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资产管理

校园资产管理范文精选

校园资产管理

校园资产管理范文第1篇

1.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趋同,没有考虑社会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专业建设方向不明确

根据笔者调查,目前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是把按照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规格和要求来培养具有资产评估理论知识结构和业务实践技能的,能够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会计核算以及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的业务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笔者认为是不够科学的,没有考虑社会对评估与管理人才的不同需求。笔者认为,资产评估不仅包括机电设备评估、建筑工程评估,还包括企业价值评估、珠宝首饰鉴定、文化艺术品评估、无形资产评估、金融评估、税基评估等,另外房地产估价、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土地评估、探矿采矿权评估等也应当属于资产评估的范畴。目前,国务院批准了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评估专业)、房地产估价师、土地评估师、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师、注册矿业权评估师等资产评估类职业。为社会培养各种从事资产评估职业的专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但是,不同的资产评估类职业对资产评估理论知识结构和业务实践技能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如果只是围绕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规格和要求来制定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显然是不能满足社会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不同需求的。

2.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育的现状

高职院校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时间稍早于本科院校,至2005年,全国已有41所高职院校开设了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1]。这些高职院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建筑建材类高职院校(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等)、经济贸易类高职院校(广西财经学院、山东经贸职业学院等)、财政税务类高职院校(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内蒙古财税职业学院等)、电子机械类高职院校(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等)、综合类高职院校(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等)。这些高职院校在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由于高职院校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时间比较短,从事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的人员较少,目前尚无比较系统的教学改革经验可供借鉴。

3.高职院校主要围绕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科目来设置专业课程,没有考虑主办院校的实际情况,课程设置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目前,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的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都是围绕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科目来设置的,这种专业课程设置方法笔者认为是不合理的。现阶段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多数为非综合性的,一般与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相关的专业不够齐全,导致部分课程难以安排。比如,一些经济贸易类和财政税务类高职院校因在建筑工程及机电设备方面没有相应的教学能力和经验,无法开设建筑工程和机电设备方面的课程,而建筑建材类和电子机械类高职院校对于财经方面的课程则往往难以开设。

4.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缺乏,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不合理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主要来源是高校本科及硕士毕业生,但是我国资产评估本科及以上层次专业教育招生不久。2004年,南京财经大学和内蒙古财经学院将资产评估作为本科试点专业向教育部进行申报并且获得了批准,并已在2005年开始招生。此后,山东经济学院、山东工商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等高校也先后招收资产评估专业本科生,培养从事资产评估工作的紧缺专门人才。2004年,厦门大学积极申报并且第一个获得批准设立研究生层次的资产评估专业。厦门大学财政系资产评估专业的硕士、博士点是国内重点大学首个设立的该学科(专业)的博士、硕士点。上海财经大学在财政学硕士点下设立了资产评估方向。到2007年才会有第一届硕士研究生毕业,本科生要到2009年才能毕业,况且本科院校和资产评估事务所也需要大量的资产评估专业本科和硕士毕业生,短期内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不可能通过引进高校本科及硕士毕业生来解决师资问题。如何尽快建设一支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每一所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的共同课题。

5.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不能充分保障实践性教学的顺利开展

加强实践性教学工作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也是培养高素质的高职人才的根本保障。实践性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除了要有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外,还要有能够组织实践性教学的实习实训基地。由于高职院校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时间较晚,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为了保证实践性教学的顺利进行,高职院校必须加快实训基地的建设。

二、对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1.根据社会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结合主办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合理确定专业建设方向

由于我国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开设较晚,在产权交易、企业改制、司法实践、融资抵押、财产拍卖等活动中,迫切需要大量从事资产评估与管理业务的专门人才。高职院校要想培养能够胜任各种资产评估与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是不现实也是没有必要的。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合理确定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建设的方向,根据所确定的专业建设方向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课程。笔者认为:具有房地产专业建设经验的院校可以把房地产估价作为专业建设方向;具有土地经济学建设经验的院校可以把土地估价作为专业建设方向;具有财政学和税收学专业建设的院校可以发展税基评估;具有金融、保险专业建设的院校可以突出金融资产的估价、保险评估;工科院校可以凭借学科优势侧重机器设备评估,如旧机动车鉴定评估的专业内容;拥有珠宝鉴定专业的院校可以开展珠宝鉴定方面的专业建设;拥有艺术、文物和考古等专业优势的院校可以突出古董和艺术品的价值评估;具有地质和矿业专业建设经验的院校可以把矿业权评估作为专业建设方向。

2.根据专业建设方向,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专业,其专业课程应当包括财务与管理方面的课程和资产评估方面的课程,具体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当考虑专业建设方向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毕业生要到毕业工作后才有资格参加资产评估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这就给资产评估的教育带来了冲击。虽然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参加资产评估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但是这些考试科目却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结构和业务实践技能所必需的,把这些考试科目设置成专业课程也为学生毕业后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以房地产评估与管理为专业建设方向的高职院校,除了要把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等课程设置为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把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房地产估价案例与分析等课程设置为专业课程。再比如以旧机动车鉴定评估为专业建设方向的高职院校把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师考试科目:汽车原理和构造介绍、汽车性能及新技术介绍、汽车状况检查办法、汽车价值综合评定应用、二手车交易方法与技巧、汽车保险和法律知识、汽车评估基本财务知识、现场评估实习课程纳入专业课程设置也是比较合理的。

3.高职院校通过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对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兼职教师的聘请来完善师资队伍,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由于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设置比较晚,而且高校资产评估专业本科尤其是硕士毕业生短期内不可能选择到高职院校就业,所以高职院校要想很快解决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问题是比较困难的。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在逐步提高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的同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构建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上。高职院校应当创造条件鼓励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通过考试获取与专业建设方向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注册土地估价师等)并委派专业教师到与专业建设方向相关的评估类事务所参加社会实践,以提高职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对于有较高职业素质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具备一定的教师素质的资产评估方面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应当创造条件优先引进。对于现阶段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无法完成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可以通过聘请相关资产评估事务所的兼职教师来承担。

4.高职院校应当以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为主,充分利用校内已有实训设备,确保把实践性教学落到实处

根据笔者的市场调研,用人单位对于本专业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实践动手能力主要有两方面:财务和评估。笔者认为财务方面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校内模拟实训,评估方面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应当通过校外实训基地来进行。目前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探索“2+1”人才培养模式,笔者认为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也可以尝试该模式。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可以用第一学年的时间来完成财务与管理方面的教学任务并完成财务与管理方面的校内实训,用第二学年的时间来完成资产评估方面的教学任务,用第三学年的时间安排学生到相关事务所顶岗实践。根据笔者的调查,目前资产评估方面的事务所由于从业人员较少,几乎每个事务所都需要业务助理人员。高职院校可以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兼职教师的聘用结合起来,根据所确定的专业建设方向,将相关的评估事务所建设成校外实训基地,聘请该事务所的评估师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以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概览(2005年版)[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842.

校园资产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学类院校;国有资产管理;特点;建议

我国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由于历史原因和发展程度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体制,但概括起来讲,主要有分类管理和分级管理这两种类型。在2008年以前,国内设立集中统一资产管理归口部门的高校比较少,一般采取分类管理方式,根据资产类别的不同设立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如房屋资产由后勤处的房管科进行管理,仪器设备由设备科进行管理,图书资料则由图书馆管理等。由于管理的职责和权力分散,再加上制度建设上的不健全,使得资产管理工作出现管理缺位和不规范的现象。近年来,各高校逐步建立了统一管理学校国有资产的机构,明确了国有资产的采购、价值管理、实物管理、实物使用的相应部门,规范其权利和义务,大体上有:“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等管理机制,形成“校级一级管理部门—院系二级管理部门—教研室(实验室)三级管理部门”的三级化管理方式,已逐步改变了以往管理不规范的现象。

一、医学类院校资产管理的特点和现状

随着我国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了进一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高等医学教育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另外国家为了加强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适应人民群众健康保障需要的医师队伍,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这就要求高等医学院校建立相应的直属或非直属附属医院以保证其临床教学质量。医学类院校与一般高校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特别是一些医学类院校还包括直属与非直属附属医院。其中,直属附属医院与医学院校的关系是隶属关系,医学院校的管理部门对直属附属医院进行垂直管理,直属附属医院同时也是临床医学院,要求全面参与、承担学校分配的相应临床教学工作。根据相关要求,医院的人事任命由高校决定,医疗业务、资金、财物管理仍由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财政资金的划拨和资源的分配仍由同级财政部门划拨到卫生部门,再划拨到医院,资产变动、处置由医院报卫生部门审批或备案。非直属附属医院是大学通过协议的方式,建立与医院的合作共建关系,医学院校需要非直属附属医院承担部分临床教学任务,非直属附属医院通过与医学院校的合作提高其临床教学、科研、医疗水平,在原有管理体制不变、隶属关系不变等情况下建立起来的,医学院校根据合作协议对附属医院进行某些方面的管理。医学类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在管理体制、预算级次上较为复杂。虽然它们都是独立法人单位,实行独立的成本核算,但是它们同时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另一方面,附属医院又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多采用双重管理格局,既承担医疗卫生救治任务,又承担教学科研任务,附属医院在一定程度上也隶属于医学院校的行政管理。因此,在医学类院校及其附属医院之间实行管理共治、教学资源共享是必然的,医学类院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呈现出特殊性与复杂性。医学类院校国有资产既可用于基础教学,也可用于临床教学,还可用于科学研究,其特点主要有专业性强、种类繁多、价格高、使用过程的安全性要求高等。现实情况表明,高校仍然存在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脱节,资产购置缺乏论证、使用缺乏共享、管理缺乏评价等诸多问题。鉴于医学类院校国有资产的以上特点,为了适应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预算管理体制的转轨转型以及提高办学经费的使用效益的新形势,探讨医学类院校国有资产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医学类院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队伍的设置与培养问题

由于目前高校采用的资产管理体制多数为分类分级管理模式,资产分类管理各部门的责权利并不十分清晰,致使责任制度不到位,资产分类归口管理流于形式。在单位内部缺乏统一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有些虽然制定了相关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没有发挥出制度该有的作用。具体表现在部分单位负责人对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对固定资产的登记、建账、盘点等管理流于形式,存在“家底”不清的问题,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流失。目前多数医学类院校的二级部门的资产管理员为兼职人员,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各个资产管理员平日大部分精力不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只能见缝插针,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求其盘查资产时才会进行盘查,有些部门甚至未指定固定资产管理员,等到资产清查时会暴露出账实不符、责任不清等问题。各职能部门大多数只关注自身业务,对本部门的内控有严格的规定,但不一定与整个学校或实际情况相容。部分院校的内控部门设在财务处,但财务人员又对其他部门的内控工作了解不足,容易造成信息脱节和执行过程中的失误等问题。

(二)学校与附属医院管理融合问题

医学类院校具有非生产性的特点,不以盈利为目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但下设的各附属医院具有生产性的特点,资金来源渠道众多,作为公立医院在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服务群众健康,不仅要承担临床医疗任务,还要承担大量的教学、科研任务,附属医院不断地发展、扩大,这就对医学类院校的医院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就目前来看,大多数医学类院校在学校、附属医院管理融合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医学类院校既要遵守行政事业管理单位的管理要求,又需要结合医学类院校自身的特点,对各附属医院的国有资产管理做出合法合规且又切合实际的管理措施。学校、附属医院国有资产管理融合制度尚未健全,管理流程不够畅通,管理信息平台有待搭建共享与使用。

(三)医用免税设备申请、采购及监管问题

根据海关总署的有关规定,对于以科教用品名义进口的医疗设备,其产权应归属科研机构和学校,其使用应限于本单位科研或教学;医科大学与医院是否属于附属关系的问题,根据相关规定,一般应由省级卫生部门出具相关批复予以认定;根据相关规定,对于学校免税进口的科教用品可以在主管部门认可的教学点(包括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做教学使用。申请购置医用免税设备,对降低医学教学、科研成本,保障医学类院校及附属医院良性循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医用免税设备的购置与使用的政策性极强,当前部分单位对海关及有关政策理解不准确不透彻,一些免税申请材料不合格,延误了医用免税设备的申请办理,甚至使设备在使用上存在法律风险。在监管上,医学类院校对附属医院采购医用免税设备的制度要求没有细化、规范管理不到位;医用免税设备档案缺乏完整性,医用免税设备的放置地点与使用范围时有不符合监管规定的现象。

(四)共享平台不完善问题

长期以来,医学类院校国有资产管理共享平台不完善,总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无法实现实时管理,缺乏对资产使用、维护等历史信息的追溯,资产信息流通困难,使用效率低下,无法共享共用。具体现象可以通过几个例子进一步描述说明:一是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数据无法和财务系统对接,报账时财务部门无法确认该资产是否已经入库成功,是否该给其报账,一旦疏漏就会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问题;二是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无法对接图书管理系统,仍然采用手工记账的方式,极易出现疏漏,管理缺乏制度化、信息化;三是多数医学高校还没有建立与附属医院的资源共享平台,附属医院还不能很好发挥临床教学的功能,基础和临床研究未能很好结合。

(五)多校区管理与资源分配问题

由于校区分散、空间距离远及基础条件不同等因素导致多校区医学类院校的资产管理相对比较混乱,普遍存在多校区国有资产分配不均,监督力度不足等现象,从而造成了资产流失和运营效率低下。有的医学院校存在与其他院校进行合并,但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并未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主体存在缺位的现象。

三、加强医学类院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树立资产管理观念

充分认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从资产配置到资产处置各环节均需重视起来,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资产使用部门都有管理的责任。院校应根据新时期发展目标,从合理利用资源、着眼高校长远发展为出发点制定具体的资产管理规划。

(二)统一资产管理机构,发挥协同效应

根据统一的资产管理制度框架体系,进一步确立责任体系,资产管理的上级要对下级进行指导和监督,要把责任进行分解落实,任务落实到位,不出现管理缺失的现象。打破单一静态的资产管理模式,构建资产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发挥协同效应,强化资产管理意识,提高资源利用率。

(三)建立科学的医学类院校管理体系

1.确立明确的资产管理目标。资产的管理目标应该坚持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合理地进行配置和有效的利用,保障院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从源头上进行资源整合,减少资产重复购置、闲置浪费等现象。对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强调“保值”,对于经营性国有资产强调“增值”,同时完善非转经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程序。促进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在更高层次上的融合,进一步发挥资产管理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选择合适的医学类院校资产管理模式。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医学类院校的附属医院多没有建立良好的资产管理制度,即使建立了相应的资产管理的制度,也存在着制度建设不健全的问题,如何选择适合医学类院校的资产管理模式,其中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院校和医院的制度进行融合,资产管理模式的切入,尤其是医院教学科研人员以院校财政拨款的项目涉及的国有资产的管理。3.完善医学类院校的资产管理机制。资产管理要完善全流程的,这个全流程包括框架的全流程,细节的全流程。在建立全流程的基础上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形成完备的资产内控管理机制。

(四)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医学类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考核

我们需要进一步推进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建设,编制加强内控建设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手册》。内容包括部门简介、工作流程图以及信息化系统操作指南说明等。定期实行仪器设备和家具类资产清查工作,可有针对性地开展抽查工作,核实、补充和完善仪器设备资产的各类信息。在公房使用上,推动公房使用改革,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指标定额核算,推进建立“优化配置、定额管理、有偿使用”的公房管理制度。针对大型仪器开发共享,与校内大型仪器使用部门协作,逐步推进共享的实施,探索共享效益、激励机制及管理考核机制等。根据资产管理机构职责的设置,推行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以加强资产的动态管理。考核采取方式可灵活多样,如资产清查、使用系统对设备进行使用情况统计、现场随机抽查、查看使用记录等方式,发挥实际的效益。对公用房的管理,制定相应的配置标准、尚不具备制定标准条件的,加强对公用房使用率的检查,对超额和闲置的情况进行有偿使用和处罚等。可从资产的使用完整性、利用有效性等方面建立奖惩制度。通过考核结果分析在资产管理中还存在的具体问题,进一步促进资产配置的合理性,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

(五)发挥信息平台作用,改变旧的管理模式

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开发或引进使用符合高校自身特点的资产管理网络信息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规范流程、提高效率为目的,建立国有资产从入口到出口的全生命周期网络化、流程化、协同化管理平台,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从资产登记、变动、核查、处置、账目、数据上报、查询统计等功能为出发点,达到及时了解掌握资产使用增减变动和分布情况,通过信息化管理整合高校内部资产,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为决策提供支持。

(六)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素质

校园资产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Abstract:Ithasnotbeenlongsincetechnicalcollegesbegantorecruitassetsevaluationandmanagementmajors.Therefore,thereisnoexperiencetoreferto.Fromtheaspectsofconstructionorientation,coursessetting,specializedteacherstrainingandpracticebaseconstruction,thispaperputsforwardsuggestionsonteachingreformofassetsevaluationandmanagementspecialty.

Keywords:hightechnicalinstitutes;assetsevaluationandmanagement;teachingreform

一、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育现状及办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育的现状

高职院校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时间稍早于本科院校,至2005年,全国已有41所高职院校开设了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1]。这些高职院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建筑建材类高职院校(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等)、经济贸易类高职院校(广西财经学院、山东经贸职业学院等)、财政税务类高职院校(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内蒙古财税职业学院等)、电子机械类高职院校(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等)、综合类高职院校(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等)。这些高职院校在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由于高职院校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时间比较短,从事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的人员较少,目前尚无比较系统的教学改革经验可供借鉴。

2.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趋同,没有考虑社会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专业建设方向不明确

根据笔者调查,目前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是把按照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规格和要求来培养具有资产评估理论知识结构和业务实践技能的,能够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会计核算以及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的业务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笔者认为是不够科学的,没有考虑社会对评估与管理人才的不同需求。笔者认为,资产评估不仅包括机电设备评估、建筑工程评估,还包括企业价值评估、珠宝首饰鉴定、文化艺术品评估、无形资产评估、金融评估、税基评估等,另外房地产估价、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土地评估、探矿采矿权评估等也应当属于资产评估的范畴。目前,国务院批准了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评估专业)、房地产估价师、土地评估师、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师、注册矿业权评估师等资产评估类职业。为社会培养各种从事资产评估职业的专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但是,不同的资产评估类职业对资产评估理论知识结构和业务实践技能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如果只是围绕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规格和要求来制定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显然是不能满足社会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不同需求的。

3.高职院校主要围绕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科目来设置专业课程,没有考虑主办院校的实际情况,课程设置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目前,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的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都是围绕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科目来设置的,这种专业课程设置方法笔者认为是不合理的。现阶段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多数为非综合性的,一般与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相关的专业不够齐全,导致部分课程难以安排。比如,一些经济贸易类和财政税务类高职院校因在建筑工程及机电设备方面没有相应的教学能力和经验,无法开设建筑工程和机电设备方面的课程,而建筑建材类和电子机械类高职院校对于财经方面的课程则往往难以开设。

4.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缺乏,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不合理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主要来源是高校本科及硕士毕业生,但是我国资产评估本科及以上层次专业教育招生不久。2004年,南京财经大学和内蒙古财经学院将资产评估作为本科试点专业向教育部进行申报并且获得了批准,并已在2005年开始招生。此后,山东经济学院、山东工商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等高校也先后招收资产评估专业本科生,培养从事资产评估工作的紧缺专门人才。2004年,厦门大学积极申报并且第一个获得批准设立研究生层次的资产评估专业。厦门大学财政系资产评估专业的硕士、博士点是国内重点大学首个设立的该学科(专业)的博士、硕士点。上海财经大学在财政学硕士点下设立了资产评估方向。到2007年才会有第一届硕士研究生毕业,本科生要到2009年才能毕业,况且本科院校和资产评估事务所也需要大量的资产评估专业本科和硕士毕业生,短期内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不可能通过引进高校本科及硕士毕业生来解决师资问题。如何尽快建设一支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每一所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的共同课题。

5.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不能充分保障实践性教学的顺利开展

加强实践性教学工作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也是培养高素质的高职人才的根本保障。实践性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除了要有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外,还要有能够组织实践性教学的实习实训基地。由于高职院校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时间较晚,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为了保证实践性教学的顺利进行,高职院校必须加快实训基地的建设。

二、对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1.根据社会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结合主办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合理确定专业建设方向

由于我国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开设较晚,在产权交易、企业改制、司法实践、融资抵押、财产拍卖等活动中,迫切需要大量从事资产评估与管理业务的专门人才。高职院校要想培养能够胜任各种资产评估与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是不现实也是没有必要的。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合理确定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建设的方向,根据所确定的专业建设方向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课程。笔者认为:具有房地产专业建设经验的院校可以把房地产估价作为专业建设方向;具有土地经济学建设经验的院校可以把土地估价作为专业建设方向;具有财政学和税收学专业建设的院校可以发展税基评估;具有金融、保险专业建设的院校可以突出金融资产的估价、保险评估;工科院校可以凭借学科优势侧重机器设备评估,如旧机动车鉴定评估的专业内容;拥有珠宝鉴定专业的院校可以开展珠宝鉴定方面的专业建设;拥有艺术、文物和考古等专业优势的院校可以突出古董和艺术品的价值评估;具有地质和矿业专业建设经验的院校可以把矿业权评估作为专业建设方向。

2.根据专业建设方向,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专业,其专业课程应当包括财务与管理方面的课程和资产评估方面的课程,具体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当考虑专业建设方向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毕业生要到毕业工作后才有资格参加资产评估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这就给资产评估的教育带来了冲击。虽然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参加资产评估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但是这些考试科目却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结构和业务实践技能所必需的,把这些考试科目设置成专业课程也为学生毕业后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以房地产评估与管理为专业建设方向的高职院校,除了要把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等课程设置为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把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房地产估价案例与分析等课程设置为专业课程。再比如以旧机动车鉴定评估为专业建设方向的高职院校把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师考试科目:汽车原理和构造介绍、汽车性能及新技术介绍、汽车状况检查办法、汽车价值综合评定应用、二手车交易方法与技巧、汽车保险和法律知识、汽车评估基本财务知识、现场评估实习课程纳入专业课程设置也是比较合理的。

3.高职院校通过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对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兼职教师的聘请来完善师资队伍,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由于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设置比较晚,而且高校资产评估专业本科尤其是硕士毕业生短期内不可能选择到高职院校就业,所以高职院校要想很快解决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问题是比较困难的。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在逐步提高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的同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构建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上。高职院校应当创造条件鼓励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通过考试获取与专业建设方向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注册土地估价师等)并委派专业教师到与专业建设方向相关的评估类事务所参加社会实践,以提高职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对于有较高职业素质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具备一定的教师素质的资产评估方面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应当创造条件优先引进。对于现阶段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无法完成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可以通过聘请相关资产评估事务所的兼职教师来承担。

4.高职院校应当以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为主,充分利用校内已有实训设备,确保把实践性教学落到实处

根据笔者的市场调研,用人单位对于本专业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实践动手能力主要有两方面:财务和评估。笔者认为财务方面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校内模拟实训,评估方面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应当通过校外实训基地来进行。目前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探索“2+1”人才培养模式,笔者认为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也可以尝试该模式。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可以用第一学年的时间来完成财务与管理方面的教学任务并完成财务与管理方面的校内实训,用第二学年的时间来完成资产评估方面的教学任务,用第三学年的时间安排学生到相关事务所顶岗实践。根据笔者的调查,目前资产评估方面的事务所由于从业人员较少,几乎每个事务所都需要业务助理人员。高职院校可以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兼职教师的聘用结合起来,根据所确定的专业建设方向,将相关的评估事务所建设成校外实训基地,聘请该事务所的评估师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以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校园资产管理范文第4篇

一、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育现状及办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育的现状

高职院校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时间稍早于本科院校,至2005年,全国已有41所高职院校开设了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1].这些高职院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建筑建材类高职院校(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等)、经济贸易类高职院校(广西财经学院、山东经贸职业学院等)、财政税务类高职院校(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内蒙古财税职业学院等)、电子机械类高职院校(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等)、综合类高职院校(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等)。这些高职院校在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由于高职院校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时间比较短,从事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的人员较少,目前尚无比较系统的教学改革经验可供借鉴。

2.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趋同,没有考虑社会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专业建设方向不明确

根据笔者调查,目前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是把按照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规格和要求来培养具有资产评估理论知识结构和业务实践技能的,能够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会计核算以及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的业务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笔者认为是不够科学的,没有考虑社会对评估与管理人才的不同需求。笔者认为,资产评估不仅包括机电设备评估、建筑工程评估,还包括企业价值评估、珠宝首饰鉴定、文化艺术品评估、无形资产评估、金融评估、税基评估等,另外房地产估价、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土地评估、探矿采矿权评估等也应当属于资产评估的范畴。目前,国务院批准了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评估专业)、房地产估价师、土地评估师、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师、注册矿业权评估师等资产评估类职业。为社会培养各种从事资产评估职业的专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但是,不同的资产评估类职业对资产评估理论知识结构和业务实践技能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如果只是围绕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规格和要求来制定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显然是不能满足社会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不同需求的。

3.高职院校主要围绕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科目来设置专业课程,没有考虑主办院校的实际情况,课程设置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目前,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的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都是围绕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科目来设置的,这种专业课程设置方法笔者认为是不合理的。现阶段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多数为非综合性的,一般与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相关的专业不够齐全,导致部分课程难以安排。比如,一些经济贸易类和财政税务类高职院校因在建筑工程及机电设备方面没有相应的教学能力和经验,无法开设建筑工程和机电设备方面的课程,而建筑建材类和电子机械类高职院校对于财经方面的课程则往往难以开设。

4.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缺乏,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不合理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主要来源是高校本科及硕士毕业生,但是我国资产评估本科及以上层次专业教育招生不久。2004年,南京财经大学和内蒙古财经学院将资产评估作为本科试点专业向教育部进行申报并且获得了批准,并已在2005年开始招生。此后,山东经济学院、山东工商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等高校也先后招收资产评估专业本科生,培养从事资产评估工作的紧缺专门人才。2004年,厦门大学积极申报并且第一个获得批准设立研究生层次的资产评估专业。厦门大学财政系资产评估专业的硕士、博士点是国内重点大学首个设立的该学科(专业)的博士、硕士点。上海财经大学在财政学硕士点下设立了资产评估方向。到2007年才会有第一届硕士研究生毕业,本科生要到2009年才能毕业,况且本科院校和资产评估事务所也需要大量的资产评估专业本科和硕士毕业生,短期内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不可能通过引进高校本科及硕士毕业生来解决师资问题。如何尽快建设一支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每一所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的共同课题。

5.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不能充分保障实践性教学的顺利开展

加强实践性教学工作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也是培养高素质的高职人才的根本保障。实践性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除了要有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外,还要有能够组织实践性教学的实习实训基地。由于高职院校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时间较晚,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为了保证实践性教学的顺利进行,高职院校必须加快实训基地的建设。

二、对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1.根据社会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结合主办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合理确定专业建设方向

由于我国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开设较晚,在产权交易、企业改制、司法实践、融资抵押、财产拍卖等活动中,迫切需要大量从事资产评估与管理业务的专门人才。高职院校要想培养能够胜任各种资产评估与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是不现实也是没有必要的。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合理确定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建设的方向,根据所确定的专业建设方向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课程。笔者认为:具有房地产专业建设经验的院校可以把房地产估价作为专业建设方向;具有土地经济学建设经验的院校可以把土地估价作为专业建设方向;具有财政学和税收学专业建设的院校可以发展税基评估;具有金融、保险专业建设的院校可以突出金融资产的估价、保险评估;工科院校可以凭借学科优势侧重机器设备评估,如旧机动车鉴定评估的专业内容;拥有珠宝鉴定专业的院校可以开展珠宝鉴定方面的专业建设;拥有艺术、文物和考古等专业优势的院校可以突出古董和艺术品的价值评估;具有地质和矿业专业建设经验的院校可以把矿业权评估作为专业建设方向。

2.根据专业建设方向,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专业,其专业课程应当包括财务与管理方面的课程和资产评估方面的课程,具体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当考虑专业建设方向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毕业生要到毕业工作后才有资格参加资产评估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这就给资产评估的教育带来了冲击。虽然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参加资产评估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但是这些考试科目却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结构和业务实践技能所必需的,把这些考试科目设置成专业课程也为学生毕业后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以房地产评估与管理为专业建设方向的高职院校,除了要把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等课程设置为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把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房地产估价案例与分析等课程设置为专业课程。再比如以旧机动车鉴定评估为专业建设方向的高职院校把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师考试科目:汽车原理和构造介绍、汽车性能及新技术介绍、汽车状况检查办法、汽车价值综合评定应用、二手车交易方法与技巧、汽车保险和法律知识、汽车评估基本财务知识、现场评估实习课程纳入专业课程设置也是比较合理的。

3.高职院校通过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对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兼职教师的聘请来完善师资队伍,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由于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设置比较晚,而且高校资产评估专业本科尤其是硕士毕业生短期内不可能选择到高职院校就业,所以高职院校要想很快解决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问题是比较困难的。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在逐步提高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的同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构建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上。高职院校应当创造条件鼓励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通过考试获取与专业建设方向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注册土地估价师等)并委派专业教师到与专业建设方向相关的评估类事务所参加社会实践,以提高职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对于有较高职业素质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具备一定的教师素质的资产评估方面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应当创造条件优先引进。对于现阶段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无法完成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可以通过聘请相关资产评估事务所的兼职教师来承担。

校园资产管理范文第5篇

二、健全机构,加强领导。为切实加强对中小学资产管理工作的领导,县上成立由主管教育的副县长任组长,县教育体育局、财政局、审计局、发展和改革局、监察局、国土资源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中小学闲置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体育局,具体负责全县中小学闲置资产管理的组织、协调等工作。各乡镇要结合实际,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进一步加强对辖区撤销学校闲置校园、校舍等资产管理工作的领导。各成员单位要按照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和部门职责,切实抓好中小学闲置资产管理的督察、协调、指导等工作。

三、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根据财政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教育部《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规定,中小学校舍、校园、设施设备等资产属于国家管理的资产范围。撤销中小学校的全部资产、债权、债务一律交由并入学校具体管理。各中小学校校长对本学校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学校校长为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撤销学校的资产管理负总责。各有关中小学校要明确人员、安排经费,落实切实可行的看护措施,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县教育体育局负责对全县中小学闲置资产实施组织、管理和监督,督促、指导并入学校对撤销学校的闲置资产实施有效管理,会同县财政局、发展和改革局对闲置资产使用和处置提出意见,确保闲置资产合理、有效利用。县财政局主要职责是对全县中小学国有资产实施综合管理,负责学校闲置资产管理的监督与协调工作。县审计局主要职责是对全县中小学开展财务审计工作,具体负责撤销学校的财务审计和资产数量、价值的审核与评估工作,按照《审计法》规定纠正学校财务、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县监察局负责查处中小学校闲置资产管理、使用中出现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县国土资源局负责闲置校园土地管理、使用的协调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辖区闲置学校资产的监督管理,同时要协调化解闲置校舍资产管理过程出现的各种矛盾纠纷,确保辖区撤销学校闲置资产的安全完整和规范使用。

四、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闲置中小学校舍等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在市上教育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出台前,任何单位,任何组织,不得以任何理由在闲置校园、校舍安排其他项目”、“闲置教育资源继续用于教育事业,闲置中小学土地、校舍等资产不得变更产权、出让、出售,不得安排其他非教育项目。对于已经安排用于非教育项目的,要坚决予以纠正,已经处置的闲置资产,处置所得原则上要投入教育”的规定,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对辖区村组、单位不符合上述规定的行为,坚决予以纠正。尤其要对擅自使用撤销学校资产安排或拟安排实施的不属于教育的各类项目,要立即予以停止。各中小学校要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法规、规章,加强资产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设置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和固定资产登记卡并详细序时登记,规范乡校闲置资产清查、登记、处置、使用、审批等行为。要严格落实闲置学校资产信息报告制度,定期向乡镇人民政府、县教育体育局、财政局报送学校闲置财产管理信息,为全县中小学闲置资产的综合管理提供依据。

从年起,县中小学闲置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将建立中小学闲置资产管理检查制度,每年抽出时间、抽调人员,统一组织对全县撤销中小学闲置资产管理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资产管理严格、使用有效、未出现违规盘活问题的乡镇、学校将予以通报表扬,并对负责具体管理责任的学校适当划转管理经费;对执行管理制度不严、管理措施不到位、管理责任落得不实、造成闲置学校资产损失浪费,国有资产流失的,将予以通报批评;对随意占有、使用闲置学校资产,随意变更产权、出租、出让、出售闲置学校校园、校舍、设施设备等资产,用闲置学校校园、校舍等资产提供其他担保的,将按照党纪、政纪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中小学校所有资产属于国家统一所有,其处置收益应当按照非税收入有关规定,全额上缴县财政国库,由县财政投入教育,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截留、挤占、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