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校园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校园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摘要:要想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化情境和氛围,校园文化其本身具备德育气息,这和对学生的培养在内在上具有统一性。因此,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出良好的培育文化情境,提高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效果。分析了校园文化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关键词:校园文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用

一.校园文化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1.凝聚作用

凝聚作用体现在校园精神上,其是教师和学生都认同的价值观和精神力量,能够有效的将全校师生凝聚在一起。因此,学校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的特征,社会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建设校园精神,促进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除了校园精神建设之外,还需要注重建设校园精神,通过具体的物质使得精神具象化,如校歌、标志性建筑物、校徽等,将校园精神建设落实到实处,让师生能够看得到。

2.制约作用

校园文化中包括校纪、校风、校规等,规范每个师生的行为和思想,师生都会自觉地去遵守。制约分为有形制约和无形制约,有形的主要指管理制度,无形则是指校园舆论,因此高校应该认准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学生的培育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3.激励作用

优秀的校园文化传达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学校应该多关心师生,尊重教职员工和学生,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并且要多鼓励教师,建设良好教学环境,建设出适合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在建设校园环境时,需要抓住物质环境建设和人际关系环境建设,实现有机统一。

4.引导作用

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带给师生强大的号召力,让他们能够自觉的实现奋斗目标,通过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渗透其中,可以让师生在不自知的情况下,接受到教育,实现对学生的培育目标。因此,在建设校园文化时,应该注重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作用,让师生都能参与到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将教育内容融入到活动中,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规范,包括根本任务和价值取向,让教育内容渗透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中,进而转化成意识,让师生能够自觉遵守。

二.发挥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策略

1.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建设包括教学、设施、科研等方面的物质条件,将物质赋予上文化内涵,就是校园文化物质基础。环境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融入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创建整洁、优美、道德的校园环境。在景观和建筑设计上也要在讲究外观美的同时,注重内涵的体现,陶冶情操。在建设校园文化环境中应该要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装饰教师和宿舍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达到知行合一。

2.注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建设精神文化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核心内容,将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作为主要内容,让师生充分参与到精神文化建设中,从校风、校歌等内容中挖掘、建设大学精神。将诚信教育和爱心教育渗透到文化建设中,让学生养成诚信、乐于助人、友善的良好品质,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大学精神,高校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能够挖掘校园内一直存在的文化传统,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重要内容加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凝练大学精神。高校各专业、院系也都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创建自己的班风。

3.注重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建设校园制度文化,离不开制度规范,让学校能够规范、有序的运行,学校是固定的,学生是流动的,因此核心价值观培育需要依靠机制,建立健全的培育制度,如责任追究制度、奖惩制度等,让培育工作有序进行,并且能够进行不断的创新。这就需要制定出规范、公正、道德的制度,体现出道德性,可以提高制度的权威性,让师生能够认可,并且减少制度执行成本。另外,在执行制度时,需要发挥出管理育人的功能,制度要体现出伦理价值,要按照规定执行,避免出现违反道德性的情况出现,否则制度就会无法发挥出其规约功能。比如,在涉及到利益时,如学生的奖学金评定、评优内容上,就需要规范的按照制度内容进行,体现出公开、公平和公正,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为学生起到正确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制度中要将学生的主人公地位显现出来,在制定制度时,也要多参考学生的意见,提高学生对制度的认同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出其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能够注重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会亭.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培育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

[2]詹玉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思潮[J].江汉大学学报,2011,(03).基金项目:河南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课题《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问题研究》(编号:HZYSZ2016-21)

作者:蔡信强单位: 河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