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力学研究

生物力学研究范文精选

生物力学研究

生物力学研究范文第1篇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为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医学生的必修、选修课程数目在不断增加。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每门课程中的新进展、新内容、新知识等也在不断更新,致使教学内容多与学时少的矛盾日益突出,生物化学课程尤其如此。而教学大纲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它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在有限的学时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进度、重点及难点,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所以需要针对民族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大纲进行调整,如增加学时、优化教学内容等。与此同时,应在大纲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有关教材及兄弟院校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有目的的删减、添加,并以“强调知识更新,优化教学内容”为指导思想编写出版相应的适合民族学生使用的配套教材,将体系复杂、知识点抽象的内容用简单易懂的文字解释出来,这将对民族学生生物化学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对于民族学生,记笔记的能力有限,为不影响听课效果,学生可以将讲授内容划到书本上,利于平时复习。同时,大学的学习与高中不同,教师不可能一一对学生辅导,这就需要学生自学,如果有合适的教材和习题集,可以使学生在课外时间能更好的复习课堂讲授的知识,同时也方便学生自学、自测,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2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教学内容应简单化,并合理应用多媒体

学过生物化学的学生都深有体会,生物化学这门课程难、不好学、内容复杂、抽象、枯燥、乏味。受到语言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生物化学上遇到的问题就尤为突出,大多数同学的反映是“听不懂”,这既与学生的汉语水平有关,也与授课老师的授课方式有关。作为老师,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不断探索合适的授课方式使“听不懂”的学生越少越好。有研究显示,如果老师讲课发音标准、讲课速度也比较慢、讲课内容是书里面的东西,学生就容易懂。而大学课堂中出现的讲授内容多、而且许多知识是课外知识、及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的使用,使讲课的速度和效率大大提高,但这种快节奏的教学方式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很难适应,使得他们在上课时经常出现听不懂、跟不上、理解不了上课内容的现象。所以,授课教师必须将上课内容精炼,并通过一些常用、简单的词语引出概念、分解概念中的关键词,使概念通俗易懂,尽量做到形象化,具体化;对于较复杂的化学结构式和化学反应等,只重点讲解其特点、联系、功能等;也可通过生活事件引出讲解内容,做到举例恰当,便于学生理解。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是帮助学生理解的工具。它图文并茂,可把文字转化成生动的语言和多彩的画面和动画,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给学生多方面的感官刺激,帮助学生形象直观的理解教学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但是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必须掌握字少图多原则,如果文字太多,会让学生分不清主次,反而影响教学效果。

2.2密切联系临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是学习者自觉、主动、积极的心智认知活动。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学习者的主观因素,即动机、情绪、努力程度等对学习的影响和作用不可忽视。所以,想让学生学好生物化学,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觉生物化学有趣、有用,从而想学、乐学。目前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对生物化学深广度的把握不够,在知识拓展能力方面欠缺,不能很好地把生物化学知识与临床学科相结合,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造成其盲目学习而劳无所得的结果。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学科,从物质在体内消化、吸收、代谢,到人体的各种疾病,无一不与生物化学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应运用比喻教学、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将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日常生活、临床工作等联系起来讲授生物化学课程,可使生疏、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有血有肉”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容易接受、易于理解,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生物化学与临床紧密相连的认识,有助于生物化学课程与后期临床课程和临床实践的密切配合,并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例如将蛋白质变性原理与“食物为什么煮熟了易消化?”和高温灭菌、酒精消毒等联系,这样,学生听起课来感觉特别有趣,不再觉得生物化学内容抽象、深奥、难懂,认识到生物化学课程的重要作用和在医学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积极性。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生物力学研究范文第2篇

创设良好情境是激发探究欲望的前提,问题情境的设置就是要促使学生在原有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之间发生激烈冲突,激化学生意识中的矛盾。中学生的好奇心很强,求知欲旺盛,对新鲜事物非常敏感,想象力丰富,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处于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浓厚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自主探究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如在做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之前,我先请学生谈论一下“你在哪里见过鼠妇?或你在什么地方找到鼠妇的?当时的情形怎样?”在学生兴高采烈地谈论这些问题之后,紧接着我问:为什么鼠妇会有这样的反应呢?然后根据学生的假设提出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怎样来验证这一假设呢?紧接着学生热烈地讨论实验方案,完善并实施实验方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我仅做适当的引导,在看似玩耍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教给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常用方法观察、提问、假设、验证等,并使学生热爱探究的情感得到了培养,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怎样让学生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是探究性学习过程的核心。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它可以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大胆质疑,进行发散性思维,同时要呵护学生的“异想天开”、“奇谈怪论”。问题的提出源于仔细的观察,学生可以是课外随意的观察,也可以是对教师提供的背景材料的观察。现行新教材探究的主题都是很贴近我们生活的现象,大部分现象学生都见过或知道,只是熟视无睹,没有去思考,因而没有从中发现问题,但这都是发现问题的源泉。

三、结合具体探究活动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生物力学研究范文第3篇

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下理解知识。比如说,一些抽象的知识和概念通常较难理解,但是学生在相应的教学情境下可以较好地理解这些知识内容。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注重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在学习时只能通过死记硬背加深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很显然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合理的。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下领悟知识,培养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以“蒸腾作用”为例创设课堂教学情境。通过“蒸腾作用”的教学,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和过程”、“蒸腾作用对作物生活所起到的重要性”以及“蒸腾作用和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等内容。为了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试验。教师可以为移栽试验事先准备两组植物,其中一组植物进行“原样移栽”处理,另一组则去掉相应的枝叶。这时候,教师应该让学生观察植物的成活情况。通过观察,学生就会发现“去掉枝叶的植物存活率高”的特征,从而会感到好奇。这样教师再对这部分知识进行讲解时,学生就会主动进行学习。

二、合理运用“强化理论”,有效激发学习动机

“强化理论”指的就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断强化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印象。“强化理论”运用到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学习动机。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不太注重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很多知识如果只是教授一遍,很难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印象。所以教师应该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和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对所学的高中生物知识加以强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所学知识。比如在进行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二)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中“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强化理论”开展教学。通过“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的教学,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掌握“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术”以及“实际问题”等。其中有些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很可能会跟到难以理解。教师应该对“如何制备培养基”以及“高压蒸汽灭菌”等知识加以强化,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知识,从而加深他们对于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由此看来,通过运用“强化理论”,教师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有效掌握所学知识。

三、开展学习竞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关调查表明,竞争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适当开展竞争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投入。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很少注重学习竞争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结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在课堂上开展学习竞争活动。学生在竞争活动中,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比如在进行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中“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开展学习竞争活动。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知识竞答,看谁掌握的知识点多。知识竞答可以和“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种类”以及“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请举例进行说明”等内容相关。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学知识,进行知识抢答。由此看来,通过知识竞答,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大大增强,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学习。

四、结语

生物力学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舞蹈艺术;表现力;培养策略舞蹈表现力即舞者用身体语言对内心情感进行诊释的一个过程。舞蹈表现力涵盖舞蹈动作表现力和舞蹈情感表现力两个方面的要素。近年来,随着教学理念的革新,教师逐渐改变传统以理论为主体的舞蹈教学模式,更加注重舞蹈本身的艺术特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强调舞蹈编排的美感和艺术表现力。笔者对培养学生舞蹈艺术表现力的相关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促进整体舞蹈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舞蹈表现力的重要性

首先,舞蹈表现力能够对舞蹈演员的整体舞蹈水平和素养进行衡量。舞蹈演员优秀与否,一方面在于其对高难度舞蹈动作的展现,另一方面是舞蹈演员自身的表现力。舞蹈动作是舞蹈演员进行舞蹈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演员要注重肢体语言的表达和动作的舞动,同时,也要注重舞蹈动作传达出来的信息和情感,以提升舞蹈的表现力。其次,舞蹈表现力有利于传达舞蹈作品的精神内涵。舞蹈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演员的肢体表现对舞蹈作品中的精神内涵进行传达。舞蹈演员要认识到舞蹈表现力在舞蹈表演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对舞蹈作品中想要诊释的情感进行传达,以提高舞蹈的内在表现力,避免其只停留在技术层面上,而造成艺术层面的缺失。

二、舞蹈艺术表现力的培养策略

1.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音乐与舞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舞蹈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音乐的衬托,将会变成僵硬的肢体动作。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以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在以往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舞蹈节奏感把握越好,其舞蹈动作和表现力就会更出色,在表演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舞蹈配乐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能够结合音乐的节拍进行相应的舞蹈表演,以丰富舞蹈的整体内涵。比如,教师在日常舞蹈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音乐,让学生对舞蹈动作进行自由发挥,以考察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从而提升舞蹈艺术的表现力。

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舞蹈专业学生的综合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严重制约了舞蹈表现力。舞蹈表演与文学、音乐、美术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学生很难理解相关作品的内涵,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情感表现。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和知识储备,为舞蹈表演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3.注重观察和体验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舞蹈作品和舞蹈形象与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是对生活的重构和再现。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到日常生活中去,从生活中寻求素材,并将这些素材应用到舞蹈创作和表演中,以创造出具有感染力的舞蹈作品。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将生活体验纳入学生日常的舞蹈训练和表演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4.舞蹈想象力的培养

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舞蹈技巧和技能的培训。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对舞蹈中的情感元素和艺术内涵进行挖掘,不断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舞蹈表演摆脱僵硬的肢体动作,将情感元素纳入舞蹈表演中。表演者要通过舞蹈动作将其内心深处的情感传达出来,从而将自己融入舞蹈表演中,提升舞蹈的表现力。以杨丽萍的《雀之灵》为例,其通过对孔雀的形态和神态进行充分的想象和再现,带给观众以独特的申美体验。

5.提高舞蹈教师的综合水平

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舞蹈教师要具备扎实的舞蹈基础,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在日常舞蹈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的课堂内容和教学情况,对舞蹈进行编排,确保整体教学水平和课堂质量,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舞蹈榜样。

6.注重挖掘学生个性

在对学生进行舞蹈艺术表现力培养的过程中,要改变以课堂和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课堂内容和课堂形式的多样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特点,对学生舞蹈表演过程中的个性进行挖掘,让学生充分的将自身独特的性格元素融入到舞蹈表演中,丰富舞蹈的表现力,从根本上提高舞蹈教学水平。

三、结语

舞蹈表演过程中涵盖的相关要素比较多。教师要结合具体的舞蹈艺术特征,对学生的舞蹈艺术表现力进行培养,从而促进学生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的提升。同时,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舞蹈的专业特质,有针对性的进行日常教学,以展现舞蹈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朱晓红,刘生贵.艺术表现力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培养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20):111+113.

生物力学研究范文第5篇

1当前高中生物学科中学生创造力现状和要求

在新课改大力实施之后,素质教育的要求逐渐深入到各阶段的教学中,高中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变化,比如尽量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加学生的课外活动等,但是事实是,高考的压力依然笼罩在高中学生的身上,不管怎么说,高考毕竟是大部分学生获得大学通行证的唯一机会,考试成绩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命运。因而,即便教育是素质教育,大多学生也会自觉进行学习,还会参加课外辅导机构来补习。但是,很多学生可能没有注意到,近几年生物高考题目出现了一定的新变化,正在往新课改的方向靠拢,有些题目考察的正是学生的创造力。比如在2013年北京生物高考题中有一道题目是研究棉花去棉铃(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选取知识具有10个棉铃的植株,去除不同比例的棉铃,3天后测定叶片的CO2的固定速率和蔗糖、淀粉的含量。在后面的题目设计上前几问是观察和计算和归纳题,相对来说比较传统,在第五问上却直接考察了学生在新的情境下的创造性思维,题目是这样的: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是:去除植株上的棉铃并对部分叶片进行遮光处理,使遮光叶片成为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检测()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和光合速率。与只除去棉铃植株的叶片相比,若检测结果是(),则支持上述推测。这一个题目是直接打破了学生在做题时的思维习惯,提出了新的方法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一定的创造力练习,学生在转变思路时,会比较困难。如果这道题是直接提出让学生给出其他的能够证实该结论的办法的论述题,那么则更加考验学生的创造力。由于新的类型的题目的产生,高中生物教师也应开始注意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学生也需摆脱传统的思维模式,本着科学的态度去学习生物课程。当然,生物创造力培养的根本目标不是应对高考,而是让学生真正形成自主创新的思维习惯,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都体会到创造力带来的成果。

2如何提高高中生物学科中学生的创造力

2.1教师方面

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转变教学理念,确保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高中生物教师要改变过去只注重向学生传输生物课本知识的教学理念,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启发和培养。高中生物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放进教学体系中,在教学方式的运用上多学习应用新的教学方式,比如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探索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让学生在提问-回答中学会思考和总结。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于敢于创新的学生给与鼓励。营造创新教育的课堂环境。在理论课程中,确保教学环境轻松舒适,学生才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情舒畅、才思敏捷、乐于思考,课堂气氛活跃。如果还继续沿用刻板的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死气沉沉,学生要么蹙眉思考,要么昏昏欲睡,根本无从培养创造力。在实验课程中,教师可以营造丰富多彩的实验课,如在验证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的特点的实验课上,就可以让学生提前根据课本所学的知识来设计新的实验来进行验证,并尽可能寻找便捷的实验材料,在实验课上通过自己的实验做实验分析,并且如果有失败的实验,还可以让实验失败的同学总结失败原因。

2.2学生方面

主动提问、善于质疑。学生想要提高创造力,就首先要有提问精神,既要敢于质疑,也要善于质疑。创造力的产生多是从思维上发现问题产生的,学生的提问正是一个动脑的过程。在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在一些问题上面存在质疑,但是传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真理”与“教师”之间进行选择,并且大多数学生都会屈服于教师的权威,最终导致在问题遗留,质疑消失。这种学习的态度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提高。所以高中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要大胆提问,善于质疑,努力提升创造力。重视实验课,锻炼动手能力。高中生物学习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而实验课是锻炼学生在高中生物方面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上,学生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实验设计,通过自己或者是小组的方式来完成实验。尤其在没有实验步骤的情况下,如何去得到一个正确的实验结果是需要学生进行思考的。所以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思考怎样通过实验得到最终想要的现象和结果,而且自己还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极大地锻炼了他们思考与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3小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