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音乐对电影情景的价值

音乐对电影情景的价值

电影音乐包括电影歌曲还包括电影乐曲,二者常常被贯穿地应用于电影中,是突出民俗特色、铺垫影片情感基调的重要手段,都能对影片主题思想有深化作用。这些电影音乐的应用,或者是深化其主题思想,或者是对影片中的基本情绪的概括,或者是对人物性格的刻画,电影音乐往往是在影片最关键的时刻,通过主题音乐烘托和渲染剧情或主要人物的心理状态、情绪等非视觉形式,最终起到深化影片主题思想的作用。同时,在应用手法上,电影中经常在某一特定的场景中多次有目的地再现同一音乐,具有贯穿剧情、统一结构的作用。电影中音乐能触发记忆和联想,通过重放音乐,使得观众在脑海中不断重温在电影剧情过程中已经发生的事情或事物,从而将过去式画面和进行时的声音串联成一个完整的过程,最终深化观众的认知。影片中不断再现音乐,对影片的画面进行烘托和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对观众脑海中过去场景和情节进行反复刺激。另外,音乐也因观众记忆内容的增加,而被不断赋予新的认识和情感的负荷,使观众在重复的音乐基调下,不断塑造观众心中逐步丰富和深刻的认知与情感。

叙事功能,推动情节发展

电影音乐是电影中的一大声音元素,音乐可以透过旋律、歌词音调、曲式等不仅能很好地营造电影的氛围,也是电影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通过音乐不仅能用音乐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也是人物身份的表明器,给电影中的人物情感内涵赋予了鲜活的特色,音乐更是电影中各种人物交流的工具,也是电影叙事的另一重要手段。它有时以具象呈现,有时又以抽象的方式表达,具有多元化特色的音乐听觉艺术与具有多彩化特色的视觉艺术一并构成一个立体的视听空间,电影中大量地运用多种音乐风格和体裁,能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增强了人们接收和记忆电影中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接收一方面如同电影旁白一样是直接的叙事线索,另一方面也是一种隐含的叙事工具,在不同的情节和画面中,音乐都依靠观众的接收与想象得以发挥。

场景氛围的烘托作用

(一)突出表现电影中修饰的环境造型

音乐能创造特定的气氛基调,这种效果无论是对影片的局部还是整体都有效。电影则通过音乐营造的这种气氛基调的变化来深化视觉效果,最终加强画面的感染力。同时,音乐能填充和陪衬电影的画面,比如运用反差对立,用音乐来反映画面,以凸显比视觉更深刻的内涵。另外,音乐不仅能给人物定位,还能用来转换环境造型,表现空间和时间的改变,用音乐进行转场,对电影后续情节的发展进行预告的作用。音乐类型的对置性突然转换,通常也有画面与情节的变化。因此,音乐在电影中的应用,能有效地突出表现电影中修饰的环境造型。

(二)描绘环境营造氛围

音乐不像画面那样,重复再现只是简单重复内容而已,它更加强调的是通过音乐细腻地为电影营造氛围,音乐这种具有渲染气氛的功能可以非常有力地增强电影的艺术感染力。比如电影《指环王》中霍比特人佛罗德一边犹豫是否将魔戒扔下万丈悬崖,一边与哈比国的小精灵为争抢这枚魔戒而进行殊死搏斗,而其同伴Sam要求其将魔戒毁掉,画面极其恢宏而又紧张,此时的音乐却采取了抒情悠扬的音乐,这种画面和音乐的对立反差旨在渲染气氛,使得这场戏内在的张力非常大,这种视听极大反差的结合给人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还有《城南旧事》这部影片借助英子的视角展示北京城南的风土人情,唤起人们的惆怅和思乡之情,整部电影的画面的基调很哀沉。而此时的氛围下,影片中运用了《送别》作为电影音乐的主旋律线,并采用具有民族特色的配器法,贯穿电影始末的音乐,不断地推动着情节发展至高潮,在满地黄树叶的秋天,英子和妈妈、弟弟因要去为过世的父亲扫墓而与宋妈告别的情节,通过平淡、孤幽的《送别》旋律描述了影片情节中要表达的悲凉之感。又如电影《良家妇女》中,影片一开始便是杏仙与易少伟拜天地的结婚仪式,影片画面的色彩艳丽,整体气氛喜气洋洋,而音乐却运用了凄凉的女声独唱,又一次运用了音乐和画面的极大反差,以暗示作者对封建包办婚姻的极度不满情绪,对音乐和画面的反差配置手法运用使得观众轻易地体会到作者的意图,升华了观众的情绪。

刻画人物性格作用

电影人物的形象需要从视听两个方面展示给观众,其中视觉难以观察出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而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其对电影人物性格的塑造与形象衬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可以通过变换的音乐声音和画面,感受出故事情节的走向,揭示出电影人物的思想、心理状况和多种人物间的情感纠葛和各自的爱、恨、情、仇,人物特定的情绪类型、转换、高潮和低谷以及其记忆闪回与幻觉等,音乐在电影内容、思想、艺术、情节、策划等方面都能极致地发挥作用。比如《辛德勒的名单》中音乐与剧情紧紧相扣。影片中当德国纳粹大屠杀犹太人时,辛德勒拟了一份犹太工人名单,并游说德军允许其将工厂迁至捷克,通过工厂的迁址帮助列入者逃过这场灾难。整个事件中,辛德勒由一个只为发战争财的投机商人转变为犹太人生命的守护者。其中并没有运用任何音乐,这种无声胜有声的处理,使得整部影片的压抑、谴责、灰色的基调淋漓尽致地得以表现。结局处,影片中的画面显示人们向辛德勒的墓碑默默致敬,这段音乐重复出现,展现了人们无限辛酸、感慨之情。

提高艺术审美作用

通常音乐最普遍采用的创作形式是表现创作者个人的情感,这种个人的情感体现的是个人对生活的体验以及对生命的感悟。但电影音乐却不是如此,电影音乐必须具有主题性,它的主题便是电影,它不能像普通音乐创作那样,单纯地表现创作者个人的情感,而是要配合电影剧情的发展和画面的需要。其中,电影的背景音乐务必紧跟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内心丰富情感的变化而进行创作和变化,以此使得观众在情感上达到共鸣。由于电影音乐的播放伴随着电影中具体的画面,电影音乐较之普通音乐更易懂,其内容也有明确、具体的依据。例如,电影《我的父亲母亲》是一部讲述爱情、家庭、亲情的电影,当生子年迈的母亲回忆起初恋,怀念其去世的父亲时,生子不仅感受到初恋的凄美动人,甚至还读出了对美妙人生的执著追求。整部电影拥有荡气回肠的音乐和诗情画意的画面,整体令人动容遐想,音乐与画面的融合提升了整部影片的艺术审美。而影片《卧虎藏龙》中,观众一直认为其中音乐是电影中最感人的。马友友用大提琴演奏的忧伤而深沉的主题旋律音乐《卧虎藏龙》与李慕白对俞秀莲说:“我并没有得道的喜悦,相反地,却被一种寂灭的悲哀环绕。这悲哀缠绕了我很久,使我无法再继续(闭关修炼)。”这一精彩对白以及其中大量的精彩武打戏份,使得整部影片透露出对中国人人生的理解、感悟以及对压力的叹息。这些都是电影这门综合艺术的审美方面,音乐对其审美具有提升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是电影构成要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所谓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背景音乐就是艺术高于生活的体现之一。音乐在电影中的使用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近代的发展中,一步步发展起来的。现代电影中,几乎找不到一部没有音乐的影片。电影中的音乐与画面完美结合,才能极致地体现出电影的艺术构思和美学欣赏。音乐在电影中的应用,如同议论和抒情在小说中的运用一样十分重要。电影配乐可以称得上是电影的眼睛。总之,音乐对电影起着重要的展现深化主题、场景氛围的烘托作用、刻画人物性格和提高艺术审美的作用。同时,对观众也有无意识地支持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它能为电影整体艺术的表现提色、添彩,这便是音乐创作者的最高追求。音乐对电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的电影离不开音乐,有了音乐,不懂电影的人,也能从音乐中读懂一些电影所要表达的思想和内容,这是电影中其他因素难以达到的效果。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音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电影配乐既能捧红一部电影,增加影片的感染力,也能破坏一部电影,让一部原本不错的片子变得平淡无奇。因此,无论是观赏电影还是对电影的拍摄,我们都要重视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作者:陈红宇单位: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