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25 8:23:57 阅读:
【摘要】儿科临床见习是是医学教育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面对目前儿科见习教学中的种种困难,尤其是非临床专业的学生,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综合应用的方法,以提高儿科见习教学的质量,强化学生的临床基础知识及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儿科诊疗技能。
【关键词】儿科学;见习
临床见习是医学院校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见习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系统地运用基础理论去进行临床实践,初步建立临床思维,为进入临床实习奠定基础。儿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临床学科相比,有其不同的特点,这对于非临床医学专业,如基础、检验、预防等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如何在较短的临床见习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联系起来,初步掌握儿科临床基本技能,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见习教学实践,谈谈对非临床医学专业临床见习带教问题的一些思考。
一、临床见习存在的问题
1.儿科学特点
儿科学是一门涉及面广、知识面广而专业性强的学科,它涉及多专业学科,整体性强,病种也多,知识难点多[1],作为临床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临床课程相比,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儿科病人年龄小,体征变化快,症状描述不准确,患儿以及家长不易合作等。这些特点导致临床见习时常常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此外,有些病种,如矮小症、性早熟等疾病,多在门诊就诊及随访治疗,在病房见习中无法学习,给学生见习带来了不便。
2.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特点
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和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有很大不同,虽然使用的教材一样,但理论教学时间相对较短,临床医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及技能相对较差,如问诊、查体等技能不是这些专业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导致临床见习时对病史的采集及症状体征的体会不深刻,也影响了临床思维的锻炼。此外,见习学生的交流沟通技巧不足。患病儿童常常表现出对医护人员的紧张、恐惧、焦虑等等情绪,易出现烦躁、哭闹、对抗等不配合的表现。见习医师缺乏与患儿沟通的实践经验和安抚技巧,面对上述情况时往往产生畏惧心理。患儿家长缺乏医学知识,对患儿病情的过度关注以及对临床教学活动缺乏理解使他们容易出现紧张、敏感、焦躁、执拗等不良反应,教学中见习医师接触患者的时间有限,对病情缺乏深入了解,加之临床基本技能不熟练及沟通能力不足,致使患儿家长对见习医师的信任度和配合性较差。
二、儿科见习带教策略
1.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师生之间的沟通能力
在教学开始前,加强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取得家长信任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对出现烦躁、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的患儿及时进行安抚。针对不同学制、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在见习前,进行基础及临床相关课程知识的复习,加强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针对学生专业特点和学习兴趣,调整见习重点。
2.合理安排教学模式
在临床见习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案例教学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2]。在教学中,以典型病例为教材,将学生直接引入具体的医学实践案例中,通过师生间多方位互动研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最后共同解决相关学习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的核心是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中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任务”情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任务”进行细致分析,明确完成“任务”需要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这些知识中哪些是已学知识,哪些还未学习,经学生自己思考和教师点拨帮助,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或多个“任务”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相比,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归纳学习知识、启发学生分析研究实际问题,能更加有效解决课堂理论与临床实际脱节的问题,帮助学生在有限学习时间内了解并建立科学的临床思维模式,学会选择和摒弃信息,学会研究和独立思考并做出判断,从而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专业技能,为今后自主学习、相互协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是以多媒体、网络等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综合技术。这种教学方式直观、高效、内容丰富、表达力强,是目前临床带教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由于目前临床实际工作的限制,某些典型症状和体征在临床见习过程中无法亲身体验,此时,多媒体的应用显得更加重要。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进行典型病例的症状体征的学习,常常能使学生对于该病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鲜明,达到其他文字讲解远远不能企及的教学效果。通过上述多种方式的综合带教,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儿科见习示教效率,提高学生对儿科见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皮光环,等.留学生儿科见习教学初探[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9,24(2):198-200.
[2]周戬平,等.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在培养儿科实习生临床综合能力方面的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8:5,55.
作者:刘颖 任波 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文秘指导服务编辑一对一跟踪服务,不成功不收费
中药学论文 护理学论文
临床医学论文 特种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论文 医学教育论文
医学哲学论文 口腔医学论文
护理实习论文 骨科护理论文
急救护理论文 内科护理论文
老年护理论文 产科护理论文
儿科护理论文 药学毕业论文
医学心理学论文 手术室护理论文
精神科护理论文 新生儿护理论文
脑血管诊疗论文 神经科研究论文
肿瘤临床论文 康复医护论文
眼科医学论文 医疗服务论文
护理专业论文 护理论文
农村合作医疗论文 临床试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