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经济管理

数字经济管理范文精选

数字经济管理

数字经济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字技术电影美学重构

数字技术给电影带来的变化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法国电影批评家安德烈·巴赞对于电影的种种认识曾经广泛地影响了当时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界的学者们。在这部被认为是经典电影理论书籍的论文集中。安德烈·巴赞把电影的发生学起点归结到了人类自远古就有的一种与时间相抗衡的基本心理要求,即木乃伊情结。

广泛影响了当时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界的学者们是由这个起点衍生出来的“真实电影”美学。根据电影的发生学的起点,巴赞认为电影要做到表现对象的真实、时间空间的真实和叙事结构的真实。以达到对现实世界的完整再现。然而。到了世纪之交的时候,巴赞的理论再一次成为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界的学者们关注的对象。只不过这一次学者们更多的是对它整个体系的质疑。这一切都是因为数字技术的介入。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数字技术对电影的介入,电影在很多方面发生了变化。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界开始关注起数字技术的问题。从最开始对运用了数字技术的电影的评论,到对数字技术的详细介绍。关于数字技术的一切成为世纪之交的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界的热点话题。随着对电影中的数字技术逐步了解,人们开始对巴赞的美学体系提出了质疑。

什么是数字技术?它对电影有什么样的影响?它对经典电影理论造成了什么样的冲击?在“技术语境”中重构中国电影美学是否可能?尤其是后两个问题,批评界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做出了不同的反应。由于这些问题和数字语境中重构中国电影美学有关,所以它们也格外引人注目。

好莱坞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在1968年拍摄影片《2001:漫游太空》的过程中运用电脑成像技术的时候,他恐怕没有想到这项新技术在若干年后竟然开辟了电影的一个新时代。在这部影片中,库布里克首次运用电脑成像技术生成电影画面,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数字技术”。虽然这样一项新技术给这部影片的画面带来了近乎真实的感觉,但由于花费不菲。很长一段时间这项技术在当时不景气的好莱坞没有得到广泛运用。1977年,科幻电影《星球大战》因导演卢卡斯对数字技术出色的运用,这部电影在当年大获成功。于是,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驱动和渐趋成熟的技术支持下,好莱坞纷纷把目光投向数字技术,在二十世纪80年代一批数字技术参与影像合成的影片纷纷面世。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影片在票房上并未获得预期的成功。巨大的经济损失使好莱坞几年不敢涉足数字技术领域。直到90年代,数字技术才在好莱坞电影业中开始广泛应用。《侏罗纪公园》、《阿甘正传》、《黑客帝国》、《哈利波特》这些广为人知的好莱坞影片都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而其中数字技术功不可没。

应当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数字技术在电影中的大量应用,给好莱坞电影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这样的变化是多方面的,但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一些好莱坞电影在叙事方面的弱化。好莱坞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类型片的叙述方式,甚至是一种模式。这种叙述方式后来逐渐成为主流影片的叙事原则,即经典好莱坞主要是以故事作为吸引观众的手段的。数字技术介入电影制作后,这一原则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故事及其明晰的叙述从影片创作的中心开始向边缘退位,以新奇的故事和曲折的情节来吸引观众的好莱坞转向以画面、音效来吸引、打动观众。

质疑经典电影美学

数字技术对世界电影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国产电影也开始尝试运用数字技术。《紧急迫降》、《冲天飞豹》、《刘天华》、《惊涛骇浪》等片中都可以见到数字合成的影像。

随着运用了数字技术的影片在中国不断出现,研究者们也开始关注起这一新动向。在相关研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篇论文是《数字化电影的宠儿——灾难片的美学及相关问题》,在这篇文章中,研究者描述了“数字虚拟影像生成技术在电影中的运用,使一个老旧的经典类型——灾难片出现了新的创作热潮和形态”的现象,并探讨了“从理论上如何对这一片种重新进行界定,从美学上如何对这一片种给予说明”等方面的问题。实际上,随着数字技术在电影中的大量应用,世界电影与中国电影在形态上发生的各种变化已经越来越引起研究者们的注意,而这次研究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把关注的重心由电影形态方面的变化转移到高科技介入电影对电影美学的冲击的层面上。而实际的情况是,关于高科技对经典电影理论的影响已逐渐成为中国电影批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研究者们都不约而同地把问题的焦点指向了经典电影理论——尤其由巴赞构建起来的真实电影美学:“数字虚拟影像生成技术在电影中的广泛运用将巴赞的‘摄影影像的本体论’砸得粉碎。”

显然,在研究者看来。由于数字技术在电影中的广泛应用,以及虚拟影像生成技术的大量出现,经典电影理论的大厦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甚至“导致了巴赞的影像本体论理论的解体”。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数字技术下的虚拟影像使经典电影理论的基石——它的本体论——发生了动摇。

到了数字技术在电影中大行其道的年代,到了“追求技术的魔力(超越前面影片效果的努力)似乎成为了至高无上的目标、一种运用新技术创造叙事影像效果的偏见”的时候,巴赞的摄影影像本体论却恰恰成为批评者们质疑的对象。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研究者的这番话或许能够解答:“问题显然出在电影影像生成技术的突破上。……,用数字技术虚拟出来的影像,……,如果没有‘人介入’,它们将是不可思议的。”

可以看出,面对着这样的变化,研究者对于摄影影像本体论的再度审视却同样使巴赞电影美学大厦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在研究者看来,“传统电影艺术理论正在经历自它诞生以来从未遇到过的全方位的颠覆。这并不意味着电影美学的坍塌与覆灭,相反,这正预示着理论的创新和重建。”接下来,电影理论批评工作者们要做的,就是重构“数字技术语境中”的中国电影美学了。

重构电影美学

随着运用数字技术比较成功的电影在国内逐步得到人们的认可,电影理论批评界的研究者们也已经意识到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向人们靠近,他们除了讨论如何运用数字技术改变中国的电影状况外,还对经典电影理论进行反思。从这个时候,人们对巴赞的经典电影美学的质疑逐步深入,而重建电影美学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语境中。《乌托邦之后:电影美学在今天》文对重构高科技时代的电影美学进行了初步尝试。不过,研究者在文章中也只是为重构电影美学提出了一个大致性的方向,本意是希望“在电影实践十分活跃的今天,在技术语境中,中国电影美学找寻到同属于学科自身和这个伟大年代的光荣”。

数字经济管理范文第2篇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为世界所瞩目的发展。然而,成就的取得是建立在大量投入资源和环境污染的基础上的,所取得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非经济的。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的矛盾日益显现出来。资源瓶颈的实质是供给满足不了需求,出现供给缺口,其原因除了我国资源存量人均拥有量多数品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分布不均衡、资源品位低、开发难度大等客观因素外,还有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开发利用量大、资源利用率不高、缺乏保护等主观方面的因素。化解资源环境瓶颈问题,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利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

关键词:经济增长,资源约束,发展模式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为世界所瞩目的大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巨大进步。然而,我国的经济成就是建立在大量投入资源和环境污染的基础上的,所取得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非经济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的矛盾日益显现出来。近年来我国出现的能源短缺、资源进口数量扩大、原材料价格上涨剧烈等情况都说明,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的矛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化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是当前理论和实践部门必须研究和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党中央提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的矛盾指明了道路。笔者认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逐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的矛盾,使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我国资源状况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制约

资源和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这里的资源是指作为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生产资料的自然资源;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产和生活的外部世界总体,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其中,资源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土地、大气、水、各种矿物和各种生物等,这里指除人类以外的各种资源。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通过从环境中汲取物质,经过生产活动,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进行新陈代谢的循环,才能实行人类自身的成长和进步。经济发展需要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的支持。社会资本包括生产性资本、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自然资本是指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包括土地、大气、水、森林、草地、各种矿物资源、各种生物资源等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质和环境。自然资源和环境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基础性的,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资源环境的支持。

1.中国资源状况的总体判断

从我国资源拥有量、分布情况、资源质量上看,具有以下特点:

(1)资源总量丰富,人均数量少。中国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也是人力资源大国。国土面积较大,自然资源总量也较丰富。据统计,2005年中国人口已经超过13亿。国土面积在俄罗斯和加拿大之后,占第三位;据《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统计,中国耕地面积13004万公顷,在俄罗斯、美国和印度之后列第四位;林业用地26329万公顷,在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之后列第五位;草地40000万公顷;水资源总量26526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中国已发现171种矿产,探明有158种,若按45种主要矿藏储量价值计算,占世界的14.64%,居第三位,其中钒、钛、锌、钨、铋、锂、稀土、石墨等矿产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锡、钼、汞、磷、滑石、石棉、煤等矿产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二位。

但由于人口众多,除了有色金属和稀土矿,中国大多数资源的人均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国土面积为世界平均的30%;人均耕地只有0.1公顷,仅为世界人均的1/3;人均森林面积为0.13公顷,为世界人均的15%;人均林木储蓄量9.8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的13%;人均草地面积0.31公顷,仅为世界人均的36%。人均淡水2239立方米(1999年),仅为世界人均的23.7%,在世界居109位。人均矿产资源居世界第80位。

(2)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表现在:水资源东多而西少,南多北少;耕地资源是平原、盆地多,山区和丘陵地带少,东部多西部少。水能的分布是西南多西北、华北、东北少,西南地区可开发的水能占全国的76.9%,华北占1.2%,东北占3.6%。矿产资源的分布是西部多、东部少。这与我国的工业分布具有很大的矛盾,因为中国的重工业大部分在沿海地区,特别是中部、北部沿海地带。经济发达的东部、东南部和正在崛起的中部严重缺水、缺能和缺资源。

(3)资源类型多、品位低、开发难度大,浪费严重。中国资源差别悬殊,低质资源比重大。例如。可耕地中有2/3的中低产田,其中大部分属于风沙、盐碱、红壤等地;大部分矿产属于贫矿,而且共生、伴生资源多,全国铁矿有95%以上为贫矿,铜矿中2/3为含量不到1%的矿场,磷矿中贫矿占19%。由于大多数矿床为共生、伴生,开发成本高,开采难度大,加上管理落后、生产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造成资源浪费严重,回收利用率低。

(4)呆滞资源多,开发投资大。我国有相当多的资源是呆滞资源,不宜开发或投资巨大。例如,中国宜农荒地0.35亿公顷中有0.23亿公顷处在盐碱、沼泽、干旱地和沿海滩涂;草原大部分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多处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开发成本高。海洋资源中有相当部分处于“争执”状态,渔业和石油资源勘探难于进行。探明储量的煤炭资源中近期不能利用的占40%,铁矿中长期不能利用的占35%,还有许多矿藏位于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给开采利用带来了巨大的投资成本。

2.资源瓶颈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

(1)我国经济增长开始遭遇资源约束。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并于2003年,人均GDP达到1090美元,从而超过了1000美元的大关。可以说,中国经济的增长是在不断扩大内需、增加社会投资的双重拉动下实现的。2002年以来,我国高度发展的房地产业、汽车工业、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大大带动了社会需求和投资活动。随着社会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迅速扩大,经济发展对主要资源的需求也出现了猛烈的放大,资源瓶颈问题也日益凸现。

我国经济发展中日益突出的资源瓶颈主要表现是:第一,资源价格迅速上涨,引发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物价普遍提升,通货膨胀压力加大。自2000年以来,我国各种商品物价指数提高速度加快,人民的生活用品价格整体水平提高,部分耐用消费品如住房价格猛升,百姓的教育支出、医疗支出和住房支出大幅度提高。在生活等各项费用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经济的高速增长没有相应地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社会矛盾加剧,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第二,资源存量限制增大。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投入。资源供给表现为资源流量供给和存量供给。资源流量供给是以存量供给为基础的。我国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大大加剧了资源流量,资源存量很快暴露出严重不足的问题。有关资料表明,在我国未来20年的发展中,除煤炭、铁矿石、铅、锌等少部分矿物资源可以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外,其他大部分矿物资源都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三。主要进口物资价格上涨,引起利润转移和不经济增长。在加入WTO后,国内主要资源和原材料短缺可以通过国际市场来供给。2003年以来,在国际市场上,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加上中国对主导性资源和原材料需求的大幅度增加,国际市场上能源、主要矿产品种和资源原材料供给紧张,价格上涨。这种变化使得中国制造业的成本加大,而利润转移到国外能源和原材料出口国。

(2)经济的高速增长引起对资源的高度需求,加大对外依存度。改革开放初期传统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给目前中国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已经越来越面临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的严重制约。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突飞猛进。20世纪的后1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增长100%,天然气增长92%,钢增长143%,铜增长189%,10种有色金属增长276%。但是,中国的石油储量仅占世界1.8%,天然气占0.7%,铁矿石不足9%,铜矿不足5%,水资源量不足7%。如此高的消耗速度,迅速枯竭着中国的资源。从消费总量看,到2010年,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57%,铁矿石将达到57%,铜将达到70%,铝将达80%。

三、我国出现资源瓶颈制约问题的根源

造成我国资源瓶颈和环境问题的原因很多。资源瓶颈的实质是供给满足不了需求,出现供给缺口。我国资源供给缺口一方面表现在资源存量小于潜在资源需求量;另一方面,现实的资源供给流量小于需求量,供求关系紧张,导致价格上涨。导致资源供给缺口的原因,除了我国资源存量存在人均拥有量多数品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分布不均衡、资源品位低、开发难度大等原因外,还有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开发利用量大、资源利用率不高、缺乏资源保护等原因。

1.经济高速增长引起资源需求膨胀。我国人口众多,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高,在向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不仅大大推动了经济发展,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对资源的需求。对资源需求的扩大,使资源开发急剧增加。

2.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由于开发难度大,管理水平低,生产技术落后,致使矿产资源浪费严重,资源回收率仅30%-50%,而乡镇企业资源回收率不到30%。每生产1吨钢的用水量,中国是25-56立方米,美国是5.5立方米,英国是5.5立方米。尽管中国“地不大”,“物也不博”,但中国资源的单位产值消耗却是惊人的。资料显示,中国单位产值的矿产资源与能源消耗是世界平均值的三倍,单位面积的污水负荷量是世界平均数的十六倍多。

3.资源开采过度,环境超负荷纳污,利用多保护少,环境恶化加速。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程度不应超过资源的再生速度;不可再生资源的耗费速度应不超过替代资源的开发速度。但是,我国的土地、水、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过度采用而出现退化枯竭,以致出现频繁的洪水、干旱、水土严重流失等问题。我国每年的环境治理费用逐年上升,但至今未达到GDP的1.5%,最多只能维持环境的现状而不能改进环境。

4、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措施和制度建设跟不上经济建设的步伐,造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加强了对环境的管理,经过30多年的努力,逐步形成较系统的环境管理制度,但是管理制度还存在许多缺陷,如环境产权还没有确定,排污收费标准较低,处罚较轻,环境管理体制存在弊端,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和政策相左等,致使环境污染得不到彻底治理。

四、化解资源环境约束的政策思路

化解资源环境瓶颈问题,需要我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并利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具体地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用集约型增长代替粗放型增长。第一,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按照产业发展规律,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在GDP中的比例,使我国产业结构真正实现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顺序转变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顺序,即由原来的一、二、三产业顺序变为三、二、一的产业顺序。实践证明,这样的产业结构符合我国资源存量少、人均占有量低和人口众多、就业形势紧张的国情。第二,调整工业结构,大力发展耗能少、污染轻的工业。工业按照产品的种类可分为重工业、轻工业和建筑业等。调整工业结构的方向应当是顺应现代工业的发展趋势,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努力发展就业量大、耗能少、污染少的加工制造业,特别是科技含量高的电子产品组装制造工业。第三,用高科技对传统制造业和传统工业进行改造,更新传统产业的设备和技术,利用现代技术提高产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投入和能耗。我国农业的发展表明,农业科技的应用与发展大大提高了农业技术水平和农业产量,特别是水稻的产量在采用科学家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技术之后,获得翻番的效益,对解决中国的粮食危机起到了关键作用。第四,加强经济管理,完善有关资源环境的法律法规。对我国资源环境的存量和现状进行清理,明确划分管理权限,制定切实的管理办法和法律法规。在资源环境的管理中,不仅重视行政管理和法律制度,更要积极推进资源产业和资源管理的市场化改革,利用市场机制对资源环境进行定价,使之反映出资源的实际价值。在此过程中,重视与国际资源市场接轨,用国际资源的价格指导我国资源定价。

2.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化传统经济模式为循环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实质是生态经济。循环经济要求在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和社会等层次上,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节约资源、减少废物排放、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减量化(reduCe)、资源化(resource)、再循环利用(recycle)的3R原则。实现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的转变,需要政策、法律等方面的支持,更需要制度上的创新。目前,发达国家主要从废物回收综合利用、资源循环递次使用等角度,制定循环经济的法律,对实现物质循环的企业进行税收优惠、经济奖励,以此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我国在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中。应当在制定相关法律和税收鼓励的同时,着重在资源环境产权界定、资源定价上加大力度。

3.转变投资方式,用绿色投资取代传统投资。传统投资是在传统经济模式下的投资方式,它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以大量投入资源和消耗能源为手段,结果是在实现GDP的增长的同时,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和破坏。而绿色投资则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在获得经济增长的同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绿色投资是一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投资活动,具有以人与自然和谐哲学思想为指导的科学投资活动。向绿色投资转变,是人类社会投资的重大发展。转变的途径,关键在于顺应绿色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绿色投资体制和运行机制,制定相应的税收、金融政策。

数字经济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传媒经济学;媒体内容资产;管理与运营;影响

“十三五”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对传统媒体业在内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要求:以数字技术和先进理念推动文化创意与创新设计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相关产业相互渗透。到2020年,形成文化引领、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相关行业产值规模达到8万亿元。在新时代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信息大爆炸的背景下,媒体内容资产的管理与运营迎来大好时机按,更应以传媒经济学为理论指导,积极转变内容资产管理与运营方式,努力适应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全方位满足年轻人的情感需求,从而实现传媒运营的利益最大化,促进传媒产业的革新与发展。

1数字经济概述

1.1数字经济定义及特征

数字经济是数字技术在经济活动和经济环境中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时代产物,具体而言是将经济信息和商务活动进行数字化而产生的一个全新的信息化经济系统,也经常被理解为数据和信息通过网络流动而产生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数字经济具有高渗透、快捷、边际效益递增和可持续等特点,其本质是信息化。数字经济的发展给包括竞争战略、组织结构和文化在内的管理实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媒体数字化发展而产生的传媒经济学就是新闻传播学在数字经济的影响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兴经济。

1.2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

在全球化经济逐渐发展壮大的当下,数字经济成为了加速其发展的驱动器,而作为其不可忽视的驱动力量,数字经济也在推动着传统经济行业向互联网经济转变,使移动互联网逐渐向数字时代迈进。数字经济作为全球化经济发展道路中的重要指标,其目前的发展趋势大致分为四点:即提高速度成为竞争的关键要素,跨企业合作成为必然选择,大规模量身定制成为可能,以及行业断层、价值链重构和供应链管理问题成为重点。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竞争对手的不断出现要求传统经济产业必须对市场做出最快速准确的反应,这就要求传统产业本身利用数字经济理论建立属于自身的“数字信息”平台,而提高传统经济产业的市场反应速度就必然要求其有足够的资源进行整合,以确保自身核心优势的发挥,数字经济主导下的跨企业合作成为了企业分担成本、形成良好的合作竞争关系的第一选择,在大众化商品泛滥的当下,能否提供量身定制的商品成为了传统经济产业发展的核心,而数字经济的发展打破了这一困局,使企业能够根据客户需求,降低成本,灵活地提供商品,但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层出不穷的问题,传统经济产业在数字经济的冲击下出现了行业的断层,这要求传统经济产业利用数字化信息手段来建立新的价值链,重新优化自身的供应商队伍。

2媒体数字化发展现状与应用

2.1媒体数字资产的定义

媒体数字资产,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大数据与传统传媒资产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兴概念。目前,学术界对其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解释认为媒体数字资产是指经过二进制编码的所有可以被授权使用的文本或媒体资源,其内涵丰富,包括但不仅限于网站及其内容、电子文档、图片内容、媒体内容、电子邮件账户及其内容、社交网络账户及其关系和内容、云端服务账户及其数据等;而另一种定义认为,媒体数字内容资产是指媒体组织拥有和控制的、版权明晰的、以数字化形式存储的、具有经济价值的各类内容资源,包括音视频节目、素材、图片、文稿等。纵观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媒体数字资产就是传统的媒体资产结合大数据互联网技术,进行数字化存储的产物。

2.2媒体数字资产的经济价值

如果说,媒体提供免费内容,其经济价值单一,读者资源较为外部化,完全是两张皮。当媒体为受众提供个性化定制到逐渐推送资讯和服务,将为用户数据变现提供了条件,最初一次性消费的读者,逐渐变成可以反复消费用户,通过复制加工成为数字化产品,具有较高价值属性。那么当读者在累积到一定规模之后,将独具价值的媒体资源或加上付费使用权限,或将数字内容加工售卖等手段开发,用于更多用途,用户与内容等数据资源就聚合而成为媒体资产。当下大热的抖音、澎湃、封面、头条以及各大区域性新闻资讯等平台,是传统媒体产业发展进入互联网时代,与互联网、大数据进行初期跨界融合较为成功的作品。这些平台给人们带来全方位免费的信息内容,因而渐渐成为当今用户活跃度较高、影响力较大的主流媒体平台。这种“互联网+传媒”的融合模式,实则是一种相互赋能的双赢模式,互联网靠媒体信息吸引用户、赚取用户依赖和黏性;媒体则依靠互联网收集用户数据、积累用户量,这便是最基本媒体融合。但是,由于媒体数字资产的价值高低不一,受多重生产要素影响,目前其价值很难评估,因此,利用传媒经济学的知识,创新媒体数字内容资产的管理与运营模式,对于开发利用媒体数字资产的价值,实现媒体数字资产评估、交易、保护等更充分的利用,对媒体数字资产在其生命周期内创造更大的价值,继而为媒体行业效益提升,是未来媒体经济学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3新时代背景下,关于媒体数字内容资产管理和运营实践

3.1推动数字技术利用,促进传媒产业融合升级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信息技术不断迭代升级也在加快,新型软硬件支持下的新型媒体技术的诞生,使大数据不断发展衍生出了很多用途,包括对大数据采集、数据清洗与数据运用,一些列数字化手段的改进和提升,也催生营销模式的创新,推动了媒体内容资产的管理和运营升级。而如何利用大数据来进行媒体精准营销,用户数据可视化还是用户画像分析也是重要的营销手段之一,通过线下数据和线上数据分析,进行精准客户分析,会更加了解客户的喜好、浏览习惯、是否拥有消费能力等等,根据这些还可以制定出符合精准客户痛点的营销方案,力求营销最大化。利用传媒网络平台与传媒受众间数据信息交换与交流,高效全面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数据提炼并可视化处理,是数据分析及运用环节十分重要的展示功能,通过这个功能可以发现发掘各栏目,稿件、视频得到数据传递的规律和价值,并使数据在传播互动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便为后续的媒体内容资产管理和运营提供的充分的支持。

3.2提高数据化运营管理效能,夯实媒体可持续发展基础

手机电脑的普及和各种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拓宽了我国的传媒市场价值,传媒经济在我国整个经济体系中的影响力得到提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媒体内容资产的管理和运营已经不只是关系到传媒产业的前途,更关系到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协调的发展。正因如此,传媒企业更应该承担起肩上的重任,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成果,打造全新的媒体内容资产管理和运营系统,建立健全传媒生产交易良性机制,传递传媒生产、运营和用户互动价值链体系,共同维护和谐诚信的交易环境;畅通业务高效交流路径,使传媒运营商和客户能够及时的就业务问题进行互动并快速达成一致,为后续的长期传播与应用建立数字契约打下基础,从而切实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协调发展。

4网络时代,媒体数字资产管理与运营

4.1把握外部融合新趋势,共创双赢局面

报媒向流媒体转型,需要观念跟进,从而推动工作方式的转变。随着手机成为电脑之后成为接受外界讯息的主要工具,网络媒体读者正在快速流向手机端,传媒正转型升级走向下一个十字路口。作为具备众多用户、众多内容生产者的基础性互联网,迭代升级自我扩容的同时,也给报业传媒的转型提供了合作的技术支持和数据资源。将传统报业传媒与互联网相结合,既发挥报媒新闻权威性优势和舆论影响优势,也通过发挥网络强大技术功能,延伸传统媒体内容的号召力渗透力,实现从内部融合走向外部融合。作为行业翘楚,上海报业集团率先走上了转型路。据媒体报道,7月份上海报业集团旗下子品牌澎湃新闻与百度公司旗下子品牌百度百家号宣布进行战略合作。此次战略签约,澎湃新闻内容全面入驻百家号平台,并通过百家号进行内容分发和数据传播。百家号和澎湃新闻达成战略合作,双方联手推出虚拟主播日播型早晚新闻栏目,同时还以AI技术创新应用为基础,与澎湃新闻在内容、技术、产品、品牌等层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澎湃新闻原创内容全面入驻百家号,百家号负责内容分发和数据传播,双方还将共同策划独家专题或内容。简单的说就是“资源互换”。双方通过合作,在内容质量、采编流程、品牌价值等方面都将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度。百度作为互联网海量信息的聚合平台,形成多元的互联网渠道体系和海量用户优势;而澎湃新闻拥有强大的采编能力和雄厚的媒体资源。毫无疑问,这次战略合作,是媒体融合转型号角的再次吹响,也是报媒转型路上的一次观念与技术上重大突破,更可以通过深层次与互联网结合,实现媒体融合的2.0版。两个行业翘楚的强强联合不仅是两个行业的有机融合,更将带来1+1>2的颠覆效果,给全国省级媒体融合发展是巨大启示。

4.2挖掘数字内容资源,放大数据交互场景效应

每年的两会,都是全国各大媒体展示和比拼创新能力的舞台。政府工作报告、代表们的建言献策,百姓民生关注热点,能否通过创新地传达、剖析、解读,让全国百姓对关系国计民生至关重要的内容理解掌握、接受呢?扬子晚报去年两会期间做出成功的尝试。扬子晚报特别策划推出情景式数字媒体交互产品——“希望树”,创新采用“新”鲜表达,第一时间“树”说两会。在“希望树”交互产品中,江苏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将化身树叶为“希望树”添枝加叶,绚丽的彩虹带来的则是政府工作报告的“红包”,每日重点的会议议程及新闻会将由“话筒”进行播报。从前方记者发回的现场图片和视频中可以看到,两会的重要文件运用虚拟图片、动画等可视化手段进行图说、解读,此外,短视频、即时稿件等融媒体新闻产品都通过“树”的动态成长进行场景式传播。这种全新的交互式传媒产品,通过动画结合人声的传媒方式将两会信息进行趣味化传播,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更容易接收和理解国家两会传递的政策信息。

4.3媒体数字化精准推送个性呈现,为用户创造价值

在大数据背景下,个性化推荐作为一项基本功能,最早在像天猫、淘宝之类的平台应用较广,根据用户浏览商品时间、购物框收藏等记录,统计出用户的需求特点,由此向其推荐更多相类似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事实上,用户从这样的购物中发现了很多性价比更好的产品,更好人性化的场景体验,让用户得到很多意外的收获,以此改变了用户的行为和习惯。同样的技术在新媒体上也开始得到更广泛的使用。在互联网上,每天产生大量信息包围着用户,媒体产生太多信息构成复杂噪音,让手机端用户难以筛选和取舍。个性化定制与推荐,利用大数据记录捕捉手机用户的信息,然后分析出用户喜好对新闻、时事、社会,热点的图片、视频进行精准推送,是除了搜索引擎之后更便利的呈现信息的方式,这一方面的成熟应用并逐渐形成规模化效应,并创造经济出巨大价值的开创者,应属“今日头条”。今日头条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最主要原因在于它不是自说自话的单向传播者,而是既是双向互动舆论平台,是向不同用户横向开放的交流互动的生态功能平台,吸引了所有的注册者包括各级媒体机构、各级政府宣传部门、明星大V以及普罗大众进驻,跟微信熟人朋友圈不同,头条消除了用户地域、文化、层次之间的边界,打通人际横向沟通壁垒,在互通互联中,用精准推送划定有共同话题的用户,并为其构建起语境氛围,讨论、跟帖、点赞、加工、转发异常活跃,使得数据的更新与流动更加富有生趣和延展性,相应的对头条新闻推送分发,比单向新闻类App的传播更有穿透力、影响力和黏附力。

4.4用数字技术监控舆情,为社会创造价值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海量碎片信息正在全方位影响着每个人。相比早期媒体对舆情监测的有限处理能力,如今运用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算法精准度可测、网络内容的联系分析能力等大量的信息精确可控,针对复杂多变偶发性因素,可以从更大范围、更多领域、更长时间从线上线下获取信息,通过建立起更紧密的信息化网状结构,用统计学手段进行比对分析,更加准确地把握样本情绪特点,可以更快速且准确地观测舆情变化,预判舆情发展趋势,提高舆情管理的效能。扬子晚报向融媒体转型的重点步骤之一,是建立智库内参部,围绕融媒体时代的内参舆情工作要求,服务地方社会政治经济,针对社会民生的某些热点和焦点问题,把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倾向性的事件通过网络新闻、传统纸媒、微博、贴吧、问答、微信公号等进行调取,并用网络调查和数据统计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正面信息、中立信息、负面信息,对具体事件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的专题性分析,包括专题事件描述、话题倾向性分析、事件追踪和影响力、专家的点评建议等,在此基础上形成专题性报告。扬子晚报在融媒体改革的背景下向媒体借力,向智库借力,强化发展和多元化拓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思维,适应互联网舆情和舆论变化的规律,更精准地把握舆情,正确应对、引导舆情,创新媒体传播方式,走出了一条创新转型发展之路。

4.5大数据营销提升精准度,为客户创造价值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新媒体,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也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因此带来新的市场营销理念—“精准营销”。提升营销的精准度就是在精准的定位基础上,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个性化的客户沟通服务体系,是有态度的网络营销理念中的核心观点之一,完成从精准营销到效果营销的转变。今日头条提出新口号时候“信息创造价值”。今日头条的整合营销理念,来自于其不断地建构好友关系(相似关联、区域关联),不断发掘潜在的用户需求,从记录到分享,从分享到交流,形成巨大的流量,可以让平台运营商构建起一种圈层文化,而营销则是通过深耕各种圈层,渗透多元用户,从而制造互联网流行趋势,聚焦热点流行,聚集各种产业,致力给用户赋能。场景是入口,而社交就是移动互联时代商家必争之地,未来大数据精准营销转向社交场景捕捉,移动互联已将热点从人口红利转到时间红利上,如果互联网争夺的是流量,移动互联网争夺的就是场景,他们更关注DAU(日活跃用户数量),今日头条幕后的“巨量引擎”是字节跳动旗下的营销服务品牌,同时也汇集了抖音短视频、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等平台,构成流量领先的广告资源矩阵。“巨量引擎”的智能营销体系就是建立在如何建构美好体验的场景上,营销策略是根据用户行为来制定,作为App工厂的头条系,不断扩充不同产品功能的矩阵,用抖音、火山小视频和西瓜视频等不同的服务场景,对抖音的引流功不可抹。通过场景大数据营销,去年仅抖音带来营收400亿元。

5结束语

当媒体融合经历数字化洗礼,它对媒体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与其说它是对媒体生产与传播一种推动,不如说它是媒体内容资产管理与运营观念的颠覆。如今,传媒产业大量实践,不断完善传媒经济学的深度和广度,并使传媒经济学将成为是一门新兴且富有潜力的学科,利用经济学科的理论,未来将进一步丰富与完善媒体内容资产的管理及运营理论,并指导传媒成功实现产业融合与规模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磊.浅析传媒经济学对媒体内容资产管理及运营的影响[J].传播力研究,2018,2(20):176.

[2]毛坚菁.浅析传媒经济学对媒体内容资产管理及运营的影响[J].新闻研究导刊,2015,6(17):176-193.

[3]刘晓姣.数字化背景下媒体内容资产经营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4]何海燕.电视媒体资产管理中的版权开发与使用[D].保定:河北大学,2013.

数字经济管理范文第4篇

1.借力数字技术,重建一座数字乡村

近年来,随着国家数字化技术在乡村建筑领域的发展与相关政策的落地实施,数字乡村的理念逐渐展开深入。生态宜居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关系着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并且已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花汀村借助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提升了乡村管理效率,改善了村容村貌,村民也有了更好的居住环境。通过村镇数字化科技信息服务综合示范项目,花汀村完成了全村的航拍和数据标注工作,目前可以使用该数据模型精准管理村级事务。建立数字乡村,首先需要基于乡村实景建立数字三维模型。该产和村内基础设施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傍晚的花汀村实景三维模型具有真实尺寸,基于该模型能够进行便捷的长度、面积、体积等尺寸测量与标注,对于乡村发展规划与测量、乡村土地丈量与登记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花汀村实景三维模型的基础上,依托“乡村住宅及生产设施服务平台”,能够对村内所有住户的基础信息进行登记、造册,并将每户信息绑定在其住宅位置上。基于平台的编辑功能,能够对特殊人群(如脱贫户、低保户)所在位置进行快速的查询与定位,为防返贫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极大便利。借助数字三维模型和信息化管理,有效改善了传统纸质文档管理更新不及时、不便捷的问题,提高了乡村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AI显身手,探索农村建房新模式

过去,村民自建房往往缺乏规范化的设计与施工指导,通常都是参考邻里的建筑设计风格与尺寸,再由当地施工队按经验进行施工。这种流程容易产生建筑局部设计施工错误,导致重复返工,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时,传统纸质设计施工图纸存在一定的阅读门槛,且只能以单楼层平面化的方式展示建筑的房间面积、尺寸等信息,村民无法直观便捷地了解到建筑的预期效果。针对设计不规范的问题,“乡村住宅及生产设施服务平台研发与示范”课题组的科研人员为花汀村提供了三维设计图集和三维模型产品库。建房可根据宅基地面积、投资预算、空间布局需求等要素在图集中选取合适的设计方案。通过引入AI技术,目前已自动生成300余套乡村住宅产品模型,可满足村民建房个性化的需求。此外,花汀村的村民还可以在平台上预览住宅建成的整体外观,结合乡村数字模型查看实景效果,并且进行装修方案模拟。针对乡村地区自建住宅施工设备、器材落后,施工安全管理意识与手段不足,且缺乏第三方监管造成的施工安全问题,课题组研究利用无人机低空遥感手段进行乡村住宅施工安全监管,通过实施无人机定期巡航拍摄,重点关注脚手架搭设、施工面围栏防护、工人安全帽佩戴三项主要施工安全影响因素,对检测到的不安全点位在服务平台进行登记并督促整改管理。花汀村管理人员对村内5栋在建住宅实施多次巡查,目前已累积巡检航拍影像1300余张,共检测并登记各类安全问题28处。通过对村民自建房在施工周期内持续进行巡航监管,大大降低发生施工安全问题的风险,充分保障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放飞无人机,为乡村管理装上天眼

数字经济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字经济时代;管理会计;创新

0引言

随着管理会计理论的不断丰富,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逐渐加强。由于管理会计承担着企业财务的多种职能,能够通过财务信息解读企业的发展状况,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同时,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也为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因此企业需要抓住机遇,提高企业管理者对数字经济的认识,通过建立人才培养相关制度,培养更多管理会计人才。将管理会计的发展与数字经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完善管理会计的各种职能和制度,为企业的重大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参考。

1数字经济时代的特征

目前,大多数人认为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联系紧密,将有更多发展机遇。数字经济建立在互联网经济的基础上,其主要特征是融合,即将相关产业数据、财务信息,以及治理方法进行融合调整。数字经济可分为大数据和对数据的财务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数字经济的实现需要将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企业现有的资金资源、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等内容进行汇总和数字化,形成整体的数据,进而实现有效的管理。这也是针对数字经济时代提出的数字化与数据化概念做出的适应性调整。所以,数字经济时代主要的特征在于相关数据信息的数字化和数据化,通过先进的数字管理和数据管理对财务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数字经济时代的一大特点是拥有大量数据信息,这些信息主要以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不同形式表现[1],企业需要对海量的数据进行筛选[2]。但实际上这些数据的平均价值并不高,因此需要计算机技术从海量的数据信息中筛选有价值的内容,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

2数字经济时代下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

2.1对数字经济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认知不够

数字经济是一个新兴概念,对于习惯原有财务会计系统和相关操作的财务人员而言,数字化管理和数据化管理都是陌生概念,很多管理会计的功能无法使用。要想实现财务管理的数字化和数据化就必须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提升他们对数字化和数据化管理模式的认识,尤其是运用数据技术和智能技术进行信息收集与分析整理方面,需要做到对相关主系统和技术设备熟练运用。很多企业目前仍采用简单的财务会计系统,加之企业的领导层只注重销售业绩和经营效益,仍采用陈旧的财务管理方式,管理会计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3]。数字经济没有与管理会计工作有效结合,在企业中的应用率较低,尤其在中小型的企业中,无法将先进的数字经济和网络技术相融合,使得企业的管理会计在发展中受到阻碍[4]。

2.2管理会计信息分析技术落后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的信息容量有限造成信息技术落后。数字经济时代需要强大的数据存储和传输作为支撑,而数据是会计在工作中的主要信息,因此有效地分析利用信息数据是企业管理会计的关键。目前,企业的管理会计制度并不完善,信息技术较落后,因此信息存储量不足,从而降低了数据的准确性,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2.3缺乏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

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的发展和决策有重大影响。企业管理会计需要利用信息技术为企业挖掘更多信息,而管理会计人才的匮乏造成对信息技术和管理会计知识掌握不充分,技术水平低,进而导致企业对数据的分析和利用不彻底,尚未形成规范化、流程化的操作,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原有的管理会计人员在知识和专业水平上无法满足数字经济时代的要求,无法发挥数字化和数据化相关设备的功能,企业财务管理仍长期处于现代数字经济时代与传统财务管理理念的过渡阶段,企业相关信息数据化和数字化进程停滞,严重影响企业战略的落地。

2.4管理会计信息安全性低

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采集,并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类,然而这存在一定风险。信息和数据如果在不良的网络环境中传输或交流,无法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对企业造成潜在的威胁,有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很多企业还未配备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和相关的信息安全保障软件。企业要想确保管理会计信息的安全,就必须要培养专业的技术人员,安装性能更为优越的软件,但很多企业缺乏相关安全意识,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和投入运营成本的降低,常常忽略对信息化安全措施和相关设施的升级和配备,这也是当前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管理会计信息缺乏安全性的主要原因。

3数字经济时代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创新发展对策

3.1提升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

数字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管理信息化也成为企业的必然要求。企业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创新思维,加强对企业的管理认识,制订管理会计的相关制度与规定,提升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从而让企业得到更长远的发展。相关企业管理人员和领导层必须意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并结合数字经济时代的特征不断提高风险识别能力,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掌握现代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重视管理会计的职能,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不断完善相关的数字化和数据化设备配置,加强企业管理会计相关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管理会计的专业水平。

3.2建立健全企业的信息保障机制

数据信息是会计发展中管理的关键。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信息泄露风险加大,企业需要根据自身需求及时制订相关制度和措施。大中型企业可以自主开发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由本企业的安全技术人员对信息进行管理和保护。中小型企业可购买安全技术软件来保证信息的安全。政府部门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确保网络安全,打击盗取他人信息的违法行为,严惩违反网络安全的违法行为。

3.3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

数字经济能够有效地推动信息化的发展,提高数字化建设水平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路径。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繁杂的数字信息需要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企业迫切地需要判别后的数据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因此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信息平台十分重要。通过信息化平台,企业能够有效处理财务、生产、资源等,有利于企业顺利开展财务工作,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管理会计人员可以全面综合不同数据,广泛搜集相关信息,形成数据库,再利用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发现并推断未知关系,预测发展趋势,最终依据数据分析结果并结合实际情况得出结论,为决策提供相应依据。基于大数据的新管理工具和新业务模式使得管理会计参与业务活动和预决策变得更加容易,从而实现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中心的精准决策、实时决策,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价值。

3.4提高管理会计人才的专业素质

管理会计在发展中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并要求其在实际工作中要同时具备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职能。但很多企业的管理会计人才素质未达到要求,其能力还需不断提升。首先,从思想上重视管理会计的作用和意义,避免因为追求眼前利益而对企业的管理有所忽视,造成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其次,企业可开展数字经济和信息技术的相关培训,使管理会计人员熟练相关技术并在工作中灵活运用,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再次,企业要为员工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将先进的管理模式与理念引入企业,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提升管理会计人员对于数字经济的认识和理解;最后,引进先进的高素质人才,制订有效的人才计划,不断提升企业的人才素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5将管理会计融入企业战略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的变革,企业面临巨大挑战,将管理会计不断融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掌握更多的数据和信息,企业才能获得更大优势,在重大决策时得到强有力的数据作支撑,减少错误决策的发生,最终提升自身竞争力。

4结语

管理会计理论随着时展不断丰富,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也逐渐加强。通过分析数字经济时代的特征,发现当前的管理会计存在对数字经济在管理会计中应用认知不够、管理会计信息分析技术比较落后、企业缺乏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管理会计信息安全性低这4个问题。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管理会计在发展中需要把握机遇,利用数字经济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依据。企业管理会计也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创新管理理念,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黄毅莹.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中国市场,2020(1):195-196.

[2]张慧敏.管理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中的应用分析[J].纳税,2019(34):128.

[3]王继辉.大数据管理下的财务会计如何转型[J].纳税,2019,13(34):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