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科学教育

生物科学教育范文精选

生物科学教育

生物科学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物科学专业;野外实习;教育实习

中学生在“生物”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由于课本的理论知识太过枯燥且抽象、中学阶段“生物”课程地位不高、教师授课过于专业化、脱离生活以及一些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不能很好地用生活中的生物实例来引导及解答等,使得刚接触“生物”课程的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达不到生物教学的目的。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实习经验以及当前一些不发达地区生物科学教育现状,探讨野外实习对于生物科学专业的重要性。

1不发达地区的生物教育现状

中学生物教学分为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两方面,且生物教学是一项对实验有一定要求的教学活动。但从目前来看,许多不发达地区的中学在生物教学的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1]。(1)在初中阶段,由于生物考试的成绩并不计入中考分数,相对于语数外三大主课来说,“生物”在学校的地位相当于一门可有可无的“副课”,甚至教学课时有所减少,导致教师的教学质量下降。在备课过程中,许多知识点只能在教学过程中一笔带过,学生对于课上内容也就只有模糊的印象,没有深刻的记忆。(2)很多学校的生物教师不具备专业的生物知识,都是因为所在学校缺少生物教师从而改教生物,这部分的生物教师虽然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基础的生物知识,但在专业知识方面还是不如科班出生的生物教师。首先,他们对生物实验教学方面的了解肯定不如专业的生物教师;其次,中学生对身边的很多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这要求教师要有丰富且专业的生物知识,且专业的生物教师在大学期间受过正规的训练,可以给学生提供准确且易理解的答案。在这方面,非专业的生物教师虽然通过了教师资格证的考试,但他们没有系统地了解过身边的各种生物,即便他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专业的解答,但答案往往过于专业化,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侧面地体现了生物专业野外实习的重要性。(3)“生物”是一门集理论与实验为一体的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为注重的是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实验方面的教学则采用的是演示实验。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能力以及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2]。对于生物科学专业的师范生来说,在本科期间能够获得实验相关经验的除了专业实验课以外,就是野外实习。学生在实验课上的学习可以强化实验技能,而教师要想将课堂上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活化,就一定要积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一些生物知识,野外实习正好弥补了这一点。

2野外实习对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生物科学主要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生理特征以及生物行为等的一门学科[3]。就野外实习而言,首先,野外实习的本质就是把学校的生物实验室搬到了外界环境中[4]。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产生比在实验室更为直观、丰富的体验,进而对目标生物的理论知识有更清晰的理解,同时,还能锻炼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其次,生物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尤其是学生从初中开始接触生物,这个阶段的学生会对生活中绝大部分事物产生很多疑问,尤其是对能接触到的生物,而野外实习就是系统、专业地了解生活中常见生物的一次学习机会。经过教育实习,能够对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带来较大的影响。

2.1专业知识生活化

生物是一门非常接近生活的学科,其绝大部分内容都源于日常生活,可以说,学习生物其实就是在了解生活。经过教育实习之后,发现当代中学生对身边的生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大多学生对于自己动手去解决疑问并没有兴趣,他们更倾向于发现问题后直接询问教师,进而获得解答,并且对于得到的答案没有任何怀疑。学生的完全信任就需要教师有丰富且专业的生物知识,并且教师的解答必须让这个阶段的学生完全理解。若全是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且十分枯燥,教师教授的内容太难、太专业化,学生听不懂,结果就是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直接体现就是成绩直线下滑。经过野外实习的教师已经将专业性较强的知识变得生活化,在给学生上课时,就可以采用学生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表达。野外实习是一次系统且全面的学习生活中常见生物的机会,通过野外实习,可以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巩固,以更好地掌握;同时,在课堂中学习的理论知识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得到验证,加深学生的记忆[5]。

2.2加强对生物知识的掌握

野外实习是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学习,通过野外实习,可以使师范生更全面地掌握各种生物的构成、系统演化的基本规律以及掌握生物的基础分类知识和常见生物的形态特征等基础生物知识[6]。首先,在参加教育实习过后,发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生物教师,不能异想天开,仅掌握基础的生物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不仅要在学校的理论课上认真学习,还要对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知识进行不断的积累,而野外实习就是一次加强学生在本科时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的机会[7]。同时,野外实习也是对理论知识的又一次重复,能够加深记忆。其次,在教育实习期间,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时,只是按照书上的内容进行讲解,或者结合课件教授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例如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一节,大部分教师就是结合课件来完成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枯燥,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对于经过野外实习的教师来说,第一,他们可以在课件中插入在野外实习期间自己拍摄的动物运动图片,这些图片比在网上搜索的图片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野外实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标本采集及标本制作都是锻炼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很好的方式[8]。也就是说,在给学生上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生物标本来加强他们对该知识点的记忆,抑或是制作简易的关节模型进行授课。第三,野外实习接触到的都是真实的生物,在给学生授课时,可以讲述真实接触到这些生物的感受,知识点既不会出现错误,同时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

2.3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热爱自然、保护环境都是教育行业经久不衰的教育理念之一。首先,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和建筑业等行业的迅速发展,不仅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还对高校教学课程的开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了改善这一现象,首先,需要开展野外实习的专业。目前,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野外实习基地逐年缩减,很多生物面临灭绝[9]。再加上野外实习需要采集标本,而绝大部分学生又是第一次进行标本采集,很容易导致学生对物种进行盲目、重复采集,进而对野外实习基地造成更大的破坏[10]。长此以往,自然环境必将遭受更大的破坏[11]。其次,以七年级生物为例,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的内容就是学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经过野外实习的师范生对于目前生态环境的了解比一般的教师更为深刻,他们亲身体验过不同的生态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真实的感受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认识到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3结语

野外实习是一次对常见生物知识积累的有效途径,野外实习不仅可以提高师范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为将来走上生物教师工作岗位的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经验以及实验的思路和理念。尤其在一些不发达地区,对中小学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导致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物素养,对于以后相关专业的学习与发展不利。从师资培养角度考虑,对于生物科学专业的师范生而言,其本身的生物素养和生物兴趣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而野外实习在专业化学习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参考文献]

[1]何志军.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物教育现状及其思考[J].成才之路,2010(24):2.

[2]付君君.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3]刘燕.试论生物科学的发展[J].商业故事,2018(13):66.

[4]郝艳.高校生物科学专业野外实习教学的改革探讨[J].智富时代,2016(10):206.

[5]何磊,于明坚,丁平.生态学研究型野外实习的设计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2020,37(6):112-115.

[6]吴凤英,植子伦,何英姿.师范类院校生物学野外实习开展人文教育的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6):112-113.

[7]王君.高等院校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组织和实施[J].福建茶叶,2019,41(5):209.

[8]陈发军,付伟丽,陈文年,等.生物学野外实习对生物科学专业大学生专业情感的培养[J].高师理科学刊,2016,36(10):92-94,110.

生物科学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科素养培养目标课堂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的研究范围直指各种生命现象与生命运动规律,同时它也是各门自然科学中最有待于人类继续挖掘的知识宝库。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将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定位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1]。生物学科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生物学教育的根本立足点。

1高中生物学科素养教育的目标

1.1经历探究的学习方式,建立科学的思维逻辑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学科理念,探究学习更能体现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学校教育在完成知识教育的基础之上,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提供基础条件。而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中最为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自身的一门科学,学生需要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地知识挖掘与探究。这将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思维逻辑运用于各种生活问题的解决,并利用科学的思维完成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的转化。

1.2掌握生物学核心概念,运用核心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利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学以致用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教育的价值所在。生物学科知识关注生命及其规律,是学生认识自己、感知自然的直接途径。能够让学生通过所学分析生命现象,了解生命本质,是生物学最大的魅力所在。但是,生物学知识纷繁,更有太多的未解之谜,学生在学习中需要认清主线,不可迷失自我。贯穿生物学的线索就是学科核心概念。“生物与组成生物的结构在不断地进化”、“生物体的结构决定功能”、“生物系统存在着调节和稳态”等基本概念以及作为支撑的各种重要概念都是学生可以通过探究领会于心的,而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或许会忘记生物学的琐碎事实,指导他面对这个世界、解决这个世界问题的都将是学科核心概念[2

]1.3理解生物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认同可持续发展

19世纪,英国引燃了科学技术进步的导火索,随着三次技术革命在世界的蔓延,环境恶化、物种灭绝、粮食危机等问题也日益显著。学生在生活、互联网中接触到的一手信息需要在学校教育中得到呼应和引导,才能帮助学生构建科学、客观的价值取向。在聚焦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关系STS(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理念基础上,衍生出的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理念更能贴近学生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所正在发生的事情,让学生通过切实证据接受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生物学科教育必不可少的责任。

1.4尊重所有生命的发展与演替,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大到地球上所有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生物圈,小到没有细胞结构的寄生病毒,涉猎的生命种类纷繁,各种生命体不断地进行着变化、消亡与再生,它们相互促进,或相互抑制,每一种生命都拥有其存在的价值。学生需要体会刻板的知识之外所内含的深刻哲理,从而尊重每一种生命的价值,无论其对人类本身的利弊。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人类对生命的认知是十分有限的,即使是对人类自己,也有太多无法启迪的疑问。想要解答生命的问题,想要更深入地了解自己,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求证,乃至终身学习,才能有所建树。

2高中生物学科素养教育的课堂落实途径

2.1推进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构建落实型课堂

自主学习将课堂主体放在学生身上,真正的目的还在于能力的培养而非知识的培训。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基础教育重在知识的传授而高等教育重在能力的培养。但是,随着时代的演进,面对多样化的社会生活,学生应该能更早地从新情境中获取、分选信息,这种能力是传统讲授方式无法企及的。随着自主学习的推进,学生能够有机会独立应对陌生的信息,即使这种信息只是教材中的新观点、新方法,但是,却需要学生独立完成阅读、筛选、提取、内化等步骤,达到学习目标。相信学生熟悉这一套流程后,同样可以迁移到教材之外的纷繁信息。但是,自主学习并非将课堂直接抛给学生,教师所尽职责会在自主探究式的课堂上显得更为重大。教师需要将传统意义上的讲授式内容精心安排,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整合,并以轻松的方式呈现出来,实现在课堂上真正“留住”学生。设计切实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既经历自主知识获取的过程,也经历探究过程。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聚焦于生物学科的核心概念,而非主线以外的细枝末节,该原则是与上述生物学科素养目标相呼应的。案例1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一节学习中,学生对神经纤维上兴奋产生的微观机制不清,为未来学习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与神经元间的传递埋下隐患,教师可以设计聚焦“模拟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与传导”的课堂活动[3]。学生利用围棋子模拟引发膜电位变化的钠钾离子,体验在静息与兴奋状态下膜离子通道变化导致的钠钾离子分布变化,从而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深入认识引发宏观变化的微观机制。这样一个模拟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解决了教学中的实际困难。

2.2落实个性化教学,放飞每位学生

优质的教育资源,多样化的学生类型,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小班化的教学班级设定更为个性化提供了便捷。“自主学习课堂”之所以能够成为标杆,也是由于其落脚点在个性化上。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加以补充和整理———问题来源于每位学生,每一个孩子都不怕没有解决到自己的问题,充分的讨论机制,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到课堂中来。个性化的同时发生了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之中融入了个性化理念。课堂上留住学生的注意力是让学生认为学习任务是可完成的,并且是有挑战的。这同样回归于教师对教学各个环节的精心设计。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个性化教学过程,对教师富有挑战的是课余对于学生注意力的“占有”和个性化服务。案例2为了解决学生对于不同知识环节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基于自主学习的同时整理出自己的疑惑,以问题条的形式上交。教师可利用批改作业的时间,逐个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再筛选出具有普遍性的核心问题,课上学生以小组讨论形式进行自主解决。这样便完成了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课堂,而这种课堂能够有效地落实的最大前提是教师课下对问题条的分析、整理与回应。

2.3发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体现学科特征

学好生物学的第一要务是领会生物科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而这种“上层”能力是无法通过教师的形容和比拟来达到的。开展学生真正参与动手操作的实验课程是践行培养学生生物学研究能力的最好方式。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生物学科的培养方向。只有让学生经历操作的过程,从中体悟科学家探究生物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才可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培养生物科学素养”的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5

[2]刘恩山.2011.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概念的表述与传递.中学生物学,(1):3~5

生物科学教育范文第3篇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自于普通初级中学,学生使用的是统一教材,教师按照统一教材实施教学。中考模式决定了初级中学生物学课程的边沿地位。对刚进入学前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结论是对生物学科喜欢的人数仅占5%,对微博、微信、游戏的喜欢程度远远超过对文化课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语文、数学学科很重要,但没有一个学生认为生物学科重要。光合作用是生物学的一个最基本的知识点,小学、初中都要涉及到,但到了高中入学,一个班41个学生,没有一个学生能完整回答出光合作用的过程。试想,如果这种程度去面对对世界充满新奇、喜欢花花草草、满头脑都是“为什么”的幼儿,将会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结果。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倍感肩之沉重。

二、在生物学教学中应该做到的工作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以后大多数要成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把他们培养成合格人才,需要我们作出更多的努力。

1.在教学中注重将知识点与“现象”相结合。幼儿师范学校生物学教材内容是按生物的分类系统进行编排的。我们教师在教学备课时,不能就课本讲知识,应当对与知识点相关的事物和现象进行认识和了解,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把生物学原理和生物现象结合,让学生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解释现象,揭开奥秘,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如,在传授“种子的类型”这一章节,就可以引入“转基因大豆”这个社会话题,通过认识了解转基因大豆及产品对人类的影响,引导学生对社会事物进行科学判断。2014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肆虐,老师有针对性地对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的生物学解释,更能让学生对社会实际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传授了专业知识,也增强了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

2.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植物分类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们不妨让学生走入校园、走进植物园,让学生在现实中认识和辨别植物,为他们以后成为幼儿教师帮助幼儿认识身边的植物打下基础。校园的美化、校园植物角的建立、校园植物的分类挂牌,都可以让我们的学生直接参与;人们比较普遍的把“二球悬铃木”称之为“法国梧桐”,我们要在实践中把这种错误称谓纠正过来。通过对“植物光合作用”的进一步认识,用科学的原理认真到保护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学习了植物学后,让学生做“如何添置植物美化幼儿园环境”这个作业时,引导学生从植物的各个器官的特点分析选出适合幼儿环境的植物,使学生在有趣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中去进一步学习和巩固知识,也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不是枯燥的原理、无趣的结构。生物学知识包围在我们周边与我们息息相关,还有好多生命现象需要我们去解释,还有很多生命奥秘需要我们去揭开。

3.教师需要给学生要补充新知识。教师要不断吸收新知识,丰富知识面。生物学知识在人类生存环境中是接触最密切的,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相信教师们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都不缺乏。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更新,新事物不断涌现:克隆、艾滋病、转基因、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无眼蜗牛、生物战争、生态学等。这需要生物学老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保持个人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生物学教学对教师的需要。

生物科学教育范文第4篇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包含对生命的关注,同时也包含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它重视对人的心灵的熏陶,重视对人的完整精神世界的构建,重视对人的健全人格的养成,是一种有着浓重哲学根基、蕴涵人生大智慧的教育。而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要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感恩生命的美好,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高中生物学科

教学结合生命教育的优势生物学它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关系的科学学科。在生物教学活动中,人既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又是客体。当人作为教学研究的客体时,我们将其放在了众多生物中,以此来探究其生命活动规律、生物演化关系以及它与地球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而与此同时生命教育本身就是以生命规律为基础,从生命的视角来探寻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来审视生命的整体性和人这一生物发展的主体性作用。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生命质量和提升其幸福指数,我们可以从人的生命成长发展规律和社会需求等方面来实施教育。同样,生物学科教学融入生命教育即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将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融入其中,通过生物学科课程的具体教学活动来实施生命教育。因此,结合两者的特点发现生命教育的目标可以在生物教学中实现。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式

1.结合教材内容

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高中生物课程是一门将科学知识与生命教育融为一体的学科。仔细研究生物教,深入挖掘生命教育素材,就能将教授生物知识与生命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受精作用和早期胚胎发育》教学中,教师可介绍形成受精卵的艰难历程,男子一次可排出2亿5千万个精子,可是进入输卵管的不到20个,经过精卵细胞识别、精子附着于卵膜,最终精卵细胞核融合完成受精的只有一个精子。让学生体会到生命形成的艰难,能够受精的精子都是经过精挑细选,是最强壮的那个。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父母的第一,是父母的骄傲。从而增强自信,尊重自己。教师讲述受精卵发育需要经过母亲要经过十月怀胎,期间为新生命提供营养,保证新生命的安全等。至今在体外只能实现受精作用和早期胚胎体外培养,尚无从受精卵到新生儿的全体外培养技术。就是由于母体的环境实在难以模拟,无法替代。所谓试管婴儿也是在试管中发育至囊胚,必须移植入母体子宫。让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从而能孝敬父母,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

2.结合实验课

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就要进行实验室安全守则教育,学会在实验室遇到突发情况时进行自救。进入实验室后,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在徒手切片花生子叶时小心刀片划伤,在使用本尼迪特试剂沸水浴加热小心烫伤,在使用双缩脲A液NaOH时,当心溅出腐蚀。在《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实验使用层析液乙醚时,要在试管上加塞子,防止乙醚挥发影响自己和他人。通过这些安全教育,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3.结合科学史

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近200年来,生物学科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与科学家的不断实验,刻苦专研分不开的。通过介绍生物学科发展史中的经典案例,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科的发展历程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众多科学工作者为生物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毕生的贡献。如: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在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默契配合,锲而不舍的研究DNA分子结构,最终在威尔金斯、卡加夫等人的研究成果和他人合作的前提下,最终获得了成功,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从达尔文父子对植物向光性研究,到温特发现植物向光弯曲是由于某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再到郭葛发现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经历了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科学家们为了自己喜爱的事业奋斗一生,这需要怎样的生命价值观?这些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进而领悟生命的更高层次。

四、总结

生物科学教育范文第5篇

据问卷和访谈调查结果显示,生物科学教育实习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1实习生系统的有效训练不够生物学科的教育实习时间和形式与其他专业相似,都是安排在第7学期进行为期6~8周(2010年前)8~10周(2013年前)的实习.其中,第一周是实习前集中准备阶段,由大学指导教师帮助实习生修改教案、训练试教,第二周是实习生到实习学校见习一周,第三周起实习生进行上课和班主任实习,最后一周进行实结和成绩评定.因为整个过程一环扣一环,看起来,实习生已经完成了教育实习.但对于生物学科是否达到了更好的效果却有待评价,实习时间和形式也有待商榷.调查显示,以集中实习为例,在接受问卷的301名生物科学专业实习生中,认为“备课上课”的只占29.9%,大部分实习生不能经历更多的“实战”,抱怨“上的课太少”.实习生上课时数之所以不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实习学校对实习生不放心,担心影响学生的成绩;也有的是在实习生本身,实习生的教学和管理能力没有达到实习学校的要求;实习时间安排在节假日比较多的时段不合理,导致有效的实习时间不足.归根到底是实习生未能得到系统而有效的专业训练.

1.2实习生实验教学基本功薄弱生物科学除了要求具备师范生一般的教学基本功以外,还要求具备过硬的实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将课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图表或模型直观地表现出来等专业素养,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所以,就生物实验教学而言,实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简易图表的绘制和简易教具的制作有着特殊的要求,显得特别重要.但调查发现,在实习过程中,一方面,实习生的实验教学能力相对薄弱,实操能力和组织实验教学能力及效果相对较差;另一方面,实习生实验绘制图表或制作简易实验教具的很少,运用自己绘制图表或自制教具进行教学的几乎没有.众所周知,在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实验教学或在课堂上“讲实验”,这是生物课教学内容的缺失,也不可能实施良好的教学.对一些条件相对落后的学校来说,因地制宜地组织实验教学和运用直观性教学更加显示了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实验教学能力不足或不能绘制图表和自制简易教具,反映了实习生的实验教学基本功薄弱的一面.

1.3实习学校实验课开出率低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实验课开出率直接反映了该学校生物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水平.生物实验教学同时也是生物科学专业实习生教育实习的重要内容.但在调查中发现,不少中学的生物实验开出率低,有的甚至形同虚设,往往是“纸上谈兵”.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几乎无法进行组织实验教学,从而影响了实习生应有的完整的实习训练.中学实验开出率低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实验仪器设备缺乏、实验教师力量不足或积极性不高、教学班人数过多、实验经费不足、其他课程的充斥、学校领导不重视等.

1.4高校实习指导不到位实习生在回答问卷中“从教师指导频率及态度两个方面对指导进行评价”这一问题时,总体来说,对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指导的评价较高,但对大学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的评价相对较低.有的学生还反映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少,对指导工作不够认真.从调查中发现,大学教师指导实习生不到位.究其原因,教学部门对实习指导的重视不够、实习人数过多而指导教师人数过少、相关制度配套不完善等因素所致.

2改进生物学科教育实习探讨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实现从学生到教师角色转变的一个重要环节.依据新形势下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以及生物教师培养的特点,针对上述突出问题,从课程体系、教师基本功、制度保障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凸显专业和“师范性”的特点,探讨生物学科教育实习模式,有效提高生物实习生教学的实际能力和实习质量.

2.1改革课程体系,科学制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教学文本,它将贯穿于包括教育实习在内的整个教学行为.课程设置的改革是搞好教育实习、夯实教师基本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教育实习的先决条件.生物科学专业有别于其他专业的突出特点之处在于其具有很强的实践(实验)性及其知识与技能的连贯性,大学生长期、系统地接受和参与中学实践教学活动,将有益于大学生在今后的教育实习中得到有效的训练.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一是增加实验课学时,一般专业课的实验课学时至少占该课程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对实践性更强的课程增至二分之一;采用课题式进行研究性实(试)验,或课程系统实验,尝试“大实验”教学,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二是尽早介入到中学教学活动,在师范生从入学第1学期开始就有计划地安排到中学教学观摩和教育见习,参与和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由此使师范生尽早了解基础教育的情况和一般规律,培养学生的师范教育和专业思想;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建议实习时段安排在第7学期、实习时间13周至1学期;作为制度要求,加强试讲环节的训练,强化教学技能,打好教育实习基础.由此打造“大实习”模式,全方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生物教学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教师教育技能,目的是使师范生们真正系统掌握中学生物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加强同学们对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技能和教育艺术的掌握与熟练应用,强化理论和实践的整合.

2.2彰显学科特色,夯实教师基本功生物科学专业知识主要来源于实践(实验)的理论升华,有着鲜明的实践性、实用性、地域性以及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等特性,运用好这些特性,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如,生物理论知识抽象难懂,可以通过绘制图表和简易教具展现出来,从而收到化抽象为具体直观的效果;又如,开展校本资源研究和挖掘,因地制宜地采集生物实验教学材料,可以达到既节约成本、具有地方特色,又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目的.还有,密切结合生活实际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拓展生物教学领域,展现生物教学特色,提升生物教学质量.诸如等等,实现良好的教学,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来完成.而作为生物专业的实习生,应得到“实战”前的有效训练.因此,生物学科实习生除了应具备的一般教师基本功外,还应密切结合生物学科特点,进行科学的教学备课和教学设计,以及具备简笔画、简易教具制作和实践探究的技能,而且能准确、直观、简而易懂地表述抽象、难懂的专业知识.这样的实习,才是完整的专业实习,才能收到实习的成效.

2.3建立有效的评价制度,确保实习任务和实习质量生物学科具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就是除了通常实习规定的要求和动作以外,还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许多生物实验和课外科技活动.无论是实习生在高校学习期间,还是在中学实习阶段,高校和中学都负有共同培养师范生的责任,实习生能否完成实习任务,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中学也是有责任和义务的.能否正常开出生物实验,既是对中学生物学教学的重要评价内容,也是衡量实习任务是否完成的重要标志.因此,建立有效的生物实验实习评价制度,是必须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评价内容方面,应包括实习生组织实施生物实验课情况及其效果反馈,应确保生物学科实习内容的完整性和任务的落实情况.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实习学校的生物实验教学,更确保了实习生的实习质量的必然要求.

2.4完善指导制度,保障实习质量完善的教育实习制度是教育实习有序进行和质量的保证.针对高校教育实习指导不到位的现象,在此着重探讨高校实习指导制度建设问题.首先,教育实习指导制度应健全且可操作.一般来说,高校教育实习主要由学校统筹指导,各院(系)负责实施,而且由院(系)领导、教学法教师、班主任和部分教师等组成教育实习指导队伍,具体负责实施教育实习.理论上来看,整个实习环节和机构都合理无问题,譬如院(系)的实习指导小组,本来应该是该小组在协调、统筹着整个实习工作,但实际实施过程中,却往往变为仅仅的指导队伍,因而导致指导力量不足.因此,全体教师参与到教育实习工作中来,显得尤为重要.其次,指导教师的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当前大学现任的教师中,许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虽然他们的学历都很高,有较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由于没有师范教育的培养和经历,他们存在着组织教学技能尤其是指导教育实习技能偏低的问题.通过培训和指导,使其确实具备指导实习生进行实习的能力和水平.指导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可采用教学法教师的指导、集体备课、传帮带等形式进行.第三,建立专任教师指导教育实习的制度.要求教师在聘期内完成指导学生实习见习的工作量和指导效果,并与评优评先和晋升晋级挂钩,以保证教育实习指导工作的实施和质量.同时,也解决了指导教师力量不足的问题.

3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