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中的实现路径研究论文

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中的实现路径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创新中的作用,必须加强电子政务工作领导,合理设计电子政务的建设目标,健全相关工作机构,整合人才资源,提供资金保障。

论文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府管理创新;途径

政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精简机构和人员,降低管理成本,增加政府透明度,不断改革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使各级政府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公众,建立一个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最终建构出适应信息时展需要的政府组织形态,并为政府创新提供持续的源泉和动力。

一、在政府管理中推行电子政务的重要意义

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创新具有极为紧密的互动关系。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深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迅猛发展,促使政府必须应对时代潮流,努力深化改革,转变自身职能,使政府向“服务性、效率性、迅速回应性”等方面转变。另一方面,信息化在政府改革和创新中又起到巨大的技术支撑作用,为政府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机遇使政府创新更加适应时展的需求。作为技术创新的电子政务,不仅需要成熟的、系统化的信息技术,更需要充分的政府治理理念、组织重构、业务重组、公务员队伍改造等等。

1.在政府管理中推行电子政务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文明进步中必然经历的政府治理模式。全球化信息化促使各国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发生深刻的变革。作为公共组织普遍实施的控制式治理,逐渐被“平等的、协商的、合作的”服务式治理模式所替代。政府职能也逐步转变到宏观调控、制定市场规则、依法行政和有效的监管上来。政府更加自觉地倾听公众的呼声,敏锐地捕捉社会需求的信号,迅速地做出反应,回应性得到加强。建立起统一、规范的社会经济秩序和以公众为中心的网络体系,借助电子政务网络和各种公共信息通信平台为公众提供信息、资源、政策和引导服务。

2.在政府管理中推行电子政务,其本身就是政府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前奏和基础。(1)实施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步骤。功能完善的政府体系,运行协调的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目标。电子政务就是要对政府各类职能和管理行为进行界定、分类,重新设计流程,使其软件化,并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协调和不断完善。(2)政府管理创新是成功实施电子政务的保证。电子政府需要通过新的流程实现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职能,要求政府对传统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规范、再设计和再造,这本身就包含了政府管理创新的成分。(3)政府管理创新在电子政务实施的过程中始终相伴。政府管理创新是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的永恒主题,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常常要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政府管理创新和电子政务需要紧密结合和相互促进。随着公共管理和服务环境的变化及需求的改变,政府管理创新要不断审视自身的方向和使命,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和完善。

3.在政府管理中推行电子政务,改善了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关系。传统政府与公众之间有着天然的距离屏障,政府领导要了解民情,公众要向政府反映问题,通常要经过很多中间环节,然后再经过一段处理时间,待得到处理结果时往往过了信息的有效期,或耽误了决策的制定或执行。互联网世界最显著的特征是信息的共享。电子政务所独具的沉浸式、交互式、开放性、直接性等特点,它提供的新型管理手段、新式管理平台和新的公众需求,可以改变现实政府的组织结构、机构层次和运行规律,成为改善政府与公众关系的媒介和桥梁,可使政府管理过程透明公开,与公众交流渠道快捷畅通,使超越时空界限的政府与公众间的联系变得更为紧密。

因此,电子政务在原有的政府管理体制下不可能得到健康发展,它需要政府在管理和制度创新层面上,为电子政务建设不断扫清障碍,提供更好的互动条件。政府管理创新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既为电子政务的建设指明了方向,赋予其使命和意义,又为其顺利开展开辟道路,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动力和前提。

二、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创新中的实现方式

2003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加速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目前我国电子政务正在从基本信息的,迈向互联互通、政务公开和在线服务,并逐步引发政府流程体系的不断变革。归结起来,在政府管理创新中推行电子政务建设主要有4种实现方式。

1.统一型:通常由省市级政府或政府某一职能部门在本级政府或本系统内统一制定电子政务建设规划,各级部门间具有统一的建设目标、标准、方案、设备和软件要求。有些甚至指定了集成商。这种方式的主要优点是:建设规范,电子政务网络集成度高,系统化程度高,缩短了建设周期。对本部门专业技术人才要求不高。不足之处主要是:基层政府或部门的自主性差,缺乏主动性和灵活性。

2.自主型:有的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由于在20世纪80年代就逐步推行办公自动化,在政府信息化、电子化方面已经有一定的积累,形成专门的信息技术部门(中心)和专业的技术人才队伍,已经具备自主实施电子政务建设的能力和条件。他们对本部门的系统需求和业务流程比较熟悉,可以依托自身的技术和人才进行本部门电子政务的规划、设计、集成和开发。这种方式的主要优点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系统的升级和维护简单。不足之处主要是: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化程度低,对本部门专业技术人才要求较高。

3.外包型:是指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将自身的电子政务网络工程通过政府公开招投标、公开采购的方式,交给中标网络集成公司或企业承担建设。政府只需提出自己的需求,至于网络的集成、设备的选型、应用软件的设计等可以通过专家组评估后全部由承建方完成。这种方式的主要优点是:建设周期短,对本部门专业技术人才要求不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不足之处主要是:缺乏统一的标准,系统的升级和维护具有依赖性。

4.组合型:组合型兼有自主型和外包型两者的特点。由于信息网络和电子政务建设具有技术性和政策性的双重特征。很多时候行政人员或公务员往往无法将业务流程正确地表述给承担建设的外包方,而自主型建设的部门在一些核心开发、关键设计时也要依赖于外包方。因此,组合型的建设方式可以解决上述的问题。当然,组合型的不足之处还是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对本部门专业技术人才要求较高。

三、政府在推行电子政务过程中应当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尽管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1.切实加强对电子政务工作的领导,形成科学的电子政务建设决策机制。目前,各地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宏观管理工作往往处于“事事有人管理,处处无人协调”的局面,电子政务的最终目标是构造一个信息时代的政务。电子政务的实践使人们认识到电子政务不是一个技术项目,而是一个引领变革的工程。这种对于原有的、工业时代的政府形态的改造是通过电子政务工程项目一个一个地实施来积累完成的。因此,每一个电子政务应用项目的推进,都需要有法律、法规、行政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和有机组合来推动,才有可能达到变革和改造现有政府形态的目的。对现有政府形态的改造,并不是简单地将政府的服务移到网上就可以实现。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在改进政府对企业和居民服务的同时,必须对政府的业务流进行重新设计,对政府的结构进行重组,在电子手段的帮助之下简化政府与企业、与居民的互动,降低而不是增加政府业务运行的成本。这一系列的变革,都需要有强有力的领导,需要有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

2.认真评估电子政务的应用绩效,合理规划电子政务的建设目标。世界各国在电子政务发展上的经验教训表明,对于电子政务的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讲求效益,才可以取得成功。电子政务要取得成功必须确立优先级,提出实施策略,回答在现有基础之上如何实现这个目标。评估电子政务的应用绩效,首先必须明确电子政务的目标定位,而电子政务的目标随时间的推移、服务对象的不同、行政级别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于电子政务应用绩效的评估必须注重目标、结果、需求导向三个基本原则:目标导向指考察电子政务应用绩效,必须紧密结合不同时间阶段、不同政府性质、不同政府级别所追求的不同目标。结果导向指注重电子政务的应用情况,重点从结果的角度来衡量电子政务成熟程度。需求导向指考察电子政务应用绩效,必须考虑电子政务服务对象对当前电子政务的反应情况,重点考虑社会公众的满意程度。

根据以上基本原则,可以从公众需求、服务应用、基础环境、政府变革四个方面来考察电子政务应用绩效。

3.建立健全电子政务与信息化建设工作机构,明确工作中的责、权、利。电子政务的核心不是电子,而是政务,电子是为政务提供支撑和服务的。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政务系统条块分割的现象比较严重,这给电子政务的推行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因此,虽然技术标准的统一可以解决互联互通的技术问题,但要真正实现互联互通,还需要在政务管理应用上下功夫。在省地县三级政府中成立各级电子政务网络中心,发挥各级政府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信息产业办的职能,逐步理顺政府或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业务流程,明确工作中的责、权、利。从这一意义上来看,“电子政务绝对不单纯是技术”。因此,提高电子政务水平的关键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对政府行为、公共管理行为的研究和加深。要紧紧围绕着提高公共管理水平、提高政府为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公众满意度,在保障综合国力增强、保证政府的科学决策这些方面下功夫。在重视电子政务技术标准的同时,我们还应十分重视对政务工作的量化研究和管理,并在政府管理量化的基础上,对绝大部分政府管理工作项目和环节进行标准化,并以此制订出政务流程和环节的地方和国家标准,以实现政府管理的非人格化与过程的透明化。超级秘书网

4.加强对公务员电子政务与信息化技能的培训.整合人才资源。在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中,往往过于强调技术人员的因素,而忽视各类管理与业务人员的培训。在政府管理创新中推行电子政务对国家公务员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知识存量、应用技能都提出了严峻挑战。电子政务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公务员整体素质的高低。因此,加强以复合型人才为标准的国家公务员知识更新、电子计算机应用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国家公务员的整体综合素质是政府网络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政府机关应采取“引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处理好“精简”与“引才”的关系,切实解决政府信息网络化建设中“缺人才”的问题,实现技术管理和二次开发的部门化、本地化。

5.提供持续的资金保障,以适应信息网络社会发展的需求。电子政务的实施,不是建立了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就结束了,政府网络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不论是初期的建设,还是在建成之后的维护与管理、软件和网络设备的更新与升级,都需要相应数额的资金保证,这样才能提供及时有效的在线服务。可以说,从公共行政进入信息时代以后,政府的改革创新和电子政务业务流程的创新就结合在一起了。现代行政要求规范、科学、效率、成本降低和公正透明的政务流程,这些目标要通过创新和电子化得以实现。因此,为确保“电子政府”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各级政府都应在年度预算(结算)中把这项经费单独列支出来,以适应信息网络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