程的顺利达标的保障。为进一步保障整体测绘工程严格按照既定标准执行并取得预定的效果,必须要树立全过程监督管理意识,深入都产品测绘全过程之中。尤其要及时了解产品测绘中面临的困难,以及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保障测绘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作为测绘人员或测绘部门,还应保持与时俱进的态度,融入到市场经济发展与竞争之中,以世界发达国家测绘水平来严格要求自己。在充分认识到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或单位的先进经验,进而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和提升技能,形成完善且独立的测绘质量管理控制体系。

2.4不断的完善测绘工程质量管理机制

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测绘人员的辛勤工作,测绘工作涉及到社会经济建设中的各行业之中。虽然工作性质与标准略有差异,但是均需要完善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作为前提,包括检查机制、制约机制、激励机制等,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提供有力的依据。另外,还需要加强测绘工程单位年检,将绩效考评、统验结果作为年检的重要依据,及时了解测绘工程行业动态,制定合理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统计表,包括工作人员管理制度、综合现有技术以及实际需求制定抽查标准并及时予以公布。同时,要积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以完善不足之处。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建设中测绘工程质量与质量系统控制至关重要,其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与安全,甚至威胁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要树立危机意识,充分认识测绘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并严格执行相关工作标准,落实到实处与细节之中。同时,应结合其他国家或单位的成功经验,完善自身建设,以不断提升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饶德兵,黄欢.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J].科技传播,2013(09).

[2]王森.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3(12).

系统控制范文第5篇

关键词:PLC技术原理;高压配电系统;控制策略;电力系统;供电质量

1概述

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其对于保证电力系统供电质量及系统运行稳定具有积极作用,为此需要保证高压配电系统的有效控制,这是实现电力系统运行管理的重要途径。可编辑逻辑控制器(PLC)是基于存储的控制器,一般情况下可以用于内部存储程序面向用电客户的指令发送,并通过数字模拟信号的输入及输出向电力设备或生产环节进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电力生产的有序性,具有推广价值。

2配电系统中PLC技术简介

所谓PLC技术,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智能化程序控制技术,其核心为单片机,该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PLC技术集成了电气、仪表和控制等多项技术设备,可依据电力系统建设规模等实际情况进行组合,满足工业控制需求。PLC技术的主要作用体现在:第一,高速指令处理。PLC技术的出现开辟出了新的应用领域,在对性能要求较低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指令的处理周期缩短到最小;第二,浮点数运算。便于用户调整参数,及时在运算量增加的情况下也能实现高效、复杂的运算,保证运算结果的准确;第三,优化人机交互。通过人机界面优化,可以集成多种功能,降低了人机对话编程的难度;第四,口令保护。其加密了数据,并设置了权限访问,避免了数据的非法删改。

3PLC技术特征分析

PLC作为控制器,其灵活性更强,可以依据用户需求进行编程,只需客户发出指令,PLC便可依据一定的算法程序输出机器的执行指令,实现对生产线的直接控制。从理论层面来说,PLC技术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具有灵活性特征,PLC具有可编程的逻辑性,在遇到具体的问题时可以依据输入指令的不同输出不同的操作指令,这样就避免了传统计算机控制模式的盲目性与随意性;低耗、操作便捷,PLC系统占地空间小,但是性能与其他继电器相比更具优势,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电能消耗较小,符合当前低碳环保的工业发展理念。

4PLC在高压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分析4.1设备层功能及控制策略

4.1.1设备层功能及控制策略。在设备层,一般需要通过智能化传感器实现对信息的识别以及传送工作,并将其转为可识别信号,保证通信信号的有效传输与交互。在执行器中,可以使用中央处理器向计算机发出信号,从而实现控制器的管控功能。在设备层,一般会采用分布控制技术,通过设立多个控制器组建设备层,每个控制器可独立工作,不相互影响,但控制器之间形成了一个数据通道,和计算机之间也建立一个信息互通渠道。

4.1.2网络层功能及控制策略。网络是高压配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可将分散的配电设备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监控中心的服务器进行信息交互,在网络层可通过现场总线技术保证网络层功能的有效发挥。

4.1.3管理层功能及控制技术。管理层中工作人员可通过计算机设备实现对设备运行状况的实时观测,管理层通过系统集成技术将计算机网络中的子系统连接在一起,通过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实现子系统工作的协调,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控制机制。

4.2远程监控系统当高压配电系统设备运行出现故障,对电能传输、变换等造成影响,通过PLC监控系统可及时发现故障并发送故障警报信号,对设备隐患进行排查,缩短了检修周期,提高了检修效率。

4.2.1PLC远程监控的原理。对高压配电系统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评价,可将其分为三个等级,如正常运行状态、异常运行状态和故障状态。作为正常状态就是设备运行过程中不存在缺陷或存在缺陷,但是不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所谓异常状态就是指存在一定缺陷,且对设备的运行状态造成较大影响,经检查发现电气设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不利于配电系统供电质量的提高;所谓异常状态是指电气设备缺陷发展到一定程度,对配电系统运行产生了负面影响,电气设备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损坏,但是可继续运行,这时需要注重设备性能观测,并立即进行维护检修;故障状态是指设备性能指标不符合生产要求且设备不能投入生产。PLC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对配电保护系统的总受柜、1#变压器配出柜及2#变压器配出柜的三相电压是否欠压和三相电流是否过流等进行监测。当高压配电系统出现非正常运行状态,则立即发出报警信号或画面,运行人员在接收到报警信号后可迅速确定故障的发生位置,并派遣检修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检查和维修。PLC通过对高压配电继电保护系统设备的采样,实现了运行数据分析。

4.2.2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如图1,高压配电继电保护系统中设有远程监控工作室,采用PLC控制系统对配电系统中各继电保护设备的运行进行监测,采集运行参数,若监测设备连续变化,只要输入信号物理量,如电压以及电流,便可通过2路的模拟量输入通道的S7-200PLC模拟量输入模块,即可实现信息的采集、筛选以及转换功能,最后得到量化后的信号,再通过电压模拟量变成软件进行信号处理,编程软件先输入“AIWO”,电流模拟量输入的编程元件为“AIW2”。当断路器为合闸状态,则可以采用开关SA1、SA3以及SA5对总受柜、1#变压器配出室和2#变压器配出室的开进行调控,该系统在采集到总受室、1#变压器配出室和2#变压器配出室的U、V、W三相电压和电流信息后,若出现了欠压或者是过流问题,则会立即发出警报信号,必要时也可手动控制。PLC系统的运行实现了定向数据的采集,同时具备实时监测以及远程遥控的功能,有利于高压配电系统的稳定,可依据实际运行情况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图1PLC控制系统示意图

4.2.3PLC的调试。依据PLC系统的控制要求,采用编程软件即可进行编程,得到图2的梯形图程序。为了对所编程序的运行控制效果进行检测,需要进行PLC调试。在正式调试之前,需要先进行编译,若编译完全正确则将程序下载至PLC程序中再进行调试,采用开关模拟对高压配电继电保护系统进行远程监控。上断电控制是开关量,选用开关便可实现控制工作,过流、欠压保护均通过自动检测工作进行数据采集分析进行保护。

4.3实例分析以某高压一次配电系统为例进行分析,该配电系统中有8台变压器并行运转,其有2路柴油发电机进线。在该系统中,PLC控制系统替代了传统继电器保护系统,使得配电柜之间的硬连线数量不断减少,控制流程得到了简化,控制效率有所提高。该系统通过进线柜和联络柜断路器之间的逻辑关系为主要参考依据对配电系统进行控制,如图2所示:图2进线和联络柜断路器之间的逻辑关系该系统中,PLC作为配电系统的控制中心,各型号模块相互关联,所有的模拟信号、保护和状态信号等信息数据均传输至控制中心,PLC控制系统依据各模块传递的信息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该系统选用西门子S7-400H容错系统,实现了机架、电源、CPU、通讯总线的冗余。该系统中包括了多个功能子模块,保证了故障出现时能及时进行应急处理,可维护配电系统运行稳定。当某个冗余节点发生了故障,可及时发出故障信号,必要时可进行隔离处理,不会对其他节点的运行造成影响,这就意味着不会出现断电影响生活生产的问题。该控制系统实时检测母线、电源、断路器等信号,在系统运行后台会直接显示监测数据,若发生故障,也会显示故障源处理告警。为此,PLC系统成为了配电系统和运行管理人员联系的媒介,可对发送的信号进行有效识别,调控被控制对象的动作,保证系统运行可靠。

5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压配电系统控制中,可以采用PLC进行系统管理,依据设计的相关要求对控制器进行合理设置,在保证施工人员素质的前提下,从控制方案的整体以及子系统的运行层面加强高压配电系统的整体管控,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与稳定。

参考文献:

[1]刘伟林.浅谈船闸自动控制系统——PLC干扰源的控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4).

[2]王学富.PLC在公路隧道机电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