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

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

【摘要】

在我国,近年来的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尤其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大学生作为受到高等教育的社会人才,所接受的教育不仅仅是局限于专业的知识领域,更应该在思想政治方面加强对其的引导。人才的培养作为大学教育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必须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作为主要内容。

【关键词】

高校教育;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性

(一)具有价值定位功能

信仰具有对人生进行价值定位的重要功能,有坚定的科学的信仰能够为人指明奋斗的目标,确定有价值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人生的质量,使人可以更好的意识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为人的精神生活提供更加完备的安身立命之所,提高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感知到的幸福指数,提升幸福感。

(二)具有增强社会凝聚力的功能

所谓的社会凝聚力,就是整个国家的公民在某一种思想力量的指导下而形成的,这种思想力量就是信仰。信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居具有向心力的重要体现,只有民族具有共同的信仰,才能维系住民族的向心力,提高民族的凝聚力,作为精神纽带,将整个国家内的人民群众联合起来,为实现民族理想而不懈的奋斗。这种信仰不仅仅是宗教信仰,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后的更深层次升华后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作为新中国建立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差别

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一种科学的社会指导思想,不同于任何的宗教信仰。二者虽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例如都是产生于人类的劳动并且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与重大事件,但是无论是哪一种宗教,包括了西方国家的基督教和中国的佛教道教,其信仰的最根本的内涵都是将人类自身的理性与宗教的神学色彩对立起来,主张以神学来压制人的理智。而马克思主义信仰则是从实际出发,将对人的理性的肯定与对理想的高度信仰相结合起来,并且以人自身的对于世界和社会的体验、思考与生存经验结合起来,重视信仰的科学性。在宗教的发展历程上,其思想是与科学相对立,但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则是以科学为基础和条件的。

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特征

(一)具有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在如今已经是思想教育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是科学的,只有科学的、合理的思想才能在诸多的思想体系中经受住历史与实践的考验,作为一种既成的经验在社会上进行广泛的传播。首先,从马克思之主义的内容来说,其主要是对于科学与真理的解说,这个思想体系是在客观规律的发展中扎根成长的,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社会科学的一个准确而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无论是经济层面还是政治层面,马克思主义都提出来科学的社会理论和论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对于唯物辩证法的论述分析打破了西方资本主义提出的永恒论断,为世界的哲学发展开辟出新的境界,证实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等各方面的科学性。

(二)具有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科学的哲学理论,这与通常意义上的理论不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内容不仅仅是对这个社会的解释,更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如何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在经过实践的检验中已经充分的证明了它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实践的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仍然在不断的发展进步,逐渐丰富。

四、高等院校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必要性

(一)信仰教育是高校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要

在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不仅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充分的解释,而且要注重用人文主义精神和人文主义哲学来对学生进行精神上的引导,才能真正的起到教育

(二)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政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提出的,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心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高校是我国人才的培养基地,高校在校生是推进我国社会向前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远大理想的后备军,高校在校生增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是推进社会主义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是抵制西方文化渗透的需要

经过社会斗争的实践证明,任何国家的青少年、年轻一代的知识分子,都是各种信仰势力所重点发展的对象,对于中国的社会状况而言,青年人也成为了西方国家进行经济文化和政治渗透的主要目标。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由于社会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每个人都能够以更大限度去接触到西方国家的政治思想和文化经验,然而在开阔了眼界的同时,也非常容易就受到西方国家文化的渗透,被灌输到与我国的发展实际不相吻合的西方价值观念和不利于高校在校生自身发展的文化理念。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让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高校学生的思想中逐渐扎根,形成更加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能够有效地抵制西方糟粕文化,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五、结语

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社会思想中的指导地位,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高校学生政治教育的重点与基础。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必要,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娟萍.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浅析[J].陕西教育(综合),2014,(1):62-63.

[2]罗宝旭,付瑶.浅谈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信仰教育问题[J].世纪桥,2016,(6):83-84.

[3]房广顺,徐晓丽.推动知识教育向信仰教育的正向转化--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思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753-757.

作者:张旭 单位: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