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人员招聘有效性管理

人员招聘有效性管理

[论文关键词]人员招聘有效性招聘者综合素质

[论文摘要]本文从研究招聘活动中招聘者这一主体入手,从提升招聘者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招聘者对不对称信息的防范、避免其心理误差等三个方面,论述提高人员招聘的有效性,并以此为基础,展望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抛砖引玉,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招聘是招聘者与应聘者两个主体用某种方式相互选择对方的一种活动,其过程和结果的成败即是招聘的有效性。招聘者在这一活动中是作为企业的代表,对有效性承担相当意义的责任。对于企业而言,招聘不仅是招聘者代表企业选择应聘者的活动,也是考察招聘者作为职业人其工作能力的过程。因此,可以认为招聘者是招聘活动中真正的主体,其自身的知识结构、人力资源的理念以及对本组织文化的理解是选择应聘者的度量衡,其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敏锐的职业感觉是判断形形色色应聘者适应性的试金石,因此作为招聘者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修炼,提升自身的素质。

一、加强招聘者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招聘的有效性

1.加强招聘者自身对本组织文化的渗透。“组织文化”这一管理思想在招聘活动中被广泛应用。成功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与对人力资源强大的吸引力在于拥有优秀的组织文化,优秀的组织文化是企业开展人才招聘的最好“广告”。而招聘者本身就是组织文化最好的实践者,只有深深打上组织文化烙印的招聘者,才能在进行招聘甄选工作时,点点滴滴都散发着组织文化的光辉。因此,加强应聘者自身对组织文化的理解,才能让应聘者能充分了解本组织文化,无形中把到职培训提前到招聘甄选过程中。

2.提升招聘者“人才与企业匹配”的招聘理念。“人才与企业匹配”的招聘理念是指,招聘的人才也许并不是那些学历最高、成绩最好的,但一定是最适合本企业的人,招聘到的员工能够胜任工作而且长时间地为企业服务,这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企业节约成本的需要。因此,招聘者在进行招聘活动中不仅要强调应聘者与特定职位的匹配,还要考察应聘者内在特征与企业主要特征之间的匹配,要重视应聘者个人与团队、个人与企业之间的互动,要意识到应聘者都是“立体的人”,“综合的人”,有着自己思想,个性以及个人情绪的,不是纯粹的“经济人”和“工作人”。这些看似与职位不太相干的个性心理因素、非智力性因素直接影响着个人对企业的认可和接受程度、对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

3.提高招聘者自身的业务知识和专业知识。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招聘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企业形象的代表者。招聘者是企业与人才的第一接触者,招聘者的能力、风格、气质往往会给应聘者留下很深的印象,是应聘者了解企业的一个窗口,也是吸引人才的第一环节。一个招聘者不良表现可能使企业所有的招聘努力和投入付之东流,使企业与所需要的人才失之交臂,使企业在人才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可以说,在企业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招聘者的素质和表现决定着人才招聘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决定着人才招聘的成效。要做一名合格的甚至是出色的招聘者,需要不断地学习业务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人际交往的知识、能力和人才招聘的知识、技能和谋略。掌握最新的政策和行业动态,树立服务意识、形象意识、竞争意识,同时也要不断修炼自身的品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招聘者素质,增强企业的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提高招聘者的职业敏感性,加强对信息不对称的风险防范

在招聘过程中,由于招聘者并不知道求职者的真实工作能力,低能力的求职者可能伪装成高能力的求职者来欺骗企业(比如求职者伪造文凭、推荐信),夸大自己的能力蒙骗企业与自己订阅劳动合同,这就会造成招聘录用有效性大大降低,从而引发招聘的风险,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为正确规避风险,达到招聘的有效性,解决招聘风险的主要对策就是增加双方信息对称的程度,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手段:

1.规范招聘流程,建立科学有效的招聘体系。招聘的质量不是取决于你的花费,而在于明确的职位要求、合适的选聘方式和规范的招聘程序。为了防止招聘过程中的伪装现象,招聘者必须制定包括确定招聘需求、招聘信息、告知聘用结果、对招聘工作本身的评估等在内的招聘流程和程序。

2.招聘者要获取更多的求职者信息。要求招聘者主动收集关于求职者的信息,包括对求职者进行面试、心理测试等,以获取求职者的内隐信息,比如个性、潜力、人格等;招聘者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比如前任雇主、求职者的毕业院校、猎头公司等来核实求职者材料真实性和能力评价。

3.招聘者要采用不同的招聘技术和方法。在评价应聘者时,招聘者可以采取心理测验、专业技能测试、面试、情景模拟等。除此之外,还要采取克服信息不对称矫正技术,根据信息的变化和发展阶段的不同应用“可信传递信息法”招聘技术。当然,招聘者获取信息对于招聘是有收益,但也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招聘者究竟要将信息获取工作做到何种程度应取决于企业的成本与收益的平衡。

三、避免招聘者常见的心理误差,提高招聘的有效性

1.首见效应。首见效应是指与陌生人初次见面时留下印象及所产生的心理效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根据第一印象对首次交往的人做出评价,而忽视此后获得者的第一印象不相一致的信息。首见效应所依据的第一印象主要包括表情、体貌、服饰、气质及言谈举止等。招聘者易于被最初阶段的表现所迷惑,往往用最初阶段的表现取代其他阶段和全过程的表现。

2.晕轮效应。晕轮效应也叫联想效应。它的含义是指以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突出特点掩盖了其他方面的特点。在招聘活动中,晕轮效应的具体表现是,被应聘者某一突出特点容易引起招聘者注意,而使其他素质的特点被忽视。如应聘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给招聘者留下良好的印象,有的招聘者则受晕轮效应的影响,武断地认为应聘者一切都好;反之,则认为一切都差。这种心理效应,以点代面,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应聘者自身素质真实客观的联系,应该防止和避免。

3.“脱线风筝”现象。不自觉地与应聘者谈一些与工作无关的内容,令应聘工作失去方向,这样就有机会让应聘者占有主动,向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下去,也往往使应聘者占优势。

4.“只听不看”现象。招聘者把精力集中在记录对象的回答上,而忘记了观察应聘者,因此,招聘者要集中精力观察应聘者的反应行为,检查印证他说话的内容和反应是否一致。

总之,招聘工作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选人”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步,如果起点质量不高,那么不仅后续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会事倍功半,而且会影响到公司各项决定的执行。在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中,由于正确地选用了一个人而使企业壮大,飞黄腾达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张瑞敏之于海尔,倪润峰之于长虹;同时由于错误的选人而导致运作良好的企业一夜衰落的实例也举不胜举。作为承担着“选人”职责的招聘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职业敏感性,避免招聘者常见的心理误差,以期提高人员招聘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有机会让企业招聘到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许志超郑伯礼:招贤纳才——现代招聘面试手册[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刘丽:企业招聘过程中的博弈研究[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4(5)

[3]张培德:人才招聘中信息不对称矫正技术的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