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浅谈高师器乐教学与乡土教材的联系

浅谈高师器乐教学与乡土教材的联系

一、当前高师器乐教学教材选用的现状

我们以调查院校均开设的键盘课(钢琴)为例,了解当前器乐教学教材选用的情况。从初级程度的所使用的《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拜厄初级钢琴教程》、《车尔尼599钢琴初步教程》、《车尔尼849流畅练习曲》、《巴赫初级钢琴曲集》等,一直到高级程度所采用《莫扎特奏鸣曲集》、《贝多芬奏鸣曲集》等等,几十本教材中基本全是外国的教程,本国的教材屈指可数,更别说是乡土教材了。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固然可以说,钢琴属于西洋乐器,当然要用别人的教材。但并不妨碍我们使用自己的乡土教材,就如,我们的中央民族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用中国民族管弦乐演奏西方经典歌剧《图兰朵》,也非常的精彩。除此之外,这些院校键盘课缺乏乡土教材的原因在于不少器乐教师怕担失败的风险,不愿意开发和建设乡土教材,缺乏开拓、创新的勇气和信心。不得不提的是,器乐教学本身就具有科学研究的性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是在发现人、塑造人,要开发不同性别、年龄、气质、生理、心理、个性、爱好的学生的聪明智慧和创造力。需要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因而,不能只单一的学习外国的曲目,应该有更多的、丰富的曲目积累和更多的艺术经验。

二、高师器乐教学教材选用的背景

为什么我们各民族的优秀音乐不能作为教材?它们之间究竟有哪些不同?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如果继续维持现状,那只有外国的曲目一花独放了,这并不符合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器乐艺术发展的规律。过去的器乐教学曲目中,当然也有一些不同民族的民间音乐,但数量很少,至于新开发的一些很有特色的民间音乐则迟迟没有得到认可。为什么富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各个民族民间音乐不能进入器乐课堂?现对产生这一现状的背景进行简要的阐述。20世纪初以来,由于新音乐运动的兴起,外国(主要指欧洲)的音乐文化及其教学体系传入我国,带来了新的空气,为我国音乐的发展确实起过不小的推动作用。同时,对我国民族音乐也造成强大冲击,其副作用也是明显的。至今我们的学校音乐教育从基础理论到音乐表演(例如器乐、器乐等),都一直沿用西方体系,久而久之,习以为常,在很大程度上必然出现一种认同感:西方的理论、教学方法、曲目都是科学的、好的,而对自己本民族的东西则很少注意,更少研究。对此,我们虽不能说这就是贪大求洋、崇洋媚外,然则,西体中用却是不争的事实。纵观全国各音乐学院、艺术院校、师范院校音乐学院(系)等无不如此。现实的情况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深刻反思,学生只知道、只熟悉贝多芬、巴赫,不熟悉我们自己的东西;只愿意学习钢琴而不愿意学习本民族的乐器,这种不知道、不愿意难道正常吗?人家好的,我们要学,而不是学了别人,忘了自己。西餐再好,并不一定适合中国人的胃口,文化上的差异也是如此。虚心外国,这是一种借鉴,为了丰富自己是必要的,此谓“洋为中用”。立足本国,兼收并蓄,对本土民族音乐的继承、改革,使之发扬光大才是我们应走的道路。作为实践、竞争的对手,它可以与国外的音乐一比高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实践老做出判决。我们相信,凡有一定艺术性又为人们熟悉的民间音乐,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审美注意,如果加以有力的引导,会引起学生们更大的学习、欣赏兴趣。

三、高师器乐教学中选用乡土教材的优势

在我们高师的器乐教学中,如果能适当地采用一些乡土教材,把各地区、各民族富有特色的优秀乡土音乐作为教学和练习的曲目,应该是有很有利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作为本土乡音,人们最易理解、量易接受、最能引起情感共鸣。对于学生来说,当然也就易懂、易学、易于把握其风格特点,容易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不但掌握了一批民间音乐曲目,无形中又进一步增加了对民族音乐的情感。第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传统。通过教学的示范作用,不仅可使各民族优秀的民间音乐、民间音乐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发扬光大,对发展民族音乐文化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在实践中,也使更多的人领略到这些民族音乐的美感。第三,乡土教材的引用可以加强不同民族在音乐文化上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借鉴,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进而增进不同民族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民族团结。第四,由于各民族音乐与该民族的审美心理、审美情趣,审美习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这些民间音乐与民间音乐的学习,可以增进对这个民族的整体文化的了解和把握。如可以从内容中了解到这个民族的历史、宗教、哲学及美学思想、生成方式及生活习俗等。因为有不少民族的民间音乐内容覆盖面很大,往往包含了这个民族的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的全部。第五,各民族的民间音乐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其旋律、调式、躯体结构、节奏、节拍及伴奏乐器、歌唱语言等,都各具特色。通过这些民间音乐的学习、歌唱,可以掌握其风格特点,并在这个基础上开展对民族音乐的研究,在学术上也有很大的价值。可以把民族民间音乐与研究联系起来,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认识,对任何一个音乐工作者都是必要的。纵观古今,一切有成就的音乐家都十分重视民间音乐的开发和研究,从中汲取营养。柯达伊、巴托克就是最好的见证,他们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其作品民族风格浓郁,独树一帜,有不少作品成为传世之作,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

四、以新疆乡土音乐为个案

维吾尔族传统音乐更是浩如烟海,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劳者歌其事”,每首民族音乐都是他们生产、生活及情感的真实流露。《送你一枝玫瑰花》、《黑眼睛》、《牡丹汗》、《爱劳动的小伙子》、《白鱼》等,早已为人民熟知,还有不少研究成为世界名曲,也有一些被改编成管弦乐曲或合唱曲。音乐家们并不是为了猎奇,而是这些民族音乐的优秀品质决定了它自身的存在价值。新疆哈萨克族也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民族。正如哈萨克族谚语所说的那样:“歌和马是哈萨克人的两只翅膀”,“当你降生的时候,歌声迎接你来到人世;当你去世的时候,歌声陪伴你走进坟墓。”可以说,民族民间音乐就是他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他们全部生活内容的真实写照,用鱼与水的关系来形容哈萨克族人民与民间音乐的关系是一点也不过份的。像《玛依拉》、《都它尔与玛利亚》、《美丽的姑娘》、《等你到天明》等这样一些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中外传唱,知名度很高。由于它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虽然已经得到一些著名音乐家的青睐,把它作为器乐曲目,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但是可改编的素材很多,空间非常广泛。如果进一步开发、整理、改编民族音乐,并进行器乐教学实践,我们相信定会出现更多、更好的器乐精品曲目。

五、总结

综上所述,乡土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民族精神、增进不同民族间的情感交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乡土教材的开发、建设和使用有利于改变国外器乐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从器乐教学中乡土教材的缺失,反映出如何正确对待我国各个民族音乐的问题,这就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问题,也不是什么新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却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它时时出现在我们的音乐实践和音乐教学中,其影响是巨大的。如果能使我们的器乐家、音乐教育家对民族音乐的感情、态度来一番变化,能像对待国外音乐那样平等对待自己的民族音乐,那么,中国的民族音乐走向世界就有了希望!

作者:宋沛赵艳单位:成都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