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学生个性设计培养思路

学生个性设计培养思路

1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现在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基本上承接了传统西方美术教育的思路,专业没置几乎是统一标准和模式,缺乏个性创新,其教学理念很难培养个性鲜明的设计人才。再加上教学模式滞后、培养方式单一、课程设置呆板,实际教学中仍然是重设计理念而忽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知识单一化倾向严重,在很大程度上严重遏止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种缺少个性的教育使大部分学生只具备一般化的操作技能,而缺乏基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将来在工作中的适应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摒弃传统教育中不利的因素。另一方面在培养和挖掘学生个性能力的同时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存在。使教学不仅传授了知识,更注重对学生运用技能的培养,根据学生不同的气质、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兴趣爱好,寻求更加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使之适应于飞速发展的时代。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探索、改革现行教学体系,更新教学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向以培养个性设计思维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

2淡化专业领域加强横向贯通

现在国内高校的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是相对封闭的,其专业教学、实训、实践等更多地是强调各专业的纵深研究。由于一般的情况下多数的教师、学生只在本专业的学科中学习和发展。很难进行跨专业实践交流,这就导致了学科间的联系和交流的断裂,使创新思维变得狭窄和封闭,个性设计思维很难发散、打开。_1创新设计思维好像走进了“牛角尖”,学生很难设计出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作品。虽然有许多学生的专业基础较好,但是缺乏广泛的知识面和综合的艺术修养,因此在设计创作中很难跨专业横向联系,极大地限制了创造力的发挥。另外,学科间不同技术T艺的实践经验缺乏相应的交流平台,也使得设计作品单调乏味,甚至幼稚。这种局面的打破需要整合各专业问的交集共生领域,淡化各设计专业间和学科领域的界限,形成包容的设计环境,在艺术设计中融会贯通相关专业的设计理念使其为我所用,突破现有专业的条件束缚,尝试并体验其他专业的技术与材料特性,从中发现其相关创意点,从而创作出符合自身艺术个性的设计原创艺术作品。教师应加强本专业和其他专业课程体系研究,加强与其他课程之问的联系,在教学中不应只停留在该课的纵向研究上,应注重跨专业课的联合发展,充分发掘学科内外的信息资源,整合和开发各专业教学理念,注重各专业交集领域研究,以丰富设计思维的多样性。一个优秀的艺术设计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对美的敏锐洞察力,同时也需要在对环境与人文的认识上拥有自己的个性。

设计师是通过运用其独特的创造性设计,把各学科的知识、工艺、材料、结构、技能、空间关系,运用到自己艺术设计中,最后形成一件艺术设计作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除了讲授本课程的知识以外,还要重视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与衔接。把后置课程的相关设计元素与理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和创造能力,使整个专业教学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教师对本专业和其他专业的教学结构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所涉及的相关专业课程和学科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这样既能使授课生动、形象、丰富,又能使这些优秀的设计理念深入到学生的心里,从而拓展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寻求适应方法培养设计个性

艺术设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艺术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而艺术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英围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简•拉普里说过:(艺术与设计)“教育的根本途径就在于创造性实践的培养,对创造性实践的培养就应该落实在个体以及他们各自所感兴趣的工作领域内。不管有多少学生,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有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学习方法,他们是真实的人,他们可以削自己的方法对教员和其他同学作出反应。”[]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巾要尊重并正视学生审美能力上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审美个性,要求教师无论在备课、上课、指导、评价等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中,都要以尊重学生审美个性,而不能根据自己的个人审美喜好来影响甚至干涉学生独特的审美习惯,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由于学生个性差异和心理特征的不同会影响和产生不同的艺术设计作品的创意和表现方法,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风格同样可以出好的作品。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对一幅优秀作品,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审美对作品提出不同看法和不同表现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审美差异性这一特点,鼓励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而不是一味要求学生审美统一。在作品设计中,教师应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艺术设计表现方法,尽管学生的设计作品开始会出现粗糙、幼稚、笨拙、表现牵强、创意不合理等现象,但如果教师加以合理引导、细化、延伸和有序组织,学生设计思维便会循序渐进的走向成熟。传统教育中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时,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学生的反映,而是一种灌输式的教育,这不符合培养艺术设计个性素质教育的要求。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合作式的关系,它能调动学生想象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创造潜力。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设计表现语言,探索艺术设计观念、形式、题材、技法、内容、材料、风格、意境等。

另一方面教师要尊重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使用不同风格完成艺术设计作品,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品质,使得学生的个性设计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个性设计思维能更好得到保护与发展。教师要利用优秀设计艺术作品的分析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设计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尽量精选不同风格的艺术设计作品与同学共同观摩、分析。教师在进行作品分析赏析的时,一方面向学生介绍各种艺术设计作品表现方法、创意特点以及创意理论;另一方面教师利用联想、启发的方法来提出问题、指导思路,引导学生去查阅资料,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而激发学生设计思维。使学生领悟设计道理,感受不同作品鲜明的个性化风格。在思想上,教师要改变对艺术设计片面肤浅的认识,变被动盲目设计为主动积极创意、构思。例如:以大师设计作品中有个性的形象语言作为自己构成创作的基本符号元素,引发设计思路,在与大师的对话中,学习和认识大师的设计创作意图和表达形式,分析分解其形成形象特征的过程。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家的设计作品作为图形来源,加入自己的体验、创意去重构,创作自己的设计作品。市场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仅仅依靠课堂上老师的课堂讲授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校内和社会资源,例如:在教学时将实际的设计项目引入教学当中,在教学项目的实践过程中有意识的融人技术工艺和设计方法,使作业设计成为实际应用设计,以检验学生的应变能力和针对性。同时,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突破陈规,更新观念,及时掌握现代艺术设计信息,借鉴其它艺术门类的创新,吸收姐妹艺术和传统艺术,融人外来艺术的长处。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新观念及时传达给学生,这样,他们才能设计出具有时代气息和现代时尚元素的艺术作品。

4丰富社会实践提升设计品味

“在艺术设计界,校园外的世界才是新思想和创造力的最首要的来源。”l3在教学中由于教师强调学生要创新设计和个性设计,使许多学生过多地重视形式上的新奇和个性发挥,而忽视了对象的实际状态,许多学生的设计带有盲目性,很难适应社会需求,因此,在教学形态上必须打破原有的封闭式教学结构,用社会实践教学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设计个性。

(1)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到图书馆、博物馆参观各类艺术设计展,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设计大赛和企业艺术作品征集活动。通过社会检验学生的艺术作品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参加活动中获取学习、交流的机会,同时增加学生设计的实际操作经验,也可以使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艺术设计的发展动态。

(2)最大限度地吸收不同专业背景下的设计资源,积极鼓励相关设计机构、公司与学校相互合作。加强设计机构、团队之间的交流。提倡学生课余时间积极参与设计公司的实践活动,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丰富学生的实际设计应变能力,实现个性设计的实践,而且使设计思维更符合时代和现代感。

(3)尊重艺术设计教学的特点,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强调实践性,让学生走出校门前,通过在教学实习基地的实践来适应社会,巩固专业知识,不要把设计作品只停留在效果图上,缺乏实践的设计作品是有缺陷的。学生设计作品可以在教师的指导进行实践,在施工或制作工艺中发现设计缺陷和创意的不足,使学生学会优化工艺和完善材料组合,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完善、感悟设计理念。

总之,现代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是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个性设计表现力,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审美个性的形成和个性设计创造性思维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我们的艺术设计作品的品味适应当前社会的客观要求。学生个性设计思维的是现代设计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无论是在设计理念教育教学,还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都需要我们更新观念,秉承创新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一致的艺术教育理念来培养学生。使学生用观念指导行动,创造出有品味、有特色和具有原创性的艺术设计的作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