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职业院校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探析

职业院校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探析

文化自信是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优秀传统文化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我们的民族精神、中华文化、传统美德,被炎黄子孙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并不断发扬光大。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文化在国家建设、发展、壮大中的作用,在总结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汲取了大量的先进文化,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更是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摆在了突出位置,创造性地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拓展为“四个自信”,进一步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职业院校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最具活力、最具激情、最具创造力的群体,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1当代职业学院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1从社会层面上分析,多元文化易造成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的波动。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也造成了文化的多元化,随之而来的是对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根植与本民族文化的自信产生深远影响和动摇。一是因为当今社会多元文化在社会的大变革、大发展时期,相互碰撞、交流更加频繁,国与国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的优秀传统文化被其他国家和其他民族相互借鉴和学习,使得多元文化不断形成,这种思潮严重冲击着当代大学生,使当代大学生崇尚西方文化,导致中华民族主流文化价值观的缺失,学生的价值观的偏离,往往会造成道德的滑坡。二是由于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受众个体对各种文化都拥有自主的选择权和评价评论的权利,在交流评价的过程中会对多元文化产生一种共同的认知,很容易让高职院校大学生迷失方向、失去判断能力,而造成思想的波动。三是过去陈旧的价值导向和多元文化很容易使高职院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动摇,这就会增加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成自身内在动力和实践准则与价值取向时的判断的难度,这种价值取向的偏差,往往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存在思想政治层面上的各种困惑与偏差,其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缺乏政治理论层面的支撑。

1.2从家庭层面上分析,家庭环境和氛围的好坏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下,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在全面提高,在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方面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视。但是由于受到当前社会就业、生活消费等方面的压力,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唯成绩、唯分数、唯排名的情况仍然十分严重,而且在长时间内无法改变。特别是现在的高职院校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从小就经历这种学校和家庭教育环境。一是在学校教育阶段,许多家庭只看重学生成绩的培养,一味地追求学生的分数,为了考试而学习,对孩子的传统文化、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等方面的教育从小就缺失,容易造成学生从小时候开始就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很难培养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二是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是家长的行为观念,对学生文化熏陶、耳濡目染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是来源于家长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程度,有助于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培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家庭对孩子传统文化的教育并没有起到引导作用,导致传统文化自信培养对职业院校大学生难度过于大,使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增加了难度。

1.3从学校层面上分析,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往往高于文化课程。一是基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国家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大学生培养的一个职业技能体系,对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强调的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和产业技术工种。在课程设置上,文化课、理论课、思想政治课程等人文学科的课程学时安排较专业课程学时安排要少的多,这就造成了职业院校学生缺乏必要的人文历史方面的积淀和基础知识,人文素养缺乏已经成了当前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从调查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对职业的规划不多,但对专业的兴趣却远远浓于文化课程,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宁可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自己的专业学习或者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上,也不愿意把时间花费在人文历史的学习上。

1.4从职业院校学生自身层面上分析,缺乏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一是当代职业院校大学生普遍缺乏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新一代的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大多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青年一代,大多都是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的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这往往造成学生合作精神不足,性格内向,喜欢循规蹈矩的生活,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创新精神、冒险精神。二是在互联网+时代下,大量的信息都是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的,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学生的好奇心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更容易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等产生兴趣,从而会盲目效仿,则无暇顾及优秀传统文化,久而久之则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就越来越少。另外,由于高职院校学生不喜欢阅读,对于外来文化的辨别能力较弱,加上自我的控制能力较差,从而导致传统文化的培育就更加困难。

2如何引导当代职业院校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2.1合理引导职业院校大学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甄别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中华美德、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的汲取世界各个民族的精华,摒弃糟粕,凝聚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思想文化和精神力量。只有正确引导他们科学判断和辨别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糟粕,不断培育高职院校大学生勤劳勇敢、奋发自强、热爱和平、艰苦奋斗、团结进取的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凝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识,通过建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动力。

2.2不断净化校园环境营造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氛围。职业学院的校园生活是职业院校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地方,承担着各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工作,也是职业院校大学生接受专业理论知识和各类专业技能培养的主阵地。只有让职业院校大学生在校园环境中不断减少负面影响,才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首先要净化校园和校园周边文化环境,确保校园周边文化市场规范繁荣和安全稳定,为广大师生创造良好的文化市场氛围。要联合执法部门围绕保护职业院校大学生健康成长,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执法检查,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同时,要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不良习气,树立中华传统文化观念。二是要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利用校园艺术节、文化长廊、文化沙龙等,大力宣传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优秀典型,让高职院校大学生对职业教育、对自己所选择的院校有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3发挥“互联网+传统文化教育”优势培育高职院校大学生文化自信。当今社会,手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手机和网络的普及也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更便利、更快捷的服务。培养职业院校大学生文化自信,还要合理引导他们利用手机和网络,这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如何利用好网络平台培育职业院校大学生文化自信,一是要用好互联网络资源,建立起职业院校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网络平台,二是要整合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互联互通资源,建立以文化为导向,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课教育相互融合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促进职业院校大学生全面发展。

2.4发挥好思政课程的主渠道作用构建起职业院校大学生自信心。曾经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思政课作为培养学生“立德树人”的关键和主渠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思政课教师自身来讲,一是要增强自身文化积淀,培养和提升自己文化底蕴,思政教师要把中华传统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思政课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要积极构建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以身作则,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到文化自信的德育教学中。二是要突出思政课在德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要增强思政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传播正能量,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职业院校大学生能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深入思考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2.5重视家庭环境氛围培养职业院校大学生中华传统文化自信。首先,要营造好的家庭环境氛围,家庭环境和氛围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家庭也是子女接触最早、最持久、印象最深刻、影响最大的环境。“孟母三迁”、“岳飞背上刻字”的故事,都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故事虽短,但影响深远,激励着一代一代中华儿女奋勇向前。其次要创造良好的家庭精神文化氛围,要让每个家庭都充满乐趣和温暖,让浓厚的家庭人文关怀体现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家庭教育树立良好的言谈、举止,不断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使孩子能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风中健康、快乐的成长,从小培育孩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作者:王春燕 单位:宁夏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