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科学技术

网络科学技术范文精选

网络科学技术

网络科学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络多媒体;外科学;教学效果;计算机课件;医学教学;教学方式

在医学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技术,积极开展网络多媒体技术,是促进教学内容、方法的有效途径,也是近几年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的重点发展方向[1]。通过制作医学多媒体课件,建立不同的学术交流路径,促进外科学教学的日常管理和网络学习系统,能够极大的提升医学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多媒体技术得到了高速发展,在外科学教学中也凸显了其优势所在,展现出独特的优越性[2]。本文针对网络多媒体技术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分析,结合医学院校实际发展情况展开报道。在该次研究中,重点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以及科研信息的查询等方式开展,以达到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相关知识的目的,为外科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120名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研究时间为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将所有学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60名。对照组学生男32名,女28名,18~23岁,平均(21.15±0.33)岁;学生平均出勤率为95.5%。观察组学生男30名,女30名,19~23岁,平均(21.98±0.71)岁;学生平均出勤率为96.2%。两组学生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学生均为本院在读生,且为外科学相关专业;(2)学生自愿接受此次研究并签署相关同意书。排除标准:(1)学生中途转校或存在其他离校情况;(2)学生配合度低且中途退出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取常规教学模式进行外科学教学:(1)在开展教学前,教师提前告知学生进行自行预习;(2)在课堂教学中采取课堂大课加PPT授课方式,并且定期安排学生进行随堂测试;(3)授课完成后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同时告知学生进行课后复习。观察组学生采取网络多媒体技术教学,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及方法展开外科学教学,主要措施如下:(1)制作外科学多媒体课件。在外科学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素材收集和课件制作,而要想获取更多的素材,主要可以通过教师制作和调用现成资源,教师制作需要结合不同的多媒体软件展开,包括图像、图形的设计,动画的制作和声音的制作,视频和影像合成等,多种软件结合能够更好的制作课件;其次是现成的资源收集,通过调用现有的资源和视频影像,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2)开展创新教学。在对外科学教学知识进行了有效的资源收集之后,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不同课时的主要内容开展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在理论知识教学中穿插外科学相关临床操作、手术等内容教学,并挑选优秀学生进行讲解,将讲解的内容制作成资料分享给其他学生,学生可以根据相关资料自学,对于视频中难以掌握的内容,学生也可以多次反复观看,最后完成相关习题巩固自身知识[4]。(3)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在完成课前学习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交流学习,按照分小组的方式展开,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和难点反馈给老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统一讲解。(4)建立外科学医学考试题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结合网络多媒体技术,建立供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以及不同学制学生进行考核的外科学考试题库,根据要求完成考试试卷,教师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则给予讲解,提升学生综合能力[5]。

1.3效果判定

对比两组学生考试成绩,包括理论测试成绩和随堂测试成绩,得分越高,表示教学效果越好;对比两组学生的教学评价得分,包括课堂纪律、课时时长、教学态度;对比两组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包括知识接受度、作业完成率、学习积极性、自学能力。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计数资料的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学生考试成绩

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测试成绩和随堂测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对比两组学生教学评价

观察组学生的课堂纪律、课时时长、教学态度等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对比两组学生学习能动性

观察组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知识接受度、作业完成率、学习积极性、自学能力等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讨论

网络科学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微课

1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对于技工院校学生来说,在入学后第一学年就要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而基础课程大部分偏理论;对于上课老师来说,在课堂上完全纯理论的讲解,很难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如果不改革教学方式,可能会有更多学生不爱听,甚至厌烦该课程。由于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观念还没转变,认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操作实验性不强,不太好开展实践,因此上课时还以理论教学为主,缺少实践操作,使学生对原理认识不深刻,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感到枯燥和抽象,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必要的实训环节和不能满足现代差异化教育的需求,这些都是目前很多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2微课对于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影响

微课教学主要是以播放视频方式授课,学生在课中和课后都能观看视频,它依据教学的需求和目标,利用计算机技术将课程的知识点呈现在学生面前。微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一般来说,微课教学视频时长只有5到10分钟,但里面所包含的内容却很丰富,基本上集合了重难点和易错点等。教师利用微课可以选择性地进行教学,可以根据课程的需求和学生的特点随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式,因材施教,所以在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使用微课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上课还是以课本讲解为主,将实践的操作内容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再根据课本知识内容理解和实践。有时学生在实践时碰到问题而暂时解决不了,就会对专业学习逐渐失去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就很难跟上课程进度。而微课视频教学的应用将浓缩课本上的知识点,突出教学目标,抓住重点和难点,结合一些新颖的计算机技术,将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易懂的视频,这样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视频,碰到问题,能主动学习和探究。微课教学的应用,改变了教师传统教学的观念,在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中,有很多教师都谈到将微课视频纳入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它不仅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提高实操能力。

3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微课的应用

3.1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为了确保微课视频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作用,教师需要对微课进行精心设计,确保微课的质量和内容的新颖与价值,才能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整个微课设计制作流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前期策划首先准备好前期的方案策划,找准课题,重点在某一到两个知识点上,不要涵盖太多内容,要使整个视频内容围绕重点讲解或演示,准备好文字内容,待后期需要录音成解说词;其次要分镜头脚本设计,准备好相关的软件或课件,部分镜头可以采用幻灯片,也可以使用录像机拍摄视频或者录屏,使每部分的镜头要与方案的每小部分对应上,并且要统一按顺序命名,以免混淆;第三要制定时间计划表,计算好每小部分或镜头脚本的视频时间,并且注明,控制好整个微视频的时间在5至10分钟。如图1。(2)中期拍摄(录屏)根据前期方案及脚本的设计,制作视频过程。对于课件部分,可以将每个页面精心设计及美化,适当加些特效,控制好自动播放时长,然后将课件导出成视频格式;对于拍摄部分,需要准备好拍摄场景、道具以及相关人物,按照前期准备的人物对话、实践过程、成果展示等镜头分别拍摄,对于过程较长或者较为复杂的重点画面,可以多次远近拍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两台录像机拍摄;对于有些使用计算机教学的可以采用录屏软件,将自己的操作过程按脚本思路录下来。(3)后期制作在中期拍摄完成后,进入到后期制作阶段,准备好微课视频需要的素材、方案、配音、音乐以及视频制作软件。整个视频制作过程可以分为视频片头、片尾、视频剪辑、字幕、声音处理、调色合成、视频输出七步。制作过程中,为了能更直观、方便查找素材文件,需要对素材进行分类,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微课视频制作的效率。如图2:微课视频的制作,一定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点作为主题。例如我在WindowsServer2003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之中,我选取其中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作为教学重点,它在整个课程中具有代表性,对其中系统安装前的配置、分区、格式化等思路要着重讲解和演示。微课视频中要设立教学目标,要能充分体现理论知识点和操作的关键点,使学生在看完微课视频后能掌握安装操作系统的方法和过程,能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并进入深层次理解和操作。

3.2做好微课与常规课程的结合。传统教学模式一直存在,不能完全被其他教学方式所取代,而微课本身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设计形式,它可以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氛围,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因此,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可以将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各自优势相整合。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有效地将全新的微课教学资源融入课堂当中,从而能够最大限度提升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微课教学过程中,为了能使传统教学不再枯燥无味,教师可以将教材上的知识点与微课所扩展的知识进行融合,这样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关键性作用。

4结束语

为了能够使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与社会时代保持同步发展,教师就必须要充分对现阶段的计算机网络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然后利用信息化技术有效地将微课彻底地贯穿到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微课教学,教师要学会角色的转变,可以通过微课视频活跃课堂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多学习微课视频的制作方法,要将微课做成画面新颖、亮点突出、学生易接受、知识点丰富的视频,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崔婷婷.微课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

网络科学技术范文第3篇

(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

大多数教师会认为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带来的效果甚微,加之,信息技术学科对学生总体的成绩影响较小,降低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二)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资源匮乏

现阶段,由于资金的不足等因素直接导致了很多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硬件设施匮乏,让贫困地区技术教育遇到了瓶颈。这其中往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根本无法开展网络信息技术教学。另一方面,能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地方,往往出现设备配置水平低,数量有限,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在软件操作的教学中也存在局限,使网络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网络教学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

(一)网络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网络教学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两方面。首先,网络信息技术可以丰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资源。传统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在学生获得教学资源方面存在天然缺陷,网络教学的开展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学会运用网络资源来获取自身需要的信息,丰富学生知识获取的途径,让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在课下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网络信息技术教学在直观上可以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课外知识,客观上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其次,网络技术可以改进教学模式。我国的教学模式多以“满堂灌”为主,学生不断地进行教练循环,即教师先把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学生再模仿教师的讲解进行自我训练,以此来不断循环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实用,易于掌握,但是长期沿用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这种模式极容易将学生局限在框架中,忽视学生对认识主体时的作用,局限学生的思维,完全是机械式的教学模式。而将网络教学应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会彻底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诞生全新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得到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培养新世纪人才的要求。

(二)建立新型网络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授知识的模式仅仅依靠于文字等枯燥的工具来进行。在高速发展的现实社会,传统的教学模式将面临严峻挑战。无论在一般性的学科教学,还是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运用网络教学形成的新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将图片、音乐、视频等巧妙地结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展示独特的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三)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队伍

建设教师队伍的壮大,才会多快好省地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作为教育的管理机构,教育主管部门要颁布一些可以激励教师学习新技术的措施。例如,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组织对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测试,以此来激励教师努力学习信息技术,还可定期对教育者进行知识补充,定期进行培训。

(四)健全中学各个学科的教育评价机制资金的大量投入,会促进当地教育部门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从而促进当地网络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所以,要通过多种渠道来筹措资金,同时也要借助教育行政部门、政府、社会的多方面力量。健全的教育评价机制会让教师时刻在一条准确的教学道路上,让教师不会出于单纯的目的用于教学,不仅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教学,而且重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将网络教学始终贯彻在日常教学中,以此通过多样化的网络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自发地进行学习。

三、结束

网络科学技术范文第4篇

Web服务器的设置。在Windows2000操作系统中,只要添加IIS(InternetInformationServer,操作系统自带的组件),便可轻松实现Web服务。在Windows2000Server中,如果没有添加IIS,可单击“开始”,指向“设置”,单击“控制面板”,双击“添加/删除程序”,选择“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在弹出的“Windows组件向导”窗中“组件”下勾选“Internet信息服务(IIS)”。然后,放入系统源盘,单击“下一步”,显示“完成Windows组件向导”窗后,单击“完成”即可。此时的Web服务功能尚不多,且不安全,所以必须进行设置。方法是:单击“开始→程序→管理工具→Internet服务管理器”,在“Internet信息服务”左窗格中展开服务器名称前的“+”号,然后在“默认Web站点”选项上单击鼠标右键,从弹出菜单中选择“属性”。对Web服务器属性的设置是:若修改主目录,可根据自己需要选择网页在硬盘中的存放位置;设置读取、写入、目录浏览选项,可以控制用户的访问权限;设置默认文档,可以确定打开网站的第一个网页。

二、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教学不仅在校园内部,也包括Internet。那么,如何具体开展教学活动呢?

1.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教学是教师或师生共同设定一个问题情境,提出一个研究主题,或确立一个活动任务,学生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自由地查阅资料,交流心得和认识,增强体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与创新的教学活动。探究式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为前提,注重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开拓型人才。在学习“数字化图像加工”时,学生可利用网络课件开展探究式学习。如为了让学生掌握PhotoShop数字化图像处理技能,笔者引入探究任务问:左图需要经过哪些处理才能达到右图的效果?然后,让学生根据网络课件进行探究式学习。这一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意识,为他们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其主动自觉地学习相关知识。

2.协作式学习

开展协作式学习,有利于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学生的知识程度、学习能力、兴趣特长和思维方式等都有差异,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取长补短,拓展其思路。如在学习“网站建设”时,由于网站建设是一项大任务,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综合性,所以教师可指导学生采取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教师可将学生分组,再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如有的学生负责搜集网络资料;有的学生负责规划网页;有的学生负责美工设计等)。

3.自主式学习

自主式学习,使学生不再被动地学习,而是主动地投入,由学什么变成想学什么,由灌输式学习变成自主学习,为他们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自主式学习使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为提高。例如,利用网络课件可以让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反复练习;同时,网络课件也包含一些较高难度的知识点,这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了一显身手的机会。

三、利用网络开展教学评价

1.评价主体多元化

针对网络的开放性,教师可以利用论坛版块、留言版块或评价版块等,实现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共存的模式。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自我评价和反思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能力。学生之间的评价可以培养学生信息交流、沟通的能力及学会欣赏他人。在评价他人作品时,学生一般会与自己的作品进行比较,这样有易于学生自我反省,并启发新的思路。教师虽然也作为评价者参与评价过程,但更多的是作为评价的监控者和组织者。

2.评价方式多样化

网络科学技术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多媒体教课件的分类及其制作的过程、方法与技巧,并提出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课件,分类,制作,

多媒体技术则是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传播技术融为一体,综合处理、传送和贮存多媒体信息的数字技术,多媒体课件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中,使课件内容表现形式更加多姿多彩。

1多媒体课件的分类

多媒体课件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固定结构类型、生成型结构、智能性结构三类,根据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多媒体网络课件可分为:

(1)课堂演示型。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揭示教学内容的内在规律,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用形象具体的动画等方式表现出来。

(2)学生自主学习型。在多媒体CAI网络教室环境下,学生利用学生工作站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如目前流行网络课件多数就是这种类型。

(3)专业技能训练型。主要通过问题的形式来训练、强化学生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4课外学生检索阅读型。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进行资料的检索或浏览,以获取信息,扩大知识面。如各种电子工具书、电子字典及各类图形、动画库等。

(5)教学游戏型。寓教于乐,通过游戏的形式,教会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并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6)模拟型。用计算机来模拟真实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

2多媒体课件的跳转关系

课件常见的内容组织结构方式有:线形结构:学生顺序地接受信息;树状结构:学生沿着一个树状分支展开学习活动,该树状结构由教学内容的自然逻辑形成;网状结构:也就是超文本结构,学生在内容单元间自由航行,没有设置路径的结束;复合结构:学生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地航行,但同时受主流信息的线形引导和分层逻辑组织的影响。

线形结构组织信息的课件就像传统的教科书,是按单一的顺序编排的,阅读时顺序性强,灵活性差。多媒体采用非线形的网状组织结构,可以通过导航系统任意地跳转到某个单元内,也可以进行联想检索,更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目前的课件多是以这种网状组织结构来组织信息的。

3多媒体课件制作要求

多媒体课件总体要求内容简洁明了、交互性好、具有良好的艺术表现形式。具体表现在:(1)布局要简洁明快、突出主题;(2)颜色的搭配要合理;(3)对象的逼真程度、科学性要高;(4)配音的选择要恰到好处;(5)根据课章内容需要适度运用动画;(6)内容的呈现适度直观根据学生的思维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余地。

4多媒体课件开发的制作流程

多媒体课件是多媒体软件的一个特例,多媒体软件开发的通用模式是由多媒体专家BrianBlum提出的,是一种以分析、设计(指导设计与交互设计)、测试与评价四个层次的开发模型,可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1)总体方案设计

一个教学课件的开发决策制定之前,要对需求、课件所实现的目标及制作课件的物资条件有一个系统的分析,以解决是否开发,开发的条件是否具备,开发后是否易于普及和提广。分析之后,就要做出总体方案的设计。总体方案的设计是确定教育思想能否用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实现的问题。因此,总体方案的设计在整个课件的设计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在课件的总体方案的设计中,应尽量发挥多媒体技术,将文本、图像、动画、音频、视频有机地集成,来形象、生动地反映教学内容和策略,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课件的设计

多数的课件仍按照传统教学的节,将课件分成若干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的学习又分成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解决问题学习。各知识点采用的媒体素材形式,页面的设计等也属于课件的设计范畴。课件设计的结果为课件脚本,在后面还要具体地讨论。

(3)课件的制作

在脚本设计好后,就可以制作课件了,其步骤如下:

①素材的选择与设计;②选择开发工具;③制作多媒体课件;④多媒体课件的网上;

④测试评价。

课件测试、评价和修改是课件开发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该项工作实际存在与课件开发的环境分析、教学实际、脚本设计和软件编写的每一个阶段。课件评价基本从信息呈现、人机交互、教学过程控制、文档提供等方面提出课件评价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指标。

(5)出版发行

课件的推广与使用是很重要的。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开发出的软件不使用或使用范围小,无疑是对人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s],2000.5

【2】蔡自兴,徐光,人工智能及其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