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水利工程

生态水利工程范文精选

生态水利工程

生态水利工程范文第1篇

由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和“今日中国论坛”组委会共同主办的“水利工程生态影响”论坛会议,今天正式开幕了。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围绕“重视生态保护,使水利工程造福于人类”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交流,体现了大家对水利工作和生态问题的高度重视,表现了大家对“水利工程生态影响”这一热点问题的研究热情和浓厚兴趣。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水利部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向各位来宾、专家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对水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

水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由于特殊地理和气候条件,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除水害、兴水利,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领导人民进行了大规模水利建设,初步形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等水利工程体系,在抗御水旱灾害、保障经济社会安全、促进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护水土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能以仅占世界6%的可再生水资源和占世界不足10%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并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建设成就,水利功不可没。

水利工程在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往往对生态系统产生各种影响,有的甚至是持续而深远的影响。疏导河流、整治河道、筑坝壅水和大规模引水等,不仅会改变地形地貌,影响河流生态,也会带来征地移民等社会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态意识增强,水利水电开发规模扩大,引发了社会对水利工程生态影响问题的争论。特别是围绕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利弊得失,不少人提出了一些疑问和担忧。

水利工程的生态影响问题,实质上是人与自然关系在水利工作上的具体体现。从水利实际看,任何一项水利工程其本质都应该是生态工程,水利工程在改变自然的同时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保护生态是水利工作的应有之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认识和处理水利工程生态影响问题,要求水利工作者比以往、比任何人都更加重视生态与环境问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能源问题,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还必须抓紧兴建一大批水利水电工程。但同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水利工程的生态影响问题。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停止工程建设,停止发展步伐,也不能掩盖矛盾,留下隐患。水利工作者必须承担起水利建设与生态保护两副重担。

近年来,我们总结了历史上长期治水的经验教训,根据中央新时期治水方针,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要求,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治水中坚持按自然规律办事,在防止水对人的侵害的同时,特别注意防止人对水的侵害。在重视生活、生产用水的同时,注重生态用水。对生态问题严重的河流流域,采取节水、防污、调水等措施予以修复;有计划地进行湿地补水,保护湿地。通过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和科学调度,实现黄河不断流,太湖水质改善,塔里木河下游、黑河下游生态得到一定修复,白洋淀、向海等湿地恢复生机。在地下水超采区,采取封井、限采等措施,保护地下水。重视并充分发挥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保护生态系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初步成效使我们更加坚定了信心,明确了方向。在今后的水利工作中,我们将继续高度重视生态问题,把改善和修复生态作为水利工作的重要任务,保护河流的健康生命,认真对待和科学处理水利工程对生态的影响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妥善解决好工程建设中的移民问题,保障移民合法权益;完善项目咨询评估程序,认真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深入研究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等各个阶段都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积极探索水利工程有利于生态的调度和使用模式;等等。

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支持和配合。关注生态,是经济社会高度发展后人们思想认识的升华所带来的必然结果,社会对水利工程生态影响问题的关注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我们欢迎社会各界发扬科学精神,从不同角度提出关于水利工程生态影响的不同看法。我们相信:“理愈辩愈明”。“水利工程生态影响”论坛是“今日中国论坛”的主题论坛,“今日中国论坛”组委会为本次论坛的召开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与热忱。论坛的召开为有关决策者、执行者和专家、学者之间构筑了一个对话平台。我真诚地希望与会的各位专家和学者,就“水利工程生态影响”所涉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共同为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献计献策。

今天也是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五周年的日子。五年前的今天,为了适应水利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负责水利发展战略、水利政策经济法规等全局性、综合性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咨询,为水利改革与发展提供对策支撑。五年来,发展研究中心做了大量工作,出了一批质量比较高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各方面的充分肯定。成功举办这次论坛,是对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五周年的最好庆祝。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然界中,草木山水无言,却总能为我们阐述宽厚不争的“大道”,自古长江东逝,黄河奔流,其势丝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却总能以其川流不息激发我们的才思睿智。让我们携起手来,以科学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积极探索解决水利工程自身带来的生态问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生态水利工程范文第2篇

1.1水利工程对水体的影响

在水利工程中一个最大的影响主体就是水体。大型的水利工程修建后当地的水体分布发生了改变,这对当地的水体有着很大的影响。第一,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影响了地下水体的流动。在一个地区地下水的流动有着自己稳定的流动方向和流速,当一些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对当地地下水造成了来自水利工程中水体压力的影响,将会改变地下水体原有的流动方向和流动速度,这对当地的饮用水的取用是不利的,可能造成一些地区因此而缺水。第二,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变了地下水的补给方式。在一个地区地下水和河流水有着稳定的补给方式,这能对洪涝灾害的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些像水库这样的大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将改变原来地下和河水的补给关系,这将导致一些地区产生严重的洪涝灾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河流周边农业的发展。

1.2水利工程的建设将严重影响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

水利工程的建设最直接的影响是改变当地的水生生物生存环境。在一些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中改变了河流的流向、一些大型水库的修建改变了原来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并引入了一定的外来物种。这些都将对当地的水生生物造成严重的影响。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将导致一些原有的水生生物因为不能适应生存环境的改变而灭绝,而一些适应性较强的水生生物物种存活下来并大量繁殖。这种改变就导致当地稳定的食物链产生破坏,威胁当地生物的生存。另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建设还会对陆生生物产生影响。水利工程建设改变了当地水资源的分布,造成一些陆生生物的大量繁殖。一些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阻碍了生物的迁徙路线,造成一些陆生生物的直接灭绝。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将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导致生物间稳定的生态关系被破坏。

2、加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

为了解决水利工程建设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国家提出了生态水利工程。生态水利工程是一种在原有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之上,采用新的建设方法达到对生态环的保护。生态水利工程符合我国生态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1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目的是达到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利工程建设的和谐。我国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是在原有技术基础之上,采用更多的环保生态型技术和方案达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以在生态水利建设当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加强对水利工程所在地的河流生态系统的保护原则。在我国几乎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生态环境特点,在对河流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时候要根据具体的生态环境特点采用不同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从而更合理的对河流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第二,加强对整个水体系统的保护。一个地区的水体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整体,所以在水体保护当中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从而达到对水体的整体保护。第三,要加强对水利工程周边生物物种的保护。在水利工程建设当中要根据生物多样性原则,采用更为合理的方法对生物物种达到更好的保护,在各项工程开始建设之前要对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

3、生态水利工程的作用和价值

3.1加强生态工水利工程建设可以对河床岸坡进行更加有力的保护

生态水利工程的一个重点是生态和谐,在生态工程建设中采用更加生态的技术手段,对河床的岸坡进行更加合理的保护。同时生态水利工程采用更加先进的材料对河床进行加固,从而避免由河床岸坡的局部透水造成河流堤岸的溃堤。所以采用生态水利工程可以对河流坡岸有更好的保护。

3.2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可以保护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当中,水利工程的建设者对河流周边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整体全面的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的具体情况对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进行有效的技术改进。这样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利工程建设中可以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收。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多样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3.3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可以节约土地资源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在建设之前对水利工程的整体情况进行了有效的评估,所以采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可以减少水利工程的占地面积,增加土地的有效利用率。而且减少水利工程的占地面积可以减少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实现对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目的。

4、结束语

生态水利工程范文第3篇

1.水利工程建设对地质的影响在新型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如果施工单位技术不够硬,修建水利工程以后没有进行恰当的处理,就可能存在工程质量问题,该地区就有可能出现塌岸和地震等地质灾害。如果水体的压力过大,就会早知地壳应力急剧增加,对于比较大型的水利工程,由于出水量比较大,地壳的应力会更加大,从而可能会出发地震灾害,在水库蓄水以后,水库周围的环境的土地环境也会受到一定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在修建水利工程以后,会造成水库周围的环境浸没化。土壤中的通气状况会下降,空气也会减少,土壤中的微生物也就随着减少,从而导致土壤营养成分过少,直接影响到了农作物的生长。第二,水库周围的土壤还有可能出现沼泽化。随着水库水位的升高,水库周边的水位也会随着升高,当水库中的水溢出来以后,侵湿周围的土壤,使得土壤中植物的根系衰败。第三,会造成周围土壤出现盐碱化。当水库中的水位上升之后,就会渗透到土壤中,从而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在蒸发的过程中,地表水中的盐分主要集中在土壤上面,就会造成土壤盐碱化。

2.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会后影响到天然河流的水温,进而影响到河流的生态环境。首先,从水质上来说,水利工程建设直接影响到了水汽界面交互的速度、污染物的扩散能力,使得污染物的沉降作用不断增加,水体中重金属的沉降速度也会随之加快,水质中的重金属严重超标,进而影响到了水质的自净能力。其次,从水温上来说,在水利工程建设以后,水库因其的面积大、水体宽以及水流缓慢的特点,在受到太阳光的辐射以后,水温会逐渐的升高。当水库蓄满水以后,陆地对阳光的反射率大于水库水面对阳光的反射率,使得水库的水温不断的增高,影响河流下流鱼类的产卵,最终影响到渔业的发展。最后,水利工程建设还会影响到自然天气。在大型水利工程中,水库的面积是相当大的,会加大水汽的蒸发量,使得该地的原始气候得以改变,产生暴雨等天气,进而诱发各类泥石流灾害。

3.水利工程建设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在水利工程修建好以后,当水库蓄满水以后,就会溢出来,从而浸湿周围的土地,土地变得湿润以后,就会使得蚊虫不断增加,繁衍出各种细菌和病菌,这些病菌通过蚊虫会传染到人,从而造成周围的人出现伤寒、细菌性疾病。另外,水利工程建设好以后,会减慢水流速度,容易使得钉螺等有害水生物繁衍到水库,造成更多的环境问题。

二、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1.建立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之前,对水利工程周边的环境进行调查和检测,并对水利工程建设中和在水利工程建设以后有可能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估,在完成评估以后,还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拟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实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就是要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建设的结合。对于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的内容,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水利、生态环境以及经济。通过对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并结合水利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预算评估,对水利工程建设中又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起科学合理的方法措施应对。在进行综合的评估以后,就可以有效的解决水利工程建设选址问题,避免水利工程因为布局结构不合理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

2.做好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要做好树立工程施工阶段的环境,首先,在水利工程施工承包的合同里,就要限制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污染物,把施工中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其次,还要加强对施工阶段环境保护的监督和管理,对施工阶段的大气、噪音以及水质进行检测,如果有不合格的情况,就要及时的制止,对于污染物排放不达标准的,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污染物排放达标以后再让施工单位继续施工;再次,在施工人员施工的过中,还要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建立卫生防疫机构,防止疫病产生和传播。最后,在工程建设中,还要加强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在建设好以后,还要对破坏的植被进行修复。

3.实施生态补偿措施在水利工程建设以后,要做好生态补偿措施,以“谁破坏、谁来修”为原则。当前,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对当地的经济、生态都会造成重大的影响,如果在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后,单纯的依靠当地力量是很难维持生态发展平衡的。因此,实施生态补偿措施,可以有效的缓解水利工程建设给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总结

生态水利工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拟自然理念

0引言

水利工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具有重要影响。要真正落实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必先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减少扰动自然生态系统,同时对已经损伤的系统进行修复。拟自然理念的引入,使得人们在强调自然界的自我修复功能的同时,也注重人为修复,如制定河川治理工程措施、打造园林化景观,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拟自然生态修复理念的提出

1938年,德国Seifert针对河溪提出了近自然整治的理论。当前,我国河流整治理过程中仍应该遵循这条理念。该理论认为,在实现传统河流治理基本目标的基础上,人们实现完成近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设计能力,使得系统向原始自然状态近似回归。该理论强调,通过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相互互动,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环境互利共生的目标。近些年来,我国学者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河川生态修复观点———生态水工学理论,这是我国提出的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水利工程不仅仅要满足人类社会需求,同时也要满足水域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性需求,以保证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以上这些理念的提出,为相关人员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指明了河流生态修复的方向,对我国水利生态修复工程事业的长足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际工程中,就技术层面上实现生态修复这一目标仍需继续探讨和研究,并提出具体的技术指导和方法。也就是说,在工程中,我们除了要找到进行生态系统修复的原因,还要考虑制定生态修复具体措施及评估生态修复后的最终效果。为此,应从下面三个方面来思考这一问题。

1.1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需以防止对河流产生危害为基础

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栖息,是任何生态修复工程必先提供的保障。因此,对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修复,首先要避免人类和其他动物遭受河流可能产生的自然危害。自然能够自我修复,也能自我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是有限的,当它遭受到人为或者是自然灾害的破坏时,若超过了其自我修复的范畴,将产生与我们目标相悖的后果。因此,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才能保证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1.2模拟自然而非恢复自然

当自然生态系统遭受到破坏后,对生态的修复工程并不能使得系统恢复到原始状态,只能模拟成原来的状态。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原始生态系统”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是一个演替的过程。“未干扰的自然状态”只是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是模糊且不确定的,是生态修复过程中的参照系。除此之外,当河流生态系统被改变或被破坏后,如要恢复成原始状态,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水利生态修复工程,只能在被改变或者是被破坏的基础上进行修复,这种修复只能是不断朝着恢复自然的状态发展,是一种模拟自然的效果,无法达到恢复自然。

1.3在水利设计中引入生态理念

水利科学与生态科学,是生态修复中相互交融,相互共存的两个部分。在水利设计中引入生态理念,从生态学的原始意义来看,水利工程本质是生态工程。因为,它包含了人类在内的生命体及其物理与生态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系统科学,这是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甚至可以说,水利工程是保护生物繁衍生息的最基础的生态工程。这些年来,我国多个地区受天气灾害的影响。有的地方持续干旱,有的地方洪水泛滥,由于缺水或者水灾对生态系统及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水利工程的建设愈来愈受到政府和人们的重视。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修复是关键点之一。然而,在进行生态修复建设时,人们常否定水利防护工程的生态效应,而过于注重生物生存空间的异质性,主张加强硬件防护措施以抵抗洪水和冲刷,追求河流自然状态时的形态而忽视凸岸、丁坝效应,这样做的后果导致在水利建设的实际效果与生态效果之间,二者顾此失彼,失去平衡。过于强调水利工程的硬质化防护措施,或着片面追求生态效果,这样的观点和做法都需要相关人员慎重考虑。水利科学与生态科学并不矛盾,在做好硬质化防护设施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应该找到它们之间的平衡点,兼顾二者,这并非不可能。以绿化混凝土技术为例,它既有效解决了堤防工程,同时又没有危害环境,兼顾了“硬化”与“绿化”。

2拟自然理念的基本内容

在水利生态修复中,拟自然生态理念,可简要概括为以下几个部分:

2.1生态修复要以人为本

生态修复要以人为本,以人的需要为宗旨。生态修复以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来保障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时刻牢记生态修复以人为本而非以环境为本,不可主次倒置。但生态修复以人为本,并不意味着忽视我们的身边环境。人类经济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自然资源,相应的会影响自然环境。坚持生态修复以人为本,应兼顾河流生态系统,在保障社会发展与生态系统相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生态与环境机会成本的最小化而不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此来保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生态修复要以仿拟自然环境的有益效果为标准

在河流整治、水土流失等水利问题的治理过程中,水利生态修复的是否实现的标准不是原始状态恢复与否,而是仿拟仿拟自然环境的有益效果是否接近原始态环境,考量的是原生态系统的功能是否得以实现。原始生态环境恢复,这一目标过于理想化,于目前的情况而言,能实现的是对各种生物生存的自然条件较优、受人类活动影响少的环境进行仿拟,使之生态功能得以实现、达到近似理想状态的生态环境。

2.3生态修复要以仿拟自然环境的有益功能为手段

尽管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已经有了迈出了很大的一步,但不可否认人类对自然界仍然存在许多未知,对自然界的功能及规律的认知也存在局限性。当前,在生态修复上,我们只能根据目前已掌握的对自然界的认识,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进行主观能动的自然态环境仿拟,实现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利的功能作用。仿拟自然环境虽不能完全取代原始态自然环境的各项功能,我们仍要在不断探索运用自然环境,在更短时间内,更好地实现仿拟自然环境的有益功能。

3拟自然生态修复工程的基本要求

当我们运用拟自然生态修复的理念,需考虑以下几点要求。

3.1安全要求

在水利工程修复治理过程中,无论采用何种生态修复技术必先符合相关施工规范。在具体项目改造中,首先必须按照有关技术规范,遵循修复治理提出的各项原则;同时相关工作人员也要结合生态治理原则,对水利工程做出合理改造和整治,保证河流流态的稳定,能够抵抗一定重现频率的洪水;同时还要避免引入外侵物种,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为治理生态系统引入凤眼莲、豚草等国外品种,导致本土物种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的教训,我们必须谨记。

3.2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要求

自然界是一个包含多个子系统的整体,在生态水利修复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要求。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由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汇集在一起的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在生态系统中,各个要素通过能量的流动而紧密联系在一起,并非物理意义上的组成。因此,在河川生态修复工程的设计中,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充分考虑自然环境中的各个系统,如水文系统、生物系统和工程系统等。另外,在进行生态系统修复之前,相关人员应对需要修复的系统进行整体了解,充分掌握水利工程周围环境的生物,尽量向原生态自然环境的功能和作用靠拢。

3.3因地制宜要求

我国是一个地域广袤的国家,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各有不同。在水利生态修复工程设计中,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面对不同地区采用相应的措施,不可完全照搬。以河川生态系统修复为例,在中部,生态河流建设偏向园林亭台风格;在沿海地区,更加接近原生态风格;而在东北地区,生态河流建设修复技术还没被广泛接受,还需多加普及。因此在生态修复设计中,还应根据不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和公共决策水平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在改造中,充分考虑利用当地地理和社会条件,也以此来促进水利设计耐用性的不断增强因地制宜地确定方案,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拟自然理念。

4结论

水利生态系统修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予以完善。水利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不仅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也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水利生态修复工程中的拟自然理念,运用到水利工程中不仅能促进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生态修复的相关人员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水利工程的基本功能,如防洪、防旱、水资源调度、灌溉等,更要全面考虑水利建设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将该理念渗透到水利工程中的各个环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健康绿色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建伟,白国庆.水利生态修复工程中的拟自然理念[J].水土保持,2007(4):32-36.

[2]郑明权,朱国平.生态理念在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水利水电,2017(8):219.

[3]崔琳.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应用探讨[J].低碳技术,2017:121-122.

[4]胡云卿.城市河流水环境区域生态景观建设系统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

生态水利工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态环境水利工程设计

更科学的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控制和调配是水利工程建设的目的所在,从而实现充分的利用水资源。这就要求水利工程的实际设计于建设过程中要紧密的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在设计中注重生态问题。本文即对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若干问题

生态水利工程坚持生态平衡的基本原则,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最终建立满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水利体系,更加重视生态效益。生态水利工程可以科学的处理好人与环境、水资源三者间的关系。但是实际设计中的一些问题,使得其效果的发挥受到了影响。

1.1设计的标准不规范、统一

生态水利工程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因此很多的设计标准并不统一,仅以传统的水利设计和建设作为标准,相当的不完善。如生态型河流的护岸工程的设计规范不完善,关于河岸的生态修复方面的有关规定也不科学,这是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应该特别重视的问题。此外,因我国地域宽广,各个地域之间的地理特征可能截然不同,采取一刀切的水利设计方案当然不可行。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多设计人员存有侥幸心理,认为两地间的地质结构、水文特征等类似,就不进行实地考察,导致设计出来的方案与当地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有可能不能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甚至更可能带来生态、环境问题,给当地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1.2设计人员的生态意识淡薄

即是“生态”水利工程,生态理念就应贯穿该水利工程设计的始终,也要求专业的设计人员具备全面的生态理念知识,还应有一定的生态意识。但因起步晚、发展慢等原因,加上生态环境技术人员与设计、建设人员间的沟通、合作机会较少,使得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者反而缺乏生态意识,阻碍了设计工作的正常进度。此外,设计人员的生态意识淡薄还表现为较少的使用到生态环保的材料,这也会使得生态水利工程的“生态性”大打折扣。

1.3生态水利工程与传统的水利工程之间不协调

为保证生态效益,可能需要对一个地方原有的水利工程进行生态化优化,提高其生态性能。如此,原有的与生态的水利工程之间就产生了矛盾,后者无疑会对前者的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原有的水利工程的灌溉、排洪标准为A,但经过生态化改造的水利工程的灌溉、排洪量变成了80%A,这样一来,二者间就不协调了,严重时甚至可能会给前者的运行带来安全隐患。但设计者并未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这是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

2生态水利设计中有关问题的解决对策

生态水利工程必将是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趋势。其既可以满足工农业发展的需要,又能兼顾生态保护的问题,实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面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如下几点。

(1)规范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标准。

前面提到:我国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尚缺乏完善、统一的设计标准,无疑,这使得设计工作展开的难度变大。加上,设计人员缺乏该方面的经验,因此进一步完善设计的标准和规范十分的有必要。详细来说就是,我国缺乏相关的经验,但是可以积极地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需要的设计规范和标准。完善我国生态水利设计的设计内容,并编制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工程范本,有利于指导今后开展的设计工作,促进我国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不断地向前发展。此前,提到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水文、地质等特征不一样的问题,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设计出符合当地实际要求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造福当地的人民,既保证经济效益又实现相应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2)提高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设计人员是水利工程设计进行的核心人物,设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设计效果的好坏。丰富的设计经验、高超的设计水平、良好的综合素质方能设计出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具的水利工程项目。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注重对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且尤其要注重生态环境意识的培养和树立。就目前而言,我国的部分高校把生态水利工程纳入了学习的课程中,有效的向高校学子普及了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相关知识。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不足以为社会培养出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这仍需相关的设计单位对其内部的设计人员进行更加专业的培训,把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实提高生态水利设计的专业水平、质量标准等。另外,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技术设计人员应充分运用生态环保的材料,实现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全面“生态化”,促进我国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设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长久发展的过程,需要设计人员持之以恒的努力。而生态意识的形成过程更为漫长,要求设计人员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如此,定能培育出高素质的设计人才。

(3)正确处理好原有的水利工程和生态水利工程的矛盾。

由前文,我们知道生态水利工程和原有的水利工程之间有矛盾,需要磨合。面对这一冲突,要正确处理好方能实现防洪、蓄水、灌溉和生态效益。此外,应做到“防范于未然”,在设计阶段就应当充分、全面的考虑到当地的水文、地质、气候等基本的地理特征,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好环境科学的原理,结合科学的生态技术等手段,设计出与当地实际相符的生态水利工程项目。此外,还应注意的是,生态水利工程项目与其他一般的工程项目所不同的地方,其工程作用的水量较大,且水量的大小因季节而会有所不同,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季节变化的因素,最终使得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与环境保护的原则、生态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相呼应。

3结语

生态水利工程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同时也是我国国民竞价发展的基础之一,其合理化的设计意义非凡。一方面,要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又不能忽视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只有实现了两者平衡,才能说是成功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这样才能设计出造福世代的人民的新型生态水利工程。

参考文献

[1]任晓蕾,宋亚伟,曹艺儒.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河南科技,2013,16∶169.

[2]汪维琴.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河南科技,2014,02∶168.

[3]鞠永义,张莹.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若干问题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5,30∶146-147.

[4]李强.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12∶9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