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校就业指导

职校就业指导

职校就业指导

职校就业指导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就业现状;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6013002

1中职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目前,青年失业率高于社会总体失业水平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现象,也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难题。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再加上新成长的劳动力,使劳动力供给总量增大,就业矛盾日益突出。而自1998年高校扩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职业教育转型后,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与大学生“就业难”相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一枝独秀,《2012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显示,“十一五”期间,全国共计有2800多万中职毕业生进入各行各业,与普通高中毕业生数量基本持平。特别是2009年以来,每年中职毕业生人数都超过600万,直接就业人数超过500万。从产业分布情况来看,在第二、第二产业就业的中职学生占了绝大多数;从就业渠道看,通过学校推荐就业的毕生生数占到总毕业人数的80%。

然而,在中职生高就业率的同时,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对口就业率不高,学非所用的现象比较严重。中职教育主要是培养从事生产一线操作或管理技术工作的人员,其就业优势就是专业特长。但实际上,只有不到一半的毕业生初次就业所从事的岗位与所学专业基本对口。二是就业稳定性差,“跳槽”频繁。根据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职毕业生对首次就业单位的忠诚度较差。相关调查问卷显示,在被问到“您期望在目前工作单位的服务年限”时,超过90%的中职毕业生回答最多一年,许多毕业生尚未实习期满就换了单位。三是劳动关系不明确,工资等福利待遇不到位。虽然与用工单位存在着事实劳动关系,但大多数毕业生并未与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或只有劳务合同,本应由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障金无法保障;甚至有些中职毕业生的工资还要低于其他同工种员工,晋升和发展的空间也十分有限。

究其原因,除了普遍认为了社会问题、政策原因、个人及家庭因素外,笔者依据多年从事职业教育的经验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存在的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2目前中职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就业教育的大环境。片面地把就业教育理解为一门或几门具体的课程,没有真正把就业教育理念渗透到职业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机制缺陷突出。

二是教材内容枯燥乏味,强调理论而忽视实际。现行教材每个章节都是基本理论一二三,通篇大道理,课后的练习也比较空洞,对文化基础较差、青春期逆反心理较强的中职生来说很难操作,导致学生失去学习与实践的兴趣。

三是教师知识与能力的欠缺。除了心理健康课要求教师具备心理指导师资格外,其他承担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基本上没有任何培训经历,特别是一些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如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完全依靠个人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根本无法体现其严谨性与科学性。

四是课程设置不符合学生心理和认知规律。如心理教育应贯穿中职学习的始终,而不是一个学期结业这么简单;职业道德教育应根据专业不同有具体内容,而非照本宣科的公共课;职业生活规划是一个动态系统,学生后续的规划管理完全没有跟进。

3中职学校如何有效地进行就业指导

(1)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把握就业市场导向。中职学校作为职业教育机构,在确立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定位的前提下,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从而自觉地以社会需求指导自身的发展,并在教师指导下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例如,在学生的入学教育阶段加入就业基础教育也就是专业认知的教育。可以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实际感受相关专业岗位,形象生动地展示专业特色。再辅以学校专门的专业介绍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又如,毕业季的校园招聘会,不仅要求毕业班学生参加,而且要求低年级学生参加,使学生对社会需求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此外,可以利用学校资源建立经常性的实习场所,如计算机专业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承揽校园局域网的安装和维护,由学校付给一定的报酬等,让学生提前进入职业状态。

(2)做好就业意向教育。首先,要帮助学生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树立积极的择业心态。面临求职与毕业,中职学生只有在客观分析自己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将个人求职意愿与社会的客观需求有机结合,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一要求在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课程中应作为主要内容体现出来。其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要帮助学生树立“大就业”观念,特别要提醒学生不要把个人兴趣爱好当作择业的先决条件。在初次就业时可以适当降低择业的期望值,要做好“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准备。学校在教师德育课教学和其他课程的德育渗透中应有具体要求,形成就业教育的大环境。第三,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开展创业教育。学校可利用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或者可以奖励创业的方式,树立典型,带动创业理念的形成。

(3)进行角色转换教育。从学校人到职业人,中职毕业生要经历身份转换和心理转换的过程。如果能在学校就业教育阶段提前完成这一转换,真正就业时就比较成熟了,这才是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首先,帮助学生树立全新的实践观,利用一切机会使学生进行自我实践锻炼,塑造自己,改变自己。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把自己的身份当作企业员工,主动接受“劳动纪律”而非“学生守则”的约束,主动履行“岗位职责”而非遵守“行为规范”。如果学校在学生评价体系中加入并加大社会实践的考核,比教师照本宣科的单纯说教要有效得多。其次,帮助学生树立恰当的处世观,培养良好的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心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引导学生尽力做到对老师、对家长、对同学、对其他人的客观评价,做到坦诚相见,诚实守信,同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的心态。还应强调学生的礼仪礼貌,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这样,通过长期的培养与训练,使学生树立恰当的处世观,培养其良好的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心理素质。

(4)加大择业技巧教育。中职学生年龄偏小,生活阅历简单,难免在求职时处于被动和劣势,很有必要加强择业技巧教育。目前中职学校在择业教育方面仅开设的职业礼仪课,而且最大的问题是操作性不强,老师的教学类似表演,学生的学习不具备实战性,因此意义不大。要改变这一状况,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是变礼仪课为择业技巧实训课,对学生进行日常的礼仪训练,包括形象设计、语言表达、求职信写作等,成立专门的训练团队,规定训练任务和标准,经过长期训练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通过组织模拟招聘或鼓励学生实际参加招聘,锻炼学生的实战能力。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模拟或实际招聘,并写出书面总结报告,作为学生成绩的一部分参加学生评价。

(5)加强师资培养。专门的就业教育是操作性、实践性、科学性突出的教育,要想真正取得实效,教育者的素质至关重要。学校的心理课教师,是否定期培训,是否有专门针对本校学生的教育模式?可以选派教师去专门的职业规划机构实习,只有掌握专门知识,对学生的指导才有实际意义。礼仪课教师也应接受正规的培训,而不是自己摸索,然后给学生依葫芦画瓢。

参考文献

[1]王志霞,姚亚力.中职学校市场营销课堂教学的反思[J].科技创新导报,2010,(34).

[2]刘鹏.关于中职就业指导课问题及对策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23).

职校就业指导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就业;困境

【中图分类号】G717.38

近年来,人才结构失衡现象突出,技能型人才短缺。国家政策不断向中职倾斜,中职毕业生一直在其中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已连续多年达到95%以上。职校毕业学有专业技术的工作群体已成为行业中的主导群体,也顺应了当前社会对高级技术工人需求量大的形势。但从中职学生作为人力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其价值,很大一部分企业HR及中职学生本人都感觉到在就业容易的表象下,是中职学生就业的诸多困境。

一、中职生就业困境

高就业率低就业质量,是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这一状况在中职学生中间更为明显。

据笔者在江西、上海、广东等地企业调查,企业中中职生在职年限平均为2年,有的甚至更短,几个月就辞职或者被企业辞退。盲目就业、就业期望值过高等问题在这些学生中普遍存在。而目前已离职的中职学生在企业服务年限一般为2年,但大部分企业给与员工系统性培训或晋升机会的时间是在3年左右。因此,这些学生离职时一般都没有在专业上得到提高或者在职务上得到提升,也就是说离职后重新就业的起点没有提高。在以上调查的企业中目前还在职的中职生,有的任职年限甚至长达10年,但在专业技术等级上有提升或职务上有提升的不足20%,大多数人仍然停留在原有水平上。

二、中职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分析

造成中职学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低,稳定容易发展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学生缺乏对所学专业的客观认识。许多学生对本专业不了解,不知道专业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是什么,应具备怎样的专业素质;不知道职业发展前景如何,未来的发展方向怎样。学生对本专业缺乏认识,学习目标不明确,造成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扎实,不能有的放矢的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最终造成就业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是学生缺乏对自身的正确评价。大部分学生不能清醒认识自我,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个人能力、性格特质,也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及自身特质与职业的匹配程度如何,忽视个人的内在因素和潜力,常常过高或过低地评价自我,给就业和个人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是综合素质较差,缺乏自我提升意识和能力。一般而言职业院校学生多是在初中阶段继续升学有困难,转而学习一技之长。本身存在学习能力较弱、对学习没有兴趣、知识接受能力差等问题。采访调查中企业HR谈到,实践操作能力强、能力提高快,同时又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是职业院校学生受到企业欢迎的最重要原因。部分企业HR甚至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说,招聘一个受过职业教育的应届毕业生还不如招聘一个在外面有过几年类似工作经验的农村务工人员来得划算。这一状况严重影响了中职学生在企业获得专业技能培训、职务晋升等各种发展机会。

三、努力调整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帮助学生走出就业困境。

据了解,目前中职院校中几乎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就业指导工作一般分解成就业指导课程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学生就业事务性工作两个部分并分别规整到教务和招生就业部门。然而,即使是有限的就业指导课程也仅仅是在学生就业的最后一个学期开设,并且以理论教学为主。受到课程本身的实用性不强、课时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教学效果并不好,对学生在就业选择、就业准备等各种就业问题上的实际帮助也不大。另外,学校目前招生就业部门的工作也大多停留在与企业合作推荐学生就业等事务性工作上,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缺乏对学生就业观念、价值取向的引导和职业道德教育,缺乏对学生职业判断、选择能力的培养,不能为学生提供有效就业咨询,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工作应有的效果,不能适应当前就业形势和学生实际需要的要求。

要帮助学生走出就业困境,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中职学校要根据就业市场对中职学生的要求及学生实际需要,更新观念、努力调整就业指导工作模式,着力提升就业指导工作水平。

(一)转变就业指导工作观念,丰富就业指导工作内容

就业指导工作远远不等于推荐学生就业,要努力丰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内容,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职业评估、就业咨询、心理辅导等内容也纳入到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中来,提高学生就业适应性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就业市场竞争力。努力适应就业市场变化,积极搜集就业市场信息,不断更新就业指导工作内容适应学生就业需要。

(二)规范服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

学校要努力组建一支专业性强、技能过硬、服务高效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提升就业指导工作水平。要安排专门人员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完善机构功能,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努力提高人员素质。要灵活机制多渠道引进就业指导教师,以讲座、咨询等形式邀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入校,搭建学生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平台,降低学生对就业的不适应性,帮助学生平稳过渡。

(三)逐步搭建系统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将职业指导课程贯穿整个职业教育的过程。

学生对职业的认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贯穿在学校教育尤其是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就业指导部门要积极参与到就业指导课程设计中来,以系统性、实用性、针对性为原则,对学生实行分阶段的系统性职业指导。

学校应在新生中积极开展以认识专业本身为主的就业指导培训,加强新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包括对专业内容的认识、就业前景的认识、职业发展方向的认识等。深入认识专业本身有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有的放矢地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增强专业技术内的竞争力。要在各年纪学生中开设以加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培养能力为主的就业指导培训提高学生竞争意识。要帮助学生正确、客观认识自身能力、性格特质,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职业观,不断提高自己适应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要求的能力和素质。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和对职业、社会的客观分析,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今后进行社会工作的准备。要在毕业班级学生中开展以实用的求职技巧、就业渠道选择和社会适应性为主的职业指导培训,提高学生制作个人简历、面试的基本能力。要建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核心的就业心理辅导工作体系,在毕业生中开展普遍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的心理辅导和心里咨询,充分激发学生自我教育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成长的主动性,努力帮助学生克服悲观、退缩、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学校要努力帮助学生完成角色的转换,帮助学生学习必要的心理调试方法,生提高就业心理自我调节的能力,为学生的成功就业构筑桥梁。

参考资料:

职校就业指导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校;就业指导;工作

一、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不够

职业学校学生很多为初中毕业考入,在进入职业教育领域之前,从未接触过职业教育,刚脱离中学时代的他们对职业二字毫无概念,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更是一片茫然。进入职业学校后,部分职业学校只是在开学时候给学生介绍下职业情况与形式,但是当时的形式与几年后的就业形式可能大相径庭,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只字不提,经过几年的专业知识教育后,在学生即将毕业时,召集学生给他们简单地开一两次会议,草草了事。对于已经就业的学生,学校则彻底放掉,不再过问,没有与之配套的跟踪服务与管理。学生就业后,无法正确认识自身的工作,产生很多不良情绪,就业稳定率较低。

2.教育结构缺乏科学性、系统性

就业指导内容比较空泛,对各专业的职业方向把握不够准确,在指导过程中没有针对性,没有完整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学校根据自身的需要,开展一些就业指导活动,随意性较强。同时,就业指导教队伍缺乏,学校从事就业指导教育的教师都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招生就业部门作为一个引进学生与最终送走学生的部门,缺乏学科理论和工作实践,对国家的政策、法律没有系统的学习掌握,多是凭借自身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结合教学实际给学生讲解,这些都影响了就业指导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二、对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指导提出几点建议

1.保证就业指导课程质量、注重实效

职业学校学生年龄小,毕业时在18~20岁左右,在经历一年的实习后,对本专业的就业形势以及国家的就业政策法规了解很少。学校在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时候可着重加强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同时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求职面试技巧以及求职权益的保护和适应职场的能力。就业指导课程可由学校的德育教研室与招生就业部门共同落实实施,德育教研室侧重对就业理念、态度等理论知识的教育,招生就业部门可结合就业现状,着重对学生进行职业发展教育、职业素养、求职技能等方面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求职竞争能力。

2.拓展指导形式,加强实践引导作用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应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在教学中,可以收集择业的典型案例,特别是本校学生的就业案例,包括成功的和失败的。可通过案例展示,增强教学效果,通过组织各种主题活动,训练学生各方面的择业技巧等。亦可通过模拟求职等方式,帮助学生获得求职体验。同时,还应增强学生对就业风险的认识。通过加强风险意识教育,提高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对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3.建立复合多元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队伍应不断予以丰富,实现人人参与的局面,如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德育教师、就业工作部门的教师等。辅导员是就业指导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常和学生的接触比较多,可以充分接近学生并且掌握学生就业的最新动态,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就业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制定职业规划,确立每个阶段的努力目标和付诸实践的具体措施。专业课教师在就业指导中的优势在于其对所属专业认识较为全面,能够清晰地把握该专业所需的知识结构层次和所需理论的深度和广度,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而且利用专业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开展全程、连续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合理的设计并实施职业发展规划。而德育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求职理想、求职道德、价值理念予以引导、修正,为学生在人生规划中指明总体方向。就业工作部门教师对社会的就业形势的准确把握,时效性突出,在求职面试的指导上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陈静,柯玲.“立体多面”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导刊,2011(9):35-36.

职校就业指导范文第4篇

1.医学院校对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重视不足

高校就业教育往往高度关注学校就业率,而忽视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然而,只有提高人才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就业率,解决就业问题r}〕通过课程来提高职业素养费时长,投人多,不如帮助学生鉴约对就业率提升速度快。因此,部分医学院校对医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2.相关课程设置不系统、不专业

虽然在教育部的文件指引下,大部分医学院校都开始了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但是相关课程的设置却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还没有像国外高校那样将就业指导作为一门学利一来研究。

3.缺乏学校各个部门的协助与配合

完整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职业指导的课堂上,还应该融人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但目前各高校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关注专业知识的传授,很少有教师把职业规划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在一起。

4.教学方法单一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的实用性和参与性很强,这就决定了它的教学方法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川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此类课程和其他专业课一样实行讲授式的教学方式

5.师资队伍不稳定,素质不健全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是涉及多学利一交叉的边缘学利一,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不仅理论知识广博,实践经验也要丰富川然而,多数高校这方面的教学人员都是半路出家,很大一部分教师是其他行政人员转岗过来的,还有一部分是刚毕业不久的研究生和本利一生,不是缺乏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就是缺乏实际指导经验,人员的流动性也很大。

6.科研水平落后

目前在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领域的利一研交流并不活跃,与其相对应的刊物也不多,且等级都不高,这也造成该领域利一研意识的淡薄与利一研水平的落后,而这种状况无疑会阻碍这一领域进一步的发展。

二、医疗卫生单位的用人要求

医学专业性特别强,要做好医学院校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必须要把握好相关单位的用人要求

当前相关单位反映的医学毕业生不足之处主要有:一是专业基础不牢固;二是临床操作技能不熟练;二是忽视临床实习,把实习当成考研复习期;四是眼高手低,不虚心,不愿意做基础工作;五是就业观念落后,只愿意去二甲不愿意去基层r?〕用人单位反馈的毕业生的不足之处,恰恰是高校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所需着力解决和提高的环节,也是相关课程改革的重点方向。

三、医学院校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方案

为了提升医学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和就业力,有必要对现有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进行改革,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教学安排全程化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应该贯穿整个大学参照美国大学成熟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根据学生所处的年级和专业,制定各年级具体的目标re-}〕第一阶段,对大一学生开设公共必修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自我探索引导和职业素质指导;第二阶段,对大二、大二学生主要通过《现代礼仪》、《大学生创业教育》等选修课以及各种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调补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发展与自身职业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各种能力;第二阶段,在实习前(大二或大四)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公共必修课,着重进行就业政策与求职技巧的指导。

2.课程内容与专业特点相结合

在专业课程教育中应该融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特别要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3.多种教学形式并行

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方法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讲授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传递职业规划的理论知识时,应以讲授和启发式教学为主,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规划意识;在上职业素养提升类课程时,则应以案例教学和体验式教学(如情境模拟法、游戏角逐、角色扮演等)为主,让学生在真实的案例中收获知识,在体验活动中体会其背后的精髓。到了邻近毕业的就业技能传授时,则应以实践教学为主,让学生亲身操作,实际体验和观察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获得更真实的感受。

4.教学管理规范化

职校就业指导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

[DOI]10.13939/ki.zgsc.2015.11.172

1 我国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

自我国大学实行扩招政策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也就越发凸显。

近年来,我国不断发生地震,洪涝,冰雪等自然灾害,很多企业受到影响不得不停产甚至歇业,也因此导致大量失业人员的出现,这一系列情况都深深影响着我国的就业形势。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巨大变动,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将会持续呈现严峻状态。

2 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之中的工作经历。职业生涯规划则是指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的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目标,及对一项职业和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成就期望。对于大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正确客观的审视自己、了解自己之后,依据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及社会市场大环境的发展趋势,确定自己的方向,择优选择职业目标和路径。

职业规划其实是一个需要长期去培养和教育的过程。许多西方国家,在小学便开设了丰富多样的职业规划教育课程,像职业测试,社会实践等,他们更加重视孩子动手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然而国内的职业规划教育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是有着明显的差距的,一方面,教育的时间相对较晚,另一方面,一般大学毕业生实践经历也相对较少,很多思想观念也都是仅仅停留在书本上面,真正的要结合实际运用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国大学生普遍是在完成了大学的学业之后才开始着手考虑职业,工作方面的问题。因此,当应届大学生离开学校这个

“温室”迈向社会工作时很容易走一些弯路,尤其是大批求职者展开激烈竞争时,一旦目标不明确,不小心就会随波逐流。其实也有很多的同学从刚入学开时就有感受到未来将要面对就业形式的严峻,但是真正能够从大一就开始为自己进行职业规划的人却少之又少。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客观的认知自己,所以更无法明确自己今后的奋斗方向以及奋斗途径,思想一度停留在毕业后才思考就业的误区中。

从大学入学开始,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它十分有利于大学生正确的认知自己,了解社会,然后结合自身与社会现状确立人生的方向,并努力为之奋斗。通过学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可以让大学生重新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及时反思改正,不断地去完善自己,找准方向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sup>[1]</sup>。

3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想要在职场竞争中获得成功,前期的职业规划必不可少。大学生职业规划必须遵守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原则。通过合理的自我定位,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明确自己适合发展的方向,之后确定自己奋斗的目标,才能一步步向自己的理想靠近。其中,短期目标通常是经过不断地学习,体现在自身能力和修养的提升;长期目标则是一段在职业规划的顶峰[2~3]。

3.1 自身分析

职业规划的首要因素就是充分的了解自己。通过全面、深入地对自身优劣势的分析,正视个人的缺点,才能进而明确“我适合从事什么行业”这一问题。

大学中所学的专业也许不见得会在未来的工作中起到多大的作用,但是仍需努力地去学好它,毕竟大学中所学习的专业是对未来职业规划起很大程度的导向性。个人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十分宝贵的经历,知识只是存在于书本中,而经历则让死的知识活了起来,每一次经历都是人生中十分宝贵的财富。它们也会对职业的规划和定位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3.2 社会分析

社会总在不断地前进和发展,大学生应该学会充分把握社会前进的趋向。此时就需要及时掌握社会动态,做好对于社会大环境的分析。例如:当前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的变革;自身学习专业对口职能部门需求形势等。通过对社会的进一步分析,可以帮助大学生紧紧把握社会需求动向,让自己紧跟时代步伐。

3.3 明确方向,规划未来

职业的选择与规划直接影响着个人发展的未来。明确的职业规划也是个人理想的 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对于个人职业的规划来说,必须遵守以下几个事项:依据自己所长,选定自己所爱,顺应社会发展。我们生活在一个节奏日益加快的社会环境中,因此在职业的选择与社会相适应的同时,也要不断修订自己的职业规划细节,紧跟时代步伐。

4 加强高校对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建设

4.1 树立科学的职业规划教育理念

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受到社会的影响,职业的规划也和社会的不断变化息息相关。高校首先要深刻地认识大学生职业规划对学生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注重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在能力,立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一宗旨,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其次,高校所属的就业指导中心也要加强宣传力度,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中来。

4.2 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高校内部可以自行组织学校各级领导、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职业规划方面有经验的工作者、导师、辅导员等共同相互配合,适时地为广大学子提供最新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相关方面的引导和咨询,并在工作结束后开展研讨会,为下一次工作的更好开展总结经验教训。学校有必要将就业咨询和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帮助大一的学生了解当今社会市场的局势;引导大二学生充分客观的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喜好;带领大三学生学习一些企业文化,并提供实习机会;指导大四学生整理个人简历,提供合适的就业信息。

4.3 加强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对大学生开展职业规划,其落脚点在于教师。高校需要建设更加专业的职业指导教师团队,首先在选拔环节就要严格把关,应该在职业规划方面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并紧密关注社会动态。接着,在团队的培养建设过程中,也要加强各方面的培训与管理,提高所有相关教师的综合素质,把握全面发展的思想核心。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在提高自身就业素养的同时,更明确个人的职业规划方向。

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全社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能否继续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教育不容小觑,只有密切关注社会经济、文化、生产各方面的动态,做好前瞻性工作,然后根据形势的不断变化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相应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才能真正将大学生就业工作落到实处,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指导以及职业规划平台。

参考文献:

[1]王伟利.就业指导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社会纵横,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