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实践探究

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实践探究

摘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素养,也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后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文章首先介绍了信息素养的内涵与演变,然后从问卷调查入手,重点对高职艺术院校大学生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道德;艺术院校

1信息素养的演变与内涵

“信息素养”一词,最早源于与公共图书机构的文献查阅功能。该功能主要用于文献的查找与利用,当时信息需求相对简单,多是由手工查阅完成的。面对数量暴涨且准确性不足的各种信息,仅依靠手工查阅显然是无法满足需求的。随着信息需求的日益增长,信息查阅需要借助计算机来完成。在社会实践的不断催生下,“信息素养”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美国信息产业协会(IA)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首次提出信息素养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美国图书馆协会于1992年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信息素养是人们能够判断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这一定义更加全面地概括了信息素养的内涵,并被人们普遍地接受。随后,众多国家的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信息素养,直到2003年美国国家图书馆和信息科学委员会一致认为信息素养应该包括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两个方面。[1]此后,众多的学者经过进一步研究、实践认为,信息素养除了包含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外,还应包含信息知识和信息道德两方面内容,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学术界对于信息素养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了提升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高校逐步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等方面的培训工作。1995年,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的金国庆老师在《图书情报工作》期刊上发表了《信息社会中信息素养教育概述》一文,首开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的先河,从此针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也逐步开展起来。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人类社会完全步入信息化时代,海量信息资源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性与高效性,同时也对人们的信息道德提出了新的挑战。[2]由此可见,信息素养的内涵随着社会需求、信息技术和个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地得到扩充和丰富,经历了由单一维度信息技术向多维度综合素养的演变,其内涵概括起来应包含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知识和信息道德四个方面。

2信息化时代高职艺术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2.1调查基本情况概述

(1)调查对象与方法。调查对象:陕西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艺美术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校大学生。调查方法:现场发放、填写并收回问卷。本次共发放纸质问卷200份,采取不记名的方式进行填写,待问卷填写完毕,现场全部收回问卷,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问卷的统计分析。(2)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主要针对高职艺术院校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知识和信息道德四个维度开展,总共设计了24个问题。问卷设计力求准确、客观,尽可能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初步了解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从中发现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2.2调查结果分析

2.2.1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人的大脑对客观存在的信息及信息活动所产生的主观感受。开展信息意识调查,主要是为了了解大学生借助网络收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遵守网络道德的意识。对高职艺术院校大学生的信息意识情况进行调查(见表1),结果显示:49.6%的学生能主动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很强的信息意识;31.8%的学生总是能比较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较强的信息意识;17.2%的学生偶尔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缺乏信息意识;1.4%的学生未能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具备信息意识。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学阶段采用应试教育的模式,信息主要来源于教材和教师课堂授课,特别是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生接受网络教育比较晚。进入大学后,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少数学生因习惯于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被动地接受信息,缺乏积极主动地寻求信息、了解信息、捕捉信息和利用信息的意识。这部分学生信息意识的整体水平偏低,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2.2.2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指一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的基础和核心,是处于信息社会中的大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开展信息知识调查,主要是为了了解大学生对信息知识的掌握情况。对高职艺术院校大学生的信息知识情况进行调查(见表2),结果显示:21.6%的学生非常熟悉并掌握了信息知识;35.3%的学生比较熟悉且基本掌握了信息知识;31.1%的学生对信息知识还算熟悉;12.0%的学生对信息知识不熟悉。学生缺乏信息知识的表现为: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不能很好地利用专业的信息检索工具主动寻求、捕捉并利用有价值的信息,更无法积极主动地了解与专业相关的信息研究成果。有必要对信息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2.2.3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人们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发掘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最为核心的部分,是信息社会中人们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开展信息能力调查,主要是为了了解大学生对各种信息技能的掌握情况。对高职艺术院校大学生的信息能力进行调查(见表3),结果显示:25.7%的学生总是能主动地利用信息技能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具备很强的信息能力;47.2%的学生一般能主动利用信息技能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具备较强的信息能力;24.5%的学生偶尔能利用信息技能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2.6%的学生不能利用信息技能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缺乏信息能力。学生缺乏信息能力的主要表现为: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他们往往难以找到契合自己需求的网络文献。虽然他们也能够借助搜索引擎查找到网络文献,但是查找到的信息专业性低、准确性差,有时甚至会对学生产生误导。有必要对信息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2.2.4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人们在进行各种信息活动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如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大量不良的信息充斥其中。对于大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就显得尤为重要。开展信息道德调查,主要是为了了解大学生对网络不良信息和不良信息行为的判断能力。对大学生的信息道德情况进行调查(见表4),结果显示:43.0%的学生总是能遵循信息道德规范,信息道德水平很高;41.2%的学生一般能遵循信息道德规范,信息道德水平较高;13.8%的学生偶然能遵循信息道德规范;2.0%的学生不能遵循信息道德规范,信息道德水平相对较低。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对虚假信息的辨别能力尚不健全,可能存在违背信息道德、违反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还有一些学生痴迷网络游戏,甚至参与网络,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对于这部分学生进行信息道德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

3信息化时代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意见与建议

3.1创建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充分发挥图书资源的优势

教育信息化已成为高职艺术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校园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先决条件。图书馆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场所,是实现校园信息化的核心条件。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高校图书馆在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方面的重要性越发凸显。要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图书馆的信息化环境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图书馆信息化环境主要包括实体的图书馆环境和虚拟的信息环境。图书馆的人文景观往往是一所高校的象征,应努力打造图书馆及周边教育环境。学校主管部门需要高度重视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为图书馆建设提供经费支持,为其配置先进的教学设备。例如,构建多媒体网络教室,搭建各种信息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为开展信息素养教学活动创造条件。在图书馆内部可设立学术报告厅、自习室、图书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等,为大学生自主学习、阅读和信息查询提供便利。图书馆是高校信息资源的集中地,是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高校图书馆只有做到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图书馆环境,才能有效激发大学生的信息意识。

3.2借助移动媒体提升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效果

在信息化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用户信息需求的不断变化,许多高校图书馆开始探索并实施移动通信服务,从而催生了手机图书馆这种新型的服务模式。手机图书馆是由移动通信网络、智能手机、数字图书馆系统组成。其实质是在图书馆内部设置一系列的通信服务器,依托移动通信网络,用户可以借助手机以无线接入的方式获取图书馆提供的各项信息服务。手机图书馆能为用户提供快速、高效、便捷的优质服务。微博作为信息交流平台,因其覆盖面广、时效性强的特征,成为大学生与图书馆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同时,手机图书馆可以利用微博为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提供全新的服务。大学生可以利用微博、论坛等形式与授课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可以各抒己见,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此实现师生交流互动,对传统的信息检索课进行有效的拓展和补充,进一步提高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效果。目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均已开通了手机图书馆业务,致力于开展移动平台服务。各种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将会为高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开辟一个新型的互动交流平台,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3]

3.3充分利用计算机基础教学强化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仅靠开设信息检索课显然是不够的,必须整合相关的课程教学内容,共同提高信息素养教学水平。计算机基础是高校为新生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在教学内容设置上主要以基础性、技能性内容为主,旨在通过传授计算机信息知识和技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包含从意识到技术、从技术到情感的一系列内容。在教学中须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和信息素养内涵进行有机的整合。例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增设信息检索技术与方法、信息搜索技巧等内容,通过实验教学提升学生获取、利用和开发信息的能力,并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增加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内容,提升大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4]

3.4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

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图书馆教师除了承担着繁杂的图书资料整理工作外,还担负着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任务。他们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和实施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自身的信息素养水平,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成效。因此,图书馆教师须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发挥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学校主管部门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通过校内培训、外出进修和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信息检索学科及其相关学科教师的信息素养。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水平,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信息素养教育服务。[5]

4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满足信息化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当代高职艺术院校应大力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具有较高信息素养水平的实用型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明桦,林众,罗蕾,等.信息素养内涵与结构的国际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59-65.

[2]郭瑞,于安然,赵新辉.“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J].理论观察,2019(12):119-121.

[3]王爱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J].科技传播,2015(9):111-112.

[4]梅成林.培养学生计算机信息素养的途径[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9):194-195.

[5]常正霞.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1(8):53-57.

作者:赵朝   单位:陕西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