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语文教学方法研究(4篇)

语文教学方法研究(4篇)

第一篇:比较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比较法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归类比较,使学生明确知识构成规律,系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方法。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比较是理解和思维的基础。两种性质相同或不同的对象同时出现可以产生强烈的刺激,有利于活跃思维。比较的方式主要是求同法和求异法。或同中见异,或异中见同,以此开拓学生思路,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思辨能力、联想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比较的内容是丰富的,可以是横向比较,也可以是纵向比较。对文章而言可以是单篇比较,也可以是多篇比较,可以对文章的人物形象、主题、文题,结构、表现手法等多方面作比较,也可以对字词、语法、修辞等作比较,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1人物形象的比较

初中语文课文《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和《范进中举》中的范进,都是受封建教育思想毒害至深的知识分子形象。两个人物身上有着许多共同点,如迂腐、善良,在贫困中苦苦挣扎,并牢牢信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信条。两个人物的命运都是可悲的,一个是强撑着读书人的架子,不肯脱下标志身份的长衫,使悲剧在他自身的炫耀中升级;一个是梦寐以求从科举阶梯爬上社会上层,使悲剧在他发疯的追求中升格。在人物结局上,吴敬梓让范进中了举,而鲁迅让孔乙己“连半个秀才都捞不到”,这是因为吴敬梓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是通过嘲讽来表现他蔑视封建科举的态度,而鲁迅要批判的却是整个吃人的封建制度。讲课时把两篇文章的主人公作比较、能使学生对人物形象了解得更清楚。

2文题的比较

文题是文章的眼睛,理解文题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初中语文课文《品质》和《绝品》两篇文章的文题都含有深刻含义,我引导学生将两者进行比较,体会文题的深刻含义。品质的双重含义:一是主人公制作的靴子品质一流,无与伦比;二是主人公人格精神伟大,品质无双。小说中人物的品质决定了靴子的品质,靴子的品质又彰显人的品质,二者密不可分。《绝品》这个题目也有这个特点,小说表面上写藏画是个极品,也写装裱技术是个极品,同时小说中人物也拥有绝美的品质。两个文题表层含义都是突出某一具体事物的品质,深层含义却在于彰显人的品质。理解了文题的深刻含义也就能理解作者对于人的品质的赞美。

3写法的比较

《曹刿论战》、《捕蛇者说》和《送东阳马生序》在写法上有共同之处,都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讲解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曹刿论战》中将曹刿的远谋与鲁庄公的“鄙”进行对比,突出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运筹帷幄,而《送东阳马生序》将自己青年时期艰苦的求学经历与同舍生的优越条件进行对比,将自己的求学艰苦与太学生的学习环境进行对比,通过这些对比突出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的主题,达到劝勉马生的目的。《捕蛇者说》则是将捕蛇者三代的生存情况与其相邻的生活进行对比,突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的主题。三者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但对比的内容却不同,这主要取决于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为文章主题服务的。

4题材的比较

不同题材的作品可以反映相同的主题,相同的题材的作品由于作家的创作意图不同,其思想和主题也可以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进行阅读。通过比较相同题材不同主题的作品,引导学生更好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例如:同样是写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写北方大雪奇寒的景物的同时流露出作者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舍之情;而的《沁园春•雪》在描写北方雪野壮阔美丽的景色的同时,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当代无产阶级英雄的赞美之情。

5文章结尾的比较

一篇文章的结尾往往是画龙点睛之笔,是文章主题的升华部分,因此应重视对文章结尾的分析。初中课本九年级上册《麦琪的礼物》一文的结尾非常精彩。原文写生活拮据的德拉为了在圣诞给心爱的丈夫吉姆买个珍贵的礼物,千方百计节约开支,但是她无论怎样节俭都无法完成心愿,万般无奈之下,德拉狠心卖掉了自己让“珠宝和首饰相形见绌”的金发,为丈夫祖传的金表买了条白金表链,但当她将表链送给丈夫时,丈夫却恍如梦中,原来吉姆卖掉了夫妻二人引以为傲的另一件物品———祖传的金表。文章的结尾出人意料,德拉和吉姆都卖掉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给对方送的礼物都变成了最无用的东西。可以改写一个结尾让学生比较:“德拉将白金表链交给吉姆,吉姆很开心,将一个甜美的吻作为礼物送给德拉。”让学生与原文结尾作比较。文章的主题虽没有变化,歌颂的仍是贫苦人最真挚的爱,但是却失去了欧•亨利小说独特的风格:含泪的微笑。

6不同体裁的比较

相同的内容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效果也会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将不同文体进行转换,例如我让学生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改写成优美的散文,将小说《小公务员之死》改写成课堂戏剧,为朱自清的《春》配上精美的画面等等,体会不同体裁的不同表达效果;我还将《龟虽寿》和康熙王朝的主题曲《向天再借五百年》进行比较,体会不同表现形式中展现出的相同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壮情怀。

7同一作家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

同一个作家,由于人生经历的不同,作品的风格也会不同。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同一作家在不同时期的作品,能够更好的理解作家作品。李清照素有“婉约词宗”的美誉,从她诗词中所流露出的神韵,不仅表现在她作为一位女词人所具有的卓越超群的才华和孤傲超旷的气质,还表现在她的不同时期的风格迥异的词中。因此在教读李清照的《醉花阴》时,我将其早期作品《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晚期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与之比较。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理解李清照一生以南宋高宗建炎元年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她的词作也随着她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着。南渡前,其作品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发,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南渡后,悲伤于自己身世和失去的幸福,又面临着民族的灾难,故而其作伤时感世,悼亡思乡,沉郁感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其早期作品,在这首小词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李清照在青年时代活泼开朗的性格,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的生活,作品中洋溢的蓬勃朝气和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而《醉花阴》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早年,李清照过的是美满的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作为闺阁中的妇女,由于遭受封建社会的种种束缚,她们的活动范围有限,生活阅历也受到重重约束,即使象李清照这样上层知识妇女,也毫无例外。因此,他们对爱情的要求就比一般男子要求更高些,体验也更细腻一些。所以,当作者与丈夫分别之后,面对.单调的生活,便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来抒写自己的离愁别恨了。这首词虽并未直接抒写独居的痛苦与相思之情,但这种感情在词里却无往而不在。《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更是她自丈夫赵明诚死后遭遇兵变,只身南下,颠沛飘零、寄人篱下诸种人生况味的写照。丧夫之痛,家破之悲,亡国之恨,流亡之苦,孀居之愁,充塞在女词人胸中,荡气回肠,这浓愁在词人笔下化为心灵绝唱。通过对李清照不同时期词作的解读,学生很好的理解了李清照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历程以及其词风格的改变,对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比较法不但运用于对文章的解读中,对于语文基础知识中学生容易模糊的地方,用比较法也可以使知识明朗化。如学生对含有“像”“好像”这样词的句子常常不加分析就当成比喻句,我给他们拒了三个例子作比较。(1)他好像困了,半天没出声。(2)他像咱班王刚一样高。(3)车队像一条河,缓缓流过长安街通过比较,使学生意识到:例句(1)和例句(2)中没有喻体,“好像”和“像”分别是表示猜测和比较,不是比喻词,因此(1)(2)句不是比喻句。例句(3)中有喻体,“像”是比喻词,句子是比喻句。实践证明,在教学中适当运用比较的方法,或者以旧比新而识其新,或者以粗比精,或者以正比误而辩其真,可以提高课堂效果,增强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作者:葛凤莉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第三中学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对策

摘要:新的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教学转向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小学生能够将所学语文知识在应用领域中充分发挥。基于此,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将案例法教学引入其中,一方面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提高小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并针对所遇到的问题积极研究、深入探索,与语文教师以及同学充分互动、积极合作,从而提高了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本论文着重分析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案例教学法;教学对策

所谓的“案例教学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理解案例的同时,对知识以深入理解,并获得融会贯通的知识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就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课堂情境,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励学生积极地探索知识。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案例情境的设计者和学生课堂学习的指导者[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一改语文教师向学生传递语文知识的功能,而是让学生从案例中学习语文知识,以相互讨论的方式使得问题迎刃而解。由于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会应用已经被自己所熟练掌握的知识,可以起到“温故”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获取新的知识,达到了“知新”的效果。

1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案例

每一堂小学语文教学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围绕着这一目标而展开,是教学方向明确,以保证教学质量。现代的小学教学更为注重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从提高学生知识实践能力的角度出发选择教学案例。案例要与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且与教学目标相符合。语文教师所选择的案例不仅要具有知识性、典型性,更要具有时代性,以使小学生能够明白所学习的语文知识不仅有助于自己的学习,而且对自己的生活也非常有帮助。通过学习案例,小学生还能够逐渐体会到知识学习的规律,并根据自己的需要总结出学习方法,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以提高[2]。

2围绕着案例开展课堂讨论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较为普遍应用的,主要的目的是要将枯燥的语文知识活化,让语文知识在小学生的头脑中活跃起来。随着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被调动起来,就会沉浸在案例中,潜移默化中对语文知识以深入理解。但是,按照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即便是使用案例教学,也是将案例强行插入到课堂内容中,使得案例与语文教学内容没有契合点,不仅无法获得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而且还会招致小学生的反感而使其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师最好选择用小学生所熟悉的真实事件作为教学案例,培养学生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案例的作用则是引导小学生对知识的活学活用。当小学生领会到语文知识的有用性,就会以认真的态度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小学生普遍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所储备的语文知识较少。为了能够让小学生将所掌握有限的语文知识充分利用起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小学生围绕着案例展开讨论。语文教师根据课堂重点内容设计问题,让小学生在讨论中不断地吸收新的语文知识,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以使小学生对知识以正确理解[3]。比如,《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课堂教学中,在讲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入资助大学生的案例,向小学生提问:“如果你们是接受资助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会以什么方式回报社会呢?”小学生会说出不同的答案,但是,答案如何并不重要,而是让小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在讨论中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同学共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语文教学通过学生的讨论,能够对学生的思想以深入了解。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学还通过这样的案例对学生进行了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带着感恩的心接受帮助,并懂得回报。

3案例教学法要根据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而不断创新

在中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对语文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教学方法没有与时俱进,导致案例教学与教学内容之间没有切入点致使案例形式化严重。教学案例要与教学目标相符合,随着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改变,案例教学也要相应地做出调整,使教学模式不断地完善。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要不断地创新,以对过去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以弥补,并对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有效解决。案例教学创新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对自己所学习的语文知识以灵活运用,而案例教学实践也逐渐从经验教学化提升为专业化教学,并在总结的过程中,从教学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在提高案例教学法创新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建立语文思维模式。小学语文案例教学中,由于是以讨论的形式展开的,就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即时性问题,即当小学生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就会针对某个现象产生质疑,此时同学之间无法解决,就要向教师请教。教师面对这种突发性的问题,就要在短时间内予以恰当地解答[4]。可见,小学语文教师要确保案例教学顺利展开,就要对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以整合,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与案例内容相结合,对课堂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做好准备,以正确地回答小学生的即时性问题。

4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是重要的课程。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案例情境中巩固旧的语文知识,学习新的语文知识。为了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参与性,将案例教学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展开,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带动起来,以提高语文学习效果。小学语文教师要以创新意识实施案例教学,以使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文举.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未来英才,2015(01):71-71.

[2]张巧文.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02):101-105.

[3]陈利.《中华字经》教学法在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方面的可行性及相关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4]林江彩.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07):113-113.

作者:王萍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朝阳小学

第三篇:对话学习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摘要:在新课程要求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对话学习,不仅符合教学要求,还能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基于对话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非常有意义。本文将从分析基于对话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构成与特点展开,结合实例,探索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

关键词:对话学习;小学语文;语文教学;策略

其实,很多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并没有真正认识和了解对话学习,如教师单纯的认为“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才是对话学习,而忽视了“学生—学生”、“学生—课文”之间的互动、学习,导致对话学生运用不全面、不具体,并未真正发挥其精髓,强化学生语文知识。所以,具体分析基于对话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落实对话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这必然能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

1基于对话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1.1基于对话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构成:

基于对话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对话的核心主题。要想充分发挥对话学习的作用性,需要确定对话的核心主题,使整个对话紧凑,教学活动更明确,如此可以使小学语文教学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展开。

(2)对话的分主题及对话的着眼点。在明确对话学主题的情况下,还要确定对话的分主题及着眼点,这样会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加清晰、准确的对话,有理有据的阐述与说明,使得教学活动在对话学习中完成。

(3)对话学习的主要要求说明,即保证对话学习的核心主题明确,准确,与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相符;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从核心主题出发来规划和制定分主题,以便对话学习中能够切实有效的解决问题[1]。

1.2基于对话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特点

(1)突出教学中心:因为基于对话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需要构建对话的核心主题,而核心主题要与语文教学中心相契合,如此才能使对话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合理的开展,组织学生就核心主题展开对话与学习,掌握语文知识。所以,基于对话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能够突出语文教学中心。

(2)突出语文课堂特征:无论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的教学模式,还是国外一些著名教育家的教学模式,都是通过语言这一朴素的手段进行的,也正是因为通过语言这一朴素的手段,才深深影响了诸多学生。而基于对话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正是运用语言展开语文教学活动的,使得语文课堂朴素特征,自然而然的表现了出来。

(3)强化了教学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基于对话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运用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语文课程,开展多种形式的对话学习,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热情,使学生在对话中学到语文知识,巩固语文知识。所以,此种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强化教学的灵活性与多样性[2]。

2基于对话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基于对话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强化语文教学活动的灵活性、多样性、引导性、教育性、趣味性,对于更好的教授学生语文知识有很大帮助。那么,如何开展基于对话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笔者的建议是:

2.1组织学生预习文章:

为了使学生能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更好的进行对话学习,首先需要落实的工作就是组织学生预习文章,使学生对文章有一定了解,如此才能使学生在对话学习中,流畅的交流与沟通,分析知识、思考知识、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当然,组织学生预习文章也有多种方式,但比较常见的就是提问式,即教师根据文章内容,提出几个难度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文章、思考文章,使学生对文章有一定了解。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生命》文章预习时,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用“生命”来做文章的主题?文章中通过三个例子来解释用“生命”作为主题的原因?通过此种方式来组织学生预习文章,不仅可以在后续教学中检查学生对文章的了解程度,还可以为设定对话主题与分主题奠定基础[3]。所以,组织学生预习文章是有效开展基于对话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2.2确定核心主题与分主题,开展多样的对话学习活动:

要想切实有效的开展基于对话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需要确定核心主题与分主题。也就是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及对文章的理解情况,确定与语文教学贴近的主题与分主题。在此种情况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对话学习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观点进行说明和阐释,促使学生逐步提升语文知识水平。例如开展《生命》教学活动中,教师在了解学生文章预习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播放张慕然的照片,通过一张张张慕然与死神搏斗的照片,引出“生命是什么”的核心主题。此时,教师讲:每一个花季女孩都有一个美丽缤纷的梦,张慕然作为一个花季少女,拥有自己的梦想,但癌症剥夺了她的生命,扼杀了她的梦想。同学们,从张慕然的经历中体会到什么?此时组织学生对文章《生命》在此阅读,并要求学生在阅读后说明那句话最能打动你的语句。由此展开对话学习,也就是根据学生的感受,选择自己喜欢的分主题,进而根据对文章的理解,阐述自己的观点及感想。最后,教师对文章进行全面总结,解决学生疑难之处,使学生真正理解文章,学会语文知识[4]。

3结束语

在当前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情况下,单一的、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不适用。对此,应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合理的融入对话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对话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知识学习、知识思考、知识探索,如此可以使学生语文知识水平不断提高。所以,基于对话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魏本亚,尹逊才.小学语文课改十年的问题与反思———对话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J].语文建设,2011(3):16-20.

[2]蔡川.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对话”形式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2010(21):59.

[3]阳娉婷.管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教学[J].读与写(上,下旬),2015(14):145-145.

[4]杨丹.让生本教育与电子白板对话———浅谈生本教育与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结合[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3(8):135-135.

作者:柳颖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朝阳小学

第四篇:高中语文教学效率提高方法探析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究。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到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对他们的学习进行引导,使课堂教学在师生的积极互动下高效进行。

关键词:以人为本语文思维创新教学效率

高中语文教学要提高教学效率,需要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环节,激发他们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准确地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微调,使师生在积极的互动过程中实现高效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获得进步,获得成功的体验。

一、把握新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认为只有把知识点详细地向学生进行讲解,才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殊不知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方式扼杀了学生的语文思维,使他们产生了思维惰性,学习效率达不到预期效果。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要对学生“放手”,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并有所发展。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他们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1.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激发他们的主动性,需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成功的体验。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使他们能在学习过程中构建完善的语文知识体系,促进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在教学文言文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解,学生记忆,学习过程枯燥,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记忆,教学效率低下。在新课改的过程中,采用让学生对重点句子进行书写、翻译的方法进行教学和练习,能够让学生很快把握教学的重点内容,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探究时间,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有效地改进教学环节。

学生是不同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分析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和语文知识、能力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关注,了解哪些方面学生已经掌握,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做到及时准确地对教学进微调,使课堂教学能更好地进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一些教师按部就班地根据备课方案进行教学,对课堂上一些随机生成的问题不进行关注,这就失去了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契机,使课堂教学无法真正实现教学创新。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来进行教学,使教学计划和课堂随机生成完美结合,实现高效的语文教学。

3.注重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师在进行教学创新时,不仅仅要改变教学方法,扩大教学容量,还要看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教材中的重难点。因此,在进行教学反思时,教师要从学生掌握内容的多少来判断教学是否成功。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的实效性出发来进行教学创新。

二、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实现师生的积极互动

和谐的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他们在积极主动思考和探究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对他们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进行教学,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并大胆地和教师进行问题讨论,通过信息的双方传递,使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能用正确的思维和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实现师生的积极互动。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面对学生时始终保持严肃、严厉的态度,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敢发言。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教学没有真正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敢于向教师进行提问,并敢于说出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在互相探讨过程中,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在积极的师生互动中,教师能够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引导学生,使他们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并养成勇于探索的好习惯。

三、利用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发展符合时代的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引导他们进行创新学习,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问题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问题是新思想的萌芽,是创新的摇篮,在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中,一个学生如果不会提问题,也就不会去创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和探究,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要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学会提问,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抛弃过去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摒弃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探究多元化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大胆质疑权威的探索精神,引导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全面辩证地思考,能举一反三,提出自己的看法。

四、结语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学进行改革,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激发他们的探究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利用问题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实现学习的高效性。在进行教学模式创新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对教学进行反思,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挥主体性的场所,实现高效的语文教学。

作者:邹久杰 单位:河北省三河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