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培养实践能力下的经济管理论文

高职培养实践能力下的经济管理论文

1高职经济管理专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1.1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当前,我国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够明确,甚至出现了和社会发展需求错位现象。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在培养目标上把学生培养成经济管理研究型人才,这种目标定位有悖于高职专业院校的实际特点。高职培养的学生都是面向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一线基础实践性人才,受到这样错位的定位目标的影响,必然会注重对学生理论的灌输,弱化对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由于专业目标培养定位不明确,使得当前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不能够结合学校、学生和社会发展实际,学生盲目自大,也造成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不强,和社会发展实际脱钩,影响学生的就业和发展。

1.2未能突出实践性教学主体地位高等院校不能够突出实践性教学的主体地位,依然沿袭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还有不少院校机械地照搬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不重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没有给学生提供较多提升应用能力的平台,使得高等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

1.3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由于高职院校缺乏对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估指标体系,不能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的评价考核,很多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师有着非常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却没有足够的实践教学经验,不能够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进行充分地研究和指导。当前高职院校既懂理论更懂实践的双师型教师明显偏少,无法对学生进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也无法突出实践性教学的主体地位。

1.4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流于形式开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平台和渠道,经济管理专业需要更好地和企业合作,为学生实践应用创造更多的机会。开展校企合作是培养实践应用人才的重要渠道,但当前的校企合作缺乏完善的政策法规,企业缺乏相应的社会责任,学校没有足够的社会认可度,学校、企业与政府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2高职经济管理专业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

2.1积极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高等院校经济管理专业要想更好地突出学生的实践应用,为学生的实践提供较好的实习平台,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指导作用,尤其是开展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需要政府从中间搭桥,协调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为学校提供更多的积极参与实践教学的企业,同时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政府改进服务,加大宣传,营造较好的职业化教育环境,进一步完善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体系,给予职业院校更多的自主权,营造多元化的高等职业教育结构,加大对高职教育的办学投入,吸收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参与高职院校办学,允许和鼓励海外大学相关机构兴办股份制学校。

2.2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职院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知识来源于实践,必须在实践当中才能更好地感知,一切知识的学习最终都要指导具体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丰富学生的经验和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综合技能,引导学生不断地参与实践,在实践中感知所学的经济理论,感知经济发展的形势,准确把握经济发展的特点,提高学生对经济的管理和决策能力,把学生所学的相关理论与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实际有机统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3改革教学体制,突出实践性教学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上压缩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突出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课时安排上向实践教学重点倾斜,改革当前的教学体制和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实习机会,大胆地革新教学内容,为学生进行实践学习提供更好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突出实践主题,改变学生和老师的思想观念,构建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解决当前高等院校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的教学难题。

2.4积极引导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最为重要的模式和基础,一定要把校企合作落到实处,不能流于形式。作为高校应该联系更多的企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平台,让学生能够参与到企业的相关的管理当中去,在企业的具体实践当中去感知理论知识,不断丰富学生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的学习与企业的社会发展紧密接轨,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和社会同步发展。

3结语

结合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所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突出实践教学的比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应用机会,加强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具体实践当中感知知识,提升能力,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

作者:陶群单位:九江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