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图书馆联盟发展路径分析

图书馆联盟发展路径分析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我国图书馆联盟的主要形式;我国区域性图书馆的发展目前状况;我国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发展的模式等进行讲述,包括了全国性跨系统的图书馆联盟、全国性系统内的图书馆联盟、区域性跨系统的图书馆联盟、区域性系统内的图书馆联盟、资源建设参差不齐、服务水平相差悬殊、缺乏权威的协调机制等,具体资料请见:

论文区域性图书馆图书馆联盟发展模式

论文摘要分析了目前我国图书馆联盟发展的主要形式,针对我国区域性图书馆发展的目前状况,就我国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发展的模式新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图书馆联盟是图书馆联合的最新形式,是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目的而组织起来的,受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制约的图书馆联合体,它既可以理解为馆际合作,也可以理解为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和虚拟图书馆、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互补共存的一种图书馆发展模式。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指在一个约定区域内或在一个信息资源网内的信息资源,均可为该范围内成员单位及其用户共同建设并分享利用,各文献信息机构之间按照互惠互利、互补余缺的原则进行的一种协调、共建、共享信息资源的活动。区域性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不仅是区域信息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支撑该地区科技创新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因而加快区域性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建立,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效益最大化,可以为全国性跨系统的资源共享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1我国图书馆联盟的主要形式

在我国图书馆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中,图书馆之间的协调和合作不断加强,形成了多种形式的图书馆协作体,这协作体既有全国性的、地区性的,也有系统性的,但无论哪种形式的合作,其所追求的最终目标都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人财物资源的功能,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和共享为日的。这些协作体都具有图书馆联盟的性质。目前主要有以下4种类:

1.1全国性跨系统的图书馆联盟

全国性跨系统的图书馆联盟是我国开展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最佳模式。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在宏观上隶属于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从而形成了彼此互相独立、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发展局面。在网络环境下,我阿书情报系统需要从大图书馆的理念出发,突破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的束缚,实现各系统各类型图书情报机陶之问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和共享。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国各系统、各类型图书情报机构之间的联合,需要建设和发展全国性跨系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如我国现有的联合了重点公共图书馆、科研图书馆和部分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建设,以北京图书馆为中心的全国文献信息资源联合编目系统的建设,都应属于全国性的跨系统的图书馆联盟。

1.2全国性系统内的图书馆联盟

全国性系统内的图书馆联盟是目前我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和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一种理想模式。同一系统内的文献信息机构在文献信息资源上有很强的互补性,并且归属管理部门也相对统一,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如中国高等教育保障系统(CALIS)把全国高校图书馆间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推进了共建共享的建设和发展。

1.3区域性跨系统的图书馆联盟

区域性跨系统的图书馆联盟是指一个地区内各级各类图书馆之间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是一种条块结合的组织模式。采用这种模式一般是以地区图书馆委员会为中心,下辖各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和其他文献信息机构,实现信息资源共共享。如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陕西省科技图书文献资源共享服务体系、东莞地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等。

1.4区域性系统内的图书馆联盟

区域性系统内的图书馆联盟是指将某个区域同一系统内的文献信息机构集中在一个统一的共建共享体系中,全面协调,将各自的信息资源统一整合,实现该区域内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如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天津市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等。

就我国各地区各系统文献信息机构的现实来看,建立区域性跨系统的图书馆联盟,便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形成,便于图书馆联盟的组织和实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2我国区域性图书馆的发展目前状况

2.1资源建设参差不齐

共建共享的前提是拥有丰富的和众不同的信息资源。在某一地区的文献信息资源收藏机构中,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较丰富,而公共图书馆和其他科研机构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相对匮乏。区域内文献信息机构所收藏的信息资源的不均衡性,为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带来了障碍。

2.2服务水平相差悬殊

受思想观念、网络化水平、资金、人力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各图书馆所能提供的信息服务的内容和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2.3共建共享动力不足

地区性文献信息服务机构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动力不足,其原因有:①各文献信息机构的服务对象有所不同,其读者需求不同。高校图书馆主要以高校师生为服务对象,为师生提供教学科研信息资源,读者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强烈,这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强大动力。而其他文献信息机构读者信息需求相对较弱,导致其信息资源建设的动力不足。②因各文献信息机构管理观念没有摆脱保守、封闭思想的束缚,其信息资源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结果导致各馆信息资源共有或共无,信息资源无法共享。

2.4缺乏权威的协调机制

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是当前我国建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的主要障碍,地区性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建设同样受其制约。区域范围内的文献信息机构分别归属于不同的机构管辖,如高校图书馆归属于教委,公共图书馆隶属于文化系统,科研图书馆隶属于科委。要建立区域性的图书馆联盟,需要有统一的组织和协调机构,对资源共建共享的预备、实施、利益分配和网络维护新问题等进行管理和协调。而在这方面我国现行体制中恰恰缺乏具有权威性的组织领导和协调部门。

3我国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发展的模式

建立地区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管理体制、思想观念、经济条件、科技水平、资源基础等诸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从整体上进行构思和把握,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考虑。

3.1.统一思想熟悉

合作的思想是实现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首要条件。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一种合作行为.资源共享能否有效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献情报机构是否有合作的意向,要以合作的精神来统一思想,真正实现思想上的合作。统一合作思想就需要努力提高领导层的熟悉,使领导者真正熟悉到合作的必要性,从而积极支持合作。在地区运行区域性共建共享体系有以下优势:其一,轻易得到地区地方政府的支持;其二,各个文献情报机构在地理位置上相对较近,为共建信息资源提供了便利;其三,地区的各个文献情报机构关系密切,有利于区域性合作的协调和沟通;其四,区域性的共建共享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的网络条件。

3.2建立统一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机构

在地区建立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统一的管理机构来组织协调。该机构要负责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筹备策划、资源的配置调度、共建信息资源的分工协同、义务的分担和权力的分配等具体事宜,要制定制度条例、数据库建设规则、信息共享协议等。另外,定期召开本地区信息服务的业务会议,及时反馈并采纳用户的合理建议,实现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开发利用和效益回收的双赢模式。从实际情况出发,市级公共图书馆可以承担起这个重任。市图书馆由市文化局主管,可以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它和该地区高校图书馆和其他文献情报机构联系密切,可以充分发挥桥梁的功能。

3.3建立利益平衡机制

保证经费的投入是实现地区数字信息资源共享的必备条件,而共建数字信息资源是共享的前提。在共建的过程中,由于各成员单位的规模、基础、资源、人才、资金投入等的不同,从而会直接导致在共享过程中“输入”和“输出”的不平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信息资源共享的无偿化是既不现实也不合理的。如此一来,如何平衡共建共享成员单位经费的投入产出效益比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新问题。通过调查,建立共建共享共赢的利益平衡机制是促使参和共建共享的成员单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和到共建共享工程中的重要因素所谓“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利益平衡机制”,就是以经济利益为基本驱动力,通过对参和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相关主体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使各主体之间的利益达到一种相对平衡,并促使各相关主体产生一种积极参和共建共享的驱动力,从而实现对各相关主体思想行为的引导和控制,实现共建共享目标的调节机制。建立共建共享成员单位之间的利益平衡机制.就是要使各信息资源单位受益,愿意把自己的信息资源拿出来和大家共享,不履行共享义务的单位要及时取消其共享资格共建的投资各方,只有取得和投入比例相适应的利益,才有共投共建的积极性。“拉郎配”或“劫富济贫”的办法,终究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持久发展的、联系紧密的共建共享联合体。在建设数字信息资源的经费投入方面,高校图书馆投入经费的比例较大,而其他的文献信息机构投入的经费比例较小。通过建立利益平衡机制,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有偿化,让“输出”多的成员单位获得超值的补偿和回报,使参加共建共享的各成员单位能够依据他们在共建中的投入和贡献,获得相应的利益。如投入较多的机构可以通过镜像方式使用全部的数字信息资源,在利用数字信息资源的过程中享受更多的超值服务;读者可以免费借阅其他成员馆的文献资源,免费利用各个区县图书馆的特色资源。投入较少的机构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通过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等方式利用数字信息资源,实现无偿共享和有偿共享共存发展。

3.4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一项需要多个文献信息机构共同参和协作的系统工作,为了协调不同单位之间的利益和职责,由该项目的组织协调机构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各方面的行为,对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进行空间上的合理布局,形成层次化、多元化的数字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以确保各方的利益不受侵犯。该项工作可以由市级图书馆牵头,由市图书馆学会作为组织协调机构,理事会成员共同商讨并制定规章制度,对成员单位在共同建设、分享利用数字信息资源过程中的行为予以规范。在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过程中,资源建设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将纸本文献信息以扫描、录入等方式进行数字化转换。这就涉及到著作权法中的著作人权利。另外,在组织和管理网络数字信息资源时,离不开网络链接行为,这就涉及到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对链接行为著作权保护新问题的相关规定。因此,保护知识产权,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是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需要注重的重要新问题。其一,要提高共建共享协作成员单位对知识产权保护重要性的熟悉,通过宣传教育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其二,设立专门机构制定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规定和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3.5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文献情报机构自身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是实现共建共享的硬件基础。各个机构在进行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统筹兼顾,合理规划,避免低效投入、重复投入,要争取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加大软硬件的投入,逐步具备共建共享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和要求。为了实现数字信息资源的最大共享效益,除了减少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之外,发展信息资源的多样性也很重要。各文献情报机构可以自建特色数据库,实现稀有信息资源、特色信息资源的广泛利用。成员单位在各自的网站上对特色资源数据库进行介绍,扩大宣传,吸引更多的用户利用数字资源。各区县有着自己独特的地方文献特色资源,而对于虽有特色资源,但由于网络限制等原因无法进行资源建设的成员,其他有能力的成员单位可以和其合作建设特色数据库。

3.6统一异构数据库检索平台

各地区文献情报机构的数据库检索平台是不同的,导致了用户在利用信息资源时需要一次次地登录不同的系统,要求读者熟悉不同数据库的界面和使用方法,成为了用户利用数字信息资源的障碍。因此,对各类异构数据库进行整合,实现统一检索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一个很重要的新问题。数据库检索平台的建设、维护等工作可以由成员图书馆共同协作完成。对于有共同需求的数据库,可以通过协商将不同的资源分散存储在图书馆的海量存储系统中;特色数字资源可以分别存储在建设资源的成员单位存储系统中。

实现区域性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不仅是区域性文献情报机构发展的需要,也是一个地区文化建设的需要,是一个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及建立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需要。实现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需要各个参和机构的不懈努力。一个地区的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可以扩展到其他地区,以上述共建共享理念为指导并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进行拓展,从而逐步建立区域性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