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职校工匠精神的德育功能开发与运用

职校工匠精神的德育功能开发与运用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社会发展,加之市场经济体制变革日臻深化,人才的战略要位愈加突出,人才资源成为了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资本。企业对就业人员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就业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性不断显现。本文基于对“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院校德育的逻辑关系解构,分析了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德育工作的现状与困境,并着重就其功能开发与运用路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德育功能;开发与运用

根据《中国制造2025》文件指导,我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其实现有赖于具有工匠精神、技术过硬的高素质人才支持。职业院校作为人才资源输出的主阵地之一,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是着力于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对“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至关重要,是其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环。

1“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性

育人之本,德育为先,其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是一个人养成良好习惯和思想品德的重要教育,更是其成长成才的关键所在。从学校层次上讲,所谓德育即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知、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对此,总书记曾深刻指出,“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工匠精神”则伴随着人类经久不息的劳动而来,蕴含着专业专注的敬业精神、一丝不苟的职业态度、挑战自我的创新勇气、精诚合作的团队意识、千锤百炼的品质追求等,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神源泉,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当前,其俨然成为了现代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这与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相契合。同时,“工匠精神”所倡导的价值观与德育工作的价值取向不谋而合,是现代职业技术人才培育的重要内容,且有效丰富了其内涵构成,提升了与时代的关联性。从职业人才的成长路径上来看,如若仅仅注重技能,可能最终陷入职业发展的瓶颈,而那些技能与德行并重的人,才可能获得组织更大的认同,从而赢得更大的舞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由此看来,“工匠精神”不单单作为职业院校德育的重要构成,更是立德树人的必要选择。

2“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院校德育的逻辑关系

职业精神和工作伦理视角下的“工匠精神”,在整个社会发展进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引领着积极向上、不懈拼搏的价值追求,同时还起到了一定的行为规范效能,与职业院校德育有着相当紧密的逻辑关系[1]。具体而言,“工匠精神”具有引领思想的德育功能。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人的意识和智慧都是在劳动中形成的”。“工匠精神”本身作为劳动精神的汇聚,既要求劳动有热情,又强调职业有敬畏,是尊重劳动的体现。宏观素质教育改革生态下,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智与劳的相互统一,奠定了“工匠精神”德育功能的基础,并牵引着大学生的成长方向,其培育能够养成学生崇高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具有凝聚文化的德育功能。“工匠精神”的内涵可高度归结为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可谓与时代永驻。而德育则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践行土壤,其中包含的“工匠精神”的价值观,是其教育展开的重要载体。同时,“工匠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荟萃,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体现,有着先进的文化内核,为德育指明了方向。“工匠精神”具有规范行为的德育功能。“工匠精神”代表着一种文化,是重要的隐性教育资源,能够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并对其行为实践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相较于教师“苦口婆心”的劝说,更容易触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浓重的道德认知。

3“工匠精神”德育工作的现状与困境

在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系列政策思想感召下,“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职业院校德育工作领域的渗透亦是不断增强,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创造了良好环境,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但是客观维度上讲,受多重因素影响,当前阶段的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德育工作展开仍旧存在些许方面的问题,未来尚存较大的优化可为空间。具体而言,德育本身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化工程,部分职业院校的认知不清,育人目标设计过于笼统,实践可操作性不足,对“工匠精神”的开发能力薄弱,无法满足其进一步发展需求。同时,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渲染,教师教学工作滞后,思维理念上的创新表现力不足,其本身对“工匠精神“的内涵了解甚少,不足以支持其在德育工作中的实践,且对学生引导的方式方法单一,两者之间的互动缺失,影响了学生参与兴趣,最终导致其沦为一种面子工程,实际效益和价值产出不尽如人意。另外,有些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德育仅仅是靠“说教”感染,其本身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领域的东西,很多时候说不清、道不明,唯有在实践中体会才更为深刻,其更易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情绪,是其德育功能外放的必然选择。正是缘于上述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德育工作中的种种问题,相关变革优化势在必行。

4“工匠精神”德育功能开发与运用路径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工匠精神”是每一位从业者必备的素养之一,在德育领域的多重功能体现,决定了其教育展开的必要性,应当被纳入到职业院校工作体系当中。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工匠精神”德育功能开发与运用路径,以供参考和借鉴。

4.1扎实师资保障

总书记强调,“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立德树人作为现代将教育事业发展必须落实好的根本任务,是对人才发展目标的进一步说明,回应了劳动者素质建设要求,指明了职业院校工作方向。正是基于“工匠精神”的多重德育功能体现,决定了其在职业院校展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其人才培养定位相符,更是劳动者素质提升的关键一环,对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任务意义非凡。为此,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工匠精神”德育功能开发与运用,并将之有机地纳入到自身内涵式建设规划当中,摆正自身在高素质人才资源输出中的定位,细化各项目标任务部署,指导教师工作实践。同时,认真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凝心铸师魂,立德育新人”的时代课题,树立高度的师资人才战略意识,精准定位教师在“工匠精神”德育建设中的职能,并细化、量化对他们的岗位要求,结合其日常工作表现,及时发现短板或不足,针对性地加强培训教研工作。在此基础上,不定期组织多样化的内外交际,广泛邀请学术大家、业务能手参与,深度解析“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立足德育需求,完善其功能开发,及时更新教师思想理念,端正其工作态度,树立良好的为人师表形象,并不断充实他们的学识结构,共享有效实践工作经验,提升其综合素质素养水平,以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

4.2丰富课程资源

工匠是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中须臾不可离的职业人才,包括木匠、铁匠、石匠、铜匠等,他们精湛的技艺定下了生活景图的底色,固然在后工业时代的冲击下,一些老手艺、老工匠开始退出历史的舞台,但他们的精神永不过时[2]。尤其是在心浮气躁的社会,“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冲刷着人们的价值观,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工匠精神”的回归势在必行,其是企业参与激烈市场竞争并稳步立足的关键,对新时代人才提出了要求。“工匠精神”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绵延不熄,沉淀下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意蕴着优秀的品质、崇高的道德,浸染在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当中,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渲染力。将“工匠精神”作为重要的教学板块,融入到职业院校德育体系当中,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丰富其资源承载,全面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3]。具体而言,完善的“工匠精神”德育应当涵括工匠之道、执着专注、精益求精、创新进取、匠心筑梦等内容。其中,工匠之道是继往开来的薪火相传,执着关注是一生做好一件事,精益求精是要做就做最好,创新进取是乘风破浪前行,匠心筑梦是家国情怀铸人生。在此基础上,有意识的匹配相关实践案例资源,从古至今筛选出最有力的说明证据,并善于从企业生产中剥离,增强意识形态的可描述性、生动形象性,引导深化学生的领悟,继而有机地融入到行为实践中,升华为某种内在品质。

4.3创新组织方法

科学的方式方法组织引领,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立德树人视域下,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德育要加紧向素质教育体制的转变,基于“以人为本”理念遵循,突出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主观个性差异,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引导,增强其愉悦精神体验,势必能够促进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和内化,最终完成发展学生目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职业院校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工匠精神”与德育课程的融合,充分运用上述资源积累[4],进行详细的说明,并辅助一定的方法引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能动性,鼓励他们依托问题导向,通过不断的讨论探寻,更加深刻地了解“工匠精神”内涵。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加强“线上课堂”教学模式开发,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元素材,增强对学生的感官刺激,并善于结合企业生产实践案例,提出富有探究性趣味的话题,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在不断的交流中碰撞出更多创意火花,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知行合一的态度、精益求精的品质以及勇于创新的思维,并锻炼其良好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为之更好地迎接未来经济市场竞争挑战奠定基础[5]。值得着重指出的是,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教学主导职能,紧密关注学生课堂学习动态,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理性解读学生实践行为,及时发现其中不足,针对性地加强引导。

4.4注重实践引导

实践见真知。“工匠精神”最重要的德育功能之一,就是规范行为,唯有在不断地创造实践中去体验,才能更加深刻领悟“工匠精神”的内涵,并实现其德育功能的显化。对此,地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支持,引导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建设,通过系列优惠政策,刺激多样化社会资本对实践教学基地的投入,吸引企业广泛参与,并建立相应制度规范,协调好校企合作关系,促进更多优质资源的整合,努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场景,使之更加深切地体会“工匠精神”。同时,对于职业院校而言,亦需牢牢把握“产学研一体化”的契机,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主动对接企业发展需求,通过举办创业大赛、营销大赛等活动,吸引企业投资兴趣,集聚更多的资本资源支持,继而向社会输入更多有用人才,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在此基础上,职业院校应不定期组织展开多样化的文体实践活动,如匠人技能大赛、企业顶岗实习等,增长学生对于社会和企业的认知,为之创造更多对话精英团体的机会,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完成“工匠精神”德育的渗透。除此之外,宏观信息化时代生态下,职业院校还需重视“互联网络+德育”发展的新路径探寻,努力开发“工匠精神”培育新阵地,加强对时代新人的宣传,形象再现“工匠精神”,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其影响力和渲染力,并引导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塑造浓重的文化环境。

5结语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视域下,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十分重要,并在德育领域释放了多重功能,包括思想引领、文化凝聚、行为规范等,其在现阶段的展开仍旧存在不少问题,应坚持以此为导向,结合实际情况,依托高素质师资人才队伍支持,不断丰富课程资源、创新组织方法,并注重实践引导,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助力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吴开军.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德育教学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26):3-5.

[2]玉凤.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工匠精神的融合[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1(2):71-73.

[3]李爱波.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中职德育课程改革建议[J].职业技术,2020,19(6):58-61.

[4]雷建斌.论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德育价值——基于中职德育的视角[J].课程教育研究,2020(20):1-2.

[5]刘闯.“工匠精神”融入高等职业学校德育的研究[J].农家参谋,2020(9):267.

作者:刘小勇  单位: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