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护理专业探讨(3篇)

高职护理专业探讨(3篇)

第一篇:高职护理专业引进“翻转课堂”人体形态教学可行性

我校《人体形态学》由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与病理学三门课程融合而成,主要研究人体各个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及毗邻关系,是高职护理专业最先接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目前使用的护理学教材中70%的内容与解剖学相关,其中抢救技术操作100%与解剖学有关。人体形态学的实验教学是学习人体形态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实验课,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掌握人体某一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结构。但目前情况是实验课时少,学生较多、标本、模型有限,传统的实验课的教学模式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了,实施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手机、电脑、网络的普及,“线上+线下”教学日趋盛行,为人体形态实验课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笔者就“翻转课堂”应用于人体形态实验教学的可行性进行探索。

1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model,FCM)介绍

FCM起源于美国林地公园高中,为了解决学生由于缺课而导致的学习跟不上的问题,该校两名化学教师开始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P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声音,并将视频上传到网络上,帮助缺课学生补课。此种方法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此后,他们开创性的推行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课堂时间主要用于为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的教学模式。2011年,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在美国一些学校开始推行,以此替代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就是在美国日渐流行的FCM教学模式。

2传统人体形态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

2.1实验课时较少

近年来,普通高等医学院校逐步扩大招生规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从而引起实验室资源相对匮乏。同时,由于高职生学制(三年制)的关系,其中一年在实践单位实习,导致基础课程开课很集中,课时比例相对较小。如我校人体形态学,开课在第一学期,总共96个学时,实验课时28个学时,每周3次课,即两次理论课,一次实验课。就运动系统这一章节,躯干骨、颅骨、四肢骨及其连结、骨骼肌总共3次实验课,内容繁多而复杂。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课堂上先讲理论知识,然后到上实验课。实验课上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课内容,对着标本、模型、挂图自行观看然后老师讲解,或老师先讲解然后学生观看,有些学生主动性较好,能自己先去观察,大部分学生还是习惯等着老师来讲。实验课教学信息量之大,在课堂上一时难以消化,同时理论、实验课同一老师讲解,学生也会感到视觉疲劳,上课被动接受,课后又什么都不知道了。

2.2学情分析

目前,我校招生的高职护理学生文理科都有,基础不一样,学生理解、接受能力也有差异。同时自上小学始,教学模式一直是“教师讲,学生听”“填鸭式”教学的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主动探索性缺乏,依赖性较强,知识内化是课后的事。又新生入学尚不具备医学基础知识,人体形态实验课名词较多且复杂,进程又较快,新生一时很难理解、记忆。实验室平时虽也开放的,但利用课余时间单独到实验室来观察的可能性较小,因此,要在课堂上同一时间掌握所学知识较难。

3“翻转课堂”的优势

3.1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弥补实验课时的不足

高职护理学生入学层次不尽相同,相同的教学内容,每位学生掌握所花的时间不尽相同。随着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基础课程课时普遍较少,进程较快,如有学生生病或有事请假,课后很难跟上。翻转课堂解决了以上难题,空间和时间上更加自由,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自由支配时间,随时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接收到教师的教学内容,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移动学习,不局限实验教学课堂时间。同时,此教学模式是不等同于过去的网络课程和精品课程,它以微课、微视频等方式,特点是短小、精湛,配以趣味化声音及多彩的视觉刺激,通过微信、QQ等载体,更适合现代学生学习特点,易于被接受。

3.2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教学理念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完成知识传授,课后学生复习,达到知识内化。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作了不同于传统的颠倒安排,即学生课前根据教师的教学按排,自行观看视频等有关形态知识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学生运用课外所学到的知识,再配以对模型、标本、挂图的进一步观察,与老师、同学交流,共同探究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终将知识内化的过程。

3.3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医学是一门终身教育,护理专业又是一门动手操作性很强的专业,主动学习能力及方法的培养对护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人体形态实验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实验课堂上解决问题,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把实验课堂真正交给学生,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模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的目的。

4人体形态实验课实施翻转课堂的措施

4.1教学资源的采集

实施翻转课堂,并不是教师完全不管,交由学生,而是教师课前要有精心的准备。如教研室教师根据实验室现有的模型、标本、挂图,事先分工拍摄成微视频,通过人体形态教研室微信平台、QQ群等平台课前发送给学生;针对人体形态实验课中组织画图内容,事先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课前进行示范教学,教研室集体备课后,录制整个画图过程;实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课前搜素优秀的解剖图谱、动画、视频,配以其他媒体形式制作针对特定知识点的微课程。

4.2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制定科学、合理、明确、重点突出的教学目标是保证翻转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基石[3]。如针对运动系统“骨及其连接”的实验教学目标,将其内容细化成躯干骨、四肢骨、颅骨及其连接三个相对较小且完整的知识单元,录制成三个5~10min的微课,每个微课中利用录屏软件录制了针对性的思考题和相关教学任务,课前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下载、观看、共享,让学生自学过程中有的放矢。

4.3教学评价的实施

实施翻转课堂后,传统的考试方法也无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改变观念,课前、课中、课后各教学环节制定评价标准,采用过程评价和总结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如课堂上的小提问,小测试,对标本、模型的讲解,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个人对时间管理能力等多形式、多角度评价形式,并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合理的评价体系可引导学生真正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为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保障,对课程的改革起积极的导向作用。

5结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入,势必给枯燥、难懂的人体形态实验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启迪。但其起源于美国,我们的学生自小学到高中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应自主学习,另人体形态实验教学内容较多、难懂是历届学生共同反应的问题,因此,如何设计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主动参与性等来为翻转课堂有效实施保驾护航,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陶冬英,倪晶晶,王建红.高职护理专业护理应用解剖与人体形态学融合教学的实践与效果[J]解剖学杂志,2013,36(3):424-425.

2陈禹,郝嘉南,许冬明,等.“翻转课堂”引入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9(3):83-84.

3张畔枫,黄晓鹂.翻转课堂教学资源的组织与设计[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16(1):129-130.

作者:陶冬英,任典寰,刘玉新,倪晶晶,何晓红 单位: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人体形态教研室

第二篇:微课在高职护理教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用探讨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个器官位置、形态、结构、毗邻关系的科学,既是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相关课程的基石,也是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先修医学课程之一。人体解剖学课程内容庞杂,理论描述抽象难懂,学科牵涉的医学名词繁多,占整个医学名词的三分之一,大部分需要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学习起来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再者高职高专学生普遍基础较差,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学习能力不强。这样导致人体解剖学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我们就面临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效果的问题。“微课”是“微视频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某一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它具有短、小、精、悍四个特点,利于学生灵活运用,自主学习方便[2]。近几年微课被逐渐应用于各类学校的教学中。本教研室尝试将微课应用于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初步探索。

1人体解剖学教学现状

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范畴,授课过程中必须向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及视频。回顾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基本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①手绘阶段:即教师在授课时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主要的器官结构形态,这种方法教师费时费力,且不能全面展示解剖学的内容。②挂图、幻灯片阶段:教师上课时用挂图和幻灯片向学生讲解人体解剖学相关知识,这种方法只能让坐在前排的学生看清楚,不适合大班授课。并且教师每次上课都需要携带大量的挂图及投影片,教室还需配备悬挂挂图及播放幻灯片的设备。③多媒体教学手段阶段:主要借助PPT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述人体解剖学知识,PPT可以将图像、声音和动画有机结合并向学生展示,这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但是PPT的制作通常以书本的某一章或者某一节为基本单位,内容多,重、难点不易突出。

以上三个阶段教师在授课时基本上还是“满堂灌”,学生很难坚持45min内都集中精力听讲,教师费力,学生费神,且不利于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2微课的设计及制作

2.1分析教学目标及要求,细化知识点

根据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目标及要求,结合微课视频的时长要求在8~10min,课程容量小的特点,将每个章节的内容细化到知识点,并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分析是否适合制作为微课,最终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比如根据护理专业的专业特点,在讲到静脉一章时,可以将本章节的内容细化到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手背静脉网、股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和足背静脉网等静脉,并重点讲述其走向或穿刺部位、注射部位及护理应用解剖学特点。

2.2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微课的应用效果,好的合理的教学过程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微课关键在“微”,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时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教学过程的导入、正文讲解、总结等程序缺一不可。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时特别要反复推敲锤炼语言,以准确简洁为前提。导入部分内容的选取要注意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主,比如在讲到眼睛的屈光装置这个知识点时,可以以“近视眼和远视眼是如何形成的呢?”作为导入。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在课程结束时,不要忘记对刚才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回答,这样保证了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2.3撰写微课脚本教师针对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某个知识点(如静脉注射、静脉穿刺等)编写的脚本,一般来讲微课的录制脚本包括教学环节、教学过程、画面字幕和用时四个部分[3]。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将录制微课需要的图片、视屏、课件、标本、模型等资源有机组合起来,并恰当地分配到教学环节(片头、正文讲解和片尾)三部分,即如何讲解及讲解的内容,如何使用PPT课件,如何使用标本、模型和图片等素材,如何使用多媒体软件等。为录制提供依据。

2.4微视频的录制与后期制作一般来讲微视频的拍摄方式有以下四种:一是视频拍摄式,采用专业摄像机、DV或者手机等工具;二是屏幕内录式,常用的软件有Camtasiastudio、Screencast、屏幕录像专家等;三是由软件合成类微课,如由PPT、Flash等软件录制或编辑合成;四是由运用以上二种或多种方式混合制作成的微课视频[4]。本校建立了一个多功能的视频录制教室,使用前对授课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还配备了专业的团队对录制完成的视频进行剪辑,添加视频字幕等后期制作。这样保证了高质量微视频的制作。

3微课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制作

微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应用于课堂教学、供学生学习。微课一般应用于教学的预习阶段、授课阶段和复习阶段三个方面。①预习阶段:每次课结束后,教师向学生指出下次课预习要点,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提前利用课余时间从网络平台上观看根据下次课预习要点相关的临床案例的微视频;或者教师将微视频发至教师和学生共有的微信群,供学生观看。学生观看了微视频后会,完成自测效果题目,以便发现疑惑,在教师正式授课时可以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听课。学生还可以通过微信将问题反馈给教师,教师调整授课内容,在授课时进行重点讲述。②授课阶段:在理论课讲授前,教师已经将本次课的内容进行分析,细化知识点,将牵涉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制作了微视频,并将其穿插在整个课堂的教学设计中,适时播放微视频。比如泌尿系统肾一节,我们将重点内容肾的位置,肾的形态,肾的大体结构,肾的背膜;难点肾门,肾段分别制作了微视频,合理应用于这一章节的理论课讲述中。③复习阶段:课后,学生可以将微视频反复观看,对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同时通过微视频提供的测试题进行自我测试,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通过观看微视频对没有理解的知识进行重现和分析,最终达到掌握知识。另外,由于课时有限,有些内容不能在课堂上讲述,教师可以提供相关视频,供学生课下自学[5]。

综上所述,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用于高职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约10min的教学时间能避免学生产生枯燥感和乏味感;教学内容重点突出,主题明确使学生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微课充分利用声音、图片、动画和视频可以使抽象难懂的知识更加形象、具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微课视频使用方便使得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内容。微课与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相辅相成,取长补短,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但是,笔者在微课的应用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微课是针对某一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的讲述,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人体解剖学的知识,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师将微课和传统教学灵活合理地结合在一起使用。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师还不能熟练掌握微课的制作技术,这需要教师多参加一些微课制作技术的培训班,不断提高微课的制作水平和在教学中的使用水平,从而促进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质量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许冬明,牛松青,王伟,等.微课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用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4,(9):86.

2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19(4):36-42.

3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综合,2014,21(4):33-35.

4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5-18.

5张明军.高职护理人体形态教学中应用微课的几点体会[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23(3):77-78

作者:陈巧格,王伟,张艳,李海芳 单位: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第三篇:高职护理专业微课制作的路径研究

《正常人体结构》是高职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护理基础课,与医学各学科有紧密的联系。具有专业性强、内容过多以及实用性强等特点[1],对于刚入校的护理专业学生来说,理解和记忆都很困难,教与学的效果欠佳。随着信息化时代来临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已悄然开始[2]。微课[3]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很快受到了广大师生们的关注和喜爱,一些《正常人体结构》课程的老师们也想参与微课制作,但不知从哪着手。由此我们开展了《正常人体结构》微课制作路径的研究,旨在为相关为相关教学改革积累经验和提供参考,共同促进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帮助提高教学效果。

1开展高职护理专业《正常人体结构》微课制作的路径研究的意义

微课是指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传播形式多样(网上视频、手机传播及微博讨论),适于在线学习或而移动学习。然而,微课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较短,目前关于微课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课定义、特点等方面,微课制作与应用的研究才刚刚开始[4],比如在旅游、物流或英语专业的某个课程方面做了一点尝试,然而,与医学相关的微课开发还未开始,这些将随着对微课认识的不断提高而逐步会成为学者和教师们关注的热点。本项研究可以为《正常人体结构》的微课制作提供思路和借鉴,有助于老师们积极投身于新一轮教育信息化的浪潮,充分利用计算机硬件高速革新和软件高度智能的优势和便利,收集、存贮、分析、使用数据,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有机融合,制作出一系列的微课,引入互联网+[5]平台,方便学习者“移动学习”和“在线学习”,也利于教师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研究、1对1“E课堂”[6]教学实践等教学改革和创新,帮助提高《正常人体结构》教学质量。因此该课题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2正确认识微课和普通多媒体课件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是一种经过严格教学系统化设计、并直接用于教学的具有多种媒体组合表现形式和结构的软件,它属于一种教学资源,教师和学习者可根据教与学的需要自主选择课件,支持自身的教或学。微课是展现某个知识点讲解过程的“片段”,但它不是单纯从课堂实录中直接截取出来的教学片段,而是包含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完整的教学过程的媒体产品。由此可见,微课程和普通多媒体课件具有的共同点就是二者所依托的教学媒体都是多样化的,但是微课程包含了“教师”这一主导性因素,而且将教师的讲解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融入进来。而多媒体课件则是隐性地体现教师的教学设计思想,并没有直接呈现出教师这一要素,因此可见,多媒体课件只是教与学的原材料,而微课程是教师将原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后,运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微课程虽“微小”,但它的教学要素一应俱全。目前,一些老师把微课做成了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还有的老师把微课制作成了课堂教学实录的视频切片,究其原因是没能跳出以往的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截取课堂录像片段的固定思维,说到底还是没能理解微课和课件的本质区别。微课是学生自助学习看的,它是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件是帮助老师讲课的,微课的学习是一次教育观念的根本性的颠覆性的变化,很多老师还需有一个观念更新的过程。

3高职护理专业《正常人体结构》微课制作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教师们开发和制作微课,需要改变“课堂教学”的传统思维模式,要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的“学”摆在核心的位置,充分体现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也要融入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对课程的深刻理解、反映《正常人体结构》的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还要符合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以及学习者的认知规律,体现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特色,能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制作过程中要充分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微课作品时长在5~10min为宜(力争做到,简明易懂、短小精悍、特色鲜明),实现多媒体技术和移动技术的有机接合。

4高职护理专业《正常人体结构》微课制作的路径

4.1分析学生特点、专业特点、课程特点

护理是个特殊的服务行业,护理专业教师们要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技术、技能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与普通高等本科院校的学生相较而言,文化基础总体比较薄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动手能力强,抽象能力不足,喜欢技能课,对基础理论课缺乏兴趣;而《正常人体结构》的知识冗杂,理论性强,特别是组织学的内容抽象难懂、枯燥乏味,这些无疑给微课制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教师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专业、课程三者的特点,树立起因材施教的指导思想。

4.2将课程知识碎片化

处理、萃取和选题《正常人体结构》包括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3部分,医学中1/3以上的名词均来源于该课程,专业术语数量庞大,所涉及的知识、理论和基本技能在医学及医学相关行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教师们应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将解剖学(宏观)与组织学(微观)的知识全部碎片化,并紧密联系相关的生理学及临床疾病的知识进行重组,选取教学环节中一些知识点、技能点、专题、实训活动等作为微课选题。选题力求“小而精”,一个微课只对应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具备独立性、完整性、示范性、代表性,能够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4.3微课教学模式分析

开展微课教学模式分析,便于教师开发和制作微课。一般说来,微课类型主要包括:①讲授类适用于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如专业名词鼻旁窦、翼点等)。②解题类:适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如在讲血管的走行时,假设给胆囊炎患者行静脉输液治疗,让学生思考药物经手背浅静脉输入人体后是如何到达胆囊的等)。③答疑类:适用于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需要检查的知识(如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区别等)。④实训实验类:适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如看器官标本、组织切片等)。⑤活动类:适用于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戏剧化的模仿表演和再现,以达到学习交流和娱乐的目的,促进审美感受和提高学习兴趣(如让学生扮演护士和患者的角色,体验医院保健科体检的工作流程和过程等)。一节微课作品一般只对应于某一种微课类型,但也可以同时属于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微课类型的组合(如提问讲授类、合作探究类等)。

4.4教学设计和脚本设计

教师要用独特的创意及丰富想象紧紧围绕选题,做好教学设计。全面设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教学思路清晰;教学内容严谨充实,能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环节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①片头,②正文讲解(导入、新课讲解、课堂小结、练习),③片尾】;教学组织与编排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明了易懂;正确选择教学策略,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合理,教学辅助效果好。充分考虑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将“声、光、电、影像”与《正常人体结构》里解剖学的一些复杂的空间结构、组织学的一些微观抽象的结构等相关的文本、图片、动画、视频HTML网页等融为一体,通过模拟演示、生动直观系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枯燥的医学专业知识趣味化,静态的教学内容动态化,可让学生手、眼、脑、耳并用,极具新奇感和直观形象感。学生们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了积极主动地互动地获取掌握知识。给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增强了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对加强学校的整体素质教育起着积极促进作用,也方便学生在课后利用主动复习、研究生理学心电图课件内容,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语言设计重点要在如何讲清楚、讲明白上重点下功夫;教学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明了易懂;教学形式新颖,讲解深入浅出,形象生动,趣味性和启发性强,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根据教学设计制作微课的脚本,设计好场景、服装、道具、化妆、出场顺序、字幕及各个环节的时长等,为下一步的具体制作做好准备。

4.5微课制作过程

微课制作过程包括制PPT课件、现场拍摄、后期制作(如剪辑、修改)等工序。建议组建微课开发团队,选用专业的摄影设备、软件(如音频软件、视频软件、动画软件、文件格式转换软件等),按技术规范(如视频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主要的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等)制作微课。

4.6教学评价与反思

邀请学生、教师、专家观看微课作品,接受他们的反馈意见建议,对开发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调整和完善微课作品。以上是我在《正常人体结构》微课制作中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和讨论,更期待和大家一起继续开展相关研究,合力推进相关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孙胜利,杨爱红.浅谈高职高专医学专业正常人体形态学的教学改革[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3(36):1982-1983.

2[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ViktorMayer-Schönberger),肯尼思∙库克耶(KennethCukier)著,盛杨燕,周涛译.信息化时代(BigData)[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3微课(microlecture)-维基百科中文版;英文原版网址:http://en.wikipedia.org/wiki/Microlecture.

4李巧芳.我国微课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教育科学论坛,2014,16(5):15-17.

5吴旻瑜,刘欢,任友群.“互联网+”校园: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新阶段[J].远程教育杂志,2015,7(8):13.

6张晓萍,陆志刚.智慧E课堂: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促进教学方式变革[J].浙江教学研究,2014,27(1):28-29,32.

作者:杨光宇 单位: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