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音乐审美型人才教学

音乐审美型人才教学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高素质的人,一个合格的现代人应该是审美型的人,素质教育应把培养审美型的人作为教育目标。音乐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以它独具的审美功能对培养审美型的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音乐教学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音乐教学审美型人才培养

当代社会对人的各方面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应试教育”则愈来愈不适应这种要求。因此,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成为必然趋势。实施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全面的、和谐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没有音乐教育,青少年个性的和谐发展是不可想象的。”在素质教育的条件下,以往不被重视的音乐教学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审美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音乐教学

合格的现代人应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的素质。高学历的人不一定是高素质的人,特别是“应试教育”前提下的“高学历”。一个合格的现代人应该是“审美型”的人。马克思曾经指出:“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社会越向前发展,人就越强调对自身美的塑造。通过社会实践,人从“自然人”上升为“社会人”,再上升为“审美型的人”,这是一个发展趋势,同时它也应成为人们努力的方向。审美型的人应具备以下主要特征:品德高尚,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修养,有很强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素质教育应把培养审美型的人作为教育目标。

纵观人类历史,凡是为人类、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者,都可以说是审美型的人;而这些人大多又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不仅非常重视“乐”的教化作用,认为“乐”具有感化人心、陶冶性情,在潜移默化中使人接受仁义之道从而发展为“全人”的功能,而且他对音乐还有很高的鉴赏力。据《论语》记载,孔子听了《韶》之后“三月不知肉味”,可见他对音乐的理解已达到极高的境界。俄罗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在听到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时,竟被那如泣如诉的旋律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并说他已从中“接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更是对音乐情有独钟,每每在工作之余拉小提琴自娱。很难说他的相对论不是来源于音乐赋予的灵感。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傅雷,不仅文学方面功力深厚,而且在音乐、美术上也有很深的造诣,如果没有他的音乐修养,也许我们至今也读不到完美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中文译本。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由此可见音乐在人的素质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而音乐教学,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以它独具的审美功能,对培养审美型的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音乐教学,但音乐教学的审美功能并不是随便就可得到发挥,它需要教师去开发、去利用。通过音乐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懂得乐理、会识谱、会唱歌、会弹琴,而且要让学生会欣赏一切美的事物,学会在生活中和学习中表现美、创造美。

第一,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是美育的首要任务。一个不能欣赏高雅艺术的人不是一个审美型的人,也不是合格的现代人,如果一个大学生只能接受流行音乐、地摊文学,那他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人。通过音乐教学,要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让学生分清美与丑,辨明雅与俗。高师音乐教材中的作品,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本身的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诸方面的要求编选的,在重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体现时代精神的基础上兼顾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大都是一些久经考验的优秀声乐、器乐作品,如果能很好地加以利用,可以起到美育的导向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但这必须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要上好自己的第一堂课,开好第一次歌曲演唱会、办好第一次音乐欣赏活动。通过这些工作,让学生初步懂得一点音乐的社会功能,音乐对人类生活和开发智力等方面的作用。同时,应注意把什么是真正的艺术美、艺术享受,什么是低级趣味向学生讲清楚,并始终贯穿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

第二,结合乐理、视唱教学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

音乐基本理论是理解、掌握音乐语言,打开音乐艺术之门的一把钥匙,通过学习乐理,可以使学生获得感觉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之美所必需的一般知识和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发展音乐才能奠定基础。乐理教学不能就“理”说“理”,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以我国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和古典音乐为范例。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基本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这些范例的分析,有机地渗透审美教育。在耳濡目染之下,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会与日俱增。例如,在节拍教学中,为了说明各种拍子的不同表现特性,笔者以两首优秀的民歌为例:《马儿啊,你慢些走》和《我骑着马儿过草原》,前者舒缓、宁静、深情,采用2/2拍,后者明朗、奔放、激动,采用了2/4拍。同为二拍子,但二者的区别是明显的。乐理教学要与视唱练耳教学紧密结合。视唱教学最基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读谱技能,而最终目的则是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与鉴赏音乐,通过视唱练习,使学生发现、领略和再现曲调中的美。练耳教学是通过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辨音能力、内心听觉能力、对音的记忆和反应能力,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敏锐的感受力。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住练习曲的音乐形象,尽力引导学生在读谱的过程中不断体味和挖掘旋律的美感。教师要有感情地范唱或弹奏,给学生一个美妙、完整的音乐形象。

第三,结合欣赏教学,培养学生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

音乐欣赏是把音乐作品作为对象,通过聆听和其他辅助手段来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丰富音乐知识、扩大音乐视野,逐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鉴赏力。要达到上述目的,仅靠听是不够的,必须让学生在听的基础上积极参与。为此,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欣赏教学模式:介绍背景—─播放录音—─分组讨论—─模仿练习—─总结。例如,高师音乐教材中《春节序曲》,笔者是这样教的:首先介绍作曲家李焕之及《春节序曲》的创作背景,然后让学生听录音。听完之后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边听边分组讨论:这首乐曲在演奏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几种乐器?这首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和场面?随着乐曲播放的进程,又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段分析。讨论分析之后,让各组分别代表不同的乐器进行模仿练习。最后,笔者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总结。这样进行欣赏教学,使学生兴趣大增,积极性非常高,全身心地投入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很好地培养了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第四,通过声乐教学,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声乐是用人体器官来表现音乐的艺术。声乐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声乐教学,一方面让学生掌握唱歌的技术,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歌唱。声乐教学的过程包含了歌唱技巧、音乐知识,识谱能力的学习和运用,包含了音乐感受、欣赏和表现能力的培养,也包含了较好地再现歌曲的情绪、意境所需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的发展。

歌唱是表演艺术,是美的艺术。因此声乐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该是规范的、美的。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歌唱的姿势不仅是美不美观的问题,还关系到气息的运用、共鸣的调节以及歌唱的效果等问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正确的呼吸是唱好歌的基础。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如果发声方法不科学,唱出歌来不仅无美感可言,而且还会使嗓音受到破坏。唱歌时感情要投入,不能仅仅把音符唱准。为此,教师要给学生做好范唱,感情要充沛,从而调动起学生的情感。要让学生努力做到恰当地表现不同风格、内容的作品。

除了上述几点之外,通过器乐、合唱指挥教学都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限于篇幅,这里不再一一述及。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要培养高素质的审美型人才,单靠音乐教学是不够的,需要各学科配合,各种活动配合,特别是需要高素质的老师。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努力使自己首先成为一个审美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普曼著《当代美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年

[2]今道友信著《关于美》,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

[3]周世斌著《音乐欣赏》,西南师大出版社,200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