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工作安排

农村工作安排范文精选

农村工作安排

农村工作安排范文第1篇

一、突出一个根本

突出生态环境建设这个根本,加快生态修复步伐,努力建设生态。

二、围绕一个目标

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这个目标,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的基础上,确保农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三、实现三大突破

今年确定为全“农村经济工作突破年”,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大的突破:

一是高效作物种植要实现大突破。新发展无籽西瓜、红干椒、千斤谷等亩纯收入超千元高效作物60万亩,总数突破100万亩。

二是设施农业发展要实现大突破。新增设施农业3万亩,其中,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各1.5万亩,总面积突破5万亩。

三是模式化养殖要实现大突破。新建以养鸡、育肥牛和养猪为主的养殖小区45处,总数达到100处。加强养殖业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所有舍饲牛羊养殖户有窖池、有饲草、有棚舍。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舍饲养殖方式,研制饲草料配方,制定不同牲畜的舍饲养殖流程,突破舍饲养殖技术“瓶颈”。牧业年度家畜存栏达到205万头只,禽类饲养量突破1000万只。

四、抓好十项产业

一是蔬菜产业。重点是扩大基地规模,加强旧棚改造和生产指导,提高综合服务水平。蔬菜种植面积力争达到6.5万亩,其中裸地种植1.5万亩、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种植5万亩。加快建设沙日浩来蒙东果菜批发市场,使之尽快投入运营。启动建设食用菌生态小区,以大沁他拉、新镇、白音他拉和治安4个苏木镇为重点,带动全新增食用菌生产能力800万袋,总数力争达到1100万袋。

二是西瓜产业。重点是严格按照农资供应、技术指导、产品价格、商标使用、销售地点、利润提成“六统一”的要求,扩大基地规模,建设专业市场,规范合作组织经营行为,整治西瓜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新增种植面积10万亩,总数达到20万亩。

三是稻谷产业。重点是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打造绿色稻谷产业基地。稳定水稻种植面积,推广有机水稻种植技术,完成有机水稻转换3万亩;扩大优质谷种植规模,搞好产品注册,提高知名度,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

四是葵花产业。重点是依托安徽洽洽集团,组建产业协会,引进新技术、推广高产品种,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产品品质,力争发展到20万亩。

五是红干椒产业。重点是以八仙筒镇为核心,辐射带动明仁、东明、治安、固日班花以及有种植条件的南部山区,推广新品种,扩大种植规模,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加工企业,促进转化增值,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

六是养鸡产业。重点是挂靠周边地区的加工企业,在青龙山、沙日浩来等群众养殖积极性高的地区大力发展平养肉鸡;以白音他拉苏木为主,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大力发展笼养蛋鸡和沙地散逛鸡。肉鸡饲养量力争突破1000万只,蛋鸡饲养量力争突破200万只。争取引进肉鸡加工企业。

七是塞外风果产业。重点是扩大基地规模,实行规范化经营,做到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新增4万亩,其中果树经济林2万亩、山杏嫁接大扁杏2万亩,总面积发展到16万亩(果树7.4万亩、两杏8.6万亩),全力打造内蒙古地区最大的塞外风鲜果基地。

八是北虫草产业。重点是巩固扩大义隆永镇北虫草试验示范小区,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同时,在大沁他拉镇建设1处示范小区,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力争新增350万盆,达到400万盆的种植规模。

九是薯类产业。重点是整合民间生产资源,培育龙头企业,改进加工工艺,扩大粉条加工规模,拓展外埠市场,破解制约薯类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栽植面积达到2万亩,力争粉条、粉丝生产能力达到100万斤。

十是花生产业。重点是以明仁苏木为核心,辐射带动有种植条件的山、沙两区花生产业发展,引进新品种,扩大订单种植规模,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引进花生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就地转化增值。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加工转化200万斤。

五、推进八项工作

(一)加快推进效益型生态建设。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生态建设责任制,紧紧抓住我被列为全市收缩转移工作重点的有利机遇,坚持封造并重,收转并举,完成人工造林22.5万亩;封山(沙)育林20万亩,通赤高速公路两侧围封20万亩;沙化区退耕0.6万亩,退牧还草20万亩;小流域综合治理21万亩。绿化村屯33个。完成大奈线公路绿化和退耕还林不合格地块补植补造任务。整合利用好移民扩镇、生态移民、易地搬迁等项目资金,搬迁转移农户300户。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步伐,完成年度工作任务。继续落实科学禁牧政策,对国省干线公路两侧、“三化”草牧场、自然保护区、重点项目区、移民迁出区、水土流失和沙化严重地区实行常年禁牧。采取有力措施,综合整治乱垦、乱耕、乱牧、乱采以及盗猎和非法破坏森林草原行为,保护生态建设成果。

(二)全面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不懈地搞好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草牧场基本建设,积极探索山区水源建设和沙区、平原区节水灌溉新模式。重点实施好舍力虎灌区配套节水改造、高标准农田、粮食增产田间工程、牧区节水示范、土地整理等项目建设,全面推广现代节水灌溉技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6万亩。启动呼沁苏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石碑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继续做好牤牛河水库建设前期工作。

(三)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按照“巩固扩大成型的、规划发展有基础的、拓展提升有影响力的”思路,在抓好十个重点产业的基础上,继续抓好优质玉米、杂粮杂豆以及牛、羊、猪等传统产业基地建设。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搞好农产品商标注册和产地认证,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加大产业化项目争取力度,扶持老哈河公司、金泉食品、重鹤公司等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强带动能力。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中介组织,壮大农村营销专业户和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断完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激励机制,加强考评、规范运营,切实发挥作用。巩固和发展现有各类专业市场,确保东明西瓜、八仙筒红干椒市场投入运营。

(四)有序推进劳动力转移。坚持“离乡创业”和“离土创业”相结合,抢抓沿海发达地区“民工荒”的有利机遇,有序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确保农民工资性收入大幅增加。加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创新培训方式,切实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技能和就业层次。切实做好服务工作,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商贸流通等二三产业。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0万人次以上,技能培训6000人以上。

(五)扎实推进农业实用技术普及。继续实施玉米高产攻关工程,建设玉米高产攻关示范园,推广高产种植和玉米螟综合防治等技术,依靠科技手段促进全粮食产量达到18亿斤以上。规划建设以瓜菜、稻米、北虫草等为重点的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不断引进适合我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50万亩。下力量开展畜禽品种改良工作,搞好品种更新换代,提高养殖效益。加大动物防疫工作力度,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健全科技人员使用、培养和引进激励约束机制,保障农业生产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培训,着重提高广大群众对种养业实用技术的应用能力。加强农村信息服务站点建设和利用,拓宽农民获取致富信息途径。加快农牧业气象综合服务体系和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平台建设,搞好气象信息预警系统建设,增强气象服务农牧业发展的能力。落实好国家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购置大中型农机具400台套以上。侧重推行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提高机械化水平。继续组建设施配套齐全、符合标准的农机服务队或农机合作社,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新增农机服务队5个以上。加强农机作业管理,保障农机生产安全。依法推进土地流转,适当发展规模经营,为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创造条件。

(六)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加大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争取和实施工作力度,争取年整村推进扶贫项目5个村以上。认真开展社会扶贫,加强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北京通州区的沟通联系,争取对口支援项目资金400万元。积极争取科技扶贫、产业化扶贫和市级财政资金扶贫项目,有针对性地扶持贫困户发展扶贫产业,增强致富能力。督促联村包户扶贫单位加大资金投入,全面实现包扶目标。加快第六期移民扩镇工程实施进度。全年争取各类扶贫资金2200万元以上,扶持5000户2万人稳定脱贫。

(七)持续推进民生改善。立足于新农村建设,坚持不懈地抓好五项工程:一是抓好新农村典型示范村建设工程。围绕13个新农村典型示范村,加强领导包联、部门推进,严格标准,加大投入,早日建成新农村样板村。二是搞好农村土房改造。积极争取项目,加大工作力度,保障资金投入,完成土房改造1000户,加快提升全住房砖瓦化率。三是继续抓好村屯环境整治。开展好最后一轮村屯整治大会战,全面完成整治任务。各苏木镇(场)要健全完善村屯管理办法,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常年保持村容整洁、环境优美、道路平坦畅通的良好面貌。四是加快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实施好国家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项目,新建饮水安全工程68处,解决5.7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五是推广普及新型能源。主要是加快实施“一池三改”,切实搞好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工程,积极引导广大农村群众使用清洁能源,新增沼气用户3000户以上。

(八)全面推进涉农管理。重点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突出解决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强化涉农机关队伍管理。加强对机关单位和各二级单位的管理,狠抓干部队伍建设,整顿作风,转变职能,强化服务,照章办事,提高效率。二是强化涉农项目管理。各类涉农项目都要按照政策规定和法规要求组织实施,做到健全组织,制定方案,落实责任,跟踪督查,保证建设质量。特别是对项目设计、建设、用材的招标和工程质量监督都要严格把关。三是强化专项资金管理。成立涉农项目资金审查小组,对涉农资金实行跟踪检查和年度审计,加强指导和监督,切实保障各类资金专款专用,发挥效益。四是强化种养业小区管理。制定小区管理办法,逐个小区建章立制,完善机制,搞好入驻把关,加强科技培训,提高规范化水平。五是强化基础设施管理。组织力量整治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保证建设工程质量。规范和完善农田水利及农村供水等基础设施管理机制,加强对各类设施的保护和维修,确保发挥作用,尤其是要保护好网围栏、变压器等农田草牧场及电力设施,严厉打击偷盗、故意损毁、恶意霸占等违法行为。加大农牧业综合执法力度,开展违规占地清理活动,清除耕地内坟地、废弃的井房和线杆等附着物,提高耕地利用率。六是强化生产全程管理。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生产管理模式,对种植业从种到收、养殖业从购进到出栏进行全程跟踪管理,明确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责任制,加强生产技术指导,提高科学化水平。七是强化农村财经管理。加强苏木镇经管站建设,加大农村财务和承包合同管理力度,村级财务要严格执行报账制,做到日清月结,承包合同管理要做到新签订合同把关到位,不规范合同完善到位,合法合同要履行到位。八是强化市场管理。制定管理办法,加大农资市场和农贸市场管理力度,规范农产品交易行为,严厉打击坑农害农、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违法行为,净化市场环境,维护经营秩序。

农村工作安排范文第2篇

一、突出一个根本

突出生态建设这个根本,加快生态修复步伐,努力建设生态奈曼。

二、围绕一个目标

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这个目标,确保农民人均增收800元以上,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三、把握五项重点

(一)建设100万亩玉米高产攻关带。实施玉米高产攻关工程,采取良田、良种、良肥、良法及病虫害防治等综合措施,沿国道111线建设100万亩玉米高产攻关带,单产达到吨粮标准,带动全旗粮食产量达到25亿斤以上。

(二)建设100万亩高效作物种植基地。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大力调整种植结构,新发展万寿菊、红干椒、药材等高效作物10万亩以上,总面积突破100万亩,其中亩收入超2000元高效作物达到60万亩以上。

(三)提升模式化养殖水平。大力发展黄牛和肉羊产业,突出抓好养鸡产业。继续推行小区养殖,已经建成的要必保养殖户全部入驻;尚未建完的7月底前务必建完,10月底前养殖户全部入驻。今年新建养殖小区20处以上。抓好养殖专业村建设,新发展农区养牛专业村4个、育肥牛专业村1个、养牛示范村2个。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措施,新培育养殖大户50户以上。牧业年度家畜存栏达到210万头(只、口),禽类饲养量达到1000万只。

(四)巩固设施农业发展成果。加强新棚建设,搞好闲棚利用,优化蔬菜品种。已经启动建设的要尽快投入生产,已经投入生产的要提高经济效益,尚未利用的务必在6月底前组织修复并投入生产。年内力争新增2.2万亩,所有温室和大棚都要充分利用,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五)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护和利用。新建的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农田节水灌溉等工程设施,要保证建、管、用一步到位,一次达到项目要求。已经建完的,尤其是2007年以来建完的,要按项目要求重新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切实发挥工程应有效益。

四、抓好十个产业

(一)蔬菜产业。重点是扩大裸地蔬菜种植规模,提高设施蔬菜种植档次,种植面积力争达到8万亩,其中裸地种植3万亩、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种植5万亩。以大沁他拉、八仙筒、新镇、治安、东明和白音他拉6个苏木镇为重点,建设食用菌生产基地,新增生产能力800万袋,总数力争达到1100万袋。

(二)沙地西瓜产业。重点是严格执行农资供应、技术指导、产品价格、商标使用、销售地点、利润提成“六统一”的要求,稳定种植面积,提高产品品质,建设专业市场,整治经营秩序,规范合作社经营行为,突出解决好品种单一、品质下降、经营水平低、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积极探索西瓜保鲜技术,引导瓜农搞好错季生产,努力实现早中晚西瓜适时上市。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

(三)稻谷产业。重点是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打造绿色稻谷产业基地,生产绿色有机食品,提高水稻和谷子加工转化能力。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其中水稻5万亩、谷子20万亩。

(四)葵花产业。重点是进一步寻求龙头企业的支持,发挥产业协会作用,引进推广适合本地区的新品种、新技术,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产品品质。种植面积力争达到20万亩。

(五)万寿菊产业。重点是依托博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八仙筒、东明、治安、明仁和六号农场为主,落实优惠政策,扩大种植规模,扶持龙头企业,搞好生产、销售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

(六)养鸡产业。重点是挂靠周边地区加工企业,推动黄花塔拉1000万只肉鸡屠宰加工项目开工建设。继续以青龙山、沙日浩来、新镇为重点,大力发展平养肉鸡;以白音他拉苏木为主,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大力发展笼养蛋鸡和沙地散逛鸡。肉鸡饲养量力争突破800万只,蛋鸡饲养量力争突破200万只。

(七)蒙古野果产业。重点是加强种植基地管理,完成历年不合格地块补植补造,扩大栽植规模,提高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年内新增2万亩,其中果树1万亩、大扁杏1万亩,总面积发展到12万亩(果树6万亩、两杏6万亩),全力打造蒙古野果基地。

(八)红干椒产业。重点是以八仙筒镇为核心,辐射带动明仁、东明、治安、固日班花以及有种植条件的南部山区,加大推广力度,扩大种植规模。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加工企业,促进转化增值。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

(九)薯类产业。重点是扩大种植基地,培育龙头企业,改进加工工艺,开发粉条系列产品,拓展外埠市场,千方百计破解制约薯类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粉条、粉丝生产能力达到100万斤。

(十)花生产业。重点是以明仁苏木为核心,辐射带动有种植条件的山、沙两区花生产业发展,引进新品种,扩大订单种植规模。同时,挂靠并引进花生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就地转化增值。种植面积力争达到5万亩。

五、推进八项工作

(一)加快推进效益型生态建设。实施收缩转移战略,落实生态建设责任制,围绕生态和经济效益,突出建设和管护两大重点,完成人工造林18万亩,其中灌木林8万亩、经济林2万亩、用材林3万亩、文冠果2万亩、樟子松3万亩。封山(沙)育林20万亩。小流域综合治理25万亩。绿化村屯26个。启动实施内蒙古东部林木种苗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编制完成全旗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启动建设中国作家生态林。继续落实科学的禁牧政策,建设教来河两岸沙带封禁保护区25万亩,固日班花、黄花塔拉围封禁牧区30万亩,通赤高速公路两侧治理5万亩,教来河、老哈河、牤牛河主河道治理3万亩,实行常年禁牧,彻底封住禁死。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制定怪柳保护办法,综合整治乱垦、乱耕、乱牧、乱采、盗猎及非法破坏森林草原行为。面对气候变化及杨树大面积死亡等形势,积极探索以兴隆沼为核心的科尔沁沙地治理新模式。

(二)全面推进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紧紧抓住国家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有利机遇,进一步完善水源建设规划。尤其是南部山区,要逐村搞好建设计划,为更多地争取水源建设项目创造条件。按照节约、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原则,坚持不懈地搞好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草牧场基本建设。山区突出抓好水源工程,通过修建小水库、小塘坝、蓄水池和截潜流等多种形式,千方百计留住天上水、截蓄地表水、用好地下水,解决水源严重不足问题。启动博等沟和希勃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牤牛河水库截浮流工程。平原区和沙区突出抓好节水灌溉工程。实施2万亩东明镇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项目,完成5000亩义隆永、东明和治安镇玉米、西瓜膜下滴灌节水示范工程,认真做好牧区节水示范、设施农业供水等项目建设。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6万亩。认真抓好水利普查工作,按要求完成各阶段普查任务。加强养殖业基础建设,新增饲草料基地4万亩,建设棚舍1.5万平方米、永久性窖池1万立方米,购置饲草料加工机械200台。

(三)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继续按照“巩固扩大成型的、规划发展有基础的、拓展提升有影响力的”思路,抓好十个重点产业,力争实现有商标、有龙头、有市场。对于全旗重点打造的优势产业,要搞好产品产地认证,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品质。尤其是西瓜、小米、粉条、林果等产品品质要重点保证,确保农产品安全。要特别注重我旗特色农畜产品的宣传推介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改进方式办好“第三届西瓜节”和蒙古野果、设施鲜桃、奈曼小米、奈曼大嗑推介会,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围绕优势产业,引进、扶强、做大一批龙头企业,搞好产销衔接,延伸产业链条,增强带动能力。鼓励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壮大农村营销专业户和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断完善农合组织发展激励机制,加强考评、规范运营,切实发挥作用。巩固和发展各类专业市场,加快东明西瓜、沙日浩来果菜批发市场建设步伐,使之尽快投入运营。

(四)有序推进劳动力转移。坚持“旗外打造就业品牌,旗内挖掘就业潜力”的双向转移途径,抓住旗内用工需求不断增加的机遇,合理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创业、就业,确保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切实加大旗内就业信息的宣传力度,优先保障旗内各类企业和农业生产用工需求。加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创新培训方式,明确培训重点,满足不同岗位的用工需要。切实做好服务工作,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等行为,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农民进入农产品加工和商贸流通等领域。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1万人次以上,技能培训6000人以上。

(五)扎实推进农业实用技术普及。认真开展“全区农业服务体系示范县建设”,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加强苏木镇农科站建设,实施定编、定员、定岗和机构上划。成立设施农业和果树服务中心,充实西瓜办力量,切实发挥服务职能。健全科技人员使用、培养和引进激励约束机制,重点充实当前急需的设施农业、果树栽培、舍饲养殖等科技人员,保障农业生产人才需求。抓好设施农业物联应用系统项目示范工作。搞好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建设标准化示范镇、村、户和试验示范小区(场),南部山区重点抓好薯类、谷子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北部平原区和沙区重点抓好玉米、西瓜、葵花、经济林、红干椒等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不断优化畜禽养殖品种,引进效益高、前景好、适合本地区的优良品种,提高养殖效益。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培训,尤其要千方百计破解舍饲养殖技术“瓶颈”,着重提高广大群众对种养业实用技术的应用能力。探索推行工厂化育秧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50万亩。玉米螟综合防治面积力争达到100%。加大动植物疫病防治力度,确保不发生重大疫情。高度关注气象事业,加强“两个体系”(服务体系、预警体系)建设,开展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按要求搞好“两库一室一平台”(弹药库、高炮库,工作室,作业平台)防雹设施建设,增强气象服务保障能力。落实好国家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引进标准高、质量好的播种及收获机械,侧重推行玉米、谷子全程机械化作业,重点抓好1个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示范村,进一步提高机械化水平。加强农机作业管理,提高农机服务队、农机合作社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保障农机生产安全。依法推进土地流转,适当发展规模经营,为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创造条件。

(六)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牢固树立“大扶贫”观念,形成全方位、多领域推进扶贫开发的工作格局。加强项目争取工作,争取年整村推进扶贫项目村5个以上。加大科技扶贫、产业化扶贫、财政资金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扶贫项目争取力度,有针对性地扶持贫困地区发展扶贫产业,增强致富能力。全年争取各类扶贫资金2000万元以上,扶持5000户2万人稳定脱贫。

(七)持续推进民生改善。立足于新农村建设,坚持不懈地抓好四项工程:一是农村安居工程。采取政策引导、项目扶持、农民自主的方式,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启动第七期移民扩镇项目,建设大沁他拉生态移民项目,稳步实施生态脆弱区零散户搬迁转移,完成国有林场629户危房改造及新增项目。二是村屯环境整治工程。按照全旗村屯整治方案要求,继续开展村屯整治大会战,力争全面达标。各苏木镇(场)要成立管护队伍,落实管护责任,健全完善村屯管理办法,建立村屯环境管理的长效机制,常年保持村容整洁、环境优美、道路平坦畅通的良好面貌。三是饮水安全工程。着眼于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加大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力度,新建饮水安全工程24处,解决1.17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四是“一池三改”工程。切实搞好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工程,积极引导广大农村群众使用清洁能源,新增沼气用户2500户以上。

(八)全面推进涉农管理。重点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突出解决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强化涉农机关队伍管理。加强对农口部门和二级单位的管理,狠抓干部队伍建设,整顿作风,转变职能,强化服务,照章办事,提高效率。二是强化涉农项目管理。各类涉农项目都要按照政策规定和法规要求组织实施,做到健全组织,落实责任,跟踪督查,保证质量。特别是对项目设计、建设、用材的招标和工程质量监督都要严格管理,合法合规。三是强化专项资金管理。继续对涉农资金实行跟踪检查和年度审计,加强指导和监督,切实保障各类资金专款专用,发挥效益。四是强化种养业小区管理。进一步完善小区管理办法,逐个小区核查验收,建章立制,搞好入驻把关,加强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实现正常生产、规范运营。五是强化基础设施管理。严肃整治农业基础工程建设市场,保证建设质量。健全和完善农田水利及农村供水等基础设施管理机制,加强对各类设施的保护和维修,确保发挥作用。尤其要保护好网围栏、变压器等农用设施,严厉打击偷盗、故意损毁、恶意霸占等违法行为。加大农牧业综合执法力度,开展违规占地清理活动,清除耕地内坟墓、废弃的井房和线杆等附着物,提高耕地利用率。六是强化农村财经管理。切实发挥苏木镇经管站职能,加强农村财务和承包合同管理,严格执行村级财务报账制,做到日清月结;对于农村承包合同,务必做到新签订合同把关到位,不规范合同完善到位,合法合同履行到位。

六、转变农村工作作风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苏木镇一把手要经常性的深入基层,走村入户了解情况,贴近群众,把工作落实到位。针对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继续发挥10个产业专项推进工作组职责,落实计划,指导生产,解决困难。各苏木镇对重点工作都要制定计划,明确目标,一把手分工负责,重点产业和项目要有专人或专门队伍推进。农口各部门要落实工作职责,强化业务指导。加强干部群众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帮助他们掌握政策、坚定信心、拓宽视野、更新观念,增强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保障资金投入。旗财政继续安排资金3000万元,用于设施农业、养殖小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同时,积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集中使用,重点倾斜。各部门要积极捕捉上级政策信息,下力量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强与金融部门沟通联系,扩大信贷支农投入。进一步拓宽筹融资渠道,激活民间资本支持农业发展。

(三)推动工作创新。面对当前资金短缺、任务繁重、发展压力大等不利形势,各部门及各苏木镇(场)要转变发展观念,破除“等、靠、要”思想,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工作,解决好本地区、本部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努力提高驾驭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创新工作机制,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不断完善推动农村经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经济建设,形成全方位推动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四)严格落实政策。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步伐,全面完成505万亩集体林改革任务,并做好总结表彰。对草牧场“双权一制”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全面“回头看”,确保各项措施全部到位,为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打好基础。及时兑现粮食直补、农资补贴、良种补贴、农业保险、畜牧业补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等惠农政策,保障资金发放和项目实施及时到位,确保农民政策性收入持续增加。

农村工作安排范文第3篇

一、2021年工作进展情况

(一)聚焦压实农业基础作用,初级产品稳产稳供

一是稳定了粮食生产。2021年我县粮食生产播种面积和产量任务是稳定在182.22万亩和15.8亿斤以上。截至目前,已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82.22万亩,其中早稻80.06万亩、中稻16.84万亩、晚稻82.95万亩、旱粮2.37万亩,粮食产量达16.12亿斤。100%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

二是推进了蔬菜发展。2021年,全年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23.4万亩、68.1万吨,较上年同期均增长2%。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市的38%和50%,已建设完成市下达设施蔬菜基地建设任务7670亩,完成率100%。

三是保证了肉类供给。2021年我县生猪存栏36.15万头,任务完成率100.41%。能繁母猪存栏3.52万头,任务完成率100.57%。出栏生猪60.41万头,任务完成率100.68%。家禽饲养量4141.42万羽,其中出笼报2655.16万羽,存笼报1486.26万羽。水产品总量达14.72万吨,同比增长2%,其中特优水产品5.46万吨,同比增长3%。

四是完成了高标任务。我县2020年2021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10.556万亩,涉及南新乡、蒋巷镇、泾口乡等13个乡镇。截止目前,完成高标准农田面积11.72万亩,任务完成率111.03%;完成建安工程费24674.86万元,投资完成率95.42%。

(二)聚焦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高质高效

一是经营主体持续壮大。截至目前,我县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01家,其中:部级2021年新增一家达到5家,省级36家,列全省第一,市级60家。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6家,认定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8个、市级31个,培育建设市级田园综合体8家,至本月中旬,全县有农民合作社1228个,家庭农场6957家。

二是招商引资成效突出。截至目前,我县农业招商引资完成签约项目5个、签约总金额61.5亿元,分别为京东数科数字农业项目、广福镇年产30000吨米粉生产项目、茅莲湖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项目、宝湾向塘智慧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和宇培(向塘)冷链供应链运营中心项目;在谈项目共7个、计划总投资82.9亿元,目前农业招商引资实际进资24.7亿元。

三是农业品牌不断唱响。全县共有190个产品获得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占全市第一。其中绿色14家企业,42个产品;无公害17家企业,55个产品;有机13家企业,92个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

(三)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面貌添新添彩

一是着力开展农村整治建设。今年500个新农村建设一般村点已全部开工建设,总体进度已达98%。同时继续推进未完成集镇综合整治改造项目,目前三江镇(二期)、黄马乡、塘南镇、塔城乡已全面完工。

二是合力推进农村污水处理。2021年度80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已确定80个污水处理站点位并会同县生态环境局联合发文,各乡镇已聘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完成了污水管网和终端进的规划设计、编制预算,目前已开工建设,总进度已达30%。

三是聚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打造塘南镇张溪村茄上等3个乡村振兴试点村和广福镇漳溪村黄家等4个美丽宜居示范村,目前正在施工建设,总进度已达40%。

(四)聚焦持续激发发展动能,改革工作走深走实

一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截止10月底,全县264个村经营性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村有244个,占全县总村数的92.42%;经营性收入在30万元以上的村有169个,占全县总村数的64.02%。各乡镇均已全面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二是狠抓禁捕退捕工作。健全完善了“水陆空”立体式、网格化联防联控管护机制,全县涉及禁捕水域的16个乡镇共设立46个禁捕网格点,已招聘159名护渔员作为网格员,持续强化禁捕执法管理,联合渔政、水利、交通、水上分局、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建立了部门联勤联动机制,确保实现退捕渔民“稳得住、不反弹”目标。

三是推进乡村治理试点。顺利迎接了乡村治理试点示范中期评估国家终评。与财大专家组开展调研并总结出《推进“四民”深入融合,助力乡村高效治理》文章并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同时组织申报了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镇,蒋巷镇柏岗山村、幽兰镇东田村和幽兰镇成功入选。

二、2022年工作安排

(一)继续做好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一是稳定粮食生产。坚决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认真谋划并实施好2022年度0.38万亩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项目。二是恢复生猪生产。重点做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畜禽规模养殖户治污设施配套率和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省市规定的目标。进一步做好生猪复产增养工作,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给我县2022年生猪生产目标任务。三是推动设施蔬菜发展。按照市委提出的将设施蔬菜产业打造成富民乡村产业的要求,扎实推进冈上镇合山村179亩高标准蔬菜基地,力争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

(二)持续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一是重点发展“一乡(镇)一业”。围绕我县水稻、蔬菜、水产、生猪和水禽等五大主导产业,加快推进稻米产业园(包括南新、蒋巷、塘南、泾口和幽兰等5个乡镇)、蔬菜产业园位于(包括南新、蒋巷、塘南和幽兰等4个乡镇)、水禽产业园(包括冈上、富山2个乡镇和小蓝经开区农产品加工区)、现代种业产业园(武阳)等4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打造冈上镇水禽全产业链,引导各农业乡镇规划、培育1个以上优势农业产业。2022年,力争创建市级产业强镇3个、市级农业产业园3个;积极开展省级、部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全力申报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打造乡村产业发展平台,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二是用足用好产业扶持政策。修改完善《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大力实施“财政惠农信贷通”,用足用活各类扶持政策,加大对经营主体的金融扶持,促进乡村产业的发展。三是进一步唱响昌南品牌。加快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积极推荐我县农业品牌入选“赣鄱正品”认证,不断提高昌南品牌的含金量。谋划创建稻米类的区域公用品牌,争取在区域公用品牌上实现零的突破。

(三)有效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一是抓好抓紧村庄规划修编。结合村庄人口、交通、经济等实际情况,加紧编制融土地、建设、环保、旅游等为一体的村庄规划,通过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明确“三拆三清”内容及范围,推动乡村建设用地盘活利用,不断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强化宅基地布局规划引导,合理测算未来宅基地需求。二是加快推进乡村建设重点项目。围绕“四建三治一管护”(建村内道路、户厕、供水、公共照明,治排水沟渠、河塘、搭靠三房,健全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每年安排500个村点开展提升整治建设,部分村庄实现提档升级并成为美丽村庄。每年安排80个左右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不断强化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做到农户生活污水应收尽收,污水处理终端常态高效运行。加快完成2021年度乡村振兴试点村和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打造新一批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三是做好试点线路整治提升工作。加快蒋巷中心公路、105国道、320国道等3条“四精”试点线扫尾工作。落实属地乡镇管护责任,强化对试点线、示范村范围内公共设施、绿化景观等管护力度,使“四精”试点示范示范建设由“一时美”转向“持久美”。

农村工作安排范文第4篇

年全市灾后恢复重建和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既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日益加深的冲击和影响,同时又面临国家大力支持灾后恢复重建、扩大内需、加大投入的难得机遇。全市上下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针对宏观经济形势新变化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克服各种困难,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审时度势,周密部署,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抓好今年的农业农村经济工作。

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二届五次全委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紧紧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这个核心要求,解放思想,转变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发展方式,加强领导,落实惠农政策,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着力抓好以农村住房为主的灾后恢复重建,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为主的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以民生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落实“六大行动”增加农民收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推进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为建设生态、文化、和谐、富庶打好基础。

奋斗目标是:实现农业增加值38.7亿元,比上年增长6%粮食总产量92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农民人均纯收入1995元,净增215元,比上年增长12.1%恢复重建127752户农村居民住房,全面完成农村居民住房重建任务;新修梯田8万亩,完成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9万亩;解决1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沼气用户4万户,配置太阳灶4万台。

二、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按照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精心组织,有序推进,切实抓好农村住房恢复重建工作。

1全面完成农村住房恢复重建任务。年要全面启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其中完成农村住房恢复重建127752户,占重建总户数的54.6%要求去年末竣工的68134户重建户,6月底前全部建成;今年新开工的59618户重建户,4月份以前动工,年底必须全部建成。

2切实搞好恢复重建信贷工作信贷资金能否落实,直接关系年重建任务的完成。要努力做好各方面工作,全面落实重建贷款。要本着“特事特办”原则,提高效率,采取灵活多样的信贷方式,尽快使重建户贷上款、用上款。积极落实贷款贴息政策,支持农村住房灾后重建。

3严格新建住房的用地、规划、设计和质量管理。今年农村灾后恢复重建,原则上以整村重建为主,按照下山入川,集中重建的要求,凡10户以上的重建村都要有规划和设计。住房必须按具备防震、防地质灾害的建设标准规划、设计、施工、管理、验收。纳入灾后重建的村民宅基地,必须依法做好用地审批手续。按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做到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与移民搬迁项目相结合,与扶贫整村推进相结合,与土地整理项目相结合,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

4做好重建村基础设施配套要按照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原则,抓紧实施灾区群众吃水、行路、就医、上学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就地重建和分散重建村,要积极开展改水、改厕、改圈、改炕、改灶,彻底改善基础条件;对异地重建村,要配套建设好水、电、路、学校、卫生室等公共设施,力争实现重建村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电视的目标,建成一批文明、富裕、民主、和谐的新农村。

5加强建材的生产供应和市场监管。要进一步加强建材生产,今年新建砖厂200户,累计达到581户,年生产能力达到30亿块,同时加强钢材、水泥、木材、砂石、玻璃等灾后重建所需物资的生产供应工作,确保灾后重建物资不断档,不脱销。加大建材临时价格干预力度,实行最高限价措施和提价申报制度。对自产机砖实行限价管理;对外地购进的机砖销售价格参照当地机砖平均利润率实行差率控制;对建材运费实行限价管理。加强建材市场监管和质量监督检查,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稳定物价,维护正常市场秩序。

二)大力发展以特色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农业,着力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1着力加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一手抓规模扩大,一手抓效益提升。核桃、花椒等优势主导产业和区域性特色产业年内实现适宜区全覆盖。全年栽植核桃50万亩(其中补植30万亩)给10万农户配置接穗树100万株;栽植花椒20万亩,苹果10万亩(其中补植7万亩)油橄榄6万亩,银杏2万亩,茶叶2万亩,烤烟2万亩,蚕桑0.5万亩;种植马铃薯185万亩,中药材110万亩(含上年留床面积)蔬菜60万亩,奶花芸豆20万亩。围绕效益提升,完成经济林果综合管理150万亩,嫁接换优150万株,其中核桃嫁接换优100万株,努力提升特色产业开发效益。

2着力加强畜牧养殖体系建设以发展牛、猪、鸡、鱼为重点,抓住省上对推广畜禽良种实行财政补贴的机遇,加快建设一批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全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采取财政贴息的办法支持农户发展规模养殖。对规模养殖用地降低或减免土地占用费,养殖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全力推进养殖小区建设,抓好试养、示范和推广。积极引进新品种,抓好黄牛冻配改良。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努力实现水产品养殖面积、产量新突破。全年出栏商品牛15.7万头、羊23.4万只、商品猪92万头、商品鸡384.6万只,水产养殖总面积达到3.3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2610吨。

3着力加强龙头企业建设。认真落实扶持产业化经营的各项优惠政策,增加投入,优化发展环境,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兴办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加工企业和出口创汇企业,逐步建成粮食类、豆类、薯类、干果类、鲜果类、山野菜山珍类、饮料类、酒类、中药材类、水产类等绿色食品工业体系。加大重点龙头企业晋级申报工作力度,力争全年新增1户部级、3户省级、5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申报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1个,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2户。

4着力加强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改造和扩建现有农产品专业市场,加强市场内部管理,完善市场综合功能,提升市场集散效应,促进农产品的流通销售。落实信贷资金贴息补助政策,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市场、专合组织、营销大户使用信贷资金加快发展。落实优惠政策,开辟农产品对外销售窗口和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全面完成25万亩订单农业生产任务。加大特色农产品的宣传和推介力度,积极推进农产品品牌战略的实施,最大限度地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5着力加强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建设。积极推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加快制定和完善花椒、核桃、油橄榄等特色农产品地方标准,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以5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县为重点,加强产地环境治理,扩大无公害基地规模;进一步加强“一注册三认证”工作,加快名、优、特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进程;全年创建60个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示范点,新创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0万亩。

6着力加强农业灾害应急预防体系建设。市影响农业生产的旱灾、涝灾、雹灾、动植物病虫害以及其他气象性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各级财政要拿出一定数量专项资金,加强农业灾害应急预防体系建设。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重点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机制,增强对各种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预见性、时效性,努力将自然灾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探索建立气象应急机制,逐步设立乡镇兼职气象协理员,充分发挥气象服务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作用,加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频次,最大程度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7着力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继续加大扶持力度,依托核桃、花椒、油橄榄、苹果、茶叶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各类专合组织,培育扶持专业大户和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帮助指导各类专合组织加强内部管理,健全完善机构,规范运行机制,提高运行能力,实现健康发展,努力把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8着力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制度,用信息技术装备农业;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及时农资价格、主要农产品供求情况等信息,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9着力加强农业设施装备建设。认真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适当增加地方补贴配套,支持农民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化装备,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积极推广运用适合当地农业特点的小、灵、特、多”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机械化收获、生产、管理等农机技术方面有较大突破,不断提高农机化水平;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步伐,鼓励和支持农民建设温室、大棚、养殖暖棚等农业设施设备,切实提高农业装备水平。

三)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抢抓国家大力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大幅度增加基础设施投入的历史机遇,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大改善、大提高。

1狠抓农田水利建设。新修梯田8万亩,完成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9万亩;完成西汉水流域土地开发整理1.2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6万亩,发展集雨节灌4万亩,节水灌溉4万亩;完成1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抓好徽成盆地和“两江一水”沿岸河谷川坝区老灌区的维修配套与节水改造;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利灾后重建工程和河道防洪工程建设任务。

2狠抓林业生态建设。大力推进生态建设步伐,全年完成生态林40万亩,天然林保护1013.7万亩,公益林建设262.4万亩。抓好公路行道树栽植工作,实现所有等级公路及乡村道路全线绿化;新建绿色通道400公里,完成义务植树1000万株;武都城区造林绿化工作继续以南北两山为中心,以“双十园”建设为重点,按照划片包干,定点作业,一包到底,长期不变的既定方针,坚持抓紧抓好,进一步提升城镇绿化的水平和档次。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护林防火工作,提高林政管理水平。

3狠抓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认真实施长治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搞好泥石流预警工作,进一步加大封禁保护力度,落实封禁管护措施,切实搞好水土保持工作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00平方公里,完成长治工程建设150平方公里;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农村节能减排工作。

4狠抓农村新型能源建设。着力推进农村新型能源建设,新增沼气用户4万户,安装太阳灶4万台;按照“一池三改”和“四位一体”要求,推动农村改灶、改炕、改厨、改厕、改圈;鼓励发展速生林为主的薪炭林,实现林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积极争取“乡村清洁工程”及农村垃圾处理项目,推进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和污水的综合治理和转化循环利用。

四)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用现代科技促进农业发展。

1切实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力度。把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作为提升农牧业科技水平的重要措施来抓,重点推广旱作农业、立体种养、农业标准化、节本增效、病虫害防治、畜禽规模养殖、设施瓜菜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综合配套技术。鼓励支持农业科技单位,积极开展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加快品种更新步伐,适宜地域实现良种全覆盖。切实加大“万元田”多千田”建设力度,完成“万元田”13.5万亩,多千田”55万亩。推广全膜双垄集雨沟播11万亩、配方施肥250万亩、优质专用粮食播种205万亩。

2切实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继续坚持“农业特色产业最大化,土地综合开发效益最大化”工作思路,全面落实“十百千万亿”工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白龙江、白水江川坝河谷地带建成特色产业开发万元田示范区,西汉水流域建成特色产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嘉陵江流域建成优质高效优质特色产业示范区;加快等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充分利用空地、地埂、荒山、滩涂,扩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努力实现核桃、花椒、蔬菜、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在适宜区域全覆盖;油橄榄、银杏、食用菌、特色鲜果、花卉等区域性、独一性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全市今年新发展特色产业面积184.15万亩,产值达到43.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到45%以上。

3切实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力度。坚持不懈地推进“五个千到村”工程。完成创办并全面提升1000所农民科技学校的创建水平,做到组织管理、场地设施、教员教材、培训任务、培训效果”五个落实。用好阳光工程劳务培训、科技培训和扶贫培训项目资金,发挥农业科技部门人才技术优势,围绕农民增收主题,广泛开展“农民科技大培训”活动,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

五)切实抓好扶贫开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全面完成扶贫开发任务充分利用灾后重建和扶贫开发相结合的历史机遇,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好产业开发、整村推进、劳务输转、移民搬迁、科技扶贫五条路子,切实加快扶贫开发进程。全年减少贫困人口4.6万人,落实扶贫整村推进110个村,实施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试点村13个,修建便民桥9座。

2突出扶贫攻坚重点完成国家、省级贫困村灾后重建与扶贫开发相结合规划试点工作;全力做好全市已列入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7个重灾县1653个贫困村47.79亿元重建资金的衔接落实工作。认真开展规划编制,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方”要求,努力把西汉水流域扶贫综合开发落实到村到户;以特殊贫困片带为重点,边远、边缘贫困乡村倾斜整村推进项目,解决群众最迫切的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问题,落实建房补助,发展互助资金协会,抓好特殊贫困片带的扶贫开发;积极与国家、省上有关部门和新疆方面联系沟通,力争今年移民50007000户。扩大“两后生”培训输转5000人,完成普通劳务技能培训输转2万人,培训输转工业移民2000人、陇原妹”500人,实现劳动力培训输转新突破。

3拓宽农民收入渠道。着力实施特色优势产业提升行动,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农村二三产业推进行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行动,扶贫开发水平提高行动,强农惠农政策保障行动等“六大行动”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4加大扶贫帮建力度加强协调,对市、县(区)领导的帮扶联系点进行调整,加大全社会参与帮扶和灾后重建帮建力度,力争捐助太阳灶1.2万台;积极争取中央、省上各部门及天津对口帮扶,完善帮扶工作责任制,创新帮扶机制,确保社会帮扶工作有新进展。

5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六大制度”建设和创新为重点,切实提高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建设标准和水平。市上尽量筹措一定新农村建设资金,县(区)级财政不少于300万元,全力抓好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结合13个市级试点村配套建设工作。加强对10个省级验收试点村的巩固和管理工作,做好已建和在建市、县级试点村的提高完善工作。全力落实新一轮省上确定的省级新农村建设西和试点县的四年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编制、论证、审批工作。严格按照省上要求,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实施,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以实际行动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

六)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总纲,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后劲。

1落实项目工作责任制。要坚持以项目为纲,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项目工作责任制,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靠实领导和部门责任,切实加强项目工作,以项目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立足产业优势,论证、贮备和争取立项建设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前景、有较强带动功能、有较高技术含量、有较大建设规模的大项目、好项目,推动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要重点搞好西汉水流域综合扶贫开发项目的规划、立项申报和争取工作;继续做好农村清洁能源建设、长防二期工程建设、亚行贷款生态建设发展项目等重大项目的跟踪争取工作。要保持抓大项目不放松小项目的工作势头,积极拓宽渠道争取各类项目资金投入。

2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要加强协调配合,扎实开展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招商引资新建一批特色产业开发和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新建一批具有开发潜力和后发优势的涉农综合旅游项目,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七)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业发展机制全面落实中共省委实施〈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意见》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农业发展机制提高服务质量水平。

1推进土地流转基本经营制度改革。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服务,逐步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信息收集和、法律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纠风调处等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和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2推进集体林权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实施意见精神,尽快成立各级工作机构,广泛宣传动员,深入调查研究,出台实施方案,选好试点乡镇,宕昌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开全市9县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森林分类经营改革、国有林场体制改革工作。

3推进农业服务体系和综合执法体系改革。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农业服务体系和综合执法体系改革政策要求,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强化措施,保障经费,全力抓好畜牧兽医体制、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农经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农业执法体系五项农业服务体系改革工作,力争年内全面完成改革任务。

八)切实抓好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和涉农执法工作,保证农业和农村工作健康顺利推进。

1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要不折不扣抓好各项政策落实,加强监督管理,及时足额兑现各类强农惠农补贴资金。严肃认真地使用好市本级财政今年加大倾斜扶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各类资金,充分发挥其杠杆和酵母作用。认真落实涉农收费公示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政策性和项目性资金督查检查,及时发现纠正问题,确保党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充分发挥效益。

2加强农业法制建设。全面加强农业行政执法,切实加强涉农行政执法和监督管理工作,加快林权颁证、退耕还林地的确权颁证。加强森林“三防”体系建设,层层落实护林防火双轨责任制,确保第十八个连续无较大森林火灾年目标的实现;高度重视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植物检疫和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防控扑灭工作;抓好武警森林部队组建工作,不断改善执法条件和管理手段。强化水土保持预防监督,进一步加大监督执法力度,适时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开发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坚决遏制人为水土流失。进一步强化水政执法力度,加强河道管理。依法开展防雷减灾工作,加大防雷装置安全检测力度。依法保护农产品注册商标、地理标志产品和知名品牌,建立和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农机安全管理,将农机安全事故降到最低程度。

3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抢抓省上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机遇,加强和完善市、县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和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检测站点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和畜禽疫情监测工作,切实做好市场检疫、产地检疫及出入境畜禽监督检疫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提升监管水平。特别是要加大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严禁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高毒农药,鼓励引进和示范无毒、低残留的替代农药,推广物理和生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违禁兽药饲料添加剂和激素的行为,推广标准化种植、养殖技术。

4加强畜禽疫情监测防控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工作机构,细化工作措施,切实做好市场检疫、产地检疫及出入境畜禽监督检疫工作;抓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禽流感和牲畜W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加强应急储备,有计划、有重点地抓好农业灾害、动物防疫、草原火灾、草原虫灾、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机安全等农业应急工作,切实提高我市农业应急工作的水平。继续加大动物卫生防疫体系建设投入,对国家规定的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免费强制免疫,加快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确保应免疫动物长年处于有效免疫状态。

三、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做好年“三农”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对于继续保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势头,加快推进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认真落实对“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努力形成领导上手上位、干部全力以赴、部门通力协作的工作格局。工作安排、力量配备、项目倾斜、财力支持等方面体现重中之重的明确要求。要严格落实“五个一”工作责任制,把任务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身上,落实到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身上。领导干部抓工作的责任、任务、目标要向全社会公布,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各县区、各部门要细化目标,硬化任务,强化责任,切实把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涉农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和任务,强化大局意识,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各项工作。

二)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坚持工作落实以转变作风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为突破口,全力以赴抓好市委、市政府决策和部署的落实工作;要继续认真落实三个“三分之一”工作要求,坚持深入基层,扑下身子解决问题,盯住不放抓好落实,发扬抓实抓细抓具体的实干精神,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出击,打破常规,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推广基层的好经验、好做法,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各种矛盾和问题,促进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顺利进行。

农村工作安排范文第5篇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县区委中心工作、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支柱产业开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联系农村党员思想、作风和工作实际,依托远程教育系统,以党性教育、技能本领、致富能力培养为重点,创新教育手段载体,改进培训方式方法,扎实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农村党员队伍整体能力素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组织保证。

二、主要内容

年度“冬训”工作。把开展“冬训”活动与推进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与学习贯彻全会和省、市委有关会议精神结合起来,形式多样开展学习培训,扎实深入调研走访,及时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冬训”取得成效。

一)重点组织好党的全会和省、市委相关会议精神的学习。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提升农村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积极引导农村党员领会和把握《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解掌握当前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上来。要积极组织农民党员学习贯彻省、市委提出的发展战略,结合县情乡情,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增强发展信心,为全市农村改革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党的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市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暨党员冬训音像教材》等可作为辅导教材。

二)深入开展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群众更关注,推动科学发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在基层开展。期盼更直接、更具体。各基层党组织要按照市、县区委的统一部署,积极组织广大农村党员投入学习实践活动,认真做好各阶段各环节的工作,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广泛征求意见,分析存在问题,下功夫解决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突出问题。

三)积极落实好党员创业就业技能的培训。掌握就业技能少的实际,增强农村党员致富带富能力。要针对全市农民党员数量多、但普遍文化素质低。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党员干部和剩余劳动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外出务工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和劳动力的致富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和服务群众能力,使广大农村党员切实承担起宣传、动员、组织和带领群众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职责。

四)统筹抓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措施的落实。做好《流动党员活动证》查验和年审,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服务工作。紧紧抓住冬季农闲时节流动党员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认真了解流动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要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流动党员参加“冬训”落实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措施,认真抓好流动党员的服务工作。特别要注意清除多年来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中的盲区”和“死角”不断健全“横向到底、纵向到边”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网络。要及时总结和探索流动党员管理的有效做法、经验。要积极发挥流动党员年富力强、见多识广、思想活跃的优势,采取召开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办法,组织流动党员现身说教,引导他交流心得、传授技能,为家乡经济建设多做贡献。

三、时间安排

一)准备阶段制定实施方案。认真学习领会开展“冬训”工作有关精神。分析党员群众在思想作风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掌握基本要求和实施步骤;组织人员深入基层调研。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抽调培训骨干。从党群、农口、科技等部门抽调理论水平高、熟悉科技和农村实用技术的人员,组成“冬训”工作骨干队伍,分组编排,深入乡村进行指导,配合基层党组织抓好“冬训”工作。

二)实施阶段全面部署“冬训”工作。召开不同层次的会议。全面安排部署,广泛思想发动。启动“冬训”活动;做好“冬训”组织工作,尤其要做好返乡党员的学习组织工作,确保参训率。抓好学习培训。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鼓励党员自学的基础上,抓好集中学习培训,做到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7天。各基层党组织要精心组织,时间安排上要注重灵活性,教育对象上要注重广泛性,培训方式上要注重多样性,切实增强学习实效

三)总结阶段冬训”期间。采取听汇报、查记录、座谈走访等办法,县区委要组织检查组。督促抓好“冬训”活动。冬训”活动基本结束后,要及时督促乡镇和村级党组织做好总结交流、建档立卷、检查验收等工作。各县区要形成书面总结,于年2月25日前上报市委组织部。

四、相关要求

冬训”活动要结合农村实际和农村党员特点。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突出培训重点。

一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开展好学习培训。要在充分发挥乡镇党校、村级活动场所主阵地作用。创新教育手段,坚持“”宣讲辅导、座谈讨论、组织观摩、结对帮学等好措施、好做法的同时。改进学习方式,积极发挥远程教育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方便快捷、形象直观的优势,开展学习培训,增强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同时,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好教育培训活动。

二要认真安排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冬训”期间。表扬先进,要安排一段时间集中对农村党支部和农村党员进行民主评议活动。评议工作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树立榜样,努力在广大农村党员中营造一种奋发向上的良好风尚。民主评议要实事求是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布,把握好界限标准,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应该及时认真回应,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也要符合实际。对评议中工作实效突出、党员群众反映好的基层党组织和模范作用发挥好、群众公认的党员,要大力宣传和表彰奖励;对软弱痪散的基层班子和不履行义务、不发挥作用的党员要进行整顿提高和批评教育。

三要认真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要按照《市年发展党员工作规划》精神。进一步加强有文化、有一技之长、能带头致富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工作坚持做到成熟一个,坚持“注重质量、优化结构”要求。发展一个,确保新发展党员质量。县区委组织部要认真分析总结发展农民党员工作,查找存在突出问题,改进工作措施,切实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四要积极抓好关爱党员和为民办实事工作。要积极尝试和探索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形式和方法。要广泛开展针对农村贫困党员、困难群众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寓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于服务之中。两节”期间。并从单纯帮资金、帮生活用品转向重点帮生产资料、帮致富项目,提高困难党员和群众的脱贫致富能力。各基层党组织要在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确定为民承诺办理的大事、实事,集中人力、物力抓好办理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五、组织领导

开展好农村党员“冬训”工作是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委要高度重视。精心安排部署,强化督促检查,务求取得实效。

一要高度重视。同其它党建工作同推进、同考核,加强领导。县区委组织部门要把“冬训”工作纳入当前工作整体部署。负起领导指导的主要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强化督查和具体指导。乡镇党委要具体抓好“冬训”工作的组织落实。要建立县乡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集中时间深入联系点开展调查研究,指导工作,解决难题,培树典型,抓点带面,推动“冬训”工作深入开展。要立足实际,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冬训”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确保“冬训”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