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学生班级管理时效性探索

高校学生班级管理时效性探索

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过程注重大学生人文关怀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改进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迫切需求。

一、人文关怀之于高校学生培养的意义

人文关怀不仅注重人的生命存在,更注重人的精神和情感,给人的生存和发展以关注,旨在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提升人生的意义和价格。高校学生管理过程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天赋、兴趣、性格和情感,关怀学生个性化的生命,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予他们个性发展空间。人文关怀之于高校学生管理的必要性首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概括:

1.基于人性发展的需求

人类的需求是多方位的,除了生理需求,人还有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人类的本性决定了高校学生管理必然应当始终紧紧以“人”为核心,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精神需求。通过人文关怀实现对于教育对象个性的发掘和潜能的开发,保证他们能够健康、全面地成长,最终实现他们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促使他们快乐生活。

2.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成长发展中的青年一代,既有全面发展的要求,又有个性发展的要求。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适应青年的本质需要,符合青年的根本利益。高校要加强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在积极奉献社会和服务人民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要帮助大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智能结构,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既要积累丰富的知识,又要培养和开发他们的智能,以适应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要求。要加强大学生的健康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增强其对体育项目的兴趣和喜爱,使他们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同时,要培养大学生持续不断地获取运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不断完善其个性的能力,使他们有意识地、自觉地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发展规律,与时俱进,不断地调整自身的行为方式,提升自身生存发展质量与层次,从而达到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的目的,以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这一浩大的工程中,高校只有本着人文关怀的理念,才能为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创造应有的物质和人文条件,才能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标。

3.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高等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摇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智力源,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大量心理健康、心灵和谐的人才。唯物主义历史“育人”观告诉我们,人是社会的人,人的素质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从个体发展角度看,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期间向成年期的转变过程中,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人文关怀就成为预防和阻止心理疾患发生的迫切需要。要求教师主动走近学生,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对学生的疑惑给以正确的引导和及时的疏导,去帮助解决各种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用爱温暖学生孤独的心灵,为和谐社会育心灵和谐的人才。

二、班级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性

班级是高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是高校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直接管理者,肩负的教育责任是巨大的。因此,只有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自觉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提高自身素养,积极进行探索创新,才能做好做实班级管理工作。基于人文关怀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班主任应该以大学生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关心他们的个体需求,包容不同观点,激发大学生主的生命热情,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促使他们全面发展。班主任作为高校学生管理最直接参与和执行者,首先应该对学生给予以下的人文关怀:

1.生命关怀。

生命关怀是人文关怀之基,班主任应该从生命的意义、价值等维度对大学生进行珍爱生命教育,要使学生明白:生命不仅仅属于生命个体本人,更属于家庭、属于社会、属于国家,要引导大学生养成理性平和的心态,真爱生命。

2.尊严教育。

人的尊严主要是指尊严尊重是人文关怀之本。班主任首先要关心、爱护所有学生,保障学生各种正当权益,尤其对生活困难、学习困难、有心理疾患学生给予更多理解、关怀,让这些学生感受到人间的真爱与温暖的同时,人格得到尊重,权利得以保障。

3.价值引导。

价值引导是人文关怀之要,人文关怀的核心在于实现人的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价值追求,引导学生实现人生价值。4.发展引领。要遵循创新发展的原则,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需求与发展观,促进学生在塑造自我的过程中完善人格,最大限度地尊重、关心、满足和引领学生成长和成才。

三、班级人文关怀管理时效性探索

1.班级管理的核心在于对学生的关爱

美国国家教育学会前会长内尔•诺丁斯把关怀当作一切道德教育的重中之重,他主张以关怀的价值取向取代说教,我认为特别有道理。对学生的关爱,是班主任力量的源泉,也是教育成功的先决条件。处在大学这一特殊的人生阶段,许多大学生的心理尚不成熟,他们自尊心强,感情十分脆弱,特别需要同学之情、老师之爱。遵守校纪校规、规规矩矩上课的好学生当然是值得我们赞美的,而对于违反纪律或行为习惯有偏差的学生,如果动辄训斥和批评甚至嘲讽挖苦,极易给学生造成心理创伤,容易导致自卑心理和厌学情绪。班主任不仅要做到有的放矢地教育,更要用真挚的爱去激发他们对规则的服从、对知识的兴趣、对生活的自信,同他们交流思想,建立感情,对他们进行自信心的培养。真诚的微信、信任的目光、体谅的了解,殷切的期望,都能够给教育学生的过程增添正面的能量。

2.坚持不懈地用爱和关怀感化学生

“罗琳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够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每一个班级里总会有几个或不爱学习、或不遵守校纪校规的学生。针对这些特殊的个体学生,我们更应该用真心真情去感染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班主任是真心为他们着想。真心的爱护,不仅是生活上的“扶贫”、学习上的“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的“扶志”、品行上的“扶德”、心灵上的“扶健”。而且,我们不能期望对此类学生的教育能够一蹴而就,班主任需要有这样的信念:学生反复100次,教师做101次转化工作,坚信用爱和关怀一定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气、发展成才。

3.人本管理,以尊重学生主体人格为前提

关爱的基础条件是平等,爱首先要尊重。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首先,要重视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主体人格。尊重个性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充分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其兴趣、爱好和特长。德国诗人海涅说过“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独特的形象出现在班主任面前,班主任有责任了解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其主动性、自觉性与创造性;要尊重学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价值选择的多样化,求同存异,因材施教。其次,要切实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班主任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思路,在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各方面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引导。要了解和倾听学生的心声,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比如要掌握每位学生的家庭情况,帮助经济困难学生申请相关资助,同时特别需要密切关注特殊群体学生,把好心理问题关。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学生感到迷惑时给以引导,在学生遇到挫折时给以安慰,在学生需要帮助时予以援助。

4.平等交流,把话语权交给学生

在思想教育过程中,班主任独霸话语权力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这种单向性和单一化的灌输结果造成了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言语交往处于一种“来而无往”的困境。这种言语关系导致了学生丧失个人言语的自主权利也使班级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班主任和学生间平等交流,是实现师生合理交往、优化教育效果的前提性因素,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是实现师生畅通交流的重要基础。我们应该建立班主任和学生共同为主体的在话语权平等基础上的相互交往关系,在对各自主体性地位的尊重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和沟通,实现教育目的。总之,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事业,没有爱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我们只有以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为己任,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关爱、感受世界的美好,从而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努力学习,促进和推动学生成长、成才。

作者:郑伟芬 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