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精神科护理人员调查分析论文

精神科护理人员调查分析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成都市精神科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排除曾患有精神病或家庭成员中有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人员,于2012年11月-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A医院)及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B医院)按病房管理模式分层随机抽样,各选取40名护理人员,共80名。其中男12名,女68名;年龄20~50岁,平均(27±12)岁;护理工龄0.5~30.0年,平均(9±6)年;已婚45人,未婚33人,离异2人;大专60人,中专8人,本科及以上12人;A医院开放区和封闭护理人员区各20名,B医院开放区护理人员10名,封闭区护理人员30名。调查前均告知调查对象调查的内容和相关事项,并取得其口头同意。

1.2调查方法采用自制基线调查表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等基本情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量表由分属9个因子下的90个项目组成,9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每一项目采用5级评分法(无=1分、轻度=2分、中度=3分、偏重=4分、严重=5分),最终评定各因子得分及总分。调查由2名来自B医院的心理咨询师完成,心理咨询师均取得相关资质并接受心理课程培训,并在调查中统一指导语。

1.3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2003软件双轨录入建立数据库,经检查无误后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其多重比较采用LSD法;对两线性变量进行一无直线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调查的整体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问卷8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80份,有效问答率100%。

2.2不同受教育程度护理人员的心理情况经方差分析,不同受教育程度护理人员的人际关系敏感得分、敌对情绪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项目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SD法两两比较可知,本科及以上教育程度护理人员的人际关系敏感得分、敌对情绪得分高于中专和大专教育程度的护理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年龄及工龄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回归关系经调查,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年龄及工龄与其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

2.4不同病房管理模式下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两医院封闭式病房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员的焦虑和恐怖因子得分均高于开放式病房的护理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7个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精神病患者不同程度丧失了自我照顾和控制认知的能力,常有发生对治疗护理不合作甚至拒绝的现象,严重的可出现伤人和自伤的行为。护理人员长期与其密切接触易产生负性情绪和心理压力,从而损害心理健康。因此探讨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具有现实意义。本次调查提示不同的病房管理方式(开放式或封闭式)、教育程度对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均可产生一定的影响。调查显示,随着教育程度的增高,护理人员敌对得分明显升高(P<0.05),人际关系敏感得分也随之升高。这提示,教育程度较高的护理人员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人际交往问题。而这部分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应该受到更多关注。教育程度较高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责任重、压力大,再加上受到职称晋升、同行竞争的影响,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多较为敏感,且存在敌对现象。被调查护理人员年龄、工龄与其心理健康状况无相关性(P>0.05),这与国内类似调查结果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与近年来成都地区心理卫生中心病房建设发展较快,而精神科医护人员年龄分布相对集中(20~30岁占77.5%)有关。曲瑞云等的研究显示,年龄相对集中的护理人员受教育背景、成长经历、社交活动等均较为相近,整体交流更为频繁,有利于团队心理健康;李美艳的研究则提示,优化精神科护理人员年龄结构,适当增加30~39岁较为成熟的护理人员,通过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影响有助于护理团队整体的心理健康。

因为30~39岁护理人员的思想较为成熟、工作技能和经验丰富,可以更好地完成精神科的护理工作。本研究对两医院不同病房管理模式下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封闭式病房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员的焦虑和恐怖因子得分高于开放式病房的护理人员。首先,开放式病房患者症状相对较轻,自知力相对较好,护理人员在与患者的接触中,潜在的冲突较少,有利于护理人员身心的健康发展。其次,开放式精神病房允许患者随意自由进出病房,有的甚至允许患者不穿病号服,给患者更多的自由和人格尊严,利于减少患者处于封闭式环境中的敌对情绪,有助于培养和谐友好的医患关系。有研究显示开放式病房对精神病患者治疗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再次,由于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见,精神科护理人员相对其他护理人员社会认同较低,自我价值和自我肯定也相对较低。开放式病房通过对精神病患者的充分尊重从而引导护理人员更为理性地看待患者,减少了护理人员对护理“特殊患者”的心理暗示。本调查提示封闭式病房环境更容易导致护理人员的焦虑和恐怖,其可能原因有:

①精神病患者的特殊疾病表现如躁狂、淡漠、喜怒无常。护理人员长期接受来自患者的负性心理刺激,易产生焦虑和恐怖情绪。

②封闭式病房由于其管理的特殊性,对护理人员的人身自由等有了一定的影响,相对不利于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发展。这提示我们将病情稳定的精神障碍患者安置于开放式病房更有利于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发展。但开放式精神病房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影响的积极程度、相关影响因素和心理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调查中福利待遇、工作量、岗位轮转制度、医院等级、开放式和封闭式病区患者构成情况等因素未在调查范围之内,这些因素是否会影响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从而使本研究结果产生偏倚有待进一步讨论。同时由于目前我国精神病房开放式管理具体方案没有统一标准,开放内容和程度差异较大,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本调查的内在真实性和外在真实性,在进一步研究中可统一被调查医院开放式精神病房的主要开放内容以提高调查质量。

4总结

综上所述,目前社会对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关注不足,应进一步加强对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尤其是对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护理人员的关注。开放式病房和较高的教育程度分别是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保护性和危险性因素。将病情稳定的精神疾病患者安置于开放式病房有利于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发展。

作者:李娜银燕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