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内控管理方案

内控管理方案范文精选

内控管理方案

内控管理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产型企业;企业管理;内控问题;优化策略

一、前言

生产型企业以原材料加工方式获取经营效益,是市场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生产型企业的生存空间、发展空间均受到较大的影响,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生产型企业必须重视自身的内部控制管理。就内控管理而言,其本身就是企业优化管理、控制成本和增加效益的重要手段。现阶段,生产型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降低了企业内控管理的实效性,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效益,阻碍了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基于此,有必要在现代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深层次分析企业内控管理的影响因素,系统化地进行内控管理模式和方法调整,以此来发挥内控管理的积极作用,为生产型企业的效益增长和长远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生产型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偏重内控制度设计,忽视内控流程管理

内部控制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企业管理者系统地开展内控管理方案设计,明确内控管理目标,并在制定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后,强化内部控制的执行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现阶段,生产型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重视制度设计、忽视内控流程管理的问题。其具体表现为:较多的生产型企业希望自身在内部控制管理中具有更加完善的制度范本,但他们忽视了对内控制度执行的管理。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范本是正确的,但企业管理者更应认识到,管理制度建设仅是内控管理的开始,而内控管理的核心在于相关制度和管理措施的执行,由此导致生产型企业在内控管理中存在偏离重心的现象。这一问题的存在容易造成生产型企业内控管理流于形式,影响内控管理实效性的真正发挥。

2.内控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

生产型企业在内控管理中存在风险控制不完善的问题,这与生产型企业自身的行业属性和内控管理实施情况具有较大的联系。相较于其他类型企业,生产型企业本身的行业壁垒较低,从完整的产业链来看,其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中游位置,在市场企业高度关联的今天,生产型企业对于上下游企业的依赖性较强,这增加了企业的外部风险,即在实际生产中,企业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较大,例如原材料加工、产品营销等。同时,结合市场上同类型企业情况来看,其多属于中小企业,此类企业具有经营规模小、资金额有限的特点,其对市场风险的敏感度较低,抵抗力较弱,容易因自身财务因素或个人因素而造成经营风险,影响企业整体的经营效益。此外,风险管理本身就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生产及管理中,较多企业将管理的重点放在业务拓展和生产能力提升层面,在内控管理时对风险评估和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成为内控管理体系的两大短板,影响生产型企业对风险的控制能力,损害企业的经营效益。

3.内控管理缺乏监管机制

实施内控监管的目的在于规范落实企业的内控管理制度,发挥内控管理优势,从而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现阶段,不少生产型企业虽然开展了内部控制管理,但在实际管理中尚处于矢量化流程阶段,这种内部控制流程设计、应用过于粗放,尤其是对内部控制管理的监督和评估不足,降低了生产型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实效性。一方面,生产型企业在内控管理中未能系统地建立有效的监督评价体系,使得内控管理制度的执行监管和评价缺乏有效的指标,很难实现内控管理效果的准确判断。另一方面,有的生产型企业在内控管理的同时开展了相应的监管工作,但这些监管体系、监管指标多具有相似性。同时,生产型企业未能做到结合实际经营状况,设计内控监管指标和流程,这造成了内控监管不全面、监管工作指向性不强的问题。此外,生产型企业对于内控管理的监督管理多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即其很少能做到生产经营及管理风险的事先预知和防范,这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企业将内控监管当作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终结环节,未能结合相关的监管结果进行内控管理措施优化和企业生产管理优化,这限制了企业的经营发展,对企业效益的增长带来较大阻碍。

4.内控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在信息时代,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生产经营管理成为生产型企业高效发展的内在要求。从业务实践过程来看,生产型企业主要的业务类型包含采购、生产和销售三个环节,受行业特征影响,其不仅对于产业链上游企业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而且与下游企业也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在此背景下,要提升生产型企业的内控管理质量,就必须构建较为完善的信息网络,提升企业内控管理的效率。现阶段,生产型企业在内控管理信息化建设层面的投入较少,阻碍了信息化内控功能的实现。从内控管理资源分配层面来看,较多企业在业务层面投入了较多的资金、资源,但在内控管理层面的资源投入不足,内控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完善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程序,阻碍了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功能的实现。同时,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对于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以及对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信息技术操作水平都提出了较高要求,但在实际管理中,部分管理者未能及时地进行管理理念更新,且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层次较浅,难以满足新时期生产型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的现实需要。此外,基于信息技术开展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时,管理人员未能实现财务、业务信息的有效融合,且对于网络开放性和信息安全的考虑不足,致使企业内控管理存在一定的信息安全问题,降低了内控管理的效能。

三、生产型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优化策略

1.创新内控管理体系

新时期,基于提升生产型企业内控管理质量考虑,生产型企业要在经营管理活动中重视内控管理体系的全面创新。首先,企业管理者应摒弃传统重业务生产轻内控管理的思想,深刻认识到内控管理对企业经营发展的价值,要扩大内控管理宣传,并在企业文化中渗透内控管理相关理念,为企业内控管理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其次,应注意把控企业内控管理的重点。在该环节中,应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协调内控管理制度建设与内控措施执行的关系,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最后,完整的管理组织结构是生产型企业内控管理制度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在传统的内控管理中,生产型企业存在明显的管理队伍冗员、错位问题,因此,在新时期的内控管理体系优化中,企业应注重内控管理组织框架的建设,建立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的内控管理组织框架,并且明确各个层级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责,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使企业的内控管理真正地落到实处。

2.加强内控风险管理

在市场经济体系下,企业在经营发展中所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多,这些风险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效益增长带来诸多影响,不利于企业经营保持稳定性和长远性。考虑到风险要素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危害,企业管理者要在内部控制管理中注重风险要素的系统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针对内控风险的管理应考虑以下几方面要点:第一,在管理初期阶段,企业应注重自身行业定位的有效分析,明确自身处于产业链中游的特殊位置。然后在经营发展与管理中,应不断加强自身向产业链上游的发展,同时应注重自身向产业链下游的延伸,从而在加大自身影响力及市场占有的基础上,减少外部因素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为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生产型企业的风险与自身业务的经营情况有较大联系。因此,在新时期的内控管理风险控制中,企业应从业务实际出发,对具体业务各个环节的风险进行管理,保证内控风险管理的实效性、全面性。例如,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产品研发在企业生产与经营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需要从研发人员、研发环境、设计成果应用等方面开展产业研发环节的风险管理。而在财务事项管理中,生产型企业的资金额有限,这使得其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对此应做好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财务资金预算管理,严格执行财务预算方案,实现财务资金与业务实际的高度匹配,建设有效风险预警、评估体系将对企业财务、业务活动带来积极影响,更有助于实现内控管理的实效性。第三,在内控风险管理中,应注重风险管理方法、流程的控制。在实际管理中,应严格按照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追踪、风险防控处理的流程进行管理,保证内控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动态性和有效性。

3.强化内控过程监督

生产型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是内控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确保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真正地发挥企业内控管理效果,从而在提升企业经营效益的同时,促进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在内控管理过程监督管理中,首先,企业应注重内控管理监督评价体系的建设,应在该体系的支撑下,明确生产型企业内控管理监管目标,设置内控监管指标,为内部控制监督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其次,在内部控制监督评价体系的应用中,为提升内控监管、评价的针对性、实用性,企业管理者要强化自身业务经营实际分析能力,从原材料采购、企业生产、产品销售等多个环节开展监督管理和评价,以此及时发现企业经营活动及内控管理中的问题,达到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经营效益的目的。同时,考虑到传统管理模式下企业内控监督管理滞后性缺点,企业应对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管,尽早发现生产经营管理中隐藏的风险,提升企业风险防控的预判能力。最后,在生产型企业内部控制监督管理中,管理者应深化监管结果的具体应用。一方面,在准确获取内控监管结果的基础上,应从现代管理理念的角度出发,对这些监管数据进行细化分解,清晰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应从战略层面出发,结合这些问题对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内控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创新,这样能为企业生产资源的高效利用奠定良好基础,进而为企业获取更加丰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

4.深化信息技术应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内部控制管理质量,生产型企业应系统地分析信息时代下企业的管理模式,深化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的应用,提升企业内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应加大在内控管理信息化建设层面的投入,尽早地引入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并依托这些设备设计内控管理程序,实施企业业务、管理、财务的各项数据处理,确保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另一方面,全新管理背景下,企业管理者在积极学习现代管理理念,提升内控管理能力同时,还应深入学习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为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撑。此外,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内控管理时,企业管理者还应重视信息安全建设,积极预防网络风险对企业内控管理数据的影响,确保内控管理数据的真实性,进而高效发挥内控管理作用,实现企业管理效益向经济效益的转变。

四、结语

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是生产型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其能通过现代控制管理手段的优化,实现企业资源合理配置,提升企业经营的综合效益。新时期,企业管理者只有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从战略高度出发,在考虑企业经营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既有的内控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创新,才能有效地提升内控管理的整体水平。为此,生产型企业在新时期的内控管理优化中,应创建符合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的内控管理体系,实施内控风险监督,并在开展内控风险有效预判的基础上,深化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内控管理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发挥内控管理的积极作用,促进生产型企业实现长远发展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叶跃斌.企业安全管理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研究[J].今日财富,2021(11):73-74.

[2]李晓东.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探讨[J].中国民商,2021(10):140-141.

[3]黄国忠.生产型企业目标成本管理的应用探讨[J].市场周刊,2021(8):21-22,25.

[4]陈燕.浅谈生产型企业财务风险及管控措施分析[J].财经界,2020(34):142-143.

内控管理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业务财务融合;企业;财务管理

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不断的实现企业管理在财务和业务方面的融合对于进一步的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应该对管理融合的发展模式进行进一步的积极规划同时,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在管理措施和范围限定方面做出进一步的规划部署。通过在企业生产经营中业务和财务管理的融合进一步的提高企业经营的整体经济效益。

一、通过业务财务的管理融合实现生产经营的最终目标

企业在开展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最终的生产经营目标就是不断的通过管理措施的融合进一步的实现企业经营的最大化效益,同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对于进一步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和管理制度措施的规范加强管理开展中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需求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严格进行控制和管理的业务开展阶段。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将业财融合的发展模式不断的进行发展和推广对于进一步的提高企业经营的市场竞争力和整体生产经营实力会产生很大的效益,同时通过企业生产经营中将管理方面业务管理内容和财务管理内容进行融合,对于进一步实现企业发展规划中集中发展制定的目标有效落实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在集中发展规划目标开展落实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的通过规范建设业财融合发展体系来进一步的实现融合管理发展模式体系的进一步提高和优化。

二、企业经营管理中业财融合财务管理现状问题

(一)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措施实行效果差

在企业经营管理开展中对于进一步的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在企业管理经营中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有着很密切的关联,在现阶段企业生产经营和内控管理开展的过程中企业管理方面由于一些管理意识理念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发生,导致在管理开展的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对于企业发展中进一步将内部控制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与时展进行有效的融合,进一步促进管理理念的优化和完善方面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同时企业经营管理中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人员,对于加强内部控制措施实施力度进一步的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认识也较为欠缺,从而导致在企业经营生产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在内部控制管理中一些管理理念和认识的相对落后和管理意识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更新和发展导致管理效果差,同时管理应用的方式较为粗放。在企业经营中管理开展水平的精细化程度和质量的高低对于企业经营生产的效益会进一步的扩大影响,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粗放式的内部控制财务管理模式会进一步的阻碍企业生产经营中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同时在内控财务管理中采用落后的管理模式和制度对于进一步高效有序开展内控管理财务工作也会形成很大的阻碍。这样就会导致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由于管理理念和模式方面的欠缺,导致在管理的过程中难以有效的将业务和财务的管理关联进行有效的联系。

(二)企业业务财务管理脱离问题

同时在管理开展中,由于管理脱离现象在管理中经常存在,导致在企业经营内控管理中业务和财务的管理模式发展甚至会出现互相对立的情况。业财管理融发展的过程中加之在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目标制定和目标执行规划中,由于在执行战略发展规划过程中没有将内部控制管控措施进行同步化管理制度的有效制定,导致在内控管理开展的过程中对于负责内控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会受到很大的打击,同时由于在内控管理中没有对管理措施理念进行同步的发展完善,导致企业经营内控管理的其他有关人员的生产积极性也会进一步的受到打击。这就会在很大的程度上进一步的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内部控制财务管理效率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三、企业经营管理中业财融合发展措施

(一)优化内控管控

在企业经营管理开展的过程中,对于进一步的优化内控管理开展的效率和管理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应该在内控管控机制发展方面的机制化制约来进行不断的扩展发展,在对整体的企业经营开展管理过程中应该通过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和体系进一步的提高企业内控管理的发展能力和水平,同时在对内控财务管理发展的过程中对于财务整体性的财务报告应该进行精准的发展规划策略规定,同时在内控管理中应该积极的将发展规划精准化实施细则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到企业经营管理发展水平的不断优化和提高,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对于企业管理涉及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开展范围随着企业经营发展规模和架构的不断扩大而进行着不断的扩展,在扩展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的针对发展中内部控制管控的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工作进行进一步的融合式发展,在内控管理控制部门发展中应该对涉及管理的各个职能机构和管理部门进行业务部门和管理控制整体负责部门的有效协调和沟通,同时在内控管理开展中,应该积极的规各个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之间规范化开展工作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化服务制度和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建设,在内控管理开展中通过制度完善发展的有效规范进一步的将企业经营管理中有关的管理规划和管理服务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同时通过管理制约机制和管理服务制度体系的建设,进一步的提高企业生产经营中相关产品和功能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在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内部控制管控发展中经营发展管理水平的不断发展提高,就要在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管理的环节中进一步将控制优化调整的措施融合到内控发展完善机制中,同时在内控发展中对于管理中可控风险的评估环节,应该强化相关的评估风险体系和方法,同时对风险控制和风控管理机构之间的模式交流进行进一步的加强,将内部控制监督的有效发展方式进行进一步的统一和协调,进一步在内控管理财务管理中实现管理控制措施的有效应用,进一步的提高企业经营中财务管理水平。

(二)完善业财融合全程管理体系

在企业经营内控管理开展中进一步强化综合化融合化的管理模式对于进一步的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开展的效率和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在内控财务和业务融合管理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财务管理开展中将财务管理流程中一些和业务开展相关的管理控制措施和制度以及管理的具体应用效果和企业业务运营扩展中一些重要的决策进行有效的关联,进一步提高业务运营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益。同时通过财务管理中相应的财务数据为业务的有效开展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在企业内控管理中实现业财融合为了进一步的实现管理中业务开展过程中,业务设计执行方案进一步的优化和合理化,就要结合财务管理的内容方面对业务开展和执行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评价和优化。在企业经营内控管理中为了进一步提高业财管理融合产生的效益,就要在管理开展的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应该结合自身工作开展中具备的相关财务方面专业知识,对财务管理方面综合化的经营经济效益和业务管理运营预算,项目运行设计方案和业务开展中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行进一步的协调式发展和规划。在财务专业技能和知识体系应用中,应该在管理应用中实现动态化的控制机制,同时通过财务管理中相关的数据方面的管理和控制,对业务开展环节中业务运行阶段的发展状况进行实时的监督。

四、结语

在企业生产经营中以企业在管理了经营中的切入点和业务扩展点作为接入口,在管理开展的过程中通过内控管理模式中将企业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之间有关联的部分进行有效的融合对于进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经济效益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通过融合管理的模式能够进一步的实现管理中协同管理的效果,同时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一些需要进行的管理目标统一,通过业财融合进一步的实现管理目标的融合和统一。

参考文献:

[1]廖联辉.社会转型时期提高企业业财融合水平的策略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8,04:86-87.

[2]文鸿义.业财融合嵌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应用研究[J].财会学习,2018,20:239+241.

内控管理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勘单位;内控管理;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通过对当前地勘单位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开展现状的分析不难发现,普遍存在着思想认识不足、制度不够健全、内部监督和审计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导致地勘单位财务风险一直居高不下,资金利用率较低,单位利益无法得到保障,给地勘单位发展造成了不小的阻碍。为了打破这一现状,地勘单位应该针对财务管理现存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致力于全面提高自身内控管理水平,严控单位财务风险,促使地勘单位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从而在新时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加强地勘单位内控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地勘单位健康稳定的发展

内控管理是地勘单位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该项工作的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地勘单位的执行力和经济效益。加强内控管理,可以避免地勘单位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因员工操作不当而遭受经济损失,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保持有效沟通,形成整体合力,共同应对问题;全体人员各司其职,严格落实岗位职责,内控管理制度对员工的约束作用就将得以最大化的展现出来。与此同时,地勘单位的各项决策都会得到全员的大力支持,将会被迅速落到实处,地勘单位的工作氛围更好,凝聚力更强,进而获得稳定而丰厚的利益回报,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单位发展前景也会一片光明。

(二)有利于规避风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充分体现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意味着只有每个员工都严格遵守地勘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规范自身操作,才能避免出现危害单位利益的行为,地勘单位的经营管理风险也能被扼杀在萌芽之中。加强内控管理是实现上述理念的有效举措,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能够起到指导和约束的作用,让单位员工明晰自身职责并予以落实,时刻保持警惕意识,有利于促进地勘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顺利开展,降低地勘单位的财务风险,进一步扩大地勘单位的经济效益,为地勘单位创造更多发展契机,地勘单位就会在经济新常态下打出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

(三)有利于提升地勘单位的形象

地勘单位外在形象受到内控管理工作效果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加强内控管理,严格履行自身社会职能,向全社会展示地勘单位为自然资源勘查、探测、开发和利用做出的巨大贡献,地勘单位在社会公众心中就会留下良好的印象,有利于地勘单位打响知名度,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除此之外,强化内控管理还会大幅提高地勘单位的信誉度,赢得大众信赖,使得地勘单位获得更多与其他企事业单位合作的机会,在合作的过程中还不会轻易出现经济纠纷,地勘单位的经济效益因而得到了良好保障,给单位的转型升级增添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地勘单位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控管理问题分析

首先,地勘单位的管理人员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野外作业上,很少关注内控管理,内控意识相对淡薄,对于财务风险的防范更是全权交给财务部门负责,单位其他部门不能认识到自身在财务风险防范上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职责,不能够全程参与、相互监督,在出现问题时反而一味的推诿责任,使得地勘单位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次,地勘单位正处于民生地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仍然会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市场竞争意识不强,未能制定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实行企业化运作,导致地勘单位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更容易遭遇财务风险,而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的不健全必然会让单位在风险来临时发生更大的经济损失,地勘单位的发展脚步也会受到制约。最后,在内部审计方面,部分地勘单位虽然组建了审计部门,但是该部门的独立性不强,内部审计工作容易受到其他部门的干预而流于形式;而且地勘单位的内部监督不到位,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不能严格落实监督职责,地勘单位领导对于经济活动开展情况缺乏了解,制定的决策缺乏合理性,难以对地勘单位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二)财务风险防范问题分析

1、战略方案不够完善

以往我国地勘单位可以享受到地方政府的政策优惠和财政拨款,在行业中的地位超然,无需考虑与其他单位竞争,使得地勘单位全体人员的风险意识都比较薄弱,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改革的重要阶段,地勘单位的企业化运作成为了必然趋势,需要与其他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地勘单位却没有制定与之相匹配的战略方案和战略目标,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不能及时做出有效应对,财务风险的来临给单位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倘若地勘单位不能够提高对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视程度,单位未来发展前景将会堪忧,甚至会有被市场淘汰的可能。

2、盈利能力相对薄弱

一般来说,地勘单位获得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生产经营活动和财政拨款,然而地勘行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风险高、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地方财政拨款更是十分有限,致使地勘单位可以自由支配的资金少之又少。地勘单位通常需要先将资金用于支付员工薪资和福利,再用于开展地勘业务,对于资金的分配却缺乏合理性,要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充分重视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将预算指标的完成程度与考评体系相结合。在地勘业务开展过程中缺少有力监督,资金浪费现象不能被及时发现,得到遏制,导致结余资金所剩无几,甚至有些地勘单位会背负债务,承受着沉重的资金压力,地勘单位有较高的概率会遭遇财务风险,单位发展举步维艰。

3、资金结构不合理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勘单位的资金筹措方法较为固定单一,通常是从银行处得到贷款,没有考虑利用其他金融工具来拓展筹资渠道,一旦政策发生变化地勘单位无法得到贷款,地勘业务就会陷入停摆,地勘单位也会面对经营危机;或者是地勘单位获得的盈利不足以偿还贷款,严重影响到了单位的信用度,银行贷款门槛会随之加高,地勘单位支付本息后获得的利润变少,无疑会降低企业经济效益。二是地勘单位的资金配置不当,忽视了债权单位的违约问题,使得资金的使用周期变短,单位盈利能力变差,财务风险上升,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不能保有原本地位。

4、信息搜集不够精准

地勘单位在制定决策之前通常需要从外部市场采集真实完整的信息,受到市场信息透明度不高、不对称的影响,这些信息是难以成为单位决策依据的,只会加大地勘单位的财务风险。除此之外,地勘单位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仍然运用传统手段对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有些关键性信息被遗漏,市场信息的分析也不够深入,更没有将竞争对手散布的不实信息及时筛除出去。这就容易导致制定的融资、投资决策可行性较低,执行此决策会将地勘单位引向错误的道路,加剧单位财务风险,扩大单位经济损失,地勘单位在行业竞争中还会成为其他企业的垫脚石。

三、地勘单位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的有效策略

(一)强化内控管理意识

实际上,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是与地勘单位全体人员密切相关的工作,理应得到单位全员的高度重视,只有发自内心的认识到相关工作的重要性,运用自身的知识能力来应对财务风险,地勘单位才能获得可观效益,保持稳定发展。基于此,地勘单位领导应该明确经济新常态下单位转型和改革的迫切性,树立良好的内控管理意识,将遵纪守法的思想贯彻给全体员工,让他们了解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单位规章制度应承担的严重后果,彻底打消员工的侥幸心理,提高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在宣传方面地勘单位领导应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方法手段,如邀请知名专家到单位讲座,或者借助互联网平台向员工推送文章,唤醒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取得的效果会非常理想。通过普及内控意识,让员工清楚财务风险防范人人有责,如果单位受到经济损失会让自身利益受损,那么整个单位内部都会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全体员工协同努力,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推动着地勘单位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健全内控管理制度

要想保障地勘单位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有效落实,就要健全内控管理制度,将每个部门及人员的财务管理职责予以详细划分,避免他们工作职责的交叉和遗漏,这样在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中各个部门就会保持有效沟通与合作,出现问题时也能协同起来将问题快速予以处理,防止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内控管理制度的建设应立足于地勘单位所处的内外环境,以单位发展战略目标为依托,始终坚持人本思想,鼓励员工积极发表个人见解,用于对内控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这样的内控管理制度才能真正发挥出其应有作用,财务风险防范效果将会更为突出。与此同时,考虑到地勘项目周期比较长,说明在短时间内很难收回成本,地勘单位要想保证资产安全,就要建立项目评估制度,慎重选择投资方向和投资周期,确保投资收益和风险相对均衡,还要加强投资内容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单位资产结构。另外,考核与奖惩机制的建设非常关键,通过对员工工作表现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给予他们合适的薪资和福利待遇,那些工作表现不佳的员工也会得到相应的惩戒,有利于调动单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对单位的归属感,地勘单位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都将得以高效开展。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在地勘单位的运营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风险,其中财务风险是一个重要类型,也是比较难于应对的,主要原因在于地勘单位的运行机制落后,风险控制意识不强,而财务风险的诱发因素和造成的危害都比较多样化,财务风险防范工作难度较大。所以在新时期地勘单位应该制定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以便在财务风险来临时迅速做出反应,降低单位风险损失,财务风险就不会成为制约地勘单位发展的因素了。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地勘单位能够准确把握信息内涵,更为科学高效的利用信息资源,与自身经营发展实际相结合,抓住发展契机,迎接各类风险和挑战。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采集和分析数据信息,不仅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有所减轻,他们的工作失误更会大大减少。地勘单位得到的信息更加精准,单位领导作出的决策更为科学,将会推动地勘单位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成为市场经济模式下行业中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四)开展多元化培训工作

加强对地勘单位全体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能力,可以让员工与岗位工作更相匹配,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就会达到更高水平,地勘单位内控管理效果也会更加卓著。考虑到地勘单位财务风险防范与全体员工都具有一定关联性,单位领导应该根据岗位工作要求来制定培训计划,精心设计培训内容,运用多元化的培训方式,以提高员工的培训积极性,切实保障培训效果,员工在财务风险管控工作中就会有十分亮眼的表现。业务财务一体化是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的一大趋势,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员工能够积极摒弃传统落后的观念,通过将财务管理新思想、新技术传授给员工,增加他们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地勘单位内控管理手段和财务风险评估能力。地勘单位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拥有了更多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将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地勘单位的发展速率也会不断加快。

(五)加强内部审计与内部监督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两项工作,在地勘单位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了解地勘单位当前业务活动的实施状况以及单位可能面临的风险问题,通过内部控制则可以促进单位业务活动的高效化开展,最大程度的降低单位风险,保证单位资金的安全性。对内部审计工作加以优化有利于提高单位的内控水平,让单位可以少走弯路,地勘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也会大幅度的增强。要确保内控体制建设的有效开展,实现对财务风险的严格控制,加强财务管理审计监督的完善势在必行,这有利于促进内控管理制度的落实,在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出应有作用,财务信息也能够保持真实性和可靠性。地勘单位应着重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对内控机制的实施效果进行审核和评估,对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治理。另外,地勘单位还应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着重对财务管理中的各项数据与会计信息进行审计和监督,将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督有机结合到一起,保障各项信息的公开透明。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是一项关乎地勘单位生死存亡的大事,在地勘单位转型和改革的今天,必须要认识到思想意识的落后会让自身在市场竞争中落后于对手企业,要想提高自身在行业中的地位就要积极实施创新,制定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做好员工培训工作,加强内部审计和内部监督。相信这些措施的贯彻落实必然会让地勘单位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取得理想成效,单位领导的决策更加科学,地勘单位的盈利能力得以增强,可以在市场上稳定立足,终将实现地勘单位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任运年.勘探单位如何加强财务风险内控管理[J].财会学习.2019(01).

[2]齐琳.地勘单位如何加强财务风险内控管理[J].财会学习.2018(08).

[3]卫晓莉.事业单位财会内控管理薄弱环节问题及改善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7(02).

[4]曹义新.内控管理在地勘单位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井矿盐.2018(04).

内控管理方案范文第4篇

一、组织落实情况

(一)成立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实施。

为确保顺利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我县联社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由联社*主任任组长,*、*两位副主任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稽核监察部,负责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各信用社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确保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制定实施方案,拟定工作内容。

我县联社案件专项治理以“两个提高”、“两个加强”、“两个下降”、“两个加大”“两个建立”和“五严格”、“五加强”为指导,制定了《*农村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分五个阶段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拟定各阶段工作内容,并将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纳入各信用社年度经营目标考核,对未按上级要求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或者组织开展工作不力导致进度缓慢的信用社,其年度考核一律实行一票否决制,直接取消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的当年评优评先资格,并视情节轻重对责任人作出经济处罚、政纪或党纪等处分,定期召开案件形势分析会,对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确保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不流于形式,努力实现“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的阶段性目标。

(三)制定督导计划,开展督导检查。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实现管理水平上新台阶,及时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案件专项治理指示精神,加强对各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督促和指导,我县联社制定了《*农村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督导工作计划》,对各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督促指导各信用社扎实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确保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效果达到预期工作目标。在20*年度对各信用社案件治理督导检查14次。

二、组织实施情况

(一)清理规章制度,开展内控评价。

为加强对信贷、会计、出纳、储蓄等岗位的内控管理,了解和评价我县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我县农村信用社制定了《*农村信用社开展内控检查与评价工作方案》(新农信联发〔20*〕141号),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探讨现有规章制度的修改意见或建议,根据评价和检查情况,新制定了内控管理制度项8项,补充完善相关管理制度6项,明确有关业务操作规程,进一步完善内控管理机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责任追究以“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挂两级,问责到位”为原则,对所有直接责任人、相关责任人和领导责任人全面问责,不留空档,逐步使所有员工在工作和履行职责过程中时刻绷紧依法合规这根弦,要对自己的行为充分负责,时刻意识到因自己行为对上下级、对员工、对家庭、对单位、对社会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后果,使员工对违法违规事件的由“不敢为”向“不想为”转变。

(二)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回头看”检查工作情况。

加强对存在问题整改工作,对20*年以来专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对银监会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和案件责任制情况进行“回头看”,专门召开“存在问题整改研讨会”,由存在问题整改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提出整改措施,建立存在问题整改台账,对存在问题采取销账方式进行管理,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和制度执行到位(20*年发现问题28个,已全部整改)。

(三)对易发案件薄弱环节、要害部门、重点岗位人员的隐患排查情况。

1、制定检查方案,组织开展检查。根据上级管理部门有关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指示精神,我县联社制定了《*农村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检查(自查)方案》,重点检查授权卡(柜员卡)、印鉴密押、空白凭证、金库尾箱、查询对账、轮岗休假、安全保卫,以及录像检查、枪技弹药管理等关键领域和环节,根据检查方案,将有关项目内容制定检查工作表,布置各信用社按工作表内容开展自查,抽调联社各职能部门人员组成2个检查组,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操作风险检查,并在六月份根据省联社布置,对照省联社检查方案,对上次未检查的项目制定补充检查(自查)方案,重新组织开展检查(自查),本年度共检查出内控风险问题28个(存在问题大部分现场已整改),并设立存在问题整改台账,落实相关整改负责人和责任人,进一步挖掘我县农信社潜在的内部经营风险,防范案件发生。

2、实行强制休假,开展排查工作。为贯彻落实强制休假制度,强加对重要岗位人员审计工作,深入开展我县农村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有效防范内部经营风险,在9月份对全县信用社各岗位人员分两批(次)实行强制休假,结合强制休假工作开展,对各信用社主管会计和信贷会计岗位开展审计工作,制定《*农村信用社重要岗位人员审计实施方案》(*农信联发〔20*〕151号),及时发现违规操作问题,提出整改方案,消除风险隐患,促进我县农村信用社依法合规经营,达到会计管理监督工作标准化的目的。同时开展了对各岗位员工进行家访活动,联社领导对分管理的部门负责人进行家访,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员工进行家访,信用社主任对本社员工进行家访。通过层层家访,进一步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家庭状况等情况。同时,对三年以上在同一岗位人员实行岗位轮换,本年度对信用社副主任轮换3人、信贷岗位人员轮换18

人、网点负责人轮换4人、会计和出纳人员轮换25人。

(三)今后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思路

今后,我县联社将继续加强对员工的政治思想教育,深入开展案件专项治理活动,将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列入日常工作议程,把案件专项治理工作长期开展下去,加大对违规责任人的惩处力度,严肃查处违规人员,营造清正廉洁、文明健康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环境,进一步防范信用社金融风险。

(一)继续深入开展案件专项治理,使广大干部员工更加明确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目标、具体内容和要求,定期组织各岗位员工学习,确保全员参与案件专项治理,将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落实到人、落实到岗,落到实处,有效防范我县农村信用社内部操作风险。

内控管理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财务内控;财务管理;管理制度

一、引言

纵观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数十年间,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非常具有代表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民营经济创造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60%以上的GDP,50%以上的税收,70%的发明专利,从而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党的报告指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而在民营经济中,中小民营企业又占了绝大部份。面临急速扩张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小民营企业在发展中由于受到规模及观念的限制,未能及时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还停留在企业初建时简单粗放的模式,也制约了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因此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下,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小民营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中小民营企业有着经济形势多样化、经营形式灵活、对市场反应灵敏等优点,但在其运营中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譬如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淡薄,企业内部内控管理环节薄弱,内部机构设置不规范等等情况。当前,中小民营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缺乏关于财务内控管理的风险意识,未设立良好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

由于中小民营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特有的属性、成长历程或发展环境,初期家族式经营模式居多,而决策者个人主观意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前进发展,也因为所处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决策都是由决策者个人直接拍板决定,造成企业经营政策的多变、个人的喜恶决定企业命运的现象绝非仅有。早期的中小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式,粗放式的经营模式,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并未分离,决策者“一支笔”、“事必躬亲”的管理模式,更多是“人管人”而不是制度管人。

2.缺乏财务内控管理人才

由于中小民营企业在经营初期时,鉴于财务岗位与资金直接相关,很多企业主都是任命自己的亲戚在财务的关键岗位,“唯亲是举”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与财务及内控管理的知识欠缺,多数只从事一些基础的日常工作,风险意识淡薄,管理混乱。

3.在软硬件建设资金投入不够

中小民营企业在财务和内控管理上,很多还是比较原始的处理方法,例如财务还是采用手工记账的处理方式,存在差错率高,无法相互勾稽,无法进行内控中信息及时反馈与共享等缺陷。

4.无可参考的适用于中小民营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蓝本

随着信息共享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国内外资本市场上一系列财务造假舞弊案件、财务内控缺失造成企业资产流失、风险剧增甚至触犯法律的事件等等,这些信息不仅严重打击了广大投资者的投资健康信心,而且也充分暴露财务内控管理缺失对企业的重要负面影响,财务内控近年逐渐引起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关注,但由于我国现有的内控管理,如2008年我国财政部、证监会等部门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规章都是要求上市公司执行,因此也是针对上市公司等大中企业经营特点设计的各种指引,有些规定对中小民营企业并不适用。如果只是生搬硬套,无法与企业的特点相适应,不但对企业财务内控的规范没有帮助,严重的还会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降低企业的效率。

三、建立与完善中小民营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对策措施

1.提高财务内控意识、普及财务内控知识

针对中小民营企业管理模式上的特点,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提高上至管理层下至基层人员对财务内控重要性的认知,先从观念上改变“人管人”,例如根据中小民营企业规模小,业务流程相对简单等特点,针对企业的“产供销”中有代表性的业务,采用设计“业务流程再造”等方法,将各项财务管理内控的关键控制点嵌入各流程计中国乡镇企业中,通过授课培训等方式从上自下普及大家对财务内控的认识,意识到管理制度建立的重要性。

2.引入高素质的财务内控管理人才,重视对内部储备人才的培养

首先要从观念上改变人们对财务工作的片面理解,在一些传统观念上,财务约等于记账,而现实中,财务在企业中虽然是重要的岗位,但是由于入门容易,在2017年11月4日将原《会计法》“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规定,改为“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更是放宽了准入门槛,许多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十分有限,只是从事简单的记账工作,甚至都不能胜任,更遑论在企业中能起到财务内控作用。(1)针对财务内控管理各岗位的要求制定相应的人才招聘引进机制,“唯才是举”而不是“任人唯亲”。(2)对相应岗位的专业能力充分关注,定期进行评估,通过培训、考核等方式不断更新与提高专业知识,使其能与企业的发展相匹配。(3)制定合理的职工薪酬计划,提供职业晋升的机会,使财务内控关键岗位的人员能够相对稳定,降低人员异常变动带来的风险。

3.加大对财务内控管理各项软硬件的投入

(1)采用财务软件来代替手工记账对账等工作,将财务人员从日复一日烦琐的重复性劳动中脱离出来,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完善各项内控管理工作中。现在各种财务软件也都细分了市场,开发出针对中小企业的版本,如用友通,金蝶标准版等,都能实现传统账务处理、产供销核算、数据报表分析等系统的整合,提供更加全面、完整的、一体化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而通过财务数据智能分析、辅助决策等为中小民营企业决策者准确、及时、灵活、方便的提供各种分析数据的准确来源,改变原来的凭经验和直觉进行决策的方式,降低了主观决策随意性、多变性、不确定性等带来的各种风险。(2)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在涉及财务各项数据采集、输入、加工、存储、传输和输出各个环节,设置关键风险点控制、不相容岗位、人员轮岗的管理机制。

4.结合中小民营企业经营特点,建立适宜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

2017年国家财政部、审计署等部委联合下发了《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主要就是针对的小规模中小企业。这个规范对中小民营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具有一定的指导性,该规范指出: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小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金资产安全和财务报告信息真实完整可靠。中小企业搭建内控体系要遵循“风险导向、适应性、实质重于形式、成本效益”这四大原则,从中不难看出这个规范中,强调的也是“适应性、实质重于形式、成本效益”原则,首先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应该结合企业的自身特点,与大中型企业甚至是上市公司相比,中小民营企业具有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形式简单,资金需求多样化、对市场信息敏感、抗风险差等特点,建立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应该和这些特点相适应,生搬硬套反而增加冗多的流程,削弱了中小企业本身快速反应的优点。在制度的设计上应该扬长避短,不流于形式,加强实用性、可操作性,并综合考虑成本效益,不求“高大全”,而要求抓住重点,在成本核算、应收账款、存货、资产、资金安全等重要环节加大管理制度的建设。

5.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制度,实施对会计的再监督

(1)加强风险评估,对企业的各业务事项事先做出风险预判,改变内控的只是事后控制,更着重于建立事前、事中的控制,以尽可能减少风险。(2)建立企业内审体系。内部审计是实施再监督的一种有效的手段,随着企业的发展,具备条件的小企业,可以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岗位)或通过内部审计业务外包来提高内部控制监督的独立性和质量,特别要注意的是,内部审计部门强调的是其独立性,以往企业由于从成本效益考虑和受自身实力的限制,很多内审人员都由财务人员兼任,严重影响到内审工作的独立性。(3)改变原有的大多中小民营企业内审工作只起到一个简单稽核的作用的现状,在关键岗位的设置上要互相牵制、互相监督,形成完整的内审制度。(4)加强对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实施的监督、反馈、奖惩机制。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建立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企业不但要在运行过程严格执行制度,还要有相应的奖惩制度,这样才能更激发制度执行者的积极性。在执行过程中还应要求定期加以评价,及时反馈信息,根据反馈对制度不断加以改进完善,以适应多变的经济形势的要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间,中小民营企业应抓住机遇,正视到自身财务内控管理的不足,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和国家各项法律法规,采取相应措施,制定各项财务内控制度,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借助日益发展的信息化等科技手段,使财务内控管理制度行之有效,从而实现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葛丽娟.中小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13):141-142.

[2]张爱杰.中小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分析[J].财务管理,2018,(23):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