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农业经济

数字农业经济范文精选

数字农业经济

数字农业经济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技术引领;农村数字经济;农业经济;融合路径

强调要加速打造数字中国,践行国家大数据战略;建设以数据为核心要素的数字经济。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各类高新技术突飞猛进,以信息化为本质的数字经济发展可谓风生水起,在一二三产业场域正持续推广开来。《中国“互联网+”指数报告(2018)》表明,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体量达到了31万亿元人民币,占我国GDP总量1/3以上,新形势下要拓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遥感科技、区块链等多种先进技术,利用这些新变量促进农业经济增效提质。积极引领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有效融合与可持续发展,在推送双方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数字经济概念与特征概述

(一)概念厘定。本文借鉴2016年G20杭州峰会《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界定的权威定义:“数字经济指的是把数字化信息与知识当作主要生产要素、把信息网络当作关键载体、把有效运用信息通信科技当作经济结构优化与效率提升的关键推动力的诸多经济活动。”信息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本质。信息技术被大规模地用来提升与改造服务业、工业与农业等传统产业。如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AI、AR/VR等多种先进技术正在逐步深入发展。应着力发挥信息技术创新优化的扩散效应、知识和信息的溢出效应、数字技术释放的普惠效应,以数字化、信息化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数字经济和农业经济的有效融合。鼓励以数字化改造农业生产、强化农业物联网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智能设备等当代信息科技和农村生活生产深度全面融合,推进农业大数据应用创新。

(二)特征概括。1.持续迭代性。数字经济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变化而持续迭代。信息技术具有高渗透性、快捷性、自我膨胀性、外部经济性和边际效益递增性。在此基础上,推动数字资源的融合化、互联化,扩大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空间,促进产业结构、产品服务结构的优化。经济活动的改进和经济环境的优化,主要通过信息技术的持续迭代来完成。2.可持续创新性。数字经济能够立足于实体经济进行持续性创新。通过信息技术创新、经济业态创新、运作模式创新、服务手段创新、运作模式创新等,提升产业信息化水平。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促进基础设施形态的改变,让数字基础设施变成新型生产要素。3.互联互通性增强。数字经济借助更多技术手段让数据这种核心生产要素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持续推动产业实现高度融合。通过先进科技使需求侧和供给侧有机衔接起来,为相关企业或行业适应数字化经济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必要前提。

二、技术引领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有效融合的价值功能

(一)响应国家战略的需要。当前农村数字经济总体滞后的态势,已经对我国增强数字经济竞争力形成严重掣肘,因此要将促进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当作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2017年“数字经济”被写入了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的号召加快了大力倡导、积极发展数字经济的步伐。2019年5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数字乡村当成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内容之一,加速信息化发展,持续发展和解放数字化生产力。数字经济的持续演进正在改变我国经济的传统结构,循序渐进地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信息技术的不断演变和持续迭代,会逐步拓展数字经济融入农业经济的应用场景。当前现代信息技术正积极引领着国内农村数字经济和农业经济逐步融合。

(二)建设现代农业的驱动。《纲要》明确指出,要重视打造以数据驱动、技术创新和知识更新为一体的乡村经济发展政策体系,正积极推动我国农业的数字化转型,加速推广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在现代农业管理生产经营场域的运用,推动更多更新的信息技术和畜牧业、种业、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渔业实现深度全面的融合与应用。积极发展智慧农业、科技农业、品牌农业,构建智慧农(牧)场,普及农(牧)业精准化作业。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的有效融合有利于深度挖掘农业农村的数字经济蓝海,能够提升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效率,加快农村经济增长、农业发展方式、乡村发展动力、乡村产业质量的重大转变。

(三)助力三农问题的解决。它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与就业岗位,有望成为农民群众未来增收收入的关键来源。以农村淘宝为代表的农村电商是农村数字经济和农业经济有效融合并快速发展的重要见证。2017年阿里巴巴、京东多家电商平台的网络销售额达到了1208亿元,农村网上商店达到986万家,云集、拼多多、京东、淘宝、有赞等电商平台已经带动农村2800多万人就业。农村电商市场发展潜力、前景非常可观且农村电商市场远未饱和。近年来浙江省淘宝村出现了集群化、裂变式发展的态势,有1172个淘宝村和128个淘宝镇,分别占到全国总数的36.6和35.3%。当年浙江省淘宝村网店销售总额超过660亿元,大力推动农旅融合与创新创业,将卖产品和“卖体验”“卖服务”结合起来。它可以较好满足广大城乡居民对农村的特定需求,实现了数字经济和农业经济的有效融合。

三、技术引领下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融合的路径选择

(一)互联网+订单农业模式。信息网络的有效覆盖可以优化市场现有的资源配置,扩大生产要素的科学供给,对更多有潜力的宝藏进行深入挖掘。在数字经济场域,信息网络是特殊的新型生产关系,互联网+订单农业模式可以丰富信息数据的资源属性,化解传统农业生产经营销售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结合供求关系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从之前的“以产定销”过渡到如今的“以销定产”,在减少交易成本、优化产品结构中达到增效提质的效果。库车市得到宁波市的大力支持,随着当地信息化建设和农村交通条件持续改善,库车市实施了“种子计划”项目培训,主要面向高中毕业生、失业大学生和具备一定电商基础的社会人员。当地通过电商活动推销的库车大奎、香梨、核桃、红枣等农副产品,受到内地市场的热捧。该市还积极探索全面实施互联网+订单农业模式,农场主、农产品供应商、种植养殖农户以信息网络和互联网技术为主要载体,实时共享农副产品的生产经营管理信息,便于客户享受到价格合理、新鲜优质的果蔬生鲜。在葡萄、小白杏、核桃、棉花等集中种植区域全面实施互联网+订单农业模式,促使电商企业和当地农牧民签订二百多万亩的订单种植合同,带动当地贫困家庭年均增收超过9000多元。

(二)数字金融助力三农。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有效供给的严重不足影响着“三农”场域的可持续发展。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进步和逐步完善,互联网企业与传统金融机构的结合日益密切,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学手段实现投资、支付、融资和其他金融服务。国内银行业正大力落实国家推进普惠金融的战略部署和业务规划。当前4G网络已经覆盖我国全部乡镇与超过98%的行政村,城乡同网同速的目标基本上得以实现。国家还将持续强化网络基础设施投入投资,为农业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夯实基础,持续凸显对农业经济的激活效应。有效满足用户需求是数字经济持续创新的直接源泉和发展动力。依靠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性、去中心性、快捷性,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满足分散普通的个体农户、小微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需求不同、层次多元的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阿里巴巴集团的蚂蚁金服与各类金融机构、政府共同建设超大规模的数据化平台,以农村小微企业、普通农民、返乡创业的农村大学生、种养殖户为核心服务对象,面向广大县域与广大乡村农民,协助各家金融机构下沉金融业务服务,联合中和农信与村淘等多家合作伙伴,为农民提供支付、保险、信贷等多种金融服务。2017年蚂蚁金服公司拥有1.6亿农村客户,2018年大致增加到2亿用户;2018年末,蚂蚁金服支农惠农服务为280多万农村用户提供的经营性贷款超过2500亿元,为农村两亿多用户提供各种支付服务,为1.9亿多农村用户办理保险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市场供需场域的效用改进。

(三)依托云计算技术打造智慧农业。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场域的智慧经济,是农业生产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物。智慧农业借助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以增强农业管理生产能力,为农业经济升级转型提供有效、科学的解决方案。云计算技术平台实时传递信息数据,能够促进高效传递信息流、实时共享信息数据,进而实施针对性的生产经营管理措施,打造“优质高产”的现代农业,“润物细无声”地对农业人力资本进行改造,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顺畅达成“生态维护+效益提升+粮食增产”等诸多目标。智慧生态监测可以有效履行食品溯源功能,促进农产品绿色优质,深入推动打造市场化品牌,获得更有利的市场外部性;农田智能化服务,可以增加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借助人工智能科技的诸多精密计算,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在可承受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信阳市光山县青龙河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实施的智慧农业模式融“政—产—学—研—推”于一体。它的主要亮点在于,首先利用相关科研院所设计的全程可溯源、可视化农田监测仪器与数字化农业云平台,采取“一稻两虾、一田两用”的稻渔养殖综合模式,借助云计算技术应用农业生产数据赋能农业管理,实现“稳粮增收、一田双收、一水两用”的良好效果。其次是为下乡返乡农业技术人才开展综合化服务,带动周边六百多家农户进行综合化种养,示范辐射效果之好出人意料;再次,把农业生产场域生成的相关数据传输至科研院所,在科研院所利用这些一手材料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专家库做出的诊断反馈也能够持续改进、健全农业经营生产管理。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的科研成果运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场域带来价值叠加的力量。新媒体对这些事情的宣传报道增加了信息传播效率,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它有利于形成科学的螺旋式上升循环转型,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与个体农户的合理衔接,强化农民的自我“造血”能力和内生发展动力。

(四)大数据技术协助双方有效融合。大数据技术是数字经济有效提升农业经济效率的重要措施,充分挖掘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数据背后的问题和原因,实施针对性的反馈优化策略,进而推动数字经济和农业的有效融合,惠及农村社会网络的大部分群众,形成和发挥规模经济效应。2016年农业部了《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以试点示范逐步发展和运用农村农业大数据技术。重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试点和逐步健全以消费趋势为趋向的生猪全产业链数据监测措施。重庆市荣昌区充分利用当地猪种资源与“荣昌猪”品牌效应,建成了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和农业部、兽药饲料、国内各大生猪养殖机构、畜牧机械加工、生猪交易机构进行数据共享,为推动生猪生产与数字经济有机融合打造高效服务平台。在全国范围内构建了一整套系统化的生猪全产业链数据服务、数据分析、数据采集体系,在生猪生产结构性改革和单品种大数据应用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为金融机构、养殖大户、公众、企业、政府等多领域辅以科学的生产指导与决策依据。该平台采取自上而下的设计思路,从信息化、数据化服务上支撑国内生猪产业的发展,建成了生猪大数据标准体系、资源中心、运营中心、应用平台、服务门户和云计算基础平台。促进生猪生产数据资源的价值释放,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精准发力。借助大数据技术建立了生猪价格发现体系,搜集和丰富生猪全产业链信息数据,利用关联分析技术和分析模型,积极研究生猪价格周期波动的相关规律。通过为产业主体提供金融服务、数据服务,有利于增加经营生产效率,协助养殖主体改善融资难的问题。辅助生产经营主体实时把握市场行情,优化经营结构、经营生产科学决策、健全营销策略、增加经营效益。

四、保障农村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有效融合的机制建设

(一)扩大农村基础信息设施建设覆盖。完善的信息化数字化基础设施是促进二者有效融合的先决条件。要从数字经济生态圈塑造的角度促进区域间信息数据的互通互联。其一,加大信息技术工程、互联网在农村、偏远地区的有效覆盖程度,促进信息服务深入到农村基层中,全方位增强农户群体基于移动手机终端和网络体系基础上的现代信息技术、网络科技应用能力。让农村信息网络平台实现更广覆盖,适时维护与及时更新信息平台,强化农村金融信息汇聚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以充分整合、有效利用分散化、碎片化的农业经济信息。其二,推动区块链、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在农村普惠金融场域的科研、运用和普及。让更多互联网大型公司参与发展农村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形成“政、企、银、农、科”五位一体合作体系。改进支付、征信与网络监管机制体制,构建信用风险数据库与具有可持续特征的信用担保体系。

(二)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农业全产业链。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渗透性和溢出性,让信息技术充分融入农业全产业链条。数字经济的渗透性尤为显著,能够与农村一、二、三产业实现不同程度的融合发展。为促进信息技术在农业场域的渗透运用,应重视创新与研发涉农信息科技,注重培养培训农业经济急需的信息科技人才,紧紧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的专业信息技术需求进行涉农科技的研发投入与人才培养工作,增加农业生产、技术服务的实效性。详细来讲,要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以技术渗透、产业链延伸、制度创新等促使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农村一、二、三产业链,以数字经济积极变革农业发展方式,驱动农业走上内涵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道路。数字经济可以通过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科技实现现代农业与农户种养殖产业的合理衔接。内蒙古自治区的土豆种植产业发展场域推行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借助信息技术分析气象数据、预测市场供求关系。引导农户科学调整土豆生产经营,为农民、企业、政府等提供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规避由于价格波动严重影响产业结构产生的负面影响,继而引导种植户积极把握市场预期。数字经济的溢出性使其在农业经济的融合发展中,将效益溢出到相关产业。如以乡村旅游和乡村农业生产为切入点,运营集信息服务、人工搭建、信息化农业、农产品深加工、自然生态于一体的休闲观光与农业生产加工景点,进而推动数字产业与农业经济融合发展,成为这方面的成功案例。

参考文献

[1]李玉清.数字经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J].当代经济,2019(7):18-20.

[2]孔祥利,夏金梅.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价值逻辑关联及协同路径选择[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9(2).

[3]刘美平,孙玉瑶.深入推进我国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路径[J].生产力研究,2020(1):44-49.

[4]温涛,陈一明.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经济融合发展:实践模式,现实障碍与突破路径[J].农业经济问题,2020(7):118-129.

数字农业经济范文第2篇

现在的农业经济信息化已经处于信息落后时代,很难适合新时期的需要,为此只有找出问题的症结,才能够走出科学合理的创新之路,这样才能够提高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信息技术缺乏

因为农村实用网络技术的不多,这样就导致信息技术产品与信息服务产业化的水平不高,因为信息产业公司就是面向农村发展了,但是使用的人太少甚至是无人使用,这些技术根本就没有必要。就因为信息技术缺乏了,根本就不能满足现阶段农村的需要,不能满足农业的科研、生产、教学以及管理上的需要。

2计算机使用较少

计算机作为接受信息的重要方面,在农业上应用还是比较少的,总体来说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个其中最大的一项就是农村文化偏低,大部分都是初中小学毕业,甚至还存在一些个字不识的文盲。

3信息人才缺乏

农村的信息网络欠发达,造成了信息交流落后。这样很多人都对信息化的东西不感兴趣,造成了专业人士比较缺乏。尤其是既要懂得计算机网络的人才,又要懂得农业技术的人才更是缺乏。这样,就导致农业信息化得不到发展或者发展缓慢。

二完善农业经济信息化具体措施

1建立信息资源共享

要进一步加快信息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让涉农部门的信息交流共享,这样才能大力推动农业信息网站、系统以及信息资源的整合和集成。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涉及到的农业公共数据的兼容与共享。同时,还要加强农业信息的推广,让农户快速的了解最新的农业信息。这样才能改变目前的农业宏观信息多以及微观信息少的情况,才能够改变生产性的信息多、市场性的信息少,全国性的信息多、区域性的信息少的现状。

2对信息化服务方式

创新要加强农村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就必须要对服务方式进行创新。这个方面就要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已有的电视和电话的普及率,来发展电子信息网络。充分利用现阶段电话和电视采用的信息服务模式,来服务与信息化的需求。

3加速信息技术的应用

进一步加强数字农业建设,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关键。只有通过数字农业将信息化带动市场化,推进农业的产业化,让农业经济得以真正提高。这方面是需要政府出台政策,积极的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同时,还要鼓励与支持社会各界力量开展农业信息服务,逐步推进农业经济的信息化。

4对应用系统的创新

对于创新来说,主要从农产品的预警、市场监管以及农场科技的信息服务三方面着手,大力推进农业经济信息化,实施全面的创新。首先是建立农产品的预警系统,要尽快实现农产品的生产和市场需求以及价格进行动态跟踪和检测,防止出现大批了生产出来之后却卖不出去的局面。对农产品的需求量的预测和未来价格预测,避免出现跟风的现象。最近几年就出现过类似的现象,很多人看西瓜卖的红火,就盲目跟风都去种植,结果等到出售的时候才发现西瓜已经过剩了,造成价低甚至卖不出去。只要建立了农产品预警系统,就能够正确引导农户统筹安排,合理种植。其次要建立全面的市场监管,对于生产的物品进一步监督,对于种植过程中的农药和其他一些有隐患的药物的使用,进行全面的监管,确保生产出真正的绿色食品。这种实例很多,很多农户为了产品有个好卖相,就违规打了很多药物,确实改变了产品的卖相,却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比如,西红柿卖之前打上崔红素。这就需要进行严格的市场监管。最后,完善农场科技的信息服务。这样可以让农户通过信息了解到全国的生产动向,能够全面了解全国的农产品批发状况。

三总结

数字农业经济范文第3篇

1中国农业产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从刀耕火种、铁犁牛耕,最终发展到全机械化操作模式。近年来,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中国农业产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发展时代,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运用科学合理的数字化技术手段,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技术,例如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分析农业病虫害防治数据,从而得出农业病虫害的具体防治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中国互联网覆盖面积逐渐增大,广大农村地区甚至是偏远地区均可连接互联网,因此,数字化和信息化农业技术的发展将会对农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传统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离不开阳光、空气、水分及土壤等生长要素的影响,但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升级,已经出现了无土栽培、暗室培育等新型的农业生产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质量及产量。现在,农业信息化技术被应用在农作物播种、施肥、收割、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为数学期望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将数学期望与农业生产应用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农业产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之一,改进农业经营与发展模式十分重要。因农业产业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会导致农业生产模式在改进与创新的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农业产业生产模式的改进与创新必然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对农业产业结构和生产模式的变革。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相关部门需关注农业生产模式和生产技术的革新,重点关注农作物生产与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农业生产者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保证农业的基础性产业地位。与此同时,涉农企业也要根据农产品交易市场的价格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农产品收购价格,保证农民增收。涉农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如果遇到了比较复杂的农业产业发展问题,需与当地的农业管理部门积极沟通,共同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业产值。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需积极探索数学期望理念的实际应用范围与应用方法,将数字化与信息化技术不断融入到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使数学期望理念能够更好地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收益,使数学期望成为农业生产领域内的决策工具。

3数学期望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3.1帮助农业生产者确定农业生产决策目标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企业的管理者在遇到农业生产与经营难题时,首先需对农业生产的相关决策目标进行判断,在此过程中,数学期望可帮助农业生产者确定农业生产决策目标。需重点分析农业生产决策目标是否得当,也需分析农业生产环节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保证农业生产决策目标的正确性,从而制定出正确的农业生产决策目标。

3.2帮助农业生产者分析农业生产问题并计算概率

一方面,数学期望可帮助涉农企业或农业主管部门避开不利因素,制定更合理的农业产业决策方案,也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更合理地规划农产品种植种类和规模。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决策方案出台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及时考虑影响农业产业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从而运用数学期望分析农业产业和农业生产问题并计算发生概率,将有利因素最大化,保证农业产业生产决策的妥善制定与顺利进行。

3.3帮助农业生产者对农业生产收益进行合理估算

数字农业经济范文第4篇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比一部分发达国家滞后。所以,只有认清农业经济现状,才能有效促进农业信息化的跨越式推进,才能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

1.1农民对信息化了解甚少

21世纪以后,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电脑、手机等现代化通讯设备也日渐普及。但是在很多偏远地区,居民依然没有享受到高科技所带来的便捷。他们不能及时与在远方的亲人取得联系,对于国家的发展现状,对于外界新鲜的事物,也是一无所知。相关的调查显示,农民只能通过电视、收音机或者亲朋好友去了解一些外界的消息,而作为城市人所依赖已久的网络,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去触及。长此以往,这些偏远地区的居民的世界会越来越小,世界在他们眼里发展的也越来越慢。

1.2消息的延迟性

有关数据显示,信息的时效性在农户和国家统计局之间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信息的实效性是其价值的最重要体现,消息从到接受的时间如果过长,信息也就失去了自身的意义。如工厂因规模扩大要招聘大量工人,周边很多农户青年待业者在知道这个消息时,名额已经被其他待业者占满了。由于信息在农户这里失去了实效性,耽误了多少人工作的机会。

1.3缺乏对信息的分辨意识

中国传统小农经济下,农民无一不是每天早出晚归,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农民生性纯朴善良,很难去分辨外界鱼龙混杂的信息。这时如果有一个人对他们传递一些关于外界虚假的信息,农民是没有任何分辨能力,并且全盘接收的。如此可见,农民对于虚假信息的分辨能力实在低下。

2新时期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取得的成效

随着国家对于网络普及工作的重视,信息技术的圈子也逐渐扩大到了部分农民家庭,深受农民的喜爱。如此一来,网络受众群体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发展。

2.1信息化的组织体系逐步完善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于信息化的组织体系的大力提倡与支持,许多地方已经摆脱信息化方面的空白,很多县级以上的农业部门中出现了信息管理与服务机构。这些机构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信息传播重要性的认识,农民在遇到困难时,也能够及时地从中得到解决办法。

2.2建立一定规模的网络平台

当今社会,网络的影响力与信息传播速度是不容小觑的,农业部门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建立了专门的农业信息网。任何人通过浏览这个网站,都可以找到大量可靠的信息。通过这个网络平台,农民和农业部门几乎实现了面对面交流。农业部门及时更新国家最新的农业政策,农民足不出户便可以学习到农业上的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目前,这种网络服务正向更大范围,更多种类的农业形式扩大。

2.3加强了信息采集和资源开发渠道

早些年,信息的采集受到设备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等实际情况的制约,在收集信息时往往不够及时迅速,而资源的开发渠道更是没有起到一点实际的作用。近年来,国家对设备和技术的引进加大了投资的力度,信息采集和资源的开发渠道也日渐完善。研究发现,很多地区已建立了完备的信息采集系统,可以覆盖农业和市场等方面。这些新增渠道可以统计最新的信息,并有相关部门进行监督,进而农业信息化将朝健康的方向推进。

2.4信息的覆盖面正逐步扩大

在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农业部会通过多种渠道将信息进行大范围传播,如通过农业信息网站、报刊、电视和广播等。目前。几乎所有人都可以接收到来自这些渠道的信息。信息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大,会逐渐向预期的效果靠近。

3新时期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的问题

目前,农业经济信息化在整个信息化的时代中是落后的,难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因此,应找出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源,探索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只有通过不断摸索与改进,才能保证农业资源的持续利用与开发。

3.1计算机使用较少

计算机是新世纪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但是其在农业上至今未有大作为,甚至处于相对很低的水平。导致这种现象最重要的原因主要是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很多人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制约,很小就离开了学校,甚至有些人大字不识,对计算机知识了解甚少。

3.2信息人才缺乏

目前,农村的信息网络未实现全覆盖,农村的信息交流滞后。还有很多人不足够了解信息化。农村中缺乏既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又能把握最新农业技术的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3.3信息技术缺乏

当前,网络技术的应用在农村中不够广泛,信息技术产品比较少,信息服务产业化的成都低。同时,虽然信息产业正积极向农村发展,但很多人不能抓住这一机遇,导致这些技术没有发挥出其作用。最终呈现出信息技术没有落到实处,无法解决当前农村的实际问题,更不能满足农业多方面的需求。

4新时期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创新

现阶段,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是我国发展的一个新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农业经济信息化无疑是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的。而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源泉,因此,对于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创新也相当重要。

4.1对信息化服务方式创新

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信息化服务方式的创新,但创新应该立足于本国实际。目前,可以抓住电话和电视的较高的普及率这一特点,去发展信息网络。用电话和电视所采取的信息服务模式来配合信息化服务的发展。未来要致力于发展电视、电话、电脑“三电合一”的信息服务模式,使服务质量更上一个平台。

4.2信息资源共享信息

制定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标准的以及实施有利于信息资源实现大规模的共享,凡是与农业相关的部门可以定期进行交流,能更快地建立农业信息网站、系统以及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实现数据的共享与利用。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农业信息的推广与传播,让农民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及时接收最新信息。

4.3对应用系统的创新

现阶段,进行创新要从农产品的预警、市场监管以及农场科技的信息服务3个角度来做。首先,建立农产品的预警系统,对于农产品的生产和市场现状以及价格的进行跟踪调查,避免产品过多出现滞销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避免跟风的现象,对于某一类农产品的需求量应该客观冷静的分析,而不能一时冲动。其次,市场监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如果在市场中出现虚假的农产品信息,威胁到群众的健康时,相关的监管部门应在第一时间对问题商家进行调查甚至,必要时可采取强硬措施将其关闭。同时,监管部门应定期对市场上的农产品进行抽样调查,妥善处理屡犯不改的农户商家。最后,农场科技的信息更新要迅速及时,通过农业信息网络平台让农民在最快的时间内了解到其发展动态。例如,农民在掌握了一些蔬菜种植技术后,会大大提高生产率,增加他们的收入。

4.4加速信息技术的应用

数字农业经济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具有生产经营单位规模过小、科技含量低、商品化程度低、农产品标准化水平低、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抗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能力差等突出问题。在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农业经济管理领域新情况、新矛盾不断出现:如何在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机制下,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战略目标实现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

1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和现状

首先纵向比较,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成就显著。从1978年实行包产到户开始,经过40余年发展,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极大的激发,农产品生产能力呈指数级上升。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持续改善,城乡面貌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其次横向比较,我国农业经济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巨大。在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执行当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土地作为重要农业生产资料碎片化的问题,加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长期凋敝,农业产业金融长期处于失血状态,以及农业生产效率低,产出效益差,导致农村劳动力持续流出,农村空心化程度非常严重等因素,致使整个农业产业规模不大,集约化程度不高,组织化程度低,商品化程度低。最后深层次分析,制约性因素长期大量存在。一是村组集体经济普遍存在管理服务能力的缺失,基层党政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上“缺位”和“失位”问题非常普遍;二是农民作为农业工作的主体身份被长期忽略,反而处于被安排、被支配的地位;三是我国农业生产资源禀赋匮乏,且时空分布非常不平衡;四是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生产装备水平落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陷于停顿;五是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提升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投入,大量相对优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农业生产实际陷于难以为继的困境;六是由于国家产业发展阶段性战略需要,把工业产业体系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农业则更多地承担了加强积累的投入责任。

2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对策分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