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3篇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3篇

第一篇: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1、激励机制的含义

激励机制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激励的过程就是管理的过程,不同的激励会促使客体产生不同的行为。一个好的激励机制,对于企业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也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激励机制,也称激励制度,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职工与企业相互作用的体现。激励机制应该是在规划与组织设计、招聘与配置、培训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劳动关系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中各种激励措施的集合体,或者说有机组合系统。建立激励机制的目的,就是要弄清职工在怎么样的条件下,会工作得更加有效率。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做过一个实验。这个实验证实的是动物学习原理问题,也是动物行为激励问题。斯金纳把小白鼠放进特制的笼子里(斯金纳箱),在笼里有一个伸出的杠杆,下面有一个食物盘,只要笼中的小鼠按压杠杆,就能得到一粒食物。起初,小鼠在笼子里还是上蹦下蹿,但每次按过杠杆后就能有吃的,小鼠就学会了饿了要去压杠杆。这是一种行为被奖励后,于是会强化此种行为的例子。斯金纳后来又把这只老鼠放到另外一个箱子里面。在这个箱子里面也有一个伸出的杠杆,但这个杠杆不再是与食物相连,而是与一个电动鞭子的开关相连。这只老鼠刚放进来的时候,仍会自主地去压这个杠杆,寻求食物。但它得到的不是食物,而是鞭子。它有些疑惑,但仍会重复地按这个杠杆,但每按一次就招来一顿鞭子。反复多次后,它就不会再碰这个杠杆了。在这里,斯金纳认为掉食物对老鼠的按杠杆行为是一种正强化,招来鞭子则是一种负强化。正强化使它不断重复按杠杆的行为,负强化使它避免按杠杆的行为。企业进行激励机制建设,实际上也就是依斯金纳箱实验的原理来诱导人。通过正强化--正激励--诱导企业职工去做企业所鼓励做的事;通过负强化--负激励--制止职工去做企业禁止做的事。也就是把企业所希望的职工行为与职工想得到的利益和满足关联起来,把企业所希望避免的职工行为与职工不想发生的个人利益和欲望满足条件的被剥夺关联起来。当这种关联关系成为一种稳定而紧密的联系时,使职工的意志行为都与特定的后果紧密相联,这就迫使职工按照企业所希望的行事方式来活动。

2、激励机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1激发职工积极性。职工之所以会选择所选的企业,必定是看到了企业的发展前景与自己的目标有相同之处,同时企业也是职工实现自我发展的一个平台。只有职工在企业中寻找到自己的梦想,并有望实现,他们才会有饱满的热情。而激励机制的建立,就是根据职工的心理,让其产生需要、动机、坚定信念,推动实现正确目标。而职工获得激励后,不但可以实现个人价值,还可激发其创造力、创新能力。

2.2引导职工朝目标奋斗。激励机制的有效运用能够让职工更明确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进而引导职工按照企业既定的发展目标奋斗,确保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3增强企业团队凝聚力。根据激励机制,企业对表现优异的职工给予奖励,不仅是对某一职工能力的肯定,促使其发挥更大的潜能,同时也能够对其身边职工产生良性刺激,形成良性循环,久而久之整个团队的能力将同步提升,继而形成整个团队的共同奋斗目标,进而增加团队凝聚力。

3、健全现代企业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有效手段

首先,企业要兼顾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指的是通过物质刺激的方法来鼓励职工的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发放工资、奖金、福利、津贴、罚款等等。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措施,也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大多数国有企业经常使用的一种激励措施。随着市场化的深入,许多企业管理者认为只要奖金发足了就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而在实践中,不少单位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即使花费了不少财力,但仍不能达到达到预期的目的。因为片面采用加薪或者是发放奖金的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职工的基本需要,但当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的需求会向更高层次发展,也就是精神层面的需求。企业单纯地使用物质激励方式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其次,企业要正确把握正激励和负激励的协调尺度和力度。在企业管理的激励机制中,激励并不仅仅是指奖励,它还包括像罚款、降职、辞退、开除等一些负激励的手段。正激是使用某种有吸引力的手段像赞赏、增加工资、提拔等方式对职工的某一行为进行肯定,从而使职工在类似条件下重复这一行为。负激则是事先告诉职工某些行为不符合企业的要求以及这些行为可能引起的后果,而这些后果是带有强制性的,甚至是威胁性的,像批评、罚款、降职、辞退、开除等等,从而消除职工类似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因为一个激励机制一旦得到有效实施,它不仅仅可以作用于当事人,而且还会间接地影响到企业的其他人。所以科学的激励机制应该包含正激与负激两个方面,这样可以让职工明白自己什么样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把激励的手段、方法与激励的目的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激励手段和效果的一致性。就像美式教育和中式教育这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一样。中式教育往往比较注重课堂纪律,而美式教育比较注重课堂活跃。它们各有各的优势,但倘若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就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再次,企业要充分考虑职工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别激励的原则。企业的管理者实施激励措施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职工工作的积极性,那么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包括:工作性质、领导行为、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报酬福利和工作环境等等。企业的管理者则要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来制定激励制度,而且在制定激励制度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的差异:例如女职工可能对报酬更为看重,而男性则更注重自身的发展;有较高学历的人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则首先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因此企业在制定激励制度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职工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

4、结语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就是人的管理,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管理人才的关键就在于建立科学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因此企业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激励的手段和企业目标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手段,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和职工需求的激励体制,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

作者:王茜单位:哈尔滨铁路局党校

第二篇:现代企业管理下传统文化应用

一、现代企业管理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1.传统文化能够促进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效进行。传统文化是我们老祖宗智慧的结晶,经过了数千年的历史验证和继承发展,能够对现代企业管理产生正面的作用。同时,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些文化涉及了自然、科学、社会的方方面面,是较为系统的文化体系,必然能够促进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效进行。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多方面的了解、深刻的把握,进行实事求是的运用,定能够促使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效进行。

2.现代企业管理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相应的改革。当然,传统文化毕竟是在中国传统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在新的社会背景之下,我们要想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对传统文化加以利用,必须按照现在的社会发展背景以及企业的自身状况对其进行改造,只有如此,才能够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产生正面的促进作用。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存在精华,也有糟粕,我们要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对其加以利用,并且要用好,就需要睁大双眼,不断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最终实现促进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良好愿望。

二、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传统文化中的法治与仁治相结合的治国思想能够促使企业管理的合理化和合情化。在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就提出了法治的思想,提出构建完善的法律来治理国家,实现君主的治国目的。而儒家则提出了仁治的思想,主张君主施行仁政以获得政治权威,从而实现人民的真心服从。这两种治国观点在不同的君主执政时期虽然有着不同的侧重,但是法明仁暗,促进了我国封建制度的不断向前发展。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法治和仁治的结合有着其自身特殊的意义。在企业管理中实行法治就是要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通过制度来实现对员工的管理和奖惩,促使员工能够在遵守制度的前提下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而在企业管理中推行仁治,就是在管理过程中不断的了解员工自身的特殊情况,切实解决员工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得员工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从而自发自觉地为企业服务。在企业管理中不断促进法治和仁治的结合能够不断提高管理的效率,提高管理的效果。

2.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能够促进现代企业管理的科学化。中国传统文化似乎总和历史经验相联系,而与科学沾不上边。其实不然,很多中国传统的思想都包含了一定的科学性,这些科学的传统思想如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加以合理利用,定能够促进现代企业管理的不断发展,和谐思想就是其中的标志。和谐思想是佛教和儒家都倡导的思想,其主要观点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即在发展的过程中努力实现“天人合一”。人与人的和谐即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不主动挑起事端,不背后论人是非,人人之间相互帮助等;人与社会的和谐是指个人的发展要与社会的发展潮流相符,不能够逆潮流而动;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指人类的发展要尊重自然发展的规律,不能破坏自然界的平衡。这种和谐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管理的指导思想方面。首先,在管理中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即现代企业管理应该以促使员工之间的和谐相处为目的,只有员工之间关系好了,员工之间能够不断地互相帮助,员工的个人工作情绪才能高涨,企业才能够不断地快速发展。相反地,如果员工之间互相嫉妒、互相掣肘,很容易影响员工的工作状态,影响公司的工作效率,阻碍公司的不断发展。其次,在管理中不断地促使企业与社会的和谐。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可以引申为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即企业的发展应该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不断地承担社会责任,不应该脱离时代背景而空发展。最后,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应该引申为企业发展与自然规律之间的关系。企业的管理不仅应该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也应该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对自然规律不断地进行运用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3.传统文化中的居安思危思想能够促进企业管理不断完善。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谚语词句都是描写居安思危的,如防患未然,未雨绸缪等,并且认为,只有时时做到居安思危,才能够有备无患。这就教导我们,在处于安稳的情况时,也不能够掉以轻心,更应该擦亮双眼,时刻备战,避免到时措手不及。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应该不断地贯彻这种居安思危的思想。其一,向员工贯彻居安思危的思想使其能够在工作中时刻保持敬畏之心和警惕之意,不断地规避和防范风险。同时,让员工产生竞争意识,使其不断地意识到随时有优秀的人才可以取代其地位,使员工能够做到不断地充电学习,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其二,在企业的发展中贯彻居安思危的思想,就是让企业晴带雨伞,饱带干粮,不断地对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预测和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使企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断取得胜利。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它能够促进现代企业管理不断地符合中国人的认知和行为习惯。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肯定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对传统文化进行不断地改造,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同时,我们需要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不断地实事求是地运用传统文化,以实现企业管理效率提高的最终目的。

作者:徐俊华单位: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

第三篇: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应用

1、现代企业管理中内部审计的若干问题

1.1不注重内部审计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管理人员重外部审计,轻内部审计。认为外部审计具有鉴证作用,权威可信,内部审计是内部的自我监督,只是走形式,不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1.2我国内部审计不够独立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区别于企业内部其他监督的特性。内部审计能否有效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能否保持充分的独立性,尤其是独立于审计对象。我国内部审计机构与作为审计对象的其他管理部门通常存在业务交叉,甚至人员也存在重叠,导致内部审计机构无法保持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选派,通常也有企业管理层负责,导致内部审计无法对管理层保持独立。这种不独立的现状,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

1.3我国内部审计法制建设滞后

我国内部审计事业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法律法规的不完善。通常认为内部审计属于企业内部事务,相关立法都只有原则性的规定,比较笼统,可操作性不强,致使实践操作五花八门,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的规范性和严厉性。

1.4我国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内部审计工作设计到企业业务活动的各个环节,涉及到工商、财会、税务、生产、采购、销售甚至战略、组织结构等各个方面,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有很高的要求。当前,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主要由财会专业人员担任,知识结构和能力经验离内部审计的内在要求有不少差距。

1.5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准,范围狭窄

当前,内部审计的职能强调监督,轻视管理。侧重于对企业经济活动、资产状况、经营效率、战略目标的监督检查,对内部经营管理咨询评价、督促改进的功能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侧重于财务会计的审计,对管理活动,尤其是投资、融资战略、企业文化等管理决策的审计监督还处于空白,审计范围狭窄。

2、完善内部审计的对策

2.1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为了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要从机构、人员、领导三方面入手:一是内部审计机构要与企业其他业务部门减少工作交叉,机构设置上要保持独立。二是内部审计人员要减少在其他业务部门的兼职,确保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不受企业其他业务部门的干扰。三是内部审计部门向企业董事会汇报工作,受企业董事会领导,避免内部审计部门受管理层等审计对象的领导。

2.2从单一职能向多重职能转变

改变目前内部审计重点服务于监督职能的现状,实现向多重职能的转变。除了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真实可靠性开展审计,已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更重要的,要注意发挥内部审计的管理功能,服务于企业的管理改进。具体来说,内部审计还应具有诊断职能,通过审计活动,诊断问题,促进企业开展管理改进。同时,内部审计还应有咨询服务职能,通过开展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评价企业管理活动的优缺点,提出相应的管理改进措施,做好管理层、董事会的参谋。如果说原来内部审计,主要是做好“看门人”,扮演监督的角色;今后内部审计的职能应该拓展,要在替企业所有者当好看门人的同时,当好参谋和顾问。

3、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体系

完善内部审计体系,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明确内部审计的责任和管理。二是拟定内部审计的业务流程规范和指南,确保内部审计的科学化和标准化。三是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队伍建设,从内部审计人员的选拔、培养、考核等方面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人才体系。

4、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必须对内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修养和政策水平,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

5、拓展内部审计的工作领域

为适应内部审计职能从单一职能向多重职能的转变,有必要进一步拓展内部审计的工作领域。在做好经济活动的会计审计的同时,可以尝试重点向下列工作领域拓展:一是服务于内部控制改进的内部控制审计;二是服务于管理层绩效考核的离任审计、决策审计、经营效率审计;三是服务于企业经营风险诊断的风险管理审计;四是服务于企业战略管理的战略管理审计;四是服务于生产管理的质量控制审计。可以预见,随着审计向企业各业务环节的拓展,审计服务于管理的功能将逐步得到体现。

6、完善内部审计的环境

内部审计,是内部牵制制度的组成部分。内部牵制制度旨在保障单位或企业内部各部门相互牵制、相互监督;财产清查只是定期核对财产物资,通过是否账实相符,来检查内部牵制制度的执行情况。但设立了内部牵制制度,并不能保证其一定得到有效执行;期末账实相符,也不能必然保证内部牵制制度已经有效运行。通过内部审计,对企业内部包括内部牵制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和经济活动进行审计,方能确保内部牵制制度的有效运行。有效的内部审计,离不开健全的内部审计环境。为此,企业应建立科学的治理结构,做好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等内部治理权利的分配和制衡,避免控制失效。要营造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在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考核等方面培育引导员工的诚信意识。同时,要科学设计企业的业务流程,合理设置组织结构,做到事前有防范,事中有监督,事后有应对。

7、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应当通过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组织改善经营,实现价值最大化。

作者:李玉丰单位:长春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