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能效管理

企业能效管理范文精选

企业能效管理

企业能效管理范文第1篇

企业效能监察的本质特性探讨

把企业作为一个“系统”来看,企业内部的所有活动都应当纳入企业管理这个范畴。国有企业效能监察,虽然是国有企业所特有的一种内部监督活动,也应当在企业管理中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并用企业管理理论来认识其内涵特性。

(一)企业效能监察在企业管理中的位置

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分析企业效能监察的功能,企业效能监察在管理中的位置,应当属于“控制”这一职能。理论界一般认为,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其中,控制就是监控组织活动,纠正组织偏差,保证组织按计划运行,以确保实现组织的目标。

在管理控制当中,促使负责人员按预定计划进行的方法有两个:一个办法是培养更好的主管人员,使他们能娴熟地运用概念、技术以及原理,并使他们能够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待管理工作和管理中的问题,从而减少由于管理不当而造成的不良结果,这可以称之为“直接控制”。另一个办法就是追究那些不令人满意的结果产生的原因,明确人们对它所负有的责任,并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改正,这种方法称为“间接控制”。

效能监察正是企业监察部门以符合国家方针政策的企业战略目标、规划计划以及规章制度为标准,对其监察对象的行为进行检查衡量、并纠正存在问题、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这样一种监督形式。所以,从企业管理理论角度分析,企业效能监察属于管理控制职能的“间接控制”范畴。

(二)企业效能监察的内涵和特性

在理论探讨和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我们把企业效能监察的内涵解释为:企业效能监察是企业监察部门在企业负责人领导下,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对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效能的监察活动。进而将企业效能监察的功能作用表述为:企业效能监察通过监督检查企业内部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对相关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评价,纠正存在问题,查处违规违纪人员,追究有关领导人员的责任,以达到监督控制管理行为、提高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效能、预防腐败、防范风险的目的。

通过上述探讨,使企业效能监察凸显出以下特点:(1)企业效能监察是企业内部的专门监督形式,其性质是异体监督,效能监察的实施主体只能是监察人员或者代行监察职能的临时人员。(2)企业效能监察是企业内部监察机构针对其监察对象开展的监察活动,鉴于目前同级监督难的实际情况,企业效能监察主要应是上一级监察部门对所属单位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尤其是“一把手”)的监督,即“上对下的监督”。(3)企业效能监察是对监察对象管理行为的监督控制,要达到一定的检查覆盖面,才能实现预防腐败、防范风险的目标。

发挥效能监察在内控及惩防体系中的作用

在完善内控体系和构建惩防体系中,要用“系统”的观点,去认识效能监察在企业内控体系、惩防体系中的功能作用。

(一)在建立健全企业内控体系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和发挥好效能监察防范经营风险的作用

内控体系是企业防范经营风险的保障。一套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实现三大目标(经营的效果和效率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的必要保证。它要求企业内部所有的活动都必须受到监控。

目前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在内部监督机构设置上既有监察又有审计。从理论上讲,二者具有相同的属性,都是基于授权管理、分工层次增多而产生。所以,在企业内部,两个机构共同承担着专门的监督控制任务。二者的不同之处是工作的侧重点不同,监督的层次不同。从内控体系的五项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来分析,内部审计应当主要对“控制活动”中的“会计控制系统”和“控制程序”等进行评估和监控。效能监察应当主要对“控制环境”(如管理层如何进行授权和职责分配,高级管理层的控制能力和管理行为以及职业道德、管理风格等)层面进行监控。

因此,从国有企业的实际出发,企业的内控体系建设应当充分考虑效能监察的功能作用,企业效能监察作为一种专门的监督形式,决不能游离于内控体系之外,而一定要在内控体系中承担特定的监督控制任务,充分发挥对管理人员履行职责行为进行监督这一优势。要通过效能监察,加强对所属单位领导人员用权行为监督,特别是对“三重一大”的监督,防范所属单位高层决策失误、用权不当等风险,维护良好的控制环境,维护政令畅通,确保内控体系的有效性。

(二)在构建惩防体系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和发挥好效能监察预防腐败的作用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反腐倡廉工作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国有企业要贯彻落实好《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就要把中央的要求同企业内部的管理相融合,使惩防体系与企业的内控体系相统一。

在惩防体系中,惩治与预防是有机统一的,惩治有力,能够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督的威慑力;预防有效,能够逐步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而效能监察既具有惩治的作用,也具有预防的作用。效能监察是在问题没有暴露出来之前或问题尚在萌芽之时,针对问题易发、多发部位和环节,提前介入而开展的经常性的检查活动。通过效能监察发现案件线索,查处腐败分子,这是惩治作用;在问题没有暴发或没有恶化之前,及早发现并进行纠正,堵塞管理漏洞,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是预防作用。但从整体上看,效能监察更侧重于预防,这也正是体现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因此,在企业构建惩防体系过程中,要加强对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研究,让效能监察在这个体系中充分发挥作用。

国企效能监察要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效能监察的理论和实践都表明,效能监察要发挥好监督控制、防范风险的作用,就要对企业的各个所属单位、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实施监督。

(一)科学确定效能监察的工作任务

“科学确定效能监察的工作任务”就是要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以责任、目标为标准,来确定效能监察的工作任务。就是要减少效能监察“选题立项”的随意性,逐步改变“人多多干,人少少干,干一项算一项,能检查多大范围就检查多大范围”的状况。确定效能监察的工作任务,要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效能监察的监控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考虑,要对照易产生腐败、存在风险的所有重点部位、企业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按照预防腐败、防范经营风险的标准,确定效能监察的监督检查覆盖面,然后进一步确定效能监察的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要保证通过效能监察计划的落实,使所有的监察对象都受到监察,使所有的监控点都受到监控,真正起到预防腐败、防范风险的目的。

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企业效能监察还做不到对所有风险点进行全面监控。在这种情况下,要对风险进行排队,首先解决风险较大的部位,把住关键环节,保证企业内部不出大的问题。

企业能效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经营管理;能力;有效途径;措施

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一直都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部分,尤其是近期随着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全面升级,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在帮助企业获得强大竞争力方面的重要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采取怎样的策略来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是现今不想被“淘汰”的每一个企业的必修课。分析目前形势大致可发现,经营管理能力是国内大部分企业的短板,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即是挑战又是机遇。如果企业不思进取,不重视改革创新,未来必将陷入经营困境之中;而如果企业把握这次机遇,掌握市场形势,寻求突破点,努力提升自身经营管理能力,与时俱进就会很容易扫清障碍,成为行业龙头。

一、加快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着眼于大的方面,国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适应新形势,企业加快强化自身经营管理能力已成必然;而且,在市场方面,企业之间的竞争变的激烈也给企业自身施加压力,如果企业继续固步自封、继续安于现状,那么必然会走向企业经营效益不好甚至企业倒闭的命运。因此,企业就应该充分了解企业实际的经营情况,把眼光投向全面的市场经济,掌握市场经济的变化规律,跟紧时代的步伐,不断完善自身经营管理机制,提升经营效率和管理能力。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企业更是背负着来自世界的巨大竞争压力,可谓机遇与挑战并齐。然而只要企业发展自身实力,不断提升自身经营管理能力,就能醋精企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否则必定会受到各方面的巨大冲击,并被迫退到经济市场的边缘地带。所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是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企业在提升自身经营管理能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

企业施行何种管理制度与当前市场综合竞争情况联系紧密,因此完全可以通过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方式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但是,就目前市场形势来看,大部分企业现行的经营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表现在日常管理上,管理者依然具有因循守旧的思想和固步自封的经营意识,企业不思改革,一直沿用陈旧的管理模式,导致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时效性不强。而且还有许多企业没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只看到了眼前利益,只注重短期的目标计划。在企业经济管理上,企业审核和企业常规管理等方面不能适应当前发展形势的要求。虽然有一部分企业逐渐完善自身经营管理制度,但大多只是做流水工作、流于形式,尤其是在企业业务考核工作方面,严重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且经过改革完善后的制度没有得到贯彻落实。

(二)企业组织管理模式不科学

就当前形势来看,尚有不少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管理模式不科学的问题。这些企业习惯采用传统的、单向式的管理组织模式,缺乏更彻底的改革和变化,这种管理模式的不科学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管理模式不能有效利用经济市场的实时信息,所采用的这种单一的经营管理模式严重影响企业运作;第二,各部门职责不明确、权力不明确,没有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第三,不能为职员提供更多的培训、学习的机会,及时提供了相应的学习机会,但学习时间太短,不能真正使职员将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在现实工作当中。总之,这些传统、单一的管理模式严重制约着我国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目前,国内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常见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企业职员精简情况相对比较差、企业内部职员的流动量相对较大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决定着企业能否继续顺利运营。然而企业的做法是,为了使企业的经济利益实现最大化,盲目的将职员置于长期工作饱和的境地,忽视对职员应当进行的一些技能和知识的培训,导致职员不能适应时代和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员工的整体综合素质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发展,如果企业中员工对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的掌握情况参差不齐,就会导致企业的管理出现混乱,甚至不能正常运营,严重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此外,企业也缺乏科学有效的奖惩机制和评价制度,如果员工得不到一定的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就会导致其工作效率不高、工作热情下降等问题,可见,科学合理的奖励会促进企业职员更专注于工作,更乐于奉献自己,明显会使企业的凝聚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完善管理模式

人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也是企业管理的关键。尤其是在当今新经济形势下,更有必要改革和创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从而发挥不同人群不同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企业应着重革新管理办法,转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思路,分别从思想上、个人作风上、组织上和制度上加强创新和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断开创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局面。

(二)掌握市场变化规律,不断进行组织革新

当今的市场经济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企业掌握市场变化规律,并根据变化规律和市场需求不断进行组织革新。逐渐精简企业管理结构,裁减不必要的职员,建立趋向于扁平化和学习化的组织。加强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和技术研发管理;加强产品投产之前对市场调查研究的力度;加强产品生产出来之后,产品销售、广告宣传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力度。总之,企业应不断改革组织结构,确保企业高度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

(三)改革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发展

企业文化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即使是非常能体现企业精神的企业文化,也要适当吸收国内外先进企业文化的精髓部分,这样才能实现与时俱进,满足企业职员的精神需求。因此,企业应当多欣赏其他企业文化,抱着学习的心态去吸收优秀管理文化,并对其加以处理,使其更适合自身发展的需要,然后结合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来分析自身的企业文化,不但要找出自身企业文化的优秀部分,更要发现自身企业文化落后的部分,最终目的是发扬优秀文化,摒弃落后文化。这样的做法对企业日后的生产力、运营状态、市场竞争力和职员对工作的热情程度有重大影响。

(四)注重技术革新,增强核心竞争力

先进的生产技术是任何一家企业能在市场上长盛不衰的重要法宝和必要武器。一项新产品的问世,必定包含了许多企业自主开发的新技术,可见,新产品的出现实际上就是企业技术的创新。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企业的市场地位主要取决于企业的技术优势,而并不是资金或资源优势。而且,如果企业掌握实用性强、科技含量高的生产技术,就会更难被市场淘汰,就会更容易垄断行业成为龙头企业。因此,可以说技术变迁深刻影响着企业从生产到销售的流程体系和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传新技术逐渐成为企业赢取更多市场份额的根本途径。

(五)适时进行管理创新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企业要在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的突破。就必须适时进行管理创新,就必须掌握市场变化规律,就必须树立全面服务客户的营销理念。此外,企业更应该主动投身竞争,制定战略,不断追求更卓越的理念,时刻确保产品质量,实力诚实可信的高大形象,遵纪守法,实现科学生产和管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市场经济不断变化的时代,企业应该掌握市场规律,努力改革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革新营销制度和管理制度、创新生产技术、改革企业文化,从企业经营各方面针对性进行优化与革新,才能真正尽快提升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进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洪波.浅析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措施[J].商场现代化,2016(18).

[2]李简.浅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措施分析[J].商,2016(16).

[3]刘明华.浅析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者能力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5(11).

[4]许昌生.浅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者能力的措施分析[J].商业,2015(02).

[5]宋旭强.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与实践探索[J].科技资讯,2012(07).

企业能效管理范文第3篇

行政管理效能建设,一般指机关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以最小的行政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效率、效益和效果,实现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目标的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工作,其核心是机关效能建设(“机关”本义是机器上的启动器械,是控制和发挥器械功能的关键部分。引申指为实现有关职能而组织实施的重要管理机构)。

2研究主要目的和思路

2.1研究的主要目的

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强化公司各级的行政管理效能意识,切实解决公司行政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填补行政管理体系和文化构建上的空白,适应管理提升的总体要求,从而促进公司工作效率、管理效益和综合效果的提升。行政管理效能提升是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层次的管理形式和载体。

2.2研究的基本思路

基本思路是以加强思想和作风建设、业务和能力建设、建章立制和严格考核为抓手,整合机关管理资源,优化机关管理要素,规范机关管理行为,改善机关运作方式,改进机关工作作风,使各级机关和干部员工在履职尽责和服务发展上有新的提升,在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上有新的改进,在内外部满意度上有新的提高,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简洁高效的行政管理运行机制,培育唯真、唯实、向下和负责、优质、高效的行政管理文化。简言之,即:构建完善公司行政管理体系,提升公司行政管理效益。

3提升公司行政管理效能的措施

3.1树立行政管理效能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是认识提升行政管理效能的重要性,认识到提升行政管理效能是公司管理模式改革、发展的需要,是加强机关建设的要求,是提高机关服务、指导、协调能力的重要途径。二是明确行政管理不是一两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各职能部门以及各直属单位相应机构的通力协作、共同提升,而抓“机关”是关键。三是明确行政管理是管理人员的一项基本能力,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不仅要有业务知识,还要有基本的行政管理的能力。

3.2转变机关作风

没有好的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就是一句空话。转变机关作风,一是要增强服务意识、协作精神。机关管理、指导、协调的目的是服务,机关转变作风更需从强服务做起。融入客户服务同心圆,进一步将行政管理作为支持力量,畅通内部链式服务,促进同距离服务客户。二是增强责任感、执行力。对于公司决定、上级交办的事情,速决速行,雷厉风行。改进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按照求真务实的要求,把调查研究成果落到真正解决问题上,推进闭环管理。三是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群众路线活动是对作风建设的一大促进,通过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通过推行电子会务、视频会议,严格公务接待、办公用品管理等,节省费用,提高效率,减轻基层奔波参会负担。

3.3规范机关行为

规范行为是提升行政效能的内在要求。规范行政行为,前提是坚持依法依规办事。只有以规章为依据,才能实现运转协调、简洁高效,使整个机关管理体系有序、运行机制有效、行为方式优化。一是完成公司行政工作运作的顶层设计。制定公司工作规则和党政联席会管理办法等制度,形成公司运作体系,规范行政秩序和议事决策。二是严肃机关工作纪律。针对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精简会议,规范公司OA邮件发送,规范行政管理行为。三是培育行政管理行为文化,组织编制行政类办公指引,不仅“救火”,更做到“防火”,编制指引,解决“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避免行政风险,减少管理损耗。

3.4提高行政效率

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必须最终体现到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效益和综合效果上来。一是对提升办文、办事效率等提出总体要求。二是建立快捷、安全、优质的行政服务平台。一方面,与相关部门一道,经过梳理优化业务审批流程。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信息化,实现非资产帐卡物一致和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彻底改变过去非生产性物资管理混乱的局面,发挥资源集约的效益;利用车载GPS监控系统,提高车辆油耗预算分配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以IPAD移动应用推进电子化会务,推广了移动办公;视频会议推广至班站,视讯电话终端加载至员工电脑,减少会途奔波,受到员工欢迎。三是推进业务蓝图及卓越流程体系在行政领域的落地。以业务蓝图设计为基础,以行政办公为切入点,梳理业务全貌,贯通至直属单位,提升业务和组织的横向协同。四是运用先进管理理念和工具。将风险管理、PDCA闭环管理等运用到行政管理工作中。运用项目管理理念进行大型活动组织,在督查督办、后勤服务管理等方面得到有效运用。

3.5完善制度建设

制度是提升行政管理效能的根本。一是以制度固化良好的行政管理套路。围绕从严管理的要求,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为目标,全面推进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AB岗工作制等制度。二是以制度有效传递责任,促进落实。逐步建立健全失职追究制、否定报备制、业务办理部门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以岗位责任制来明确工作职责,以承诺制来明确责任要求,以失职追究制来严肃工作纪律,逐步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三是对制度进行动态修编并逐步提炼和沉淀。适时编制诸如行政办公制度汇编,形成清晰的制度规范。

3.6提高队伍素质

干部素质是机关效能建设的关键。一是大力营造有利于优秀行政管理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并加强准入考核。要开展干部竞聘、公开选拔、专才培养、专责竞争上岗等方式,为行政管理人才选拔、培养创造条件。继续大力加强专责胜任力的培养,避免部门主任被专责“绑架”,陷入到具体事务而没空抓管理,影响整个效能。加强准入类考核,针对机关行政管理人员行政知识欠缺的情况,加强如文书、行政知识等的考核。二是大力创建学习型机关。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与业务培训,重点增强事业心和责任心。加强知识管理,如已利用各类档案数据库,实现档案全文检索和在线阅览、借阅,将“死档案”变为“活档案”,为决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加强业务交流学习,通过对标学习、挂职锻炼、学习岗等方式,借鉴兄弟公司行政管理经验。三是对机关队伍结构、智力结构是否科学合理进行评估。定期进行调查研究,进行评估。

3.7强化监督考核机制

加强监督是提升行政效能的有力保证。要强化行政管理效能提升的监督力度,整合监督合力。吸收借鉴本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政府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经验,完善公司评议机制和办法,切实抓好督查整改。进一步发挥职工的监督作用,加强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引入互评价,将违反行政规范的情况予以通报等。

3.8严格考核奖惩

绩效考核是提升行政管理效能的重要环节。要确保提升行政效能不走过场,必须严把考核关。建议负有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科室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科学、量化、操作性强的关于行政效能的绩效考核办法,融入年度部门绩效考评、个人绩效考评中,实现360度考评,并结合考评实行效能告诫,如以往开展的每年机关服务满意度评价机制等。

4关键注意事项

(1)重视其综合性

行政管理效能提升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管理活动,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需要各部门、单位长期通力合作,共同关注和持续提升行政管理效能。

(2)重视其基础性和科学性

行政管理效能提升需要开展大量基础性、建设性和科学性工作。行政管理工作看似“大杂烩”,但更需要认真梳理、科学管理,希望能够在管理方法运用、行政队伍建设、信息建设等方面得到各部门、单位的更多关注和支持参与。

(3)重视其制度性和机制性

企业能效管理范文第4篇

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且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国家和社会努力采取多种手段调控大学生的就业去向。高职院校把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新的教学课题,教育部门将培养创业型人才设定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是一项涉及到所有教育层次且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始终的教育任务;同时,在培养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教育目标要求进行。所谓创业型人才,是指富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且掌握了一定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有能力发现创业机遇并勇于承担风险来把握住机遇的人。创业型人才与创业人才不同,创业人才是指已经开始创业的人;而创业型人才是指潜在的创业人才。高职院校应致力于培养潜在的创业人才,即创业型人才。

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高职院校中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在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管理体制、创业环境与创业实践活动等方面都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定位不准确

很多高职院校只把创业能力培养当作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一部分,只进行创业政策、创业形势等情况的介绍和指导,忽视了对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这种培养方式已经不能与社会对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要求相适应。

(二)课程设置需改善,师资力量需加强

当下,我国的创业能力培养并没有与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相融合,与学科专业教育的联系也不够紧密。而且,创业能力培养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体系,对于授课老师的要求相对较高。然而高职院校中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师多数为“学院派”,虽然对于专业内容很了解,但是缺少实践经历与创业经验,这对于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教学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

(三)创业能力培养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高职院校中的教学管理方面,同创业能力培养有关的选修课程与辅修课程较少,且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与本专业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有冲突。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管理中通常较为刚性,学生可以得到的创业机会也很少,不能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创业平台,这将对学生的创业产生一定程度的限制作用。

(四)创业经验欠缺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然而长期以来,本专业的教育仍沿用之前的教育理念,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的重要性;且实践教学的形式与内容较为单一,很多实践活动通过模拟操作来实现,学生很难获得实际的工作技能,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导致最终走上创业之路的学生很少。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在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比率相当低,低于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之一;然而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可以达到20%~30%。总而言之,在高职院校中,要想推动本学科的发展以及满足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就必须对本专业传统的教育与教学模式进行全面、深化的改革。

三、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在高职院校中,培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前提与基础,是任课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储备与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可以采取就业指导课程与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同时由行政兼职教师与经济、管理类的专业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创业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职业人”要想做到全面,就要拥有创业意识与创业理念,更需要拥有能够付诸于实践的创业能力。所以,从高职院校的角度来看,学校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1)优化任课教师的培训、进修制度,并支持鼓励任课教师到企业中去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参与到企业的运营中去。(2)聘请成功的创业人士来校演讲,邀请知名的创业教育机构到校指导;利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在学校建立创业基地,以利于进行更加有效的创业交流。(3)重视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这一课题的研究,并鼓励教师对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方法、途径进行研究,提高教师的创业教育水平。

(二)开拓创新,建立有自身特色的创业能力培养机制

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创业,不仅要掌握文化知识与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具备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行业相关知识并了解创业前景。首先,高职院校应重视创业实践项目的开展,并以此来进行教学内容的深化与课程设置的改革,积极探索并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完善课程体系,使其满足创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创业教育的相关必修课程,并将其归于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相关的教学计划中去;进行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做到“教学合一”;改善院校的刚性教学管理机制,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多类型、多形式的创业实践机会;成立学生创业实践案例管理库;编写出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创业需要且满足自身特点的创业教育教材与讲义,还要编写可以与教材配套使用的多媒体教学工具与辅助读物。以创业型人才需要掌握的知识体系、科学文化与人文素养相结合为发展趋势,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体系,以此来实现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创新教育、就业教育同创业教育的完美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与创业联系紧密的课程,如“创业社会基本常识”“创业管理公开课”“创业设计与研究课程”等。在高职院校中,通过采取必要的研究与改革措施,促使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其次,对校内外的可利用资源进行整合,充分使用与依靠校外的产学研培养基地、校内的实践培训室等有利条件,重视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并安排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指导,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咨询、指导与跟踪的相关服务,重视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教育模式;建立专门的学生“创业公司”,如学生超市、店铺,学校提供场地、资金、创业信息等惠利措施,为学生提供“真枪实弹”的创业环境,以利于学生学习创业知识与能力,丰富创业经历,积累经验。

(三)创建平台,提供有力的创业实践环境

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实践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参加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可以扩宽学生的实践面,积累实践经验。对传统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模式进行创新,变为“学生中心、实践中心、社会中心”的新模式,为学生创造适合的机会,将学习与创业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在高职院校中,举办多种形式的适合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参加的创业实践活动,创造利于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工作环境。在学校开办创业设计竞赛、创业经验交流会、创业技能大赛等有关活动与讲座,分析掌握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就业教育与创业能力培养之间的具体联系,创造积极的创业能力培养环境;安排学生到各种企业进行参观、考察,树立创业信心;开展青年志愿者等公益活动,了解社会需求;进行相关的市场调查,掌握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写出相应的调查报告,有助于找到合适的创业项目。与此同时,发现创业成功的实例,发挥具体的示范与鼓励作用。

四、结语

企业能效管理范文第5篇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战略任务,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首在节能。中国工业能源消费量超过20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主要为化工、石油石化、钢铁、建材等高耗能行业消耗。企业集团肩负艰巨的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掌握着巨大的社会资源,选择科学的管理途径,企业集团可以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更多贡献。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化工”)作为中央企业集团,管理着蓝星、昊华、油气、橡胶、农化和化工装备等6家生产型专业公司和100余家生产企业,资产总值和资产规模都在1000亿元以上。本文通过总结中国化工在“十一五”期间开展能效对标、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推进技术改造项目和探索生产执行系统(MES)以及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的实践,探讨企业集团的节能管理途径,希望有助于企业集团节能工作的开展。

2推进企业集团内部能效对标

企业对标管理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施乐公司开辟了对标管理先河。经过20多年的发展,对标管理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企业绩效管理方法,并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及美国生产率与质量中心统计,美国绝大多数公司都开展不同类型的对标活动。研究表明,标杆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节省30%~40%的开支,或者产生5倍以上的投资收益。

2.1能效对标管理的基本方法

生产企业是实施对标管理的主体,对标活动的开展主要依靠企业的一系列组织实施活动才能取得成效。(1)企业实施对标管理要确定对标活动的目标,即:基于企业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对标主题,并确定适当能效指标目标值;建立能效对标指标数据库,同时建立最佳实践库。建设能效对标指标体系、能效对标管理综合评价体系、能效对标工作组织体系。(2)企业能效对标管理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工作流程模型,但他们的精神和原则是一致的。大致分为六个实施步骤:分析现状、选定标杆、制定方案、对标实践、对标评估和改进提高。(3)企业能效对标管理的实施应具备一系列的实施条件,包括企业管理者对整个能效对标工作进行整体把握,抓住对标管理实施的关键因素,为对标管理提供人力和财力资源。

2.2中国化工能效对标活动实践

中国化工在2006年开始在集团公司层面启动对标活动,目的是为了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节约型企业的要求,利用集团的整体资源优势推动对标活动。集团公司下发《关于集团公司全系统开展对标活动的通知》,对活动进行了统一的安排和部署,逐步建立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对标工作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领导下,不断深化。(1)建立对标管理体系:建立集团公司、专业公司和生产企业三个层级的管理体系,把对标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设立在各级生产管理部门,制定对标工作的管理制度,建立对标活动统计分析体系,月度统计,季度分析,年终总结,公布对标成果。对标成为经济运行分析会的重点内容,汇报和决策都以数据为依据。(2)建立对标标准体系:各专业公司负责研究和了解行业发展情况,按照国际先进、国内行业先进和本企业历史最好三个层次,在每个年度之初,专业公司与对标业务板块(相同产品的企业)讨论制定年度对标标准,经过集团公司审定后,形成年度集团公司的对标标准体系。生产企业严格执行对标标准,并按照考核制度与收入分配挂钩。(3)立足实际,重在内部对标:实施能效对标管理,要根据现行的管理构架制定实施方案,我们制定了集团主导,专业公司制定细则,三级企业实施运作,侧重内部对标的管理原则。逐级留有充分的自主权,调动企业开展对标活动的积极性,使活动贴合企业实际,激励企业不断深入挖掘潜力。

2.3实施能效对标管理的要点

能效对标活动的重点应聚焦在生产一线,以工段、班组为基本单元,采取各种形式,持续改善,长期坚持。(1)能效对标管理的开展,要考虑企业发展所处的发展阶段,适当选择对标对象,对于能效管理绩效低于行业水平的企业可以将中等水平或中等偏上企业列为自己对标的对象。(2)能效对标管理应注重过程管理,强调通过过程管理实现结果的改善,强调过程的调整和优化为重要手段,良好的业绩是通过一系列过程作用产生的,学习最佳实践就是找出自身差距,并对过程作相应调整。(3)对标管理与企业能源基础管理紧密结合,优化能源管理流程,细化管理,推行量化管理,实现对标管理与企业管理有效结合。(4)调动班组一线职工的积极性,加强对一线员工的培训,吸纳他们的建议,重视他们的感受,鼓励参与实施。

2.4开展对标管理的成果

“十一五”期间,中国化工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可比价)从2.91吨标煤下降到1.6吨标煤,其中,对标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标,累计节约成本16.66亿元(以对标值为基准)。中国化工自2006年开展对标活动以来,一直长期坚持,并不断扩大对标范围,对标活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各专业公司根据自身特点,把能效对标活动与公司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以成为专业公司管理变革的重要手段。近些年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掀起实施对标管理的热潮,有关政府部门推出了“重点耗能企业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实施方案”,中国化工的实践说明开展能效对标活动是企业集团实施有效节能管理的重要途径。

3实施六西格玛项目追求节能管理的改进

“精益生产方式”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它的基本理念是通过寻找和消除生产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浪费现象达到彻底降低成本的目的。运用多种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为根本,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企业资源,最大限度地谋求经济效益的一种新型生产方式。六西格玛的产生源于摩托罗拉公司。1986年摩托罗拉公司的一位工程师迈克尔•哈里(MikelHarry),开始关注戴明的过程变异的概念,认为研究变异是改进绩效的一种途径。这成为摩托罗拉公司经营企业的一种方法。摩托罗拉公司在每项工作中都采取六西格玛目标,大致相当于在一个过程中,每百万次机会只有3.4个缺陷。六西格玛管理以数据分析为基础,旨在通过消除过程变异、持续改进获得近乎完美的质量,而精益方法是一种消除浪费、优化流程、准时制造的方法。把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方法进行整合,形成精益六西格玛,不仅可以通过六西格玛管理大幅提高质量,增加顾客价值,同时还可以利用精益方法减少资本投入,提高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精益六西格玛解决的质量问题是广义质量概念,其方法完全可以应用于解决企业能效水平的提高。

3.1精益六西格玛项目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

精益六西格管理是通过完善的数据和科学的数据处理方法来寻找出最佳参数从而实现提高能效的目标。其要义在于“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精益六西格玛项目是通过D(定义define)M(测量measure)A(分析analyse)I(改进improve)C(控制control)五个阶段来完成项目的。

3.2精益六西格玛方法在中国化工的应用

2009年中国化工全面推广精益六西格玛项目试点,企业黑、绿带人员掌握了精益六西格玛方法,通过实施项目,一大批化工装置的能源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中国化工在实施精益六西格玛项目的过程中,通过资深老师的培训、辅导,严格按照精益六西格玛解决问题的途径去完成项目,总结出一些自己的成功经验:(1)注重“走流程”:通过“走流程”可以真正找到问题所在,才可以检验理论的解决方案是否适合企业的实际操作。(2)认知培训:通过对企业管理层进行深入的精益六西格玛认知培训和案例介绍。使企业领导真正意识到持续改进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精益六西格玛方法在企业的生产与管理中所能够带来的巨大作用。使项目获得管理层的支持。有些企业由于一次认知培训没有到位,还组织了再认知培训,强化了领导层的支持力度。(3)项目中期评审:集团公司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期开展黑、绿带项目中期评审。弥补因首次实施精益六西格玛项目所带来的项目选择、人员选择等各方面的不足,及时帮助带级人员纠正错误。(4)行业专家把关:为了保证项目既符合精益六西格玛解决问题的方法,也符合行业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在项目关闭评审中特别邀请有关专家,对每一个项目严格把关,保证质量。

3.3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要点

中国化工在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管理过程中,着重关注以下关键环节。(1)企业领导主导项目。投入足够资源是项目成功的前提,企业领导率先垂范,使少数人持续改进意识和行动变成多数人的意识和行动,使企业投入的资源发挥有效作用。(2)建立精益六西格玛组织架构。集团总部、专业公司、实施企业设置专业的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机构和人员,制定相应的工作职责,在集团建立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委员会。(3)选择高水平的咨询公司实施培训和项目辅导。实现通过项目带动培训,以培训促进项目的开展。通过聘请外部著名咨询机构和资深黑带大师培训骨干力量,进而建立一支内部培训队伍。(4)注重培育精益六西格玛文化。提倡“走流程、数据说话、事实说话”,培养一大批具有持续改进思想的黑带、绿带,是带动企业实施精益六西格玛项目管理成功的根本。(5)全员参与。以员工提案为企业实施项目的切入点,树立典型,带动全员参与。鼓励基层员工踊跃提案,让班组长都有项目,专业技术带头人带项目。每月做好项目明细、评价和奖励工作,使持续改进工作能够持续推进。(6)规范的项目管理。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是以项目的形式来实施的,因此它具有项目的一般特性,即有明确的目标,明确的生命周期、由多部门和专业组成的固定团队、创新的工作内容以及有限的时间、成本和界定的范围。企业集团应建立规范的评价制度,对项目培训、中期、关闭及项目后期控制进行有效评价,并纳入绩效考核。

3.4实施精益六西格玛项目的成果

中国化工通过实施精益六西格玛项目,取得了多方面成果。(1)使企业数据基础不断完善,建立和完善数据采集系统,培养了数据说话的思维方式。(2)把精益六西格玛项目与企业绩效相结合,解决了节能降耗工作中的一些关键问题。(3)培养了一批黑、绿带人才,2009年中国化工共培养35名黑带人员、189名绿带人员。这些人将成为传播持续改进文化的火种。(4)精益六西格玛项目的实施,使企业获得明显的经济收益,2009年项目收益约为17628.24万元。其中节能降耗项目约占30%。建立节约型企业绝不是简单地压缩能源消耗,而是在使用资源的各个方面减少浪费,提高利用效率,以尽可能低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中国化工的实践说明,企业集团必须寻求一种新的文化理念,通过不断的管理变革来实现资源节约的更高目标,而精益六西格玛方法为企业集团提供了一种追求变革的文化。

4依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节能技术改造

企业集团最主要的节能途径可以归结为管理节能和技术改造节能,对于中国化工这样一个由传统企业重组而成的企业集团,技术节能尤其重要。

4.1利用资源优势引导企业加快节能技术改造

为了加快节能技术改造,中国化工制定了《节能减排项目的安排原则及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设立节能减排专项基金,对列入国家支持项目、集团试点项目以及行业推荐技术项目,采取集团、专业公司和企业共同筹措资金,并优先安排贷款授信额度的政策。

4.2制定节能技术改造规划

氯碱化工在中国化工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而它又是典型的高耗能产业,“十一五”化学工业发展规划中制定的氯碱行业发展目标为:到2010年,把国内烧碱离子膜电解技术的比例提高到50%~60%。集团所属蓝星(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离子膜电解装备制造技术是当今世界领先的氯碱节能技术。集团公司依托该技术,在集团系统大力推广离子膜烧碱制造技术,所属氯碱企业纷纷采用该技术进行节能改造,“十一五”末,中国化工离子膜烧碱由不足30%提高到70%。

4.3集中组织申请国家政策支持

“十一五”期间,中国化工整体协调、集中组织,共申请获得国家支持的节能减排重点项目28项,项目总投资198693.99万元。项目节能量合计超过120万吨标煤/年,获得国家资金支持超过2亿元。中国化工的实践证明,企业集团可以通过政策引导、整体规划,重点扶持和统一组织争取国家支持等技术改造的管理途径,使投入的资源取得最佳节能效果。

5通过管理信息化实现节能管理跨越性发展

通过信息化建设,引进先进管理理念,改善管理流程,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构筑企业集团节能管理的信息化平台,是企业集团节能管理跨越性发展的方向。

5.1通过制造执行系统--MES提高企业集团能源管理掌控能力

美国先进制造研究机构AMR(AdvancedManufacturingResearch)首次提出了MES的概念,AMR倡导制造业用三层模型(3rdlayermodel)表示信息化。将位于计划层的控制层的中间位置的执行层叫做MES,并说明了各层的功能和重要性。MES作为未来生产企业必须具有的信息支撑系统,担负着与生产相关的主要职能,MESA(制造企业解决方案国际联合会)具体解释了MES所具有的11大功能模块,其中包括:资源配置和状态、操作/详细调度、生产单元调度、文档管理、数据采集/获取、劳工管理、质量管理、过程管理、维护管理、产品跟踪和性能分析。MES项目是一项实用性极强的信息化项目,实施该项目将对集团的生产营运系统,和实体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都具有变革性的意义。MES整合信息资源,可以支持企业完成以下节能管理工作:(1)通过MES实现企业能源基础数据统计及平衡分析;(2)通过MES实现企业能源效率分析;(3)通过MES实现企业能源定额管理与绩效管理;(4)通过MES可以实时监控物料平衡、公用工程系统平衡;(5)通过MES实现企业节能分析。由于企业集团一般都采用分布式管理的模式,即各个下属企业采用相对独立的经营管理模式。通过实施MES,可以建立起相对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规范清晰的业务流程,提高生产运行管理效率。2009年中国化工对MES进行了深入的调研,通过调研和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做好实施前的技术准备。

5.2建设企业能源管理中心提升企业能源管理综合水平

企业能源管理中心,是指采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和集中管理模式,对企业能源系统的生产、输配和消耗环节实施集中扁平化的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改进和优化能源平衡,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的管控一体化系统。能源管理中心项目的建设能很好地满足能源工艺系统的特点,可实现在信息分析基础上的能源监控和能源管理的流程优化再造,实现能源质量管理、运行管理、停复役管理等自动化和无纸化,有效实施客观的以数据为依据的能源消耗评价体系,减少能源管理的成本,提高能源管理的效率,符合公司强化管理、优化流程、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要求,可使企业的能源管理水平适应企业的战略发展需要。能源管理中心项目可以通过系统迅速从全局的角度了解系统的运行状况,故障的影响程度等,及时采取系统的措施,限制故障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并有效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这在能源系统不正常情况下特别有效。能源管理中心项目的建设,不仅可有效解决能源实时平衡管理和监控管理,还可以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的归档和管理,为进一步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加工和处理创造条件。为企业集团的能效“对标”工作建立有效的数据依据,为公司节能减排项目做出客观公正的效果评价。2010年中国化工在昊华宇航实施企业能源管理中心项目试点,相信通过成功建设昊华宇航项目,将为企业能源管理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