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旅游管理课程体系设置反思

旅游管理课程体系设置反思

一、旅游业发展背景

旅游对当地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旅游者在交通、购物、住宿、餐饮、游览、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有力地促进了旅游目的地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就业,并且促进了文化交流等社会方面的发展。2014年,中国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3.38万亿元,其中,国际旅游收入569亿美元。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客源国和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国。人们外出旅游时,在享受异地风情的同时也关注着旅游的服务质量及其产品的设计,完美的产品设计加上高质量的旅游服务成为我国现代旅游业所追求的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从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抓起,但是由于我国旅游业发展较为缓慢,相应的教育发展也非常的缓慢,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相脱节,所以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对我国的旅游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开设适应旅游业需求的课程,从而保证大量优秀的旅游人才投入旅游事业中,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目前,本科和高职旅游教育是我国培养旅游人才的主要来源,而研究生旅游教育尚未占据主导。而本科旅游教育培养的人才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等方面明显区别于其他两类教育。然而,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在本科和高职教育上的差别并不明显。而陈国生等人认为,现代管理理论和管理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对旅游人才的新要求、高校课程体系所存在的弊端等都要求对高校旅游管理课程进行改革,21世纪的高校课程体系应具有课程设置的科学化、课程目标的多元化、课程教学的现代、课程结构的合理化等4个方面的特点。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基于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笔者就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改革与教学建设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二、课程体系设置的指导思想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认真贯彻党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件精神,突出高等教育特色,注重素质、专业、技能、应用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使培养的旅游管理人才更好地适应旅游产业的需要。

三、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学生职业能力体系构成。

课程设置是任何一个专业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普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旅游管理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达到培养综合性人才也体现旅游专业特色,本专业完善旅游管理作为跨学科专业的课程结构,以适应将来旅游学科调整的潮流和方向,同时兼顾旅游企业管理一般内容。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应该以培养目标应用为中心,从旅游业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出发,分析各种旅游管理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以此为核心形成一套完整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主要包括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两大部分,其中,职业素质包括基本素质、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职业技能包括导游能力、旅游电子商务能力、旅游财务管理能力、旅行社管理能力、景区景点管理能力、旅游饭店管理能力。

2.课程体系设置。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首先是要确定培养目标所需要的高级技能与知识,以及达到该技能所必须的基础技术、能力和知识。为了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有较强制适应能力,体现一专多能,在此阶段注意开设一些与本专业相关技能与知识课。最后,基础课程主要是该专业所需求的文化基础和学习手段。因此,将课程体系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部分。基础课部分主要学习一些文化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思想品德、身心素质、文化素养等基本素质,着重提高学生的基础英语、专业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法制观念。例如,从事管理工作,需要管理数学和一定的哲学及经济学知识。这一部分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科学发展观》等。专业基础课部分,主要是为学习专业课及从事旅游行业工作做准备。主要包括从业基本能力和心理准备。旅游业是高接触行业,与各方面人士交往是职业特点,在能力准备上必须有良好的交际能力、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因而语言能力培养、交际能力、培养出成为专业基础课程。在行业准备方面,最主要是心理素质和人格素质的准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职业素质,包括礼貌、职业道德、作风正派、旅游审美等。如《旅游学概论》、《旅游市场营销》、《公共关系》等。专业课部分,主要针对旅游行业岗位技能特点开设课程。包括在景区、旅行社、旅游公司从事导游解说、组团、接团、带团、规划设计、财务、人力资源、物业等方面的管理,提升学生的旅行社管理能力、旅游地规划设计与管理、旅游饭店管理能力、旅游电子商务能力、旅游财务管理能力。如《导游原理与业务》、《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旅游景区管理》等。

四、具体对策与措施

1.树立实用型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基础性、服务性、社会性、基层性的特性,因而决定了其培养目标的实用型、复合型。既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注重培养学生较强的再学习能力,使学生向宽、专、多能的方向发展。

2.构建多目标的人才质量和课程教学体系。在满足社会、学校、企业三方需求的目标下,进行人才质量和课程教学体系的设计。体系内容涵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能力素养等方面。培养旅游人才的专业认同感,提高其行业归属感低。

3.适当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在科学安排的基础上将公共基础课稍作变动,增加部分专业课教学时数和科目,酌情幅度加强实践课、实训项目的教学比例,使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比例逐步合理。

4.合理进行培养阶段的规划与分段。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对四年制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对人才培养的流程进行摸索。强调人才培养的分段式培养和管理,明确阶段性特征与任务,突出实习、实践阶段的优化设计,务求理论与实践的良好衔接。

5.注重特色旅游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转化,通过理论学习、实践见习和社会服务等手段的优化设计,使知识习得、技能习得、知识技能运用等水平逐步提高,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

作者:栾福明 单位:丽水学院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