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公共计算机管理模式与实验室建设

高校公共计算机管理模式与实验室建设

当前,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已经成为各学科、传统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模式,无论是在教学需求上,还是管理维护上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将结合高校实际,围绕如何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加可靠、便捷、高效的实验环境对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进行探究,并提出可行的管理策略。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普及,计算机的应用在高校人才培养中都渗透到了各个学科、各个专业领域,计算机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随着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功能的增加,如何为各个专业、各门课程提供配置灵活、使用便捷、高效运行的实验环境,如何为实验室教学、上机实践、上机考试、培训、自主学习与实践创新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目前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现状

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在高校中是面向全校师生开放的,由于计算机数量繁多、机型众多、性能配置无法统

一、应用软件诸多以及服务需求个性化等因素,管理工作

一直是一项富有较强专业性且十分繁重的工作。这使得管理中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划定位过时,目光不够长远

大部分高校在建设公共计算机实验室时缺少长远规划,实验室定位过时。主要原因在于经费问题或对于实验室的定位还停留在信息搜索和计算机基础实践的认知上,没有考虑到伴随信息化的发展和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的普及。随着教育信息化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专业计算机辅助教学运用的推广和普及,专业软件纷乱繁杂,对计算机环境要求不一,给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校在对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建设项目进行评估时,不仅要从高校实际出发考虑实验室的建设经费保障、管理体制、管理人员构成以及软硬件设施的选择与购买,还需要考虑实验室环境、安全及其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和社会服务的情况,各个环节都不容忽视,只有综合评估,长远考虑才能保证后续使用管理的可靠、高效。

(二)计算机硬件设施更新速度慢,设备性能不一

计算机发展速度遵循摩尔定律,日新月异,每隔18-24计算机性能就将提升1倍。与此同时,计算机应用软件也越做越大,而高校一般计算机作为固定资产需要5-6年后才更新,加上必须到一定年限才淘汰更新,导致计算机很快就跟不上专业发展的需要。加上经费投入不偏向公共实验室,无法一次性大批量更新,这使得公共计算机实验室设备速度跟不上需求;同时,导致设备性能不一加大了管理维护难度。

(三)缺乏规范管理,有效利用率低

由于公共计算机实验室使用人员复杂、人流量大,加上管理人员少、综合素质不高,管理制度过于呆板,师生守则如虚设,存在灵活性较差、执行力不强等特点。加上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功能随着教学改革不断增加,从计算机基础教学到仿真实验,再到技能培训鉴定、无纸化考试、竞赛及开放实验,以往“网管式”管理已经不适用于现代实验室管理中,也不能很好的提高实验室的有效利用率。其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没有效整合利用资源,根据不同课程所需的环境、计算机性能去分层级合理安排实验室,让实验室发挥更完善的功能。

(四)计算机环境需求个性化,管理维护难度高

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需要在有限的环境下提供多种服务,加上课程的多样性,不同的实践课程对计算机系统有不同的环境要求,如不同的操作系统支持、不同的应用软件版本、不同的系统环境设置等,这就要求同一台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和软件的部署要根据每门课程的具体要求来实现个性化安装配置,导致对实验室的需求个性化严重,如日常教学和上机考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和BIM技术运用所需的计算机环境和性能要求完全不同,加上计算机型号不一,这也就直接导致实验室系统维护难度大大提高。未来我们需要新的管理系统架构来确保在实现方便管理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还原真实系统环境,满足各学科、各专业课程的个性化需要,去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软件和操作系统实现集中管理、

2)解决硬件配置的透明性、

3)提供持续、可靠、安全、便捷的桌面和应用服务、

4)充分发挥本地计算机硬件资源,确保系统的快速启动和高效运行、

5)便于日常维护管理。

三、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探究

(一)加强日常管理,实现分层级使用

让上机学生、实验指导教师、管理人员都有一套规章制度来约束和规范他们的行为。同时,通过制度加强对实验室环境卫生、安全、仪器设备的管理,用制度去约束人们的行为,只有用健全的制度规范好各类上机人员,不断降低设备的故障率,更好的为学生、教师、教学服务,这样才能使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更加规范。其次,应当根据计算机设备性能的高低对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分层级,针对不同课程所需的最低计算机性能环境要求进行合理排课。将课程均匀地安排在各个实验室,避免某一实验室教学任务过重,减少系统中不必要的软件。这样不仅可以尽量满足教学需求,也使实验室的资源和设备得到最大限度的得到充分利用。

(二)注重管理队伍建设,让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与维护

构建“开放、共享、参与”的实验室管理新模式,一方面要注重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对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不断学习新技术,积累经验,取长补短。其次,可以考虑组建学生团队参与管理维护。实验室管理与维护中有许多是重复性的工作,如大批量计算机软件安装和系统配置、更换鼠标键盘以及在日常的开放管理、实验室卫生管理等工作更多的是他们对实验室的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因此,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点下完全可以胜任实验室管理与维护的部分工作。成立学生管理团队,要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管理实验室。

(三)利用VDI/VOI虚拟化技术实现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盘网双待

相较于传统实验室,虚拟云桌面具有集中管理,灵活切换,运维便捷,远程访问的优势,一方面可以按需配置资源,大大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共享性,另一方面虚拟云桌面延长了实验室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成本。将云桌面技术的安全、高效、节能等优势引入到虚拟实验教学平台中,成为高校实验室教学和管理的方向。但是,目前云桌面的技术还在不断发展中,高校在云桌面的建设模式也在不断探索中。因此,云桌面选型不能随大流和赶时髦,应以结合实际应用场景为首要出发点,兼顾管理效率和成本,避免盲目性和超额配置。高校虚拟云桌面实验室建设应从成本、维护、管理、功耗、安全、性能、资源利用和应用场景等方面去综合评估,实现效益最大化。实验室类型的多样性、学科专业的应用需求差异化、不同类型的新老电脑设备等问题决定了高校在部署云桌面应着重考虑:应用场景需求、终端接入、教学需求、网络带宽、维护管理、成本核算、未来发展需要等因素。不同类型的实验室可采用不同的建设方案。

(四)打造物联、互联、智慧的计算机实验室

最后,传统的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已无法适应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实验室功能单一、利用率低、数据资源共享匮乏、管理难度大等管理弊端突出。应与时俱进,突破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局限。

四、结语

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和复杂繁琐的工作,不管是管理运行机制,还是管理制度都需要切合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际,工作重心应始终围绕给师生提供安全、舒适的实验室卫生环境和高可用性、可靠性的系统环境。实验室管理人员作为管理的核心,无论是在实验室日常管理,还是系统升级维护方面,都需要不断去积累经验,探寻新的技术方式,这样才能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创新与传承做支撑。

作者: 张建龙  单位: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