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精神医学

精神医学

精神医学

精神医学范文第1篇

创伤后分离体验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关分析

中文版护理谵妄筛查量表在慢性酒精中毒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中小学衔接期学生焦虑状况调查分析

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双相障碍诊断现状的调查及筛查方法

氯氮平所致过敏性紫癜一例

精神分裂症抑郁与述情障碍、自测健康的关系

四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惊恐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与防御方式的相关性

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早期康复对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融入影响的研究

西酞普兰致皮肤瘙痒一例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生活事件和应付方式的研究

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率变异度的影响

精神科请综合科会诊分析

行为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欢迎投稿、订阅2011年《精神医学杂志》

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的影响

家庭护理对改善躁狂发作患者症状和社会功能的效果分析

精神分裂症体液免疫指标与病期的关系

《精神医学杂志》稿约

JARID2与山东潍坊地区精神分裂症关联

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胼胝体微结构异常研究

抗抑郁剂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脑内β肾上腺素受体作用机制研究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抑郁障碍患病率调查

深圳市中学生自杀倾向危险因素分析

中、小剂量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药浓度与疗效关系的对照研究

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文拉法辛与阿米替林预防偏头痛的对照研究

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性防卫能力评定的相关因素分析

高中生焦虑情绪及相关因素的城乡对照研究

五年制高职护生焦虑抑郁情绪与个性的关系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生活事件、家庭关怀度及应对方式研究

外伤后脊髓损伤患者抑郁焦虑水平影响因素

发作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及注意功能的对照研究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更名为《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血清尿酸及总胆红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重点中学初中一年级学生孤独感调查分析及综合干预

社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西酞普兰合并小剂量奥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

《精神医学杂志》稿约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肥胖与代谢相关障碍

内科住院患者抑郁障碍现状及相关因素的横断面研究

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障碍与阴、阳性症状关系的探讨

急性应激后及时心理干预的有效性研究

帕罗西汀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对氯氮平血浓度影响的研究

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的相关因素分析:一项病例对照研究

儿童期虐待与抑郁症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精神分裂症血浆S100B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探讨

拉莫三嗪维持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评价

重点中学初中一年级学生孤独感调查分析

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饮酒促发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一例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舍曲林、喹硫平合并治疗更年期女性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住院抑郁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研究

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精神医学范文第2篇

首发精神分裂症利培酮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比较研究胡茂荣;陈晋东;李乐华;国效峰;欧建军;王娟;赵靖平;

医学生问题解决评价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郑敏婕;陈洁;陈冲;刘铁桥;

综合干预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的影响林国珍;徐旭东;任致群;金武官;沈翔慧;史以珏;

双相障碍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苏亮;施慎逊;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躯体疾病风险及防治进展陆晓姿;陈晋东;胡茂荣;

精神分裂症听感觉门控P50与α-7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的相关性陈品红;蒙华庆;谭书平;张向阳;

精神分裂症与少突胶质细胞相关研究进展汪云;肖岚;

强迫障碍的脑功能影像学研究罗佳;郭志华;李占江;

抗精神病药物与糖代谢异常徐晓津;王高华;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杨绪娜;朱峰;李乐华;

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的药物治疗房茂胜;赵靖平;陈红辉;叶萌;

广泛性焦虑症的发生和治疗原理张心保;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焦虑障碍的研究进展徐莲莲;高志勤;张理义;

旅途性精神病的研究进展杨春;赵汉清;高志勤;

光疗对抑郁症的治疗进展程明;张宏耕;

生活技能训练及其相关应用研究进展朱峰;杨绪娜;王小平;

MMPI-2的相关研究及其在伪装诈病鉴定中的应用蒋令朋;朱少毅;赵虎;

儿童青少年拒绝上学行为现况分析王晓雪;王旭梅;

更年期女性心理健康研究进展侯敏;唐茂芹;

中国部分地区精神科医生对精神障碍者及其处置政策态度的调查王小平;刘铁桥;郝伟;李凌江;

慢性精神分裂症合并肠梗阻的临床放射学分析党连荣;崔李玮;李刚;

混合性抑郁症的识别与处理侯钢;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精神分裂症临床综合征与表型杨建明;兰光华;

五羟色胺转运体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研究董燕;白燕;许秀峰;

五羟色胺能系统影响丘脑门控致精神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乔娟;尹艳茹;

分裂症患者自杀研究进展张丽;李泽爱;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躯体监测闻芳;刘建勋;

心理社会因素在酒依赖共病双相情感障碍中的作用朱颀峰;王学义;姚绍敏;

孤独症诊断的金标准之一《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介绍汤宜朗;郭延庆;CatherineE.Rice;王玉凤;JosephF.Cubells;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研究进展李素水;

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的肝损害效应洪伟;

网络成瘾与社会问题医学化杨桂伏;寻知元;

精神分裂症共病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齐拉西酮的经验一例报道秦虹云;瞿正万;

本刊稿约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能成为新型心境稳定剂吗?童建明;

新型抗抑郁药物的心血管副作用刘政疆;陈仁花;

扎来普隆的安全性徐捷;

家庭暴力分型研究进展何影;张亚林;

CLOCK基因的结构、变异及其表达胡义秋;谢光荣;

神经损伤后移植再生的相关蛋白分子的研究进展曾勇;李燕;冯忠堂;万静;

丙酸睾酮治疗分裂样障碍疗效观察1例方子先;

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一例女性复发病例陈远岭;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的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沈婷;黄继忠;

神经肽Y系统在心境障碍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田径;潘集阳;

腺苷及其受体在睡眠剥夺快速抗抑郁效应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赵颖琳;许崇涛;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系统与抑郁症相关性的研究现状赵彬;王焕林;高志勤;

阿尔茨海默病及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生物学标志物郁俊昌;唐牟尼;

进食障碍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周朝昀;陈珏;

家庭与儿童青少年功能性躯体症状的关系研究进展王继堃;赵旭东;

青少年依恋与躯体形式障碍刘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果;王旭梅;

杨德森精神医学奖励基金通知

不同精神疾病社会功能量表的比较研究周朝当;杨桂兰;王开明;杨茹英;

精神分裂症患者额叶灰质形态影像学研究进展杨富增;甘景梨;

精神分裂症自我异常的神经心理学研究进展朱虹;贾竑晓;韩世辉;

精神分裂症2009年部分研究进展欧建君;赵靖平;

量子共振检测(QRS)国内应用状况岳晓斌;师建国;颜虹;

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军人自杀的预防赵汉清;施建安;汪卫华;

自杀现象与干预措施的研究娄元菊;宋西俊;薛志敏;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肖少北;袁晓琳;HttP://

预先指示在精神科的应用寻知元;杨桂伏;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第37卷(2010)主题索引

农药中毒与自杀研究进展肖春玲;张艳萍;

阿立派唑与利培酮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对照研究杨如良;张守卫;

度洛西汀与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对照研究王刚平;颉瑞;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机制在microRNA水平的研究进展向熙;陈晓岗;

磁共振波谱在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研究现状段炼;李凌江;

COMT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高力舒;谢健;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阿尔茨海默氏病治疗的新靶标丁兆生;张晓斌;

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七届年会征文通知

抑郁障碍的事件相关脑电位研究新进展朱宏亮;陈兴时;

儿童期受虐与自杀牛威;赵汉清;

癌症患者伴发抑郁的诊断与评定的研究进展王树宁;仇剑崟;

深部脑刺激技术在精神外科中的应用张秋建;魏祥品;

齐拉西酮治疗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病例报告1例刘善明;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本刊稿约

青少年错颌正畸与心理应激的相关性研究李一云;王菲菲;季建林;

奥沙西泮的研究进展罗涛;郝伟;

精神药物与细胞色素P4503A4酶徐捷;

奥氮平伴发胸痛1例杜霞;张建新;尚兰;

自我概念在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焦虑之间的调节效应分析陈冲;刘铁桥;陈洁;郑敏婕;

精神医学范文第3篇

随着现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医疗水平和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的要求也在逐渐增大,使得国家对于医学教育方面也变得更加重视,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符合现今的社会要求,故此该文对医学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对医科学生及教师进行询问调查后发现,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教学模式落后、教学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人文精神的培养、师生关系不融洽以及教育目标模糊等,并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改革,从而有利于提升医学教育教学质量和医科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为后期医学临床工作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综合性人才。

关键词:

医学教育;措施;医学人文教育

医学从来就不是一门纯粹的自然科学,而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统一的一门科学,医学的发展蕴涵着人文精神的滋养和培育,没有人文精神的医学不能称为医学[1]。为了能够更好地加强对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提升人文教育对于医学生以及日后临床医学的重要性,该文对医学教育的带教老师以及学生进行随访询问,并对询问的结果进行记录,对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改革,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为后期临床医学工作中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人才,并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效果,现将结果如下报告。

1临床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经对医学教育的带教老师以及学生进行随访询问,并对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发现,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模式落后是医学教育中存在的最关键问题,随着现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符合现今的社会要求,课堂教学的主体仍是以老师为主,且总是以照本宣读的方式进行授课。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积极性低下;

(2)教学管理体制不完善:虽然许多医学院校都有制定自身的教学管理体系,但大多的教育管理体系都不够合理和规范,不具有严格的考核标准,使得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3)缺乏人文精神的培养:缺乏人文精神的培养是现今许多医学院校教育中所存在的极为重要的问题,在医学教育中太过注重专业知识的提升,对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关爱生命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太过忽视;以至于许多医学生的医学人文价值缺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提升;

(4)师生关系不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医学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非常重要,在调查中发现,一些老师由于在平时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师生关系紧张,而导致一些误会产生,进而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不进行主动配合,给教学工作带来许多麻烦,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5)教育目标模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要求也在逐渐变高,不仅仅只是要求专业知识水平达标,还要求医学生的自身综合水平达标,具有较强的文人精神,而在以往的医学教育中并不注重全能型人才的培养,过于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而忽略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以及综合素质提升。

2教学模式优化改革措施

2.1更新带教模式

为了适应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以及临床医疗人员需求,应该对传统的带教模式进行更新,从以往的以老师为学习主体到以学生自身为主体,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主动性。多为学生安排一些相关实验和社会公益性活动,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战相结合,同时多与社会需要关爱的群体接触,从而更好地进行知识巩固,增强对社会需要关爱群体的责任心,从而提升自身的医学人文精神。

2.2完善教学管理体制

根据综合教学情况,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定期对医学教学老师以及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考核,并建立合理规范的教育管理体制,使得教学质量和人文精神得到有效提升。

2.3注重人文价值培养

医学价值的终极体现应是医学人文价值,医学是关于人的生命的科学,对人的全面关怀是医学的目的,关爱生命、敬畏生命是医学的终极目的,因此,需要注重对医学生人文价值培养[2]。

2.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与学生进行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及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前提,医学教育老师不仅要做到在课堂带教中,对学生所提到的问题进行耐心讲解外,也应该适当地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素质提升,尽量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给予学生最大的帮助,提高在学生心目中的亲和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得在学习中能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感,对学习及生活中所遇到的困惑进行相互促进学习,以身作则地影响学生的人文观、价值观。

2.5明确教育目标

由于传统的带教模式过于单一,教育目标过于模糊不清,不能使得学生进行全面发展,进一步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以及人文精神普遍低下,故此应该明确教育目标,尽量让学生向全面型人才发展,多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强调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重要性[3]。让学生提高自主参与意识,多融入社会实际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中,加强自身的人文价值培养。

3结语

随着现今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也在随之发生着不同程度的改变,对医疗水平以及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而要使得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最根本的还是需要通过医科学生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全面培养,由于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教学质量普遍低下,不利于学生在走向临床实战中的自身工作发展,故此对于临床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探讨,并制定相应的对策进行优化改革,从而有效地提升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就显得极为重要。经过该文对医学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对医科学生及教师进行询问调查后发现,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教学模式落后、教学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人文精神的培养、师生关系不融洽以及教育目标模糊几个方面。而从现今的医学院校人才培养需求出发,医科学生专业知识能力、临床基本技能以及人文素质三方面应共同发展不可或缺[4]。故此制定了更新带教模式、完善教学管理体制、注重人文价值培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明确教学目标等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改革,本着从人文关怀精神的方面和综合素质方面对医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从而有利于提升医学教育教学质量和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为后期医学临床工作中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宏亮,姜兰姝,宫福清,等.青年医生培养中加强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的意义及措施[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6):797-799.

[2]宋欣阳,王群.挖掘中医药文化教育资源,服务医学人文精神教育[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6(4):100-103.

[3]王海平.生命教育: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维度[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2):60-62.

精神医学范文第4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主管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主办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5-3220

国内刊号:32-1391/R

邮发代号:28-224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91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精神医学范文第5篇

精神药物在精神疾病治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药学服务是现代药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它注重"以病人为中心",改善了传统的以窗口配发为起点,保证供给质量合格药品为终点的被动模式[1]。在精神病医院开展精神药物药学服务,顺应了医生、护士和患者的要求,保证了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的效果。

1 精神药物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1.1 精神药物(Psychotropic drug)是指能改善病态的精神活动,又不影响正常精神活动的药物。它包括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躁狂药和抗焦虑药等,它们能选择性改善各类精神症状。自从20世纪50年代氯丙嗪问世以来,已有近百种精神药物用于临床,它在促进患者康复过程中,也显现出一系列对精神、植物神经、心血管、造血系统等的副作用。

1.2 精神药物在精神疾病中的作用 精神疾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现多为对症治疗。支持性疗法如心理疗法和其它形式的疗法包括社交和职业培训方面的康复方案虽然有效,但它们无法替代药物治疗。

2 开展精神药物药学服务意义

2.1 药学服务(Pharmaceutical Care) 又称药学监护、药学关注、药学保健等,是1973年由Brodio DC提出的。它是患者要求且能接受的,确保用药安全、合理、经济、有效的服务。在国外,已形成了理论模式和实践模式,提出药学服务的对象是整个社会群体,强调药师与患者之间必须直接接触。在我国,药学服务虽然未正式开展,但是已经进行着相关的工作,如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治疗药物监测,开展形式多样的用药咨询服务,建立患者药历,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等[2]。

2.2 在精神病医院开展药学服务的必要性

2.2.1 患者要求开展药学服务 除了抗焦虑药易致依赖性不易长期服药外,其它如抗抑郁药服药2~4w后情绪开始改善,急性期服药1~3mo,巩固期服药4~9mo,恢复期服药6~12mo,总服药时间至少1.5a。特别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首发需服药2a,第1次复发需服药5a,反复复发需终生服药。长时间服药患者很难坚持,用药后的不良反应降低了服药的依从性。一些特殊体质患者如心、肝、肾功能不全等,还需进行个体化给药。因此,对患者进行服药指导很有必要。

2.2.2 在精神疾病的各个阶段,患者家属、医生、护士要求开展药学服务。 疾病早期和恢复期,一般采取门诊治疗。此时患者病情不严重,没有自伤、毁物、扰乱社会秩序等恶。药师应嘱咐患者家属注意药物的保管,按时按量按疗程给患者服药。告知一些常见的精神药物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在疾病严重期,应住院治疗,此时患者自知力丧失,否认有病,被动服药甚至拒绝服药。当患者清醒时,药师应协助护士进行服药指导,说明服药的重要性及不良反应的可耐受性,及时发现并预防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药师为医生及时提供药物信息,协助选择药物,做治疗药物监测,选择合适的用药剂量。例如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用药剂量的选择等。对于治疗窗口狭窄,血药浓度与临床反应关系明确的抗癫痫药如锂盐、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应做血药浓度监测,以防止血药浓度低而达不到治疗效果,过高可引起精神症状而被医生误判为病情加重等。

3 开展药学服务的方法

3.1 提高药师自身素质 药师应不断巩固药学基础知识,学习药学新理论,参加精神医学、临床心理学方面的继续教育,实现传统药师向临床药师转化,从而在参与病例讨论时游刃有余。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质。药师应以虚心的态度进行药学服务,灵活运用沟通技巧,应少说、多看、多想、多查,对于一些个体用药中疗效显著或病情反复的病例,要书写药历。

3.2 药学服务的工作方式

3.2.1 药师应有计划到临床科室参加每周主任查房、院内会诊、病例分析讨论,阅读病历,书写典型病例药历,查阅患者治疗用药的医嘱记录,进行专科用药分析,收集与反馈有关药物信息,学习和了解专科疾病特点及用药规律,并协助处理专科的合理用药工作[3]。同时,为了防止精神病患者突发的冲动、攻击行为,做好自身防护。

3.2.2 在门诊开设临床用药咨询室。药学服务实践体现在处方分析与用药交待、用药咨询与交流沟通的艺术性方面,重点应围绕合理用药的四要素(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合理性)来开展[4]。争取医院管理者支持,防止因促销而带来的用药倾向[5]。开通咨询热线及英特网咨询,书写药讯、黑板报,印发宣传资料,讲课等。

3.3 药学服务的目的 通过药学服务,药师应能发现和确定咨询者实际存在或潜在的精神药物应用问题,如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治、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新药临床应用与评价、特殊群体用药常识等。药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能解决或处理上述问题,并防止其演变为实际的药物问题,从而确保精神药物的治疗效果,提高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同济中.21世纪我国医院药剂科的发展趋势[J].中国药房,1999,10(3):114

[2] 陈志东,沈炜明.我国药学服务的现状、面临困难及建议[J].上海医院药学,1999,10(2):31

[3] 陈玉文,史国兵,李秀娟.论医院药学服务的多学科支撑性及其有效开展[J].中国药房,2003,14(4):196