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农合档案管理论文

新农合档案管理论文

一、加强新农合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新农合档案是指在新农合工作中形成的对国家、社会、个人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文件材料的总称,是新农合工作过程的历史真实记录和原始凭证。以黑河市爱辉区新农合为例,2013年全区累计住院补偿4,082人次,住院医疗总费用3,097万元,住院补偿支出共计1,396万元。2014年1—10月份全区累计住院补偿3,612人次,住院医疗总费用2,796万元,住院补偿支出共计1,242万元。仅2013、2014近两年的新农合补偿人数就达到了7,694人,补偿支出2,638万元,形成了大量记录新农合工作开展过程的重要档案。因此,如何有效保护新农合档案,利用好新农合档案,促进新农合档案管理健康发展,保障新农合资金的安全,是新农合档案管理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根据笔者的新农合工作经历,当前新农合档案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无专人管理,零散混乱,整理方式不规范,不具备保管条件等。因此,建立健全新农合档案管理长效机制,督促各相关单位为新农合档案建好档、管好账,是目前新农合档案管理的首要问题。

二、完善制度规定确保将新农合档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完善的制度是将具体工作落到实处的的保证,新农合工作作为一项涉及千家万户参合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必须由严格的制度作为其工作指南,而档案管理工作又是新农合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要有完善的制度进行规范。

1.档案归档范围

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和参合农民在新农合活动中形成的不同形式和载体、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均属归档范围,包括各级经办机构印发的各项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协议,和上级主管部门印发的贯彻实施的文件材料,下级新农合部门重要的报告材料等;参合农民登记、变更、注销及其他证明材料、缴费存根等;门诊、住院报销结算审核的医疗文书,住院登记和补偿审核材料等;各类报销依据、凭证、账簿、决算等会计审核文件材料;记录和反映新农合工作、有保存价值的不同载体的光盘、磁带、胶片、证书等实物。

2.规范档案分类

新农合档案可分为公务文书档案、参合档案、医疗文书档案、医疗会计档案、科技档案。其中参合和医疗文书是新农合职能活动中形成的业务性档案,它是新农合系统档案的主体,包括接诊、采集病史、制定诊疗方案、观察病情演变,以及重复拟诊和院后保健等,涵盖了病人进入医院大门直至出院的全部过程,然后再按类别划分。参合类可以乡或村为单位划分若干类,医疗业务类可按门诊、住院划分种类;住院类又可按省、市、县级定点医院分类。通过整体到局部层层分解,不但分成若干类目,且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平行和隶属关系的类目体系。

3.档案管理监督、检查

要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新农合工作重要内容,要将其纳入主要负责人的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职责范围,明确领导分管,明确保管责任人,并为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经费和保管设备,使新农合档案工作达到标准化、规范化。

三、新农合档案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涉及面广,参保人数众多,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档案数量大,因此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组织领导。要从管理人员、档案库房、必备设施等方面为新农合档案管理创造必要的条件,各级新农合管理部门在加强对现职人员的业务培训的同时,创造条件吸引和培养一批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

2.强化档案室的硬件建设。设立标准化档案室,逐步配备照相机、摄像机、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并采用档案管理系统专用软件进行辅助立卷、编目、检索、统计、借阅等工作,利用网络系统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沟通档案信息,以满足多方面的需求,从而推动新农合事业的发展。

3.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加强收集,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档案齐全完整,同时科学地进行分类整理,实现业务档案的系统化。重视业务档案的分类工作,系统地加以分类、排列,使其系统化,便于日后查考利用。

4.建立档案移交制度。做好借阅登记,档案管理人员变动时,必须办理档案资料交移手续。

5.定期鉴定销毁。根据新农合档案具有量大和保管期限不同的特点,定期对业务档案进行鉴定,及时将其中失去保存利用价值的加以销毁。

作者:隋福香单位:黑河市爱辉区卫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