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资产管理

数字资产管理范文精选

数字资产管理

数字资产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传媒经济学;媒体内容资产;管理与运营;影响

“十三五”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对传统媒体业在内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要求:以数字技术和先进理念推动文化创意与创新设计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相关产业相互渗透。到2020年,形成文化引领、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相关行业产值规模达到8万亿元。在新时代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信息大爆炸的背景下,媒体内容资产的管理与运营迎来大好时机按,更应以传媒经济学为理论指导,积极转变内容资产管理与运营方式,努力适应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全方位满足年轻人的情感需求,从而实现传媒运营的利益最大化,促进传媒产业的革新与发展。

1数字经济概述

1.1数字经济定义及特征

数字经济是数字技术在经济活动和经济环境中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时代产物,具体而言是将经济信息和商务活动进行数字化而产生的一个全新的信息化经济系统,也经常被理解为数据和信息通过网络流动而产生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数字经济具有高渗透、快捷、边际效益递增和可持续等特点,其本质是信息化。数字经济的发展给包括竞争战略、组织结构和文化在内的管理实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媒体数字化发展而产生的传媒经济学就是新闻传播学在数字经济的影响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兴经济。

1.2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

在全球化经济逐渐发展壮大的当下,数字经济成为了加速其发展的驱动器,而作为其不可忽视的驱动力量,数字经济也在推动着传统经济行业向互联网经济转变,使移动互联网逐渐向数字时代迈进。数字经济作为全球化经济发展道路中的重要指标,其目前的发展趋势大致分为四点:即提高速度成为竞争的关键要素,跨企业合作成为必然选择,大规模量身定制成为可能,以及行业断层、价值链重构和供应链管理问题成为重点。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竞争对手的不断出现要求传统经济产业必须对市场做出最快速准确的反应,这就要求传统产业本身利用数字经济理论建立属于自身的“数字信息”平台,而提高传统经济产业的市场反应速度就必然要求其有足够的资源进行整合,以确保自身核心优势的发挥,数字经济主导下的跨企业合作成为了企业分担成本、形成良好的合作竞争关系的第一选择,在大众化商品泛滥的当下,能否提供量身定制的商品成为了传统经济产业发展的核心,而数字经济的发展打破了这一困局,使企业能够根据客户需求,降低成本,灵活地提供商品,但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层出不穷的问题,传统经济产业在数字经济的冲击下出现了行业的断层,这要求传统经济产业利用数字化信息手段来建立新的价值链,重新优化自身的供应商队伍。

2媒体数字化发展现状与应用

2.1媒体数字资产的定义

媒体数字资产,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大数据与传统传媒资产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兴概念。目前,学术界对其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解释认为媒体数字资产是指经过二进制编码的所有可以被授权使用的文本或媒体资源,其内涵丰富,包括但不仅限于网站及其内容、电子文档、图片内容、媒体内容、电子邮件账户及其内容、社交网络账户及其关系和内容、云端服务账户及其数据等;而另一种定义认为,媒体数字内容资产是指媒体组织拥有和控制的、版权明晰的、以数字化形式存储的、具有经济价值的各类内容资源,包括音视频节目、素材、图片、文稿等。纵观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媒体数字资产就是传统的媒体资产结合大数据互联网技术,进行数字化存储的产物。

2.2媒体数字资产的经济价值

如果说,媒体提供免费内容,其经济价值单一,读者资源较为外部化,完全是两张皮。当媒体为受众提供个性化定制到逐渐推送资讯和服务,将为用户数据变现提供了条件,最初一次性消费的读者,逐渐变成可以反复消费用户,通过复制加工成为数字化产品,具有较高价值属性。那么当读者在累积到一定规模之后,将独具价值的媒体资源或加上付费使用权限,或将数字内容加工售卖等手段开发,用于更多用途,用户与内容等数据资源就聚合而成为媒体资产。当下大热的抖音、澎湃、封面、头条以及各大区域性新闻资讯等平台,是传统媒体产业发展进入互联网时代,与互联网、大数据进行初期跨界融合较为成功的作品。这些平台给人们带来全方位免费的信息内容,因而渐渐成为当今用户活跃度较高、影响力较大的主流媒体平台。这种“互联网+传媒”的融合模式,实则是一种相互赋能的双赢模式,互联网靠媒体信息吸引用户、赚取用户依赖和黏性;媒体则依靠互联网收集用户数据、积累用户量,这便是最基本媒体融合。但是,由于媒体数字资产的价值高低不一,受多重生产要素影响,目前其价值很难评估,因此,利用传媒经济学的知识,创新媒体数字内容资产的管理与运营模式,对于开发利用媒体数字资产的价值,实现媒体数字资产评估、交易、保护等更充分的利用,对媒体数字资产在其生命周期内创造更大的价值,继而为媒体行业效益提升,是未来媒体经济学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3新时代背景下,关于媒体数字内容资产管理和运营实践

3.1推动数字技术利用,促进传媒产业融合升级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信息技术不断迭代升级也在加快,新型软硬件支持下的新型媒体技术的诞生,使大数据不断发展衍生出了很多用途,包括对大数据采集、数据清洗与数据运用,一些列数字化手段的改进和提升,也催生营销模式的创新,推动了媒体内容资产的管理和运营升级。而如何利用大数据来进行媒体精准营销,用户数据可视化还是用户画像分析也是重要的营销手段之一,通过线下数据和线上数据分析,进行精准客户分析,会更加了解客户的喜好、浏览习惯、是否拥有消费能力等等,根据这些还可以制定出符合精准客户痛点的营销方案,力求营销最大化。利用传媒网络平台与传媒受众间数据信息交换与交流,高效全面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数据提炼并可视化处理,是数据分析及运用环节十分重要的展示功能,通过这个功能可以发现发掘各栏目,稿件、视频得到数据传递的规律和价值,并使数据在传播互动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便为后续的媒体内容资产管理和运营提供的充分的支持。

3.2提高数据化运营管理效能,夯实媒体可持续发展基础

手机电脑的普及和各种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拓宽了我国的传媒市场价值,传媒经济在我国整个经济体系中的影响力得到提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媒体内容资产的管理和运营已经不只是关系到传媒产业的前途,更关系到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协调的发展。正因如此,传媒企业更应该承担起肩上的重任,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成果,打造全新的媒体内容资产管理和运营系统,建立健全传媒生产交易良性机制,传递传媒生产、运营和用户互动价值链体系,共同维护和谐诚信的交易环境;畅通业务高效交流路径,使传媒运营商和客户能够及时的就业务问题进行互动并快速达成一致,为后续的长期传播与应用建立数字契约打下基础,从而切实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协调发展。

4网络时代,媒体数字资产管理与运营

4.1把握外部融合新趋势,共创双赢局面

报媒向流媒体转型,需要观念跟进,从而推动工作方式的转变。随着手机成为电脑之后成为接受外界讯息的主要工具,网络媒体读者正在快速流向手机端,传媒正转型升级走向下一个十字路口。作为具备众多用户、众多内容生产者的基础性互联网,迭代升级自我扩容的同时,也给报业传媒的转型提供了合作的技术支持和数据资源。将传统报业传媒与互联网相结合,既发挥报媒新闻权威性优势和舆论影响优势,也通过发挥网络强大技术功能,延伸传统媒体内容的号召力渗透力,实现从内部融合走向外部融合。作为行业翘楚,上海报业集团率先走上了转型路。据媒体报道,7月份上海报业集团旗下子品牌澎湃新闻与百度公司旗下子品牌百度百家号宣布进行战略合作。此次战略签约,澎湃新闻内容全面入驻百家号平台,并通过百家号进行内容分发和数据传播。百家号和澎湃新闻达成战略合作,双方联手推出虚拟主播日播型早晚新闻栏目,同时还以AI技术创新应用为基础,与澎湃新闻在内容、技术、产品、品牌等层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澎湃新闻原创内容全面入驻百家号,百家号负责内容分发和数据传播,双方还将共同策划独家专题或内容。简单的说就是“资源互换”。双方通过合作,在内容质量、采编流程、品牌价值等方面都将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度。百度作为互联网海量信息的聚合平台,形成多元的互联网渠道体系和海量用户优势;而澎湃新闻拥有强大的采编能力和雄厚的媒体资源。毫无疑问,这次战略合作,是媒体融合转型号角的再次吹响,也是报媒转型路上的一次观念与技术上重大突破,更可以通过深层次与互联网结合,实现媒体融合的2.0版。两个行业翘楚的强强联合不仅是两个行业的有机融合,更将带来1+1>2的颠覆效果,给全国省级媒体融合发展是巨大启示。

4.2挖掘数字内容资源,放大数据交互场景效应

每年的两会,都是全国各大媒体展示和比拼创新能力的舞台。政府工作报告、代表们的建言献策,百姓民生关注热点,能否通过创新地传达、剖析、解读,让全国百姓对关系国计民生至关重要的内容理解掌握、接受呢?扬子晚报去年两会期间做出成功的尝试。扬子晚报特别策划推出情景式数字媒体交互产品——“希望树”,创新采用“新”鲜表达,第一时间“树”说两会。在“希望树”交互产品中,江苏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将化身树叶为“希望树”添枝加叶,绚丽的彩虹带来的则是政府工作报告的“红包”,每日重点的会议议程及新闻会将由“话筒”进行播报。从前方记者发回的现场图片和视频中可以看到,两会的重要文件运用虚拟图片、动画等可视化手段进行图说、解读,此外,短视频、即时稿件等融媒体新闻产品都通过“树”的动态成长进行场景式传播。这种全新的交互式传媒产品,通过动画结合人声的传媒方式将两会信息进行趣味化传播,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更容易接收和理解国家两会传递的政策信息。

4.3媒体数字化精准推送个性呈现,为用户创造价值

在大数据背景下,个性化推荐作为一项基本功能,最早在像天猫、淘宝之类的平台应用较广,根据用户浏览商品时间、购物框收藏等记录,统计出用户的需求特点,由此向其推荐更多相类似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事实上,用户从这样的购物中发现了很多性价比更好的产品,更好人性化的场景体验,让用户得到很多意外的收获,以此改变了用户的行为和习惯。同样的技术在新媒体上也开始得到更广泛的使用。在互联网上,每天产生大量信息包围着用户,媒体产生太多信息构成复杂噪音,让手机端用户难以筛选和取舍。个性化定制与推荐,利用大数据记录捕捉手机用户的信息,然后分析出用户喜好对新闻、时事、社会,热点的图片、视频进行精准推送,是除了搜索引擎之后更便利的呈现信息的方式,这一方面的成熟应用并逐渐形成规模化效应,并创造经济出巨大价值的开创者,应属“今日头条”。今日头条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最主要原因在于它不是自说自话的单向传播者,而是既是双向互动舆论平台,是向不同用户横向开放的交流互动的生态功能平台,吸引了所有的注册者包括各级媒体机构、各级政府宣传部门、明星大V以及普罗大众进驻,跟微信熟人朋友圈不同,头条消除了用户地域、文化、层次之间的边界,打通人际横向沟通壁垒,在互通互联中,用精准推送划定有共同话题的用户,并为其构建起语境氛围,讨论、跟帖、点赞、加工、转发异常活跃,使得数据的更新与流动更加富有生趣和延展性,相应的对头条新闻推送分发,比单向新闻类App的传播更有穿透力、影响力和黏附力。

4.4用数字技术监控舆情,为社会创造价值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海量碎片信息正在全方位影响着每个人。相比早期媒体对舆情监测的有限处理能力,如今运用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算法精准度可测、网络内容的联系分析能力等大量的信息精确可控,针对复杂多变偶发性因素,可以从更大范围、更多领域、更长时间从线上线下获取信息,通过建立起更紧密的信息化网状结构,用统计学手段进行比对分析,更加准确地把握样本情绪特点,可以更快速且准确地观测舆情变化,预判舆情发展趋势,提高舆情管理的效能。扬子晚报向融媒体转型的重点步骤之一,是建立智库内参部,围绕融媒体时代的内参舆情工作要求,服务地方社会政治经济,针对社会民生的某些热点和焦点问题,把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倾向性的事件通过网络新闻、传统纸媒、微博、贴吧、问答、微信公号等进行调取,并用网络调查和数据统计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正面信息、中立信息、负面信息,对具体事件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的专题性分析,包括专题事件描述、话题倾向性分析、事件追踪和影响力、专家的点评建议等,在此基础上形成专题性报告。扬子晚报在融媒体改革的背景下向媒体借力,向智库借力,强化发展和多元化拓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思维,适应互联网舆情和舆论变化的规律,更精准地把握舆情,正确应对、引导舆情,创新媒体传播方式,走出了一条创新转型发展之路。

4.5大数据营销提升精准度,为客户创造价值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新媒体,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也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因此带来新的市场营销理念—“精准营销”。提升营销的精准度就是在精准的定位基础上,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个性化的客户沟通服务体系,是有态度的网络营销理念中的核心观点之一,完成从精准营销到效果营销的转变。今日头条提出新口号时候“信息创造价值”。今日头条的整合营销理念,来自于其不断地建构好友关系(相似关联、区域关联),不断发掘潜在的用户需求,从记录到分享,从分享到交流,形成巨大的流量,可以让平台运营商构建起一种圈层文化,而营销则是通过深耕各种圈层,渗透多元用户,从而制造互联网流行趋势,聚焦热点流行,聚集各种产业,致力给用户赋能。场景是入口,而社交就是移动互联时代商家必争之地,未来大数据精准营销转向社交场景捕捉,移动互联已将热点从人口红利转到时间红利上,如果互联网争夺的是流量,移动互联网争夺的就是场景,他们更关注DAU(日活跃用户数量),今日头条幕后的“巨量引擎”是字节跳动旗下的营销服务品牌,同时也汇集了抖音短视频、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等平台,构成流量领先的广告资源矩阵。“巨量引擎”的智能营销体系就是建立在如何建构美好体验的场景上,营销策略是根据用户行为来制定,作为App工厂的头条系,不断扩充不同产品功能的矩阵,用抖音、火山小视频和西瓜视频等不同的服务场景,对抖音的引流功不可抹。通过场景大数据营销,去年仅抖音带来营收400亿元。

5结束语

当媒体融合经历数字化洗礼,它对媒体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与其说它是对媒体生产与传播一种推动,不如说它是媒体内容资产管理与运营观念的颠覆。如今,传媒产业大量实践,不断完善传媒经济学的深度和广度,并使传媒经济学将成为是一门新兴且富有潜力的学科,利用经济学科的理论,未来将进一步丰富与完善媒体内容资产的管理及运营理论,并指导传媒成功实现产业融合与规模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磊.浅析传媒经济学对媒体内容资产管理及运营的影响[J].传播力研究,2018,2(20):176.

[2]毛坚菁.浅析传媒经济学对媒体内容资产管理及运营的影响[J].新闻研究导刊,2015,6(17):176-193.

[3]刘晓姣.数字化背景下媒体内容资产经营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4]何海燕.电视媒体资产管理中的版权开发与使用[D].保定:河北大学,2013.

数字资产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数据思维;高校;资产管理;创新策略

0引言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各种数据信息资源集中到一起,科学运用大数据信息资源能够实现对高校资产的精准把握,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为高校未来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了提高学校资产管理效率,资产管理人员就应当重视提高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加快信息技术与资产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敢于创新,有效突破传统资产管理工作的局限性,全面提高高校资产管理质量。

1高校运用大数据思维开展资产管理的意义

1.1大数据思维有助于高校实现对资产的精准把握

传统的高校资产管理中,难以实现对学校资产实施动态监管,信息技术背景下,高校可以全面的收集和整理资产信息,实现对高校资产的精准把控。高校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对高校资产进行全面的记录和分析,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完善自身的数字化工具,聚焦信息技术和资产管理工作深度融合发展,提高资产管理效率,从而努力构建信息校园,推动学校的资产管理工作更加贴合信息技术化发展的要求。

1.2大数据思维有助于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大数据思维模式下,运用大数据技术等相关手段,能够建立起来可以贯通整个学校的管理体系,提高高校资产管理的透明性和高效性。运用大数据开展资产管理工作,包括学校的教学设备、试剂耗材管理、科研设备采购等,资产管理者可以随时追溯、查询,了解学校资产的使用情况,以便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采购和管理,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运用大数据思维,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不仅能及时补充各种教学资源,同时还避免了重复购置和不合理使用情况的发生,可以有效提高高校的资产利用率。大数据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随时了解学校的资产使用情况,从而便于管理者认识到高校建设的实时性需求,有助于把握高校未来的建设趋势。

2大数据环境下高校资产管理发展现状

2.1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体制不完善

高校的资产管理工作关系到学校的各个部门能否有序的运转,对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做好资产管理工作,加大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工作力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当前情况下,很多高校的资产管理内控工作虽然已经逐步走向了正规化和信息化,较之以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管理体制并不健全,内部管理工作体系和流程不规范。比如,在学校资产管理过程中,一些价值不是很高的产品但是是不可缺少的易耗品,领取和发放存在着不规范现象,容易造成浪费。此外,对于有一些需要花费资金数目较高的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不能及时认识和了解这些设备的使用情况,没有对资产使用形成有效评价机制,很容易引发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重复购买,造成资源闲置浪费,进一步增加高校的财务负担。

2.2资产风险防范意识有待加强

大数据背景下,各种新型的优良的信息技术管理软件不断涌现出来,高校没有及时更新管理体系,学习先进的资产管理理念,资产管理效率并没有提高。经过相关调查发现,很多高校对资产管理工作并不那么重视,学校领导者更多的将重点和注意力放在扩大学院招生、扩大办学规模,以及支持学校科研工作等方面,资产管理理念比较落后。高校资产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流程不科学,权责分工不明确,就会导致一旦出现了问题,找不到相应的责任人。另外,学校的管理者对于资产管理人员的引入并不重视,资产管理机制和专业管理人才比较缺乏,优秀的资产管理人员不足,导致很多高校在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对资产管理做好科学有效的发展规划,无形中加大了学校的资金风险。高校要做好资产管理管理工作,只有及时引进专业的管理人员,提高资产风险防范意识,科学认识和了解资产使用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做好资产管理预算工作,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去应对和处理各种资金支出情况,才能有效提高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水平,促使高校的资产管理工作更加安全快捷。

2.3监督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工作涉及的内容比较繁琐,若是没有建立一套规范的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将会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资产管理质量。一些高校的资产管理工作监督体系比较落后,财务管理职责划分不明确,很容易发生出现问题时找不到相关的责任人,无法进行有效的惩罚。对于高校来说,无论是单个成本价值不高的教学消耗品,还是价值较高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都要进行更新升级,及时引进新设备。在这种情况下,若是学校没有注重预算管理,权责划分不明确,或者说资产监督管理工作存在问题,那么很容易出现资金的挪用情况,影响学校正常的经济效益。

3基于大数据思维的高校资产管理创新策略

3.1注重创新,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现代信息化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品不断涌现出来,为了提高高校资产管理效率,在管理过程中就要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注重创新工作,搭建信息化的资产管理平台,从而使得学校的资产管理工作得以更好地完善和提高。高校的资产管理人员要注重学习新的管理理念,与时俱进,定时定期开展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资产管理人员要始终秉持以技术创新引领未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工具的优势,坚持应用创新,才能有效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好地帮助学生们学习和成长。为此,高校在资产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创新发展,有序引进专业的资产管理人才,为学校的资产管理工作融入新鲜的血液,有效运用各种有效的专业的信息技术工具,搭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从而推动学校的资产管理工作更加高效科学,有效提高资产管理效率,为学校的广大师生提供更好的支持。

3.2引进先进的管理软件和技术

为了有效提高高校的资产管理效率,使得资产管理工作更加有序规范。在实际的资产管理工作中,高校资产管理人员要注重加强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管理和投入,及时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更新管理设备和技术,有效协调和满足管理工作中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资源管理效率。此外,高校的资产管理工作还应当注重建立长远化的发展目标,有序提高和完善学校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高校资产管理人员要注重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只有这样,高校资产管理效率才能得到有效提高,资产管理工作才能朝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为此,高校的资产管理中,管理人员要不断革新管理模式,提高专业水平,有效提高资产利用率,继而促使学校的资产管理工作更加有序稳定的进行。

3.3提高资产管理意识,做好预算管理工作

高校要正确认识资产管理工作,提高资产管理意识,做好预算管理,合理配置资源,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具体来讲,高校资产管理工作中,高校资产管理人员应重视预算编制工作,注重检查学校的资产使用情况是否合理,教学资产采购中,预算执行中是否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及预算执行进度明显滞后或超前的情况,使得资产的采购和使用更加科学规范。因此,在学习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中,对于即将花费的各项资产的支出要合理评估,认真调查和了解市场行情,及时做好预算工作,不断完善资金管理机制,有效降低学校资金侵占、挪用等资金使用不当出现的概率。提高资产管理意识,在支出较大金额的科研设备采购资金时,项目负责人要召开分析讨论会,论证分析这些仪器厂家生产的物资是否合格,确定采购活动的负责人员,切实保证资金使用的规范,维护学校的正当权益。为此,在高校资产管理工作中,学校领导人员要给予重视,强化底线思维,扎实制度篱笆,提高风险管理意识,从而有效规避风险,保持学校正常的经济效益。

3.4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健全资产管理体系

高校校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应当注重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完善资产管理体系,使得资产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有序。具体来讲,资产管理人员是要对学校的资产进行清理核查;二是实施动态的监管,及时了解和查看学校资产设备的使用情况,便于后续的补充和购买;三是做好预算管理,科学把握和认识学校每一笔资金的使用,确保资金的使用更加科学有效;四是做好监督和管理工作,有效规范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行为,提高高校资产的利用率,有效保障学校的经济效益。总之,高校的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学校领导人员提高管理意识,及时学习,注重创新发展,从而为学校的经营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结束语

新时期,加强和注重高校的资产管理工作,能够为高校的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提高教育的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高校在资产管理过程中,要紧密结合信息技术工具,学习先进的资产管理理念,引进先进的资产管理设备,做好资金预算和控制工作,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和资产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对高校资产动态化的监督和管理,提高资产的利用率,从而推动学校持续稳定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戴月.大数据应用于高校资产管理的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2).

[2]张文胜.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资产管理改革措施[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1).

[3]相广新.新时期高校资产管理优化的探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9,(03).

[4]王好翠.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师.2018,(21).

数字资产管理范文第3篇

要害词数字图书馆产业化信息产品

1数字图书馆浪潮

所谓数字图书馆,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有高度价值的图像、文本、语音、音响、影像、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库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的加工和压缩处理,使其转化为数字信息,然后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高质量保存和治理,实施知识增值,并通过网络通讯技术进行高效、经济地传播、接收,使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从网上得到各种服务。同时,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还包括知识产权、存取权限、数据安全治理,加强研究机构、商业机构、政府和教育团体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等内容。可以说,图书馆数字化是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是一个无限的、开放的、有组织的信息资源库大系统,本地和远程用户可以在网络化的环境中,对系统内的信息资源进行一致性访问,获得自己所需的最终信息,从而使人们对图书馆的利用不再有时空的限制,用户不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只要通过其联网的电脑,便可纵览天下群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它的出现将对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

早在20世纪80~9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就开始着手图书馆数字化研究并制定和实施建立数字化图书馆的有关计划,如在80年代末,美国图书馆研究协会就组织研究“北美数字图书馆系统”;1993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等三个机构联合公布“数字图书馆倡议”,次年三方投资2400万美元在斯坦福大学等6所大学进行数字图书馆的分项研究;日本在90年代初,开始分步实施“国家数字化图书馆研究与开发”计划;新加坡1991年提出了旨在数字化的“图书馆2000年规划”;欧盟则正在进行一个包含70人分项研究的关于数字图书馆的规划项目。在这一背景下,1995年我国也把建设“中国实验型数字化图书馆”确定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由国家图书馆牵头,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深圳图书馆、中山图书馆和辽宁图书馆联合研究开发;另外,中科院图书馆系统、高校图书馆系统也都在逐步建立数字图书馆体系,其中,清华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已初见成效。

2数字图书馆产业化势在必行

我国中文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从上一世纪末开始起步,到2001年,已经形成了包括内容提供商(出版社)、技术提供商(IT企业)、高校(第一级用户)在内的庞大产业链。作为国内最早的数字图书馆技术研发者,北京超星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于1997年12月就将其远程图书浏览器安装到“瑞得在线”网站上,创建了国内首家以图像存储为主的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2000年6月,超星被列为国家863计划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2000年底,又一家民营企业———北京书生科技有限公司也开始了数字图书馆的业务运营;2002年,本来一直在电子图书领域下功夫的方正,也忽然出现在数字图书馆市场上。众多企业的进入,马上盘活了这个市场。

虽然国内数字图书馆建设因为商业化运作较早,发展迅速,但是,如何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使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良性发展,还是摆在众企业及教育机构眼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1制作成本比较高昂

虽然大量图书被加工成了数字图书,但是高昂的制作成本,使得图书电子化成了一个不小的难题。2000年网络高潮的时候,许多刚刚成立、还没有一本电子图书的网站忽然发现了一个实际问题:要电子化一本图书,光是把铅字转化为文本,就需要近1000元。如此一来,需要投入近1亿元才能建成一个有10万套图书的小型图书馆!这1亿元又如何回收?

2.2数字图书馆产业结构比较简单

企业制作数字图书资源库,然后出售给各地的图书馆,各地图书馆再把这些图书提供给读者。在这个环节中,位于上游的出版社只是简单地成为了纸质文本的提供者,他们的资源根本没有利用起来。

2.3数字图书馆标准不统一

国内目前已经建起了上百家数字图书馆,但是,这些馆各自独立,数字化标准格式不统一,相互之间不兼容,读者检索起来很困难,成为数字图书馆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4市场营销效果差强人意

数字图书馆概念如今已深入人心,林林种种的数字图书馆也相继问世,许多数字图书馆已开始市场化经营,其中有经营成功者,但多数经营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这其中有数字图书馆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为其市场营销手段问题。

因此,就我国现状来看,数字图书馆产业化是必由之路。

3数字图书馆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对于产业化的定义为:生产连续性、生产物标准化、生产过程各阶段集约化、工程高度组织化、尽可能使用机械代替人工、生产与组织一体化的研究和实施。可以看出,要想实现数字图书馆产业化,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为了加速我国数字图书馆产业化发展的进程,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教育机构,都应该看到数字图书馆带来的巨大商机和社会意义,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3.1加强统筹规划治理

众所周知,数字图书馆作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它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资源和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科技含量高的重大工程,它的成败对整个IT业的发展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必须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制订一个符合时展要求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方案和目标。这是确保将来工程顺利完成并能有效运行的必要的基础性工作。

3.2建立市场运行机制

目前,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引入了商业化的运行机制,在进行公益性服务的同时,正在积极寻求其中的利润点。数字图书馆的核心内容就是知识和信息,而知识和信息既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内容,还可以是服务,它们可以以不同的商品的形态出现。无论是面对企业用户还是个人用户,数字图书馆都能找到自己的产业价值和利润来源,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产业实体。采用产业化运行机制的数字图书馆将极大地缓解传统图书馆长期面临的众多压力,如馆藏文献不断增长的压力,馆舍紧张与资金短缺的压力,为到馆读者提供借阅服务的压力等。这样不但能充分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巨大浪费,真正实现“资源面前人人平等”,还将为图书馆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如会员费收入、网络广告收入、网上出版物销售收入等。超星数字图书馆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为众多的数字图书馆企业树立了榜样。

3.3加大版权保护力度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在中国已入世的今天,大力保护著作权、版权等知识产权的任务已成了数字图书馆界刻不容缓的责任。目前,在这方面急需做的工作,一是大力进行适应产权法的宣传与教育,结合国家普法教育,逐渐形成人们的法律意识;二是努力地、大幅度地提高政府、企业和个人把握、运用知识产权法的能力和水平。对图书馆从业人员来说,对著作权、版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已与他们从事的日常工作密不可分,这就要求他们具有很高的法律素质,将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落实到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全过程中。同时,图书馆从业人员还负有向所有被服务者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宣传的责任。这样,通过多方面的工作,使整个社会都能够尊重知识产权。

3.4联合攻克技术难关

数字图书馆既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又是科技含量很高的知识创新工程,其技术性、超前性很强。在图书馆数字化的过程中,会碰到一系列技术难题。如用户界面是数字化图书馆与用户沟通的桥梁,标准而友好的用户界面将使用户不需非凡练习就能把握各种信息源的检索操作,便捷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但目前的界面状况还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水平。又如数字化图书馆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却带来了语言的障碍,这就需要开发能够进行自动翻译的系统。诸如此类的技术难题都需要组织力量进行攻关,并注重对可行的新技术及时推广。

3.5讲究产品开发策略

数字图书馆作为一种网络产品,如何进行有效的市场化运作,如何营销,需要讲究一定的数字图书馆产品开发策略。只有适销对路的数字化信息产品,才能吸引广大的用户,为市场提供能满足人们需求的信息产品,并获得利润。产品开发不是单纯地追求学术水平,开发的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权威,而在于市场择优劣汰的机制。首先,数字图书馆开发要规模化。一方面,数字图书馆假如不达到一定规模,不可能吸引用户;另一方面,数字图书馆实现规模化,就可产生规模效益。其次,数字图书馆开发要注重开发周期。信息本身具有时效性特点,过时的信息没有价值。这就要求数字图书馆经营者必须对数字图书馆的内容做到及时更新,以满足人们对不断变化的信息的需求。第三,数字图书馆开发要注重创新。数字图书馆的各种技术需要不断创新,才能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如查询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第四,数字图书馆开发需要高投入。一方面,数字图书馆经营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另一方面,数字图书馆许多技术尚不成熟,新技术的开发需要高投入。同时,数字图书馆还不为人们所熟知,经营需要大量的宣传费用。数字图书馆的高投入需要经营者广开融资渠道,多方融资。

3.6制定行业统一标准

数字图书馆产业要健康发展,就必须具有很强指导性的行业统一标准。在解决标准化问题上,应贯穿实践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概括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渐进性原则。中国数字图书馆标准化建设工程应包括系统硬件平台标准、系统软件平台标准、开发工具平台标准、应用软件平台标准、生产工具平台标准、生产工艺标准、元数据标准、数据质量标准、资源建设标准、与图书馆自动化治理系统兼容标准、文档标准等一系列内容,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让人兴奋的是,在2002年5月数字图书馆国际论坛会议上,“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组”提出了建立统一的国家数据中心的倡议,将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制定统一的标准,形成了《数字资源建设北京宣言》,为中国数字化图书馆国家标准的建设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参考文献

1赵永兰.走向数字化图书馆[J].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5)

数字资产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会计业务;《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

每年进行会计报表审计时,会计人员会遇到需要调整的关于固定资产业务的一些特殊事项,此时必须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规定进行处理,但在处理过程中,有些问题可能会涉及若干年度,也可能会涉及多个准则,因此在会计处理上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和必须通过平常的会计业务处理逐步提高会计业务水平,具有处理综合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通过平常的会计业务处理逐步提高会计业务水平和处理综合问题的能力。

例:A公司占B公司表决权资本80%,B公司占C公司表决权资本80%,A公司、B公司为上市公司,C公司2001年1月2日成立,C公司为股份有限公司,A、B、C三公司年报均在每年4月15日批准报出,三公司均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2004年2月10日C公司聘请W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M和N进行2003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注册会计师M和N经审计发现如下情况:

1.C公司2001年1月3日购管理设备一台,支付价款120万元,直线法计提折旧,不考虑残值,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2001年至2002年每年末对该设备进行检查时发现可收回金额分别为80万元、76万元,C公司没有计提减值准备,C公司2001年至2003年税后利润分别为20万元、15万元、10万元。

2.C公司2003年8月1日按国家规定,经有关部门批准,将上述管理设备无偿调出,C公司共发生清理费用10万元,其中支付工人工资6万元,其他费用4万元。C公司账务处理为: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置固定资产损失60万元和累计折旧60万元,贷记固定资产120万元,同时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置固定资产10万元,贷记应付工资6万元和银行存款4万元。

要求:(1)针对发现的上述问题,注册会计师M和N应如何分年度建议A公司、B公司、C公司进行审计调整记录?(不考虑调整分录对所得税和结转损益的影响)

(2)若2004年3月1日A公司、B公司、C公司均接受了注册会计师M和N的建议,同意调整,则A公司、B公司、C公司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不考虑有关会计处理对所得税和法定盈余公积及法定公益金的影响)

解析如下:

(一)注册会计师M、N建议审计调整分录有关情况:

对于C公司

1.2001年

年末设备账面价值=120-120×1/5×11/12=98(万元)

可收回金额=80万元

建议补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98-80=18(万元)

2001年建议调整分录:

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

2.2002年

(1)针对2001年建议补提的减值准备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8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

(2)2002年实际计提折旧=120×1/5=24(万元)

计提减值准备后2002年应计提折旧=80/(4×12+1)×12=19.59(万元)

建议冲回多计提折旧=24-19.59=4.41(万元)

建议调整分录:

借:累计折旧4.4

贷:管理费用———折旧费4.41

(3)2002年12月31日

年末设备账面价值=80-(24-4.41)=60.41(万元)

可收回金额=76万元

在不考虑计提减值准备因素情况下计算确定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120-120×1/5×(11+12)/12=74(万元),小于可收回金额,则C公司应按照在不考虑计提减值准备因素情况下计算确定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没有转回已确认的减值损失情况下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予以转回,同时将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与转回的减值准备的差额冲销,并增加已计提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建议调整分录: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

贷: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74-60.41=13.59)13.59

累计折旧(18-13.59=4.41)4.41

3.2003年

(1)针对2001年、2002年建议调整事项

建议调整分录: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8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

借:累计折旧4.41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41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3.59

累计折旧4.41

也可以合并一起,则全部抵消,不需编制调整分录。

(2)2003年8月1日

无偿调出设备,当月固定资产减少,当月照计提折旧。则设备调出时累计折旧应计提11+12+8=31(个月),即累计折旧金额应为:120/5×31/12=62(万元),故建议补提折旧:62-60=2(万元)

建议调整分录:

借:管理费用———折旧费2

贷:累计折旧2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经有关部门批准无偿调出的固定资产,其清理净损失应冲减资本公积。

建议调整分录:

借:固定资产120

贷:累计折旧60

营业外支出———外置固定资产损失60

借:应付工资6

银行存款4

贷:营业外支出———外置固定资产损失10

借:固定资产清理58

累计折旧62

贷:固定资产120

借:固定资产清理10

贷:应付工资6

银行存款4

借:资本公积———无偿调出固定资产68

贷:固定资产清理68

以上5笔调整分录也可以合并一起:

借:资本公积———无偿调出固定资产68

累计折旧2

贷:营业外支出———处置固定资产损失70

C公司调整分录对净利润影响数:

2001年:当年影响数=-18(万元)

2002年:当年影响数=4.41+13.59=18(万元)累积影响数=0

2003年:当年影响数=-2+70=68(万元)累积影响数=68(万元)

C公司调整分录对资本公积的影响额:

2003年资本公积减少68万元。

对于B公司

B公司占C公司表决权资本80%,C公司调整分录引起净利润变动,将会影响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收益,同时C公司调整分录对资本公积的影响,将会影响B公司的资本公积和长期股权投资。

1.2001年建议冲减投资收益18×80%=14.4(万元)

建议调整分录:

借: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18×80%=14.4)14.4

贷: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损益调整)14.4

2.2002年

(1)针对2001年建议冲减的投资收益

建议调整分录: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4.4

贷: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损益调整)14.4

(2)2002年建议增加投资收益18×80%=14.4(万元)

建议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损益调整)14.4

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14.4

3.2003年

(1)针对2001年和2002年建议调整事项,正好完全抵消,不需编制审计调整分录。

(2)2003年建议增加投资收益=68×80%=54.4(万元)

建议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损益调整)54.4

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54.4

2003年建议冲减资本公积=68×80%=54.4(万元)

建议调整分录:

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54.4

贷: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股权投资准备)54.4

B公司调整分录对净利润影响数:

2001年:当年影响数=-14.4万元

2002年:当年影响数=14.4万元

累积影响数=0

2003年:当年影响数=54.4万元

累积影响数=54.4万元

B公司调整分录对资本公积的影响额

2003年资本公积减少54.4万元

对于A公司

A公司占B公司表决权资本80%,B公司调整分录引起净利润变动,将会影响A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收益,同时B公司调整分录对资本公积的影响,将会影响A公司的资本公积和长期股权投资。

1.2001年建议冲减投资收益14.4×80%=11.52(万元)

建议调整分录:

借: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11.52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11.52

2.2002年

(1)针对2001年建议冲减的投资收益

建议调整分录: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1.52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11.52

(2)2002年建议增加投资收益=14.4×80%=11.52(万元)

建议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11.52

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11.52

3.2003年

(1)针对2001年、2002年建议调整事项,正好完全抵消,不需编制审计调整分录。

(2)2003年建议增加投资收益54.4×80%=43.52(万元)

建议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43.52

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43.52

2003年建议冲减资本公积54.4×80%=43.52(万元)

建议调整分录:

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43.52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准备)43.52

(二)A、B、C公司接受建议后的会计处理情况

C公司接受注册会计师的建议,同意调整,则C公司2004年3月1日应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1)补提2001年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8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

(2)冲回2002年多计提折旧

借:累计折旧4.41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4.41

(3)转回2002年应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3.59

累计折旧4.41

(4)补提2003年少计提折旧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

贷:累计折旧2

(5)2003年无偿调出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调整冲减资本公积

借:资本公积———无偿调出固定资产68

累计折旧2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70

以上5笔会计分录可以合并成一起:

借:资本公积———无偿调出固定资产68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68

同时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转入利润分配: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68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8

针对B公司

B公司接受注册会计师的建议,同意调整,则B公司2004年3月1日应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1)冲减2001年投资收益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4.4

贷: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损益调整)14.4

(2)增加2002年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损益调整)14.4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4.4

(3)增加2003年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损益调整)54.4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4.4

(4)冲减资本公积

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54.4

贷: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股权投资准备)54.4

以上4笔会计分录可以合并一起:

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54.4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4.4

同时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转入利润分配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4.4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54.4

A公司接受注册会计师的建议,同意调整,则A公司2004年3月1日应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1)冲减2001年投资收益:

借:以前年损益调整11.52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11.52

(2)增加2002年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11.52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1.52

(3)增加2003年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43.52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43.52

(4)冲减资本公积

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43.52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准备)43.52

以上4笔会计分录可以合并一起: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43.52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43.52

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43.52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准备)43.52

同时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转入利润分配: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43.52

数字资产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版权保护资源建设

电子出版物和Internet上的版权、著作权问题现在是作者、出版商、图书馆等各方面普遍关注的问题,而未来中国数字图书馆的收藏又有很多是比较珍贵的历史、文化收藏,因此怎样处理版权、版本问题等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一方面存在有人忽视版权法而盲目地将文献数字化的作法,另一方面也存在对版权的处理法不健全的现象,致使数字图书馆建设中遇到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

中国著作权法规定:“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属于合理使用,但限于为馆藏需要的复制,数量受到严格限制,并且只允许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法定许可的情况也不包括图书馆,所以,图书馆要将作品数字化,已超出合理使用的范围。

美国版权法对图书馆复制的免责规定是“复制、发行不能有任何直接和间接商业利益;图书馆藏书必须向公众或不仅向与该馆有关系的人员而且向在某一专业领域从事研究的其他人开放;作品的复制发行必须有版权标记”。在1995年美国的NII白皮书中也指出:图书馆复制发行版权作品而不承担侵权责任的情况包括:存档复制、替换复制、文章摘录和用于学术目的的绝版复制、馆际互借。

德国著作权法允许为了个人学术、记录等目的自己复制作品或让他人复制,但对图书馆使用自备的复印机复印享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著作权人有向图书馆获取报酬的权利。日本著作权法第31条对图书馆的复制也规定了相当严格的条件。

图书馆要制作大量的数据库以提供便捷的计算机检索,无论是以光盘形式还是以在线服务形式都必须获得版权许可。下面主要就版权问题、版本问题以及技术保护与信息安全问题进行讨论。

1.版权问题

网络环境下作品的创作、传播、使用通常以数字化形式进行,这不仅使各类作品之间界线模糊、相互渗透,而且使得作品复制的容易程度和速度、复制品的质量、处理和修改作品的能力、复制品向公众传播的速度都会大为改观,给侵权行为打开了方便之门,对著作权中最主要的权利——复制权乃至“复制”、“复制品”的定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方面,有版权的作品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后就难以甚至不可能对侵权行为加以控制,这样版权保护就成了一句空话;另一方面,数字化作品通过网络在国际间传递,使版权问题更加复杂。目前,国际版权组织正式成立一些小组来寻求对数字化作品侵权进行控制和赔偿的办法。世界普遍看法是需要进一步合理地拓宽“复制(或复制品)”的概念。各国版权法都规定了“合理使用”制度。1995年9月美国政府公布了《知识产权和图书馆信息基础设施最后报告》(白皮书),针对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保护问题提出了修改版权法的建议,该文件确认了图书馆在信息高速公路“交通管制”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享受“合理使用”待遇的必要性。一般来说,数据库的存取取决于合同或协议中所规定的条件。书目、文摘等检索工具在编排方式和内容上有创新的可以享有版权。而全文数据库的套录自然要向来源作品支付版税。版权问题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比如“数字库是不断更新的,版权的保护期限怎么个算法”等等,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予以解决。

2.版本问题

数字化图书馆包含的流动性、临时性的材料会越来越多,一份文字材料可能会有很多版本或经常更新版本,那么如何增加一些命名、查找、控制不同版本的手段呢?目前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对这方面的支持还很少。

3.技术保护与信息安全问题

电磁信号比较容易被修改或发生差错,数字图书馆必须认真对待和解决这个问题。技术保护问题不仅涉及版权的防止非法拷贝问题,而且与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保密与安全息息相关。全面禁止任何未经授权或许可的破坏、解除、规避信息的行为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是侵犯著作权的,且按侵犯处理;窃取商业秘密的,按侵犯商业秘密处理;窍取国家或军事机密,则按相应的军法处置。同时,建立一套数字化作品登记管理制度,组成数字信息中心来集中管理著作权是很必要的。但无论知识与载体形式怎样变化,图书馆存贮、传播、提供利用知识信息这一宗旨不会改变。有关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将会紧紧围绕这一宗旨而继续深入下去。

版权的宗旨是给作品创作人以充分的权利,尊重知识,尊重智慧。同时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机制,使作品能充分的利用和传播,以回报权利人的智力投入。既保护作品发明人,科学家、学者和其它思维创造者的权益,同时又能利于知识的传播和向人们提供利用,促进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深圳图书馆王大可副馆长指出,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解决版权的主要办法有以下几方面:

(1)合理使用和尽量用足版权法中所规定的权利。如“提供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使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是合法的”之条款,以及类似“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保存的需要,复制本馆收集的资料是合法的”等条目。依照有关规定,合理确定版权限制范围,充分用足版权法中所规定的各项权力。

(2)促进版权立法的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图书馆的运作,网上的一切活动不可能等到法律完善后再去进行,而现行法律应在适应社会发展中不断做出调整,数字图书馆的运作也将会在完成自身的目标中不断推动版权立法,使之更加完善。

(3)图书馆作为知识媒体的传播与提供单位,也可以对知识加以重新组织后按读者的需求提供。

(4)采取相应措施,对版权管理予以控制,如在网上建立使用收费制度,即用户使用某些数字资源需支付适当的费用,以作为支付作者的版权费用。

(5)当前国外有一种比较时髦的作法,是在因特网上出版电子刊物。在美国,一些图书馆已经联合起来,建立一种学术出版和学术资源联盟组织,以帮助和支持作者们在网络下出版电子刊物,并直接向读者提供利用。

(6)从技术上着手,保护版权。通过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盗版与非法复制。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一般采用以下方法:①在网络上使用权限设置方法,限制无权访问的用户进行非法访问和获取信息。②在网络传播过程中使用加密与数字签名技术,防止在网络传输中数据被窃取。③采用数字水印技术,避免文本非法复制和被盗用。④建立认证制度,从而确立用户与作者的信任关系,未经申请和未批准的用户不得非法利用。

辽宁省图书馆李东来副馆长认为,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在使用别人作品时,要注意取得以下授权。

(1)复制权。这里指将作品数字化转换的权利,将数字化后的作品复制在网页所在的服务器上的权利以及允许用户下载、浏览网页内容的权利。

(2)发行权。将作品在网络上传输视为对作品发行的国家,比如在美国,我们如果要将他们国家公民的作品上网传输,应取得此项授权。

(3)演绎权。如果图书馆要对作品进行编辑、整理、改编等制作成数据库或多媒体作品,也应取得相应授权。

(4)传播权。不管网络传输究竟是被视为与广播相类似的行为还是单独的传输行为,都应取得授权。由此可见,需要取得版权许可的数量是极大的,而实际中如何运作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他还指出,数字图书馆建设之初,可以优先考虑对版权法不予保护的文献信息资源、已超出保护期、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以及图书馆自己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进行数字化处理。例如:编制法律法规数据库、将有馆藏特色的古籍文献和本馆创作的有价值的文献资料以数字形式保存等。这样做可以不必担心陷入法律纠纷中,以集中精力积累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的经验。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打破以往物化的图书馆的概念,让更多的公众能不受地域、时空的限制充分享受人类文明成果,如果图书馆的各种数据库都局限于“合理使用”的范围,要靠引用作品的“非实质部分”或“非主要部分”来建立的话,那么,数字化信息资源的质量难以保证,先期投入巨大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现实意义将会大打折扣。因此,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不能将自己限制在“公有领域”和现有的“合理使用”制度上,而应积极关注如何取得合法授权及如何使这种授权对图书馆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真正将馆藏资源充分发掘出来。

另外也有一些专家指出,目前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尚不完善,虽在1998年2月成立了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但目前尚未有具体管理办法出台,即使各类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建立起来,也只能解决法定许可的付酬收转问题,如何解决大量著作权许可问题在我国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问题。

在集体管理机构还不完善时,数字图书馆只能考虑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解决这一问题。(1)借助于政府支持。既然图书馆有公益服务的角色,政府就应该给予财政支持,而这一支持中的相当一部分应用于获得著作权许可使用的费用支付。(2)以向社会启事的方式获得作者授权。在目前来看,有些作者希望自己的作品在网上传播,在网上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合同,根据作品性质和作者授权的多少签订许可合同。(3)通过各类学会、协会等行业团体出面组织、有关著作权的事宜。行业组织的社会功能在不断扩大,他们可以代表会员的利益,解决作品使用的授权与付酬问题。

如果说数字图书馆在开发中主要应依法注意尊重他人的著作权,避免侵权发生,那么,在数字图书馆初步形成后,就要注意依法保护自己的著作权了。当他人利用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库时,应当有相应的技术手段与法制管理措施,包括信息交换、电子出版、合理利用。针对数字图书馆今后可能扮演的将是公益事业与有偿服务双重角色,其著作权管理主要通过一系列著作权声明及许可使用合同来进行。

因此,版权法的终极目的是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在权利人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维持一种适当的平衡,以促进作品的正常传播,促进社会科学和文化的进步,而决不是苛意保护哪一方的利益。数字图书馆建设之初,图书馆基本是作为作品的使用者的身份出现的,数字图书馆的先行者们会强烈地感到版权法的种种规定与他们雄心勃勃的远大抱负相距甚远,然而,一但规模庞大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库建立起来,不遗余力地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信息资源将成为每一个图书馆的自觉行为。这就是版权法的社会整体利益平衡功能。

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或扩充相关的法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是国家图书馆,还是组织和参与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其它机构,都没有任何权力拥有这一系列收藏的版权。因而未来的中国数字图书馆将同样面临着如何合理地平衡著作权人和公众利益之间关系的难题,既要使资源库的收藏真正达到开放和共享,又要对网络上知识产权的保护给予足够的重视。

对此各国均采取一种较为中立的作法。如美国目前前采取的措施是,首先在制作数字收藏之前先期解决好版权问题,如有版权方面的限制,则将有关说明放在该收藏的索引、检索工具或某些特殊项目中,在用户检索、使用过程中随时提醒用户注意。我国国家图书馆对已上网的中文全文图书的版权问题,也早有准备,一是在技术上采取措施,使读者只能浏览,无法下载;二是在该部分信息的首页发出通告,若书的作者认为网站对自己的书构成了侵权,可通知国家图书馆将其书从网上拿下。但上网至今,拿走者没有,拿来要求上网者却络绎不绝。

国家图书馆的这种倾向于读者的作法,在相关法律制定之前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相比之下,美国的作法和有关法律,更倾向于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这已成为一种世界的发展趋势。我国也应尽快修改和调整现行知识产权制度以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时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宗英,等.数字图书馆研究.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1)

2.李东来.数字化图书馆的选择与实施.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9(3)

3.肖珑.美国国家数字图书馆项目的进展.情报学报,1998(3)

4.邱均平,等.论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保护.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