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护理知识

儿童护理知识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儿童护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儿童护理知识

儿童护理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母婴同室;产妇;新生儿;并发症;护理质量

母婴同室是当代产科常见的护理方案,指足月儿或1500g以上的早产儿在产出后与产妇24h共处一个房间,由产妇亲自照顾新生儿的饮食起居[1]。在住院期间母子共同生活,医疗和其他操作每天分离不超过1h。据临床实践表明[2],新生儿在产出后,肢体上的抚触能使新生儿感到安全及愉悦,有助于刺激新生儿发育。除此之外,母婴同室能促进产妇尽快泌乳,减少阴道出血,促进产后恢复[3]。本研究对本院产科于2010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顺产产妇进行对照研究,旨在进一步研究母婴同室护理对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护理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产科2010年9月~2012年8月收治的42例顺产产妇,设为对照组,年龄为22~35岁,平均年龄为(26.4±3.1)岁,孕周36~40周,平均(39.3±0.5)周,新生儿体重2150~3800g,平均(3120.9±480.1)g,其中男婴22例,女婴20例;选取我院产科于2012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46例顺产产妇,设为研究组,年龄为20~37岁,平均年龄为(25.1±2.8)岁,孕周37~41周,平均(38.8±0.7)周,新生儿体重2200~3750g,平均(3200.2±510.7)g,其中男婴23,女婴23例。纳入标准:产妇无精神病史;无任何重大躯体性疾病;产妇及其家属均知悉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2组产妇在年龄、孕周、新生儿体重及性别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本组产妇在分娩后,护理人员在确认产妇及新生儿各项生命体征均正常的情况下,将产妇送往病房休息,同时将新生儿送往育婴室。在新生儿需要喂养时,将新生儿交与产妇予以母乳喂养。12h后进行第一次喂奶,随后每隔4h喂奶一次。

1.2.2研究组

新生儿产后30min内,清理其呼吸道,擦干其头部和身体血迹、羊水,剪短脐带后将新生儿裸体置于产妇胸部,引导婴儿的嘴触碰乳头,帮助婴儿吸吮母乳。护理人员应称赞产妇在分娩时的表现,并表扬新生儿的可爱,激发产妇初为人母的喜悦感。鼓励产妇通过亲吻、抚摸等肢体接触刺激新生儿的感官反应,增加新生儿对外部刺激的印象。经过分娩处理后,将新生儿置于母亲身旁,让母子进行共处一室。护理人员应对产妇开展健康宣教,指导产妇护理新生儿的要点、重要性及注意事项。护理人员应从旁协助产妇进行更换尿布、喂养、脐部护理等日常护理。值得注意的是,护理人员应提醒产妇每2小时母乳喂养一次,并在喂养的同时给予语言的刺激,以柔和的目光与新生儿进行交流,激发新生儿对外部刺激的主动反应。

1.2.3观察指标

①记录并比较2组产妇产后出血、产褥病及乳腺感染并发症发生状况。②记录并比较新生儿哭闹次数、上呼吸道感染、皮炎及腹泻发生率。

1.2.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22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3讨论

3.1分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行为,而在分娩后产妇需具备照顾新生儿的知识储备能力,使自身能尽快进入母性角色,以此满足其初为人母的愉悦与满足感。传统的产科护理方案强化了产妇的患者角色,新生儿喂养、更换尿布、沐浴等护理工作都由护理人员完成,这不利于产妇分娩后的角色转换。母婴同室护理强调由母亲作为主导角色,而护理人员从旁协助产妇完成新生儿的护理工作。母婴同室作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方式,强调将新生儿与产妇视为同组个体,激发了产妇的早期母爱,通过感官刺激与抚慰等方法帮助建立母子之间的感情,激发新生儿吮吸、拥抱等本能反应,从而达到刺激新生儿生长发育的目的[4]。

3.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后出血为2.2%、产褥病2.2%,乳腺感染2.2%,对照组产后出血7.1%、产褥病7.1%、乳腺感染11.9%,研究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这主要得益于母婴同室过程中护士鼓励产妇及早哺乳,新生儿的吮吸作用将刺激产妇催产素分泌,有助于子宫收缩与恶露的尽早排除[5],预防乳腺感染、产褥病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产妇身体恢复。产妇产后子宫受创,乳腺分泌物多,极易产生感染,而及早促进产妇泌乳则有利于子宫收缩与恶露的排除,进而降低产后出血、乳腺感染、产褥病并发症的发生。

3.3从2组新生儿各项观察指标可知,研究组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概率为2.2%、皮炎2.2%、腹泻2.2%,对照组上呼吸感染的概率为7.1%、皮炎9.5%、腹泻7.1%,研究组的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因为母乳是新生儿最安全及营养结构最为合理的食物,能增强新生儿机体抗病能力,从而降低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指导产妇开展肢体抚摸、亲吻等行为能使新生儿获取安全感,有助于减少哭闹频率与次数。值得注意的是,产妇缺少有关新生儿护理的知识,极易出现认知偏差,在护理新生儿的过程中可引发潜在风险事件。因此,在母婴同室护理中,护理人员的健康宣教作用起着引导作用,应科学、合理地帮助产妇构建新生儿护理知识体系,并促使产妇认识并发症的诱因以及新生儿照护中的预防举措、注意事项,以最大限度降低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6]。

4小结

母婴同室护理能帮助产妇构建新生儿照护的知识体系及实践技能,可有效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值得在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周荣娟.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86~87.

2万九菊,熊怡,王迎春,等.健康指导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4):56~57.

3华骅,沈国英.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问题分析及临床护理路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8):49~50.

4邵海珍.健康教育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77~78.

5徐海宁,李敏香,林望,等.健康教育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4,14(12):1973~1975.

儿童护理知识范文第2篇

分析现执行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的定位,这章学时比例小,理论知识大多以熟悉、了解为主;实践学时比例少,学生操作技能薄弱,这就弱化了本章在整个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健康儿童保健”是每个孩子从出生到青春期都要遇到的普遍性问题,而“疾病儿童护理”是个别孩子遇到的特殊性问题。目前学生的学习重点大多偏向于各类疾病儿童护理、住院儿童护理等,即特殊性,忽略健康儿童保健护理的重要性,即普遍性。

二、“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分析

1.儿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儿科护理与成人护理相比,其护理内容复杂、工作紧迫、护患关系特殊。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对孩子的健康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结合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及人们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儿科护理工作者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护理学生更好地掌握对健康儿童日常护理与营养保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各年龄期儿童保健护理的重要性新生儿期护理的重要性:表现在对新生儿的喂养、保暖、指导家长护理新生儿的眼、鼻、口、耳、脐、臀等方法,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连接。婴儿期护理的重要性:婴儿生长迅速,但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易出现消化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疾病,此时的日常护理尤为重要。幼儿期护理的重要性:幼儿的行走和语言能力逐渐增强,但危险识别能力差,易发生意外伤害;免疫功能不健全,依然易感染疾病;大小便的训练、睡眠时间的养成护理等极其重要。学龄期护理的重要性: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迅速,对其饮食营养搭配、生活自理能力、体格锻炼、团体意识、品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极其重要。青春期护理的重要性:这个时期是人生的过渡期,体格成长迅速,要注意儿童的营养、认知、心理、行为等的养成,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此外,加强青春期生理卫生等也尤为重要。

3.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实用性一是做好儿童保健能够提高我国儿童综合素质。用所学的儿童保健知识指导家长科学地对孩子实施日常保健护理,锻炼孩子体格,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二是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广的前景。针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岗位和我国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压力,在校期间学好儿童保健护理,除了可以在相关医疗单位寻求就业岗位之外,还可以开设婴儿保健馆、儿童保健知识培训班、儿童健身馆、儿童营养师、考取孕婴证,等等。这就为学生开辟了更广阔的就业渠道,提高了就业率。

三、“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中定位的几点建议

1.加大“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学时比例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对孩子的健康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更多家长重视儿童的日常保健预防护理。但根据对儿童家庭访视结果显示,大多数家庭家长对于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和保健知识还很缺乏,这就要求儿科护士在校期间能够掌握更多更好的儿童保健知识,指导和提高家长对孩子的保健预防意识,这样就能够减少或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我国儿童的身体综合素质。2.提高学生“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实践技能操作能力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以达到高职医学教育“三基”“五性”的基本要求。应把“应用型”、“专业型”、“能力型”作为《儿科护理》实验教学目标改革的突破口,制定可行性、实效性的教学目标;设置合理的实验课程结构,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课时分配少的弊端,构建新的实验课程结构。例如多增加婴儿抚触、婴儿被动体操、幼儿体操、预防接种的方法和技巧练习,提高在校生儿童保健的操作水平。

儿童护理知识范文第3篇

1.儿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儿科护理与成人护理相比,其护理内容复杂、工作紧迫、护患关系特殊。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对孩子的健康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结合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及人们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儿科护理工作者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护理学生更好地掌握对健康儿童日常护理与营养保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各年龄期儿童保健护理的重要性新生儿期护理的重要性:表现在对新生儿的喂养、保暖、指导家长护理新生儿的眼、鼻、口、耳、脐、臀等方法,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连接。婴儿期护理的重要性:婴儿生长迅速,但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易出现消化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疾病,此时的日常护理尤为重要。幼儿期护理的重要性:幼儿的行走和语言能力逐渐增强,但危险识别能力差,易发生意外伤害;免疫功能不健全,依然易感染疾病;大小便的训练、睡眠时间的养成护理等极其重要。学龄期护理的重要性: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迅速,对其饮食营养搭配、生活自理能力、体格锻炼、团体意识、品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极其重要。青春期护理的重要性:这个时期是人生的过渡期,体格成长迅速,要注意儿童的营养、认知、心理、行为等的养成,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此外,加强青春期生理卫生等也尤为重要。

3.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实用性一是做好儿童保健能够提高我国儿童综合素质。用所学的儿童保健知识指导家长科学地对孩子实施日常保健护理,锻炼孩子体格,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二是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广的前景。针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岗位和我国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压力,在校期间学好儿童保健护理,除了可以在相关医疗单位寻求就业岗位之外,还可以开设婴儿保健馆、儿童保健知识培训班、儿童健身馆、儿童营养师、考取孕婴证,等等。这就为学生开辟了更广阔的就业渠道,提高了就业率。

二、“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中定位的几点建议

1.加大“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学时比例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对孩子的健康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更多家长重视儿童的日常保健预防护理。但根据对儿童家庭访视结果显示,大多数家庭家长对于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和保健知识还很缺乏,这就要求儿科护士在校期间能够掌握更多更好的儿童保健知识,指导和提高家长对孩子的保健预防意识,这样就能够减少或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我国儿童的身体综合素质。

2.提高学生“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实践技能操作能力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以达到高职医学教育“三基”“五性”的基本要求。应把“应用型”、“专业型”、“能力型”作为《儿科护理》实验教学目标改革的突破口,制定可行性、实效性的教学目标;设置合理的实验课程结构,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课时分配少的弊端,构建新的实验课程结构。例如多增加婴儿抚触、婴儿被动体操、幼儿体操、预防接种的方法和技巧练习,提高在校生儿童保健的操作水平。

儿童护理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哮喘患儿;管理;护理;综述

1国外对哮喘患儿进行疾病护理管理的现况

查阅近两年国外与哮喘患儿疾病护理管理相关的文献发现,哮喘患儿自我管理是所有方法的一个基础点,几乎所有涉及的调查研究里面都离不开自我管理[1,2,4,8,9]。自我管理是指教育儿童让其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哮喘症状,从而预防未来疾病恶化的一种方法。自我管理被视为哮喘治疗和护理的基石。其主要从3个方面采取措施:增加哮喘自我管理知识;提高自我管理技能;改善自我管理行为和实践。从而改善哮喘疾病的控制状况。在自我管理的基础上,还有一些新颖的值得参考的疾病护理管理策略,介绍如下。

1.1基于移动技术的互联

ANDREWS[8]等通过对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进行质性研究的调查显示:尽早和哮喘患儿父母接触,提高制定干预措施的机会能在疾病护理管理的早期获得不错的合作效果。其具体内容为,在电子信息可以送达的前提下,保证至少每月通过短信或电话以及有与患儿疾病相匹配的APP进行双向通信,而且所有的哮喘父母都有智能手机并且每天都要使用。哮喘患儿的父母通过移动技术和医疗工作者进行沟通,及时反馈的信息用于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用于改善哮喘高危期患儿的护理,包括从医院到家庭的过渡。调查结果指出,患儿父母更愿意及时和医务人员通过移动技术取得疾病管理联系。

1.2ICanCope

(ICC)这是一种由MARSLAND[2]等制定的控制干预措施,地点基于学校,其涉及6个50分钟的个人教育指导和一份儿童工作手册,其中包含的哮喘疾病示例以及练习实践指导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每个课程包括15min的心理教育、15min的相关游戏/活动、15min的放松训练以及5min的家庭作业分配和复习。内容侧重于哮喘的病理生理;压力对身体的生物学影响;思想、情感、行为和哮喘之间的关系;疾病应对技能;生物反馈放松技术的培训(包括引导图像、渐进性肌肉放松、膈肌呼吸和基于正念的身体意识技术)。在整个干预过程中,治疗师和孩子共同努力解决孩子面临的具体挑战。对于参与者,每次可以获得奖励“硬币”,其可以通过积累的多少来换取对应的奖品。参与ICC的患儿家长会收到参与项目的概述,相关家庭作业的解释以及讨论问题的示例,以促进其与子女的对话。家长在每次教育指导后会接到研究人员的电话和短信,用以审查孩子的疾病护理管理进展,并加强孩子的参与度。研究结果指出,基于学校的干预措施对改善患儿心理功能,睡眠质量和身体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有显著效果。

1.3哮喘训练营

哮喘营地是一种包括哮喘疾病教育、身体锻炼活动、社交活动、临床监测等内容的为期一天到几天不等的集体户外活动。它是已被证明可有效加强哮喘教育和教学自我管理技能的有效方法。MALLETT[9]等通过对34名,被诊断为患有哮喘,年龄介于815岁的儿童在CampWheezeAway营地进行为期4晚5天的干预调查。营地项目内容包括关于哮喘的生理学、诱发因素,使用药物,在危险期间应该做什么的日常教育课程,以及如何正确使用间隔装置和峰流速仪。除了每日哮喘教育外,还允许儿童通过游泳、钓鱼、攀岩等活动尽可能的让其享受正常的露营活动。当然参加营地活动的标准是建立在对哮喘评估严重程度的基础上,营地活动由注册护士、呼吸治疗师,儿童生活专家和肺病专家监督开展。营地短期的教育干预结果显示出,其对哮喘控制评分和哮喘知识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1.4“我正在学习与哮喘一起生活”

哮喘管理教育书计划ESRA[4]等通过采用基于德尔菲法制作哮喘管理教育书的方法对60例患儿进行为时40~50min的交互式教育。其目的是让患儿掌握书籍包含的内容,让患儿当即演示,并及时有效的指正错误之处,掌握有效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书籍内容囊括:哮喘的定义,哮喘的病理生理学,哮喘发作的特征和哮喘发作期间应采取的行动,引发哮喘发作的因素,控制哮喘的诱因,防止哮喘发作,最常见的哮喘药物,如何使用吸入器,正确使用用于治疗的设备,哮喘患儿的穿着,运动方式,洗澡方法等一般护理相关事项。在干预2个月后,患儿的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水平显著提高。综上所述,哮喘患儿疾病管理的有效策略包括与哮喘疾病相关的专业人员,在哮喘还未发生的时间点,选择儿童长时间停留的地方,让孩子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疾病控制的所有知识,让哮喘得到有效控制。从而让患儿能和“哮喘”友好愉快的相处,与其一起正常生活。

2国内哮喘患儿疾病护理管理现况

国内针对哮喘患儿的疾病护理管理,多数都是基于优秀护理理念和模式的基础上,采用适合当地临床情景的疾病护理方法,进行疾病干预管理。近两年常见的有奥马哈系统、延续性护理、医院-社区-家庭联合健康教育、PDCA、家庭教育-环境改良-功能干预、家庭协作护理干预、舒适护理、精细化护理、全程护理、儿童互助健康教育护理、以家庭为中心、自我管理等理念与模式进行疾病护理管理的方法,均取得了良好的干预效果,患儿在生活质量、疾病控制、经济成本控制、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等方面都获得了显著性的改善。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2.1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护理模式

冯冬梅[10]等通过采用奥马哈系统构建了新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她从奥马哈系统的问题分类系统、干预系统和效果评价系统3方面进行理论构建。问题分类系统方面,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和健康行为等问题着手,针对哮喘患儿的疾病特点进行护理。干预系统方面,囊括了环境、社会、心理、生理、健康相关行为等领域全方位的内容。效果评价系统方面,包含了认知、行为、状况3方面的评价。奥马哈系统在针对患儿疾病管理方面,有理论框架优势,能从整体上对疾病进行考虑。

2.2个体化延伸护理模式

赵宝春[11]等采用个体化延伸护理模式对哮喘患儿进行康复管理。具体内容包括:(1)组建包括专科医生和儿科护士的延伸护理工作组。(2)出院前根据患儿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康复护理管理计划。(3)运用浅显易懂的方式编制哮喘患儿家庭护理手册,发放给患儿及家属。(4)定期微信、电话随访。⑤组建网络联系平台,及时传递并回答患儿及家长所需了解内容。

2.3医院-社区-家庭联合健康教育

它是一种基于三级预防理念的,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的,是结合新医改方案和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充分利用和整合综合医院资源,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提高哮喘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以及管理水平,提供信息共享、培训、咨询和健康管理的模式[12]。徐红等通过采用医院联合社区、家庭进行健康教育的方式对哮喘患儿进行护理管理[13]。具体内容包括3方面:(1)组建医院健康教育护理团队,根据患儿的病情评估制定疾病管理计划。(2)和患儿所在社区医疗组织进行对接,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3)选取最适宜的家庭健康护理员,一般为家庭中最有胜任力资格的家长,对其进行培训,帮助患儿进行哮喘管理并能及时和社区、医院进行病情反馈。

2.4家庭教育-环境改良-功能干预

李倩男[14]和方梅英[15]等运用家庭教育、环境改良和功能干预的方式对哮喘患儿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具体模式内容为:(1)家庭教育。通过网络平台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哮喘疾病相关知识教育,及时了解患儿病情变化和依从状态,增加患儿对疾病的自我管理。(2)环境改良。杜绝一切能引起哮喘发作的环境源,做好外出防护措施,环境条件不宜时不外出,可以外出时需戴口罩和随身携带疾病用药。(3)功能干预。促进患儿、家长和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杜绝患儿的一切不良行为,教会患儿家属疾病应急处理措施、雾化操作方法,按时复诊。

2.5PDCA护理管理

李倩男[16]等通过运用品管圈对哮喘患儿进行疾病护理管理,具体内容包括以下4部分:(1)计划方面,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制定符合患者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案。(2)实施部分,协助医生进行疾病的相关检查和治疗并对其和家长讲解治疗所需了解的知识,掌握疾病治疗的方法、注意事项、健康管理内容,做好随访。(3)检查部分,评估整个干预方案的执行状态,进行分析总结。(4)处理部分,针对存在问题采取具体的解决措施,对成功的部分进行标准化处理,并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过程。

2.6家庭协作护理干预

刘莉娜[17]等通过采取患儿、家属、专科护士进行互动和实操的方式对哮喘患儿进行护理管理,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两点:(1)专科护士在适宜的环境下对家属所知晓的疾病知识进行询问,了解其所掌握的知识后,补充完善其理论体系。突出理论重点,结合技能实践操作对家属进行培训,培训时间30min以内,并对其进行查漏补缺,知识点强化。(2)在家属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后,护士、患儿一起参与童趣化情景演练,掌握疾病所需知识,扮演时间15min以内,1天一次。

2.7舒适护理

舒适护理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种人性化护理模式。其目的是减轻患者的不适,使患者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保持愉快和舒适,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钱讴晶[18]等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对哮喘患儿进行护理管理,其具体内容包含:(1)心理护理的舒适性,针对患儿情绪变化通过运用患儿感兴趣的东西去改善其心绪,和患儿家属沟通讲解疾病知识和治疗注意事项,提前做好沟通,让患儿及家属能有准备接受治疗。(2)生理护理的舒适性,为患儿提供适宜疾病康复的养病环境,教会患儿正确的雾化方式及呼吸方法,对患儿进行有效的叩背和排痰。(3)社会护理的舒适性,动员患儿的家属、朋友等社会支持系统,并提供患儿所需的学习玩耍物品,让患儿能感受到自己被关爱的情感状态。

2.8精细化护理模式

精细化护理模式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护理管理技术,主要是指运用标准化、系统化、程序化等手段,保证护理工作各个环节的协调、持续、高效运行,以保证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袁红[19]等在针对哮喘患儿的操作内容具体如下:(1)心理护理,为患儿营造适宜治疗的病房,对待患儿温柔可亲,最终目的是让患儿能愉快顺从的接受治疗和护理。(2)健康教育,告知家长哮喘应急措施、咳痰、深呼吸等疾病治疗所需知识。(3)详细讲解雾化治疗注意事项。

2.9全程护理模式

这是一种集心理、行为、社会医学为一体的护理模式。姜建华[20]等对哮喘患儿进行了全程护理模式干预,具体内容包括:(1)行为方面让患儿及其家属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完成雾化治疗操作,并掌握哮喘、雾化治疗要点知识。(2)根据患儿的疾病状况制作试听训练计划,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的一切知识并播放视听资料,示范腹式缩唇呼吸等。(3)依据患儿哮喘改善状况,与视听训练相结合,进行氧疗(12L/min,<0.5h单次)、用药相互结合治疗。

2.10儿童互助健康教育护理模式

儿童互助(childtochild,CTC)模式它是一种通过相互分享、学习和合作来提高儿童健康管理能力的教育模式。目前,该模式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哈海霞[21]等在哮喘患儿中运用,具体内容包括:(1)案例PPT教育,讲解康复故事,时间1015min。(2)患儿在专业教育者的指导下,完成哮喘疾病模拟游戏演练,并发放奖励物品。(3)演练结束后,组织患儿进行经验交流分享,过程中有监护人的陪同,干预时长半年并将活动录制发放给未参与的患儿,进行学习交流。

2.11以家庭为中心护理

以家庭为中心(Family-CenteredCare,FCC)的护理,通过家庭和专业人员之间的合作关系促进儿童健康,这种关系尊重合作关系中每个人的力量、文化、传统和长处,并作为提高服务质量的实践标准[22]。方秀春[23]等在运用的过程中,通过成立以家庭为中心的工作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科主任、高年资护士,由小组在循证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对象制定护理方案,建立资料档案;疾病和FCC观念方面的健康宣教,向家长讲解FCC理念,由专职护士指导家长和患儿治疗要点、监测注意事项、疾病记录,评估知识掌握情况,根据家庭共性划分小组进行团体健康教育;延续性教育,利用电话、网络工具、社区随访以及建立疾病俱乐部等方式,进行哮喘患儿疾病的指导教育和疾病监测管控。这3方面进行护理工作的开展。

2.12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的定义一直没有明确,但是共性是,自我管理是帮助患者学习和管理他们的疾病,改善他们的健康,并减少疾病对他们的社会活动的影响,情感和人际关系,强调患者关注的问题。广红玲[24]等在哮喘儿童中通过采取成立工作小组,成员包括科主任以及具有5年专科工作经验的护士组成,并通过培训考核;干预方式及内容,采取个体化针对性指导,通过上门随访、电话随访,定期定时进行疾病教育。具体内容为哮喘疾病发展现况、治疗策略、家庭和患儿在疾病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实践操作、管理策略、控制状况等内容。综上所述,我国目前在哮喘患儿疾病护理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理论框架知识作为行动指南,并根据医院、社区、家庭、患儿等现实具体状况采取疾病控制管理。在地点、人员等联结和过渡方面充分利用已有条件,结合网络、科技技术等手段进行疾病知识的传递,从而获取防范于未然的哮喘管理效果。

3小结

儿童护理知识范文第5篇

情境教学主要指在进行教学时,教师有目标地建立或是引入具备一定情绪色彩与以形象作为主体以及生动详细的情境,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给学生相应的态度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教材。同时让学生的心理机能可以获得充分发展的新型教学方式。在儿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建立疾病情景,不仅可以活跃教学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挖掘学生大脑潜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拓展学生思索问题的空间,并且对教学课堂结构进行了优化。情境反思学习方法可以突出重点,利于学生解决难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堂容量,提升课堂效率,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丰富与活跃起来,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情感具备驱动与催化作用。学生在快乐的情感环境下,心智会更为敏捷与更有成效。在儿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各式各样的教学媒体,对儿童正常发育期间的特点实行再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在充满乐趣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不再将学习作为一种负担,而是将其作为一种乐趣体验。另外,视频能够展现儿童的抬头与挺胸以及翻身和坐立等相关动作的发育过程,而学生在观看儿童可爱的动作时感觉非常有趣,这样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情境下总结出儿童成长的规律。

2情境反思学习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1建立疾病情境,增强理解能力儿科护理学概念比较抽象,使学生难以对疾病症状有正确理解。运用传统教学方式,导致理论与实践完全脱节,培养出的人才总是高分低能。建立症状情境,可以再现疾病使学生记得更加深刻理解更为透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多媒体课件能够左边运用文字表述,右边插入疾病相关症状的图片或是疾病录像。比如说X型腿与Y型腿以及鸡胸和漏斗胸等相关视频录像;还有异食癖患儿与蹲踞以及红臀的表现和处理等相关视频录像,可以使学生一看就能明白与了解,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建立相对逼真的疾病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仿佛身临其境的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将儿科护理学中深奥与抽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多媒体中,可以有效地展现胎儿血液循环相关途径与先天性心脏病具体结构,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理论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论知识的印象。

2.2建立实验情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将书本与临床情境相结合,并且在生动情境中,让学生学会对儿童进行健康评估的能力。

(1)模拟病房练习,在教室进行讲解之后,学生要进行儿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分组训练,教师一边巡视一边示范。在结束前要让学生进行教学反思,而教师要对所有的学生进行评价与总结。在护理技术操作训练期间,一定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比如要求学生动作轻柔与关爱小儿。

(2)角色扮演与练习,在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扮演病儿家属与护士角色。主要扮演病儿家属成员陈述病儿的主要痛苦和症状,而扮演护士人员要运用沟通与交流技巧,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护士以及患者进行交流,一定要教会病儿与家属对相关疾病的健康认知。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新,以儿科护理学理论知识作为基础进行大胆想象,想象实际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情况,语言表达方式越贴近生活越好,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想象潜力,加强学生体验,力争做到寓教于乐和寓乐于教,提升学生的综合护理能力以及知识表达能力。比如说在进行小儿肺炎护理教学过程中,因为小儿肺炎是儿童最为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在每个季节都会发生,其表现的症状为发热与咳嗽以及呼吸困难等。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在模拟病儿家属的过程中,可以深刻体会病儿的痛苦与家属的焦虑。而护士更应该关爱病人,最大程度上减轻病儿的痛苦与减小家属负担,要做生命的保护神与守护神,还要让学生扮演护士角色,使其充分体会到护士职业具备的角色内涵,从而在浓厚的兴趣中完成学生儿科护理学理论教学。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