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校园户外学习空间设计策略

校园户外学习空间设计策略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们习惯的改变,使许多学习可以发生在户外空间。特别是在校园环境中,学习者对于户外学习空间的需求是极大的,随着学习者对于户外学习空间的需求不断提升,现有的户外学习空间无法提供学习者需求的功能,需要面临优化提升的问题。文章探讨了户外学习空间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访谈与场地调研寻找其中的影响因素,并试图分析优化户外学习空间的解决方案。最后提出校园户外学习空间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景观设计;校园景观;户外学习空间

校园是服务于师生的场所,在设计的过程中如何满足学习者学习,并使学习者更好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学习是通过课堂讲授和学生自我学习两个部分组成,学生的自我学习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这些环境可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与行为。如今许多研究深入地探讨了学习与室内空间之间的关系,并如何使之优化,也有许多研究从其他角度探讨校园如何规划与景观设计,而探讨校园户外学习空间如何服务于学习者的文献较为缺少。文本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查阅了现有文献,并加以整理有关内容以便提供理论支撑。第二部分,选取校园不同场地内的学习者进行访谈,并结合分析现有校园户外学习空间案例以提供优化方案。第三部分总结校园户外学习空间设计策略。

一、学习与学习空间

学习一词在新华词典中被定义为一个过程,由经验或练习引起的,并使在能力或倾向方面产生变化,进而发展或改变个人的技能、价值和世界观。虽然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而又全面的过程,但是可以粗略的将其归纳出三个影响因素,分别为学习者、教育者与环境,这三者之间互相影响。在现有的文献中钟志贤认为优秀的学习环境是为促进学习者发展而创立的空间。其中包括物质、心里以及活动空间。还有学者将学习与环境进行特别的联系,形成一种建构主义方法以此支持学习者进行建构性的学习,例如杨开城认为建构主义教学特别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并将建构主义学习概括为一种支持学习者进行建构性学习的各种学习资源的集合,其中物理空间环境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可以看到许多学者都在关注空间与学习的关系这一问题,并认为空间设计可以对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陈巧云建议在适宜的声、光、色、温、湿环境以及优雅、安静的学习场所学习。张俭认为还应对场所的空气上进行控制,以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对于环境的处理上是满足人们的感官需求与心理需求,并且这也是优秀学习空间的基本组成。在关于室内空间与学习影响的文献中,可以看到影响学习的因素包含原本的客观环境(声、光、热环境以及空气质量等)与人们对于环境的感觉(空间尺度、布局、动线、色彩、装饰等)。这些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空间中的人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在这个空间内学习的人们。不同的“空间尺度”会给予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在不适合的空间尺度下会引起不舒适、紧张、没有安全感等心理感受。“空间布局”是空间的整体安排,优秀的空间布局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并且空间的形式上要具有灵活性,以便适应多种教学方式的需求。优秀的“动线”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在空间里的行为,方便快捷地完成所需的行为。不同的色彩与装饰也会激起不同的感觉与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最后,环境的舒适和安全性会引起学生的好感,使学生对空间产生信任感,更愿意到空间中进行学习。上述的研究是针对室内正式学习空间,可以对户外学习空间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在户外空间的研究中,刘婕认为学习不仅仅包含正式学习还包含例如交流、信息传递与实践等非正式的学习,而户外学习空间就是构成该属性的场所。彭慧蕴认为自然环境对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社交有一定的恢复作用。这些研究可以为下面的分析提供更充分的理论支撑。

二、校园户外学习空间

1.户外学习空间调研

考虑到学习空间对于学习的意义,以及对于校园户外学习空间研究的缺乏,本研究将探讨校园开放空间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影响,并最终提出设计建议。研究选取山东建筑大学校园的场地对在场地内学习的学生进行随机访谈,因学习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所以访谈位置选取在校园的不同区域,分别为教学楼区、活动中心区、休闲区、宿舍区,选取的四个区域也具有普遍性,如今校园在分区上也基本都存在这四个区域。每个区域随机选取五名学生,一共访谈了20位不同专业的学生,并收集其谈话中的重要信息。访谈的内容包括:在这个空间中你进行了哪些学习;主观判断这个空间是否可以影响你的学习;这个空间中哪些元素可以增强你的学习体验;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元素可以影响到你的学习吗;你想对这个空间怎样调整呢。此外还对空间进行拍照和记录场地内学生的行为与原有自然和人为物理环境。教学区是学校教学楼所在组群的区域,也是连接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区域,因此户外的交通流量根据时间的波动较大,流畅便捷的交通道路是该空间需要注意的问题。该区域中户外空间是室内空间的一个延伸,可以让学习者在室内观察到户外的景观植被,并与室内学习空间产生一个动与静的分化。在访谈中学生提到场地在教学楼周围,可以从教学楼上直接观察到场地内的情况,因此需要私密性质的空间以提供安全感。活动中心区位于学校西部区域,与宿舍区和休闲区相邻,是包含商业、自习室、活动中心等复杂混合区域。访谈发现该区域户外有许多朗读与背诵学习的学生,因在室内会打扰到他人,许多人选择在户外进行朗读与背诵。这些学生着重需要一个较为安静的场所,以便不与他人互相打扰。除此之外,白天的遮阳也是学生常提到的元素。休闲区位于学校中心区域,并且作为交通枢纽连接其他区域,休闲区除了交通道路外,基本由绿植与草坪覆盖,通过访谈发现学生对于该区域的植被因素有很高的评价,认为接近自然的环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放松以便于更好的学习,环境中的高大乔木也可以为他们提供私密环境与遮阳。其中开放的空间可以帮助学生提供偶遇的机会,以便可以产生交流与探讨。除此之外,视觉上的美感也会使学习者产生愉悦的心情。方便的交通也是学生选择此地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宿舍区位于学校西北区域,通过观察发现该区域较少的户外设施影响到了学习者在户外学习的行为。学生认为该区域是需要一定设施来满足学生的户外学习,例如方便移动的户外桌椅、白天的遮阳设施、夜晚的照明等。

2.优化方案

在上述的访谈与场地调研中,整理了8个关键词用作下文的分析,分别是:“交通”“安全感”“安静”“遮阳”“绿植”“美感”“可移动的户外桌椅”“照明”。绿植作为户外景观的重要因素,在户外学习空间中也同样重要,绿植可以产生氧气、净化空气,草坪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接近自然、步入自然的机会,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舒适的户外环境,并在使用中对心理压力进行一定的缓解,使其恢复到正常水平。并且绿植可以对空间进行填补,以便达到不同区域的链接。在九州产业大学的休闲区中,场地最初的设计上就把大空间划分了不同的小空间以便于满足各种学习者的需求,该场地作为一个“拼图”,将建筑与景观、场地与场地、人与人连接起来,把校园室内与户外景观连接,扩展成一个引导到户外的休息室。因此在户外学习空间的设计上,需要提供充足的植物营造自然的氛围,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舒适清新的自然环境。观察与访谈发现户外设施存在与覆盖全面的完整度会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例如,户外桌椅的存在影响着学习者是否选择这个空间进行使用,并且户外桌椅是否可移动,也在影响着学习者的数量与使用方式。同样户外灯具照明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时间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针对户外学习者提供舒适的桌椅与夜晚照明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在这个空间进行学习行为。解决安全感的问题,可以建立私密性和半私密性的空间,同时对环境的噪音也具有减弱效果。私密性与半私密性空间的营造中可以采用植物、座椅、围墙等进行空间分割以提供安全感,也可以通过铺装、色彩等处理方式对场地空间进行划分,这使人们在心理上对空间进行分割,也提高使用者的安全感。对于高空中俯视产生的不安感,在建筑一层中建立灰空间,这使室内外的界限模糊,更容易让人们进入到户外空间,或用廊架、凉亭、植物、伞类景观小品等来解决。私密性空间还需要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因此还需要空间上的多样性,圣衣纳爵学院中的场地与调研场地同样为U形教学楼,在圣衣纳爵学院景观方案中采用石材和木材对空间进行三维的分割以提供满足各种需求的空间,并采用蓬松的树冠为场地提供俯视视线的遮挡。圣依纳爵学院U型教学楼中心景观区域更像是教学区域的户外延伸,从教学楼中可以方便地进入到景观空间中,并且在室内空间中也可以受到景观的影响,可以释放在学习中产生的压力与不适感。值得注意的是,在对现存的校园环境分析中笔者发现,东西方的校园文化略有不同,在西方校园里学生们非常乐意在户外空间进行学习与社交,并且在户外的学习氛围可以吸引到其他的学习者一同参与进来。而我国的部分校园中,一般认为学习发生在室内,而活动、锻炼发生在户外,缺少在最初规划上考虑户外学习空间,在使用的户外空间,一般也被用作朗读、背诵等可能会影响到其他人的学习方式。但随着信息时代对如今社会的变革,校园户外空间要满足学习者学习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并且学习者也越来越认同户外学习空间的必要性,也在期待着户外学习空间可以正向刺激学习者的学习体验。

三、户外学习空间设计策略

根据上述分析总结出校园户外学习空间的设计策略,在校园规划上就应考虑学习空间的建立与部署,设立私密与半私密性空间,在空间的形式上采取多样化使其在大小、功能、形式上满足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需要。在室内的视线上可以引导到户外的景观上,但要避免视线可以观察到完整的学习空间。户外学习空间可以作为建筑或其他空间的附属,但在交通上需要有便捷性以便达到使用效率最高化。在具体的空间设计上,户外学习空间要在设计满足学习者对于美感的需求,使学习者更愿意走进这个空间;要满足学习者对于植被的需求,使学习者的心理压力得到恢复;提供为学习和阅读的夜晚照明;提供便于移动的户外家具;提供遮阳设施使空间满足舒适、安静和便捷。以上是在规划与设计层面上为校园户外学习空间建设提供的一些建议,以便最终提高学习者户外学习的效率与使用体验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彭慧蕴.社区公园恢复性环境影响机制及空间优化[D].重庆大学,2017.

[2]黄凌宇.大学校园户外空间功能多元化营造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

[3]陈巧云.高等院校高效率学习空间的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

[4]刘婕.广州地区大学校园户外学习空间的布局与设计研究[D].广州大学,2013.

[5]钟志贤.论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5(07):35-41.

[6]魏琨.大学校园教学区的景观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7]王嘉毅,李志厚.论体验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3):44-47.

[8]杨开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J].中国电化教育,2000(04):14-18.

作者:焦杨 孙名峰 孙英乔 刘光超 单位: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