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教育培训

数字教育培训范文精选

数字教育培训

数字教育培训范文第1篇

1.高职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开展重要意义

1.1高职教育师资团队学历水平偏低

纵观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的学历层次,其中达到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数量在专任教师中所占比例不超过50%,有一些普通高职院校的教师团队,其中硕士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还要低于50%。在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中,“优秀”等级要求:青年教师中研究生或者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需达到35%,而就我国高职教育师资团队整体学历水平而言,尚未完全达成此目标。

1.2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且缺乏实践经验

虽然由于我国及整个社会对于高职院校双师教师的重视度在逐步增强,高职院校中的“双师型”教师数量及所占比例均得到了明显增加,但是依旧无法满足日常教学的需求。相关要求规定,高职院校中的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需达到80%,而达到“优秀”等级的双师教师比例则需达到70%。但是实际上,我国高职院校中,双师型及优秀双师教师的比例均未达到相关标准。而且这些双师教师自身还缺乏充实的实践经验,对于师资团队整体素质水平的提升而言较为不利。

2.高职教育师资培训策略研究

2.1加强对高职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视

在高职院校中从业的大部分教师来自于多种渠道,主要包括中专院校教师、高校毕业生、企业技术人员、各类兼职教师等。这些教师无论是在专业理论知识储备、专业技能操作还是教育方式上均存在着一些问题,需采用接受继续教育的方式予以完善。针对于此,需注意在全面分析高职院校实际教学需求的基础上,指导校内师资团队选用不同的继续教育方式。如对一些来自企业的教师,则需注意加强对其的素质教育,规范其教师方式。而对于一些高校毕业生,则需指导其尽可能多地进入至企业中进行实践锻炼,增强丰富其实践工作经验。特别是对一些理科院校毕业的教师,需在丰富其实践经验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教师对于工科专业课程的继续学习。孙娜等人曾在对国内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打造真正的“双师型”队伍、全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重视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等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师资团队建设的科学策略。希望能够做到全面整体的实现对高职教师的良好培训。

2.2职教师资在职教育及培训模式

站在长远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为了获取到最佳的师资教育效果,需注意突破原有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积极构建出极富创新性及凝聚力的全新培训模式。如可采用开放式的师资培养模式,所谓开放模式即指:1.师资培训机构的开放,实现培养机构的多元化。2.师资培养生源的开放,也就是指培训生源来源渠道的丰富多元化。3.课程及学籍管理工作的开放,即指培训课程的模块及阶段化。另外,还可从高职师资团队培养特殊性的角度上考虑,制定出几种高职院校师资培养模式,如学术交流模式、科研促进模式、双向提高模式等,以此帮助适应更多的需求。以长远目光来看,需注意加强对“双师型”教师力量的储备,充分发挥出高职师范院校师资、技术资源优势,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将高职技术师范院校作为教师培训的主要基地。房宝娟曾在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及发展的研究中,提出了拓宽教师来源渠道、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并完善高职师资队伍培训体系等师资培训的举措。陈建国曾在同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长效机制探究中提出了短期培训与中长期教育相结合、产教研相结合、师资培训基地自身的发展等师资培训建议,希望能够以此帮助提升高职院校师资团队素质水平。

2.3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制度探究

现今高职院校教师职称的评审及晋升均是将普通高校标准作为参照实施的,对于高职师资特色建设而言较为不利。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职称评定标准需注意充分体现出现今高职教育的特点,且与高职教育性质、任务均实行有机结合,不可完全脱离实际,应能够为高职教育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服务提供助力。另外,人事及教育主管部门还需注意加强对职称评聘工作的指导,单独成立好高职院校教师职称的评定机构,依照实际教育需求来制定高职院校教师职务及任职资格的评审标准,确保其真正做到符合实际。

3.结语

数字教育培训范文第2篇

大力推进社区教育工作,提升社区居民整体素质。按照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总体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社区教育,大力推进农村成人教育,加快发展老年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抓好面广量大、社区居民普遍欢迎的各类短期培训活动。常年开展各类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老年人社会文化活动、弱势人群生存技能培训、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等。积极开展时事政策、法律法规、公民道德、知识技能、文化艺术、卫生保健、科普常识、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活动。紧紧围绕社区建设和社区居民的教育培训需求,加强培训课程和教材建设,推进社区教育理论研究,丰富和拓展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居民学习提高和修身益智需求。创新培训方式,吸引社区居民广泛参与,逐步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率。

积极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建立较高水平农村人才队伍。以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为目标,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人才工程、现代农民教育培训工程,着力培育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农村人才队伍,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创业致富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统筹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重点培训农村村组干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镇村涉农专业服务人员、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等对象,努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能经营、守法纪、讲文明、会生活”的新型职业农民。各镇牵头组织实施区域内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结合本地产业特色,采取集中授课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经考试考核合格的学员,发放相应资格证书和合格证书。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统一部署,各司其职,加强协作,对各镇培训工作全力提供支持,真正把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要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合理确定培训内容,灵活安排培训时间,积极创新培训方式,努力提高培训质量,确保取得良好效果。同时结合我市产业结构特点和农民学习需求,精心编写新型农民培训系列读本。

加快构建数字化学习网络,提高社区教育信息化水平。在充分发挥各类传统教育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努力创新社区教育发展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打造数字化学习平台。注重数字化学习手段在社区教育中的推广应用,推动社区教育的创新发展。加快构建数字化学习网络,建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学习在线”网和各镇社区教育网等各类学习型网站。实现与市内外相关学习网站的互联互通,促进社区教育内容、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拓展社区居民学习空间,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启动镇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依托各镇社区教育中心计算机教室建立数字化学习中心,引进和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面向居民免费开放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加强“学习在线”的推广和应用,引导广大居民注册学习。大力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帮助城乡居民了解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满足居民对技术、信息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数字教育培训范文第3篇

1.1理清教育培训思路,深人学习三条黄河、建设的理念,确保三条黄河建设顺利进行。总书记视察黄河时提出:要抓紧思考一个问题,21世纪即将到来,我们如何从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视察黄河时,对黄委提出了黄河治理开发要做到“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的目标,这是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这是新时期治水思路的重大调整。为了满足领导人和人民对治黄的要求和期望,黄委提出了建设三条黄河的目标,这是我们新世纪工作努力的方向。

1.2为建设三条黄河,必须强化对职工教育培训的组织领导。委党组高度重视教育培训工作,始终把教育培训工作与治黄建设、水利经、济各项工作一起研究、部署,一起检查、考核,做到统一规划、整体推进。进一步转变观念,以建设三条黄河为目标,切实做到两个“转变”,把教育培训工作的着眼点和工作重点从注重学历教育转移到强化岗位技能培训和持证上岗上来;从单纯的职工教育培训到培养高素质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上来。

1.3为建设三条黄河,必须加大资金投人力度,保证职工教育工作的开展。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资金就是治黄建设的粮草,教育培训工作一直是一项投人大、见效期长的基础性工作,由于数字黄河建设涉及信息科学的多方面,而信息科学又是一门处于社会发展前端的前沿学科,它的理论和内容对我们大部分治黄工作者来说都是全新的,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加强学习,加大教育培训资金投入力度,必须积极推进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育还要为各个方面的创新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提供新的知识、新的观念的引进和学习。在保证原有经费的基础上,还要争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集所需资金,才能持续地为黄河水利建设事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和领导者。

1.4为建设三条黄河,必须为职工营造一个学习的氛围。古时侯,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不惜搬家三次,最终,孟子成为一代儒师,孟母三迁的作用可谓意义深远,古人尚且如此,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应更加清醒的认识到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及其重要性,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舆论宣传的教育导向作用,影响职工的思想认识,倡导讲学习、讲技术的良好风气,提高全河落实“科教兴黄”战略的自觉性,树立“终身教育”观念,使“科教兴黄”的思想更加深人人心,提高全河职工主动要求教育的积极主动性,建立学习型组织,并将职工教育列人目标考核责任制。

2建设三条黄河,应强化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职工教育良性运行机制

制度的建立可以保证政策执行的连续性,建立健全良胜教育培训运行机制,促进职工教育工作健康发展。一是激励机制,鼓励干部自觉、主动学习。激励机制主要是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实现,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都能有效激励干部学习。教育制度方面的改革重点是进一步完善培训、考核、使用相结合的政策。二是约束机制,就是依据法规政策,约束单位必须开展培训,干部必须按要求参加学习。应进一步加强职工教育培训评估、考核和岗位培训制度的权威性。三是发展机制,重点是建立教育管理干部保障机制、经费投人保障机制和培训质量保障机制。教育管理干部配备、职业素质以及教育经费投人,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得以发展的基础。培训质量是职工教育工作的核心,只有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教育工作才能真正步人良性发展的轨道。

3建设三条黄河应积极深入进行基础调查研究,使新的教育培训理念更好的指导工作实践

积极进行基础调查研究,深人开展职工教育理论探讨,有利于推进职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职工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黄河职工教育学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在全河范围开展职工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鼓励职工做好基础调查研究、撰写研究论文,加强职工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力度,并逐步探索在三条黄河建设中教育培训实践和使用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宣传、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努力朝向职业教育信息化方向前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是基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一个全新的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信息化不只是计算机、网络、职业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学习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从而形成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教育模式、技术手段、教育评价的动态系统。应进行总体规划、科学设计,建立电子政务、信息交流、资源共享、远程教育等为主体功能的信息网络化平台,服务于社会,并面向世界,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4针对建设三条黄河的需要,做好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4.1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步伐,为现代治黄服务

为适应黄河治理开发需要,让黄河走向世界,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优秀治黄人才,委党组及时提出选派优秀青年科技干部到国外学习的培养计划。黄委主任李国英在《黄委出国人员英语培训班开办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目前,我委的人才状况不容乐观,面对治黄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在人才结构上,特别是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存在人才断层。到2010年,将有近一半的高级技术专业人员到达退休年龄,出现人才断档现象。二是科技拔尖人才、能熟练进行国际交流合作的高层次人才缺乏,在某些方面甚至是空白。三是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需要更新,知识结构需要完善。另外,国务院最近批复的《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中专门提出了科技治黄的问题,对治黄的重大发展战略,建设与管理的关键技术,组织跨部门、跨学科的联合攻关,积极探索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材料,提高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决策等方面的总体技术水平。因此,必须加大科技拔尖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为黄河的治理开发提供智力支持。

4.2对经营管理人员开展WTO知识的培训工作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劳动者索质的最有效途径。我们要加紧对人才进行与wTO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培训,改善人才的知识结构,提高人才的国际素质,使其适应国际交往、合作和竞争。只有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生产技能,才能降低生产成本、改进产品质量、增进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深人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加快人力资源开发,不仅势在必行,而且非常紧迫。这既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重要基础性的工作。

4.3积极创造条件,使专业技术人员的外语

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目前,学英语、听英语、讲英语已经成为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三条黄河建设中,需要引进许多国际先进的技术,而国际间技术交流最广的语言就是英语,因此,为了搞好工作,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英语学习,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举办英语学习培训班、出国英语强化班等形式,鼓励全河职工学英语、用英语,为职工学习英语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同时,注重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英语水平,使之适应三条黄河建设的需要。英语学习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工具,检验学习好坏的标准就是会不会应用。要做到会运用,必须要进行大量的听、说、写等实际应用练习,才能真正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具备与世界先进科技同步的交流工具。

4.4开展网络教育,使每个职工计算机应用

数字教育培训范文第4篇

一、新阶段农民教育的战略地位

当前,应从战略高度认识农民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主要从四方面认识:

(一)提高亿万农民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

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跨入新的发展阶段,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突出体现在农产品的供求、农村劳动力就业格局、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关联程度等方面的变化。在农业和农村社会发展过程中,不仅要保持数量增长,还要注意改善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不仅要开发和利用资源,还要重视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仅要繁荣经济,还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农民是农村经济社会变化发展中的主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难点在农民。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有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小康。农民知识化进程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决定着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决定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总理明确指出,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

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教育、农民教育高度重视,*3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并作出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决定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高度重视,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国务院《决定》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农村教育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明确了农村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目标与任务,提出了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中央关于农村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指导思想明确,重点突出,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符合农村实际,是新时期发展和改革农村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是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南。

(二)提高农民素质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打破多年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互动式发展,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改革开放以来,城乡联系显著增强,但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仍未进入一体化良性循环的轨道。*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农民人均收入为2476元,为3.1∶1。如果考虑到社会福利等因素,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实际差距还要大。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是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的年限仅为7.3年,与城市相差3年。大量农村劳动力由于素质不高,缺乏职业技能,既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速度,也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影响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进而影响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三)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在新阶段,农民收入问题已成为“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当前要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展优质高效产业和产品的技术培训;围绕恢复粮食生产,开展四大作物增产增收的关键技术培训;围绕农村能源建设,开展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培训;围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开展农民工转岗技术培训等。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的水平,提高农民择业、就业的能力,提高农民增收致富的本领。近几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据调查,到*2年底,全国农村劳动力到乡以外就业的人数超过9400万人,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数的近2/3。*2年农民外出务工总收入约为5278亿元,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打工收入达到438.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7%,对当年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41.8%。说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是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保证

目前,我国4.8亿农村劳动力中,有1.6亿在当地从事乡镇企业和其他非农产业。按照目前劳动力合理负担耕地水平测算,种植业实际只需要约1.5亿,加上2000万专门从事林牧渔业生产的劳动力,农业实际需要的劳动力约为1.7亿。目前,我国农村尚有1.5亿富余劳动力,而且每年还要新增劳动力600多万。农村有巨大的人力资源,但由于素质不高,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瓶颈”因素。据统计,在2001年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训练的只占18.6%。因此,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实现稳定转移的关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每年培训2000万人次以上,使他们初步掌握在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必须的技能,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证书。”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又转发了农业部等6部门联合制定的《*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培训目标和培训任务都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开展农民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切实做好农民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二、新阶段农民教育的战略目标

农民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性任务,我们要肩负起农民教育的历史重任,要动员和利用各种科技教育资源,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培养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敢创新、能致富的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到*5年使在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从事农业生产的骨干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在整体上有明显的提高;到2010年,使受训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在总体上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相适应。在我国逐步建立起一个适应需要、服务农民、手段先进、灵活高效的农民科技培训体系,逐步形成政府统筹、农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运行机制。

新阶段农民教育的紧迫任务是要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等。农民教育的内容不能只局限于技术,要拓展到道德、法律、政策、经济、人文等方方面面。要使农民通过学习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技术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在实现物质文明的同时,要实现精神文明。因此,农民教育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

以农民培训为重点开展农村成人教育,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普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农民超过1亿人次。全国农民工培训*3—*5年,转移培训1000万农村劳动力;*6—2010年,转移培训5000万农村劳动力。每年转移培训1000万人。同时,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2亿多农民工开展岗位培训。

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变化,对农村劳动力素质与人力资源配置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阶段要抓好四支队伍的培养:

一是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乡村干部队伍。大量实践证明,一个好的村干部,就能带领一个村走向富裕、走向文明、走向现代化。对乡村农民干部必须积极开展高、中等学历教育,打通科技人才通向农村以及让农民接受高、中等教育的渠道。通过各类普通高中等院校、成人院校、农业职业院校、农广校等渠道,到2010年,使村主要干部都能达到“持证(绿证)上岗”的要求,使村一般干部和农民技术员达到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村党政一把手和乡镇干部、科技人员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二是培养一支庞大的农民技术员队伍。农村劳动者面广量大,培养一支适应农业现代化要求的新型农民技术骨干,是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重点任务。通过“绿色证书工程”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培训,使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成为农业技术骨干队伍,成为农业科技的传播者。

三是培养一支优秀的农民企业家队伍。按照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选拔培养一批具有创业和创新精神、专业化生产与规模化经营技术和能力的新型农民,并通过政策引导、创业资金扶持和跟踪服务等,将其培养成掌握先进文化、技术和信息,能进行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的先导农户和农民企业家。

四是培养一支新型农民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队伍。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专门人才,更需要亿万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者大军。大量的农业科技成果最终要被农民所掌握,才能成为现实生产力。

三、新阶段农民教育的战略选择

现代远程教育由于具有大规模、大容量、快捷便利、实时交互、成本低、不受时空限制以及开放性、公益性、先进性等特点,目前,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开发利用远程教育,并把远程教育作为教育技术的战略制高点。可以说,随着教育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世界教育的发展方向。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现代远程教育。*9年国务院转发教育部制订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现代远程教育被列为全国组织实施的六大跨世纪教育工程之一。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将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列入了议事日程。最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又明确提出要“加快开发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国家重点支持制作针对中西部农村地区需要的同步课堂、教学资源光盘和卫星数据广播资源”。

开展现代远程农业教育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农村实情。我们国家人口多,底子薄,以占世界1%多一点的教育经费,支撑着占世界20%的教育人口。全国农村每年约有400万小学毕业生、700万初、高中毕业生不能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直接回到农村,加入到农业和农村劳动力大军。每年解决这1100万年轻一代农业人口的后续教育和培训问题,是农村教育的一大热点和难点。同时,还要开展亿万农民的教育培训,压力非常大。针对农村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加之广大农民不富裕,经济收入有限的实际,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形式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是一个战略性的思考问题。应用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来发展农村教育、农民教育,是缩小我国东西部数字鸿沟,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最佳选择。以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为主体的现代远程农业教育是我国农村教育的重要宝贵资源。办学20多年来为我国农村培养了800万各类技术人才,开展了1.5亿人次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实践证明,农广校办学,农民学得起,用得上,费省效宏。采用现代远程教育适合中国农村实际情况,符合农民需要,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是解决“大国办大教育”、“穷国办大教育”的战略选择。

四、农民教育的战略措施

(一)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整合教育培训资源

建设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重点是整合现有农业科技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系统,建立并完善以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龙头,以各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骨干,以高中等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依托,以企业和民间科技服务组织为补充,以县、乡、村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和各类培训机构为基础的,从中央到省、地、县、乡相互衔接、上下贯通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

农民科技培训体系是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重要载体。新阶段应立足现有条件,创新运行机制,加强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各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业职业学校、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当前,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的重点是,提升基层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改善培训条件,完善培训功能,建立和完善一批适应需求、服务农民、手段先进、灵活高效,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农民科技培训基地。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精神,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农科教结合”是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新生事物,通过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联合推动,在很多地区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后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有效工作机制。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认真总结和分析各地的经验,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科教结合”的具体措施,推动“农科教结合”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构建数字化公共平台,实现农民教育的新跨越

数字化、网络化是农业远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远程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其目的是要搭建一个伸向农村教育的公共平台,促进农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通过近些年的发展,农业部门也有了发展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和条件。

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可以大范围、多层次开展农民教育,方便、快捷地传播农业新知识、新科技和市场信息,搭建科技创新与应用、传播和示范、推广的桥梁,解决农民科技培训师资不足、素质不高和受训人员规模难以扩大、边远地区难以覆盖的问题。逐步建立一个依托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系统,天网(卫星网)、地网(互联网)和人网(各类培训机构)三网合一的农业远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做到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备,技术先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和农民科技教育培训。

数字化、网络化农业远程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应该充分利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广播、电视和录音、录像、VCD、文字等手段和媒体,以数字化媒体资源制作与网络传播系统建设发展为核心,把信息、知识和技术及时转化为文字、声像和数字化的计算机课件、网络课程等多媒体教育资源,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播手段实现快捷传播和广泛共享。实时地传播农业教育和农业技术音视频节目、多媒体课件等数字化资源,开展实时交互式农业现代远程教育。

(三)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

切实组织实施好各项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一是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按照农业生产岗位规范要求,加大绿色证书培训力度,培养更多的农民技术骨干。到2010年,全国农村达到每8户农民中有1人参加绿色证书培训。二是组织实施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重点对农村优秀青年进行以科技为主的综合性培训,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到2010年,全国农村达到每个村民小组有1~2名优秀青年农民参加培训。三是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选拔能开展规模化生产和具有创业能力的优秀学员,通过政策引导、信息服务、创业资金扶持和技术支持,培植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经营的农业大户和农民企业家。到2010年,全国农村达到每个乡镇有2~3人接受创业培植。四是组织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在目前试点的基础上,协同有关部门重点抓好非农产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到2010年,全国新增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1300万人。五是组织实施农业远程培训工程。主要是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不断扩大传播覆盖面,快捷有效地向广大农民提供技术、信息和咨询服务,使农业科技成果迅速走进千家万户。到2010年,远程培训将成为我国农民科技培训的一个主体部分,全国90%以上的县实现农技电波入户。

(三)强化政府行为,增加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投入

各级党委、政府应该把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放在农业工作的重要位置,形成“政府统筹,农业牵头,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领导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政府行为,建立健全由农业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参与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领导机构,统一组织,互相配合,通力协作。积极探索和研究制定有利于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政策措施,人事、劳动、财政等各项政策应该向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倾斜,调动和激发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良好环境。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其经费应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渠道投资机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参与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智力投资保障机制。鼓励社会、企业和个人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捐资助学,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氛围。

为了营造和形成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机构以自身的实力、信誉、质量、报价等优势参与公平竞争的局面,应积极创造条件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项目实行招投标制,不断引导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机构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并真正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思想和观念。通过实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项目招投标制,规范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市场”,促进各级各类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建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检查评估机制,制定评估指标体系,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能卓有成效地得以开展。

(四)创新工作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和管理人员队伍

数字教育培训范文第5篇

为切实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工作实效,鄞州区从加强培训资源储备、建设新型学习培训平台、运用数字化管理手段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性。

一是推出北京大学管理创新鄞州大讲堂。与北京大学继续教育部合作,优化教学资源,共同打造干部教育培训的高端平台。大讲堂一改过去培训老师台上讲课,学员台下听课的被动式教学,打破台上台下界限,采取老师讲课、专家点评、学员提问互动的全新交互式学习模式,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主动性。今年计划推出科学领导、经济形势、传统文化和自主创新等四大主题,确保全区中层及以上干部都有机会参加至少一期以上的培训。

二是搭建网上法制学习平台。改变集中办班学习的传统模式,充分利用先进网络媒体的功能,打造网上法制学习平台。通过在区委党校远程教育中心课堂设立主会场,镇乡(街道)及有条件的单位利用远程视频系统设立分会场,其他单位课后网上下载课件集中学习形式,举办干部法制培训。首期行政许可法培训,邀请到华东政法大学邹荣教授主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完善数字化学分管理系统。进一步开发完善培训管理系统,采取实名化培训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培训电子档案库,详细记录每一位干部参加各类培训的情况,并自动生成本年度培训学分汇总表,方便及时了解干部培训状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