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探讨(4篇)

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探讨(4篇)

第一篇: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教学模式不断更新,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也提高了各大高校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过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一体化模式的理念。

[关键词]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一体化模式

当前高校大部分属于国有性单位,与人力资源管理办相互促进,历代在高校任教的教师生涯都是在学校度过的,缺乏在企业实践工作的经验。从管理角度上看,一个人如果没有在很好的鼓励机制下工作,会导致其工作质量大大降低,所以,在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中应加强教师的职业水平,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帮助。

一、当前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一体化模式的现状

(一)专业教师素质跟不上培养计划整体要求

近几年,依据其他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培养双型教师,但这只起到鼓励教师进入企业咨询或合作的作用,很难真正在教学中实行。同时,随着培养要求不断变化,导致了市场营销专业双师型教师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但专业教师的编制制度是固定的,导致没有多余的空间来招聘新的教师,最终造成专业人才建设力量不足。

(二)理论课程体系衔接程度差,对人才培养不利

目前,市场营销课程针对营销工作进行教学,一般体现以下几点:(1)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对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不熟悉。(2)教学单位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没有相应的了解,老师也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导致学生已经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3)学生对早期所学内容遗忘率较高。这些原因造成了理论课程体系衔接程度差,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三)实践教学与工作实践差距大,学生不容易把握

现在的高校实践教学通常以在企事业单位实习、课程设计等形式进行,基本上由专业教师来组织实施,但还存在很多问题:(1)指导教师自身专业较差,不能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2)实践时间短,再加上操作难度上的限制,导致教学内容被限制。(3)实习时间短,学生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企业管理流程和一些其他的工作需要。(四)学生就业指导不到位,学生职业意识跟不上各大高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一直很重视,但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1)就业指导内容不全面,简单告诉学生一些在求职过程中的简历制作、面试指导,没有对企业中各个企业的特点和发展所需要的知识进行系统讲解;(2)就业指导的时间只限在毕业以前;(3)没有专门的教师进行就业指导,只是根据几本参考资料进行指导教学。

二、一体化模式教学应用

(一)注重学生对公司整体营销管理知识的掌握市场营销课程一体化教学,指每个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其他科目进行连接,为灌输学生建立企业营销管理理念。(1)理论知识考核内容加入专业课程知识在企业运营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考核内容;(2)加强学习强度,就是说定期进行理论知识总结,以最快的速度让学生体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3)整合教研室的力量,编制与企业在市场上运营的专用教材,并融入实际教学。

(二)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双向

教师需要在不断地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总结后用于教学。(1)学校应明确考核制度,让脱岗的教师主动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中。(2)建立双师型教师的改进机制,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到学校授课,指导学生实践教学。(3)给教师脱岗提供更多到企业工作的机会和时间。

(三)注重对学生实行分期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对于刚入学的新生非常必要,采取阶段式指导。(1)大一和大二阶段,学生主要以公共课程为主,教师应对学生学习这些科目的作用进行指导并做好职业规划;(2)大三阶段学生开始接触大量的理论知识,同时加入了实践课程,这个阶段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针对每个职业的岗位要求和发展情景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3)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找工作,教师应加强在面试、工作单位的选择等方面的指导。

(四)注重学生毕业后两年的职业指导,逐步实现在校与毕业后的学习一体化

毕业后的两年,是学生职业生涯最关键、最困惑、最需要指导的时期,所以,学校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1)学校应该针对超越指导教师工作范围的毕业指导工作,建立一个有偿的指导机构。(2)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避免毕业后的就业指导形式化。(3)市场营销专业建立就业指导机制,实现一对一的指导。市场营销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一体化模式针对专业的每个环节问题,通过实践教学和理论相结合,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加强教师专业水平,注重学生就业指导,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靳洪,陈向军.地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时代,2014(8):117-119.

[2]谢文德.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知识经济,2012(21):152,154

[3]徐长冬,曲慧梅.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3):47-48.

作者:彭卉 单位:广东文理职业学院

第二篇: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网络营销的推广,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本文在剖析我国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并探讨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对策

一、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及研究背景

高职教育旨在为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高层次的实用型、技术型人才,重在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实践教学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而市场营销专业是一门伴随着经济发展和企业经济管理需要而产生的应用性学科,其特点是灵活性、实践性、应用性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高。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能力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越来越需要具有市场营销实际工作经验、业务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而高职院校毕业生与本科院校相比,虽然理论知识有差距,但其就业竞争优势就在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成为实现培养市场营销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手段和关键途径。

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和研究,一直是相关领域教师和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肖永红、刘美林指出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随意性强,专业教师缺乏营销实战经验,硬件设施资源不足;学生对顶岗实习误解和抵触,合作企业难以提供合适岗位和指导,以及学校对学生实习指导不到位等是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陈国民认为应科学划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创新改革课堂及实践教学方式,建立工学结合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三管齐下,创新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路径;方光罗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智能性、情商性、灵活性、创造性和成人性特点入手,认为营销岗位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应突出这五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除高职院校,本科高校、独立学院的相关研究者也从教学实践出发,对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进行研究和探讨。潘友仙、韦开蕾剖析了海南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实践经费不足,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够,校外实践基地不稳定等主要问题。张珣、吴作民以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为例,指出独立学院受母体大学影响,在市场营销课程设置上容易重理论、轻实践。总体来看,学者们普遍认为实践教学在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中具有无可取代的关键地位,然而与此相矛盾的是,当前实践教学却恰恰是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极为薄弱的一环,尤其是在高职院校中,市场营销专业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实践教学模式方式单一,教学管理不到位

在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中,由于历史影响及学校教学资源的限制,目前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还停留在以课本为主的教学模式中,上课过程通常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理解为辅,学生不能参与其中,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这种讲授式教学方法对于像销售实务这类操作性较强的专业来说,无异于纸上谈兵、闭门造车。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实践教学所必需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学生实习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先将实习内容、具体步骤等为学生讲解清楚,敷衍了事。同时,学校对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未能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制度保障,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与预期目的偏离。

(二)实践教学内容层次较低,校外实习基地不规范

在当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环节中,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内容层次较低。教师侧重对认知实习、市场调查等基础层次内容的教授,而对企业经营诊断、市场研究分析、企业策划等综合运用学生知识能力的高层次营销实习侧重过少,部分院校的实习流于形式化,难以保证学生所需的实习指导和锻炼机会,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与校外实习基地的不规范性密不可分。从现阶段来看,实习基地能够提供的实习内容相当有限,许多企业和单位不让实习学生接触其核心部门及相关的管理事务,学生在实习岗位上难以接触本岗位的实质工作,不能深入了解实习单位的实际运作。因而也就造成了实践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实践经验普遍不足

在学生的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教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在市场营销专业实践中,很多市场营销专业的高职教师,多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承担教学业务,虽然有着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但实践经验普遍不足,能够正确指导学生完成实践实训任务的人数不多,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教学水平,还要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匮乏。

(四)实践教学保障条件不足

在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中,不仅需要相关教材,同时也需要实验室、实训室;不仅需要与校内部门协调好,还需要与校外的相关实习单位打交道。当前由于部分高职院校资金缺乏,加之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实践教学所需的软硬件设备匮乏,原本就不宽裕的实践教学条件进一步恶化,学生很难有实践机会和训练时间。

三、提高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一)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及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比如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教学法。即教师围绕某一知识点,为学生列举鲜明而有代表性的事例,同时创设一个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并将学生引入该情境,引导学生在事例情境中理解知识点,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2)体验式教学法。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只是单纯地聆听教师的讲解,观看教师的展示,而没有实际动手的操作,这不利于学生培养掌握实践技能以适应日后工作岗位。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实际市场营销环境中,让学生体会现实中市场营销的过程。如市场调查与分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到市场进行专题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商务礼仪课程可以进行礼仪训练和形体训练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口头表达、环境适应、辩论应变等营销人才必备的职业能力。

(二)编制市场营销专业高质量统一实践教材

针对当前市场营销专业缺少适合实践教学的高质量统一教材,实践教学随意性强、规范性差等情况,各高职院校营销专业以及整个市场营销专业领域应当高度重视,加强交流和探讨,尽快编写统一配套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材,且最好是针对高职院校的系列化教材。在教材的编制过程中,各高校间的密切合作必不可少,除邀请市场营销专业权威学者专家参与,也要邀请企业营销管理一线人员参与设计教材内容,使得实践实训教材既包括教师多年教学经验,又包括市场一手案例资料;既立足学界经典理论,又着眼实践需求与实践,逐步做到教材、教参、案例、单证也渐成体系。

(三)加强校企合作,建立高标准校内外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是学生接触社会、培养和提高实践能力的主要平台,实习基地有着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可以在教师及企业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专业实践,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操作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高职院校可以选择功能互补的合作企业,寻找校企的共同利益点,建立高标准、高质量、能够满足学生实践学习要求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在校内,学校可以自主建立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训基地,例如商场、超市等商业实体。校内自建型实习场所可以更为便利地为学生提供实际策划、实际营销的有效平台;其次,还可以把企业引进校园,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训项目教学,在校内进行营销,共同建立实训项目教学课程。在校外,学校应建立与市场营销在校生规模相适应的校外实践基地,加强与合作企业的沟通工作,根据企业需要和岗位要求随时调整和优化实训教学的具体内容;同时也要根据本校专业教学的具体情况要求企业最大程度的配合和支持,从而真正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得到应有的锻炼,收获预期效果。

(四)培养一支实力过硬的教师队伍

市场营销专业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知识储备,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经验,因此高职院校应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参加实践技能培训,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定期深入合作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高营销实践能力。同时,学校要适当引进一定比例的优秀营销管理人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营销人才作为学校兼职教师,以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此外,学校还可以不定期聘请业界营销专家来学校开展专题讲座,与其他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开展合作交流,开拓和丰富学生知识视角。

参考文献:

[1]肖永红,刘美林.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J].职业技术,2013,(9):25-26.

[2]陈国民.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2,(12):42-44.

[3]方光罗.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新探[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44-48.

[4]潘友仙,韦开蕾.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模式探讨———以海南大学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5,(26):203-204.

[5]张珣,吴作民.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为例[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3):148-149.

[6]郭家鹏.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智富时代,2015,(8).

作者:刘海超 单位:长江职业学院

第三篇: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

【摘要】近年来,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一直是社会人才需求中排名靠前的,在专业建设调研中,很多企业反映,市场营销人员的职业意识是愈发显得重要了。作为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值得探讨,下面笔者就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进行职业意识培养的几点做进行法抛砖引玉,以期得到指教。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意识;培养

一、前言

什么是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是人脑对职业的反应,是人们对职业活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应,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它包括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等方面。在社会实践中,一个企业或者一个组织在谈到职业意识时,其实也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职业行为等。它往往是在某一个行业或者领域里长期形成的本职业约定俗称或师承父传的职业认识和主要观点。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技术快速向前发展,职业意识通常用法律、法规、行业自律、企业条文来规范和体现。因此,职业意识除了具备社会共性外,同时也具有机关、企事业单位或行业的个性特点的。职业意识在社会共性方面是指在整个社会的各行各业当中形成的、被大家普遍认可和乐意遵守的规范和行为,比如忠诚职守、敬业奉献等。而对于机关、企事业单位或行业的个性特点来说,职业意识是指人们对于具体岗位的工作职责的基本认知和看法,如医生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又如教师授道解惑、教书育人,这都是人们对这一职业的基本认知和看法,是他们的基本职业意识之所在。那么,对于营销人员的基本的职业意识又是什么呢?针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职业意识又该如何培养呢?

二、市场营销专业职业意识培养的具体内容

笔者学习和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对于营销人员的基本职业意识的说法不一而足,有点认为是应具备角色意识、顾客意识、服务意识、形象意识、信誉意识、合作意识、问题意识、规则意识,有点认为应具备用心做事、快速反应、团队协作、竞争与创新、终生学习、敬业精神、职业化定位等职业意识。那么,我们还是回到职业意识的基本概念上来,职业意识它主要包括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等方面。因此,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加强奉献意识的培养

奉献,主要是指为别人或集体默默付出,心甘情愿,不图回报。奉献意识,作为营销人员主要就是为企业和顾客默默付出,心甘情愿,不图回报。一个职业人的奉献意识与许多种因素都有关系,比如该职业工作者的内在素质、该行业的成熟程度、该企业的文明程度等。一般来看,往往处在一线的员工,工作环境比较差,工作报酬相对低,喜欢的工作模式是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再单独谈奉献意识会觉得比较虚,主动奉献意识相对不强,主要表现在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营销人员在工作中,应具备企业的主人翁精神,以企业为家,对充满热情和激情,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讲做事量、讲效率、讲创新,工作任务上不要拈轻怕重、挑肥拣瘦,要多思考,多研究,多创新,能自觉地积极、主动、维护行业和企业利益。对于高职营销专业的学生,在校时就要加强奉献意识的培养,首先要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学会做事,要不断地修炼自己,不断提升知识技能,培养良好的综合素养,尤其要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意识。

(二)加强竞争意识的培养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竞争无处不在,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高职学生,要具备竞争意识,敢于面对竞争,善于进行正当竞争。竞争不是坏事,不是负面的思维和行为,相反,它能使人精神振奋、不断进取、促进事业成功。无论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只有加入了竞争的因素,才会有活力;只有具有竞争意识的人,才会不断激励自己勇往直前。竞争意识,体现在营销专业人员身上,主要指是否具有识别市场竞争者的能力、观察和判断竞争者的市场反应,采取恰当的市场竞争策略。营销人员在与客户接触时,表现出来的对竞争对手信息的收集和敏感程度、各种信息的熟悉程度,潜在客户的把握程度,都是职业能力和职业意识强弱的表现,加强营销人员职业意识培养,建立一种对市场环境反应的本能,形成“客户永远在选择”的认识,并基于这个认识来展开营销活动,与客户建立扎实、良好的关系,保持在客户竞争选择中的首选。

(三)加强协作意识的培养

协作意识,主要是指人们在共同劳动和达成目标的过程中,组织中的个体对共同行动及行为规则的认知与情感,是协作行为产生的一个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显然,在这个快节奏的信息化时代,孤傲的英雄主义已经不合时宜,取而代之的是合作共赢。因为,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有力所不及的时候往往需要多人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特别是在营销职业活动中,不仅需要竞争,更需要主动协作。事实证明,任何一个人的职业活动,都离不开同行业同领域的支持与协作,在信息高速发展、职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行业之间、产业间相互依存、互相制约、共同促进的发展趋势,要求一个营销人员之间必须团结协作,具有较强的协作意识。

(四)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发现或产生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设想和活动。现在,全国上下都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创新创业。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新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只要我们开动脑筋,敢于突破过去固有的思维模式,推出新一种耳目一新的东西,就是创新。对于高职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讲,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从进校开始,让学生通过知识的积淀、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具有百折不挠的毅力进行创新。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开始加强科学思维的训练,通过课堂小组学习、模拟公司平台、实战训练场所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和训练方式,让学生学习,从不同角度、应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如研究市场新的情况、新规律,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锻炼,即培养学生善于运用逆向思维、侧向思维等方法来思考问题,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和正确的创新意识,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播种创新的种子。

三、培养营销人员的职业意识的几点做法

(一)明确“四个一”的理念

对于营销人员的职业意识,笔者认为要理念先行。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理念,即使同样是市场营销专业,也会有不同理念,其他的在此姑且不谈,对于市场营销职业意识训练,笔者所在的市场营销专业,根据该专业的历史发展和建设现状,提出了“四个一”的理念,具体阐述为:一颗热心,一双慧眼,一张巧嘴,一双铁腿。一颗热心,体现营销人的热情,责任心,为顾客着想的换位思考的热心,体现职业意识中的奉献意识;一双慧眼,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揣摩顾客心态,收集和发现竞争者的信息,体现竞争意识和市场的敏;一张巧嘴,要求语言沟通交流时,注意表达技巧,增强亲和力,同时,加强同事之间,顾客之间的联系纽带和营造良好的共赢分为;一双铁腿,要求学生要敢于实践,迈开腿,走上前,敢于与顾客打交道,不辞辛苦,露在脚下。这“四个一”平时还要在日常学习、实践、生活中不断的检查、反省并努力提升。

(二)开设专门职业意识训练课程

作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开设一门专门课程《市场营销职业意识训练》是非常必要的。主要是通过实训,培养学生从事市场营销所应具有的营销职识、职业沟通意识等,使学生了解市场营销流程和岗位有基本认知和了解,培养学生的调研和沟通能力。通过理论和实操,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线上和线下。具体实施:将班级分为5-7人一组,每班共分为5组,或者建立模拟公司,以组或模拟公司为单位,开展实训。具体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包括:职业定位、职业心态、时间管理意识、客户意识、抗挫折意识、企业访谈和营销人员访谈、企业文化、模拟超市轮岗训练、企业调研、专家讲座等。依托校园内的实训基地已建设的校园8度超市和营销职业训练实训室、校外合作企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参与企业的范围,以增加学生参与实践的途径,同时聘请企业内有关专家作为我们的特聘教师,加强职业意识训练。

(三)搭建课外职业意识教育平台

职业意识训练是高职营销专业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也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素质拓展的重点。因此,在第二课堂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建设好三个载体:一个职业生涯导航平台、一个职业意识拓展平台、一个创业意识服务平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1、职业生涯导航平台在第二课堂,通过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以及就业情况的分析统计,依据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制度,形成调查分析报告,同时,请企业创业成功人士、管理专家开展就业创业辅导。举办一次“就业指导服务周活动”,举办1次大型供需见面会和50次以上专场推介活动。2、职业素质拓展平台按照“市场营销专业+模拟公司+市场营销社团”的模式,充分利用校内的实习实训资源,组织一系列学生专业技能大赛,搭建学生职业意识训练平台,在此基础上,选拔优秀选手参加省、全国技能竞赛;引入企业文化,启动专业文化建设,每学年举办一届富有职业意识内涵的大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3、创业素质服务平台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并建立创新创业计划大赛获奖作品集,使学生经过模拟创业计划设计等创业实践训练,体验创业过程,培养学生努力拼搏、艰苦创业、善于学习、团结协作以及把握商机的能力。建立“创业一条街”的校内创业孵化基地,作为大学生模拟创业全过程实践基地,选取优秀创业计划开办创业实体,通过创业实体的运作,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体验创业、提升综合能力的平台。

(四)建立效果评价机制

为确保建设效果,成立第二课堂工作小组,总体负责本项目的建设工作,统一领导和部署,建立职业意识教育评价体系,加强对学生道德素质、行为习惯的考核,探索建立与“3S”学分并重的基本素质教育工程学分体系,制定学生参加各种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获取相应学分的管理办法,形成基本素质评价机制。建立“学生思想品德考核、班级考核、辅导员考核、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德育实践课考评、学院德育工作水平评估”的德育评价体系。制定和执行严格的质量标准和规章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和完善职业意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和质量目标考核体系,分工负责,并根据目标完成情况奖优罚劣。

参考文献:

[1]菲律普.科特勒著,梅汝和,等译.营销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刘永滨.对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9(11).

作者:罗碧华 单位: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探析

摘要: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培养的市场营销毕业生虽在数量上增长较快,但有效供给却不足,这是为什么呢?本文阐述了当前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了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的营销人才的对策。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随着行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社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层次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虽然近几年毕业生在数量上增幅较大,但由于很多高校仍沿用传统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滞后性、被动性和封闭性,难以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导致了市场营销人才有效供给不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问题包含四个方面。

一、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

目前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其目标基本大同小异,涵盖面广,没有较强针对性,对具体专业缺乏个性和特色建议,因此难以保证市场人才多样化及差异化的需求。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对市场营销专业型人才定位不明确,多数院校以理论研究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而从实际角度出发,现实社会需要应用型人才,着重关注学生素质及实际应用能力。近年来,社会对营销人才需求量较大,尤其在一线城市,而我国营销人才较为缺乏。2014年初,上海中介行业协会调查数据表明:人才招聘岗位中营销岗位占到十分之一。目前,受全球经济的影响,国内很多原本出口企业现转向国内市场,而原本内销企业也在不断拓展国内市场,因此社会急需市场营销类人才。在国外,发达国家市场营销类人员素质较高,能快速对市场做出分析及反应。而在我国,很多营销人员都是未经训练半路出家的“业余人士”,很难凭借专业技术理论对市场做出反馈,往往仅凭自己的主观经验行事。我国高校对市场营销类人才的培养,往往呈现人才培养的滞后性,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还需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胜任工作岗位。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营销类人才需要掌握多项技能。不仅要求营销类人员能熟练掌握自己的营销知识,还需根据自己工作实际,运用多项营销手段在错综复杂的市场中,采用有效营销策略。例如汽车营销领域,需营销人员掌握必备营销知识外,还需熟悉车辆的基本结构、性能及保养等行业专业知识。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营销人员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二、专业课程设置欠合理

高职院校的学科分类一般分为三大类: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及公共基础课。其中,公共基础课所占比例较大,这也是主要问题所在,这会导致其它课程相对不足,如:自然及人文科学课程。因此,这样不仅会影响专业及专业基础课的课程设置,更会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方面,主要存在如下普遍问题:

1.课程体系缺乏规范性。

1.1市场营销专业在我国发展较晚,专业尚未成熟。我国在原有的经济体制下,并没有这个专业,营销学是在我国买卖市场中自然形成,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具有不成熟性。

1.2由于行业体系不同,各类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差异较大。在我国,市场营销专业从创建到现在,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多到热的快速发展阶段,各校根据自己的专业需求在市场营销专业设置上设置了针对自己专业特点的学科门类。

2.课程结构交叉重复严重。过去,专业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过分强调完整性及系统性。公共课程由相互独立的几个学院共同承担,学院间又缺少沟通,因此导致重复的内容多次讲解,但都不深入剖析,最后呈现课程讲解不透的情况。如:经济学的问题,《政治经济学》、《邓小平理论概论》与《政治》这三门学科都有涉及,讲解这些课程的时候教师间往往不进行沟通,导致这个知识点重复讲解,使得学生对其产生了厌烦感。

3.课程缺乏先进性和前瞻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是不断更新并扩充的,而目前呈现出的问题是:课程未能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这样不仅使新的科学成果不能得到快速传播,甚至导致毕业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很难应用于具体实践,这就是“教学与实践”分离的现象。

三、师资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难配套

培养出高质量的营销人才,首先必须有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而目前的教师,大部分都从学校到学校,实践经验不足;有些教师学缘较近,知识结构相似,甚至知识、技能本身。在师资结构上,一些院校的少数课程无师资或相对力量薄弱,甚至存在“因人设课”或某些课程因无师资而不能开设的现象。

四、培养途径与教学手段缺有效

1.培养模式方面,理论与实际脱节。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国教学对书本理论知识较为重视,而对实践环节相对忽视,因此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经历的理论培养模式要多于实践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当中,学校对非课堂教学环节制度不明确,导致实习期懒散,质量难以控制,多数学生在这一环节思想程度不重视,流于“过场”,没有真正学到实践技能。

2.教学手段缺乏多样化,方式相对落后。在教学环节,多数教师仍沿用黑板教学,多媒体平台应用较少,甚至极少让学生展开课堂专业讨论,基本也不进行校外实践。教师在进行知识点讲授时,针对性不强,理论多应用少,照本宣读“纸上谈兵”,教学甚至严重脱离实践。

3.考核评价方法太过传统缺乏科学性。目前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的许多课程成绩主要通过卷面考试来反映,考核内容中案例分析相对不足,对实践过程的评价方法单一,从而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片面,不能活学活用,缺乏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培养高素质营销人才的对策

1.把关人才培养定位,服务地方区域。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必须要严格的区分开来,人才培养的规格和层次也必须要明显的界定出来,否则就必然会造成二者混淆,最终造成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准确,更无从有效的为地方经济、社会以及有关方面提供人力、人才资源的保障;反过来讲,高职院校就应当踏实搞好地方经济、社会需要的调查分析,对地方区域的产业结构、行业发展、技术方向进行透彻把握,最终才能有效把关人才培养定位。

2.调研专业课程设置,提高培养适用。领导专家、一线教师、家长学生及企业行业都要参与到高职院校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且都有可能对于课程设置和开展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见和抱怨,因此针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持续深入全面的调研工作就非常有必要了,而且要将调研结论、结果体现到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去,滚动修订专业课程设置,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适用性,这也是适应地方区域人才需求的有效途径。

3.配套专业师资队伍,激发教师活性。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更需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所以要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结合技能培训、竞赛项目、基地建设等方式,深化校企、校校合作的途径激活师资队伍,达到配套教育教学的目的。

4.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拓宽成才途径。高职院校学生是教育教学的对象,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手段再也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不切实际的“一刀切”培养人才,所以应当围绕课程建设做好“文章”,采取丰富的现代教学手段,如MOOC、微课堂、云课堂等;考核方式也要不拘一格,既要成果导向,更要体现过程导向,关键在于满足不同单位的用人需求,达到“成才”效果。

六、结语

目前,市场营销专业已成为当今社会较为重要的专业,本文从人才培养定位、课程结构设置、师资队伍和培养途径及教学手段等方面分析存在的普遍问题,并尝试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希望能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薛源.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全球性网上争议解决体系的构建[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8).

[2]廖惠卿等.社会服务在地方高职院校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及其提升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10(11).

[3]贺庆文.基于建构主义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06).

作者:韦亚洲 单位:明达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