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多元文化的现代艺术设计特质及应用

多元文化的现代艺术设计特质及应用

西方的设计哲学思想更多地是讲究对称、平衡、重复、循环、多样与统一,尤其注重数字上的比例统一,他们还讲究秩序化,注重理性,善用逻辑推理思考问题等。如此而言,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文化从各渠道汇聚一起,并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即多元文化。同时,新技术的运用,新思想的涌入和新观点的出现,也给传统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这既是一种文化理论趋势,也代表了当前和未来设计界的文化研究倾向。在多元文化涉及的众多领域中,设计中的多元文化更具有现实意义。首先,从设计者本身出发,多元文化为设计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设计者本身也要受到其自身的文化背景、经济情况以及地域环境等各类因素的影响。由于设计者本身的差异性,设计作品中的文化因素也增添了许多的主观因素。对设计者而言,多元文化的介入可以提升设计者本身的设计水平和综合素养。在西方,很多优秀的建筑设计师,他们不仅仅是建筑方向的大师,更是哲学领域的大师。而在中国,设计者在步入大学前虽然具有非常好的绘画功底,但并不具备非常强的创新思考能力及动手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依赖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结合,多元文化正是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集合体。由此可见,多元文化提升了设计者的创造想象力,丰富了设计者的内在涵养,也为设计师创造优秀设计作品奠定了结实的文化基础。

从设计的服务对象上看,多元文化下设计产品的出现影响着服务对象的消费习性。当设计师在设计构思时,设计的服务对象是人,而人与人之间的受教育程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对环境的要求都不相同,这就要求设计师在产品的创作过程中必须兼顾其他因素影响下的群众消费习性。特别是现代工业产品正在逐步改变消费群众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消费者在消费现代设计产品的同时,已经接受了多元因素带给设计的另类文明。现代工业产品在功能方面与使用方面都做了大量改变,这就要求消费者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来完全适应新产品。最终,多元文化影响下的现代设计将带动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最终带动着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第三,从作品本身的内容上讲,多元文化的引入不仅赋予设计对象独特的理解角度、充实设计内容和加深作品的内在文化底蕴,而且还增强作品的力度和拓展作品的理解层面。设计师广涉知识以满足社会对现代设计的新需求,设计师与社会环境这些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相互交织使最终的设计作品产生新的文化气息和艺术形式,这种加入了多元文化因素的设计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注入了更多人性化因素。所以,受众群体不仅仅是从专业角度去解读设计作品,或予以考察,更应该从设计作品本身的内涵与存在价值方面去挖掘它的意义[2]。

从设计教育上来讲,设计师对学科的渗透能够深化对设计理念的理解,还能为设计提供灵感来源。多学科的交涉为设计提供了更为理性和科学的设计途径,同时也为设计的多样化提供了各种可能。例如: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环境心理学、人机工程学、建筑城规学、植物学等等这些学科的交叉学习对环境艺术设计意义重大。由此可见,多元文化对把握专业相关学科知识以及完善设计作品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对于设计教育中的“多边形”培养而言,多元文化更具有鞭策意义。

基于多元文化现代设计的主要特质

对于设计师而言,针对不同的文化群体,不仅要考虑自身的文化知识背景,也要做出适当的选择把其它各种文化因素考虑到设计当中。面对未来设计,多元文化在设计中出现了新的特质。

首先,创作形式的多样性。人们对于一成不变的形式容易产生视觉疲劳,但“极端则生厌,适度则永存”是设计中亘古不变的原则。点、线、面、体是设计中的基本造型元素,围绕着这些元素再进行第二次设计,所传达出来便是视觉上所体验到的形式美,当然,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性,必然会出现矛盾与差异。这便要求设计者更多地去思考两种文化的共通之处,思考它们是否能够求同存异,互为衬托。例如中国讲究“天圆地方”的形式美,而西方又追崇“比例与统一”的形式感,那么设计者便可以从“圆”与“方”的形式中注入更多“比例”元素。

第二,作品内容的多元化。不同文化形态的交融,为增加设计作品的深度提供了新的途径。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增强,政治、经济的相互交融更为深入,而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也变得更加迅速和广泛。在近现代设计实践中,这种多元文化的作用表现得更加明显。传统文脉游走于形式之间,各种设计散发出新的文化气息,后现代主义就是多元文化的产物,后现代主义作品所呈现出来的荒诞与戏谑,它遵循形式的多元化、模糊化、不规则化,并且强调文脉主义、装饰主义及隐喻主义。除此之外,现代社会所流行的“混搭之风”也是多元文化交融的产物,从某种程度上讲,“混搭之风”之所以能盛行于市,离不开人们对新艺术形式的追求,例如海报上用毛笔绘出英文的LOGO、在中式风格的室内摆上一株巴西木,或是在筷子的另一端做上刀叉的造型设计等。如此“反常理”的设计一方面很容易达到其设计目的,另一方面也是中西方文化“求同存异”所产生的自然之物。

第三,设计手段的生态化。“生态”一词通常指生物的生活状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特性。其本质问题就是人的问题,它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的生存环境系统。从人类的居住环境来看,随着城市的日益扩张,生存各种要素之间关系出现严重失调的现象,“城市病”开始应运而生了,城市人越发感觉自己的生活受到城市环境的威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规模的扩大,自然环境已经变得面无全非了,人们越来越关注渴望绿色和关注生态设计。因此,设计的任务也不再仅仅是“以人为本”,设计在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而设计作为人类造物的第一个环节,更应该把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绿色设计”、“生态设计”概念得以传播,一系列的绿色工业产品和生态室内设计均展示它节能节材的一面。尤其在多元文化入侵的时代背景下,“生态设计”更应该为设计界的导航,这对于减少能源消耗和保护环境而言具有深刻意义。

第四,民族性的国际表达。民族文化的精华需要借助设计进行保护与传承。近年来,设计界常谈到“民族性”这个概念,设计中的“民族性”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它能直接反映一个民族的共性,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环境能造就不同的文化观念和生活习性。在国际上,许多国家,如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美国以及北欧的一些国家,他们的设计都能折射出本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传统文化根基,并且常以国际化的形式语言来表达本国的文化精髓。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传统文化的价值对于历史悠久的国家来讲意义重大,强调“民族与传统”并不意味着设计师将中国的传统元素(剪纸、大红灯笼、阴阳鱼等)照搬进来,这需要设计师用新的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来创造新的文化。现在的设计不仅仅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还需要是“国际认同的,才是世界的”。未来设计应该继续保持民族的独特性和国际化表达形式,才能真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多元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室内设计方面:“设计”是一座连接精神与物质的桥梁。从“室内装潢”到“室内设计”,再到“现代室内设计”。室内设计经历了漫长的变化。而每一时期的文化都在当时期的室内设计中有所体现。作为时代的产物,室内设计在寻求新出路的同时,多元文化闻风而来。文化与设计的融合,人与文化的互动,文化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沉积,以及高科技为多元文化在室内设计的实现提供了可能[3]。在现代信息化扑面而来的城市中,原本单纯的室内设计在多元文化的作用下变得丰富多彩,因而在设计中所考虑的因素也更加复杂起来。由此可见,设计师不仅要从大文化的背景下理解室内设计,了解不同文化形式,还要更多的关注环境、自然与人的协调关系。现代室内设计是现代人的避风港,尤其在快餐文化背景下,室内设计更是体现了功能主义、简约而不简单的特性。以新中式风格的室内设计为例。传统纹样在饰品中的运用、家具构件上少量的雕刻、主体背景墙上一幅荷塘月色图(如图1所示)、甚至是一抹昏暗的灯光透过隔断所形成的影像(如图2所示)等等,这些手法摒弃了清末民初时期的繁琐装饰,但也将中式风格中的精华部分保留了下来。这些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师手中出现了新的诠释,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文化在时空上的穿越(如图3所示)。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居住空间,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的体现,这种符合西方人的造物原则,以及对清雅含蓄、端庄丰华的东方式精神境界的追求,既是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特征,也是多元文化与东方文化交融的产物。

园林景观方面:从现代艺术早期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到当代的极简主义、大地艺术、波普艺术的创作等,每一种艺术思潮和艺术形式都为园林景观师们提供了可借鉴的形式语言。直到后现代主义的出现,那些复杂的、扭曲的、怪诞的景观建筑与人造物吸引着大众,同时,那些规整的、模式化的、甚至那些裸露的自然之物也在以一种新的艺术语言向世人传达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一些景观设计师为了展现波普之美把天然植被染成五颜六色(如图4所示),甚至有些景观师将中国的“八卦图”结合国外的风景园林设计成了新的景观造型(如图5所示),以及用中国师承自然的法则结合西方整齐划一的人工绿道(如图6所示)等,这些由中国文化结合西方文化所设计出来的景观具有多元文化特质。近年来,越来越多园林景观还受当今建筑设计发展多元化的影响,从中吸取养分来丰富和完善园林景观,尤其是景观建筑的形态设计。随着现代化材料在全球范围广泛运用,新材料的运用也给园林景观带来了新的形式和崭新的视觉效果,这为多元文化的渗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4]。

产品设计方面:在现代产品迅速发展下的今天,工业产品以给人们提供便捷的生活方式为设计核心,以人机工程学、美学为设计基点,从产品的造型上、色彩上以及材质上进行创新设计。而且,越来越多的仿生设计对生物结构、及造型进行模仿,使工业产品从无生命的机器化产品走向有生命的仿生产品,这也是“后工业时期”设计产品对“工业时期”设计产品提出的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如何使本国的产品与世界接轨这个问题成了设计师首先考虑的问题,所以多元文化逐步被引入到产品领域。例如手机,由造型笨拙功能单一的“大哥大”走向造型时尚功能多样的“iphone5”(如图7所示),这一过程不仅仅体现了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同时也包涵了深刻的文化价值。如今的时代是“乔布斯”的年代,“苹果”的神奇出现改变了数以亿计的人的生活方式,乔布斯成功的把通讯设备同电脑设备结合起来,同时在产品中注入了更多人文因素。如此可见,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必然对工业产品的设计产生一定的影响,各种设计元素的碰撞必然产生多元文化的交融,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设计思维的冲突与调整,其中所产生的差异性与共融性,将促使新文化价值的产生[5]。

视觉传达方面:传统的视觉传达多以二维形态出现,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将信息广告于大众。随着工业时期大量的工业产品涌入市场,越来越多的商业产品需要宣传,而宣传手段逐渐由二维平面图转化为三维的立体图,再到多媒体技术的引入,视觉传达似乎走向了无法逆转的境界。以视觉传达中的平面广告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具有东方文化的元素和西方文化元素结合的设计作品,例如2008年江西设计年会的宣传海报(如图8所示),设计师把中国的茶文化结合西方的咖啡文化,整个海报上既采用了英文字样,又结合了“中国结”图形符号。再比如200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李斌权“中国书法音乐会”的宣传海报上(如图9所示),设计师利用中国书法结合了西方音符,整个版面既出现了汉字又出现了英文。相同的还有2012年中国三包—德拉国际艺术作品展(如图10所示)和常见的公益海报(如图11所示),大多利用平面设计中的同构手法来结合中西方文化元素。可见,多元文化对视觉传达的影响开启了视觉传达的新潮流。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颜色上,视觉传达更应该注意特定民族中的特殊文化标志及色彩。“中国红”被认为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颜色,但在现代设计中也大量运用到此颜色,这既是充满活力的颜色,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在图形设计上,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图形符号,只有了解不同民族的内在文化,才能接受该民族符号所传达的信息。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受染各民族文化,并从中获取自己的一套设计思路与法则,使产生出来的作品具有文化感染力[6]。

由此看来,将古老东方的哲学思想用西方的创作形式自然的结合起来,使设计具有更为广阔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这便是多元文化对视觉传达的影响。公共艺术方面:随着人们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中艺术文化含量的重要性,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不仅能成为艺术的典范,还能影响到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形象,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中国的故宫等不仅营造了城市公共空间,更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发达程度的标志[7]。公共艺术对折射环境中的文化品格和内涵,反映社会面貌,生活方式,哲学观点和审美取向有着重要意义,与建筑环境共生的公共艺术在对多元文化的要求上,更注重文化的传承和艺术感。以湖南省长沙市为例,长沙因娱乐闻名而被冠名“娱乐之都”,其公共艺术方面自然少不了娱乐性,如黄兴路一带的《老长沙》街景雕塑(如图12所示),因与群众的互动较多,使得公共雕塑本身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当然,长沙的城市文化不仅仅指娱乐文化,还包括红色文化,如橘子洲头的头像雕塑(如图13所示)、黄兴路的黄兴铜像(如图14所示)均体现红色文化。除此之外,化龙池一带的酒吧文化、坡子街美食文化等,通过这些文化的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长沙城市景象。然而,在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既要考虑传统文化精神的保留,又要兼顾商品社会带来消费文化的影响,如长沙步行街的酒鬼酒雕塑(如图15所示)既具有老长沙的味道,又兼顾了推广酒鬼酒的商业目的。总之,多元文化对城市公共艺术的影响必须从城市文化着手,只有把握了城市历史、城市精神才能创造出更优秀的具有平民趣味的公共艺术。总之,多元文化影响下的现代设计并不是指多重元素简单的垒积与堆砌,而是有目的的、合乎人类审美法则的、被广大人民接受和认可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推动人类发展的设计。设计师应该对多元文化进行解剖研究,对“全球化”下的多元文化进行提炼与概括,并使用自己独特的设计语言进行创作。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对多元文化因素的考虑,既能丰富设计本身的内涵,也能提高设计师本身的综合素质。未来设计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也将变得更加符合人们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

作者:许媛媛陈翊斌单位: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