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技术培训

生物技术培训范文精选

生物技术培训

生物技术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业种植;生物技术;应用

1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积极作用

1.1提高农作物的质量

近几年,由于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因此人们格外重视食品安全,对食品的质量要求日益严格。借助生物技术手段,能从源头上有效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从而提高食品的安全性。此外,遗传基因等生物技术,有助于提升农作物的营养价值,从而提高农作物整体的质量水平[1-2]。

1.2提升抗病虫害能力

导致我国大部分农作物受损减产的主要原因是病虫害。在我国某些地区,病虫害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农作物颗粒无收。借助生物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病虫害问题,从而降低农作物的损害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周边环境,最终达到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的目标[3]。

1.3增强农作物的产量

在农业种植过程中,采取科学的生物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缓解粮食进口的压力,进而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增强贸易出口,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4]。

2农业种植中的生物技术

2.1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作物的遗传特性,主要应用包括细胞重组、染色体工程以及遗传物质的转移。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可以优化作物的品种,使其具有更强的抗涝、抗旱以及抗病的能力[5]。例如,抗虫棉品种19的栽培就源于这一技术。普通作物的品种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比较低,假设发生了自然灾害,农作物的产量会受到较大的影响。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可以直接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成活率,进而提高作物产量。

2.2杂交育种技术

杂交育种技术已经成为我国种植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比如最著名的杂交水稻。这项技术最明显的优势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地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和转基因技术相比,杂交育种技术的成本比较低,应用的范围广。此外,杂交育种的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也较为成熟,可以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3组织培养技术

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充分利用生物细胞在无菌条件下的全能性,通过生物组织培养形成新的作物组织,使得组织发育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促进作物的发育、生长以及繁殖,大幅度提高作物的病虫害抗性(无菌培养)。但组织培养技术实施的要求比较高,一定要保证其温度、湿度以及光照的范围。

3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推广策略

3.1强化生物技术在农业的应用宣传

要推进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的应用,首先一定要让农民了解生物技术的优点。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多元化方式进行良好的宣传,提高农民对生物技术的认识水平,为生物技术在农业的应用和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

3.2成立完善的生物技术推广制度

政府部门应该在生物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设立良好的法律法规,使整个生物技术更加规范,更好地发挥标准化的作用,为生物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此外,政府部门还应该积极完善农业生产生物技术的立法,通过加强资金、人力等方面的投入,使法律法规更好地适用于实际情况,促进生物技术的推广效果。有关农业生产者还应该依法开放生物技术的应用,合理有序地利用生物技术。

3.3认真开展生物农业技术培训工作

生物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了基层农业的发展,这就需要更多农民了解生物技术的优势。因为生物技术比较特殊,很难操作。除了日常的宣传工作外,相关生物技术的专家还应积极开展对农民的技术培训。系统的培训不仅可以促进农民对生物技术的接受,还可以促进农民把生物技术与农业生产结合,最后通过农业生产的实践活动促进生物技术的创新、应用以及发展。

4结束语

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使我国农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采取科技手段,适应时代需要是解决农业问题的关键。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减少农药喷洒对环境的污染,保证食品的安全以及可靠。然而,现在还不够明确生物技术的使用是否真的对人类的生命没有危害,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这就需要采取科学手段进一步验证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潘洪银.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推广与应用探析[J].湖北农机化,2019(15):35.

[2]欧东昌.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推广应用[J].河南农业,2019(17):54-55.

[3]雍田景.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推广与应用探析[J].南方农业,2019,13(6):105-106.

[4]田政.简析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推广及应用[J].南方农机,2019,50(1):70.

生物技术培训范文第2篇

存在问题

1研发薄弱

目前我市缺乏以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为主的研发团队,仅有很少的几个单位极少数人员从事农业生物技术的研发,社会力量更是寥寥可数,科研成果也相应很少,如此薄弱的研发基础与农业大市极不相称。

2推广滞后

目前全市生物技术推广工作完全依靠政府或农技部门,不能形成推广合力,从事生物技术推广的人员是少之又少,要么是短期项目推广,要么是极小的社会小团体或个人的推广。由于推广力量较弱,各种技术推广就较为滞后,推广效果就大打折扣。

3投入偏少

我市由于财政困难,投入农业的资金本来就不多,投入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资金就更少。且投入方式以短期项目为主,项目完成,投入结束。近些年的发展主要靠社会力量的投入,与其他方面相比,社会资金投入也不大。

发展对策

针对我市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方面压力越来越大的趋势,为了转变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我们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改变观念,加快建立健全科技服务创新体系建设,引导激励社会投资,注重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提高生物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巨大作用,又好又快地推动我市农业发展。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宣传,营造社会人人支持氛围

利用一切手段开展与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相关的宣传工作,大造舆论,提升大家对生物技术的认识、了解程度,营造人人关心、人人支持的社会氛围。通过宣传,改变落后观念,树立现代生物技术是新世纪农业科技革命最为关键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某个部门或地方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系统整合和组织协调功能,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体制,实行党政齐抓、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才能真正促进生物技术的发展。

2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打造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优良投融资环境

目前国家对生物科技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国务院专门成立了“国家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促进产业化领导小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生物技术列为重点发展的前沿技术。参照国家规划,要因地制宜,及早编制我市中长期发展生物技术及产业规划,尽快制定优惠政策,出台对生物产业化项目和生物产品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增加预算内资金,增加相关基建资金,建立农业生物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重大农业生物项目建设,提供银行信贷支持,建立农业生物专项贷款,积极寻求资本市场的支持,充分利用投融资渠道,以多种形式解决农业生物产业发展资金问题。积极引导和鼓励一些中小企业实行联合、改组、改造,实现大投入、大扩张、大发展,培育出一批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市场开拓能力强、带动范围广的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

3加快构建技术支撑体系,提高科技创新研发能力

建立高水平的农业生物科技创新体系至关重要,建成一批具有一流水平的农业生物技术科研机构,重点加强技术开发研究,提高原始性创新能力。加快建立开发农业生物技术的公共平台,着力解决推动农业生物产业发展的重大共性技术和个性关键技术,整合、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水平的研发和管理队伍,使农业生物科技研发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要重点支持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生物技术的研发,逐步建立适应农业生物产业要求和符合农业生物科技创新规律的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创造出更多拥有自主专有的知识产权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生物技术培训范文第3篇

1.1生物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品种繁育格局

生物技术用于育种是一种快捷、有效的育种方法。通过引入特定的基因,可以改变农作物的品质,实现用更少的土地种植更多的作物。

1.1.1脱毒甘薯、马铃薯的大面积推广主要依托植物组培技术自21世纪90年代中期,我市引进植物组培技术,1997年在全省率先建成脱毒红薯原原种繁育基地,本世纪初我市普及了脱毒甘薯的种植,脱毒红芋配套技术及应用先后荣获市、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农业部三等奖,此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我市红芋单产提高30%,目前脱毒红芋年种植面积5.33万hm,在我市农作物中占据第5位。进入本世纪以来,脱毒马铃薯的推广应用面积逐年增大,我市太和县恒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是以马铃薯种苗脱毒、品种繁育、高产示范、推广应用为主的典型代表。恒进公司植物组培中心始建于1998年,现在有组培室400m,温室lOO00m,年产马铃薯试管苗400万株,生产微型薯1000万粒,年产甘薯试管苗2000株,产甘薯原种10万kg,产薄荷试管苗1万株。年产值460万元,利润70余万元。脱毒马铃薯微型薯销往河北、内蒙、河南、山东、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并在呼伦贝尔建有1333.33hm的现代化马铃薯原种场,马铃薯原种销往除海南、西藏、青海以外各省。恒进公司在太和建有46.67hm甘薯原种基地,甘薯种主要销往安徽、河南、江苏3省。近年在薄荷、中药材、花卉等方面正扩大开发植物组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1.1.2转基因抗虫棉大面积推广我国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独立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虫棉品种的国家,我市从上世纪末开始引进推广美国抗虫棉,本世纪初引进推广本国抗虫棉,目前全市抗虫棉比例超过80%,主要是国产抗虫棉品种。自2002年始,界首市农业部门与中棉所合作在新马集镇开展抗虫杂交棉制种,目前年制种面积在200hm以上,已影响辐射到临泉、太和以及河南省与界首相临的周边区域。

1.2生物技术在农药、肥料行业广泛应用

我国古代就已掌握不少以蜂治虫、以菌防病技术,但在2O世纪40年代化学有机农药出现后就被化学防治动植物病虫害取代,仅仅20a后,化学农药公害问题就日趋严重,由此催生出现代生物农药。我国现代生物农药的发展在20世纪7O一80年代仍较为缓慢,90年代开始加快发展,新世纪后发展更快。我市现代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略慢于全国平均水平,本世纪以来应用速度也不断加快,2010年我市生物农药使用量和防治面积分别比2000年增加了30%和56.1%,2010年全市推广生物农药70万t,占农药使用总量的7.3%,占病虫防治总面积的7.6%,主要是阿维菌素、井岗霉素、BT制剂等。20世纪50年代,我市同全国一样,在大豆、绿肥作物上广泛应用根际固氮菌,由于对作物增产作用有限,菌肥的生产与应用持续时问较短。60年代末70年代初又有所恢复,但持续时间仍然不长,随着工业化肥的大量应用,生物菌肥衰落的更快。80年代末又开始恢复,随着新产品的出现和国外生物技术的涌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受重视程度的提高,生物肥料出现快速发展,特别是进人新世纪后发展更快。由过去单纯的硅酸盐菌剂、土壤磷活化剂、根瘤菌剂、固氮菌剂等生物菌剂与营养元素(氮、磷、钾等元素,微量元素)、有机肥、抗生素等复合的复合生物肥转变。这种变化有利于实现生物肥与生物药的结合,增强肥料的多功能作用效果。我市生物肥料的生产量很小,基本上以生产生物有机肥为主,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生物肥料大多是引进外地产品,推广种类及施用方式主要有根瘤菌剂类蘸根接种或拌种、活体菌及微肥复合类叶面肥料用于叶面喷施,先是用于叶菜类作物,目前在粮食作物上也广泛应用。

1.3以生物腐熟为主的秸秆资源利用初见成效

我市农作物品种较多,农作物秸秆等物质资源丰富,据测算,每年农作物秸秆总产量为6O0多万t。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总体偏低,高附加值开发的很少。无序的焚烧和乱堆乱放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污染了环境,还影响了村容村貌。实现秸秆的生物利用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举措。

1.3.1大力推行秸秆腐熟还田技术

秸秆腐熟还田技术利用特定功能的微生物菌群的共同作用,使秸秆等有机物料中的有机成分快速腐解和腐烂,使之转变成可供作物吸收利用的肥料,大大缩短秸秆及需经堆沤发酵腐熟的禽蓄粪便、饼肥等有机物的堆沤时间,起到杀灭病原菌、虫卵和草籽,减少臭味的作用,加快了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的推广速度。秸秆腐熟剂中的有益微生物以秸秆为载体大量繁殖,产生大量群体和分泌物,形成优势菌群,达到改善土壤活性,抑制有害病原菌的生长,促进根际有益微生物的活动。利用腐熟剂处理秸秆还田,能提高土壤氮磷钾等养分含量,提升耕地有机质含量。微生物在分解秸秆时,可产生多种有机酸,有机酸对土壤矿质成分有一定的溶解能力,可活化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促进营养元素的有效化,减产作物缺素症的发生。腐熟剂的应用,可以消化农田秸秆、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避免秸秆焚烧、秸秆堆放、大中型养殖场畜禽粪便带来的环境污染,为充分利用农业宝贵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物质保障。同时,腐熟剂的应用,还可以减少化肥用量,节约生产成本,增强作物抗性,改善农产品品质,达到增产增收效果。

1.3.2依托沼气项目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产业

我市颍泉区、界首市、临泉县等引导农民积极申请建池,千方百计使用好,利用好沼气,彻底由原来的“要我建”变为“我要建”。同时本着“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实效”和“节约与开发并重”的能源方针,坚持以沼气为纽带,发展“猪(牛)——沼——果”,“猪(牛)——沼——菜(粮、鱼、庭院等)”,以开展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

2存在问题

2.1研发薄弱

目前我市缺乏以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为主的研发团队,仅有很少的几个单位极少数人员从事农业生物技术的研发,社会力量更是寥寥可数,科研成果也相应很少,如此薄弱的研发基础与农业大市极不相称。

2.2推广滞后

目前全市生物技术推广工作完全依靠政府或农技部门,不能形成推广合力,从事生物技术推广的人员是少之又少,要么是短期项目推广,要么是极小的社会小团体或个人的推广。由于推广力量较弱,各种技术推广就较为滞后,推广效果就大打折扣。

2.3投入偏少

我市由于财政困难,投入农业的资金本来就不多,投入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资金就更少。且投入方式以短期项目为主,项目完成,投入结束。近些年的发展主要靠社会力量的投入,与其他方面相比,社会资金投入也不大。

3发展对策

针对我市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方面压力越来越大的趋势,为了转变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我们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改变观念,加快建立健全科技服务创新体系建设,引导激励社会投资,注重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提高生物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巨大作用,又好又快地推动我市农业发展。

3.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宣传。营造社会人人支持氛围

利用一切手段开展与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相关的宣传工作,大造舆论,提升大家对生物技术的认识、了解程度,营造人人关心、人人支持的社会氛围。通过宣传,改变落后观念,树立现代生物技术是新世纪农业科技革命最为关键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某个部门或地方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系统整合和组织协调功能,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体制,实行党政齐抓、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才能真正促进生物技术的发展。

3.2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打造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优良投融资环境

目前国家对生物科技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国务院专门成立了“国家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促进产业化领导小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生物技术列为重点发展的前沿技术。参照国家规划,要因地制宜,及早编制我市中长期发展生物技术及产业规划,尽快制定优惠政策,出台对生物产业化项目和生物产品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增加预算内资金,增加相关基建资金,建立农业生物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重大农业生物项目建设,提供银行信贷支持,建立农业生物专项贷款,积极寻求资本市场的支持,充分利用投融资渠道,以多种形式解决农业生物产业发展资金问题。积极引导和鼓励一些中小企业实行联合、改组、改造,实现大投入、大扩张、大发展,培育出一批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市场开拓能力强、带动范围广的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

3.3加快构建技术支撑体系,提高科技创新研发能力

建立高水平的农业生物科技创新体系至关重要,建成一批具有一流水平的农业生物技术科研机构,重点加强技术开发研究,提高原始性创新能力。加快建立开发农业生物技术的公共平台,着力解决推动农业生物产业发展的重大共性技术和个性关键技术,整合、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水平的研发和管理队伍,使农业生物科技研发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要重点支持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生物技术的研发,逐步建立适应农业生物产业要求和符合农业生物科技创新规律的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创造出更多拥有自主专有的知识产权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生物技术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培养方向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对于一些由专科院校升格或多所高职院校合并而成的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在办学目标和办学定位上就不能照搬国内重点大学的培养模式,而应该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强化实践性、职业性教育,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近年来,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引导和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变,主要培养面向现代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实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目标。商洛学院作为陕西省省教育厅首批确定的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试点高校之一,大力探索和推进校企合作,突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仅是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促进改革、建设和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目的,以“能力为中心”,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努力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较高、适用面较宽、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

1开展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生物技术专业是商洛学院升本以来开设的新专业,因此,对于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无论是理论基础、知识结构方面,还是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近几年,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需要大量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但是,大多数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还达不到企业用人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只懂理论或只具备基本动手能力,却缺乏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倾向,学生实践创新意识淡薄等。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会和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第一感性知识,使理论密切联系实践,同时也训练学生各种操作方法和基本技能;与企业合作的实践教学有助于强化专业知识,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加强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与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能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技能,不断拓展校企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可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为生物技术专业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提供有效途径。因此,开展校企合作的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对于培养合格应用型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2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学校科学制定的培养目标和任务,着力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人才,而实践教学是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中关键的教学环节。因此,校企合作下的实践教学既注重教学质量,同时也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其具体的措施如下。2.1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是推行人才培养模式顺利运行的行动指南,贯穿于人才教育的各个环节,因此,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对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借鉴省内外同类高校经验的基础上,优化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邀请相关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有计划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基于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结合企业发展的需求,先后为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开设了《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动物学实验》《植物学实验》和《生物化学实验》等专业基础实验课程,还开设了《基因工程实验》《细胞工程实验》《蛋白质与酶工程实验》《发酵工程实验》和《生物技术综合大实验》等专业主干实验课,并通过《专业认知实习》《毕业综合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2.2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为了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校通过与生物技术、生物医药等相关的企业合作,开展各种类型的学科竞赛,比如“森弗杯”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同时,动员全体本专业学生积极申报“挑战杯”、“互联网+”商业大赛及省级、部级生物学科竞赛等。鼓励全体教师和学生,结合地方产业或相关企业科技需求,挖掘潜力项目,每年积极申报陕西省和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2.3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在强化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理论教学的同时,不断增加实践教学比例,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与陕西天士力植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生物医药企业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合作,与陕西标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等3家农药生产企业建立了实践教学和就业基地合作,还与陕西森弗制品有限公司、西安伊利泰普克饮品有限公司、西安顶益食品有限公司等8家生物制品企业建立参观与见习合作,每年安排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开展认知实习和综合实习等。2.4外引内培,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是各个高校的核心资源,而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为了更好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加快学校转型发展,自2015年以来,商洛学院通过开展“百名博士工程计划”等途径,大力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补充到教学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中,并且还通过校企联合开展应用研究,利用企业现金生产设备和技术,对教师进行技术培训,促进其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技术主管和资深工程师等参与本科生的培养方案修订和理论教学,担任本专业实践课程和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联合指导学生实践教学,完善整个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结构,优势互补,从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2.5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是应用技术型大学本科教育内涵的核心,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由教务处实践教学科专门负责制订合作教育的规划,协调资源配置,各二级学院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实践教学,并通过与企业建立协议、制订规范,不断加深校企合作,实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全程参与”。为此,学校先后颁布了《商洛学院实践教学管理规定》《商洛学院实践教学经费管理办法(试行)》《商洛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的全过程。2.6完善过程管理和评价机制实践教学包括了课程实验、专业课程设计、专业认知实习、毕业综合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许多环节,整个实践教学过程管理较为复杂,因此,学校成立教学评估中心和教学督导委员会,对各专业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和质量监控,同时建立合作企业对实践教学进行督查评价和机制反馈。学生在参与企业实践实习过程中,不仅接受带队指导教师的管理,更要遵守企业的规章管理制度,接受企业技术人员和外聘教师的指导和管理,并在实习结束后对每个学生进行考核打分,并给出鉴定意见,同时企业和学生也对全体指导教师进行打分,实现多项评价,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不断提升。

3结束语

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既能发挥学校理论知识较强的优势,又能充分利用企业先进设备和技术等各优势,根据社会与企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实现实践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是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最优模式,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商洛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本科学校,深入贯彻落实陕西省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学院、一流专业”的实施意见,认真吸取国内外高等教育最新发展成果,以全面实施本科教育,着力构建“稳基提质增速,创新驱动发展”新常态,争创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主要任务,坚持走内涵发展和转型发展之路。对于生物技术专业发展而言,校企合作下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但是目前的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仅处在合作的初级阶段,只有与企业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根据社会和企业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养,实现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才是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凸显教学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增加就业机会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顾永安.转型发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马纯艳,卜宁,李学军,等.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的构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4).

[3]陈裕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分析及改革——以新余学院为例[J].新余学院学报,2015,20(2).

[4]吴业卿,丁先锋,舒建洪,等.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2014,4(4).

生物技术培训范文第5篇

青岛市从1991年开始引进德国“双元制”(一元是学校,一元是企业)的办学模式,平度职教中心作为首批实施“双元制”办学模式的学校,目前实施“双元制”办学的专业已由1991年的3个增加到现在的16个,这些专业年招生能力也由288人增加到2500多人。用于学生实训的实习基地(企业)和联谊单位达到了近70家。莱西职业教育中心借鉴双元制教学模式,建立起了与专业配套的酒店、服装厂、汽训中心、实习餐厅、微机培训中心等12个实习基地,探索出了一条教学生产经营一体化的办学路子。莱西市的5所职业学校在食品加工、畜牧兽医、经济动物饲养、园林花卉、建筑装饰与水暖安装、布衣针织等专业加大了与企业、乡镇联合办学的步伐。原胶南市以加强校企合作、开展半工半读办学为突破口,建立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实训基地。城阳职业学校与诸多公司如必克箱包公司、变压器集团公司、安普连接器公司、达德印刷公司签订了联办协议。胶州职专与青岛精煅齿轮厂、东方铁塔公司、海尔、海信、海润、澳柯码、大洋等25个单位联合办学。联合办学、定向合作培养既有利于学校专业贴近市场,又可以将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充实到教学一线,使学生一出校门就能上岗,企业也得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先遴选人才,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局面。

二、合理设置专业凸显职业教育特色

一方面是围绕市场设专业。近年来,一些职业学校围绕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如胶南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设高职与就业并举的电子商务、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应用技术、工艺美术、幼儿教育、服装设计与制作、数控技术、车辆驾驶与维修、焊接工艺船舶)、军警、女警、商务韩语等专业,就业安置率一直保持100%;莱西市职业中专形成了食品加工、经济园艺、畜牧兽医、计算机、工业与民用建筑、经济贸易、文秘与幼师、机电一体化八大类的18个专业,先后为九联集团、万福集团、雀巢公司、海尔集团、大水公司、宏远房地产公司、莱西市建筑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培养了大量技术工人。城阳第二职业中专开设计算机、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电子电器等专业,形成了计算机和会计电算化2个骨干专业。城阳职业高中开设机电、财会、服装、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汽车驾驶与维修发展成为骨干专业。

黄岛区原胶南市、职教中心重点建设数控机械加工、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信息技术、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化工和现代服务业等六大实训基地,开设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汽车制造与维修、船舶制造与维修、物流管理、休闲体育与管理、家政与社区服务、文化艺术等20多个专业。由于紧贴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是学校的特色、骨干专业逐渐形成。平度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开设机电、建筑、财会、服装、信息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农牧技术工程、果树栽培与果品加工、旅游服务、畜牧兽医等29个专业。其中,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果树栽培与果品加工等7个专业被评为青岛市骨干专业;机电技术应用和农牧技术工程专业被确定为山东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生物技术应用专业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先后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立为全国重点建设实训基地。

平度市职业教育中心崔召校区共设置5个涉农专业。该校投入690万建成的6900多平方米的生物技术实训基地,包括奶制品、肉制品加工、面点、果品加工等共6个车间,配备了肉制品加工和奶制品加工设备等共120多套。该项目的建成,大大改善了学校校内实训的设施和教学条件,满足了专业实训需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和教学质量,实现了预期教学目标和办学效益。平度市职业教育中心崔召校区还建有2080平方米的数控实训车间,设有编程室、仿真室等共8个实训教学室和教学区,大型实训加工设备达64台套。黄岛区原胶南市、职教中心的机电技术、计算机应用、数控技术是山东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车工是山东省重点建设专业,机电技术等4个专业是青岛市骨干专业。其他区市的职业学校基本都有自己的特色专业或骨干专业。

三、开展培训,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三农”

农村职业学校立足于人才、技术和设备优势,以加快实用技术人才培养、积极推广科技项目、搞好实用技术培训为主线,探讨实施了多种有效的服务形式,使学校成为社会一线急需人才的培养基地、带动农业产业开发的示范基地和推广实用科技的辐射基地。平度市针对不同的用人单位的需求,对当地农民和外来务工者分别培训了电焊工、电子操作工、计算机操作员、保育员、屠宰工、林果、蔬菜加工等工种。平度职业教育中心为促进当地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学校依托畜牧教学养殖实验场,积极组织养殖场专业教师为青岛市农牧专业教师和平度市各镇的畜牧兽医站站长及全市重点养殖专业户,举办了奶牛饲养技术和良种猪养殖技术专题讲座,全市超过80%的奶牛养殖业、生猪养殖人员接受过该校的专业培训,培训人员达3000余人次,在全市掀起了一股养殖的热潮。在该校的带动下,平度市奶牛养殖由1998年的30多头发展到现在的10000余头,生猪养殖成为胶东半岛重要养殖基地,成为青岛市养殖业中异军突起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对当地农民积极引导,仅青贮饲料加工一项,就为当地农民每亩玉米增收150—200元。为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精加工和资源增值转换,学校利用果品加工车间、奶制品加工和肉类食品加工车间,积极开展面向果品、奶制品、肉制品加工企业提供技术培训服务,进行技术指导。在该校果品加工培训中心的示范带动下,平度全市果品加工企业由1998年前的3家发展到现在的65家,酿造工艺不断提升,品质逐年提高;奶制品和肉制品的品种不断升级,质量不断提高。同时,平度职业教育中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搞好良种繁育、推广。依托实验实习园地,积极搞好优质作物良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繁育推广作物、蔬菜良种60多个,达190余万公斤。学校先后承担上级科研项目270余项,获部级奖11项,省市级奖59项,完成科研论文280余篇。其中“卫星搭栽番茄种子实验”获全国生物百项活动金奖。学校先后被评为青岛市“科技兴农先进学校”“1321科技兴农工程先进学校”“青年科技星火工程培训示范基地”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