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学原理论文

美学原理论文范文精选

美学原理论文

美学原理论文范文第1篇

1.1直观、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在以图像、视频、音频表现教学内容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例如:在“差异化战略”这一知识点的讲解中,同样以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发展史作为案例,以“口头讲解+板书”的传统教学形式加以讲授,学生对于西南航空只经营短途航线的战略印象深刻,对于空姐“T恤+热裤”的着装方式表示惊奇,但对于西南航空以机组为单位的高效率、高强度运作,则由于缺乏直观感受,只留下泛泛的印象;采用多媒体手段,播放相关视频,学生会看到机长跑步清运垃圾、空姐协助机械师更换飞机轮胎等镜头,从而对这种成员之间因为目标高度一致而形成的默契、紧张、高效、忽略身份差别的团队运作产生鲜明的印象。

1.2快速、大量、准确地传递信息多媒体课件可以迅速地展现大段文字,对于反映企业、事件背景的材料,要将等量的信息传递到学生的大脑中,多媒体课件所需的时间取决于学生的阅读速度,口述取决于教师的发音速度,板书则取决于教师的书写速度。通常情况下,阅读速度>发音速度>书写速度。并且,从准确、无歧义地传递信息的角度来看,多媒体课件=工整的板书>清晰洪亮的发音>相对潦草的板书>含混的发音。由此可见,在准确而迅速地传递较大量信息方面,多媒体教学手段优于传统教学手段,因而对于等量的信息,多媒体教学所需时间较少,在同等课时内,多媒体教学所能传递的信息量更大;即多媒体课件在信息传输方面具有更高的效率,从而有助于在保证学生充分吸收的前提下,增加课堂讲授的知识量。

2多媒体教学中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多媒体教学也呈现出如下问题:

2.1学生笔记方面的困扰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记录笔记的速度一般高于教师板书的速度,因而教师写完一段板书,学生即完成相应的笔记,两者基本同步。多媒体教学中,由于多媒体课件可以瞬间呈现大量信息,这种同步性被打破,课堂上经常出现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已经完成,学生犹自奋笔疾书,赶记笔记的场面。此时,教师如果直接将课件更新到后续章节,学生就只能留下残缺的课堂笔记,如果等待学生抄完笔记,则会浪费较多时间,如果为了避免这种两难选择,将课件交付学生,学生又会对电子课件产生依赖,从而完全不记笔记。学生在课堂笔记方面过度的忙碌和闲暇,都不利于他们集中注意力听讲和思考,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2.2教室布局带来的影响南通大学的教室,按照黑板和多媒体投影屏幕的关系,可以分为以下三类:无多媒体、投影屏幕居中、投影屏幕居于一侧。在三种布局中,第一种以文字向学生传递信息的功能完全由板书承担。在第二种布局中,黑板通常是一整块,当投影屏幕放下后,投影屏幕居于正中位置,黑板未被遮蔽的剩余面积被分为两块,这两块残余的黑板面积偏小,承载板书的能力大大减弱,只能起少量辅助作用。第三种布局中,整个黑板通常是由分为两组的四块黑板组成,每组的两块黑板均可沿垂直导轨上下移动,居于黑板一侧的投影屏幕放下后,会遮蔽两组黑板中的一组;在这种布局中,未被遮蔽的一组黑板,即使用于传统教学形式下的板书承载,亦堪使用。第二和第三种布局条件下,都可以开展多媒体教学,但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板书的表达能力有较大差距,在目前的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未将这方面的差异考虑进去,因而通常是制作一个课件,在所有多媒体教室中都使用这一课件。这种做法,只考虑到授课的内容,而对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较少顾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最佳教学效果的获得。

2.3多媒体教学时的照明环境影响多媒体教学通常使用投影仪播放课件,投影的原理类似于电影播放,要求较为黯淡的光线环境。因此,在上课时,学生为了更好地观看投影屏幕,常常关闭教室内的大部分电灯,拉上前排或全部窗帘,营造出昏暗的教学环境,对于投影设备老化,投影效果较差的教室,尤其如此。这种昏暗的环境,固然有利于多媒体课件的播放,但却使教室环境变得如同电影院,与教学上对“窗明几净”的要求则大异其趣。黯淡的照明条件,不仅不利于学生精神的振奋和注意力的集中,同时使板书成为鸡肋。

2.4教学中存在“为多媒体而多媒体”的倾向管理学原理课程中的某些授课内容,以传统的形式和多媒体的形式都可以很好地展现,但由于多媒体授课形式的普及,不少教师倾向于将全部授课内容都搬上多媒体课件,因而花费了大量时间进行课件制作。例如,决策树的绘制,以传统形式在黑板上当场画出决策树,其直观性和动态性并不逊于动画形式,绘制过程也并不繁琐,教师绘图所花的时间与学生记录基本同步,从各方面来看,效果都与多媒体形式旗鼓相当,而备课效率则更高。除备课效率外,“为多媒体而多媒体”的更大问题在于,当教师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将全部教学内容搬上多媒体课件之后,授课的内容和流程便趋于固化,随堂发挥的灵感受到限制。与板书可以依据灵感“随时为变”的特性不同,多媒体课件不大可能在教学现场临时更改,稍纵即逝的灵感可以带来内容风格迥异的板书,却难以撼动高度程式化的课件。对“大而全”的多媒体课件的路径依赖的形成,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全弃用粉笔,转向键盘和鼠标。至此,课堂进程完全取决于事先的设计,成为数年不变的“固定套路”。这一趋势,对于教师改进其教学技巧是不利的。

3关于改进多媒体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3.1正确认识教学目的与教学手段的关系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日益认识到,在《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形式与传统教学形式并非非此即彼的替代关系,而是可以共存与融合。实际上,无论多媒体教学形式还是传统教学形式,均为教学的可选手段,而非目标。《管理学原理》教学的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了解各种流派的源流、思想、观点和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的选取应服务于这一目标,即何种手段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则选用之,否则,替换之。

3.2依据授课需要对课程内容的展示形式加以选择在授课内容方面,可以大致分三类:第一类是需要以影音资料或动画、图片形式呈现的内容,第二类是涉及企业或事件背景的大篇幅文字内容,第三类是适合较为简短的文字加上口头讲述呈现的内容。第一类中的影音资料只可能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在这里,多媒体服务于教学目标的优越性最为明显,是当然的首选教学手段;动画和图片的展示方面,则应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会消耗较多精力,如果其效果优于传统板书,则应采取,如效果相当,则可以考虑优先使用板书。对于第二类内容,多媒体传递信息的效率显著占优,理应成为首选,但鉴于学生笔记方面的困难,教师应事先向学生说明,课件上哪些内容是需要记录的,哪些内容是供当堂阅读的,对于那些对相关材料感兴趣的学生,则可以授以材料出处,供其课后详细了解。第三类内容可在多媒体或传统教学手段中任选,但在目前多媒体教学对课堂照明条件的要求尚未得到改进的前提下,可以考虑更多地选用传统教学形式,这不仅有利于课堂氛围的营造,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在授课进程中临时掺入稍纵即逝的灵感。

3.3按照实际情况灵活调节课时比例在教学中,鼓励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并不等同于追求彻底的“多媒体化”。多媒体教学形式和传统教学形式之间的比例关系,不宜作简单的预设,无论是从教学管理的规制方面,还是教师本人对教学手段的选用方面,都是如此。高校教师的授课习惯、授课风格、计算机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其教学手段的选择偏好应得到尊重。就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比例关系而言,至少存在以下影响因素:首先,个体之间的差异可能导致教授同一课程的两个教师之间,一个较多地选用多媒体形式,另一个则偏重传统形式,对于此类现象,应当视为正常,而不必强求一致。其次,同一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熟悉程度和应用能力,也存在着与时俱进的现象。大学教师由于其教学和科研方面的需要,常常会接触到各类工具软件,如SPSS、MATLAB、EXCEL、PHOTOSHOP、GIS等,在掌握和使用这些工具的过程中,其计算机操作水平渐趋熟练,对于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都有明显促进作用。这种技能方面的进步,通常会导致其使用多媒体教学形式的课时比率上升,因此,长期来看,同一个教师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形式的选用比例上,并非一成不变,对于这一变化,应该顺其自然,而非作出硬性规定。第三,在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和多媒体设备使用技能的前提下,教师也有可能因其教学中的摸索,有意识地调整多媒体教学形式与传统教学形式的比例。这一自主调节,通常与多媒体技术掌握程度无关,而是出于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对此应持欢迎态度。

3.4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进及维护如前文所述,教室的布局和多媒体设施的特性,对于多媒体教学形式的开展及教学效果的达成有较大影响,因此,为改进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有必要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改进和维护加以关注,我们对此方面有如下建议:1)对于那些讲台和多媒体控制台相分离的多媒体教室加以改造,使之合一,以便消除因多媒体控制台偏居一隅而造成的师生交流障碍。2)投影屏幕和黑板的布局,以前文所述的第三种形式(即投影屏幕居于黑板一侧)为最佳,对传统教室进行多媒体改造时,应优先考虑使用这一形式;对于那些目前为第二种形式(即投影屏幕居于黑板中央)布局的教室,应逐步加以改造,使之成为第三种形式。3)今后建设新的多媒体教室或对现有多媒体教室投影设备进行更新时,可以考虑尝试以大屏幕平板彩电替代现有投影系统。以平板彩电作为课件的输出设备,可以在正常的照明条件下开展多媒体教学,从而消除多媒体教学形式对昏暗的照明条件的需求,使教室回复到窗明几净的教学氛围中。目前大屏幕平板彩电的价格略显昂贵;但是,由于彩电的使用寿命远高于投影仪,其长期使用成本则大致与投影仪相当。随着大屏幕平板彩电的普及,在未来若干年中,其价格应该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可以考虑逐步替换现有投影系统。

4总结与展望

美学原理论文范文第2篇

近年来,独立学院发展较快,2013年全国具有招生资格的独立学院287所,在校生186万,但相对于普通高校,其办学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办学理念、制度规范、教学模式、师资结构等方面尚不够成熟,许多独立学院在教学及管理各个环节仍然沿用与母体高校相同的模式,教师大多曾经多年任教于母体高校或同时在独立学院和母体高校任教,教学内容和模式大多与母体高校一致。独立学院在本科三批中录取,作为这么一个特别的群体,基础相对薄弱,地位相较于母体学校也处于弱势,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动力和目标。黄艳群通过调查发现该群体存在中度的英语学习倦怠,还发现独立学院学生对教学内容文化性、趣味性、实用性有着强烈的需求。而大学英语授课缺乏针对性,教学笼统,效率低下,学生普遍认为学不懂,不想学。陈扬通过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发现大部分英语教师教学目的不明确,更加忽视了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2007年教育部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就是为了让大学英语的教学不止是提高其语言能力,更要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甚至国际交流的需要。《要求》中还强调“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确立和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强调考虑自身条件﹑学生状况等现实因素,强调分层次的教学要求。可见,独立学院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2多媒体和多元智能的特点

2.1多媒体课程一是多媒体课程能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块。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媒体教学让大学英语学习告别枯燥单调的生词、句型、语法学习,可以更多地利用图形、声音、动画等形式进行更直接的讲授,达到理想的效果。二是多媒体教学能增加课堂信息量,明显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可以大班授课。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容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很大程度上简化教学程序,合理安排好教学内容,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另外,近十多年高校扩招也让教学资源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学生人数偏多,多媒体技术让大班授课成为了可能,解决了扩招带来的教学资源稀缺的问题。三是多媒体让教师省去板书的劳累,可以腾出注意力关注学生们的反馈情况,可以节省出更多的授课时间向学生传递更多的内容并且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讲授,让课堂组织得更合理紧凑。

2.2多元智能差异教学来自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不够全面,没有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7个范畴(后来增加至9个)即: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内省、自然探索、存在。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测验和学科的统一考试提出了质疑。传统的单一考试手段使学生依靠死记硬背,照搬课本内容,缺乏对知识的自我理解并且严重缺乏创造性思维,也无法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等。而借用多元智能理论能认识到学生之间的智能差异并好好利用各自的智能特点帮助其学习。贾宁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利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在大班授课能大大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个体的多种智能,其目的在于发展和利用学生之间有差异的智能,培养和改善学生的弱势智能,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Tomlinson把差异教学定义为一个教学理念,他认为学生要想学到最好的前提是教师能不同地迎合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乐意程度、兴趣爱好和其他的学习特点。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差异教学可以使教师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借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语言。同样教师也可以相对自由并创造性地利用好时间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创造一个共同协作的教学环境。因此多元智能理论有着传统多媒体一刀切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3结合方案

3.1课程观与评价观多媒体课堂上,同一个教师教授给每位同学的知识是一样的,可是学生在同样的教学条件下不一定能学到同样多的知识,因为每个人的智能程度不一样,学生实际所获得的学习经验相差是很大的。因此此课程观强调一个新的教材观,不只是静态的教材内容,更多看重大学生自己的学习经验的获得。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差异教学更强调单个大学生获得自我学习经验的积累,让学生英语学习达到理想的效果。传统的评价观是以考试为唯一标准的,是对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的无差别的基础理论考试,却忽视了作为个体大学生的其他智能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不再单纯地以标准的语言水平考试和学科成绩考试为主的评价观,而是建立以“个人为本”的真实评价。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测试,而是借用结果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根据实际智能表现为每个同学量身定制适合他们智能的教学计划,让每位学生能最大化发挥他们的优势智能并改善其弱势智能。这样才能真正使评价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大力发展的有效手段。

3.2教学观与学生观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的基本实践活动。教学观就是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或对教学的主张,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看待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法以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采取的教学态度。因此教师有怎样的教学观,就会产生相应的教学行为,最终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上,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应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选择最适合的方法,换句话说就是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借用多元智能理论更好地实施具体的教学活动。因此从教学观来看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也需要结合传统多媒体教学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差异教学。学生观,是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及其在教育过程中所处位置和作用的看法。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那么作为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对所有人采用同样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是不合理的。根据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几乎每个学生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差异。作为独立学院的大学生,他们有一定的共性,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可以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帮助他们尽可能大空间地提高英语语言能力,但是作为个体,从多元智能理论出发,发展每个学生最优势的智能,帮助其最优化掌握大学英语。

4结论

美学原理论文范文第3篇

理工科院校的英美文学教学由于受到社会、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英美文学课虽然是一门文学课,但它却是英语与英语所涉及的以英美文化为主的西方文化的结合体,所使用的语言比较生涩和难懂,内容上涉及西方文化的各个方面,纷繁复杂。因此,要想让学生把这门课真正学好,必须通过教师长时间讲解与逐渐渗透。但是这门课在大多数理工科院校的课时都非常少,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分别都是一个学期的课,一般是每周2学时,总共16周的课,一学期不过32学时,而且这门课在有些理工科院校还是选修课,导致一些学生对这门课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教师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他们想要讲授的内容都传授给学生,只能走马观花似地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把一些主要的文学流派和著名作家及其主要文学作品一股脑地“扔给学生”,至于学生懂与不懂、接受与否、有无疑问,教师根本无暇顾及。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对于教师而言,还是对于学生而言,都是一种非常严峻的折磨与考验,教师教起来累,学生学起来更累,有些学生由于听不懂,看不懂,读不懂,就干脆放弃了对这门课的学习。

1.2学生缺乏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和学习兴趣除了课时少与授课内容多的矛盾之外,理工科院校英美文学教学面临的另外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学生原有的文学知识严重匮乏,或者可以说是西方文化素养的相对低下。因为理工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大多数都是理科生,或者是从本校的其他专业调剂过来的,这其中可能还会包括一些本身英语就不是特别好的学生。由于他们在上大学之前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对数学、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的学习上,对西方的人文社科等方面知识了解和掌握得非常少,对西方文学几乎更是一无所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严重匮乏。除此之外,很多学生对英美文学这门课还缺乏足够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也就没有精神动力,也就没有了把这门课学好的可能性。很多同学对这门课都很淡然,学不学好没啥关系,学和不学没什么差别。在缺乏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客观条件下,这种学习态度所导致的学习状态是可想而知的,一些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就不注意听讲,人虽然在课堂上,心早已飞出校外,只有少数学生认真听讲,加之很多学校都是大班授课,教学任务重,老师根本无暇顾及他们的学习状态。大部分学生在期末开始之前才开始大规模的“突击”,拿同学的上课笔记复印一下之后就开始死记硬背,考试及格就算完事,考试过去了就几乎忘得一干二净。

1.3考试与考核体系的不健全有部分理工科院校为了让学生顺利通过英美文学这门课的期末考试,一般都会“暗示”教师要尽量给学生一个期末考试范围,学生只要把这个范围内的相关内容背下来,通过考试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另外,英美文学这门课在一些理工科院校还是考查课,根本没有期末考试,学生只要在期末的时候交一个论文就可以了。这样的考试与考核方式根本无法在客观上激励学生把这门课学好。

2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由于理工科院校的英美文学教学在课程设定、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考核体系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与不足,使得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过于平淡,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好。这样的教学根本无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学和文化素养,根本无法实现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必需从各个方面努力,努力提高理工科院校英美文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真正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与应用型的英语人才。

2.1增加课时量与调整教学内容相结合由于英美文学这门课在理工科院校的课时少,加之授课内容过多,给教师的授课任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需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首先,学校应该适当增加这门课的课时量,可以把周课时由2学时变成4学时,课时量的增加有助于教师更好地、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其次,教师应该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比如,在讲英国文学时,应该重点讲以乔叟、莎士比亚、弥尔顿、华兹华斯、哈代和艾略特等人为代表的一些知名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及其所在的文学流派,其他的可以略讲或者不讲,让学生课下自己看。课时的增加与教学内容的调整可以使教师更有效地利用授课时间,提高授课的效果和学生的接受与理解能力,使他们有一个宏观概念,同时对一些知名作家及其作品也有一个很好的了解与把握。

2.2努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兴趣的缺乏和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匮乏对于学生学好这门课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教师必需努力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教学要多样化,使之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既不能是单一的照本宣科,也不能是简单的播放电子课件,而应该更多地采取启发式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先预习下节课要讲授的内容,在课堂上采取讨论的形式,争取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这样既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又可以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其次,教师在课下可以让学生多看一些和某些文学作品相关的电影和视频,这些影像资料会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和文字材料相比,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还可以让学生以短剧的形式展现电影中的某些精彩片段,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2.3完善考试与考核体系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考核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励学生对某一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与学习态度。理工科院校的英美文学课在考试与考核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根本无法发挥应有的激励与促进作用,因此必须做出适当的改革与调整。首先,将这门课都改成考试课,不再以考察课的形式给学生开设。其次,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可以增加到50%,同时,期末考试之前不再给学生考试范围,这样就可以在客观上使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的课堂表现、学习态度、预习质量和作业的完成质量。

3结语

美学原理论文范文第4篇

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初中学生对上历史课以及历史知识的学习持一种枯燥、乏味的心态,课堂上学生能够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前提在于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以及适时适度的引导,多媒体手段就在教师组织和引导的过程中起到了辅助的作用。创设一些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成为知识的接受者和思维者。如在讲授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一课时,讲到“林则徐虎门销烟”一目时,学生由于没有深入了解世界历史的知识,很多学生会认为鸦片战争的爆发是由于林则徐虎门销烟引起的,面对这样的质疑,在组织本课时,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利用媒体展示文字、图片,使学生认识到鸦片给中国人民身体和物质上带来的巨大危害,同时可以引入文字,英国在1840年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号称世界工厂,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开辟中国这个地大物博的市场,而并非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虎门销烟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和决心,而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二、从简单接受、观赏到主动参与、操作

笔者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其在课堂上的能动性最大化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中国现代史《改革开放》一课时,笔者采用了多媒体网络教室的教学形式,通过多媒体网络把师生、生生相互连接起来,便于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是一个课堂的协调者,把大把的时间交给学生来探讨,在多媒体课件中采用视频的形式回放历史片段,让学生深入了解改革开始三十多年来的变化,同时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阅除了课本之外近年来的情况,让学生动手、动脑,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激发了学生求知的热情,大多数学生查阅效果很好,不仅对于历史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对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和能力也是一个考验和提高。在学习检测环节,学生可以自习点击屏幕上的题目进行作答,在完成本节课主体知识的学习之后还给学生设置了一个质疑的过程,“留言板”的交流功能就在于此,学生可以联机提问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这对于更多学生能通过计算机网络参与进来,对所学知识进行记忆和质疑有巨大的帮助。每个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自己的学习活动。事实证明,在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应从授课类型和教材内容实际出发,设计的问题和思考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真正地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松弛有度地充分享受多媒体资源带来的益处,教师的教自然地转化为学生的学。

三、辅助资源高效、简洁传统教学手段有其需要克服的缺点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本人发现多媒体自身突出的优点在教学操作过程中和传统教学相结合,就会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表达其他教学手段难或者无法表达的教学内容,本人认为使用多媒体教学有以下几方面优点。

(一)有利于推行新的教学模式新课程理念倡导新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利用网络去交流,合作探究,从而掌握新知,提高能力。

(二)有利于发展学生能力,拓展知识面

学生在自主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更多地会接触到课本中或课堂上没能看到或者提及的知识,这种方法解决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同时对原始资料、文字分析、阅读,能帮助学生思维提升和能力的拓展。

(三)有利于课堂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阵地

学生在媒体手段运用的过程中,在课堂上占据主体和中心地位,是课堂的主体和主宰,教师成为课堂的一个引领和组织者,这就要求教师在能够驾驭组织课堂的基础上,更要拥有先进的理念、跨学科知识,便于在课堂上来正确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多媒体的各种信息手段可以同时调动学生视、听、说等多种感官,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体系,在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兴趣的基础上使他们对历史学习充满求知欲,更好地吸收新的历史知识。

(五)有利于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

美学原理论文范文第5篇

一,具有良好的师风师德,爱岗敬业,优质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系统讲授6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2门选修课程,学生课评等级均为优秀;主持教育教改课题1项,参加精品课程建设1门,参加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教改工程课题1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篇,获得校级教学软件比赛三等奖1项,教学成绩显著。

任现职以来,模范地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优质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和教研成绩。5年来,作为主讲教师先后承担硕士生,本科生和专科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列主义原著选读》,《自然辩证法》以及博士生的《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科技》等6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任务,开设《医学美学》,《现代西方哲学》等2门选修课程,授课总学时达到1472学时,减去脱产攻读博士学位的1年,年均学时达到368学时,教学工作量饱满。本人深深热爱教育教学工作,坚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积极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积极参加和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探索提高教学实效的新渠道和新手段。近年来,创造性地把参与性教学方法运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学生的人生经验,课堂体验和未来生活理想的联系起来开展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渗透和互动,教学效果好,得到督导员和同行的肯定,学生课评的满意度高,评价等级均为优秀。指导5名本科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和写作,论文的质量较高;负责指导的2名硕士研究生学习刻苦,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以及撰写学术研究论文。主持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课题1项,参加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教改工程项目1项,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的校级精品课程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被推荐为自治区精品课程项目。先后发表《参与性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中的运用研究》等教学研究论文4篇,其中《关于"原理"课中人的劳动本质观的教学逻辑新探》发表在专业核心期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上(年第4期)。主持设计和制作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多媒体教学软件获得医科大学第四届教学软件比赛三等奖,年被推荐参加全区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讲课比赛。

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科研成绩显著。

主持科研课题3项,其中:省级课题1项,地厅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科研课题9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横向课题3项,校级课题2项。出版学术著作1部(独著),发表有较高质量和一定创见性的学术论文18篇,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与实践"这一明确和稳定的主要研究方向。

任现职以来,积极开展科研,在研究工作中具有独立开拓,主持科研课题的能力,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较强,能把握本专业学科的研究热点和方向,并把科研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科研与教学的双向互动,形成并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与实践"这一明确和稳定的主要研究方向。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18篇(含教学论文),其中:登载在核心期刊6篇,登载在CSSCI刊物5篇,登载专业核心期刊1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人大复印资料专题库收录4篇;承担科研课题12项,主持3项,其中:"十一五"规划课题一项,地厅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1项;主要参加9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横向课题3项,校级课题2项(以上论文和课题详见:《申报教授报送材料(二)》)。年获得医科大学"十佳青年学术标兵"称号,年被遴选为马克思主义中青年专家培养对象。研究工作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人的发展的当代问题展开了从理论到实践的系列研究。

1,围绕人的当展的转向问题展开研究。提出和论证了人的发展的审美维度,论证了审美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和生存体验是人的生命的本体诉求,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主题,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生存论的审美内涵,论证了审美与人的发展的关联性,揭示了人的发展的功利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内在统一,并以当代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实践为背景,探讨了超越人的当展困境的基本路径,提出构建审美的发展方式是人的当代诉求,和谐社会是人的发展的审美自觉,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当代中国实践等有创见性的观点,为人的当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当代中国人的发展提供了具有实践意义的思路,研究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展与审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年10月版),发表了《当代生活审美化与人的发展吁求》等系列研究论文5篇,其中4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

2,围绕教育现代化与人的发展关系展开研究。针对教育现代化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与影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点论述了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根据和教育目标,探讨了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教育问题和贫困地区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人的发展问题,4篇,其中:2篇发表在核心期刊,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论丛》年第2期全文转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视阈中的公民教育》,学术论坛,年第12期)。从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的关系出发,运用社会学方法和马克思主义的性别观对十所高校的1000名教师展开调查研究,进行社会性别的研究与分析,发表《论高校促进社会性别平等资源的综合开发问题》等系列研究论文4篇。

三,积极参与专业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参编教材2部,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1部,获得学科建设贡献奖1项,担任多个相关学科研究会的理事,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任现职以来,积极参与专业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针对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和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问题展开理论研究,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和多维目标,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立美论的思想,为本专业学科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提供有针对性和发展前瞻性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建议。在医科大学工作期间,积极推动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建设和研究,曾担任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中青年学术委员会委员,医学会医学美学美容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编委等学术兼职工作,主持开设医学生人文素质公选新课程"医学美学",参加编写医学美学教材2部:《美学与医学美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年8月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和《美容医疗技术》(科学出版社,年3月版),医学美学论文集1部(《探索医学之美》,东南大学出版社,年5月版)任《美容医疗技术》副主编,《美学与医学美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为医学美学学科建设作出了较大贡献,年被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美容分会授予"学科建设贡献二等奖"。担任伦理学会理事,妇女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民族大学社会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曾任医科大学妇女研究中心秘书长,积极参加和推动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四,加强进修学习,坚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积极参加专业学习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和学术会议交流,圆满完成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并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按期获得博士学位,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升。

任现职以来,坚持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年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年6月圆满完成了博士学位课程并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按期获得博士学位,完善了知识结构,夯实了业务理论基础,提升了综合素质和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显著提高。在此期间,积极参加其他业务知识和继续教育的培训学习,先后参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三项专项学习"培训等。积极参加国际国内相关学术会议,在香港教育学院举办"青少年法治教育与公民素养研究"中所作的大会主旨发言"参与性方法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的运用"获得与会者的肯定;在"改革开放30年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上作的主旨发言"思想政治教育立美论"引起与会同行的关注。多次参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备课培训班并在大会上作了发言交流,多渠道持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英语水平明显提高,计算机使用非常娴熟,符合免试条件。

五,积极参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借助其他手段和平台参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获得教师和学生的肯定和好评。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任教师,坚持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在教学之余,认真钻研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等现代交往手段与学生进行沟通,并借助心理咨询中心的平台为学生排解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年至年担任医科大学心理教育咨询中心的兼职咨询教师;积极参与大学生开展的社团活动,曾经担任医科大学绿色沙龙,心理咨询等多个学生社团的指导老师,参加指导过多位学生的"科技之星"科研课题设计和社会调查活动,其中有两位学生的课题和论文获得资助和奖励;多次担任学生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的评委,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