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现状探讨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现状探讨

一、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现状分析

行政管理支出指的是财政用作于国家各个级层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及政法机关等行使职能作用而产生的费用开支。对于行政管理支出来说,属于一类完全的消费性质开支,大量的行政管理支出,会造成大量的社会积累消耗。

1.行政管理支出规模迅速膨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财政支出也不断增加,行政管理支出作为财政支出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显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从年均增长趋势层面分析,我国行政管理费用从1978年的52.90亿元增长至2006年的7571.05亿元,年平均增长达到19.83%;从规模层面分析,行政管理支出从1978年的4.71%增长到了2006年的18.73%。分析表一可知,尽管2005年、2006年行政管理支出所占财政总支出比重略有下降,但国内行政管理支出规模总体在逐渐拓展,其总量呈现了稳健上升的趋势。并且,其增长趋势与我国经济建设以及教育行业等的支出费用相比所占比重十分可观。同期比较2000年其他国家一般行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如下:波兰为4.06%,印度为6.3%,加拿大为7.1%,俄罗斯为7.6%,阿根廷为9.13%,美国为9.9%。从表一及与其他国家数据比较可知,我国行政管理支出规模膨胀速度迅速,并呈现了恶性化增长态势。显然,这将大大增加我国的经济负担。

2.行政管理支出增长速度过快

行政管理支出是国家财政支出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发展,在财政收入与支出不断增长的同时,行政管理支出数额也在不断增加。但是,作为一类消费性质开支,行政管理过度支出会直接造成社会积累的消耗。因此其增长速度只有控制在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之下,才能够使政府有余力支持其他重要建设和发展上。由表一数据可分析得出,1978年行政管理支出为52.90亿元,2006年增加到7571.07亿元。28年中行政管理支出增长了142倍。1978年财政支出为1122.09亿元,2006年增长到40422.73亿元,28年增长了35倍,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弹性高达4.05,远远高于l的合理水平。从这一维度可以清晰地发现国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已呈恶性增长态势,政府的运转资金消耗量大,为财政造成巨大压力,财政支出格局不合理。

二、导致我国行政管理支出问题的主要因素分析

结合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我国行政管理支出主要存在数量规模过大、增长速度过快两方面问题,而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构成了我国行政管理效率提升、财政经费使用科学化的阻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水平及社会需求的不断发展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水平的不断上升必然会带来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双向增长。社会发展速度加快,需求较以前也更加多元化,这就必然要求着财政支出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完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物价上涨导致政府采购、员工工资成本的增长。由此可见,随着经济水平和社会需求的发展,不但行政管理支出所覆盖的项目增多,其原来支出项目的成本也在上涨。此外,对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政府职能也和原来相比出现了变化。从理论角度来看,德国19世纪的经济学家瓦格纳曾提出过政府活动扩张法则,认为公共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瓦格纳认为,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原因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政府活动的需求也在增加。此外,美国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所提出的马氏理论,即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也揭示了经济发展阶段对公共支出增长的影响。

2.行政机构层级与规模的不合理性

我国现行五级政府体制,由上至下依次为中央、省(直辖市、自治区)、地(市)、县(市)、乡(镇)。从中央层面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陆续进行了6次国务院政府机构改革,2013年3月进行的大部制改革是最具代表性的依一次政府结构调整。这一系列的改革,其目的就在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再从地方层面看,级与级之间还存在着副地级、副县级等过渡层级。不仅纵向层级多,每一层级的横向展开机构也不胜枚举。庞大的行政机构也就意味着行政人员的数量巨大,为了机构的日常运转以及大量行政人员的工资开支,其经费自然高昂。从另一方面看,个别行政机构还存在着某些职能重复的现象,重复的开支浪费,也是造成支出数额膨胀的原因之一。

3.财政体制与预算编制管理尚不完善

我国针对行政管理支出费用形成的预算约束机制较为匮乏,所采纳的预算模式通常表现为不具规范性及科学性,从而引发预算逐渐增加、过度增加等情况。其一,我国的预算主要以编制为基础,预算额度服从与机构的编制大小。我国膨胀的行政机构必然导致预算增加。增加编制,行政经费相应增加,人员增长没有内在的制约机制。其二,政府机构对预算最大化过分追求。政府官员,可以视为独立经济人,在法律尚且可行的范畴领域当中,政府官员均需本体利益能够实现最大化。但是,当政府机构人员对预算最大化过分追求时,机构的规模便会逐渐增大,虽然基于此状况下可能会获取许多的预算,但是倘若所获取的预算及资源得不到合理、科学的配置,那么将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进一步使行政管理支出呈现出多方面的问题。

4.监管不严,缺乏监督体制与绩效考核体制

法制与监管是规范行为的最有力手段。在我国庞大的行政管理支出费用中,某些支出的必要性值得商榷。国家的监察审计部门对财政预算的监督力度不足,直接导致一部分非必须支出的出现,造成浪费。同时,国家在行政支出的立法方面也存在漏洞,哪些费用该支出,按怎样的标准支出,都需要清晰的界定,并应对可自由裁量的范围与额度进行明确。其次,行政管理预算支出后缺乏反馈机制。每一笔支出是否达到了事前的预期效果,资金量大与小,能否成为未来的范式存在,这都是应在支出完成后进行反馈的问题。重预算、轻考核、少反思的现象值得关注。

三、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强化策略探究

结合上述分析,可以清楚认识到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问题所在。为了使我国行政管理支出更具规范性及科学性,使其得到有效强化,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便显得极为重要。结合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实际情况,需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

1.保证政府机构在设置方面的科学性

对于行政管理支出来说,对政府机构进行科学设置,同时做好人员编制的严格控制工作显得极为重要。一方面,对国内政府级次进行合理减少,从垂直型管理模式转变为扁平式管理模式。以此使行政成本得到有效节约,同时保证信息的流畅性,进一步使行政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另一方面,需对机构的合并重组给予充分重视,将大部制改革的经验推广至地方行政机构。应对部分部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进行扩充,将具备相关性的工作交至一个特定部门进行统一管理,以此使部门与部门职能错位、交叉等现象的发生得到有效避免,进而使行政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使行政成本得到有效节约。

2.借助市场效应,构建企业化高效政府

提高公共产品的使用效率,需借助市场效应,构建企业化高效政府:一方面,政府可将私人产品供应给市场,本体不直接加入经营活动当中。但是,政府需要将自身的监督管理作用发挥出来,从而对市场进行调控,使产品的经营更加高效。另一方面,对分权行政组织体系加以构建,主要分为管理、地方两方面的分权,从而使政府的行政管理效能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起到节约支出成本的作用。另外,对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给予充分支持,使市场、政府失灵等问题的发生能够得到有效弥补,从而使政府的经营成本得到有效节约。

3.构建竞争机制,加强绩效管理

对于政府来说,其工作效率不但和行政结构密不可分,而且和政府公务人员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需在政府内部构建竞争机制,以此使公务人员对待工作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办事效率。与此同时,加强对支出结果的绩效管理,增加对公共财政资源配置和利用、政府管理的规范性等方面的考评,主要包括目标、项目经费支出管理、项目的效果与影响、公共财政资源配置与利用四个方面。

4.不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

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对政府采购制度加以推广,进一步使财政资金利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对于政府采购制度来说,要想使政府的财政支出管理得到有效强化,在推行该制度过程中便需要加强执行力度及管理监督工作,政府机关需充分发挥自身行政职能作用,提升办事效率,为行政管理支出的节约提供保障。

5.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大监管力度

制定行政管理支出的相关法律法规,尽可能细化每项支出标准与自由裁量的范围与额度,使经费的计划与使用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尽可能减少不必要支出。同时,注意行政支出的信息透明化、公开化,接收监管部门与社会监督,使监督充分发挥作用。

作者:曾佳慧 单位:南开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