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闻编辑

新闻编辑范文精选

新闻编辑

新闻编辑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视;编辑记者;再创作

电视编辑是电视创作的重要环节,是一项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创作活动,它包括了创作层次和技巧层次这两方面内容。在电视创作中,编辑思维应该贯穿于节目创作始终。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的事实所进行的报道。而电视新闻编辑,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协调编采人员、整合新闻资源,同时基于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进行新闻判断,并根据所作的判断去取舍新闻、整理原稿、制作标题、编辑画面,以求再现新闻真实、落实编辑政策、吸引读者阅读、承担社会责任的人。这就是电视编辑对素材的“再创作”。

电视新闻编辑的含义

电视新闻编辑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从事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人.其二是指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而关于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又存住广义与狄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电视新闻编辑概念是从编辑学中的大编辑概念出发,立足于一个完整、固定的新闻节目:狭义的电视新闻编辑概念则绕过了编辑对于采访的策划与指导作用,只着眼于在采访素材基础上进行的加工与合成工作。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既是对前期采访素材的程序化整理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再创作的过程,材料的筛选与各种形式表达要素的运用,都是包含了自我观点与思想的创造:根据前文的定义,可以将其工作内容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查看、熟悉素材

(二)撰写、修改、加工文字稿

(三)画面编辑

(四)声音编辑

(五)字幕、特技,以及动画的编辑:

(六)榆查与修改

电视编辑再创作需要掌握的技能

电视新闻编排既要有规矩,又不能墨守陈规,成功的编辑往往得益于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不过在实践中,电视新闻编辑还需要掌握以下几条技能:

(一)提炼和升华主题

当编辑先要当好记者。电视新闻编辑仅有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够的。他们日常大量的工作是与图像打交道,如果对电视新闻采访拍摄一窍不通,就很难修改记者和通讯员发来的消息。

电视编辑对记者的稿件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对主题的提炼以及稿件之后的编后话也可以实现对主题的升华。同时可以增强新闻的感染力与号召力;可以引发观众更多的思考,以弥补电视新闻一闪即逝的不足。

(二)驾驭电视画面

电视编辑要有纯熟的节目剪辑技术。节目剪辑包括单条新闻的剪辑成片,多条新闻的组合和后期的切换导播三个部分,这些工作通常都是由编辑完成。纯熟的编辑技术,不仅是为了搞好新闻包装,而且有利于“分秒必争”。

画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闻的内容和形式。“图像优先”是每一个电视新闻编辑应该遵循的原则。编辑在“再创作”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图像。新闻稿件用来释解画面。而且,在编辑新闻时,应该“声画对位,画出声随”。这样,解说不会干扰画面.不会干扰观众自己理解画面,进而理解新闻。同期声的运用也是一种将新闻讲述得生动、完整的重要方法。缺少同期声。新闻就缺少了生动、鲜活的一面。

(三)巧用编排手段

巧妙地运用编排手段,可以使一些稿件变得重要起来。进而扩大影响力。这也是编辑“再创作”的一个重要技巧。

内容相似的稿件.编辑可以进行综合叙述,让许多内容单一、形式单一的稿件组合起来,变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增加了新闻的信息量,也增加了新闻的厚重感。在编排稿件时。编辑还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将稿件联系起来,起到互相衬托、相辅相成的作用。内容不同的,作为编辑,就要将这些稿件分门别类的重新组合,相互对比,再加以创作,让观众在观看之后,对于我们报道的新近发生的娱乐消息有个更全面深刻的了解。

“再创作”要以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想象。不能主观臆断,更不能胡乱编造。同时。编辑技巧服从于编辑思想,服务于新闻内容。如果一味地追逐技巧.忽视新闻内容的挖掘和对新闻真实性、使命感的追求,技巧只会变成华而不实的空中楼阁。这对新闻节目的健康发展是有害的。

(四)电视编辑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电视新闻编辑不仅经常与社会各个层面打交道,而且还要与本系统的各个环节发生关系。如果将整个电视宣传队伍比作一个庞大的乐队的,那么,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人是乐队指挥,而编辑则是吹大号的角色,既接受指令,又指令,并确保指令百分之百地执行。

新闻编辑范文第2篇

编辑的职能就是对所有的稿件进行加工编辑,拟定标题。但是对时政新闻的标题拟定的过程中,编辑通常是畏手畏脚,不敢下手。对于现在的编辑工作已不仅仅是审稿与编定节目,拟定标题,而是要对新闻的审阅发行负全责,利用现代化的操作程序序系统的驾驭新闻的采集与发行工作。编辑工作如何创新,就拿总理会见网友的新闻为例,在新华社发的稿子都是以消息和侧记来拟标题,然而在新京报与燕赵都市报去以总理与网民“面对面”“谈心”来拟题,这就形象的表达出了总理亲民的形象,更富有感情色彩。通过一个标题可以看出,编辑在对材料拟题的时候需要创新的勇气与气魄。

时政新闻编辑的观念创新

提高时政新闻的收视率,提高时政新闻的水平的前提必要条件之一就是实行观念创新。长久以来,在对时政新闻的选择与制作过程中,都是循规蹈举,墨守传统。改变观念就是改变思想观念,一切创新源自观念的改变。在对时政新闻的报道中,普遍注重会议报道,领导活动。类似的报道铺天盖地,如何做到让群众爱看,提高其收视率这需要做到三个统一:首先是新闻与时政统一。时政新闻体现的政府政策与群众的利益,具有一定的时政性,这就需要编辑在处理相关新闻的过程中,在保证其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还得具有一定的新闻性而不是政治性,找出新闻与政治的共同点。找出当下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同进还能体现的新闻价值,这样的新闻报道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其次,收视率与宣传性的高度统一。新闻在对政府的动向进行宣传的同时,还得注重收视率,如何引导群众关注所宣传的内容,得帮助群众解析新闻的实际意义,这需要编辑在处理新闻的过程中以人为本。最后,保证群众的话语权与社会舆论的统一。在传统的时政新闻创作过程中,创作与社会关系脱离,创作者拥有绝对的发言权,真正新闻所在表达的真实意义,得不到社会的认可,群众只有服从没有说话的权利,导致群众与政府没有沟通的平台。如何体现民主,就要从根本上让群众有话语权,时政新闻的报道一定尊重客观事实。在网络媒体日益大众化的今天,网络平台给广大群众说话的权利,表达出了不同的心声,做为时政新闻的编辑更要利用网络媒体,正确引导人民群众的主流思想意识。提高媒体的公信度,客观的报道社会突发事件,民众观心的热点问题,时政新闻传递是社会发展与国家政治经济,在传递正确信息的同时,引导社会舆论与平衡舆论,发挥其新闻媒体本身职能。

时政新闻编辑的技术创新

新闻编辑范文第3篇

目前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至少在中国,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有关电视新闻编辑学的专著问世。理论界与电视实践之间的隔膜,也许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当然我们不能过分地苛求研究者。因为,以报纸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闻学对于以形、声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电视新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适应是在所难免的。即使电视新闻工作者自身,也未必能识“庐山真面目”,除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外,还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因素。每个人站在各自的岗位上,以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那么,认识的高低、理解的深浅自然也就不一样。记者偏爱自己发回的消息,编辑更看重多条新闻排列与组合;摄像师呢?对于画面的讲究不亚于一个严肃的画家。他们在本岗位上都付出了汗水,付出了心血,但他们很难独立地将微观的实践转化为宏观的理论。

电视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关联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与之相关的理论的滞后。几年前,人们无法想象到“现场直播”这个概念,而现在,即使一些中小型电视台也开始尝试。传统的新闻学多数教科书对“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最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或发现事实所进行的报道。”这些定义,虽然表述各异,在时间概念上,都忽视了“正在进行时”这一最富电视新闻特点的时态。因为随着“现场直播”的出现,电视屏幕上的形声可能与远在大洋彼岸正在发生的事件同步。

与此同时,电视特技手法增多,这样便给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的机会。比如,以往在电视新闻编辑操作中比较多地关注“蒙太奇”。而现在,我们能够借助先进的电子编辑技术,达到超出“蒙太奇”以外的境界,画面的分割,同时传递两路以上的信息;字幕的运用,能在节目播出时,插入来不及编排到既定时段节目中的新闻,还有巧妙地安排受众介入某一事件,随时插播微波传回的消息,有意识强化感观效果等等。

概括地说,电视新闻已经由预制式向直播式迈进;电视新闻编辑开始由简单的排列组合型进入复杂的“创作”型时代。

我们认为,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性质、特点及其使命,是电视新闻学必须研讨的课题。

按照通常的分工,电视台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习惯地将电视新闻采编过程分两部分,其一是外采,其二是编辑,于是就有了前期和后期之分,有了记者“冲锋陷阵”,编辑“坐收渔利”的说法。

以“前期”和“后期”来界定记者、编辑的职能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编辑的手脚,影响他们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组织、参与功能的发挥。

电视新闻编辑部门和编辑的肩头,应该担起三大任务枣组织指导、编辑制作、控制指挥。

前期:组织、指导。编辑工作千头万绪,组织指导要摆在首位。

——编辑部应该是整个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一段时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确定报道思想,拟订报道计划;“参谋”新闻视角,把握舆论导向。

——编辑部应该经常组织战役性报道。其中包括开办栏目、组织拍摄系列(连续)报道、发动观众对某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等。

——编辑部应该成为记者站和通讯员的“良师益友”。电视新闻的屏幕建设,离不开完备的通讯联系网络,这一网络的经纬主体,由记者站和广大通讯员组成。编辑部不仅要与他们形成鱼水关系,更得经常与他们互相传递信息,定期通报有关要求和发稿情况,帮助他们出主意,想点子,服好务,指导具体的新闻采编,组织新闻业务方面的培训学习。

中期:编辑、制作。这是编辑有别于记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字的编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视解说词的修改和节目内容的提示。编辑可以也必须根据对所负责的时段新闻中的每一条消息进行合理的“加工”,有些重要消息,还必须写好编前、编后话,配发评论;编辑部的意图,与受众之间沟通,都由编辑拟好提纲或成文的东西,由播音员(主持人)传播到千家万户。中期的第二个方面的工作是节目制作。这是由电视新闻的特性决定的。记者拍摄了画面(含现场声),编写了文字稿(含字幕设计),并不等于完成了一条新闻。编辑的任务是让每一条新闻达到播出要求,至少有下列工作要做:1.镜头的剪辑;2.使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相一致;3.将字幕迭现在适当的位置上;4.画面的技术处理;5.解说与同期声的合成;6.计算该条新闻的长度。这些繁琐的工作,并非一位编辑就能完成的。各道环节的衔接依赖于每个岗位的默契配合。可以这样形容,诸多工作就像宫商角羽徵,各自发出应该发出的音响,才能构成一首完美的乐曲。

后期:控制、指挥。这里所说的控制,指的是对新闻播出过程的控制。控制者,通常称之为导播。在直播式节目,播出过程是最紧张的时刻,节目主持、技术人员、栏目编辑,乃至该时段准备的消息,都必须各就各位,随时听从导播的调遣。

值得注意的是,在微波进入电视的时代,外采记者每时每刻都可能从现场发回消息,这时,担任导播任务的编辑就需要敏锐的思维、果断的决策、精确的计算、纯熟的技术,以便及时、准确地将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和最新消息,在适当的位置切入。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编辑的核心工作,编辑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拟订播出大纲。

播出大纲是用以指导当天播出的新闻节目的计划。与此同时,每个时段的电视新闻节目,毫无例外地需要有一个详细的节目单。大纲重在组织,而节目单侧重具体地实施。例如,大纲中列有某记者上午10时采访香港客人访问武汉的消息;而在12时或晚些时候的节目单中,则会清楚地写上拟就的稿件题目,记者和被采访对象的名字、消息的长度以及在第几条播出,该节目编辑带的序号等。

与报纸排版相比,电视在规划版面时有自己的特性。

其一,报纸是在单位面积中布置文字,电视则在单位时间里安排节目。单位时间的固定和客观时间的流动,对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单位时间,服从于整个电视版面。它不仅将每一个时段的节目界定在固定的时空里,而且根据电视节目制作所需要的时间,确定“成套新闻”,口播消息的最后发稿期限,这个时期,一般确定在播出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太推后了,就可能影响整个新闻的播出。

突发性新闻以及播出之前来不及制作的新闻,可在节目播出过程中适时插播;由微波接收或记者传回的消息,如果是重要新闻,也可能由导播者及时切入。

插播消息,意味着要打乱原来拟定的节目单。插在什么位置,在什么时间插入,都需要经过缜密的考虑和精确的计算,否则就有可能乱方寸。

电视的版面,时间就是空间。在有限的时间里丰富、活跃空间,是电视编辑追求的目标之一。

其二,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具有相对的连续性。同一个新闻事件,由于版面的限制,19:00时的新闻中,可能安排得短一些,而在21:00时的新闻时段中,则可能介绍得说尽一点;上一个时段播出可能没有交待背景,而在下一个时段中则可以较充分地展开。

连续性有时还表现为,同一题材的不同角度,某一事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对于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随时都可以将记者在现场播报的信息编排到整块节目的某一空间。

一般说来,在一天的最后一个时段新闻中,编辑不妨将当日发生的重要事件,回顾一番,评述一番。值晚班的记者针对一些有社会影响的消息对受众反响的采访,在这个时段里播出是十分贴切的选择。

我们常常听到一些记者抱怨,摄制的许多素材,白白地浪费;在电视新闻实现滚动播出后,这种抱怨,就会减少,因为,那些未能采用的素材很可能由编辑排到另一个节目单中。

新闻编辑范文第4篇

关键词:5G时代;新闻编辑;思维模式;创新发展

在创新成为新时展主题的背景下,新闻编辑行业发展受技术驱动更加明显,5G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和媒体融合的双重驱动,要求新闻编辑必须要创新自身思维模式,全面革新传统新闻报道在策划选题、内容编辑及推送方面的思维限制,构建新型思维模式体系,以此才能够紧随时展要求,实现新闻编辑整体工作创新,为新闻媒介创新发展以及作用发挥起到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1.5G时代与新闻编辑

1.15G时代特征

5G是对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依托技术应用所具有的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等关键性能指标,为提升信息通讯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5G技术的独立组网和差异化应用,能够为移动互联网用户提供更加极致的应用体验,满足多场景高水平应用要求;能够为部分垂直行业提供对等时延和高可靠性服务,突破部分生产生活场景时间和空间桎梏;能够为大数据采集和传输提供高水平基础技术支撑,推动社会经济整体朝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1]快速进入5G时代,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基本要求,成为国家层面竞争的重要影响因素。

1.25G时代新闻编辑发展趋势

5G时代背景下,新闻编辑作为直接依赖于信息传输的行业类型,其所受到的影响更加显性,行业整体发展将会呈现如下方面特征:一是新闻编辑和传输效率全面提升,新闻采编流程将得以最大化缩减,结合大数据技术、智能化技术等应用,使得新闻策划和内容制作的效率全面提升,突破传统新闻形式壁垒,实现新闻信息的全天候推送,全面提升新闻编辑时效性。二是受众群体更加广泛,编辑与受众群体之间的交互水平全面提升,使得新闻编辑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三是新闻编辑形式更加多元化,利用图片、视频和文字的形式组合,能够更好地实现新闻编辑可视化要求,提升受众群体接收信息效率,同时也对新闻编辑思维创新提出更高要求。[2]四是新闻编辑逐渐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在数据采集、传输、整合效率不断提升情形下,驱动新闻编辑各个环节中人工智能介入水平的提升,要求新闻编辑必须具备良好的数据素养,并能够适应智能化发展带来的现实变革。

1.35G时代新闻编辑思维模式创新必然性

思维模式是思维借以实现的形式,也是指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并对个体言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新闻编辑工作体系中,创新水平对创作质量、创作效率和新闻媒介舆论导向效果体现都有直接性影响。虽然在新闻编辑工作中,多种新型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升,新闻编辑形式也更加多样化,甚至在各个环节都不断朝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但是就整体层面而言,技术应用依然是依赖于新闻编辑思维模式实现的,只有真正基于思维模式创新,才能够将各种技术应用有机整合在一起,能够实现新闻编辑内容和流程等方面创新,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群体新闻阅读的多元化需求。从这方面而言,5G时代背景下,新闻编辑必然要明确思维模式创新的必要性,为驱动新闻编辑整体变革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2.5G新闻编辑思维模式创新的基本类型

2.1长视频回归思维

5G技术相对于传统信息传播技术而言,在传输速率、传输容量和延时性方面具有根本性的优势,在整体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资费水平不断降低的情形下,将会使得这些方面优势更加凸显。这些方面优势发挥所带来的直接性影响,就是对当前短视频新闻类型的直接冲击。虽然短视频模式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发展的现实场景,但是其运行中也存在质量不精、内容受限、表达偏差等实际问题。[3]基于5G技术的优势支撑,短视频的这些缺陷和不足将会进一步放大,而长视频则能够更好地满足受众群体娱乐消遣和深层次阅读等方面诉求,以新闻的内涵和深度推动整体效益水平提升。

2.2小众传播思维

5G时代技术和受众群体心理层面的变革,将会使得海量信息与受众群体碎片化的矛盾进一步加剧。新闻编辑在工作体系中,要能够适应新闻传播垂直化、扁平化的发展特征,适应社会运行万物互联发展特征,在尽量拓展新闻媒介传播影响力的同时,培养具有针对性和特色的受众群体,也就是要能够实现小众传播思维创新。构建小众传播思维模式创新体系,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新闻编辑核心竞争力优势,实现新闻编辑与受众群体之间的协同体系构建,创新新闻编辑多元场景构建。[4]另一方面则能够基于5G平台创新新闻接触场景,促进不同媒介类型的深度融合,并更好地探索新闻行业新型商业生态和盈利模式,促进新闻媒介创新发展。

2.3用户管理思维

用户管理思维可谓是5G时代新闻编辑回归读者主体的基本体现,也是切实体现以用户为中心的基本要求。5G技术与云技术、大数据技术的深层次结合,驱动用户开始构建适合自己要求的新闻内容数据库,进而形成特色的新闻需求体系。对于新闻编辑而言,同样要适应现实变化特征要求,一方面将新闻信息阅读权、管理权还给用户,满足用户自主管理和应用的诉求,另一方面编辑自身也要构建起对应的私域流量体系,确保自身核心竞争力侧重点能够与目标受众群体的诉求相契合。通过用户管理思维的创新应用,能够真正提升目标受众群体黏性,并且通过私域流量的深层次开发,降低新闻编辑和受众群体开发综合性成本。

2.4整合性思维

5G技术应用范围的多元覆盖,使得每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新闻信息来源,并在此基础上挖掘出更深层面的新闻内涵。这就要求新闻编辑逐渐培养整合性思维,基于开放交流理念来开展实际工作。在新闻信息采集和选题策划环节,要能够对各种信息来源进行综合处理,结合大数据技术应用,对来源真伪进行辨析,并能够实现深层次溯源。在综合处理基础上,依托整合性思维对选题策划结果进行权衡。[5]整合性思维模式创新,不仅能够更好地控制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还能够确保新闻媒介的权威性,确保新闻编辑的伦理价值,确保新闻媒介的可持续发展。

2.5反向性思维

反向性思维并不是对新闻编辑现有思维模式的逆反,而是基于受众视角的反向思考,也就是能够基于受众群体角度,将自己代入受众群体视角,评价和分析新闻编辑各个环节存在的不足,通过反向思考和换位思考形式,实现新闻编辑的整体创新。基于传播心理学理论体系,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群体的参与度与忠诚度呈现正增长关系,反向性思维则是新闻编辑深入了解受众群体思想动态的直接方式,通过视角的代换,能够真正突破传统思维桎梏,实现新闻内容全视角评析,为后续编辑工作优化和创新提供思路指引。

3.5G时代新闻编辑思维模式创新路径

3.1提升新闻编辑数据素养水平

数据是5G平台运行的基础,更是实现新闻编辑思维模式创新的重要基础。依托5G技术的深层次应用,全面培养新闻编辑的数据管理和决策素养、数据获取和解读素养、数据处理和传达素养、数据伦理素养等,能够真正提升数据素养水平,强化对5G技术应用的正确认知,为推动思维模式创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数据素养的实现,需要新闻编辑全面革新自身5G技术应用理念,深层次融入数据运行体系中,并通过媒体平台培训和自主学习的结合,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数据素养体系,并将新闻编辑职业要义贯穿至日常工作各个流程,实现多元化思维模式创新,推动自身核心竞争力水平全面提升。[6]

3.2推动新闻编辑朝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5G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应用,推动媒介和媒体的智能化发展,进而要求新闻编辑也必然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化方向发展要求新闻编辑运营服务逐渐侧重于以受众群体为中心,使得新闻编辑的技术分工体系更加细化、新闻样态场景更加复杂化、新闻编辑职业泛化、新闻编辑与外部世界关系发生深层次变革。在这种情形下,就必然要求新闻编辑能够适应智能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依托智能化技术支撑,创新智能化新闻产品,在逐步实现智能化组织变革基础上,实现与受众群体的深层互动。在部分媒介平台上出现的与读者互动交流的智能机器人,就是智能化方向发展的例证,智能化的不断深化发展,则要求新闻编辑能够实现多元思维模式创新。

3.3创新新闻选题策划方式

新闻选题策划方式的创新,是新闻编辑思维模式创新的首要体现,也是5G技术所带来的最为直接的影响层面。传统新闻选题策划方式,是以新闻事件或新闻编辑自身能力水平为出发点的,也就是更加侧重于新闻媒介自身,而5G技术与智能化技术的融合,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受众群体对新闻媒体的关注模式。在这种情形下,就要求新闻编辑基于用户管理思维模式,借助网络层面全面收集和整理新闻信息,并利用智能化分析技术,对具体选题进行优化。实现新闻选题策划效率的提升,还要求新闻编辑能够根据目标受众群体特征,基于整合性思维模式,创建具特色的选题数据库,在具体选题时,能够在数据库内直接进行检索,并给出相关的新闻内容,以此为选题策划提供方向。在选题策划过程中,还能够通过与受众群体的实时交流,对具体选题进行优化,使选题更加符合受众群体的新闻信息需求。

3.4创新新闻传播模式

5G技术的高水平应用,使得新闻传播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受众群体的黏性不断降低,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不断削弱。在此背景下,新闻编辑应从思维模式创新角度入手,改变传统新闻传播理念,构建新型新闻传播模式。首先是要依托5G技术在内容设计方面带来的优势,提升视频和图片在内容编辑中的占比,尤其是强化长视频及长视频分解模式的应用,更好地满足受众群体多元新闻信息需求。其次是新闻内容要具有深度和价值,要避免出现失真报道和错误舆论导向的产生,要能够通过新闻传播提升受众群体外化水平。再次是要适应新闻传播网络化传播特征,实现传播流程的散状分布,实现传播模式优化,拓展新闻信息的舆论导向水平。[7]

3.5创新新闻推送模式

在5G时代技术与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度结合背景下,媒介平台能够根据受众群体的阅读时长、阅读类型分布等数据,实时分析不同群体的阅读特征,进而根据智能化分析结果,对新闻内容进行指向性推送。这种模式能够使得所推送的新闻信息内容更加契合受众群体心理,并主动与新闻编辑进行信息交互。但是在当前智能化分析还不够完善的情形下,这种方式同样会带来一定的“信息茧房”效应,使受众群体产生同一信息群的审美疲劳。因此在新闻媒介不断实现智能分析体系优化的同时,还要求新闻编辑对推动体系进行探索,分析数据处理中存在的异常现象,优化信息推动机制,从而更好地实现新闻信息推送模式优化,为实现新闻编辑与受众群体的良好对接,创新新闻编辑思维模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5G新闻编辑模式创新的实现保障

4.1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体系

5G技术的应用,为新闻编辑思维模式创新起到了技术层面的支撑作用,但是就根本上而言,创新成效的最终实现,还是以新闻编辑自身为主体的。当前新闻编辑人力资源结构体系中,多是以文科背景为主,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相对不足,对技术应用的敏感性不足。因此要推动新闻编辑在思维模式层面的创新,首先要从人力资源结构体系优化方面入手,引进具有信息技术、5G技术背景的专业化、创新型人才,通过技术与内容的有机整合,促进新闻编辑团队在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化。其次是要强化新闻编辑数据素养培养,以综合素养促进思维模式创新,拓展编辑过程中的思维创新路径,推动新闻编辑朝向多元化、深层次思维模式创新方向发展。

4.2构建融媒体运行中心

5G技术应用直接驱动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同时也为新闻编辑思维模式创新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但是就当前实际发展形势而言,传统媒体在融媒体建设方面相对较为积极,积极朝向网络媒体平台靠拢,但是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兼容明显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闻编辑思维模式创新。对媒介机构而言,应当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采用多元化的创作方式,形成新型融媒体运行范式,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融媒体运行中心,不断驱动新闻编辑实现思维模式创新,为新闻媒介整体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4.3构建新型新闻媒介生态

新闻媒介生态构建是新闻编辑思维模式创新实现的环境因素,基于5G技术实现各种新闻媒介元素的有机互联,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不同元素之间的内在运行规律,将这些规律以可视化形式展现出来,能够为新闻编辑具体创作提供思想方面的指引。对于新闻编辑而言,要能够适应新闻媒介生态构建带来的新型变化,一方面积极吸取生态圈内所具有优质元素,拓展自身思维体系,将新型思维模式更好地应用于创作层面。另一方面来说,要能够将自身创作和收集的元素积极纳入媒介生态体系内,不断充实新闻媒介内容,以此才能够将各种元素有机整合在一起,完善新型新闻媒介生态体系,实现个人与媒介平台的同步成长。

5结语

5G时代背景下,新闻编辑思维模式创新已经成为新闻行业发展的基本驱动力量,对相关从业人员而言,要适应技术变革和媒介环境变革的现实要求,不断强化自身综合素养培养,创新思维模式,才能够真正创作出更多优质的新闻作品,为实现新闻行业创新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忻煜,王瑞.5G时代新闻编辑的思维创新模式探析[J].中国新通信,2021(11):151-152.

[2]冯芳芳.5G时代新闻编辑的思维模式创新[J].中国有线电视,2021(3):318-320.

[3]丁婕.5G时代新闻编辑的思维创新模式[J].新闻文化建设,2020(18):166-167.

[4]王道昌.5G时代新闻编辑的思维创新模式探索[J].科技传播,2020(13):87-88.

[5]王宏伟.5G时代新闻编辑的思维模式创新[J].信息记录材料,2020(5):62-63.

[6]邱立楠.5G时代新闻编辑的思维创新模式[J].中国编辑,2020(Z1):27-31.

新闻编辑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视;编辑记者;再创作

电视编辑是电视创作的重要环节,是一项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创作活动,它包括了创作层次和技巧层次这两方面内容。在电视创作中,编辑思维应该贯穿于节目创作始终。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的事实所进行的报道。而电视新闻编辑,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协调编采人员、整合新闻资源,同时基于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进行新闻判断,并根据所作的判断去取舍新闻、整理原稿、制作标题、编辑画面,以求再现新闻真实、落实编辑政策、吸引读者阅读、承担社会责任的人。这就是电视编辑对素材的“再创作”。

电视新闻编辑的含义

电视新闻编辑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从事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人.其二是指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而关于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又存住广义与狄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电视新闻编辑概念是从编辑学中的大编辑概念出发,立足于一个完整、固定的新闻节目:狭义的电视新闻编辑概念则绕过了编辑对于采访的策划与指导作用,只着眼于在采访素材基础上进行的加工与合成工作。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既是对前期采访素材的程序化整理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再创作的过程,材料的筛选与各种形式表达要素的运用,都是包含了自我观点与思想的创造:根据前文的定义,可以将其工作内容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查看、熟悉素材

(二)撰写、修改、加工文字稿

(三)画面编辑

(四)声音编辑

(五)字幕、特技,以及动画的编辑:

(六)榆查与修改

电视编辑再创作需要掌握的技能

电视新闻编排既要有规矩,又不能墨守陈规,成功的编辑往往得益于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不过在实践中,电视新闻编辑还需要掌握以下几条技能:

(一)提炼和升华主题

当编辑先要当好记者。电视新闻编辑仅有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够的。他们日常大量的工作是与图像打交道,如果对电视新闻采访拍摄一窍不通,就很难修改记者和通讯员发来的消息。

电视编辑对记者的稿件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对主题的提炼以及稿件之后的编后话也可以实现对主题的升华。同时可以增强新闻的感染力与号召力;可以引发观众更多的思考,以弥补电视新闻一闪即逝的不足。

(二)驾驭电视画面

电视编辑要有纯熟的节目剪辑技术。节目剪辑包括单条新闻的剪辑成片,多条新闻的组合和后期的切换导播三个部分,这些工作通常都是由编辑完成。纯熟的编辑技术,不仅是为了搞好新闻包装,而且有利于“分秒必争”。

画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闻的内容和形式。“图像优先”是每一个电视新闻编辑应该遵循的原则。编辑在“再创作”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图像。新闻稿件用来释解画面。而且,在编辑新闻时,应该“声画对位,画出声随”。这样,解说不会干扰画面.不会干扰观众自己理解画面,进而理解新闻。同期声的运用也是一种将新闻讲述得生动、完整的重要方法。缺少同期声。新闻就缺少了生动、鲜活的一面。

(三)巧用编排手段

巧妙地运用编排手段,可以使一些稿件变得重要起来。进而扩大影响力。这也是编辑“再创作”的一个重要技巧。

内容相似的稿件.编辑可以进行综合叙述,让许多内容单一、形式单一的稿件组合起来,变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增加了新闻的信息量,也增加了新闻的厚重感。在编排稿件时。编辑还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将稿件联系起来,起到互相衬托、相辅相成的作用。内容不同的,作为编辑,就要将这些稿件分门别类的重新组合,相互对比,再加以创作,让观众在观看之后,对于我们报道的新近发生的娱乐消息有个更全面深刻的了解。

“再创作”要以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想象。不能主观臆断,更不能胡乱编造。同时。编辑技巧服从于编辑思想,服务于新闻内容。如果一味地追逐技巧.忽视新闻内容的挖掘和对新闻真实性、使命感的追求,技巧只会变成华而不实的空中楼阁。这对新闻节目的健康发展是有害的。

(四)电视编辑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电视新闻编辑不仅经常与社会各个层面打交道,而且还要与本系统的各个环节发生关系。如果将整个电视宣传队伍比作一个庞大的乐队的,那么,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人是乐队指挥,而编辑则是吹大号的角色,既接受指令,又指令,并确保指令百分之百地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