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闻传播理论思考

新闻传播理论思考

新闻传播中最让人感兴趣的话题莫过于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官方舆论及民间舆论、民意表达及舆论指导、信息公开及信息安全、流言防治及知情有度等几个方面。针对上述问题而言,新闻传播既要重视主流媒体功能,也需要看重非主流媒体的使命;既肯定官方舆论场的地位,也强调民间舆论场的作用;既扶持民意的充分表达,也着力舆论引导的责任;既不断推进信息公开,又维护信息安全;既警惕流言滋生泛滥,又坚持依法知情、知情有度。总而言之,新闻理论的传播需要在新的环境中,提到新的传播理论高度。

一、新闻传播理论概述

新闻传播理论主要是对新闻传播规律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并且在不同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下,遵循新闻传播的一般规律,进而在新闻学、传播学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特色的新闻传播理论。针对国内而言,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新闻传播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21世纪下,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显得极其重要及迫切。

二、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新闻传播理论也不例外,新闻传播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新闻传播理论创新同样永无止境。在我国日益走向国际舞台中心、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时代背景下,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欧美国家开始对传播学的理论进行研究,并在二战后取得较大发展。但就国内而言,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因而对资本主义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并不适用于我国。鉴于此,我国新闻传播理论的研究应当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统领,研究并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补充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的理论空白。事实上,这一思想指导不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究体系做出贡献,也对世界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建设做出贡献。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媒体引导好舆论,疏导社会情绪,化解社会矛盾。此外,我国正处于变革的攻坚时期,需要新闻传播做好求同存异,以期形成最大凝聚力。互联网时代下,传媒格局和舆论生态社会变革下,网络与数字技术裂变式的发展已经有效地推动媒体格局的深刻变化,全面传播,媒体竞争条件下,以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等代表的新闻媒体的传播及应用有效地催生了信息传播格局的深刻变化。传统媒体绝对权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从传播变革,传播主体正有媒体机构的专业化传播向公众化传播转变。传播机制正在从党政主导的单向传播向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向传播转变,传播范围正在由局部区域性传播向更大时空范围传播转变,打破时空藩篱,消弭了距离概念。鉴于此,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需要重视网络传播和管理规律研究,适应新闻传播的时代要求。

三、创造力的新闻传播理论的发展需要

理论创新是理论发展的基本形式,是促使理论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途径。新闻传播理论的提高与创新,都带来一次思想解放和事业进步。近年来,我国传媒产业发展迅速,这一过程中,西方传媒传播理论对我国传媒产业快速发展及崛起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此外,我国新闻传播理论缺乏创造力。鉴于此,中国作为传媒大国,应当加强新闻传播界及学术界的理论研究,用来推动中国新闻传播的实践发展,促进世界传播业的交流与发展,最终保证理论输入与输出的平衡,进而提升理论的影响力。具体而言,新闻传播理论创造力需要借鉴与继承、自信与科学、系统与规范及融合与创新。新闻传播理论的借鉴与创新,有利于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播学术视野的拓展,借鉴西方传播理论精华,去其糟粕,避免陷入西方舆论话语的陷阱,继续继承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理论及传统文化,为我国新闻传播理论的研究指明了道路和方向。此外,传播理论创造力的提升需要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的理论基础及价值取向,创造出科学的理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的理论自信,进而实现新闻传播制度和道路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创新的自觉和自信,坚持本土意识、人文关怀,重视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过程中经验及问题的独特意义和理论价值,运用中国话语,传播中国声音。另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创造力的科学性需要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解决理论传播实际问题,创新新闻理论的基础,积极完善理论创新的体系,最终促进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新闻传播理论创造力的显著特征是系统与规范,未来世界的竞争是软实力与硬实力结合的巧实力竞争。因此,这就要求新闻传播理论需要确立“系统效能”的观念,将理论创新与理论应用创新结合,把基础理论创新与理论应用创新紧密结合,最终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整体“融合”。此外,新闻传播理论创新坚持较高的学术规范,需要具备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及责任感,敢于创新学生,努力创造当今文化,积极弘扬学术精神、民族精神。理论传播的创造性,离不开理论与理论的融合与创新,坚持“国学为本、西学为用”,将过去的理论精华与具体实际结合,实现古今中外的融合,以期实现新闻传播理论的创造力。

四、新闻理论重视本土化研究

中国的新闻理论研究与西方相比发展较晚,因此传播学对于中国而言属于舶来品,中国新闻传播理论的体系来自于西方。正是基于该历史特征而言,中国在过去的传播理论中引入了西方经典的新闻传播理论,但不容忽视的是,中西方在国情、政情、媒情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中国新闻理论必须与中国国情结合,直接引入理论并不符合常理,也不是一种科学理性的学习方式。鉴于此,新闻理论应当重视本土化的研究,当下,建构中国新闻传播学术的话语体系。值得庆幸的是,不少学者显然已经认识到新闻传播理论本土化研究的重要性及迫切性。例如,刘海龙先生在《传播研究本土化:问题、标准及行动路径》一文中,深刻地反思回顾了传播研究本土化的问题,指出传播研究本土化应当采取两个维度、四个行动的路径;顾黎和蔡惠福先生在《关于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生话语体系自主建构的几点思考》中明确指出,要把建构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生话语体系作为学习研究西方理论的目的。鉴于此,依据我国实际经验,研究中国问题,立足自己的实践形成自己的创新理念。与此同时,应当以新概念、新范畴及新观点为着力点,最终实现新闻传播话语体系的自主构建。新闻传播理论本土化的研究,基础及前提是提升中国新闻传播理论的创造能力。但是尤为注意的是,重视本土化研究并不是闭门造车,本土化研究是需要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理论基础上,对理论进行加工及改造,最终吸收精髓,借鉴精华,融合我国新闻传播的实践经验,最终实现新闻传播理论的中国本土化。此外,在新闻传播理论创新性的过程中,实现中国新闻传播学术话语体系的自我建构,提出新闻传播理论的创造能力。新闻传播理论本土化研究应当在引进西方新闻传播的理论基础上,逐渐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新闻传播理论,最终实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目标。西方传播理论在引入国内后,我们不仅要学习理论的本身,还需要学习借鉴国外传播领域的先进研究方法及科学的研究手段。只有具备先进的研究方法及手段,才能够有利于新闻传播本土自主理论的研究创造,最终实现西方新闻传播理论的本土化研究。

五、新闻传播中的主流媒体及非主流媒体

大众传播是人们借助延伸的个体进行新闻信息的寻求及获取,目的在于适应生存发展的需求。现如今,大众传播已经成为当代人类最为主要的社会行为之一。从大众传媒的系统理论而言,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能够传输重复现象,被称之为功能,并且从日常生活观察而言,功能也就是效能,主要是事物及方法发挥的较为有利的作用。大众传播功能是指信息获取者通过大众传媒所获得的有益效能。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总会有些媒体做出过特殊的贡献、作用及功能,因而会受到执政党及政府青睐,享受到政策优势。这类媒体就是人们常说的主流媒体及核心媒体。针对中国的现状而言,主流媒体主要关注重大问题,发挥重要影响,有政府做后盾。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收视率和发行量并不是对主流媒体的身份界定。例如,英国的《泰晤士报》发行量与《太阳报》《世界新闻报》相比要少得多,但是《泰晤士报》的龙头地位却是任何一个报纸都无法撼动的。互联网时展下,非主流媒体在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非主流媒体在市场份额的占有上担负重担,也在舆论导向上具有重要引导。现如今,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在新闻的分工、舆论引导分层及联系对象分众上有所不同,相互建构中具有一定的互动关系。总的来说,这在导向与市场、对上及对下、对内及对外、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中有所侧重,能够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及风格。主流媒体及非主流媒体之间的定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非主流媒体也能够在传媒领域独挑大梁。其中,美国《时代》周刊中将互联网评选为“年度人物”,由此看出,非主流媒体已经在传媒领域具有一席之地,并且逐渐发扬光大。总的来说,在未来的世界中,谁将是主流媒体,还不能确定,因为主流媒体及非主流媒体是相对而言的,二者之间只是一种动态定位,其弈及易位还需要有待观察。

六、新闻传播理论中加强热点研究

新闻传播学作为一种应用性学科,不仅肩负新闻传播现象、总结新闻传播特点及规律,还肩负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当下,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关注创造能力的提高,但创造能力的提高必须源自于对新闻传播实践的提高上。数字化时代下,新闻传播领域中主要关注热点问题,并且在新传媒技术的迅猛发展下,热点事件频发,传播手段及技术突飞猛进,新闻传播理论的研究中需要关注热点问题。针对热点问题的研究而言,中西方处于同一起跑线,不仅提出了自主理论创造的要求,同时还直接将理论研究推向国际最前沿。新闻理论研究过程中,从学术理论出发将热点问题研究脱出,构建起相应地理论体系,大力提升新闻传播领域内的理论创造能力。不少传播界学者针对理论的研究提出不少建议性的成果:董兵《关于当前新闻传播几个理论问题思考》、毕宏音《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新媒体传播效用、模式即对策研究》等等。此外,不少在互联网有影响力的传媒人士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递新闻热点问题,如天津塘沽爆炸中,对事件进展的跟踪报道,不仅在短时间内传递了正能量,还汇集了救火救灾的力量。可以说,新媒体这一独特的优势,在救灾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作用。此外,传播学学者姜胜洪针对网络谣言这一社会热点进行深入剖析,对机制、机理及策略进行研究。总的来说,这些都为中国新闻传播实践及理论探索有着重要意义及影响。

七、结语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因而新闻传媒发展过程中应当重视新闻理论。21世纪下,社会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所以新闻传播应当适应新的变化,在理论发展中提高创造力,以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

作者:刘美缨 单位:四川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