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审计课程

审计课程范文精选

审计课程

审计课程范文第1篇

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容。现代审计教育必须以社会对审计需求的发展为导向,注重学生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要综合考虑学科发展、专业设置、外部环境等因素,要体现审计学科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点,既要有宽阔的视野,又要站在学术的前沿,突出体现现代审计对信息技术的需要。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随时关注审计领域的发展动态,紧跟当前审计理论与实务发展的步伐,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并适当引入具有创新性、前瞻性的课程。审计学专业教学内容应包含审计基础理论、审计技术与方法、审计实务等方面,以及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这三大主体审计的内容、方法和程序,适度地融入管理审计、绩效审计、工程审计、计算机审计、环境审计等内容。

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结合我院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设计了包括通识教育课、专业课、实践环节三大板块的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通识教育课和专业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通识教育必修课主要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设置,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基础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应用文写作、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计算机程序设计(VF)、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以及体育、军事理论课程、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大学生学习与心理指导等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按人文素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素养教育、健康教育、创新创业实践教育6大模块设置,学生每学期至少选修1门课程,学有余力者可以多选。专业课遵循“先基础,后主干”“、先理论,后实务”的顺序,设置为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三部分。由于审计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熟悉会计专业知识,掌握计算机、法律、经济管理等相关知识,为此我们设计的审计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包括会计学基础、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微观经济学、统计学、经济法、财务管理、宏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共计9门课程。审计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包括财务会计、财经基本技能、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基础、金融学、会计模拟实训、税法、审计实务、会计软件应用、成本会计、金融企业会计、计算机辅助审计、投资学共计13门课程。其中,金融学、金融企业会计、投资学等课程是结合我院金融行业背景而设置的课程,不仅体现了行业差异性对审计工作的要求,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院审计学专业的办学特色。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还应体现各个行业对审计人才的不同要求。为此我们设置了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内部审计、政府审计、金融审计、审计案例分析、审计英语、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等专业选修课。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兴趣志向以及就业方向,采取“三选一”的方式,从12门专业选修课程中选修4门,学有余力者可以多选。审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由课内实践(实验、上机等)、校外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社会调查、军训等项目构成。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形式,应该贯穿于审计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

审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我院审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主要采取以下三种形式:①审计实验。为配合审计学专业的课堂教学,我院在校内建设了手工和电算两个审计实验室。手工实验室主要用于训练审计程序、方法等内容。实验时,学生每人领取一份用档案盒存放的模拟企业账套资料(以前做会计模拟实验时形成),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制定审计方案、实施抽样审计、形成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等一系列手工操作。电算实验室配备了专业的审计软件,学生借助于模拟的数据资料开展社会审计及企业内部审计,提高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实际操作能力。②案例教学。实施案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审计社会责任的感性认识,是培养审计学专业学生实务技能的重要手段。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弥补教材的不足,有利于巩固和深化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③审计实习。审计实习通常在校外进行,使学生通过接触社会,深入地了解审计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综合考虑各审计机关、各单位审计部门和社会审计机构的特点,我们认为实习基地主要应建在会计师事务所,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各行各业、各种各样的审计业务,可以尽早熟悉将来可能承担的审计工作。

本文作者:刘东辉盛永志作者单位:哈尔滨金融学院

审计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数据;审计课程;教学改革

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生活领域的出现,表明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时代,信息的大幅增长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促进了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运营。审计工作能够有效应对财务舞弊案件或内部控制缺陷问题,完善企业管理流程,加强内部运营的有效性,当前的审计教育也能通过实践教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完成现代化设计。

一、审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先决条件

1.课程改革得到国家支持

在大数据背景之下,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当中,应该着重培养人才的审计实践能力和审计理论分析能力,面向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让人才在毕业之后能够在会计师事务所或在企业内部从事专项审计工作,将专业知识投入工作岗位内部,使人才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现代教育的发展本身与国家政策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早在1999年,国家就将高等职业教育的权利和责任下放到地方政府,从实际出发,号召各个企业参与教育协作进程当中。这表明新时期的教育要和经济社会进行同步规划,符合产业建设发展需求,共同促进技术进步。我国对于教育的高度关注,使得各个院校能够加快发展对应的专项教学,提升人才培育质量,从课程实施的角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结合企业实际需求进行专业课程改革。

2.课程教学与技术指导

专业课程的推进需要教育开发团队的支持,在目前的课程教学过程当中,院校可以通过行业专家的指导及时纠正在课程教学环节可能存在的误区和不足。在课程开发阶段应该明确某些关键概念以及现代企业的审计需求,从企业治理的角度围绕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做好综合评估,确定内部审计质量和内部控制缺陷关系之后,然后从政策角度分析,如何基于审计工作,优化企业治理提升内部工作水平等。需要注意的是,审计课程和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例如很多学生会在学习会计学原理或基础会计实训之后再学习审计课程,此时涉及的专业知识比较多,且课程体系会和信息化教学存在密切联系,充分满足大数据时代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要求。

3.大数据时代的信息保障

审计课程的专业教学改革能够得到软件和硬件层面的综合保障,在大数据时代下扮演着良好的教育主体角色。在专业课程的推进阶段可,邀请企业的优秀工作人员加入课程建设队伍,与专业课教师共同打造新时期的审计课程实务教学方案,这样一来可以明确课程开发方向,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拥有对应的岗位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具有从事相关行业的能力,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高校审计实践教学现状

1.课程体系偏向理论

大数据时代要求审计从业人员懂得大数据,并利用智能化手段将已经掌握的内容展开综合处理,将其转化为具有现实意义的专业化信息。部分高校的课程体系大多以传统审计为主,未能引入大数据审计的相关课程,产生此类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无法达到实际要求,例如未能购买对应的审计软件;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学校在开设课程时,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把握,未能将审计实践与信息化课程进行综合推进,很难满足新时期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要求。

2.课程缺乏实践设计

课程缺乏实践设计表现在授课方式的选择之上,由于审计是一项实践性非常突出的工作,所以在授课方式上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大数据背景下完成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教学,即推进信息化手段和大数据背景的有机结合,将各类信息化知识融入审计工作的全过程。突出课程实践性的目的在于让教学计划符合人才培育的实际目标,不过度强调学科属性,而是关注审计工作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例如,对于专业人才而言,他们需要具备货币资金审计能力、编制审计报告能力、审计程序计算能力等,这些都需要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获得相应的审计信息,确保学生的实践水平得到提升,完成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的合理衔接,使得课程教学目标紧跟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3.缺乏平台支持

审计课程的学习效果不单纯体现在实践层面,目前大部分高校在现阶段的审计实践环节设计阶段以校内实践为主,通过案例分析或审计实训等展开内容推进。案例分析一般是以简单的习题分析为主,但这些习题并不能体现出大数据时代的审计案例特征。审计实训工作则是以数据库系统或某些审计软件来模拟企业的审计流程,但往往会因为缺乏实质性的资料或相关程序,忽视某些重点测试内容(如缺乏必要的风险评估程序),导致现有的审计流程体系不完整。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呈现爆炸式的增长趋势,企业不仅具有财务数据,也有某些非财务数据,所以现有的审计软件需要满足大数据时代的审计过程,现阶段的教育工作也应该得到平台的支持和帮助。

三、大数据背景下审计课程教学改革

1.基于大数据的实践教学体系

大数据时代下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数据分析、筛选和处理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对于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原因在于大数据时代下的审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交叉特征的课程,需要充分考虑信息化与审计课程的有效融合。所以,应融入专业的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理论等专业知识,并加入大数据审计课程或数据库应用方面的学科内容,准确分析审计对象的信息,从审计计划当中对审计程序进行有效掌握。在具体的操作阶段,应该以实训分析为主,以案例评估过程为辅,全部以最新的审计准则对基础知识进行讲授和说明,结合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构建符合大数据时代特征的审计案例数据库。例如,在审计案例的选择上,要包含审计计划、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等具体内容,使学生领悟大数据时代下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整体流程要求。而学校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构建现代化的标准审计流程,弥补传统案例教学在实践方面的弱势与不足,使学生在高度仿真的审计环境当中借助大数据分析工具对工作流程进行全方位掌握,既能够满足学生未来的就业需求,也能提升学生的专项岗位工作能力。具体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阶段,学校应该先明确课程的定位和工作要求,再运用大数据手段来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综合调节。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当中,中小企业必然成为经济发展的参与主体,而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本身也会进入中小企业就职。目前的中小企业在人才需求方以实践性人才为需求标准,而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本身也是院校的教育推进方案。所以,未来基于大数据的实践教学体系应该进一步强调学科属性,让学生能够具备胜任政府部门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能力,以实践教学为主体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对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进行整合。例如,学校可以从典型的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入手,对现有的课程进行一体化开发,形成符合职业岗位用人需求的资源建设方案,从而指导课程实施完成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的衔接。作为教师,也应树立正确的课程实践方案建设理念,熟悉审计实务课程的核心要求,从企业发展入手优化审计课程内容选择。

2.大数据与实践课程开发

(1)提升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因为大数据时代下的审计课程要求教师具备审计专业的知识和信息化课程应用意识,并且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学校在教育发展阶段可以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结合原则,一方面让部分高校教师参与到企业内部的挂职锻炼当中,让教师进入事务所、企业机构等相关单位完成实训,了解大数据时代下的审计工作新形势与新特点,收集审计案例资料和审计信息。另一方面可以让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学校给学生授课或做相关报告,完善现有的实训培训计划。(2)突出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技术应用,审计课程的主要特征就是其内容当中包含了大量的审计理论知识,但这些理论知识都要通过实践环节得到验证。以审计计划和审计报告内容为例,这些理论大多来源于既定的审计准则,但审计准则在表达上比较难以理解,教师可以考虑先将这一部分内容录制为微课或其他视频,之后将这些内容提供给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展开筛选,实现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有机整合。通常情况下,线下课堂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讨论能力为主,而线上教学则关注某些专业知识的具体应用。所以教师可以在线下课堂当中将主要模块放在审计实务案例分析阶段,让学生了解审计循环;在线上授课阶段,则让学生领会风险评估和风险导向审计要求等。综合来看,审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环节,应该确定全部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并且对这些任务进行归纳和整合,最终确定教学行动领域。课程学习阶段,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之下,根据设定的实践教学情境,结合项目审计的重点方向获取更加关键的审计证据,将审计工作内容和审计工作过程填充到学习阶段。在学习完相应的课程之后,学生应该能够具有从事审计助理和审计员的工作能力:具有理解并制定总体策略和具体计划的工作能力;具有理解控制测试和实质程序的操作能力;能够了解企业应付账款、固定资产或折旧账户等方面的审计目标与程序要求;掌握主体的业务收入和其他账户审计目标;理解完成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与审计报告类型。实践课程的具体开发阶段应该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必要时将这些工作任务进行分解转化为子项目。例如在学习到被审计单位进行银行存款和实质性审计时,就需要确定函证格式和询证函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进入真实的情境当中,展开银行存款和其他款项的项目审计,基于工作对象完成控制测试,这样一来就能结合审计资料和审计信息实施具体的审计程序。

3.教育平台的全方位支持

未来的课程教学改革需要得到教育平台的全方位支持,尤其是实践平台建设工作需成为后续的主要方向。企业在深化产教融合当中会扮演重要的主体角色,所以企业应该给学生提供生产性实习和实训的空间,推进产教协同育人,与高校共同合作完成人才培育。作为高校,应该和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局等单位进行配合,通过各类实训基地,让学生了解企业的业务需求,充分应用所学的知识熟悉财务工作达到业财融合。此时,企业也可以借助合作平台让某些学生进入企业完成实习实训,展开财务审计或税务审计提升最终实践能力。按照一体化的课程开发目标,学校和企业需要共同确定大数据时代下的课程标准、对应的教学手段和课程实施条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与《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等相关文件的支持之下,学生需要掌握报表审计执行的全过程,并且在真实的审计情境当中,将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进行有机结合,增强对于审计工作的感性认知,并运用审计技能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从能力目标角度来看,应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确定潜在审计风险,然后编制业务约定书和具体审计计划,获取审计证据完成复核;从素质目标来看,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准,并具备良好的判断意识和职业操守。高校和企业应该共同为学生提供软件平台支持强化实践操作能力,以专业的教学课件或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学服务。例如在学习到采购与付款的循环审计内容时,就要让学生了解采购和付款循环业务流程以及应付账款的审计模式,确定固定资产与累计折旧的审计要求,之后再结合平台实践展开综合实训,以演示或指导方式侧重于学生的技能培养,使学生了解主要业务活动以及涉及的部门。教学平台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完成任务分解,结合审计资料布置对应的工作任务,最终整合任务成果。总而言之,教育平台的全方位支持可以让学生在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方面都具有良好的表现,学校内部也可以召开具体座谈会议,了解学生在课程当中的表现情况通过以电子系统操作来适应新时期的大数据环境,适应会计师事务所等相关部门的工作现状,不断提升技术能力以满足企业任务技能要求,让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快速具有适应能力进入对应的工作岗位。

四、结语

审计课程范文第3篇

2、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填写《科学技术成果鉴定申请表》,要在“申请鉴定单位意见”栏中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签属意见应明确申请鉴定理由。

3、县(区)科技局、市直有关部门对申请项目进行形式审查和技术性审查的初审工作,初审部门在15天以内决定是否同意推荐申请上级鉴定,并在“主管业务部门意见”栏填写推荐鉴定的理由并盖章。初审部门有权让申请单位补充有关材料和提供原始证件。

4、计划任务下达部门在”任务下达单位意见”栏签署意见并盖章。计划外项目此栏不填。

审计课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德育工作;计算机通识课程;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渗透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也是第一个提出必须重视德育的教育家。他认为德育是教育的根本,将道德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首要位置,矢志不移地践行他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教育主张。孔子的德育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可见,注重在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计算机应用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作为高职计算机通识课程教师,应当分析计算机通识课程的特点,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习需要、心理特点、道德认识水平,找准计算机课程和德育内容的结合点进行德育渗透,以提高德育的有效性,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下面,笔者从几个方面对高职计算机通识课程教学如何渗透德育进行探讨。

一、在日常规范中渗透德育

学生第一次走进计算机机房之前,教师要在机房外的走廊上贴上“机房重地,请勿喧哗”的警示语,并将机房打扫得干干净净,桌椅鼠标摆放整齐,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身处洁净、安静的环境,学生讨论问题时会自然压低声音,几乎没有吃零食的现象,也会将用过的废纸自觉收起来带到室外。每次下课之前,教师应强调正确关闭计算机、摆好桌椅之后再离开。对于做得好的学生,教师可进行表扬并给予加分鼓励,给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对于做得不好的学生,教师可在课后找其谈话。学生们都想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就会自觉按老师要求的去做,坚持下来就成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在课程案例设计中渗透德育

在高职计算机通识课程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寻找合适的教育契机进行德育渗透。

1.在计算机常识部分渗透德育

教学“计算机发展史”这一模块时,教师可强调一下计算机的诞生地与诞生时间、许多软件还是英文版等,使学生看到我国计算机水平与国外的差距,产生危机感,借此鼓励学生立志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争光。同时,还要向学生介绍我国计算机技术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如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华为5G技术都处于世界领先行列,使学生对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产生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2.在网络知识部分渗透德育

教学“网络基础”这部分内容时,要让学生明白黑客攻击网络是要负法律责任的,转发或传播不良信息及未经授权的信息也可能面临道德甚至法律后果。教师最好结合一些实际案例进行讲解,便于学生深入理解,使学生懂得在使用网络的时候要遵守相关法规,规范自己的言行。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使用从网络下载的文字资料或图片时要标注出处。

3.在Office知识部分渗透德育

教学Word排版内容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励志文章如《少年中国说》《钱学森回国》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进行排版。在练习文本排版时,学生会主动阅读文章,还会感慨一番,或讨论文章的内容与观点,这能潜移默化地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增强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国庆节前后,还可以让学生用Word软件编排“我和我的祖国”班报。该任务涉及的知识点很多,包括文章的选择、图形的编辑、版面的设计等,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另外,教学“在演示文稿中插入视频”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下载1949年开国大典的视频资料,并插入到幻灯片中。通过播放和观看视频,学生能够理解独立自主是多么来之不易,懂得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将来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在主题学习任务中渗透德育

为了能够有效地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要充分发挥计算机课程自身的优势,注重在主题学习任务中渗透德育。比如,在给学生设计作业时,要尽量选择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时事新闻作为主题,并要求学生在作业中适当加入自己的评论。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制作能够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海报,引导学生在网络上下载相关图片,再配上相应的美文,然后进行图文编排。教学“PowerPoint”时,可以设计“我的家乡”主题作业,要求学生在主题作业中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特色、风俗习惯、美景和美食等。当前,由于一些因素,有些学生对部分传统节日或纪念日有些陌生了。因此,在传统节日或纪念日来临之际,教师可以让学生到网络上查找与这些主题相关的资料,然后制作相应的主题海报,加深对这些传统节日或纪念日的了解。例如,在端午节来临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上网查找并下载与端午节相关的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并进行图文混排练习,这能让学生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内涵的了解。又如,在“一二·九”运动纪念日来临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一二·九”运动为主题制作专题海报。学生会根据作业要求,到网络上查找与该主题相关的图片及文字资料,然后进行合理的图文混排。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练习计算机操作技能,还可以在查找、收集、整理资料及作品展示过程中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或纪念日的精神内涵与时代意义。

四、结语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而育人的根本则在于育德。品德,是评价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首要标准。因此,教师要牢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注重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计算机应用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作为高职计算机通识课程教师,应当分析计算机通识课程的特点,找准计算机课程和德育内容的结合点,注重在日常规范中渗透德育,在课程案例设计中渗透德育,在主题学习任务中渗透德育。要认清德育的重要性,把握德育的隐含性,注重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德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袁琼.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德育的探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01).

[2]常灵洁.加强高职院校德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2).

[3]李晶.浅谈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4).

[4]王钦.如何在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S2).

[5]吴爽,赵隽.浅谈计算机基础课实践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10).

审计课程范文第5篇

1、必须经过鉴定,并已在生产实践中应用,证明其技术性能稳定可靠,且有使用单位出具的应用证明。

2、必须经过成果登记和公报,无任何异议。凡在申报前有争议的项目,在争议未解决前,有关单位或个人均不得申报。3、申报上一级科技成果奖的项目,应是获得下一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以上(含二等奖)的项目。不得重复申报同级不同类别的科技奖励。

4、重大(系统工程)项目申报奖励时,应包括所有的子项目。正在研究中的项目,原则上应待其全部完成后,整体申报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