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防护工程

生态防护工程范文精选

生态防护工程

生态防护工程范文第1篇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为之不懈努力解决的焦点问题。基本建设的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不协调,导致了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生态破坏,同时也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构成了威胁。因此,项目开发与环境保护兼顾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在工程建设中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是我们必须正视和认真对待的问题。

公路、铁路、水利等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其工程规模大、项目多、涉及面广,土石填挖工程形成的大量土石裸露边坡,破坏了既有植被,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以往通常采用单纯的工程防护,如浆(干)砌片石、喷锚防护等,这些工程措施都导致原有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滑坡、边坡失稳等一系列生态环境和工程问题。国家已经十分重视工程建设中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国务院下达了[2000]3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工程建设中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已提上议程,这对整个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到了推动作用。

2.边坡生态防护现状

近十多年来人们开发出了多种既能起到良好边坡防护作用,又能改善工程环境、体现自然环境美的边坡植物防护新技术,与传统的坡面工程防护措施共同形成了边坡工程植物防护体系。

根据不同的边坡土质条件,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可将边坡植物防护技术分为:①人工种草护坡;②平铺草皮护坡;③液压喷播植草护坡;④土工网植草护坡;⑤OH液植草护坡;⑥行栽香根草护坡;⑦蜂巢式网格植草护坡;⑧客土植生植物护坡;⑨喷混植生植物护坡。各类边坡植物防护技术的主要作用及应用条件各不相同。

2.1人工种草护坡

人工种草护坡,是通过人工在边坡坡面简单播撒草种的一种传统边坡植物防护措施。多用于边坡高度不高、坡度较缓且适宜草类生长的土质路堑和路堤边坡防护工程。具有施工简单、造价低兼等特点。但由于草籽播撒不均匀,草籽易被雨水冲走,种草成活率低等原因,往往达不到满足的边坡防护效果,而造成坡面冲沟,表土流失等边坡病害,导致大量的边坡病害整治、修复工程,使得该技术近年应用较少。

2.2平铺草皮护坡

平铺草皮护坡,是通过人工在边坡面铺设天然草皮的一种传统边坡植物防护措施。具有施工简单、工程造价较低等特点。适用于四周草皮来源较易、边坡高度不高且坡度较缓的各种土质及严重风化的岩层和成岩作用差的软岩层边坡防护工程,是设计应用最多的传统坡面植物防护措施之一,但由于施工后期养护治理困难,平铺草皮易被冲走,且成活率低,工程质量往往难以保证,达不到满足的边坡防护效果,而造成坡面冲沟,表土流失、坍滑等边坡病害,导致大量的边坡病害整治、修复工程。近年来,由于草皮来源紧张,使得平铺草皮护坡的作用逐渐受到了限制。

2.3液压喷播植草护坡

液压喷播植草护坡,是国外近十多年新开发的一项边坡植物防护措施,是交草籽、肥料、粘着剂、纸浆、土壤改良剂上、色素等按一定比例在混合箱内配水搅匀,通过机械加压喷射到边坡坡面而完成植草施工的。其特点是:①施工简单、速度快;②施工质量高,草籽喷播均匀发芽快、整洁一致;③防护效果好,正常情况下,喷播一个月后坡面植物覆盖率可达70%以上,二个月后形成防护、绿化功能;④适用性广;⑤工程造价低。目前,国内液压喷播植草护坡在公路、铁路、城市建设等部门边坡防护与绿化工程中使用较多。

2.4土工网植草护坡

土工网植草护坡,是国外近十多年新开发的一项集坡面加固和植物防护于一体的复合型边坡植物防护措施。该技术所用土工网是一种边坡防护新材料,是通过非凡工艺生产的三维立体网,不仅具有加固边坡的功能,在播种初期还起到防止冲刷、保持土壤以利草籽发芽、生长的作用随着植物生长、成熟,坡面逐渐被植物覆盖,这样植物与土工网就共同对边坡起到了长期防护,绿化作用,土工网植草护坡能承受4m/s以上流速的水流冲刷,在一定条件下可替代浆(干)砌片石护坡。目前,国内土工网植草护坡在公路、堤坝边坡防护工程中使用较多,铁路部门相对较少。

2.5OH液植草护坡

该项技术是国外近十多年新开发的一项边坡化学植草防护措施。它是通过专用机械,将新型化工产品HYCEL_OH液用水按一定比例稀释后和草籽一起喷洒于坡面,使之在极短时间内硬化,而将边坡表土固结成弹性固体薄膜,达到植草初期边坡防护目的,3~6个月后其弹性固体薄膜开始逐渐分解,此时草种已发芽、生长成熟,根深叶茂的植物已能独立起到边坡防护、绿化双重效果,具有施工简单、迅速,不需后期养护,边坡防护、绿化效果好等特点。尽管OH液植草护坡具有理想的边坡防护、绿化效果,但由于该技术所用的这种HYCEL_OH液还末能实现国产化,使得其工程造价较高综合造价达40元/m2左右,故目前还无法推广应用。只是在京九铁路等个别工点进行了尝试性试验。

2.6行栽香根草护坡

香根草是近十多年才被人们“重新发现”的一种禾本科植物,具有长势挺立,在3~4月内可长成茂密的活篱笆;根系发达、粗壮,一年内一般可深入地下2~3m;根系抗拉强度大,达75MPa,耐旱、耐涝、耐火、耐贫瘠、抗病虫、适应能力极强等特点。行栽香根草护坡就是在土质边坡上行栽香根草进行边坡防护的一种工程措施,该技术充分利用了香根草的优良特征,具有显著增强边坡稳定性和理想的固土护坡功能,大有取代传统片石护坡之趋势。目前国内应用较少,还有待于在公路、铁路、堤坝、城市建设等边坡防护工程中进一步试验推广。

2.7蜂巢式网格植草护坡

蜂巢式网格植草护坡,是一项类似于干砌片石护坡的边坡防护技术。是在修整好的边坡坡面上拼铺正六边形混凝土框砖形成蜂巢式网格后,在网格内铺填种植土,再在砖框内栽草或种草的一项边坡防护措施。该技术所用框砖可在预制场批量生产,其受力结构合理,拼铺在边坡上能有效地分散坡面雨水径流,减缓水流速度,防止坡面冲刷,保护草皮生长。这种护坡施工简单,外观齐整,造型美观大方,具有边坡防护、绿化双重效果,工程造价适中,略高于浆砌片石骨架护坡,该技术多用于填方边坡的防护。

2.8客土植生植物护坡

客土植生植物护坡,是在边坡坡面上挂网机械喷填(或人工铺设)一定厚度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或基质(客土)和种子的边坡植物防护措施。该技术的特点是可根据地质和气候条件进行基质和种子配方,从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多用于普通条件下无法绿化或绿化效果差的边坡。由于客土可以由机械拌和,挂网实施轻易,因此施工的机械化程度高,速度快,无论从效率和成本上都比浆砌片石和挂网喷砼防护要优越,而且植被防护效果良好,基本不需要养护即可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该技术在公路边坡防护中已被大量应用,在日本等国家已经被作为边坡绿化的常规方法加以应用。

2.9喷混植生植物护坡

喷混植生植物护坡,是在稳定岩质边坡上施工短锚杆、铺挂镀锌铁丝网后,采用专用喷射机,将拌和均匀的种植基材喷射到坡面上,植物依靠“基材”生长发育,形成植物护坡的施工技术,具有防护边坡、恢复植被双重作用,可以取代传统的喷锚防护、片石护坡等圬工措施。该技术使用的种植基材由种植土、混合草灌种子、有机质、肥料、团粒剂、保水剂、稳定剂、PH缓解剂和水等组成,其种植基材的配方是成功的要害,良好的配方能够达到在陡于1∶0.75的岩质边坡上既具备一定的强度保护坡面和反抗雨水冲刷,又具有足够的空隙率和肥力以保证植物生长。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水利等各类岩石边

坡绿化防护工程。

3.边坡绿化工程中的难点问题

随着边坡植物防护技术的推广应用,各类边坡植物防护技术已发展成为公路、铁路绿色通道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存在一些难点问题。

3.1边坡植草的退化

在公路、铁路等工程建设中,其边坡绿化防护上投入的资金比例较低,在低投入、低养护或无养护情况下,边坡草坪处于自生自养状态,极易退化、死亡。因为人工种植草种生长较弱、品种单一,随着时间的增长,在养分水分供给较差的边坡上都会呈现不同程度的草坡退化现象,这是一个十分突出和严重的问题,若草被退化得不到解决,不仅造成重复建设、资金浪费,而且起不到边坡绿化防护效果,最终可能会引起水土流失、坡面坍塌等许多不良后果。

3.2喷播时的植物种子配比与最终植物状态

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开挖的边坡恢复到自然状态,施工者将面临:①植物种子的配比如何确定;②如何考虑当地自生优势群落的结构特点进行种子配比;③如何确定喷播时的植物配比与最终形成的植物群落之间的动态关系。只有对这些问题作详尽的调查研究分析,才能正确指导施工,否则边坡的植物生长将无法实现人工强制绿化向原始植物群落的顺利演替。

3.3干旱对土体很薄的坡面植物构成威胁

开挖后的岩石边坡,岩石层厚、整体性好,坡体高陡,对边坡进行植物绿化后,随着时间的增长,秋冬季干旱、夏伏季炎热,土体养分逐渐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如何解决边坡呈现的无土、缺水、缺肥的状态及边坡植被面临的干、热威胁,这将直接影响到边坡最终的绿化效果和生态效益。

4.边坡绿化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着眼点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人类与自然和谐的前提下,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对子孙后代的需求;满足一个区域或一个国家的需求面又不损害其他区域或国家的需求。根据可持续发展内涵的要求,边坡绿化工程中应着眼于与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协调性和环保生态功能,结合目前国内边坡绿化防护工程现状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4.1注重边坡生态防护的设计与资金投入

在公路、铁路设计与建设中,人们常将设计重点和大量资金放在它的工程功能及安全功能上,而生态功能的设计与投资力度不足,生态防护工程往往采取低价中标的方式,这种低投入、低质量的恶性循环,使边坡生态环境发展不够好,抗灾能力不强等。应建立和加大公路、铁路边坡建设、养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项资金,在设计上要深入细化,根据不同气候条件、不同环境、不同区域结合具体情况单独设计,注重落实边坡的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4.2边坡植草退化的防治技术

防治边坡草被退化的重要措施就是乔灌草相结合,尽量模拟出当地的植物群落结构,走向本地化。实际上国外已经开始流行以乔灌木为主的绿化方式。天然植被一般都是草木混生的,在较高的贫瘠土质或石质边坡上,采用草灌结合的客土喷播或喷混植生技术施工,可以将草种和灌木树种进行混播,早期以草坪防护为主,后期以灌木防护为主,构建乔灌草立体防护生态体系,达到恢复自然植被的目的。植物种子的选择及配置应走本地化的道路,以地带性植被、乡土植物为基调,适当引进适于本地生长条件的野生植物和外地植物。同时也应考虑浅根植物和深根植物的结合、豆科植物与非豆科植物的结合,还要尽可能配置抗逆性强的植物和水、肥、光、热利用率高的植物,这样才能使植物更能适应当地气候与自然植被融为一体,建设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稳定的、生命力强的立体生态群落。

4.3积极引进开发边坡生态防护新技术

边坡绿化工程中的难点问题,是对边坡生态防护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科学技术的挑战,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涉及到工程力学、生物学、土壤学、肥料学、园艺学、环境生态学等学科,必须不断在这些理论领域有所突破,

积极引进开发新材料、新工艺及配套施工机械设备,充分吸收新的科研成果、先进技术和工程施工经验,注重国际和行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总之,提高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的科技含量,是边坡绿化防护工程成败的重要环节。

目前在边坡绿化防护工程中,液压喷播、客土喷播、喷混植生是具有典型生态防护施工技术;在边坡绿化养护工程中,滴灌、渗灌、注水根灌、插管根灌、膜孔灌等是具有节约水资源、提高成活率、促进草灌木植物生长的浇灌技术;在土壤肥力方面,ABT生根粉、菌根菌、农菌及各种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具有促进植物生根、生长和发育,提高植物的生理机能和抗逆性。在这些新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和工艺需要探讨、改进,使其成本更低、操作更为简单、效果更好。随着边坡生态防护各项科研技术的不断深入,其各项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将日趋完善和成熟。

5.结论

①在边坡植物绿化防护施工措施中,根据目前的国情、机械化施工程度、适用性、经济性和质量效果比较,液压喷播、客土喷播、喷混植生是具有典型生态防护施工技术,符合边坡绿化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值得普遍推广应用。

②正确的决策必须建立在相关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在边坡生态防护方面,针对难点问题有必要开展系列研究,加大这方面的科研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鼓励和扶持施工企业朝生态防护专门化队伍方向发展,为彻底解决边坡生态防护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坚定的基础。

生态防护工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堤防工程;生态混凝土护坡;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环境效益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得到了各方的重视,传统防洪工程中的护坡结构刚硬且生态性差,不再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根据国家对福建省生态文明试验区的要求,在防洪工程中的堤坡采用生态材料进行护坡防护,既符合生态要求,又改善沿河景观。目前常用的生态护坡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生态砌块、三维植物网垫、生态混凝土、生态格网绿滨垫、柔性生态水土保护毯等。根据福建省“五江一溪”防洪工程中各种生态护坡材料的应用表明,各种生态护坡材料均能达到保持水土、绿化环境、构建“生态和谐”水陆交错带的目的,不同工程要根据地方政策、河势、施工成本、长期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合适的生态护坡材料。本文以赛江流域防洪三期工程为例,对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赛江流域防洪三期工程建设涉及赛江流域内宁德市寿宁县、周宁县、柘荣县及福安市4个县市、8个乡镇,共18个堤段,总长24.581km。工程所在河段绝大部分属于山区河道,洪水暴涨暴落、洪峰流量较大,洪水流速大,流速一般在2.0~5.5m/s,且各县市禁止自行开采石料,难以采用传统的抗冲性能较好的砌石护坡。经综合考虑后,本工程的土堤护面材料选择生态效果更好,同时具有一定抗冲能力的、后期维护简单的现浇生态混凝土护坡。

2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

生态混凝土是一种能将工程防护和生态修复良好结合的新型护坡材料,它采用连续粒级的粗骨料、细骨料(可以不加)、生态胶凝材料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合、搅拌、浇筑及自然养护之后,得到表面呈米花糖状并有大量连通、细、密孔隙的多孔质混凝土。该混凝土在实现安全防护的同时又能满足生态种植要求。

2.1生态混凝土护坡性能及技术要求

生态混凝土主要性能有透水性、反滤性、抗冲刷能力等。透水性是生态混凝土最主要的性能指标之一,透水性受基础材料颗粒情况的影响大,要想实现良好的植物生长效果,需要保证足够的透水性。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层整体反滤,可保证只让水自由通过而土质细颗粒不能通过,从而实现堤坡的安全、稳定。同时,生态混凝土的表面呈粗糙沙琪玛状,对水流冲击能量的吸收效果好,可防止堤坡的冲刷破坏。为保证生态混凝土护坡的安全、质量可靠及生态效果,主要有以下技术要求:(1)有一定的透水性,透水系数大于1mm/s,在混凝土中加入SR-3添加剂,增大混凝土透水性;(2)具有适宜的孔隙率,一般以25%~35%为宜,孔隙分布均匀;同时添加“复合改良材料”和铺设“营养型无纺布”双重方式,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以满足植物根系生长的要求;(3)有一定的抗压强度,以确保安全稳定的需求,一般应大于5MPa;(4)要求其材料内部的碱度低,以利于植物的生长;(5)抗冲流速可达5.0~6.0m/s[1]。

2.2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优势

与传统的砌石护坡或混凝土护坡相比,生态混凝土护坡具有以下优势:(1)透水性好:大孔隙率确保了水土与外界环境相通,也为动植物生存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2)消波和抗震性好:生态混凝土表明如米花糖状凹凸,具有良好的消波效果,且其多孔性能很好地适应强烈震动影响。(3)抗流失性好:砌石护坡或混凝土护坡通过砌缝或排水孔进行排水,其流线集中且流速相对快,而生态混凝土护坡为连续小孔隙具有良好的抗流失性。(4)生态景观性好:生态混凝土护坡可以进行植生绿化,绿化覆盖率可达90%以上,在稳定岸坡的前提下有效改善生态景观。(5)经济性好:生态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水泥用量少约1/3,更为经济,且避免了无石料可用的尴尬。

3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的应用

3.1护坡设计

赛江流域防洪三期工程共18个堤段,建设堤防总长24.581km,其中8个堤段堤型采用斜坡式或复合式,堤坡防护采用现浇生态混凝土,其余堤段堤型采用直墙式。斜坡式堤型断面:堤顶防汛公路4m宽,防汛道路自上而下为透水砖5cm、1:2水泥砂浆结合层3cm、C15混凝土垫层10cm,防汛道路迎水面设置C20混凝土防浪墙;迎水侧坡比为1:2.5,护面采用现浇生态混凝土,材料由上至下分别为:覆土植草绿化厚30mm、填充复合营养改良材料一层、现浇生态混凝土厚150mm、400g/m2营养土工布一层,并设置C25钢筋混凝土框梁;坡脚为C20混凝土防冲护脚,顶宽1m,高1.5m;堤防内侧护坡采用草皮,坡度为1:2.0,坡脚设置C20砼排水沟。本工程土堤标准断面结构如图1所示:

3.2护坡施工工序及主要质量控制

生态混凝土护坡的施工工序为:堤身填筑→C25钢筋混凝土框格梁浇筑→营养土工布铺设→现浇生态混凝土护坡→生态混凝土表面种植土回填→草皮护坡铺设等六道工序。堤身填筑前对地面清表30cm,堤身采用粘土填筑,回填厚度宜在30~50cm,土料的压实度不小于0.91,粘粒含量宜为10%~35%,塑性指数为7~20,砂卵石料含泥量小于5%;砂卵石、砂性土相对密度小于0.60,不得采用淤泥和膨胀土及含植物根茎、砖瓦垃圾等杂质回填。堤身迎水面的生态混凝土护坡保证在堤身填筑符合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再进行修坡处理,在坡面上按设计图纸规格要求,进行框架梁放样施工;然后在框架梁中间,进行铺设400g/㎡营养土工布,营养型无纺布为反滤层和营养层复合结构,是在反滤无纺布上交织四种纤维携带多种缓释肥料,在混凝土浸提液作用下产生氨基酸分子团,同时具有反滤和为植物长期提供营养的作用。营养土工布需要在框架梁中间的坡面上安装牢固,以免混凝土浇筑时出现变形。生态混凝土搅拌时为保证添加剂与水泥、骨料混合均匀并搅拌,按添加剂:水为0.8:1000的比例进行稀释,在混凝土搅拌阶段添加。生态混凝土浇筑时需控制好混凝土的落差高度,避免过高产生离析现象,混凝土现浇施工高温季节避免中午气温较高时段,尽量选择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段施工。生态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其表面回填种植土应采用可耕作的土料,将20余种有机材料、无机材料、活性材料充分混合后配制而成的盐碱改良复合营养材料与种植土混合。生态混凝土孔隙内填充采用喷填、水填方式,填充后使生态混凝土上植物所需营养的供给具有全面性、缓释性、均衡性、适应性。面层回填可人工摊平并轻压,摊平后的土料平均厚度不宜大于20mm,最后进行马尼拉草皮铺设。

3.3工程效果分析

本工程的生态混凝土护坡于2021年1月浇筑完成,经过汛期洪水的考验,没有出现水土流失、冲刷垮塌等现象。但是当年8月发现护坡草皮存在部分干黄现象,坡面生长的草参差不齐,绿化效果与预期有差距。3.3.1原因分析。发现问题后,经现场详细调查分析,主要原因如下:(1)根据气象站资料统计,福安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70mm,4~9月降雨约占全年的75.4%。全年降水日数平均207.7天,多集中在每年2~5月份,6~9月份的降水间隔时间长但是雨量大。2~5月份的降雨间隔短雨量小,靠降雨就能保持草皮植被正常生长,6、7月份后雨水分布不均衡,不利于植物生长。(2)每年6~9月份夏季气温较高,350C以上的连续时间较长,高温导致边坡的蒸发量比较大,因为草皮底下的营养土厚度仅为20cm,遇到连续一个星期以上的高温天气,营养土层中的水份将蒸发干净,雨水补充不及时导致草皮失水干枯。(3)本项目于2021年1月才完成生态混凝土和草皮铺设施工,完工时间较短,绿植根系的生长速度还未能穿透生态混凝土层,无法从土质边坡深层部位吸收水份导致草皮枯黄。(4)本项目濒临河边各种鸟类较多,鸟粪和河风携带的其他植被的种子,掉落草皮表面遇到适当的气候条件就开始生长,因此时间一长草皮植被当中就混杂有其他杂草。3.3.2补救措施。根据上述的原因分析,采取了如下整改补救措施:(1)加强草皮护坡的洒水养护,在防浪墙基脚布设一条滴灌管道,适时对坡面进行补水,特别是夏季高温季节可增加每天的洒水次数,确保植被种植土的湿度,以利于草皮顺利返绿、后期不会因缺水干旱而枯萎。(2)及时更换干枯发黄的部位的草皮,对于枯死部位的草皮进行修复更换或喷洒植被的种子进行补种处理。(3)加强管护巡查,有零星的杂草出现及时安排人员进行清理,避免杂草成片生长影响景观效果。3.3.3工程效果评价。(1)工程所用生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孔隙率,能够保证植物的绿化效果,从而形成非常好的生态环境。(2)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层具有良好的反滤性,有效防止了堤防边坡水土流失。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6项指标值分别为扰动土地整治率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5%,土壤流失控制比0.8,拦渣率95%,林草植被恢复率97%,林草覆盖率25%。(3)生态混凝土护坡的边坡具有良好的消浪、抗冲刷能力,同时可防止河道水位骤降所导致的边坡破坏,从而实现堤坡的安全、稳定。

4结语

赛江流域防洪三期工程采用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经历了2021年汛期的考验,不仅有效地保证了堤坡安全,而且极大地提升了沿河生态景观效果,改善了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生态防护工程范文第3篇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为之不懈努力解决的焦点问题。基本建设的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不协调,导致了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生态破坏,同时也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构成了威胁。因此,项目开发与环境保护兼顾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在工程建设中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是我们必须正视和认真对待的问题。

公路、铁路、水利等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其工程规模大、项目多、涉及面广,土石填挖工程形成的大量土石裸露边坡,破坏了既有植被,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以往通常采用单纯的工程防护,如浆(干)砌片石、喷锚防护等,这些工程措施都导致原有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滑坡、边坡失稳等一系列生态环境和工程问题。国家已经十分重视工程建设中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国务院下达了[2000]3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工程建设中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已提上议程,这对整个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到了推动作用。

2.边坡生态防护现状

近十多年来人们开发出了多种既能起到良好边坡防护作用,又能改善工程环境、体现自然环境美的边坡植物防护新技术,与传统的坡面工程防护措施共同形成了边坡工程植物防护体系。

根据不同的边坡土质条件,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可将边坡植物防护技术分为:①人工种草护坡;②平铺草皮护坡;③液压喷播植草护坡;④土工网植草护坡;⑤OH液植草护坡;⑥行栽香根草护坡;⑦蜂巢式网格植草护坡;⑧客土植生植物护坡;⑨喷混植生植物护坡。各类边坡植物防护技术的主要作用及应用条件各不相同。

2.1人工种草护坡

人工种草护坡,是通过人工在边坡坡面简单播撒草种的一种传统边坡植物防护措施。多用于边坡高度不高、坡度较缓且适宜草类生长的土质路堑和路堤边坡防护工程。具有施工简单、造价低兼等特点。但由于草籽播撒不均匀,草籽易被雨水冲走,种草成活率低等原因,往往达不到满足的边坡防护效果,而造成坡面冲沟,表土流失等边坡病害,导致大量的边坡病害整治、修复工程,使得该技术近年应用较少。

2.2平铺草皮护坡

平铺草皮护坡,是通过人工在边坡面铺设天然草皮的一种传统边坡植物防护措施。具有施工简单、工程造价较低等特点。适用于四周草皮来源较易、边坡高度不高且坡度较缓的各种土质及严重风化的岩层和成岩作用差的软岩层边坡防护工程,是设计应用最多的传统坡面植物防护措施之一,但由于施工后期养护治理困难,平铺草皮易被冲走,且成活率低,工程质量往往难以保证,达不到满足的边坡防护效果,而造成坡面冲沟,表土流失、坍滑等边坡病害,导致大量的边坡病害整治、修复工程。近年来,由于草皮来源紧张,使得平铺草皮护坡的作用逐渐受到了限制。

2.3液压喷播植草护坡

液压喷播植草护坡,是国外近十多年新开发的一项边坡植物防护措施,是交草籽、肥料、粘着剂、纸浆、土壤改良剂上、色素等按一定比例在混合箱内配水搅匀,通过机械加压喷射到边坡坡面而完成植草施工的。其特点是:①施工简单、速度快;②施工质量高,草籽喷播均匀发芽快、整洁一致;③防护效果好,正常情况下,喷播一个月后坡面植物覆盖率可达70%以上,二个月后形成防护、绿化功能;④适用性广;⑤工程造价低。目前,国内液压喷播植草护坡在公路、铁路、城市建设等部门边坡防护与绿化工程中使用较多。

2.4土工网植草护坡

土工网植草护坡,是国外近十多年新开发的一项集坡面加固和植物防护于一体的复合型边坡植物防护措施。该技术所用土工网是一种边坡防护新材料,是通过非凡工艺生产的三维立体网,不仅具有加固边坡的功能,在播种初期还起到防止冲刷、保持土壤以利草籽发芽、生长的作用随着植物生长、成熟,坡面逐渐被植物覆盖,这样植物与土工网就共同对边坡起到了长期防护,绿化作用,土工网植草护坡能承受4m/s以上流速的水流冲刷,在一定条件下可替代浆(干)砌片石护坡。目前,国内土工网植草护坡在公路、堤坝边坡防护工程中使用较多,铁路部门相对较少。

2.5OH液植草护坡

该项技术是国外近十多年新开发的一项边坡化学植草防护措施。它是通过专用机械,将新型化工产品HYCEL_OH液用水按一定比例稀释后和草籽一起喷洒于坡面,使之在极短时间内硬化,而将边坡表土固结成弹性固体薄膜,达到植草初期边坡防护目的,3~6个月后其弹性固体薄膜开始逐渐分解,此时草种已发芽、生长成熟,根深叶茂的植物已能独立起到边坡防护、绿化双重效果,具有施工简单、迅速,不需后期养护,边坡防护、绿化效果好等特点。尽管OH液植草护坡具有理想的边坡防护、绿化效果,但由于该技术所用的这种HYCEL_OH液还末能实现国产化,使得其工程造价较高综合造价达40元/m2左右,故目前还无法推广应用。只是在京九铁路等个别工点进行了尝试性试验。

2.6行栽香根草护坡

香根草是近十多年才被人们“重新发现”的一种禾本科植物,具有长势挺立,在3~4月内可长成茂密的活篱笆;根系发达、粗壮,一年内一般可深入地下2~3m;根系抗拉强度大,达75MPa,耐旱、耐涝、耐火、耐贫瘠、抗病虫、适应能力极强等特点。行栽香根草护坡就是在土质边坡上行栽香根草进行边坡防护的一种工程措施,该技术充分利用了香根草的优良特征,具有显著增强边坡稳定性和理想的固土护坡功能,大有取代传统片石护坡之趋势。目前国内应用较少,还有待于在公路、铁路、堤坝、城市建设等边坡防护工程中进一步试验推广。

2.7蜂巢式网格植草护坡

蜂巢式网格植草护坡,是一项类似于干砌片石护坡的边坡防护技术。是在修整好的边坡坡面上拼铺正六边形混凝土框砖形成蜂巢式网格后,在网格内铺填种植土,再在砖框内栽草或种草的一项边坡防护措施。该技术所用框砖可在预制场批量生产,其受力结构合理,拼铺在边坡上能有效地分散坡面雨水径流,减缓水流速度,防止坡面冲刷,保护草皮生长。这种护坡施工简单,外观齐整,造型美观大方,具有边坡防护、绿化双重效果,工程造价适中,略高于浆砌片石骨架护坡,该技术多用于填方边坡的防护。

2.8客土植生植物护坡

客土植生植物护坡,是在边坡坡面上挂网机械喷填(或人工铺设)一定厚度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或基质(客土)和种子的边坡植物防护措施。该技术的特点是可根据地质和气候条件进行基质和种子配方,从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多用于普通条件下无法绿化或绿化效果差的边坡。由于客土可以由机械拌和,挂网实施轻易,因此施工的机械化程度高,速度快,无论从效率和成本上都比浆砌片石和挂网喷砼防护要优越,而且植被防护效果良好,基本不需要养护即可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该技术在公路边坡防护中已被大量应用,在日本等国家已经被作为边坡绿化的常规方法加以应用。

2.9喷混植生植物护坡

喷混植生植物护坡,是在稳定岩质边坡上施工短锚杆、铺挂镀锌铁丝网后,采用专用喷射机,将拌和均匀的种植基材喷射到坡面上,植物依靠“基材”生长发育,形成植物护坡的施工技术,具有防护边坡、恢复植被双重作用,可以取代传统的喷锚防护、片石护坡等圬工措施。该技术使用的种植基材由种植土、混合草灌种子、有机质、肥料、团粒剂、保水剂、稳定剂、PH缓解剂和水等组成,其种植基材的配方是成功的要害,良好的配方能够达到在陡于1∶0.75的岩质边坡上既具备一定的强度保护坡面和反抗雨水冲刷,又具有足够的空隙率和肥力以保证植物生长。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水利等各类岩石边

坡绿化防护工程。

3.边坡绿化工程中的难点问题

随着边坡植物防护技术的推广应用,各类边坡植物防护技术已发展成为公路、铁路绿色通道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存在一些难点问题。

3.1边坡植草的退化

在公路、铁路等工程建设中,其边坡绿化防护上投入的资金比例较低,在低投入、低养护或无养护情况下,边坡草坪处于自生自养状态,极易退化、死亡。因为人工种植草种生长较弱、品种单一,随着时间的增长,在养分水分供给较差的边坡上都会呈现不同程度的草坡退化现象,这是一个十分突出和严重的问题,若草被退化得不到解决,不仅造成重复建设、资金浪费,而且起不到边坡绿化防护效果,最终可能会引起水土流失、坡面坍塌等许多不良后果。

3.2喷播时的植物种子配比与最终植物状态

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开挖的边坡恢复到自然状态,施工者将面临:①植物种子的配比如何确定;②如何考虑当地自生优势群落的结构特点进行种子配比;③如何确定喷播时的植物配比与最终形成的植物群落之间的动态关系。只有对这些问题作详尽的调查研究分析,才能正确指导施工,否则边坡的植物生长将无法实现人工强制绿化向原始植物群落的顺利演替。

3.3干旱对土体很薄的坡面植物构成威胁

开挖后的岩石边坡,岩石层厚、整体性好,坡体高陡,对边坡进行植物绿化后,随着时间的增长,秋冬季干旱、夏伏季炎热,土体养分逐渐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如何解决边坡呈现的无土、缺水、缺肥的状态及边坡植被面临的干、热威胁,这将直接影响到边坡最终的绿化效果和生态效益。

4.边坡绿化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着眼点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人类与自然和谐的前提下,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对子孙后代的需求;满足一个区域或一个国家的需求面又不损害其他区域或国家的需求。根据可持续发展内涵的要求,边坡绿化工程中应着眼于与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协调性和环保生态功能,结合目前国内边坡绿化防护工程现状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4.1注重边坡生态防护的设计与资金投入

在公路、铁路设计与建设中,人们常将设计重点和大量资金放在它的工程功能及安全功能上,而生态功能的设计与投资力度不足,生态防护工程往往采取低价中标的方式,这种低投入、低质量的恶性循环,使边坡生态环境发展不够好,抗灾能力不强等。应建立和加大公路、铁路边坡建设、养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项资金,在设计上要深入细化,根据不同气候条件、不同环境、不同区域结合具体情况单独设计,注重落实边坡的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4.2边坡植草退化的防治技术

防治边坡草被退化的重要措施就是乔灌草相结合,尽量模拟出当地的植物群落结构,走向本地化。实际上国外已经开始流行以乔灌木为主的绿化方式。天然植被一般都是草木混生的,在较高的贫瘠土质或石质边坡上,采用草灌结合的客土喷播或喷混植生技术施工,可以将草种和灌木树种进行混播,早期以草坪防护为主,后期以灌木防护为主,构建乔灌草立体防护生态体系,达到恢复自然植被的目的。植物种子的选择及配置应走本地化的道路,以地带性植被、乡土植物为基调,适当引进适于本地生长条件的野生植物和外地植物。同时也应考虑浅根植物和深根植物的结合、豆科植物与非豆科植物的结合,还要尽可能配置抗逆性强的植物和水、肥、光、热利用率高的植物,这样才能使植物更能适应当地气候与自然植被融为一体,建设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稳定的、生命力强的立体生态群落。

4.3积极引进开发边坡生态防护新技术

边坡绿化工程中的难点问题,是对边坡生态防护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科学技术的挑战,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涉及到工程力学、生物学、土壤学、肥料学、园艺学、环境生态学等学科,必须不断在这些理论领域有所突破,

积极引进开发新材料、新工艺及配套施工机械设备,充分吸收新的科研成果、先进技术和工程施工经验,注重国际和行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总之,提高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的科技含量,是边坡绿化防护工程成败的重要环节。

目前在边坡绿化防护工程中,液压喷播、客土喷播、喷混植生是具有典型生态防护施工技术;在边坡绿化养护工程中,滴灌、渗灌、注水根灌、插管根灌、膜孔灌等是具有节约水资源、提高成活率、促进草灌木植物生长的浇灌技术;在土壤肥力方面,ABT生根粉、菌根菌、农菌及各种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具有促进植物生根、生长和发育,提高植物的生理机能和抗逆性。在这些新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和工艺需要探讨、改进,使其成本更低、操作更为简单、效果更好。随着边坡生态防护各项科研技术的不断深入,其各项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将日趋完善和成熟。

5.结论

①在边坡植物绿化防护施工措施中,根据目前的国情、机械化施工程度、适用性、经济性和质量效果比较,液压喷播、客土喷播、喷混植生是具有典型生态防护施工技术,符合边坡绿化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值得普遍推广应用。

②正确的决策必须建立在相关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在边坡生态防护方面,针对难点问题有必要开展系列研究,加大这方面的科研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鼓励和扶持施工企业朝生态防护专门化队伍方向发展,为彻底解决边坡生态防护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坚定的基础。

生态防护工程范文第4篇

1.1自然地理概况

新建额济纳至哈密铁路额济纳至梧桐水段,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甘肃省肃北县境内。线路自临策线的额济纳车站引出后,跨过嘉策铁路,向西北方向行进经过额济纳旗的黑鹰山矿区、肃北县的马鬃山矿区,进入新疆自治区哈密市的梧桐水。额济纳至梧桐水段,线路全长418.845km,新建正线长度416.589km。工程共经过额济纳河平原区、北山低中山、丘陵及剥蚀准平原区等地貌单元。地势中部高,两端低,沿线戈壁占绝大多数,植被稀少,发育众多干河床,风沙活动频繁。沿线地下水按含水层的岩性结构特征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及构造裂隙水。地下水埋藏较深,埋深一般数十米至上百米,局部区域钻探未发现有地下水分布,主要为季节性地表水的渗漏和上游地下水迳流补给。工程所经区域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4.2~8.9℃,极端最低温度-37.1~-31.3℃,极端最高气温35.4~42.5℃,年平均降雨量35.2~63.3mm,平均风速3.2~4.6m/s,最大积雪厚度7~19cm,年均蒸发量3072~3399.6mm,最大季节冻土深度1.20~2.20m。

1.2生态植被现状

1.2.1工程所经区域植被现状

沿线生态植被主要分为两类,即荒漠绿洲植被和戈壁荒漠植被。根据地方林业志和有关研究资料,沿线所经过的额济纳旗和肃北县有约有植物42科,189种,最大科是藜科和禾本科,最大的属是菊科蒿属7种。

1.2.2工程沿线植被现状

沿线植被现状采用分辨率为30mTM遥感影像,通过与ETM全色波段融合后,得到15m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并通过非监督分类和人机交互判读分析方法,解译出沿线植被类型分布图和属性数据。根据《中国植被》和《中国植被区划》植被分类体系(2007年地质出版社),工程沿线评价区域内植被群落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类:阔叶林——温带阔叶小叶疏林——胡杨疏林;灌丛——温带落叶阔叶灌丛——多支柽柳灌丛;荒漠——温带矮半乔木荒漠——梭梭砾漠;荒漠——温带灌木荒漠——膜果麻黄荒漠、多枝柽柳荒漠、泡泡刺荒漠、红砂荒漠、合头草荒漠、无叶假木贼荒漠、戈壁藜荒漠;荒漠——一年生草本荒漠——盐生草荒漠。沿线主要植被类型划分为3个植被型,4个植被亚型和10个群系,详见表1。

2生态恢复体系构建技术

2.1生态恢复原则及应用

本工程所经区域生态系统是由沟谷植被、戈壁沙漠、流动沙丘和适应荒漠生境的动物等组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能量和物质的交换体系。其能流和物流的输入、输出交换速度低,丰富性差,基本勉强维持自身的结构和功能,具有抗干扰能力差、每个子系统的波动对整个生态系统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基于上述原因,本工程建设过程,特别注重主要线路方案的比选,采取易绕则绕的原则,尽可能降低工程对脆弱生态区的干扰。对造成破坏的区域加强生态植被的对位配置,以工程防护措施为主,注重临时防护措施和因地制宜的绿化防护措施体系。本次就额济纳地区研究了川地托站接轨方案(Ⅰ)和川地托接轨与嘉策线共通道方案(Ⅱ)的比选。方案Ⅰ比选段落线路长84.256km,方案Ⅱ比选段落线路长102.535km,与方案Ⅰ相比,方案Ⅱ穿越内蒙古黑河中下游防风固沙重要区线路长度短,占用公益林面积小,特别是对线路周边零星生长的胡杨林影响较小,遵循了“易绕则绕,减少破坏”的环保理念。按照集中取土的原则,本段内共设80处取土场,占地面积约468.4hm2。经水保方案优化后,对局部地段能满足工程填方路的取土场采用线路两侧取土的原则,一方面大大减少了因路基排水设施建设的工程投资,另一方面减少了运输车辆等对地表结皮碾压破坏,同时取土沟经削坡整平后可起到阻沙的效果,植物种子落入其中,通过路基坡面收集的雨水能够形成半天然绿化带。

2.2工程措施防护体系构建技术

2.2.1路基、站场区工程防护措施

为减少路基填筑和路堑开挖后造成的水土流失和保证路基工程本身安全,本次路基坡面采用4m×3m,厚0.4m不带截水沟槽浆砌石拱形骨架护坡,路基本体采用TGSG-25双向拉伸塑料土工格栅对路基本体进行加固处理,并用碎石土、卵石土包坡或水泥砂浆预制块铺砌;盐渍土路堤采用换填碎石处理并铺设600g/m2两布一膜复合土工膜;区间路基天沟、排水沟采用C25钢筋混凝土预制拼装,侧沟采用C25钢筋混凝土现浇等措施。风沙危害严重地段设置防风固沙设施,即自路堤坡脚(或堑顶)外依次设置防火带、沙障防护带、植被保护带等防护体系,其规格由沙丘高度、分布面积、沿线风速等来确定。

2.2.2桥梁工程区工程防护措施

本段工程共设特大桥、大中桥共计27288m/154座,桥梁采用扩大基础与钻孔基础相结合,钻孔基础施工会产生部分泥浆水。本次对地下水位埋深较浅、采取钻孔桩基础的桥梁设置长2m×宽2m×深1.5m的两级串联式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不仅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而且可促进钻出水的循环利用。

2.2.3取(弃)土区工程防护措施

本段铁路共设置取土场80处,取土量约1983万m3,占地面积468.40hm2。工程共产生弃方40.61万m3,为了减少临时工程对原地表的碾压扰动和扰动破坏,按照先取后弃的原则,利用取土后形成的坑洼地进行弃土,不再单独设置弃土场。为保证取土开挖坡面的稳定性,施工过程根据地形情况对取土场按1∶1.5进行削坡,并保证一次成型,避免二次开挖。取土后采取清理平整、碾压并及时洒水形成地表结皮,减少风蚀作用。对先取土后弃土形成的裸露坡面,采用干码片石进行防护。

2.2.4施工便道、生产生活区工程防护措施

由于本工程线路较长,需修建约538km的施工便道,施工生产生活区主要包括铺轨基地(含焊轨厂、存碴场)、制存梁场、换装站、混凝土集中拌合站、填料集中拌合站、砂石料场以及施工营地等。工程结束后,约520km的施工便道将作为养护便道保留,其余部分进行碾压、清理平整并洒水结皮。生产生活区已硬化地面就地保留,对裸露地面进行碾压、清理平整并洒水结皮,以减少风蚀作用。对工程施工便道、施工生产生活区修建形成的裸露坡面采用干码片石进行防护。

2.3植被恢复体系构建技术

由于工程沿线降雨极端稀少,大部分区域被隔壁和流沙所覆盖,地下水埋深大,综合分析植物在本区生长的要求,除站区可利用排放污水进行植物措施的浇灌外,不具备绿化条件。考虑到客运要求,站场绿化植物的选择上选取根系发达,保水固土能力强,耐旱、耐寒、耐盐碱、耐瘠薄、耐沙埋、萌蘖能力强树、草种。乔木主要选择樟子松、刺槐等,灌木主要有沙枣、柽柳、花棒等,草种主要有芨芨草、星星草等。本段车站按新增用地的25%进行绿化,补植率按15%考虑。本段车站主要以灌木绿化为主,有条件的地段可适当栽植乔木。

2.4临时防护措施体系构建技术

对路基、站场、桥梁区等临时土方及时清运,土层翻动后含水量极低,加之区域干旱,不易于临时撒播草籽等进行防护。对风沙路施工过程产生的临时土方无法及时清运时,结合路基填料改良随时洒水,特别是春季或秋季大风季节应加强洒水措施,同时将剩余填筑骨料及时回铺至临时土方表层,压紧、拍实。工程取弃土形成的临时创面应在本段工程土石方完工后及时进行清理平整并采取洒水结皮措施,避免整条铁路完工或标段完工后进行集中恢复,以减少施工期造成的风蚀影响。施工便道充分利用既有乡村道路或戈壁沙漠采矿、放牧等活动形成的道路左边运输便道,减少临时占地的数量;对于新修的施工便道两侧设置彩条布,严格控制施工机械和车辆的行驶路线,禁止各种施工车辆随意下道行驶或随意另行开辟便道。施工过程中,为减轻施工便道产生的扬尘,应加强运输车辆的的车顶防护,禁止沿路撒漏。

2.5管理技术体系

为避免滥取乱挖,施工准备阶段,对全线取土场的位置、面积等进行现场核对并备案,作为环境监督管理的依据。线路经过戈壁、半固定、沙垄及风沙流地段,严禁施工人员及各类工程活动超出划定的区域,任意碾压沙结皮、破坏植被,最大限度的减少工程扰动范围,半固定沙丘及风沙流地段迎风侧,即上风向避免设置取土场。尽量缩小扰动范围,保护原始地表和天然植被,使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并保护好本区域的既有生态植被和地表结皮。业主单位要加强对各标段施工单位的监管,将环境保护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予以贯彻执行,同时要配合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监督工作。

3结语

生态防护工程范文第5篇

一、目的和意义

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全县林业现状反映,全县共有林地面积130.67万亩,森林覆盖率仅为28.14%。东半县覆盖率在40%左右;特别中西半县的阿舍、平远、稼依、维摩等乡镇森林植被较差,森林覆盖率仅为20%左右,生态气候环境恶劣,是我县森林植被最少、生态破坏最为严重、生态最为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最差的地区,迫切需要采取保护性措施对这些区域进行恢复,通过3至5年,5至10年的努力,切实有效改善全县生态环境。实施森林—造林绿化行动计划,是我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森林”建设的战略需要,是有效改善全县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促进全县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保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等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为根本,以规模造林、综合治理为手段,以政府主导,公司、集体、个体及全社会参与造林为主要形式,以多渠道筹资、强化管理为保证,以“造、管、封”并举为主要抓手,通过实施“十大重点工程”(平远地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防护林工程、水源林建设工程、木本油料基地建设工程、农村能源建设工程、生态村镇建设工程、农田防护林建设工程、护路林建设工程),实现“三大提高”(植被盖度提高,城、乡、村绿化率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促进“两大改善”(改善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生产生活环境),最终实现全县生态平衡和生态气候环境明显好转,为顺利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原则。森林—造林绿化行动由政府负总责,科学制订规划,强化部门职责,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二)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原则。重点加强城镇所在地、村庄、农田及规划建设中的高速公路和铁路、国省道、县乡村公路等交通沿线的绿化,以及工业园区和矿山的造林绿化,不断提高全县整体绿化水平。

(三)坚持产权明晰,维护权益原则。实行“谁绿化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谁经营谁得利”,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努力维护造林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不断增加林农收入。

(四)坚持多方筹资,市场运作原则。建立和完善多元化造林绿化投融资机制和财政补助制度,积极整合支农资金和部门资金,实施项目带动,增加公共投入。

(五)坚持全民植树,专业造林原则。组织适龄公民认真履行植树义务,提高尽责率。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民营林场和专业造林公司,提高造林专业化水平和社会化程度。

四、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通过开展森林—造林绿化行动,到“十三五”期末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3.14%;县内道路绿化率达90%;生态村庄达90%;平远地区等生态脆弱地区植被明显增加、局部区域明显改善;农村能源结构更趋合理。全县范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全面遏制、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人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较大提高,森林的“三大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全县呈现出“山川秀美、青山绿水”,“城在山中、房在林中”,“村村搞绿化、户户有花园”的美好景象。

(二)具体目标。1.新增森林面积90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15个百分点,达到43.14%(2011年为28.14%),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得到全面改善。2.全面完成城镇周边和高速公路、省道、州道、县道两侧可视范围内的荒坡绿化,城镇绿化率达到35%以上。3.完成生态脆弱的平远地区等坝区农田林网化建设1000公里。4.完成烟区道路、通达、通畅、村村通工程等道路绿化1000公里。5.完成25度以上的坡耕地还林10万亩。6.新增农村沼气池10000口,农村太阳能热水器40000套(20管/套),使沼气池建设和太阳能推广普及率达到60%以上。7.加快生态村建设步伐,生态村达90%以上。8.完成全县库塘周边及上游水源林建设10万亩。

(三)时段划分。森林—造林绿化行动分为2个目标时段,每个时段5年:即2012—2015年和2016—2020年。

(四)主要指标分解。1.森林覆盖率:2011年达28.14%,从2012—2015年每年增加1.5个百分点;2016—2020年每年增加1.8个百分点,共15个百分点,2020年达到43.14%以上。2.城市绿化率:到2020年达35%以上。3.农田林网化建设:2012—2015年每年实施100公里,2016—2020年每年实施120公里,累计实施1000公里。4.烟区及乡村道路绿化:2012—2015年每年实施100公里,2016—2020年每年实施120公里,累计实施1000公里。5.生态村庄建设:每个乡(镇)每年推进生态村庄建设不低于全乡自然村总数的10%,2020年达到90%以上。6.环境优美小城镇建设:2012—2015年完成4个,2016—2020年完成7个,共11个。7.石漠化综合治理:2012—2015年每年实施4万亩,2016—2020年每年实施4.8万亩,累计实施40万亩。8.坡耕地退耕还林:2012—2015年每年实施1万亩,2016—2020年每年实施1.2万亩,累计实施10万亩。9.防护林建设:2012—2015年每年实施1万亩,2016—2020年每年实施1.2万亩,累计实施10万亩。10.水源林建设:2012—2015年每年实施1万亩,2016—2020年每年实施1.2万亩,累计实施10万亩。11.木本油料基地建设:2012—2015年每年实施2万亩,2016—2020年每年实施2.4万亩,累计实施20万亩(核桃、油茶各10万亩)。12.农村能源建设:每年实施沼气池1000口、太阳能4000套,到2020年普及率达到60%以上。

五、工作任务

(一)实施平远地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工程。一是加大管护力度。对平远地区(包括平远镇、稼依镇、阿舍乡、维摩乡)采取封山及管护手段等抢救性措施,逐步恢复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主要把天然林或人工林区域纳入封山育林范围,采取制定村规民约、设置封山育林牌、聘请护林员管护、禁止砍柴、禁止过度放牧等办法来加强封育力度,到2020年累计封育5万亩;对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加大执法打击力度,并采取推进农村能源建设、森林防火、生态公益林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措施加以管护。二是实施“四旁植树”。平远地区坝子地多、少林,环境、气候恶劣,烟区路网发达,在村旁、沟旁、地旁、路旁大力实施“四旁植树”。三是实施林地植被恢复。针对平远地区荒漠化、石漠化严重,但实施封山育林又无法恢复森林植被和生态功能的实际,结合石漠化综合治理、坡耕地还林工程、防护林工程等林业重点项目实施,采取强有力的植被恢复措施,加大人工造林力度,尽快恢复森林植被,缓解生态压力,使这些重点区域的林草覆盖明显增多,水土流失面积大幅下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二)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按照“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山脚搭台子、平地铺毯子、入户建池子、村庄移位子”的“六子登科”治理模式,认真组织实施2011—2013年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建设项目,完成封山育林11.17万亩、人工造林3.75万亩(生态林2.68万亩、经济林0.89万亩、人工种草0.2万亩)。同时,积极组织完2014—2020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前期工作,争取纳入国家建设计划,全面完成全县石漠化地区的综合治理工作,逐步改善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

(三)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第二轮坡耕地还林工程10万亩,采取重点实施、逐年铺开的做法,在“十二五”期间实施4万亩,“十三五”期间实施6万亩,重点布局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沿线,城镇面山、湖库周围以及生态较为脆弱的平远地区。

(四)防护林工程。防护林工程布局于全县11个乡镇,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各5万亩,以小流域为单元,逐年治理,“十二五”期间实施4万亩,“十三五”期间实施6万亩,累计实施防护林10万亩。

(五)水源林建设工程。从2012—2020年,计划营造以旱冬瓜为主要树种的水源林10万亩,项目布局在各乡镇、管理区。

(六)木本油料基地建设工程。从2012—2020年,计划续建20万亩木本油料基地,核桃、油茶各10万亩,项目布局在各乡镇、管理区。

(七)农村能源建设工程。加大农村沼气池、太阳能和节柴改灶建设力度,大力推广应用太阳能热水器,提高农村能源利用率,有效保护山体植被,逐步恢复森林植被的生态功能。新建8立方米沼气池1万口,安装太阳能热水器4万套,节柴改灶1万户。

(八)生态村镇建设行动工程。一是生态村庄建设。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工程建设要求,对村村通道路、村中主干道、集体活动场所、农户庭院等进行绿化,每年推进不少于10%的村寨,到2020年农村生态村庄建设完成率达到90%以上,届时,基本达到“村村搞绿化”,“户户有花园”的美好景象,农民生活与生产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二是环境优美小城镇建设。加强分类指导,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优化城镇产业发展结构与布局,把江那、平远作为中心城镇重点实施,辐射带动、逐年铺开到各个乡镇,到2020年各乡镇政府所在地绿地率达3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将全县11个乡镇建成环境优美的集镇。

(九)农田防护林建设工程。在平远、稼依、维摩、江那等4个乡镇,实施农田林网建设,以500亩为一个实施单元,每年实施25000亩,选择柏树、黑荆等适生树种在每个单元周围种植防护林带,以美化绿化田间地头,减少风沙对农作物的危害,缓解坝区生态压力,到“十三五”期末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十)护路林建设工程。以公路为主线,辐射通达、通畅、村村通工程,结合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防护林、农田防护林建设等,在建设期内将公路沿线两侧及城镇、村庄、农田、山地、面山统一规划布局,乔、灌、花、草结合,绿化、美化、靓化结合,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结合,形成以防护林带为主,林网林带成片,山林和绿化景点相结合的绿色长廊和“大绿色通道,小绿色长廊”的交通网络。计划实施1000公里的绿色通道工程,“十二五”期间实施400公里,“十三五”期间实施600公里。

六、年度计划

工作计划的实施采取“年年有重点,各个项目齐上阵”的做法。“十二五”期间:2012年重点实施新烟区道路绿化,2013年重点实施重要湖库水源林建设,2014年重点实施平远地区农田防护林建设,2015年重点实施生态村庄绿化;“十三五”期间参照“十二五”实施。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级成立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指挥长,县人大、县政协联系领导及主管部门负责人为副指挥长,相关部门及各乡(镇)长、管理区管委会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组建日常工作机构,统一组织实施。各乡(镇)、管理区和部门也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承担具体工作职责。

(二)明确职责任务。县林业局:负责组建森林—造林绿化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分解“绿化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年度目标任务;负责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农村能源建设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木本油料基地建设、森林保护体系建设、林产品加工业建设,配合县财政局合理安排“绿化行动”实施方案的县级资金。县财政局:负责“绿化行动计划”中1500万元专项经费的落实,配合相关部门争取国家资金的支持,并监督和管理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县纪委监察局:负责对有关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执行“绿化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工作情况开展效能监察,对执行过程中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严格责任追究。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协调全县生态保护、恢复和建设的计划工作,将“绿化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有关项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导推进相关项目的前期工作,负责推进全县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牵头组织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防护林工程建设。团县委:负责“绿化行动计划”中每年一度实施的“共青树”的组织实施。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负责“绿化行动计划”中农田防护林建设工程的规划布局与组织实施。县交通运输局:负责“绿化行动计划”中护路林建设工程的规划布局与组织实施。县水务局:负责“绿化行动计划”中水源林建设工程的规划布局与组织实施。县城乡住房和建设局:负责“绿化行动计划”中环境优美乡(镇)建设的规划与组织实施。县环境保护局:负责“绿化行动计划”中全县生态村庄建设的规划布局与组织实施。县教育局:负责“绿化行动计划”中全县校园绿化及每年一度实施的“红领巾树”的组织实施。县文化广播体育旅游局:负责“绿化行动计划”的宣传报道,使全民、全社会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积极参与到“行动”中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绿化行动计划”中,带薪发展造林绿化事业在职干部职工的审批、把关和考核。乡(镇)、管理区: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绿化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编制和实施,负责辖区生态村的组织实施,确保各项年度目标任务按期完成。

(三)强化政策支持。一是鼓励在职干部职工带薪离岗发展造林绿化事业,每轮3年,每年按不超过全县在职干部职工2%的比例审批。二是县级财政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作为实施森林—造林绿化行动计划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苗木款、护路林、农田防护林、生态村四旁植树等工程实施以及对单位、个人、造林户的考核奖励、扶持等。三是继续积极争取国家、省、州对石漠化治理、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木本油料基地建设的支持。四是对相关责任单位、人员进行年度考核奖惩;对生态村建设进行考核奖励;对在森林—造林绿化行动中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社会人士、“造林大户”进行扶持奖励。五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造林大户可优先享受林业贴息扶持贷款。六是出台优惠政策、广泛融资,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绿化行动”中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